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应对心理压力的措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3048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应对心理压力的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应对心理压力的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应对心理压力的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应对心理压力的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应对心理压力的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应对心理压力的措施.docx

《论应对心理压力的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应对心理压力的措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应对心理压力的措施.docx

论应对心理压力的措施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

社会心理学

论文题目:

论应对心理压力的措施

学生姓名苏志强

专业土木工程

层次高起专

批次121

学号086

学习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东校区

2013年6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摘要……………………………………………………………………..1

关键词………………………………………………………….….……1

1心理压力的含义...……………………………………………………1

2心理压力过大的危害……………………………………………...…2

3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2

4心理压力的消除…….…………..…………………………………..4

5应对心理压力的防御措施…..………….…………………………..5

6心理调整…….…………..…………………………………………..6

7消除心理压力的黄金准则…….…………..……………………..7

参考文献..………………………………………….…………………..8

 

论应对心理压力的措施

摘要:

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竞争,心理压力与生活伴随而存在,人活着就有心理压力。

外在的环境出现了变化,或者自己的内心出现了变化,或者环境和我们的内心一同出现了变化,心理压力就会产生,内心会出现不舒适的感受。

这种不舒适的感觉会影响到个体的日常生活,引起个体生理、心理、行为上的改变;如果是持久的或者是爆发式的心理压力,甚至会引起个体的病理性表现,产生心理疾病或者躯体的慢性疾病。

如此看来,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和处理心理压力的方式对于感受到心理压力的个体而言至关重要。

然而,我们必须要先了解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才能根治心理压力,也才能减少心理压力对我们产生的负面影响,让人生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心理压力危害消除调整

在人的一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各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应付新的要求。

处理好了这些要求,个体才会健康的向前发展,社会化才会完成。

这些要求可能是外在环境施加的,也有可能是对自己提出的,无论是以何种方式呈现,都会影响到个体已有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给个体造成心理压力。

这种心理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因为有了心理压力的存在个体才会有发展的动力。

在面对心理压力问题时,大部分人往往会选择逃避或者退缩。

只要找到引起个体产生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深入了解心理压力对个体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才会科学的疏导心理压力,从而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1.心理压力的含义  

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生活的压力,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挤压着人们,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所体验。

心理压力总的来说有社会、生活和竞争三个压力源。

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康。

现代医学证明,心理压力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从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肌体患病。

  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源由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而来;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

每一个人的心理压力都有所不同,完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我们假定有这样的情形,那一定比有巨大心理压力的情景更可怕。

换一种说法就是,没有心理压力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它的名字叫作“空虚”。

无数的文学艺术作品描述过这种空虚感。

那是一种比死亡更没有生气的状况,一种活着却感觉不到自己在活着的巨大悲哀。

2.心理压力过大的危害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适当的背负一些心理压力,即能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力,又能锻炼人的能力和意志。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心理压力也不例外。

精神健康的专家指出,能把压力化为动力的人是智慧的人,可是,沉浸于压力中不能自拔的人只能在心身煎熬中备受打击,以至于危害到自己的身心健康。

心理压力过大会引发哪些危害?

2.1.压力过大容易产生消极悲观情绪

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下,会让某些心理素质差的人产生很强的挫败感。

此外,身心疲惫时,人就会丧失竞争的勇气和做好事情的信心,从而产生莫名的烦恼和愤怒、抱怨和忧愁,不少人甚至产生过自杀的念头或实施自杀。

2.2.压力过大容易引发饮食失调

 处于较大压力中的人,往往有折磨自己的倾向,他们会拼命购物、消费、暴饮暴食、酗酒,也有的人表现为厌食、食欲不振、胃部不适、腹泻、恶心或呕吐等。

2.3.压力过大导致免疫力下降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情绪状态和机体的免疫系统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

长期处于紧张的压力下,会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人会出现各种症状,例如烦躁不安、精神倦怠、失眠多梦等神经症状,以及心悸、胸闷、四肢乏力、腰酸腿痛和性功能障碍等其他症状。

对于女性,还会导致月经不调、痛经和脸色灰暗、有暗斑等。

2.4.压力过大导致阴阳失衡、疾病丛生

 长期处于紧张的压力下,容易引发身体阴阳失衡。

当情绪失控时,人体的脏腑功能就会受损,就会出现情志疾病,如失眠、焦虑、抑郁症等。

祖国医学认为生命的真谛在于保持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即阴平阳秘,精神乃至。

所以,为了我们的健康着想,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及时地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恰当地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为我们的快乐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3.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

