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洞炼真宝经妙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2761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洞炼真宝经妙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9洞炼真宝经妙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9洞炼真宝经妙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9洞炼真宝经妙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9洞炼真宝经妙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洞炼真宝经妙诀.docx

《19洞炼真宝经妙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洞炼真宝经妙诀.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洞炼真宝经妙诀.docx

19洞炼真宝经妙诀

19洞炼真宝经妙诀

洞炼真宝经妙诀  经名:

大洞炼真宝经妙诀。

唐玄宗时衡岳道士陈少微撰。

《新唐书·艺文志》着录。

作者自称矜黄龙岩穴中遇至人授以灵砂要诀,因述为灵砂七返诀七篇、金丹至诀二章,并为序论。

徒人分此书为二种,几二卷。

今合并为一。

底本出处:

《正统道藏》洞神部众街类。

参考:

《云笈七签》卷六八、六九。

  大洞炼真宝经修伏灵砂妙诀序  余自天元之初,从衡岳游於黄龙,止于宾府,忽於岩穴之中,遇至真之人,授余灵砂要诀。

至人日:

吾自得於许倦君之后,倦君受诀於昊天师,天师本受於同郡丁真人所出也。

假如丹砂之本诀,玄、理深奥,固难思寻。

遂求好道之流,志慕神倦之倡,不究竟其真原,长沉沦於尘俗,自上古传经文,皆幽密隐蔽藏言,不流传於世。

余常愍然。

今述为灵砂七返七篇,及金丹至诀二章,并为序论,以示后人同志之士者也。

  灵砂七返论曰:

丹砂者,太阳之至精,金火之正体也。

通於八石,应二十四气。

丹者是金,感於火,名之为丹。

汞者是火,去於金,而名之为汞。

丹者受阳精而候足,汞即离本质而体不全。

故丹砂是金火之精,而结成形,含玄元澄正之真气也,此是还丹之基本,大药之根原。

德含则万象生焉,体离而杳冥难测。

经曰:

阳精赫赫,得之可以还魂反魄。

故知饵阳精者,所以长生。

服阴魄者,而为死鬼。

丹砂是正阳之主,赤帝之君,据於南方,火之正位也。

只如丹砂之体数种,受气不同,唯三种堪为至药。

上者光明砂,中者白马牙砂,下者紫灵砂,余有溪土杂类之砂,不中入至药,服饵所用。

且光明砂一两,服之力敌白马牙砂四两。

白马牙砂一两,服之力敌紫灵砂八两。

如溪砂土砂之力,不可比量也。

或日..一等是丹砂,俱受太阳之精气,因何有溪土杂类之砂,力有大小者。

言光明砂者,受太阳清通澄朗正真之精气降结,而红光曜曜,名日光明砂。

白马牙砂者,受太阳平和柔顺之精气降结,而白光璨璨,如云母色者,名曰白马牙砂。

紫灵砂者,半受山泽之灵气结,而色红紫,名曰紫灵砂。

如溪土杂类之砂,俱受浊滞不真之气,结而成砂,即混沌无精光,故不中入至药所用。

且如光明砂一斤,伏炼而得十四两,伏火鼓得至宝七两。

白马牙砂一斤,伏炼而得十二两,伏火鼓得至宝六两。

紫灵砂一斤,伏炼而得十两,伏火鼓得至宝四两。

溪砂土砂杂色之砂一斤,伏炼可得六七两,伏火鼓下得至宝一二两。

以来明知溪土之砂,受气不清,澄浊参杂。

高上贤明之士,先拣其砂,次调火候,在意消息,而成七返九还。

且金石之中,至灵至圣,至神至明,而无过於丹砂者,也。

怀袖致之一两,尚自辟去邪魔,况乎伏炼,入於五脏者哉。

且如七返九还,异名而同体。

返者是砂化为金,还者是金归於丹。

经曰:

返我乡,归我常,服之白日朝玉皇。

或日:

七返者,是丹砂,属火变炼成金,便名为七返者乎。

  论日:

