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名言英语翻译.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341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墨子名言英语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墨子名言英语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墨子名言英语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墨子名言英语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墨子名言英语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墨子名言英语翻译.docx

《墨子名言英语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墨子名言英语翻译.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墨子名言英语翻译.docx

墨子名言英语翻译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墨子名言英语翻译

  篇一:

墨子名言

  墨子名言

  1.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译文】兴天下的利益,除天下的祸害。

  2.兼爱。

  【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墨子》

  3.非攻。

  【译文】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

  4.尚贤。

  【译文】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5.尚同。

  【译文】政令、思想、言语、行动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

  6.节用。

  【译文】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7.节葬。

  【译文】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8.非乐。

  【译文】反对奢靡的音乐活动,提倡节约人财物力。

  9.非命。

  【译文】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

  10.天志。

  【译文】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的意志是兴利除害。

  11.明鬼。

  【译文】辨明鬼神的存在,鬼神能扬善惩恶。

  12.兼相爱,交相利。

  【译文】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

  13.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译文】假如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和爱自己一样,还能有不孝的人吗?

  14.今重不为不义攻国。

  【译文】如今(您)重于攻伐别国,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

  15.备者,国之重也。

  【译文】防备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

  16.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译文】什么都忍让,是不可以的,譬如说自己受到伤害的时候不能忍让。

  17.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译文】不正直的言行自然不会得到别人的信认,没有恩德

  自然不会有回报,你送给我桃子,我回报你李子。

  18.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译文】君子不用水为镜子来照自己,而用别人为镜子来照自己。

  19.万事莫贵于义。

  【译文】天下万事中,没有什么比道义更可贵的了。

  20.以攻战亡者,可胜数。

  【译文】由于攻战而灭亡的,多得难以数清楚。

  21.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译文】好名声不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荣誉不能以巧诈树立,君子的荣誉是靠身体力行地得到的。

  22.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译文】节俭的就昌盛,淫佚的就灭亡。

  23.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译文】尊重贤才,是为政的根本。

  24.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译文】要以品德安排官位,要以官职大小授予相应的权力,要按付出的劳动定其奖赏,要按功劳大小分发俸禄。

所以官吏没有永远富贵的,贫民百姓也不是终身卑贱的。

有才能的就选拔,没有才能的就撤掉。

选拔大家公认有“义”的人,消除私怨成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5.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

是以天下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

  【译文】大的国家不攻打小的国家,强大的不欺凌弱小的,势众的不伤害力单的,狡诈的不欺骗愚笨的,高贵的不傲视卑贱的,富有的不鄙视贫穷的,年轻的不侵犯年老的。

如果这样,天下所有的百姓、诸侯国,就没有用水火、毒药、兵器来互相杀害的了。

  篇二:

先秦诸子语录翻译

  先秦诸子语录翻译.txt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一间住着快乐。

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会吵醒隔壁的痛苦。

轴心时代与先秦诸子语录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我国教材由于长期来使用单一的社会发展理论,往往有失公正,不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本文尝试引入文化学上的“轴心时代”理论,揭示出先秦诸子思想对于当代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

  关于先秦诸子百家的背景,目前国内许多大学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①说“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进,变化急剧”。

这显然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即人类社会经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现在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将来还要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

但是按照这种理论,先秦诸子百家的意义就要大打折扣,因为那只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进”时代的思想,封建时代今天早已超越,而且还应该受到批判。

所以教材说“(诸子)有些见解因受历史的局限而带有明显的封建印记”(p1),“从总体上讲,老子的哲学思想带有唯心色彩”(p5),“有论者以为,老子是以退为进,从利己主义的立场来对待辩证法”(p6),“从主观上讲,孟子提倡‘仁政’,有维护当时封建统治的意图”(p47),“孔子(关于世界大同)的这一理想固然反映了他对当时现实的不满和想改变现实的意愿,但在小生产生产方式和私有制社会制度的基础上,这种理想,实属无法实现的乌托邦”(p47),墨子倡导“兼爱”,“这反映了当时一般劳动人民和小生产者改善生活的愿望。

动机可嘉,但却不切合当时的社会实际”(p48),庄子“对一切功名的绝对否定也会导引人们消极避世,逃避应负的社会责任”(p16)?

?

