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板涵洞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3257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盖板涵洞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盖板涵洞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盖板涵洞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盖板涵洞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盖板涵洞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盖板涵洞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

《盖板涵洞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盖板涵洞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盖板涵洞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

盖板涵洞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述

安林路横水段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第一标段起于K-1+992.456,终于K3+000,本合同段路线全长3.008km。

由郑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北京炬桓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

在K0+690处有一座1-6x3.5m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经现场勘测盖板涵洞基坑开挖区域分为北段为村民生活垃圾填埋区(长度约为30m)、中段为原有安林路路基(长度约为30m)、南段为深沟(长度约为28m)。

经现场测量中段安林路原地面标高为321.232m,依据图纸涵洞底标高为307.473m,基础厚度为1m。

计算出中段基坑下挖深度约为17m。

根据建设部建办质(2018)31号文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

一般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需要进行深基坑专家论证。

且现场基坑深度为17m(大于10m)属一级基坑,本工程基坑护坡为临时工程,正常使用期限为40天,由于施工工期较短,采取边坡覆盖塑料薄膜护坡。

地下建筑物施工完成后及时回填基坑。

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1、工程地质

林州市位于太行山地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也是黄土高原的东沿。

林州市境内山峦起伏,高峰突兀,沟壑纵横,总地势为西高东低。

地貌分为中山、低山、丘陵、盆地4种类型。

本项目位于林州市东部,主要成丘陵分布。

东部丘陵区:

林州东部海拔多在350-500米,局部超过500米,面积约59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9%。

主要由石灰岩组成,山坡平缓,山顶呈浑圆状。

根据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林州的断裂构造主要有一下形式:

隐伏大断裂:

位于太行山东西侧的林州市任村-合涧一带,长度大于40m,切断太古界、古生界地层。

断面向东陡倾,西盘抬升,东盘下降,推测断面东倾可能属正断层性质,东西两盘最大断距达1000m以上,沿断裂西侧,耸立高达千米的大陡崖。

构成山区与丘陵、盆地的分界线。

北北东断裂:

主要有林州大断裂、大乌山-道子岭断裂。

断层走向10°-80°、倾角64°-80°现存结构面一般具压扭性特征,普遍具多期活动的迹象,北北东向断层中规模最大的是林州断带。

北西西向断裂:

主要有林州冲积平原北、中、南界的姚村-河顺断裂、合涧-桂林-东姚断裂、南寨-老爷顶断裂均为断裂出露,三条断裂的走向285°-290°之间,长约20-30km。

综上所述,线路断裂构造一般发育,均为早第四系断裂,无全新活动断裂通过,对工程影响较小。

2、水文地质

本项目区域内的地下水贫乏,地下水主要靠降雨、渠道渗漏及灌溉补给等方面综合形成。

浅层地下水集中分布在城关盆地和临淇盆地。

三、施工现场条件

拟建场地内K0+690处1-6x3.5m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经现场勘查,基坑开挖分为北段为村民生活垃圾填埋区(长度约为30m)、中段为原有安林路路基(长度约为30m)、南段为深沟(长度约为28m)。

基坑开挖之前,已通过总承包单位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政府单位沟通,地下未存有重要地下管线及光缆。

经与建设单位沟通,北段生活垃圾在基坑开挖之前全部挖除外运出施工现场和原有路改线到涵洞北端头以外。

则南段原有深沟及北段生活垃圾填埋区不设计到深基坑开挖范围内。

剩余中段原有老安林路路基范围内为深基坑开挖区。

经查看地勘报告及原有路基范围内边坡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属稳定场地。

第二章编制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

《林州市安林路横水段升级改造工程第一标段施工图纸》

《林州市安林路横水段升级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林州市安林路横水段升级改造工程第一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第三章进度计划

一、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工程特点、现场情况及周围环境对工程的影响,采用分层开挖,计划10天完成开挖及护坡。

每层开挖后及时进行塑料薄膜护坡,当第四层开挖完成后,并进行人工清理基槽、验槽。

确保进度计划满足施工要求。

计划开工时间:

2018年7月1日,计划完工时间2018年7月11日。

施工计划进度表(附表)。

二、材料与设备计划

拟用主要机械设备、仪器、材料如下: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科利达GPS

S730

1

2

水准仪

S1

2

3

激光经纬仪

J2

1

4

反铲挖掘机

330

2

5

自卸汽车

红岩金刚

10

6

50铲车

LG50

1

7

洗车机

1

8

雾炮

2

9

塑料薄膜

M2

2000

10

防护网

M2

200

11

洒水车

2

第四章施工部署

一、施工工艺

本工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考虑施工的安全性,土方开挖采用自然放坡大开挖方式。

第一层和第二层边坡的放坡系数为1:

1.25,第三层和第四层边坡的放坡系数为1:

1.05,中间做放台开挖,台宽1.5m。

基底边缘每侧1.0m的工作面。

由于施工期较短的临时性基坑边坡,采取在边坡上覆盖塑料薄膜护坡。

二、施工方法

本工程工期较紧,现场将采用50型装载机进行场地平整。

场地较为平整且四周无建筑物,基坑土方将采用自然放坡大开挖形式,基坑开挖深度17m(15.5m),结合施工部署,基坑采用二级放坡形式,分四层开挖。

采用1台1.3m³斗容积的330反铲挖掘机挖土及装车,自卸式汽车外运,人工清底的预留厚度为300mm。

第一层和第二层开挖深度分别为4.25m(3.6m),放坡系数为1:

1.25,第三层及第四层开挖深度分别为4.25m(4.15m),放坡系数为1:

1.05,第一层开挖顺序由南向北展开,第二层开挖顺序由北向南展开,第一层及第二层开挖至自然地坪以下-8.5m为工作面,尽可能实现最大时间搭接;第三层开挖顺序由北向南展开,第四层由北向南展开。

第三步开挖时先放一步台,台宽1.5m(如图1)。

第三层及第四层开挖至基底标高以上300mm处,采用人工清除剩余土方。

在基坑南侧规划为6m汽车坡道,放坡系数为1:

2,便于土方及材料运输,基坑向南10m处靠西侧规划为2m宽人行通道,放坡系数为1:

1.5(如图2)。

(如图1)

(如图2)

(如图3)

(如图4)

 

为确保现场运输流畅,不影响后续工期的施工,将土方外运至西南角的空地处堆放,制定车辆在场内靠右行驶路线以保证土方顺利开挖。

三、工艺流程

开挖线放样→第一层土方开挖及修坡→边坡覆盖塑料薄膜→第二层土方开挖及修坡(卸荷平台宽1.5m)→边坡覆盖塑料薄膜→第三层土方开挖及修坡→边坡覆盖塑料薄膜→第四层土方开挖及修坡→边坡覆盖塑料薄膜→基坑底(预留300mm人工清理)→排水沟及集水井砌筑。

四、施工要求

1、用人工将塑料薄膜覆盖在边坡上,塑料薄膜顶及底边至排水明沟处抹1:

2水泥砂浆250mm厚保护。

2、在基坑上部及底部应搭盖塑料薄膜长度为1.5m,为了防止薄膜脱落,同时在土中垂直插入适当钢筋进行固定。

3、在坡脚设排水沟(如图1),排水沟宽300mm*深300mm,排水沟底设置1.5%的坡度。

4、在基坑南段两端设置通长集水井,集水井尺寸为11m*2m*0.8m砖砌筑,内外侧1:

2水泥砂浆抹面,集水井底比排水沟底深500mm。

5、在基坑顶部距离边坡1.5m处设置300mm高砖砌体挡水墙,内外侧1:

2水泥砂浆抹面,以防地表水流入基坑内。

6、随时测控边坡坡宽,坑底边线及开挖深度,并及时引入高程控制网和轴线控制网,在挖土过程中及时复核基坑边线和基底标高。

7、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留置300mm厚土层时,采用人工清除处理。

严格控制标高,防止原土扰动。

8、基坑顶沿挡水墙外侧设置排水沟,转角处各设一个集水坑1m*1m*0.8m,并向外找坡3%防止水倒灌入基坑内,一起并入排水管道。

第五章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1、测量人员做好技术准备,提前画好外围控制线,并随时跟踪挖土标高加强标高控制,严禁超挖。

2、技术员对现场施工人员做出明确交底,画出集水井、排水沟等位置局部详图,确保位置准确。

3、施工前班组长向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交底,必须使每个操作者对施工中的技术要求心中有数。

4、按照施工图及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坑周边控制轴线准确测出基坑外线,并将基坑周边控制轴线引测到场地周边适当位置,妥善保护,以便施工。

二、人员准备

 