火之成数是七,七度变转,以应阳元之极体也。

且七度变转者,将丹砂伏炼得伏火后,鼓成白银,即是一返。

将白银化出砂,令伏火鼓成黄花银,即是二返。

将黄花银化出砂,伏火鼓成青金,即是三返。

将青金变化出砂,伏火鼓成黄金,即是四返。

将黄金化出红砂,伏火鼓成红金,即是五返。

将红金还化出砂,伏火鼓成赤金,即是六返。

将赤金复化为砂,伏火鼓成紫金,至紫金,即是七返灵砂之金,而含积阳,真元之精气足矣。

而将紫金变化为砂,运火烧之一周,迥然通彻洞耀,名曰紫金还丹。

得服之者,形神俱合,当日轻举。

且世人多误取石硫黄,呼为太阳之至精,和汞而烧七返。

且硫黄受孤阳偏石之气,汞又离於元和,二物俱偏,如何得成正真之宝。

切见世人伏炼众多,终无成者,盖绿迷迷相传,至於后世。

余甚哀之。

只如第一返伏火丹砂,服饵一两,即去万病。

服之二两,即须发青绿。

服之三两,即颜悦色红。

服之四两,即延年益寿。

第二返药,服之一两,即体和神清,返老归童。

第三返药,服之一两,即虚夷忘情,心合至精。

第四返药,服之一两,即身体明彻,通於表裹。

第五返药,服之一两,入水不能溺,入火不能焦。

第六返药,服之一两,即造化不能移,鬼神不能知。

第七返药,服之一两,即超然於九天之上,逍遥乎宇宙之问。

更服至红英九丹,便居金阙,功位真人。

故知丹砂之力,昭然而可观乎。

自余得其真旨。

常欲周济为功,大道垂明,咸愿同归玄境。

遂作灵砂七篇,金丹二章,并述火候次第,药物品次,篇数高下,列之於后章别品,以授贤明至诚。

君子得之宝之,即福寿无疆。

轻泄之人,殃其九祖。

亦不可诬言而蔽道,慎莫写示於凡情。

用测贤愚,可鉴而后授之此篇章矣。

  大洞炼真宝经修伏灵砂妙诀  衡岳真人陈少微字子明撰  灵砂七返篇  第一返丹砂  经曰:

丹砂者,万灵之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

而居九清,玄播总御,动之以高体,定之则乾成,能变化者,故号日赤龙。

若翱翔而名为朱乌。

上品者生於辰锦石穴之中,而有数色。

中品者生於交桂,亦有数类。

下品者生於衡邵,数种品类。

皆绿清浊体别,真邪不同,降气分精,感通金石。

受正气者,服之而通玄契真,为上倦矣。

受偏气者,服之亦得长生留世。

且上品光明砂者,出於辰、锦山石之中,白交石肺之上,十二枚为一座,生色如未开红莲花,光明曜日。

亦有九枚、七枚、五枚、三枚、一枚为座者。

十二枚、九枚最灵,七枚、五枚生者其次。

每一座中有一大珠,可重十余两,为主君,四面小者,亦重八九两,亦有六七两已下者,为臣周绕,朝揖中心大者,於座四面,又有杂砂一二斗,回抱其玉座朱肺,於其座外。

杂砂中拣得芙蓉头成就,夜安红绢上,光明通彻者,亦入上品。

又有如马牙,外白浮光明者,是上品白马牙砂。

有如云母片白光者,是中品白马牙砂。

圆长似笑生,而红紫色者,即上品紫灵砂。

若如石片棱角生青光者,是下品紫灵砂,如交、桂所出。

但是座生及打石中得者,形如芙蓉头成,而光明者,亦入上品。

如颗粒成三数枚,重一斤通明者,为中品。

片段成明彻者,为下品,如衡、邵所出。

总是紫砂,及打石中得而红光者,亦是下品之砂。

如溪砂有颗粒成而通明者,伏炼饵之,亦得长生留世,未得为上仙矣。

如砂生於土穴之中,溪砂养於溪水土之内,而土石相杂,故不中入上药服食所用。

如座生者,是最上品之砂。

得其座中心主君砂一枚,伏炼入於五藏,则功勋便着,名上丹台,正气长存,超然绝累。

更服至七返九还,自然魄化尸灭,神夷体清,阴气都销,则含形而轻举,永为上真之飞仙也。

故知阳之真精,降气而圆光周满,无有偏邪。

但是伏炼之砂,作芙蓉头成,而圆光通明者,即是上品,神仙服饵之药。

  经日:

丹砂者,自然之还丹也。

世俗莫测其原,只如玉座之砂。

世人总知之,如金座天座。

是太上紫龙玄华之丹,非俗人凡夫之所见知也。

其玉座则俗流志士,积功修炼,服之致仙。

其金座则宿有仙骨,清虚炼神,隐之岩穴,则其神仙,采与食之,便当日羽化升腾。

其天座则太上天仙真官,而所收采服饵,非下仙之药也。

其玉座砂,受得六千年阳灵之清精,则化为金座。

金座则座黄,当中有五枚层层生,四面四十、五十小珠,周绕金座。

受一万六千年,则化为天座。

天座则座碧,当中有九枚层层而生,四面七十二枚周抱。

在於飘飘太虚之中,常有太一之神护持。

上元之日,真官下采,其山忽开,光明照曜,一山如火。

其天座砂,真官所收,后世人不可得取采之也。

故丹砂之元邈,若高山上贤明士志慕轻举者,切须辨其药品高下,然后调其火候,合其阴阳,伏制自然,而契於高真矣。

  阴阳伏制及火候飞伏诀  经曰:

阳精火也,阴精水也。

阴阳伏制,水火相持。

故知冰炭不同处,衰盛终有归。

且丹砂是阳精,而须阴制,阴制者水也。

当用曾青、空青、石盛、马牙硝、玄英、化石各是也。

如玉座光明砂一斤,制之用曾青四两,石盥六两,马牙硝六两,黄英、化石各二两。

座外生光明砂一斤,可用曾青五两,石盐及马牙硝各四两,黄英、化石各一两。

白马牙砂一斤,用石盥、马牙硝各三两,黄英、化石各三分。

紫灵砂一斤,可用空青四两,石盥、马牙硝各二两,黄英、化石各二分。

如溪土杂类之砂力小,每斤可用曾青四两,沙盥及马牙硝各二两,制之而得。

其石盥和黄英、化石,细研为粉,入锅中,文火养一日,即鼓成汁。

成汁后和马牙硝,重烧令赤。

然可以用沙盛,先须三鼓成汁,后方可入用之。

其光明砂大者,须打碎如麻颗许,然后入於土釜中,下曾空、石盥、马牙硝,和水,武火昼夜煮三十日,不得火绝。

日满淘澄取砂。

入於鼎中,用阴阳火候飞伏,其鼎可受一升。

且鼎者有五,一曰金鼎,二曰银鼎,三曰铜鼎,四曰铁鼎,五日土鼎,入砂於鼎中,用阴阳火候飞伏。

  飞伏法。

诀曰:

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用八气二十四候,一百二十日而砂伏火毕矣。

每一飞伏,去五日,内四日用坎卦,一日用高卦。

坎卦者,水煮四日是。

高卦者,阳火飞之一日。

初起阳火,用炭七两,竖安鼎下,常令鼎下熟。

炭七两,不得增少。

每一转后,即增炭一两飞之。

增炭至五转后,忽有黑气,和汞霜飞出。

即收霜,和鼓了石盥半钱重,於钵中,以玉槌轻手研之,令汞入尽。

即依前,却安鼎中,用坎高火候飞伏之。

至十二转后,每转加炭二两。

使入鼓了石盐一分,作粉铺安面上,合有汞霜,可二两,候飞出其霜,虚光鼎中,药色渐欲黄紫。

收其霜及汞,和石盐一钱重,於钵中熟研了。

入鼎,依前火候飞伏。

伏至十八转,加炭三两,其药色欲赤。

至二十转后,每转增炭四两,只有半两已下,汞霜飞出,坚硬如青金片,黄白光明。

亦和石盥,於钵中研之,入鼎飞伏。

伏至二十四转,其砂候足,伏火毕矣。

而色红赫,光明可观。

其砂伏了,更须用盐花包之,重以黄土为泥,曩紧固济。

入阳炉,武火白烧之三十日,后出砂,安淡竹筒中,封闭其口,入寒泉中,深埋三十日,然后淘研。

轻飞者可以分抽服饵,沈重者即鼓成金汁。

且上光明砂伏火了,其色红赫,淘澄下可有金星砂六两,光明璀璨。

中品白马牙砂伏火了,色赤红鲜,淘澄下有金星砂四两。

下品紫灵砂伏火了,色稍紫赤,淘澄下亦有金星砂三两。

如溪土杂色之砂伏火了,而色虽紫赤,亦无光彩,不可见金星砂一粒耳。

自上古高仙,皆炼服其真丹砂,而成道也。

其上品光明砂者,即是真丹砂也。

贤明之者,须在意采索其真精,然可得合於灵丹耳。

且如伏火丹砂,出寒泉了,可便镕鼓,令见真宝。

  镕鼓。

诀日:

每一两伏火丹砂,可用盥花半两。

先致盐花於锅底,次入伏火砂於锅中,候锅及砂匀火同赤,然后鼓之千下,而金汁流下,名曰白银,而面上黄花漠漠润泽,光芒可言。

此是天地之中至真之宝也。

如将服饵,分抽取一两,作三百六十丸,用枣肉和之为丸。

每日服一丸,一年服一两。

欲服此丹砂丸,先须洁斋七日,然以晨朝束向,虔心扣请。

告三清、紫微真君,太一真人,先师仙官,水火之灵。

得服此灵砂丹於五内,永保形神,合其至真。

呎毕,礼七拜,然后服之。

自服此砂丹。

不得吃臭秽陈积之物,及诸生血豕属之肉,生死之秽,尤不可观。

故经云:

阳精好洁,阴尸好秽。

常须虚和其志,洗雪其形,以助阳灵之真气也。

自然神悦体清,而神仙殆可得耳。

  第二返宝砂  本经曰:

炼真者合於至妙,炼砂者合於至灵,炼灵者合於至神,至神者合於至道,道合则升腾玉清,而为高仙矣。

且炼砂而得宝者,是至真之药,化宝而生砂者,即成玄感之灵丹也。

  化宝生砂。

诀日:

将其丹砂中白银四两,打作锅子,安一通油瓷瓶子中,其瓶子可受一升。

其宝锅子,可瓶子底大小。

先将此银锅子,着北庭砂一两,石盥一两,麒麟竭一分,三物药和研,以苦酒调如膏,涂於锅子四面,令药尽候乾,以黄土为泥包曩之,可厚一寸二分。

便於糠火中,烧三七日。

然后白炭武火,烧二七日。

去泥取宝,其锅子安瓶子中,入真汞四两,其汞须是本色丹砂中抽得者,名曰同类感真气而转生丹砂。

故上仙真经,秘而不泄者,为此子母之法,恐凡愚之心见知也。

然入真汞於瓶子中后,即着水五合,常须添瓶子中水,至五合,莫令增臧。

文火养二七日,似鱼目沸为则。

日满更添汞四两,依前文火,养一七日后,令乾。

固济其口,便武火迫之三日。

而红黄砂涌出於宝锅子之上。

收其砂,又依前添汞。

常令有汞八两在其瓶子中,不得增少,亦依前用文武火候养迫,令生砂。

砂出即收之。

每四两宝计收砂一斤,其宝即枯槁焦脆,而精尽化而为砂。

其瓶子中母,只余二两青黑灰耳。

将其砂依前篇入药,煮三十日后,淘取砂入鼎中,还以阴阳火候飞伏,五日为一候,用二十候,一百日足,其砂伏火矣。

火候加增炭两多少,一依前篇飞伏。

其砂伏了,不用,着盐包曩烧之,便可镕鼓。

  鼓诀亦依前篇。

以盐为使,引令金汁流出。

此宝砂一斤,修炼而得十五两。

伏火鼓得黄花银十三两,色渐黄光,浮彩润泽,而内白外黄,名曰黄花银也。

如将此砂服饵,须入寒泉抽火毒。

  寒泉法,入土深埋三十日,取出淘研,用枣肉和为丸,每两亦作三百六十丸。

每日清晨束向,虔心服之一丸。

自服此宝砂丹后,自然虑静神清,浊气不入,而志不扰,则渐证於神仙之阶也。

  第三返丹英砂  经曰:

阳元积习,而英气自会於真精。

真精感化,而神丹可得耳。

故曰:

炼真致真,真华通应,而化为金英之玄砂也。

  化宝砂中白金而生英砂。

诀曰:

将其宝砂中黄花银四两,打作锅子,还依前篇,可瓶子底大小为之。

用蒲州石胆一两,石盥一两,炮砂一两,和苦酒研调如膏,涂其锅子四面,令药尽为候。

候乾,以黄泥为球包袅,於糠火中烧、二七日,后用白炭武火烧一七日,去泥出锅子。

依前篇入安通油瓶子中,入真汞四两,清水五合,文火养之二七日。

后更添汞四两,又文火养一七日。

候乾,紧固济,便用武火迫促之一日,其砂涌出,於宝锅之上,而红黄映彻,光耀难言。

便收砂添汞,计收砂可得一斤,则数足矣。

便将其砂,入於鼎中,依前篇用火候飞伏,亦五日为一转,内三日用坎卦,即水煮三日。

用高卦二日,即阳火飞之二日。

初起阳火,用炭七两。

每一转后,即增炭二两。

至七转后,有汞霜飞出,可二两来,其色黄赫,紫光簇族,飞在鼎盖之下。

收其霜於钵中,着蒲州石胆一钱,重和苦酒及砂,以玉槌轻手熟研之,令相入后,却入鼎中飞伏。

伏经十八候九十日足,其英砂伏火毕,无分毫少折,便可镕铸。

亦依前篇,用盥花引鼓之,即宝流下,而青英光润,名曰青金。

青金者,是阳精渐着,从兑见震,然至坤归离,此是阳精变转巡历之终始也。

如将此英砂服食,每两先用榆甘子半两,生甘草二两,煎取汁,於白银器中煮二七日,后澄取砂,入安淡青竹筒中,入土深埋之,三十日然后出,以枣肉和为丸,每两还分为三百六十丸。

每日清晨束向,扣告三清上帝仙官,然后服饵。

服至此英砂丹,乃自嗜欲无婴,荤血不入,端居诤室,而神和体轻,渐得真人为俦矣。

  第四返丹妙化砂  经日:

乾体阳曜,高精渐明。

艮雪轻鲜,阴魄消化。

乃是青金精液,感汞而生砂,英气相因,集而为妙,名曰妙化砂。

  妙化砂。

诀日:

将青金四两,还打为锅子,用赤盐半两,石硫黄半两,大鹏砂半两,北庭砂一两、蒲州石胆一两,和苦酒研如泥,涂其青金锅子四面,以火炙渐渐涂,令药尽为候。

候乾,一依前篇,用黄上泥为球包曩之,以糠火中烧二七日,后即白炭武火烧一七日。

毕,去泥出锅子,依前篇,安瓶子中,入真汞四两,清水五合,不得增少。

养之二七日后,更添汞四两。

又文火养,经七日后,令乾,固济之,以武火迫之一日,而妙砂涌出,可有四两。

即收之,更添汞四两,亦依前文火养之,令生砂砂出,即收取计收砂一斤,即数足矣。

将其砂入鼎中,依前篇用火候飞伏,亦五日为一转。

内二日用坎卦,是水煮二日。

三日用高卦,则阳火飞之三日。

飞火候一依英砂篇中,用火加增,炭数多少。

经十六候八十日,而妙砂伏火毕,则金星光灿,映彻红耀,可言为至英至妙之丹砂也。

如将镕铸,亦须用盐花为使,引令金汁流出,乃成黄金。

其金凝黄,皎润精彩光耀,既至坤形,高精渐见。

故经曰:

从阴而反归阳,自浊而反归清。

此则是阳元变炼,合於真妙而自然,位为神仙也。

若将服饵,每两先须用榆甘子半两,生甘草一两,紫石英一两,煎取汁,於宝器中煮二七日,后亦入淡青竹筒中,入寒泉埋之三旬,然后取出,以枣肉和为丸,每两分为三百六十丸。

每日晨朝束向,服之一丸。

日服此妙砂,后渐而精思通彻,浊滞之气消革,则形神虚白,洞合於至真,自然超其玉章,而永离尘浊也。

若志士得其含元炼真之诀,如神仙之道,岂可远哉。

  第五返丹灵砂  经曰:

阳德播功而垂光,运动其元精,元精流化而为英砂,英砂转而入妙,妙气变炼而生万灵。

故知玄妙玄圣,转转而增光,感激真精,自然灵化。

且灵砂者,是前妙砂中黄金,转感化汞,而生其砂。

则红光焕赫,璀璨金星,而绛色清虚,乃号为灵砂者也。

  化灵砂。

诀日:

取妙砂中黄金八两,打作圆鼎,可受四合。

又将二两金为鼎盖。

其鼎内先着石硫黄半两,赤盥半两,北庭砂半两,蒲州石.胆半两,四种药和苦酒研如泥,涂其鼎内及盖内,令调匀药尽。

候乾,即以黄土为泥包曩之,可厚一寸,文火四面,养之二七日,以不通手为候。

二七日后,渐武火白烧一七日,昼夜不得绝火。

七日满,寒之,去泥,重以甘土泥泥其鼎外,可厚二分。

即悬安炉中,其鼎下周回令通安火处,便入真汞四两,於金鼎中,着水二合,以盖合之。

文火养经七日,其鼎下常令有熟炭火五两,不得增少。

其鼎中续续添水,长须应二合数,不得令乾。

在意消息,莫遣失候。

七日后更添汞四两,又依前文火养七日后,令乾,紧固济其口,即武火迫之一日。

便生红光灵砂,可收得五两红砂。

便须更入真汞五两於鼎中,其鼎中常须有汞八两,不得增少。

亦文火养七日后,令乾,即固济之。

便用武火迫之一日,而生砂。

砂出则收其砂。

更添真汞於鼎中,又文武火养迫,令生砂。

唱砂出收之。

此一鼎中,计收砂得三十两便休,则数足矣。

其金出砂后,精竭而枯脆,无光润之色,秤只可重四两以来耳,其精华匀汞相感结,尽化为灵砂也。

故经言真汞者,皆是其本色丹砂中,抽得汞添用。

若伏炼光明砂为药头者,即取光明砂中汞,转转添用。

如用白马牙砂为药头者,即转转取白马牙砂中汞添变。

如将紫灵砂为药头者,即取紫灵砂中汞添合。

如溪土砂中所出汞者,名为杂类,气终不相感。

且光明砂一斤,抽汞可得十四两,而光白流利,此上品光明砂,只含石黑二两。

白马牙砂一斤,抽出汞得十二两,而含石黑四两。

紫灵砂一斤,抽汞可得十两,而含石黑六两。

上色通明砂一斤,抽出汞只可得八两半,而含石黑七两半。

石黑者,火石之空黑也。

如汞出后,可有石胎一两,青白灰耳。

亦于前宝砂篇中,略述真汞之诀,而未周细,故郑重言之。

所是抽砂出汞,具列于金丹前章之上品也。

其黄金鼎中,收得灵砂,计三十两,数足讫不用阴煮。

便依前篇,用阴阳火候飞伏,还五日为一候。

内一日用坎卦,是水煮一日。

用四日高卦,即阳火飞之四日。

初起阳火,用炭九两,每转后增炭二两,至五转后,每转增炭三两,便有五彩金辉霜三两飞出。

