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3437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及解析.docx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及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及解析.docx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及解析

二〇一一年山东省青岛市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解析

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l4,O-16,Cl-35.5,K-39,Ca-40

第I卷(选择题共28分)

一、选择题:

每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题共16道小题,每题1分,共16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空气B.二氧化碳C.氮气D.蒸馏水

【解析】选A。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

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料制成家具B.温衣服晾干C.蜡烛熔化D.葡萄酿成酒

【解析】选D。

木料制成家具是物质形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温衣服晾干和蜡烛熔化是物质状态的变化也是属于物理变化。

葡萄酿酒是化学变化。

3.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B.白糖C.铁粉D.木炭粉

【解析】选B。

花生油、铁粉、木炭粉都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白糖溶于水得到糖水溶液。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入粉末状固体B.氧气验满C.稀释浓硫酸D.称量固体物质

【解析】选A。

氧气验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不能伸入瓶中。

故B错。

为了防止酸液飞溅,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所以C错。

称量固体物质质量时,应该左物右码。

D中放倒了。

5.有人形象地把人体比喻为一架缓慢氧化着的“高级机器”,人体在正常生命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的补充“燃料”。

依照这种观点,人们通常摄入的下列营养物质中不能看作“燃料”的是

A.淀粉B.水C.脂肪D蛋白质

【解析】选B。

淀粉、脂肪都可以在人体内发生缓慢氧化反应,释放能量;蛋白质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一部分氨基酸可以被氧化释放能量。

而水在人体内不能被氧化。

所以水不能被看做是“燃料”。

6.近期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了“食品安全在行动”的活动。

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理念的是

A.在牛奶中加入适量乳酸钙,帮助饮用者补充钙元素

B.为保持肉制品鲜美,在香肠中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C.为提高牛奶的含氮量,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

D.为让失击原色的粽叶返青,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粽叶

【解析】选A。

人体可以从牛奶中获得钙元素起到补钙效果,所以A是正确的。

亚硝酸钠、三聚氰胺是有毒物质不能被使用。

硫酸铜是重金属盐破坏蛋白质,也不宜食用。

7.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将红热的细铁丝放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产生

D.向盛有锌粒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冒出

【解析】选B。

镁条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不是黑色。

故B错。

8.次氯酸钠(NaClO)是某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3B.-1C.+1D.+5

【解析】选C。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氯元素化合价为+1,所以选C。

9.下列灭火措施中,错误的是

A.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B.电视机着火时用水浇灭

C.酒精桌面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D.图书档案着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解析】选B。

电视机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如果直接用水扑灭会引起触电危险。

故B错。

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氧;酒精桌面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原理一来是隔绝氧,二来是降低可燃物温度使其达不到着火点。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着火最后不会有残留物,使图书档案不留完好。

10.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

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B.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

C.开发使用可降解塑料,能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D.玻璃属于天然材料

【解析】选D。

玻璃的材料是硅酸盐,属于无机材料。

11.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物体的热胀冷缩

分于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

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

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

C.

衣柜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消失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D.

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解析】选A。

物质的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温度高分子间隔变大,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

而并非是分子本身大小改变。

所以A错。

12.海水晒盐后剩余的母液称力“苦囟”,可用来提取多种化工原料。

从苦囟中提取溴的反应方程式为:

2NaBr+C12=Br2+2NaCl,该反成的基本类型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厦应

【解析】选C。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13.右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氮原子的质子数为7

B.氧的相对原子质置为16.00

C.碳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

D.碳、氮、氧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解析】选C。

碳元素可以组成金刚石、石墨、C60等多种单质。

所以C错。

14.不同物质的溶液酸碱性不同。

根据下表中所列物质pH的情况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盐酸

硫酸镁溶液

氯化钠溶液

蒸馏水

碳酸钾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pH

小于7

小于7

等于7

等于7

大于7

大于7

A.pH小于7的一定是酸溶液B.pH大于7的一定是碱溶液

C.pH等于7的一定是水D.盐的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解析】选D。

pH小于7的一定是酸性溶液,而不一定是酸溶液,如硫酸镁溶液不是酸溶液而是盐溶液;pH大于7的一定是碱性溶液,而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钾溶液不是碱溶液而是盐溶液;pH等于7的既可以是水也可以是盐溶液,如氯化钠溶液。

