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公路大桥施工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2772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8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公路大桥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长江公路大桥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长江公路大桥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长江公路大桥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长江公路大桥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江公路大桥施工测量方案.docx

《长江公路大桥施工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公路大桥施工测量方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江公路大桥施工测量方案.docx

长江公路大桥施工测量方案

九江长江公路大桥某合同段施工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福州至银川高速公路(福银高速)九江长江公路大桥在江西省境内九江区段跨越长江,连接江西省九江市与湖北省黄梅县。

本项目起点位于江西省南九高速公路七里湖路段(起点桩号K8+800),从江西省九江市现有阎家码头上游约1公里处跨越长江,终点接于湖北省黄梅县黄小高速公路小池收费站北侧(终点桩号K33+145.25),路线全长25.14525公里。

本项目的建设对于构筑国家高速公路干线网,完善江西、湖北两省高速公路网,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的整体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九江长江大桥本合同段工程里程范围为K22+639~K24+844,合同段内主要工程包括北岸跨湖北黄广大堤56+100+56m变截面连续箱梁、北引桥61孔30m预制架设小箱梁、跨105国道3孔40m预制架设小箱梁及39m路基,合同工期为30个月。

2、地形、气象

九江长江公路大桥北引道桥在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下游段北岸,行政区域隶属于湖北省黄梅县。

桥位区南为九江长江公路大桥主桥,横跨长江。

桥址邻近长江由北西向南东顺直河道段的尾端。

桥位区属于亚热带内陆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具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丰富。

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

春季天气易变,雨量增多;春夏之替冷暖气团交汇于境内;夏季气候闷热,雨量集中,易发洪涝;秋季气温下降快,晴多少雨;冬季寒冷少雨,时有冻害,偶有大风雪。

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

二测量方案编制依据

1、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规定;

2、九江长江公路大桥工程项目施工测量管理细则;

3、路桥工程施工标准、规范、规程及有关技术法规

3.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3.2《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3.3《公路勘测细则》(JTG/TC10-2007)等;

4、福州至银川高速公路九江长江公路大桥《施工图设计》第五册第一分册北引桥下部构造及基础(本标段)(送审稿);

5、工程实施过程中项目办下达的工程变更文件,设计部门对设计问题的正式答复;

6、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有关会议纪要、函件和其他文字记载,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图纸和发出的指令等;

7、监理单位审核批准的交桩资料。

三测量仪器设备

针对本项目线路长,地理环境复杂,全线穿越村庄、池塘及林地等,通视效果差等因素,为达到施工测量的高精度和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避免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项目部配备了先进的、高精度的测量仪器以及经验丰富的测量人员加以保证。

控制测量仪器:

华测X90GPS和华测X91GPS、GTS-332N拓普康全站仪、DSZ-3自动安平水准仪。

1、测量设备的管理及维护严格按ISO9002质量体系程序文件《计量设备管理程序》之要求执行。

设备管理维护由专人负责并造册登记使用情况。

2、控制测量的仪器均已交付江西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进行检定。

另附仪器的检定合格证。

(见附表一)

四施工图审核

工程开工施工放样前,项目部专业测量工程师将对工程施工图中给出的所有测量放线起始数据进行认真的复核计算,并以表格及附图的形式形成书面资料,对经过复核计算与施工图不符的测量放样数据,连同原图纸给定的数据以及其所在施工图的位置记录一起报送驻地测量监理工程师。

以便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处理。

五控制测量

针对本合同段施工场地有限、地理条件复杂等不利因素,因地制宜,为了快速、高效、精确的完成本合同段的测量控制网布设及测量任务,前期先对本合同段施工进行了合理规划,积极配合江西省设计院完成了施工控制网点、水准点的交接,及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管段内的控制网点进行了复测及导线布设。

