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中考考点精华识记思维导图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247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中考考点精华识记思维导图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中考考点精华识记思维导图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中考考点精华识记思维导图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中考考点精华识记思维导图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中考考点精华识记思维导图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中考考点精华识记思维导图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中考考点精华识记思维导图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中考考点精华识记思维导图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中考考点精华识记思维导图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中考考点精华识记思维导图版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知识导图

精华识记

1.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两种: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1)有性生殖:

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

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新个体)

(2)无性生殖: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例:

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

2.花的结构与有性生殖图解

3.无性生殖的类型有:

嫁接、扦插和组织培养

(1)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zhēn]木。

嫁接的关键:

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经嫁接产生的新植物体保持原接穗植物的性状。

例如,将甜桃嫁接到毛桃树上,接穗长成的新枝上会结出甜桃。

苹果、梨、桃等果树常进行嫁接繁殖。

(2)扦插就是指从植物体上剪取一部分茎、叶或根插入土壤中,使其生根发芽长成新植株的方法。

甘薯、葡萄、菊、月季等进行扦插繁殖。

(3)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

组织培养要求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组织培养可用来培育植物新品种,可在短期内大量繁殖植物,还可培养脱毒植株。

4.昆虫的发育方式包括:

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举例:

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发育:

卵→若虫→成虫。

举例:

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3)列表比较家蚕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

比较

同点相

点同不

家蚕

有性生殖,发育为变态发育

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著不同,为完全变态发育

蝗虫

有性生殖,发育为变态发育

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5.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变态发育: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1)两栖动物的特点: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

(2)蛙生殖发育特点: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水中发育、变态发育。

(3)列表比较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比较

早期蝌蚪

蛙成

外形特征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部,没有四肢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没有尾

头部

感觉器官不发达,头后两侧有鳃

视觉、听觉敏锐,无鳃(有肺),适于陆地上生活

躯干、四肢、尾

通过躯干和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在水中游动

后肢强大,前肢短小,适于陆地上跳跃。

后肢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

6.鸟的生殖和发育

(1)鸟卵的结构和功能

★注意:

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色浓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

(2)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

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体内受精,卵生(有性生殖的一种形式)。

)鸟类生殖特点:

(3(4)列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生物种类(5)人类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昆虫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多为变态发育。

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

鸟类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雏鸟发育为成鸟,没有变态发育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知识导图

精华识记

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遗传:

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

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生物的性状:

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

状。

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

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转基因超级鼠)。

生物遗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本身。

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的特点: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

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基因:

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染色体: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

(1)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

如下图:

(2)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3)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如人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

基因

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4)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

梁”。

(5)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成对的染色体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如下图

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2)孟德尔对杂交豌豆实验现象的解释:

①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杂交一代中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②隐性性状控制基因组成为:

dd;显性性状控制基因组成为:

DD或Dd

③基因组成是Dd的,d(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d(隐性基因)和D(显性基因)互不影响,各自独立遗传。

DD×dd

Dd×Dd

D、dD、d

DDDdDddd

1:

2:

1

★基因型比例:

DD:

Dd:

dd=1:

2:

1

★表现型比例:

3:

1

(3)我国婚姻法规定:

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直系血亲是指有直系关系的亲属,从自身往上数的亲生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均为长辈直系血亲。

从自身往下数的亲生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均为晚辈直系血亲,是与自己同一血缘的亲属。

而兄弟姐妹、伯伯、叔叔、姨母和侄、甥等这些平辈、长辈、晚辈,都是旁系血亲。

所谓三代内的旁系血亲,是指从自己上溯至同一血缘的亲属,再向下数三代。

凡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以及姑侄舅甥女等均属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均禁止结婚。

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

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遗传病出现的机会就会增加。

4.人的性别遗传

(1)男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

44+XY;女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

44+XX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1对染色体,因男女而有差异,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

1

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图解如下:

5.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

境也有关系。

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叫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

起的变异,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是不遗传的,叫不遗传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高产奶牛的选育——人工选择

高产抗倒伏小麦的培育——杂交育种

太空椒——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知识导图

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米勒模拟实验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化石进化的证据生命的起比较法源和生物分子生物学的进化

概念生物进化

自然选择学说的原因

主要内容

动物进化的历程植物

进化趋势

精华识记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①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像是站不住脚的;②有严密的逻辑;)科学的推测需要(1③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中(2。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生命起源的条件:

原始大气、原始海洋、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生命起源的过程:

无机小分子物→有机小分子物→有机大分子物→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产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根据

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生

现的。

生物进化的历程2.)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1相同和不,确定它们的,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是指根据比较一定的标准内在联之处。

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是生物的

(2)化石:

—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

例如:

郑氏始孔子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古生物学上的证据简单、越低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①化石在地层中埋藏的顺序比较:

在越

,陆生生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晚近等,水生生物化石也越多;在越物化石越多。

的身体结构既与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是爬行②郑氏始孔子鸟

动物向鸟类的过渡类型。

(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比较:

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③蛋白质分子差异C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

的差异则越大。

——分子生物学上的证据:

(3)植物进化的历程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

4)脊椎动物进化历程(爬行类→哺乳动物鱼类→两栖类→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各种生物在)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5

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3.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1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择的结果动物的保护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都是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的自然

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适者生存(结果)遗传变异(基础)生存斗争(动力)过度繁殖(条件):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意义(3

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内因),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外因)。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知识导图

精华识记

1.传染病及其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