  不同的人,对于压力的观点不同。

有些人会希望有压力,认为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才会有进步,生活才会更精彩;而有些人则认为压力意味着挫折,让人烦恼。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感受到心理压力的存在。

压力与生活同在,没有人可以“免疫”。

如果完全没有压力,个体身心就会处于一种松散和不紧张状态,个人的潜力就无法发挥。

我们也有一种体验,当压力特别大的时候,就会特别容易生病,情绪脾气特别容易激怒;此时心理压力会对个体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可见,完全没有心理压力和心理压力过大都不利于个体的身心发展。

然而,适度的心理压力可以使人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活跃思维,提高反应速度,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进化论观点认为有限的资源导致竞争,而竞争就必然有压力;发展最快的地区,压力也最大。

调查发现心理压力是造成身心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最主要的因素;“与心理压力有关的慢性病呈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

“大量的现实研究表明,心理压力的消极作用甚于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出现一系列心理的、生理的和行为的应激症状”。

3.1.生理症状:

新陈代谢活动发生紊乱、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加强、消化液分泌减少,头晕头疼,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疲惫不堪,致使个体逐渐患上各种慢性疾病甚至诱发潜在的心身疾病,比如胃溃疡、癌症。

像感冒也常找上精神紧张、神情沮丧的人。

据调查,心理压力大的人精神上负担较重,或悲观孤僻,或忧郁沮丧,或逃避现实,他们的感冒发病率是正常人的35倍。

疾病反过来又会导致消极的行为表现和心理方面的种种不适。

3.2.心理症状:

具体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对周围环境不满意、疲劳无力感、不安、易激怒、反应过敏。

可能会因为心理压力承受能力差而导致产生神经质似的心理障碍,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情感淡漠、幻觉、妄想、自杀意念等病态心理异常现象。

3.3.行为症状:

消极怠工、工作效率下降、逃避责任、跳槽;生活习惯改变;常与他人发生冲突,人际关系恶化;不良嗜好增多,嗜烟、酗酒,甚至吸毒以麻痹自己;更有甚者表现为自杀、杀人等破坏性的病态反应。

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压力症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当事情一件接一件的到来时,而个体又没有能力及时的解决,长期下来就会感觉到没有办法集中精神、疲劳乏力、睡眠不好、烦躁不安,工作学习效率下降。

持续的心理压力更可能让个体常感到浑身不适,得经常性感冒以及无名低烧,让个体的躯体机能减弱、生理健康指数下降。

即使去医院检查也查不出病因,而求助于心理学或精神病学医生,治疗效果较好一些。

较为严重的可能会有惊跳反应,产生心理障碍或疾病,出现易激惹、抑郁、幻视幻听等病理性表现。

4.心理压力的消除

  消除心理压力的关键在于对心理压力的正确认识,而且这是一个相当简单易行的过程,一旦意识到自己产生心理压力,可向所信任的朋友或所尊重的长者寻求帮助,找寻引发心理压力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4.1.做记录

  首先列出心理压力的征象,注意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然后,列出可能的诱因,并分门别类。

引发心理压力的问题通常分为三类。

一类为有实际解决办法的;一类为不管怎样,随时间推移,情况会好转的;第三类为无力独立解决的。

在记录过程中,尽量避免将诱因划入后两类:

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其实多数问题靠自己努力是能够解决的。

  第二步是作监测。

监测心理压力征象的严重程度或机体耐受程度的变化,可采用写便条或日记的方式,一周后重复记录并进行前后对比,以了解自己选用的解决方法是否可行,如果有些方法不可行,可以换用其他办法。

坚持这样监测,直到自己感觉心理压力已消除。

一般情况下,6—12周后事态会有很大改观。

4.2.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如果让所有的生活事件主次分明(如分成“必须做的”、“应该做的”和“不必做的”),并以一定的准则行事,就可以从压抑的心境中解脱。

4.3.改变思维方式

  筛选原有的想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记录曾经有过的无知、无用、无益及偏执的想法,同时记录当时的心情及后果。