1、控制测量成立小组及任务

项目部所施工的本合同段所有导线控制点及高程点于2009年10月,项目办、总监办、驻地办及勘察设计单位对我部进行了现场交桩,交桩后,我部及时成立了项目测量组。

成员由测量工程师3人、测量员3人组成,负责全过程的施工测量放线、施工过程的测量监控与内部测量复核工作。

公司精测大队测量组人员负责定期(半年)对本工程的导线及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检。

对项目办、总监办、驻地办及勘察设计院下发交桩资料及相关测量文件进行了研读并开展了为期六天的学习。

2、高程控制点的交桩及复测结果

施工前,项目办、设计院负责交桩的测量人员带领本合同段测量组到每个基本控制点,将每个点的位置、路线以及精度等级做了详细的介绍。

并说明了控制点的保护措施和检测复核应该注意的细节。

本合同段的基本控制点:

GPS07、GPS08、GPS09、GD22、GD23。

复测结果均符合要求,具体数据结果见附表。

3、加密点布设和测量过程结果

根据实际的地形地貌来选择埋设点位,综合考虑测量精度要求,满足施工需要,埋设控制点时,尽量选择地质条件好,通视条件好的位置,并严格按测量规范要求进行基点埋设、编号,并做好记录。

在合同段施工区间范围内,沿线路两侧的稳定位置埋设控制网加密点桩并与江西省设计院提供的水准基点形成附合或闭合水准路线。

由K24+844为起始所埋设的加密点依次为:

D1、D2、D3、D4、D5、D6、D7、D8、D9、D10、D11、D12、D13、D14、D15。

这些加密点起始自水准点GD23,经过GD22至GPS09、GPS08、GPS07结束。

沿红线范围分别一左一右交替布置,相临两加密水准点间距离控制在80—120m以内,以确保在进行施工测量高程放样时能较容易引测高程。

为保证及加强加密点桩的稳定性、可靠性,项目部测量组决定先用混凝土制作成半径25cm深度达80cm的小型底座,然后垂直打入长度65cm的钢筋,预留大约2-3cm高的钢筋刻十字丝,以便于对中观察定位。

导线测量:

以GPS07-GPS09和GD22-GD23为基准边,从GPS09点测到GD23点。

(导线示意图见附表二)

控制点平面布置图

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号的保护,所有桩点均要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3.1平面控制系统的建立

开工前,测量组对设计及监理单位提供的施工平面控制起始坐标点(共五个水准点,其中包括GPS07、GPS08、GPS09和GD22、GD23)采用全站仪按导线网及三角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联测复核,联测点复核完成后进行内业平差计算,测量精度指标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按总监办规定报表格式填写联测复检成果报告,报送驻地办专业测量监理工程师和总监办复测签认。

起始平面控制坐标网点经联测复核合格并经驻地办和总监办签认后,测量组进行平面控制坐标点加密测量。

关测量人员。

平面控制点加密导线测量采用全站仪,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范中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要求进行(方位角闭合差3.6√n),确保初测及复测阶段使用同一精度、同一标准。

平面控制加密导线点外业测量完成,并经内业计算满足精度要求后,将填写测量成果报验单,连同加密导线计算表一同报送驻地办专业监理工程师签认,如监理工程师提出疑议和要求对加密导线进行复核,项目部将密切配合,并提供所需测量设备和相经驻地监理工程师签认的测量成果即可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否则应进行补测或重测,并重新进行报验。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组定期对所布设的加密导线网进行复测,以防止因施工而引起控制点的位移变形而影响施工放线的质量及精度,复测结果将以文字资料报送R2驻地办。

每次施工测量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对重要的主体工程至少提前2天通知监理工程师复测。

取得其批准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所有质量要求均应按照《工程测量专业质量手册》以及《实施细则》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

每一项测量工作都要进行自检—互检—交叉检。

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工程测量规范》中规定及规范为指导进行。

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标识保存完好。

施工图中各点的数据、点位的坐标,高程等必须经过验算检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轴线放完后要求进行闭合检查。

