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3390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33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计方案.docx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计方案.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计方案.docx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计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计方案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第一节矿区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

一、矿区地理位置与交通

1、位置

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位于市宁城县黑里河镇,行政区划隶属宁城县镇管辖。

矿区东西长1.33km,南北宽0.50km,矿区面积0.665km2。

矿区地理坐标:

东经118°20′57″—118°22′02″,北纬41°21′32″—41°21′54″。

2、交通

矿区距黑里河镇镇政府所在地9km,为砂石路,距宁城县政府所在地天义镇90km,东经平双公路至市区178km,有柏油公路相通,交通较便利。

详见图1-1。

二、矿区及周围经济社会概况

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采矿权人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企业性质为集体企业。

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项目设计概算总投资为70.68万元。

该矿区周边目前没有其他矿业权设置。

矿区无居民区,矿区距最近的大松树沟村约600m。

当地居民以汉族为主,其次为蒙古族、满族、回族等民族,劳动力资源充足。

矿区主要活动为牧业活动。

矿区所在地黑里河镇地处宁城县南西部,经济特点是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

耕地主要分布于山间谷地中,农作物有玉米、谷子、高梁、大豆等。

工业经济不发达,仅有简单的机械修配厂、粮谷加工厂等作坊式个体企业。

近年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地方电力及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有所发展,为矿山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本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为小型铜矿及萤石、高岭土等非金属矿产。

经调查咨询,矿区附近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迄今为止未发现文物古迹和重要人文景观。

矿区附近没有大型电力、水利等重要国民经济建筑物、构筑物及军事设施。

 

 

图1-1交通位置图

第二节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一、矿区开采历史

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始建于2004年,属于当时的黑里河乡的乡镇企业,开采矿种为铜矿,矿山不建设选矿厂,为单独采矿项目,2006年投入生产。

矿山生产规模0.5万吨/年。

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截止2009年12月,矿山开采了4年多。

主要开采的是一中段即1171m到1143m,1143m水平以上矿量已采空,采空区面积约2093m2。

据矿方提供资料,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生产销售矿石约1.75万吨,采矿损失率10.4%,矿石贫化率10%。

二、矿山开采现状

矿山今后开采的是1135m—1067m,截止2009年12月31日,矿山剩余储量1.0687万吨。

生产能力为0.5万吨/年。

现状主要是两个平硐。

三、相邻矿山分布与开采情况

经现场调查,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周边无矿业权设置。

第三节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一、矿山开采围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于2009年6月为该矿延续了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号C24136。

采矿权人及矿山名称均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地址在宁城县黑里河镇大松树沟村,采矿许可证核定生产规模为0.50万吨/年,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

矿区面积0.665km2。

有效期限2009年6月到2010年6月。

核准开采标高从1135-1067m(矿体赋存标高1175-1067m),矿区围拐点坐标见表1-1。

表1-1矿区围拐点坐标

6度带

3度带

拐点号

x

Y

拐点号

x

Y

1

4581500

20613000

1

4581499.90

39612999.90

2

4582000

20613000

2

4581999.90

39612999.90

3

4582000

20614330

3

4581999.90

39614329.90

4

4581500

20614330

4

4581499.90

39614329.90

矿区面积0.665km2开采标高1135m--1067m

二、矿山资源及储量

根据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于2004年9月提交的《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地质普查报告》:

截止2004年9月,矿区查明资源储量矿石量2.8265万吨,铜平均品位0.76%。

据矿方提供资料,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共生产矿石约1.75万吨,采矿损失率10.4%,矿石贫化率10%。

则动用资源储量=1.75×(1-10%)/(1-10.4%)=1.7578万吨。

截止2010年1月31日,矿山剩余储量1.0687万吨。

三、矿山建设规模、设计生产服务年限

1、矿山建设规模

采矿许可证核定生产规模为0.50万吨/年,黄金提交的《自治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开采设计方案》,设计生产规模为0.50万吨/年。

矿山采用连续工作制,年工作330天,每天3班,每班8小时。

2、服务年限

依据《自治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开采设计方案》,矿区查明资源储量矿石量2.8265万吨,矿山设计服务年限5.63年。

截止2009年11月,矿山剩余服务年限计算如下:

T=(2.8265-1.7578)×(1-10.4%)/[0.5×(1-10%)]=2.13年。

四、矿山工程布局

本项目为单独采矿项目,不设选矿厂和尾矿库,矿区的平面布置主要包括采矿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废石场、矿区道路和临时取土场,最终占地面积为13535m2。

采矿工业场地围绕平硐PD1、平硐PD2布置,布置有储矿场、空压机房、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沉淀池、清水池、机修间等建筑。

占地面积为5448m2。

办公生活区设在采矿工业场地东侧约110m,占地面积为2772m2,为简易的砖混结构。

废石场紧邻采矿工业场地,地势较平缓,现状占地面积为1168m2,最终占地面积为1767m2。

矿区道路经废石场由办公生活区和采矿工业场地中间横穿而过,长约410m。

占地面积为2050m2。

临时取土场设于办公生活区北东侧约80m,占地面积为1498m2。

五、矿山开采方式

根据《自治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开采设计方案》,该矿采用地下开采方式。

六、矿山阶段或采区布置、开采接替顺序、顶板管理方法

根据《自治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开采设计方案》,开采对象为Ⅰ号矿体。

矿床开采总顺序为自上而下的下行式开采,阶段中矿块的开采顺序为后退式。

采矿方法为浅孔留矿法,顶板管理方法为空场法(崩落围岩的方法处理采空区)。

七、矿床开拓

矿山以往开采过程中,采用平硐开拓方式。

开拓系统由PD1和PD2构成。

未来矿山开采继续沿用原有开拓系统。

设计在1143水平矿体下盘岩石移动界限之外20m掘进盲竖井开拓深部矿体。

未来矿井开拓方式为平硐+盲竖井开拓。

PD1硐口坐标:

X=4581668、Y=39613610、Z=1143m,平硐PD1长230m;平硐PD2硐口坐标:

X=4581664、Y=39613536、Z=1171m,平硐PD2长192m;盲竖井坐标:

X=4581668、Y=39613547、Z=1143m,盲竖井深度81m(井底水窝5m)。

矿床分4个中段开拓,一中段(PD2)标高1171m,二中段(PD1)标高1143m,三中段标高1103m,四中段标高1067m。

八、采矿工艺

该矿主体采矿方法为浅孔留矿法。

矿块沿矿体走向布置,采用单排普通漏斗自重放矿底部结构。

矿块长40—50m,中段高28-40m,矿房宽度为矿体厚度,间柱宽度6m,顶柱高度3m,底柱高度5m。

回采工作面自下而上分层进行回采,矿房回采采用浅孔落矿,矿柱回采根据现场安全情况采用崩落法进行回采。

在矿柱回采的同时,有计划地采取崩落围岩的方法处理采空区。

根据《自治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开采设计方案》,岩石移动角为:

上盘岩石移动角65°,下盘及侧翼岩体移动角为67°。

九、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量及处置情况

1、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及处置情况

该矿山为地下开采,矿山主要废弃物为掘进产生的废石,现状废石场沿山坡排放废石,平均排放高度1.8m,废石场占地面积1168m2,目前排放废石约2100m3。

根据《自治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开采设计方案》,废石产生量为出矿量的20%,则至矿山闭坑共产生废石0.5627万吨,废石排放量0.3517万m3。

2、废水的排放量及处置情况

该矿山不涉及选矿工艺,废水主要是矿井排水、生活污水等。

①矿井排水

矿井正常涌水量52m3/d,矿井水经平硐自流,直接排至地表污水池,坑排出的地下水仅含固体颗粒物,沉淀后供采矿生产循环使用,不外排。

②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是办公生活区生活用水,用水量5m3/d,排放量1825m3/年,部分用于办公生活区绿化用水,多余部分就近排放。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第一节自然地理

一、气象

矿区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少雪,多西北风,夏季炎热,多东南风,雨量集中在7—8月份,气候以干旱、多大风少雨雪为特征,根据宁城县气象局多年资料显示:

年平均气温8.5℃,昼夜温差13℃左右,最低气温-27℃,最高气温36.4℃,无霜期145天,10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为霜降封冻期,最大冻土深度1.5m,年平均降水量327.5mm,年平均蒸发量2255mm,最大风速21m/s。