学会辨别幻想和理想,反复结合实际,逐渐提高辨别力。

对已存在的不良思维方式视而不见并不能改变事实。

4.4.反省

  反省自己的想法并不是我们常做的事,而且开始时总会遇上困难。

特别是在承受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转换观点或思路的确有一定的难度。

此时可以先用笔写下自己的想法,等心情放松一些时再继续思考。

虽然不可能有完全正确的答案,但可以寻找更合适的解决方法。

4.5.从行动中获益

  任何行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

行动能够分散注意力,并能给人自立、成功和快乐的感觉。

专注的行动令人忘却疲劳。

使自己充满活力,你越努力,则越愿意努力。

帮助开拓思路。

感受自己的行动带来的快乐。

首先制定行动时间表,其次制定行动计划,灵活对待行动时间表。

4.6.开始行动

  列出超期未完成的事情,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安排工作,分期分批完成任务,对付困难的行动要在心中按步骤预演几遍。

4.7.记录

  记录可预见的困难及解决方式。

Ø意识到心理压力产生后,立即开始分析并处理可能的诱因。

Ø列举心理压力的征象。

Ø列举可能引发心理压力的原因。

Ø监测心理压力所带来的变化的本质、严重程度或持续时间。

Ø避免无谓的思考,摸索解决的办法。

Ø周密计划并付诸实施是消除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

5.应对心理压力的防御措施

  在了解紧张情绪产生的机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回避诱发因素、自我调整情绪和培养适应能力,来抵御心理压力对身体的影响。

最根本的手段是保持身心健康——即拥有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5.1.身体防御

  健康、愉快的生活和自我照顾能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首先,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

合理饮食有助于保持体型和身体健康,避免体重超重影响健康,并减少和防止一些与饮食相关的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如心脏病、高血压、肠癌和2型糖尿病。

运动是保持体型或健康的唯一方式,每天有规律的运动相当有益,即便运动量不大(如在清新空气中20分钟的散步),也足以放松身心、改善睡眠和食欲。

5.2.心理防卫

  整体的身心健康能起自身防护的作用。

是否产生心理压力,取决于个体的心态、信念和价值观。

体内有一系列完善的防御机制,对躯体或情绪的任何刺激在短期内可出现防御性的生理反应,但持续过久的刺激可能引发非特异性的病理反应。

  产生心理压力时,我们缺乏的往往只是一个恰当的应变策略,因而培养自我指导和自我克制的能力是当务之急。

5.3.自我指导

  与学习驾驶汽车一样,掌握一项新技能的过程总是观察、接受别人的引导、自我指导下反复训练的过程。

而一旦掌握了技能,我们就能实现“自觉”地驾驶,不用一直想着正在做的事。

5.4.自我克制

  局面得到控制往往会使心理压力的程度减轻。

实际上,有些事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能力,但是,有时候只要有一线的转机也能减轻压力感。

5.5.放松

  当感到心理压力时,放松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技巧。

任何常规的放松开始前,让内心、身体和环境做好准备,使之舒适协调很重要。

为达到放松的目的,必须掌握呼吸要领。

6.自我调整

  多数人在产生心理压力时不必找医生或健康专家帮助,而是寻找自己的方法来解决。

6.1.处理问题

  消除不愉快的想法、与朋友谈心、找出恐慌的原因、改善食欲。

6.2.忘却烦恼

  解决比较重要的问题、回忆愉快的往事、放松。

6.3.直面挫折

  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一步步地寻找问题要害;连续不断地实践,最终可以克服困难;记住在工作中保持积极性和愉快的心情,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6.4.接受帮助

Ø家庭和朋友可以为消除心理压力提供有价值的支持

Ø如果受到心理压力的捆扰,越早开始解决,帮助越大

Ø有三种专业的帮助形式可供使用:

药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

Ø在尝试别的方法前,先给心理治疗一个公平的机会

Ø自助组织和媒体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建议及实用的帮助

7.消除心理压力的黄金准则

  过度的心理压力才可能危害健康。

遵从黄金准则可以帮助你保持冷静和放松。

应坚持努力以达到最佳效果:

制定一个实用的计划并长期遵循,而不是停停打打。

请记住,享受生活是消除心理压力的最佳方法。

保持每天至少1个小时的身心放松,洗个热水澡,享受美好的感觉,散步,愉快地阅读等等都可以帮助一个人从紧张状态中解脱出来。

遵循以下的技巧,将心理压力保持在可控制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许靖.偏见心理学[M].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朱启臻.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3]李虹.健康心理学[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