收其霜,和砂于钵,钵中着蒲州石胆半分,黄炮一分,和苦酒熟研之半日。

依前安鼎中,用坎高二卦火候飞伏,伏经十四候七十日足,其霜砂伏火毕矣。

其砂伏火了,金彩红辉,色如石榴花,光精璨璨,辉曜日月,一切毒龙蛇恶鬼神,见之潜伏。

目不敢举,可得言至灵者哉。

其砂灵而难鼓铸。

若欲镕之,先于洁净之处,取净土为锅炉,绝秽杂,以盐花和灵砂等入锅,鼓之二千轮,便得镕之。

镕出即金汁流凝,而红鲜焕焕,名曰红金。

红金者,是阴魄之黑。

变炼而尽,正阳之精,挺立而垂光,此是阳灵之真金也。

如将服食,一依前篇,着榆甘子、生甘草、紫石英,煎取汁,于宝器中煮二七日,火候药数多少,亦依前篇。

煮了,入安筒中,固济其口,入寒泉并於土中,深埋二十日,然后出。

以枣肉和为丸,每两还为三百六十丸,其丸如大麻子大。

此灵砂体渐重矣。

每日清晨洁白,束向,启告三清上帝真官,然后扣先师而服之。

服此灵砂丹后,而便心神精明,彻达视通於表内,身生红光,而洞合於至真也。

  第六返丹神砂  经日:

妙极则灵通,灵通而致神,神合则道全,道全而玄真降,便升玉清,而为高仙矣。

且神砂者,是九灵构精,宝风凝集,玄华标结,而化为神砂,则焕灿玄黄,光辉照灼,而名为神砂者也。

  化神砂。

诀日:

取前灵砂中红鲜金九两,铸为宝鼎,可受五合。

又将三两宝金为盖。

其鼎内亦先着石硫黄一两,大明砂一两,赤盥一两,北庭砂一两,和苦酒熟研如泥,涂其鼎内及盖周回,令药匀尽为候。

候乾,以盖合之,着黄土泥包曩,可厚二分为则,一依前篇,文火养之二七日。

后即武火迫烧七日,令与火同色。

候玲,去其黄泥,重以甘土为泥,泥其鼎外,可厚三分。

即置其鼎於炉中,入真汞六两安鼎中,着水三合,逐旋添之,不得令乾。

文火养七日,后更入汞三两。

文火更养三日,后令乾,固济封闭,令紧密。

即武火迫经二宿,即尽化为红光之神砂。

收砂,又添汞八两,依前`文火养七日,后便武火迫之二日,亦化为砂。

收砂,又添汞七两,亦文火养,即武火迫之,令生砂。

砂出即收,又添汞五两,还文武火养。

迫令出砂。

收之,又添汞三两,一依前文武火候养迫之,计前后收得神砂,可二斤三十二两,足即乃已也。

将其砂入石硫黄四两,蒲州石胆子二两,和於钵中,熟研半日。

便入安宝金鼎中,阳火飞伏。

其阳火者,纯高卦火候。

伏之,还五日为一候。

初起火用炭九两,每一转后则加炭二两,每转转出砂,於钵中熟研之。

却入鼎飞伏,伏至五转后,每转加炭三两。

如有绛金霜飞出,其霜红赫照耀,光彩射目。

收其霜,於钵中和砂,着蒲州石胆一分,和苦酒熟研之半日,然后入安鼎中,用火候飞伏,伏经十二转六十日足,其神砂伏火毕矣。

而色赫奕含辉,紫光洞彻,不可言尔。

若将镕铸,其诀一依前灵砂篇法度。

和灵花鼓之,即宝汁流出,凝成赤金,精光如火,故号曰高己之金者也。

其神砂丹,便可以服饵。

每两亦分为三百六十丸,以枣肉和之为丸。

服饵诀一依前篇。

且服此灵宝神砂丹后,自然精灵骨轻,身有光明,足蹈真境,而为上仙也。

  第七返丹玄真绛霞砂  经日:

灵宝禀运,则感应而神栖。

归真积精,则自然玄霜绛雪,腾跃流通,流通则永为高真之灵仙也。

且玄真绛霞砂者,是神砂中赤金,宝鼎养汞而生砂,其砂则紫霞红英,五彩辉灼,乃号为玄真绛霞之砂。

  化宝生砂。

诀曰:

取前神砂中宝金一斤,铸作圆鼎。

可受七合。

又将宝金五两,为鼎盖。

其鼎内先须着石硫黄四两,赤盐二两,北庭砂二两,大鹏砂一两,以苦酒和研如泥,涂其鼎内,以药尽为候。

候乾则盖合之,用黄土为泥包曩,可厚一寸。

依前神砂篇,文火养之二七日后,即白炭武火烧七日。

寒之,去其泥,重以甘土为泥,泥其鼎外周回,可厚二分半。

即悬安炉中,入真汞十二两於鼎中,着水三合,不得遣乾,逐旋添水。

则以盖合其鼎。

文火养七日,其鼎上常令通手为候。

七日养后,遣乾。

紧固济其口,即渐渐武火,迫之三日。

开看之,其汞即尽化为绛霞之玄砂也。

其砂不得收之,便更添汞九两,亦依前文武火候养迫,遣化为砂。

日满开看,又尽化为砂。

又添汞六两於鼎中,固济,文武火候迫促之,日数足,又开看,亦化为砂矣。

更添汞五两,还七日文火养,即武火迫之一日,而成其砂,红紫五彩,霞光辉耀,在其鼎中,可三十二两,分毫不欠。

出其砂,於钵中,着石硫黄七两,以玉槌细研之一日。

然后却入此神砂赤金宝鼎中,固济其口令紧,用红阳火候,伏之七日为一转。

即开之出砂,和苦酒一合,熟研而后,入鼎飞伏,每七日为一候。

初起火用炭十三两,每转加炭一两,至三转每转加炭二两。

便有五色轻鲜绛霞霜一二两,飞出於鼎盖之上,连连如麦颗,即收之。

和砂於钵中,着蒲州石胆半两,苦酒二合,熟研,却入於鼎中飞伏。

每转转须开看。

即入石胆苦酒和研,方可入鼎伏之。

伏经七转四十九日足,其砂伏火毕矣。

便以武火烧之一日,可用炭二十斤,分为四座,迫烧之。

然后寒一日,开鼎看其玄真绛霞之砂。

伏火了,而文彩辉赫,杂错霞光,洞耀於日月,可言至灵者哉,极阳玄元之砂丹也。

如镕铸其玄真砂,一依前神砂灵砂诀。

用灵花和鼓引,令宝汁流见而凝紫光耀,名曰绛霞之紫金也。

若将服饵,便以枣肉和为丸,每两亦分为三百六十丸。

每日清晨束向,服一丸。

服至此紫霞妙砂丹后,倏忽则含形而轻举,驾飞龙游於十天八极之外,岂不优游之哉。

此玄真砂丹一丸,点汞及铅锡铜铁一斤,立化成紫磨黄金,光凝润泽,不可言尔。

  余自设教神道,启於玄君,愍在俗之贤明,而述为七篇二章。

此篇本从《大洞宝经》中,仙君九品幽章隐文炼真妙诀所出,禁文甚重,非贤莫传,岂教顽凶悖戾、邪疑行尸秽质之徒见闻耳,深可忌之哉。

恐泄上古仙圣之真妙也。

  大洞炼真宝经修伏灵砂妙诀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