二、水文

矿区水系不发育。

矿区仅有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雨季有季节性洪水。

矿区西北约2公里黑里河由北向南流经此处。

三、土壤

矿区土壤类型为褐土,在森林保存较好的地段,地面常有薄层枯枝落叶,其下为腐殖质层,厚0.3-0.5m,棕灰色,有机质3~5%,高的可达10%以上。

心土为棕褐色粘化层,厚度在40~70cm,含粒径小于0.001mm的占20~30%。

四、植被

矿区大部分为林地。

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广泛。

东亚阔叶林向岭北泰加林双重过渡地带,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外缘为广袤的草原生态系统,油松、桦树长势良好。

植被覆盖率在40-55%。

五、土地利用现状

矿区面积为665000m2,矿山地面工程全部建在矿区之。

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草地和工矿仓储用地。

矿区土地利用现状面积分别见表2-1。

表2-1矿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地类名称

面积(m2)

比例(%)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农用地

草地

67700

10.18

林地

570100

85.73

建设用地

工矿仓储用地

27200

4.09

合计

665000

100.00

第二节地形地貌

一、地形

矿区属七老图山南端,其地势总体呈南西高、北东低,属中浅切割,最高点高程为1372m,最低海拔高度为1073m,相对高差299m。

二、地貌

根据矿区地貌形态特征,将矿区划分为低(Ⅰ)和沟谷(Ⅱ)两种地貌类型。

1、低

矿区整体地貌形态为低,呈东西向分布,西高东低。

顶部多为浑圆状,坡角在20°—25°左右,植被较为发育,多为松树及灌木丛。

2、沟谷

位于矿区中东部,大致呈东西向分布,呈“U”字型,长约700m,宽约600-800m。

(见照片2-1)。

 

低山地貌沟谷地貌

照片2-1矿区地貌

第三节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一、地层

矿区出露及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和太古界建平群大营子组。

1、太古界建平群大营子组(Anzjd)

该组地层分布于矿区大部。

其地层走向近东西向,南倾,倾角60°,主要岩石为角闪斜长片麻岩类组成,其岩层夹有片岩、斜长角闪岩、岩、磁铁石英岩等。

2、第四系全新统(Qh)

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分布于矿区中东部沟谷中,岩性为砂砾(碎)石、其中砾(碎)成份约占45%,细砂约占30%,含少量粉砂。

砾(碎)石岩性多为片麻岩、岩。

厚2—8m。

二、侵入岩

矿区未见侵入岩体。

三、地质构造及区域地壳稳定性

1、构造

区域构造位置属华北地台北缘(Ⅰ),蒙台隆东段(Ⅰ2),以八里罕—红山断裂为界,北西侧属喀喇沁断隆(Ⅰ24),南东侧为热水—五家断陷盆地。

矿区位于地轴东部断隆区的黑里河断褶带中段。

2、矿区构造

矿区断裂构造主要为近南北向的压性断裂及近东西向的性断层,为次级断裂构造。

规模均较小,长数10m,宽10cm,虽对铜矿体有一定的截切,但错距一般小于1m,影响不大。

3、地震及区域地壳稳定性

依据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g,比照《中国地烈度区划图》,地震烈度为Ⅷ度,该矿区属较不稳定地块。

第四节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下水含水岩类划分

根据矿区含水层岩性,地下水赋存条件和水力特征,将矿区地下水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太古界变质岩的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

二、含水层(组)分布规律

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以全新统冲洪积含水层为主,分布在山间沟谷之中。

岩性主要为砂砾石,含水层厚1-3m,水位埋深2-5m,据现场民井调查及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单井涌水量小于100m3/d,水化学类型属于HCO3-—Ca2+型水,矿化度0.23g/L。

2、太古界变质岩的基岩裂隙水

矿区为太古界变质岩分布区,主要岩性为角闪斜长片麻岩类,岩石风化裂隙不发育,其风化深度6m左右,裂隙宽0.02~0.10cm,其间含少量裂隙水。

沿沟谷底部有泉水流出,泉水流量一般小于0.3L/S,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型水。

三、矿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矿区地下水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直接渗入补给,地下水径流方式为由地形较高处向低洼地带径流汇集,通过沟谷第四系含水层排出区外,最终汇入黑里河。

本矿床充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含水层,富水性差,补给面积小,补给来源差。

四、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

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为1064m标高。

矿体全部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

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确定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属第二类、第一型;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