3.2高程控制系统的加密布设

对江西省设计院提供的水准点的高程进行水准联测复核,按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每公里误差不大于12毫米,复核测量水准点采用DSZ-3精密自动安平水准仪,复核测量结果报送驻地办签认。

(此项工作在外作业时,项目部将请专业监理工程师到场监督及指正)

水准点加密测量和加密点的初测:

加密点埋设好后用GPS测量仪器对水准点进行复核并对加密点各点的高程进行初步测量。

测量方法:

外业测量时采用精密水准仪,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范中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观测。

在加密点稳固后,开始进行水准点的高程测量。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技术及指标来控制,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控制前后视距差等可能影响结果的不利因素,并及时进行返测,进行严格检查,保证数据成果的可靠性。

并对日期天气变化等及时做到记录在案。

利用设计院提供的GPS07、GPS08高程点为起始高程依据,将各导线点及BM44点联测,保证闭合差符合规范要求。

外业测量完成并平差计算后,且计算满足规范规定的精度要求时将以形成文字成果报送驻地办签认后再上报总监办。

4、控制测量注意的几个问题

定期复核:

对已测设完成的加密高程控制网随施工进度的推进,进行定期的复核测量,以确保施工全过程中高程测量系统的统一,复核测量时按初测时的技术要求进行,复核测量成果应报送驻地办确认。

水准测量GPS09到GD23用水准仪采用往返测施测。

并与相邻B2合同段进行了联测,保证此次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六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控制

以上测量工作一经完成,测量组将各种资料以书面形式进行报验,经驻地办监理工程师复核确认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施工测量总要求及内容

1.1钻孔桩施工测量:

桩的平面布置、桩顶标高、桩底标高;

1.2基础承台、系梁施工测量:

承台、系梁的外形尺寸、纵横向轴线位置中心坐标及底、顶面高程;

1.3桥墩施工测量:

墩中心坐标、外形尺寸、垂直度、支座垫石的位置及标高;

1.4梁部施工测量:

根据线路横断面图、沿线路中线的纵断面图设计数据调整、梁部各部分的标高及位置。

2、技术要求及观测方法

2.1水平位置观测采用全站仪按三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

2.2垂直位移(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

3、钻孔桩施工定位放样及高程控制

本工程桥墩位于岸上,测量组将用全站仪全过程监控,随时纠正其偏差,以保证其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3.1桩的定位

在进行桩的定位测量时,根据设计桩位坐标利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进行放样,放样出桩的中心点位置。

3.2护筒的定位测量

用全站仪先放样出桩中心位置,确定出护筒的中心点,护筒的直径比桩的直径大30cm,护筒顶高出原地面30cm,以护筒中心点在护筒四周确定出四个护桩点,四个护桩点到桩中心的水平距离大于护筒直径2m,并做好包桩防护,钻孔过程中利用四个护桩点测出护筒中心点,并与原设计中心点进行对比,进行调整,将护筒预埋完成后再次利用四个护桩点精确测出护筒中心点位置进行核对,以确保护筒预埋符合设计要求。

利用四个护桩点定期校核钻孔中心及护筒偏移情况,并及时予以调整。

3.3高程测量

在护筒顶确定二点并作标记,用水平仪测出该二点的高程取平均值作为最终顶标高,再用钢尺测出护筒底的高程,根据设计桩底高程计算设计孔深,钻孔过程中,对该点标高定期进行复测并根据钻渣地质情况对设计孔深予以校正书面交底至钻孔作业队。