岗位名称

岗位责任

质量责任

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是公司法人在项目上的授权代理,是项目的质量

第一责任人,代表公司履行与业主合同相关的责任

对工程质量、安全、工期

负直接责任

技术负责人

负责工程的质量管理,负责施工中技术问题的处理、组织

质量检查活动、负责工程数据的管理和工程质量验收

对工程质量、安全负技术

责任

技术员

负责工程各工序的质量控制,落实各项技术处理措施。

负责各项施工记录的收集、整理,协助项目技术负责人

进行工程数据的整理和工程验收工作

对所负责的工程质量工作

负直接责任

质检员

具体负责工程技术交底和质量教育活动,负责工程施工质量

的检查工作

对各工序施工质量负主要

责任

安全员

具体负责工程安全交底和安全教育活动,负责工程施工安全

的检查工作

对施工安全负主要责任

测量员

负责工程定位、放线、位移等各项测量工作

对工程测量质量负直

接责任

施工员

负责所负责工序的质量、安全管理

对所负责工序施工质量、

安全负直接责任

材料员

协助项目经理制定材料采购计划,负责进出场材料的

验收、材料标识和管理。

负责制定材料采样、检验计

划和送检工作,负责材料检验结果的统计工作

对施工用材料质量负直接

责任

试验员

负责制定材料、试件取样样、检验计划和送检工作,

负责件负责检验结果的统计工作

对材料、试件取样、保护、运输质量负直接责任

资料员

具体负责工程施工数据的编写、报审和收集汇总工作

对施工数据的质量负直接

责任

将根据工程各阶段施工配置劳动力,并根据施工生产情况及时调配相应专业劳动力,对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

详见下表:

序号

施工项目

岗位

人员数量

备注

1

土方开挖

机械操作工

12

电工

2

力工

10

合计

24

2

薄膜护坡

机械操作工

2

电工

2

力工

10

合计

14

第六章验收程序

一、验收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

《林州市安林路横水段升级改造工程第一标段施工图纸》

《林州市安林路横水段升级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林州市安林路横水段升级改造工程第一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专项施工方案》内容

二、验收程序

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预留300mm厚人工清理)后,分包单位自检合格后,报总包单位验收,验收合格后通知监理单位验收。

监理单位组织相关单位相关人员进行验收。

三、验收内容

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立即对坑底进行保护,防止水浸泡。

经有关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基坑土方开挖及支护工程允许偏差如下: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1

基底标高

+0、-20

用水准仪检查

2

长度、宽度

不小于设计

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用经纬仪、拉线或尺量检查

3

边坡偏陡

不允许

坡度尺检查

四、验收人员

1、总承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

2、分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员、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专业监理工程师。

4、勘察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

5、设计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

第七章保证措施

一、组织保障措施

1、选好项目负责人,建立精干、务实、高效的项目领导班子。

2、配备数量充足、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

3、搞好标准化施工,认真贯彻执行ISO9002标准,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与正确的施工方法。

二、质量技术措施

1、加强计划管理,制定工程进度计划和周阶段性施工进度。

2、对工程进度所涉及的各方面工作进行详细的安排,反馈信息,对各项计划及时进行调整以适应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

3、合理组织施工工序,协调好各工序间的交叉施工,解决好施工对现场周围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有效工作时间。

4、现场设置工程质量控制机构,配备足够的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质检人员和操作人员。

5、质量部应配置足够数量且经过培训,有资格的质量保证人员,负责向上级管理部门及业主提交质量管理工作报告。

三、监测监控措施

根据《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边坡监控项目有坡顶水平位移和坡顶垂直位移。

针对本项目的工程规模、施工方案及工程监测项目的特点建立专业监控量测组,由具有丰富地下施工经验的结构工程师担任组长,监测小组由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小组长,配备2~3名熟悉监测业务的监测人员。

监测小组负责基坑监测测点布置、埋设、量测数据的收集及初步整理工作。

1、监测点的设置

(1)基坑土方开挖及基础施工期间,应对支护边坡、已有建筑物分别进行变形监测,观测点间距宜为10~20m;观测点的设置采用“视准线法”,即在距基坑边口线500mm范围内坡顶设置一条视准线,观测点布置在视准线上,东、西两侧每边上中下各等距离布置3个点,共计18个观测点(如图2、4)。

监测点包括观测基点、观测点;观测基点包括下视基点和远视基点分别位于视准线的两端,应尽量远离基坑,最小距离不小于3.0m。

(2)观测点应保证其位置固定。

下视基点可采用长钢筋垂直击入地面,周围用混凝土硬化固定;远视基点可用设在地面(同下视基点)或稳定的建筑物上;观测点可用水泥钢钉钉在坡顶混凝土上,或将钢尺固定在坡顶(此方法可直接读取位移数据,操作简便)。