综上分析D正确。

15.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单易行的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某同学用下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物质进行分类,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类别

单质

氧化物

实例

铜、白磷

氯化钾、硝酸铵

氧化镁、水

烧碱、纯碱

【解析】选D。

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D错。

16.有碳酸钠、硝酸银、氯化钡及稀盐酸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为鉴别它们设计实验如下:

用三支试管各取少量其中的三种溶液,再分别加入少量剩下的最后一种溶液。

下列推测的现象或结论中,错误的是

A.若三支试管中都出现白色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是硝酸银溶液

B.若两支试管中出现气泡,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是碳酸钠溶液

C.若三支试管中的观象分别为出现气泡、白色沉淀、无明显变化时,则最后加入的是稀盐酸

D.若两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一支试管中无明显变化时,则最后加入的是氯化钡溶液

【解析】选B。

四种物质彼此反应的方程式和现象如下:

Na2CO3+2AgNO3=Ag2CO3↓+2NaNO3

Na2CO3+BaCl2=BaCO3↓+2NaCl

Na2CO3+2HCl=2NaCl+CO2↑+H2O

2AgNO3+BaCl2=2AgCl↓+Ba(NO3)2

AgNO3+HCl=AgCl↓+HNO3

BaCl2+HCl=不反应

Ag2CO3、BaCO3、AgCl都是白色沉淀;只有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

综上分析B错。

二、选择题:

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寨。

(本题共6道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17.下列化学用语与其所表达的意义一致的是

A.N2——两个氮原子B.

——一个钙离子

C.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2价D.3H2O2——三个过氧化氢分子

【解析】选CD。

N2表示一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2N表示两个氮原子,故A错。

表示钙元素显+2价,一个钙离子的符号是Ca2+,所以B错。

18.归纳与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

下列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存在错误的是

A.物质与其构成粒子的对应关系

①金——由原子构成

②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

B.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

①氧气能助燃——作高能燃料

②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充入食品包装中以防腐

C.有关“污染源——污染物——解决策略”的对应关系

①吸烟——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戒烟

②霉变食物——黄曲霉素——不食用

D.物质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①使用乙醇汽油——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②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水污染

【解析】选B。

氧气能助燃是助燃剂不是燃料,所以B错。

19.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分析推理中,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豪,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硝酸钾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所以硝酸铵溶于水温度也无明显变化

【解析】选C。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

碱与酸性氧化物,酸与金属氧化物,酸与碱等多种类型,不仅仅是中和反应。

所以A不正确。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具备无机物的性质不属于有机物。

故B错。

硝酸铵溶于水时所得溶液温度降低。

D项也错。

20.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乙物质大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可来降温的方法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解析】选D。

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30%

21.“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反应生成的一种盐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从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下列相关认识中,正确的是

A.在加压的条件下向饱和氨盐水中通二氧化碳,更有利于反应的发生

B.析出晶体后溶液为NaHCO3的不饱和溶液

C.该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小

D.析出的晶体后剩余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解析】选AC。

由于NaHCO3的溶解度较低会首先析出,所得溶液依然是NaHCO3的饱和溶液。

所以B错。

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钠(少量)和氯化铵两种溶质。

D也不正确。

22.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氯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

该工程示意如下:

 

对该过程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①操作中需要进行搅拌,目的是提高氯化钠的溶解度

B.③、④两步操作顺序可以颠倒

C.⑤操作得的沉淀中共有三种物质

D.⑥操作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

【解析】选BD。

BaCl2+NaSO4=BaSO4↓+NaCl2NaOH+MgCl2=2NaCl+Mg(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BaCl2+Na2CO3=BaCO3↓+2NaCl

NaOH+HCl=NaCl+H2O2HCl+Na2CO3=2NaCl+H2O+CO2↑

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与是否搅拌无关,玻璃棒的搅拌目的是加快溶解。

氢氧化钠是用来除氯化镁,碳酸钠是除氢氧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可以颠倒顺序。

⑤操作得的沉淀中除含有不溶性杂质外还有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四种沉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三、理解与应用(本题共4道小题,第23题10分,第24题4分,第25题4分,第26题2分,共20分)

23.化学用语可准确、规范的表示微观粒子、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请填写下列空格:

(1)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由此可以看出钠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因此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或“失”电子。

【解析】:

一般最外层少于4个电子的易失去,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答案:

1失

(2)现有氢气、水银、氧化钙、二氧化硫四种物质,其中(用化学式填写):

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常温下为液体的金属是;

可用作清洁高效的新能源的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解析】:

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弱碱性碱氢氧化钙,可以用于食品干燥。

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燃烧热值大被视为高效清洁能源。

答案:

CaOHgH2SO2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答案:

CO2+H2O=H2CO3CuO+H2SO4=CuSO4+H2O

24.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反应前后涉及的化合物共有种,A物质的化学式为。

(2)分析微观示意图,你能获得的信息还有(各写一条):

宏观方面:

微观方面:

【解析】:

由图示知:

A是CH4,B是O2,C是CO2,D是H2O。

有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是单质分子。

宏观概念有:

元素(种类、质量)、物质(种类、质量)等;微观粒子包括:

分子、原子、离子等。

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和种类也不变。

答案:

(1)3CH4

(2)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25.自然界有一种“雷雨发庄稼”的现象,雷雨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如下:

①空气中的氮气在放电条件下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难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

②一一氧化氮在常温下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③二氟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④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大地上,与土壤中的矿物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

请根据以上叙述填空: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填写两条)

(2)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

物理性质是指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水溶性等

答案:

(1)无色、气体、难溶于水

(2)3NO2+H2O=2HNO3十NO

26.在“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课上,同学们做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氯化铜溶液之间反应的实验。

为对本课产生的废液进行绿色排放,甲、乙两位同学对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和处理。

请填空:

(1)甲同学取少量溶液样品,观察到样品澄清并呈浅蓝色。

由此猜想,溶液中可能存在

的离子为。

(2)乙同学欲将废液处理为无色的中性溶液后再排放,他向废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观察到,说明废液达到了该同学的排放要求。

【解析】:

2NaOH+H2SO4=Na2SO4+2H2O2NaOH+CuCl2=Cu(OH)2↓+2NaCl

Cu(OH)2+H2SO4=CuSO4+2H2O

(1)由于溶液呈浅蓝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u2+离子,Cu2+离子的存在有三种可能:

(1)氯化铜溶液过量,由以上反应知,此时废液中含有的离子有:

Na+、SO42-、Cl-、Cu2+。

(2)当硫酸过量时,硫酸要中和部分氢氧化铜,生成硫酸铜,此时废液中含有的离子有:

Na+、SO42-、Cl-、Cu2+、H+。

(3)硫酸和氯化铜都过量时,此时废液中含有的离子有:

Na+、SO42-、Cl-、Cu2+、H+。

所以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为H+。

(2)欲将废液处理为无色的中性溶液需将Cu2+沉淀,H+被中和,故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观察到无蓝色沉淀生成为止。

此时氢氧化钠溶液先中和酸再与Cu2+离子反应。

答案:

(1)H+(或氢离于)

(2)无蓝色沉淀继续产生

四、实验与操究(本题共4道小题,第27题6分,第28题4分,第29题4分.第30题7分,共21分)

2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填空:

(1)写出上图所示装置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②。

(2)给A装置试管里的固体物质加热时,应先,然后集中加热盛有药品的部位。

使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伸入液面以下,否则将产生的后果是。

(3)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其发生装置应选择,收集装置应选择。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

【解析】:

(1)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时为了防止试管冷热不均炸裂,应先预热再集中药品部位加热。

(2)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伸入液面以下是为了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3)制取氨气的药品是固体,条件是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应选A。

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收集装置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答案:

(1)①酒精灯②集气瓶

(2)均匀加热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3)A、E

28.甲、乙两位同学发现铜质眼镜架上出现一些绿色的锈渍。

经查阅资料得知,铜锈的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他们依照钢铁生锈的研究方法设计如下实验(如右图所示):

①将光亮铜片部分浸入蒸馏水中;②将光亮铜片究全浸入煮沸过的蒸馏水中;③将光亮铜片放在干燥的空气中。

请回答:

(1)推测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铜锈的是(填写

序号)试管内的锕片

(2)根据上述实验.甲同学认为:

铜的锈蚀是铜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填写“是”或“否”)

(3)乙同学认为要弄清导致铜锈蚀的因索,还应该再补充一些实验。

在补充的实验中,如果要改变的因素.则保持不变的因素是(选取“水”、“氧气”、“二氧化碳”等填写)