五、地下水开采利用状况

矿区没有区域上的主要含水层,根据矿方提供的资料,矿井平均排水量50t/d;矿井水回用于采矿凿岩、防尘作业,不外排。

矿区及其附近无其他工矿企业,大松树沟村居民使用村民自用水井,矿区开采几年来,基本未影响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用水。

第五节工程地质条件

一、矿区岩土体类型、分布、特征

根据矿区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和工程地质特征,将矿区岩土体划分为以下二种坚硬岩和碎石土两种类型:

1、坚硬岩:

分布于矿区大部,岩性为角闪斜长片麻岩类,地表风化较强,风化深度2—3m左右,风化带岩石多呈块状。

风化带以下岩石一般较完整,裂隙节理不发育,岩石力学稳固性较高,节理裂隙不发育,岩石完整,抗压强度大于60MPa,属坚硬岩。

2、碎石土:

分布于山间沟谷之中。

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砂砾石(Qhapl),厚度2-8m,中密,潮湿,承载力特征值220~260kpa。

工程地质条件一般。

二、不良工程地质问题

1、软弱岩层分布与特征

地质构造简单,构造破碎带不发育,矿体及围岩较完整、稳固,无明显软弱岩层。

2、节理裂隙与断裂带分布与特征

矿区断裂构造主要为近南北向的压性断裂及近东西向的性断层,为次级断裂构造。

规模均较小,长数十米,宽约10cm,虽对铜矿体有一定的截切,但错距一般小于1m,影响不大。

3、风化层分布与特征

地表20-30m岩石风化较强,风化带岩石疏松易碎;其下岩石风化作用较弱。

4、矿体围岩的岩石质量和稳定性

矿体围岩岩性为角闪斜长片麻岩,致密块状构造,抗压强度大于60MPa,岩石坚硬,稳定性较好。

三、矿区工程地质勘探类型

综上所述,矿区工程地质勘探类型属第二类,简单型;以块状岩类为主,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

第六节矿体地质特征

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目前仅发现一条铜矿体,编号为Ⅰ号。

Ⅰ号脉铜矿体:

走向64°,倾向北西,倾角70°,矿体沿走向、倾向厚度变化不大。

矿体规模小,矿体与围岩界线较清晰。

地表露头长约75m,厚约0.6~2.2m,矿石以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为主,矿石品位Cu0.2~2.1%。

地表由探槽工程控制,控矿标高1175m,目前深部矿体控制至1067m水平,控制深度108m。

矿体特征见表2-2。

表2-2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矿体特征一览表

矿体

编号

矿体

形态

产状(°)

规模(m)

倾向

倾角

长度(m)

赋矿

标高(m)

采矿许可证核准的开采标高(m)

厚度(m)

最小

最大

平均

脉状

334

70

225

1175-1067

1135-1067

0.60

2.20

1.40

第七节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矿区为低地貌,矿区除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外不存在其它工程建设活动,无其它工业企业,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

一、地表工程设施

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矿区附近无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矿区地表工程设施主要为废石场、采矿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等,见照片2-2。

 

 

采矿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

 

平硐废石场

照片2-2矿区地表工程设施现状

二、矿区附近村镇分布情况

矿区无居民区,矿区距最近的大松树沟村约600m。

三、矿区附近采矿活动

经现场调查,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周边目前尚无矿业权设置。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第一节评估围及评估级别

一、评估围

评估对象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根据中华人民国地质矿产标准DZ/T223-2009《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结合本工程建设的特点,评估围为矿区围、矿业活动影响围和可能影响矿业活动的不良地质因素存在的围。

1、矿区围

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矿区面积0.665km2。

2、矿业活动影响围

矿山采矿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废石场、矿区道路等地面工程均设在矿区之。

3、可能影响矿业活动的不良地质因素存在的围

矿区及其附近无其他矿业权设置及其他工程建设活动,无可能影响矿业活动的不良地质因素。

综合上述分析,确定评估区围为矿区围。

评估区面积0.665km2。

二、评估级别确定

1、评估区重要程度

评估区无居民集中居住区,最近村庄为大松树沟村。

评估区没有国家和自治区政府规定的矿产资源禁采区;没有其它法律法规规定不允许开采的地区,也没有自治区级以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及历史文物保护区;也没有根据自治区生态保护需要划定的生态脆弱区;也没有城市规划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及国防工程设施圈定的军事禁区。