(3)监测点设在坡顶地面或墙体上时应用红油漆圈出标示,方便查找;在施工过程中监测点不得随意扰动或破坏,以保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2、监测方法

(1)采用电子经纬仪或全站仪来进行观测,监测方法亦采用”视准线法”。

(2)测量读取视准线与钢钉的垂直距离,定为初始值(一般用经纬仪正倒镜4次读数取中数,初始值应测2次以上,以保证无误)。

(3)以后每次测值(即视准线与钢钉的垂直距离)与初始值的差值即为基坑边坡水平位移量值。

3、监测周期

基坑开挖过程中定人定期进行监测,如有异常应注意连续观测。

每开挖一层每天观测一次,待变形趋于稳定后,可5~7天观测一次。

4、位移监测预警

发现坡顶位移与当时基坑开挖深度之比超过下列数值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必要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观测值:

坡顶最大水平位移监控值为50mm,地面最大沉降监控值30mm。

四、安全防护措施

1、基坑周边设置防护栏杆,防护栏杆采用钢管、扣件搭接,由上、中、下三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面高度为1.2m,下杆离地面高度为0.3m。

栏杆立杆深入地面以下500mm,立杆间距为2m,距离基坑边坡为500mm,防护栏杆外侧自上而下加挂密目安全网进行封闭,并悬挂醒目的安全标示牌

2、沿基坑临边四周做临时排水沟300*300mm,转角处各设一处集水井1m*1m*0.8m。

将水汇集到集水井后用水泵排入场外排水管道系统。

3、基坑边2m以内不得堆土、堆材料;4m以内不得通行、停靠机械设备。

五、雨季防护措施

1、基坑顶部四周要结合基坑安全防护措施砌筑300mm高挡水砖墙,内、外侧1:

2水泥砂浆抹面,基坑坡顶地面要填平,并向外做成一定泛水坡度,并视场地情况设置排水系统,确保基坑四周不能存有积水。

2、现场提前准备好不少于6台潜水泵,雨衣、塑料薄膜、彩条布等防雨、防潮材料和设备数量提前做好策划并购买至现场及时做好准备。

3、安排好雨季防范措施,做好安全质量保证技术交底。

做好现场地面排水系统,主要暂设道路应将路基碾压坚实,确保雨季道路循环通畅,不淹不冲,不陷不滑。

4、现场应有防雨、防漏措施,各种防洪器材、设备和工具必须齐备并按规定堆放和使用。

5、在雨季期间,加强值班及关注天气预报,下雨之前清理坑内集水井及排水沟,准备好潜水泵等抽水工具,雨后及时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坑内抽、排水工作。

第八章应急预案

一、坍塌预案

发生坍塌事故时,事故发现人员应高声呼救,现场值班最高级别管理人员应立即按以下程序进行应急处理:

1、立即呼叫在场全体人员进行,立即把施工人员从危险区有组织的紧急疏散撤离到安全部位或从安全通道疏散到地面上;把有可能再次坍塌影响到的范围内的地面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并划出危险区域,拉起警戒线,由保安负责,不准人员靠近。

2、现场人员应迅速通知应急组组长/副组长,并打电话及时向上级应急救援中心报告事故的发生情况,说明主要坍塌部位、坍塌面积(体积)、有无伤亡、目前采取的应急措施。

3、根据现场情况,若事态严重,应直接联络就近的医疗、消防、公安等外部救援机构,主要说明紧急情况性质、地点、发生时间、伤亡情况、是否需要派救护车、消防车或警力支援到现场实施救援,并派人到主要路口引导救援车辆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同时,现场急救人员在救护车到来以前,应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

4、上级应急领导小组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应在最短时间赶往现场,及时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负责指挥现场进行抢救、警戒、疏散和保护现场等工作,并检查人员是否全部疏散到了安全地带,检查已经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否合理和有效,并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下一步的救援措施。

5、技术保障组或专家组将抢险技术措施准确无误地向抢险人员进行交底,应急救援组应根据技术措施组织抢险人员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抢险。

6、警戒疏散组应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将无关人员清理出现场,并负责保护事故现场。

二、高处坠落应急预案

发生高处坠落事故时,事故发现人员应高声呼救,现场值班最高级别管理人员应立即按以下程序进行应急处理:

1、应急救援组应立即组织把伤者从危险区小心谨慎地移动到安全地带,根据高处坠落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应急救援措施,详见现场处置方案;