【解析】:

煮沸过的蒸馏水中不会溶有氧气,干燥的空气中没有水蒸气。

根据铜锈的组成元素知,铜生锈需要与空气中的水、氧气、二氧化碳接触并反应。

控制变量法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相同。

答案:

(1)①

(2)否

(3)二氧化碳;水、氧气(或氧气;水、二氧化碳)

29.小刚设计实验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产并分析相关问题。

请填空:

(1)他设计的四种实验方案,所需试剂如下:

①铜、银、硫酸亚铁溶液②铁、银、硫酸铜溶液

③银、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④铜、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

上述方案中,正确的是(填写序号)。

(2)某化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残液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两种物质。

小刚取少量该残夜,分别盛在A、B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取滤渣或滤液进行下表所示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将A试管滤出的滤渣洗涤后加入到稀盐酸中

有气泡产生

从A试管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是

向B试管得到的滤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B试管滤出的滤渣的成分是

【解析】: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

铁>铜>银,方案①把铜、银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无现象,故无法验证。

方案③把银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中,同样无现象,也不能验证。

方案②把铁、银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能把铜置换出来,说明铁比铜活泼;银不能把铜置换出来,说明铜比银活泼。

方案④把铜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中,铜不能把铁置换出来,说明铜不比铁活泼;铜能把银置换出来,说明铜比银活泼。

(2)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铁,即所加铁粉是过量的,已将硝酸银和硝酸铜全部置换,滤液中的溶质只有硝酸亚铁。

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银,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说明所加铁粉不足还未将硝酸银置换完全,由于银最不活泼故先置换银再置换铜,则滤渣中只有被置换的银。

答案:

(1)②④

(2)Fe(NO3)2Ag

30.一次性塑料包装袋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许多城市已经开始推广使用纸制食品袋。

同学们经查阅资料得知,纸袋的组成成分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于是他们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测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C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中选择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3)为分别吸收纸袋充分燃烧的产物,并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检验吸收是否完全,以上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A→()→()→()→()(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

装置

实验前装置的质量

实验后装置的质量

B

200.0g

2000g

C

210.0g

234.2g

D

220.0g

229.0g

E

210.0g

212.2g

(4)将实验装置正确连接之后,确认气密性良好。

充分燃烧16.2g纸袋样品,测得相关实验数据见右表(假定燃烧产物被完全吸收,灰烬质量忽略不计)。

通过分析和计算可推断得出,纸袋样品中(填“含”或“不含”)氧元素,其碳、氢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的最简整数比为。

【解析】:

(1)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通常用来验证水;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浓硫酸吸收水蒸气;澄清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碳气体。

(2)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气体会对实验造成干扰故用纯净的氧气。

(3)纸袋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用无水硫酸铜验证浓硫酸吸水是否完全;用澄清石灰水验证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是否彻底。

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所以应先吸收水,再吸收二氧化碳。

(4)由表格数据知:

水的质量=229.0g—220.0g=9.0g,二氧化碳质量=234.2g—210.0g+(212.2g—210.0g)=26.4g

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氢元素质量=9.0g×

×100%=1.0g

碳元素质量=26.4g×

×100%=7.2g。

16.2g>1.0g+7.2g,所以纸袋样品中含有氧元素。

纸袋样品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

,所以碳、氢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的最简整数比3:

5

答案:

(1)CO2+2NaOH=Na2CO3+H2O

(2)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对实验测定的干扰

(3)D→B→C→E

(4)含3:

5

五、分析与计算(本题共2道小题.第31题3分,第32题8分,共11分)

31.一定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可用做无土栽培的营养液。

请通过计算回答:

(1)硝酸钾中钾元索、氮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2)某蔬菜基地欲配制300k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硝酸钾溶液,需要硝酸钾kg,

水kg。

【解析】:

(1)硝酸钾中钾元索、氮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39:

14:

(16×3)=39:

14:

48

(2)硝酸钾质量=300kg×8%=24kg;水的质量=300kg—24kg=276g

答案:

31.

(1)39:

14:

48

(2)24276

3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一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25.0g石灰开佯品,平均分成两份,并分别加工成块状和粉末状;

②将两份样品分别投入两个锥形瓶中,各加入足量的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样品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每份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若每份祥品中加入l0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不考虑水、氯化氢的逸出.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