3.4成桩中心坐标及桩顶标高测量

承台(系梁)基坑开挖完成,桩头按要求凿除后,测出成桩的中心点坐标并与设计坐标对比,计算误差是否达到规范要求。

同时测出桩顶的高程并与设计高程对比。

4、基础承台、系梁及墩柱施工定位放线及高程控制

4.1基坑开挖放样

在基坑开挖之前,依据基坑开挖平面图,利用全站仪进行基坑开挖放样,精确放出基坑开挖轴线,确定开挖范围,并报监理工程师复核。

在基坑开挖过程,随时进行标高测量,以保证基坑开挖地标高的准确。

4.2基坑开挖完成后,浇筑垫层,并进行结构物位置的精确放样,放出结构物轴线边线及立模控制线,确定结构物位置。

4.3承台浇筑前墩柱钢筋预埋件位置测量。

承台浇筑前用全站仪放样出墩柱的轮廓线,再按照墩柱钢筋布置图放样出墩柱钢筋预埋件的位置,浇筑完成后对预埋件位置进行复测调整。

4.4系梁、承台顶高程控制测量

模板验收合格浇筑混凝土前在模板上进行系梁、承台顶标高找平并做好标记现场交底至施工班组,浇筑完成后对顶面标高及时抄平复测检查。

4.5在进行墩柱施工前,利用全站仪精确测量放样墩柱的轮廓线及立模控制线位置。

4.6在进行墩柱模板安装时,其两个方向垂直度偏差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检测方法采用悬吊铅垂线法、或用全站仪校正,确保墩身垂直度符合设计相符。

4.7墩顶预埋件放样测量

首先根据帽梁轴线确定支座位置,依据支座结构图在利用全站仪精确放样,支座螺栓孔位置,利用Φ12钢筋将支座螺栓孔预埋筒焊接成框架结构,与帽梁钢筋点焊连接,定位安装。

在帽梁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对支座预埋孔进行复测校核。

4.8墩顶高程控制测量

模板验收合格浇筑混凝土前在模板上进行墩顶标高找平并做好标记现场交底至施工班组,浇筑完成后对顶面标高及时抄平复测检查。

5、桥梁支座及支座垫石施工定位放线及高程控制

5.1依据设计施工图给定的支座在盖梁上的平面几何尺寸,计算出各支座的中心点坐标,并反算出其至测站控制点的平面距离和方位角。

5.2全站仪按极坐标法测设支座中心点于盖梁上,并将其切、法向方向线用墨线标定出来,供支座垫石施工及支座安装定位时使用。

5.3支座垫石及支座顶面标高及水平度控制:

采用DS1高精度水准仪控制支座顶面标高,所有支座安装就位后其顶面标高需与设计标高一致,其误差不得大于±2mm,每一个支座特别是滑动支座安装就位后其上表面水平度不得大于2mm。

5.4盆式支座地脚螺栓孔预埋件定位测量

首先根据帽梁轴线确定支座位置,依据支座结构图使用全站仪精确放样,支座螺栓孔位置,利用Φ12钢筋将支座螺栓孔预埋筒焊接成框架结构,与帽梁钢筋点焊连接,定位安装。

在帽梁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对支座预埋孔进行复测校核。

6、跨黄广大堤变截面连续梁的定位放线及高程控制

6.1施工控制测点布置

按下图在梁段端部左右腹板中间、箱梁纵向轴线、翼缘板边缘位置及底板顶分别埋设φ16钢筋,顶部打磨光滑,标高比本梁段测点处的施工立模标高高出5mm~8mm作为固定观测点。

6.2观测时间

由于悬浇梁施工,梁体标高及轴线位置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放样与日常测量安排在每天的温度较低时段,一般在日落后或日出前两个小时作业并且每天将已浇完的梁段控制点进行复测,及时汇总,报送监控单位及驻地办。