2、坠落高度超过3米以上的,伤势一般较重,应第一时间联系附近医疗卫生机构或使用项目应急车辆运送伤员。

3、警戒疏散组应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将无关人员清理出现场,并负责保护事故现场。

4、应急救援组应查明伤者身份信息,控制并安抚现场目击人员。

5、通讯联络组要根据取得的人员信息,紧急联络相关家属,做好接待及商谈准备,后勤供应组要与责任分包单位协商,准备一定数目的应急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三、物体打击应急预案

发生物体打击事故时,事故发现人员应高声呼救,现场人员应迅速通知应急组组长/副组长,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判断处置:

1、如物体打击事故造成的伤害程度较轻,且受伤者能自由行动时,应要求受伤者不能乱动,在原地坐下加强观察,参照现场处置方案进行紧急处理,再根据情况安排项目车辆运送到附近诊所或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和治疗。

2、如物体打击情况较重,致人员大出血、昏迷、不能行动、可能引起内伤等严重情况时,应在第一时间通知就近的医疗救援机构请求支援,详细说明事故的地点、受伤人数、受伤的严重程度和性质;

3、如出现物体打击的受伤者倒在危险部位或掉到危险部位自己不能行动等的情况时,除寻求就近医疗救援机构支援外,项目应急救援小组还应先把受伤者转移到便于救治的地面、楼面或其它安全地带,抢救方法参照现场处置方案进行,要避免救治过程中发生二次伤害;救援存在困难时,还需寻求附近消防队的支援。

4、如物体打击造成重伤或死亡事故时,除以上应急程序外,还应立即安排警戒疏散组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将无关人员清理出现场,并负责保护事故现场。

四、触电应急预案

发生触电事故时,事故发现人员应高声呼救,并及时切断电源,迅速通知应急组组长/副组长,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判断处置。

1、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插销,可立即拉开电源开关或拔下电源插头,以切断电源。

2、可用有绝缘手柄的电工钳、干燥木柄的斧头、干燥木把的铁锹等切断电源线。

也可采用干燥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离电源。

3、当电线搭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也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为工具,拉开提高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切不可直接去拉触电者。

4、如果触电者伤势不重,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无力或者触电者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应使触电者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并送医院。

5、如故触电者伤势较重,已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还存在,应将触电者抬至空气畅通处,解开衣服,让触电者平直仰卧,并用软衣服垫在身下,使其头部比肩稍低,一面妨碍呼吸,如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温,并迅速送往医院。

如果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发生痉挛,应立即准备对心脏停止跳动或者呼吸停止后的抢救。

6、如果触电者伤势较重,呼吸停止或心脏跳动停止或二者都已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及胸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抢救,并送往医院。

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不应停止抢救,许多触电者就是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的。

7、人触电后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呈现昏迷不醒状态,通常都是假死,万万不可当作“死人”草率从事。

8、对于触电者,特别高空坠落的触电者,要特别注意搬运问题,很多触电者,除电伤外还有摔伤,搬运不当,如折断的肋骨扎入心脏等,可造成死亡。

9、对于假死的触电者,要迅速持久的进行抢救,有不少的触电者,是经过四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抢救而抢救过来的。

有经过六个小时的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挤压法抢救而活过来的实例。

只有经过医生诊断确定死亡,停止抢救。

五、应急小组

1、应急小组成员:

组长:

XXX。

组员:

XXXXXX、XXX、XXX、XXX、XXX、XXX

办公地点设在现场办公室,电话:

2、人员职责:

组长(XXX):

保证《应急预案》有效运行,配备所需的资源,对项目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承担领导责任并负责对应急准备和响应处理后伤亡事故的善后工作。

副组长(XXX):

负责对项目部重大环境/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负责协调应急准备和响应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负责向应急准备和响应领导小组组长汇报《应急预案》的运行情况。

通讯联络员(XXX):

负责紧急事故发生时,接受发现人向内部的报警,详细问清出事地点、单位、电话、事态状况及报警人姓名、单位、地址、电话,并组织向外部的报警工作。

救护组(XXX):

负责组织紧急事故发生时的救护工作。

交通组(XXX):

负责应急准备和响应中交通工具的配备工作。

器材组(XXX):

负责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器材配备工作。

第九章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一、文明施工措施

1、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文明施工宣传,加强教育,统一思想,使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文明施工是企业形象、队伍素质的反映,是安全生产的保证,增强现场管理和全体员工文明施工的自觉性。

2、健全各项文明施工的管理制度,如岗位责任制、经济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