  这样的评价,显然不利于我们继承传统文化,所以有必要换一种历史的眼光。

马克思从来不把他的理论视为惟我独尊,而且即使马克思在划分历史时,也不是仅此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等一种,比如,他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就以“人的本质—→人的本质的异化—→人的本质异化的扬弃”的标准把社会划分为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共产主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理论也要与时俱进,人类历史当然还可以有别的划分方法。

  我注意到如今史学界比较认同的“轴心时代”的划分,对于我们理解传统、继承传统也许是一个更好的理论框架。

  二

  “轴心时代”(Axialperiod,又译作“枢轴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Karljaspers,1883-1969)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1949)这本书中提出的。

他注意到一个奇特的历史现象,即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在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对人类关切的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

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印度有释迦牟尼,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个时代可以称为人类文化的“轴心时代”。

  关于“轴心时代”的理论有以下几个要点:

  1.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地理横亘,这些地域的不同文化,原来都

  是独立发展出来的,并没有互相影响。

但却在同一个历史时期突然发生了一种飞跃,形成了现代各主要文明各自的文化轴心,使得各个不同民族都“获得了全人类所具有的共同的东西”,人类从此被“一个共同的起源和目标”联结在一起。

这种时间上和内容上的巧合,让几代研究者百思不得其解。

  2.这些文化传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人类文化的主要精神财富,“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问题,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

”②例如,欧洲的文艺复兴就是把目光投向其文化的源头古希腊而使欧洲文化重新燃起新光辉,从而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的宋明理学(新儒学)在受到印度佛教冲击后,再次回归孔孟而把中国哲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③中国文学史上多次掀起的“古文运动”都提出“宗经明道”的口号。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的人文精神讨论,虽然有人不承认与轴心的关系(如王蒙说:

中国压根就没有人文精神,你失落什么呀?

又何须重建呢?

),但还是有不少学者回到了“轴心时代”,从周易等著作寻找思想能量(如“文明以止,人文也”,文明人要懂得约束自己的欲望,不能在物质追求方面贪得无厌)。

甚至我们的主流文化也在不断回归轴心寻求治国方略,比如“以德治国”、“有所为有所不为”,甚至“十六大”提出的“小康”社会目标,都可以看做对中国文化轴心的回顾。

  3.当今世界多种文化的发展正在形成一次新的“轴心时代”,或者称“第二次轴心时代”。

关于这一点,我们要有相当的警惕,假如我们在今天处处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现实下,贸然抛弃中华文化的“第一次轴心时代”,而接受“第二次轴心时代”的说法,是不是会重新导致“西方中心主义”?

况且,是否真的出现一个新的轴心时代,这需要较长的历史来验证,“轴心”的意义在于其向着后世辐射,我们不能贸然判断一个缺乏历史发育的“点”已经是“轴心”,当年的“毛泽东时代”不是能给我们提供了这种教训吗?

  所以,我认为“轴心时代”理论最具价值的部分还是其第二个要点,即轴心的回顾和辐射。

从这一理论推论,先秦的意义就没有随着封建时代的结束而终结,人类文化的划分就不是什么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而是前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后轴心时代(轴心辐射的时代)。

今天,轴心的火焰依然没有熄灭,轴心的能量依然在辐射,这是我们依然要学习先秦经典的理由。

  三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主要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礼崩乐坏,百家争鸣,从而发生重大的转折(“轴心理论”称之为“超越”),成为中华文化的“轴心时代”。

但是轴心不是突然形成的,所以还要讲到春秋战国前的殷商西周之际(大约公元前1000年前后),即所谓“前轴心时代”,这个时候中国历史已经发生了大的转折,即从神本到人本,从君本到民本。

中国社会发展到商代,还一直是一种“神本”社会,《礼记》记载: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为了祭祀鬼神,商统治者大量地杀生,遭致人民的怨恨。

而周人从古公亶父起即不忍杀人父子④,又能从商的覆灭中汲取教训,认识到“惟人万物之灵”,“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

《左传·曹刿论战》所记的那次战争,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正处于“轴心时代”初期,也深刻反映了前轴心时代对于轴心时代人们观念的影响。

其第一段: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从这一则记载中我们看到,在当时人的观念中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已经认识到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少数的统治者(“肉食者鄙”“小惠未徧”),也不是天上的神(“神弗福也”),而是人民,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可以一战”。

这是一种深刻的人本主义和民本主义。

而曹刿只是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通过他来反映这种观念的变化,更说明这种观念在当时已经普遍深入人心。

  “轴心时代”一方面肯定了“前轴心时代”的人本主义民本主义,一方面又有重要的超越。

周人把眼光从天下转到人间,于是制礼作乐,安排人间秩序。

然而仅仅到了东周,这个人间秩序就开始毁坏,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这使“轴心时代”的文化精英们认识到仅仅注重现实世界的秩序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人心的秩序。

正如孔子所说: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

于是把目光转向人的内心世界,实现了对现实世界的超越。

这是一种精神的境界,一种对于终极价值的追求,人正是在这种终极追求中成为一个文明的人。

我们在孔子关于人的伦理道德、人的自身修养,尤其是关于“仁”的表述中都看到了这样的思想。

其他诸子的思想精华部分也无不在于此,比如庄子的《逍遥游》,看似在追求一种永远无望的目标,其实正是暗示着人的生命发展的无限性、终极性与完美性。

  我们要用这样的眼光来学习《先秦诸子语录》,才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四

  下面我们用“轴心时代”的理论来分析教材中几则先秦诸子语录。

  孔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文化轴心时代的代表人物。

《论语》,儒家学说经典,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论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