6.3线形控制

线形控制是悬浇梁过程中对各梁段线形的动态控制过程,根据监控单位提供的梁段施工控制标高,准确定位施工中梁体顶面、底面标高和轴线位置,并在浇筑混凝土前进行复测。

6.4测量控制方法

6.4.1高程控制

在悬浇梁段施工过程,在梁体0#块中心位置,埋设高程控制水准点并定期复测。

在梁段悬浇施工前,以该点作为控制点进行梁段的高程测量。

在第n#梁段混凝土灌注前,精确测量该梁段端头测点的标高(即为段测点处的顶板施工立模标高)。

在第n#梁段混凝土灌注初凝后,精确测量该梁段端头测点的标高

在第n#梁段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前,精确测量该梁段端头测点的标高

在第n#梁段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压浆完成后、移挂篮前,精确测量该端头测点的标高及(n-1)#段、(n-2)#段、(n-3)#段的控制点标高,并将以上数据报监控单位及驻地办。

6.5在每个承台和墩顶处布设基础沉降观测点和墩身压缩观测点,定期测量基础沉降和墩身压缩情况,并将结果反映在合龙前4个梁段和边跨段的高程中。

6.6定期观测温度对悬浇梁悬臂端挠度的影响,在早晨5:

00点进行初测,在下午5:

00后进行复测,以消除温度影响。

观测后对成果图表进行分析,从而为全桥的立模标高和线形调整提供依据。

6.7从合龙段前4个梁段起,对全桥各梁段的标高和线形进行联测,并在这4个梁段内逐步调整,以控制合龙精度。

6.8根据实践经验及资料研究,箱梁线形变化主要受温度及日照方向的影响。

因此,施工过程全程对日照及环境温度等影响进行自始至终的观测并记录。

6.9在线形控制观测点设置明显标记,并在施工中妥善保护,避免碰撞后弯折变形。

6.10通过线形控制将竖向挠度误差控制在15mm内,轴线误差控制在10mm内。

6.11为了保证箱梁轴线高程施工精度,应通过现场实测,及时准确地控制和调整施工中发生的偏差值。

选用DS1级高精度水准仪进行观测,高程控制以三等水准高程控制测量标准联测,箱梁浇筑以四等水准高程精度控制联测。

图1挂篮悬臂施工高程测量控制程序

7、架设预制梁的施工测量

首先,确定出垫石的中心线,并实际标定出来。

沿预制梁顶面中线,垂直在预制梁两侧底面各做一个点,并实际标定出来,架设预制梁时保证桥墩两侧两个点与预制梁的两个点实际重合。

8、施工过程变形测量

8.1基础沉降观测

通过在桥头断面埋设沉降点进行观测。

主要用于桥头路段沉降管理。

根据实测数据调整填土速率,预测沉降趋势,确定桥头预压卸载时间和墩台下部结构的开工时间。

沉降点观测采用DS1型精密水准仪,以三等水准测量控制,观测精度:

红、黑面尺读数较差≤0.5mm;红、黑面尺高差较差≤0.7mm;往返较差附合允许闭合差≤±0.6√n(n为测站数),闭合差取自《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每填一层土,观测一次,当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大于10mm时,立即停止填筑,并继续加强观测,直到沉降速率减小,均匀为止,方可填筑下一层。

同时绘制沉降—荷载—时间曲线图,分析判断沉降稳定趋势。

8.2墩台的沉降观测

8.2.1墩台沉降观测

在每个墩台的左右幅4个防震挡块上布设固定观测点。

测点的布设应符合测量精度和规范及设计要求。

用DS1型精密水准仪两次观测精度≤0.5mm。

8.2.2墩台沉位移观测

位移观测点的布设同沉降观测点相一致,充分利用布设好的沉降观测点。

观测仪器采用高精度的全站仪,测出该点坐标,与前一次所测坐标的差值,即为该观测期内桥台该点的位移值,本工程变形测量的主体是下部工程。

8.3挂篮施工的变形测量

跨黄广大堤连续梁施工采用轻型三角挂篮悬浇,三角挂篮安装完成后,进行挂篮的预压,目的消除挂篮各构件之间非弹性变形,确定挂篮的弹性变形值,为后续的悬臂箱梁挂篮施工模板调整提供可靠数据依据。