评估区也无铁路、省道、重要湖泊及主要水系分布,不属于国家和自治区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

评估区无高等级公路经过和其它较重要设施,评估区附近无较重要旅游景区。

评估区及其附近无较重要水源地。

评估区占地类型为林地、草地、工矿仓储用地。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表B.1),评估区重要程度为较重要区。

2、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区无地表水体,矿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矿井进水边界条件简单,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差,补给条件差,与区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联系不密切,矿井正常涌水量52m3/d,小于3000m3/d,地下采矿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充水含水层破坏可能性小。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矿床围岩岩体以块状整体结构为主,蚀变作用弱,岩溶裂隙带不发育,岩石风化弱,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小于5m,矿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好,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好。

地质构造简单,矿体和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小,断裂构造不发育,断裂未切割矿体和围岩覆岩,断裂带对采矿活动影响小。

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

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小,无重复开采,采空区得到有效处理,采动影响较轻。

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微地貌形态简单,地形起伏变化平缓,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小于20°,相对高差小,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沟谷南侧为反交,沟谷北侧为斜交;主要建筑(办公生活区)布置于沟谷南侧。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表C.1,该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简单。

3、矿山建设规模

矿山设计地下开采,生产规模为0.50万吨/年,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表D.1),该矿山建设规模为小型。

4、评估级别的确定

评估区重要程度为较重要区,矿山建设规模为小型,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简单,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分级表,确定评估级别为三级。

见表3-1。

 

表3-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判别表

项目

条件

分析结果

矿山建设规模

年产0.50万吨

小型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1、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2、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3、矿区地质构造较简单。

4、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

5、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小,无重复开采,采动影响较轻。

6、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微地貌形态简单,地形起伏变化平缓,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小于20°,相对高差小,办公生活区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为反交。

简单

评估区

重要程度

1、评估区分布无居民集中居住区;

2、无重要交通和建筑设施;

3、远离各级自然保扩区及旅游景区;

4、无重要、较重要水源地;

5、评估区影响的土地资源类型为林地、草地、工矿仓储用地。

较重要区

评估级别

三级

第二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一、地质灾害影响现状评估

评估区所处地貌类型为低,海拔高程约1372~1073m、地形坡度较陡,但岩体较完整,地表植被发育;经现场调查,评估区现状条件下不存在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评估区发育一条沟谷,沟谷松散堆积物不发育,降雨较少,不具备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条件,现状条件下评估区的沟谷不存在泥石流地质灾害。

现状废石场沿山坡排放废石,平均排放高度1.8m,最大排放高度2m,废石场占地面积1168m2,目前排放废石约2100m3。

废石均为硬质岩,且排放高度较小,经现场调查,现状条件下没有引发滑坡地质灾害。

办公生活区、采矿工业场地及矿区道路建设在缓坡之上,且已经使用6年,现状条件下没有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评估区无大的集中供水水源地,不存在地面沉降地质灾害。

根据现状调查,经过6年的地下开采,矿区已形成一定面积的采空区,现状采空区面积约2093m2,但由于所开采矿体较薄,且岩石稳固性好,评估区现状条件下没有发现地面塌陷、地面沉陷及地裂缝地质灾害。

据实地调查,在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地质灾害不发育。

二、矿山开采对地下含水层影响现状评估

1、含水层结构破坏

该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矿区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和基岩裂隙水含水层,地下开采及巷道掘进破坏了局部的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和基岩裂隙水含水层。

经调查走访,矿井正常涌水量52m3/d。

2、矿井疏干对含水层影响

据实地调查,在现状条件下,矿井正常涌水量52m3/d,小于3000m3/d;矿区及周围主要含水层水位下降幅度小;矿井疏干对含水层影响程度较轻。

3、对矿区及附近水源的影响

矿区及周围无地表水体;据实地调查,在现状条件下,矿山开采未影响到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未对附近水源造成明显影响。

4、对地下水水质影响

该矿山不建设选矿厂,废水主要是矿井排水、生活污水等。

①矿井排水

矿井正常涌水量52m3/d,矿井水自流至地表污水池,坑排出的地下水仅含固体颗粒物,沉淀后供采矿作业使用,不外排。

②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是办公生活区生活用水,用水量5m3/d,排放量1825m3/年,部分用于办公生活区绿化用水,多余部分就近外排。

总之,矿区开采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较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