8.3.1变形观测部位

①后锚梁②前支点③桁架式前横梁④底模前端⑤底篮前横梁⑥底篮后横梁

8.3.2变形测量结果统计及挂篮预压

每项观测完成后进行观测成果的整理即内业整理,测量组将按规定的表式报送监理工程师复核、确认

挂篮预压:

预压的目的与意义通过预压的手段检验挂篮整个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结构受力以及机具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系统在施工过程中绝对安全和正常运行。

通过预压掌握挂篮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的程度和大小,更加准确地掌握挂篮的刚度等力学性能指标,借以指导挂篮的立模标高,为施工监控提供可靠的参照数据,确保主梁施工线型、标高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试验项目及收集的资料挂篮系统在各个工况下的各个主要构件的变形值收集、各个构件和连接接头的安全性检验。

锚固系统变位观测和安全性检验、箱梁的变形观测、整个挂篮的承载能力和安全保障系统的检验。

9、支架预压的变形测量

我合同段支架现浇工程有:

①跨黄广大堤桥0#块、1#段支架现浇②跨黄广大堤桥边跨现浇段现浇支架③盖梁支架现浇

9.1沉降点的布置

为了取得支架预压过程中的沉降及变形数据,沿支架纵向每跨布设五个断面(墩中心、1/5跨、2/5跨、3/5跨、4/5跨),每个横向按底板左边,中心,右边交叉处设置沉降点。

9.2测量监控步骤

支架变形测量共分以下六个工程进行:

①空载②施加50%荷载③施加100%荷载④加载24小时⑤卸载前⑥卸载后各种情况的变形量,并测量各测量点标高值。

荷载施加100%后,加载24小时之后、卸载前测量各测点标高值。

9.2.1堆载前,布置测量标高点并记录每点的初始标高值,做好记录。

9.2.2堆载结束后立即进行观测各测点的标高值,并做好记录

9.2.3以后每天上午8时左右、下午五时左右各观测一次支架的沉降,观测数据应严格按实记录,并请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核。

直到支架连续24小时沉降小于3mm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准备卸载。

卸载前测量各测点标高值。

9.2.4卸载后测量出各测点标高值,计算出各观测点的变形量。

9.2.5收集汇总以上各工况的测量数据,计算支架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为立模提供度数值。

10路基施工测量

公路路基施工测量的基本任务,是根据施工的需要将设计好的线路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位置,纵、横断面测设到地面上,为施工提供各种标志作为按图施工的依据。

10.1路基施工测量的工作程序:

10.1.1首先对施工控制网进行加密,必须遵守“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10.1.2.路基中线恢复测量

用全站仪将路基中线点的坐标测设到地面上。

10.1.3.纵断面测设

  在线路中桩的平面位置确定后,按设计要求计算出各中桩地面的设计高程,并测设出该高程。

  中桩平面位置的测设和中桩高程的测设可独立进行,也可用全站仪(测距仪)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同时测设。

10.1.4横断面测设

 线路设计的横断面,主要包括路基和边坡。

线路施工之前,首先把设计的边坡线与原地面的交点在地面上标定出来,称为边桩放样,其次要把边坡和路基放样出来。

横断面测设采用全站仪测设。

10.1.5边沟放样时,用全站仪测按设计要求放样出边沟的宽度和中心线的位置,最好先做成样板架检查,也可每隔1O~20m在沟内外边缘钉木桩并注明里程及挖深。

10.2本工程路基长39m,并且全部为填方路段。

恢复路基中线时分别在0m、20m、39m处立桩,并放出中桩和边桩,测出中桩和边桩实际高程,在桩上标出填土标高,每层填土不超过30cm,填土时应在路基两侧各超出30cm,在第一层填土压实后,放出中桩和边桩,测出其实际高程,在桩上标出填土标高,再进行下一层填土作业。

直至填土高度高出设计高度3—5cm在路基上填土0.9m预压半年后,根据设计高程将其凿到设计高程,再与设计标高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