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行业研究及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2014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4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社区行业研究及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智慧社区行业研究及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智慧社区行业研究及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智慧社区行业研究及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智慧社区行业研究及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慧社区行业研究及分析报告.docx

《智慧社区行业研究及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社区行业研究及分析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慧社区行业研究及分析报告.docx

智慧社区行业研究及分析报告

智慧社区行业

研究及分析报告

第1章行业背景

自2008年IBM推出智慧地球概念后,我国已有长沙、无锡、宁波、广州、沈阳、南京、西安、重庆等二十多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将持续成为国内城市发展的新热点和方向。

智慧城市主要包含智慧交通提高出行效率降低出行成本,智慧医疗提高医疗服务,智慧政务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服务能力,智慧社区向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综合信息服务,这些方面构成了整个智慧城市综合体。

2011年伊始,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陆续出台,许多城市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发展重点。

上海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率先建设智慧城市,北京在“十二五”期间将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天津市政府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报告中提出打造“智慧天津”的宏伟蓝图,武汉市政府面向全球顶尖机构征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等。

借力“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构建智慧城市行列,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全国各地开展了试点和示范建设工作。

1.1概述

人类已迈进了二十一世纪,我们赖以生存的整个社会正面临着新经济时代所带来的种种变革。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改变着人们工作、商务的模式,更开始全面地改变人们生活的观念和方式,在我们熟悉的物质城市的身边已经迅速形成一个信息化、虚拟化或者说是智慧化得“新城市”。

在这个“新城市”中,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线购物、远程医疗;可以在电脑前学习课程;人们将生活在“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城市”之中。

智慧社区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各类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信息的自动感知、及时传送、及时发布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实现对社区居民“吃、住、行、游、购、娱、健”生活七大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让“五化”成为居民工作、生活的主要方式,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利、舒适、愉悦的生活环境,让居民生活更智慧、更幸福、更安全、更和谐、更文明。

智慧社区充分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安防监控、智能社区医院、社区管理服务、电子商业等诸多领域,在新科技创新和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下,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社区形态。

1.2国家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指出:

从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出发,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强化社区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队伍、服务网络和运行机制,农村社区服务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发展目标:

1.合理配置社区服务设施。

2.优化社区服务内容。

 3.壮大社区服务队伍。

4.完善社区服务体制机制。

发改委力推信息惠民的《关于同意深圳市等80个城市建设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的通知》指出:

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和《“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28号)关于信息惠民工程的任务部署,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46号),为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普惠程度,推动城市各政务部门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探索信息化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机制新模式,并为全面实施信息惠民工程积累经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央编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审计署、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研究决定,将深圳市等80个城市列为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原则同意80个城市报送的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工作方案。

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总体部署,积极落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29号)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国办发〔2011〕61号)文件精神,发挥社区信息化在提升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满足居民公共服务需求,推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现就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提出了若干意见。

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到“十二五”期末,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全面推开;到2020年,除部分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外,全国大部分街道均应用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乡镇应用比例大幅度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事项主要依托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统一办理,逐步实现社区公共服务事项的全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和全区域通办,切实改善社区信息技术装备条件,提高社区管理运行效率,增强部门协同服务能力,提升居民群众使用率和满意度。

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重点任务是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整合社区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规划布局、加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运行管理。

住建部《智慧社区建设指南》指出: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居民对便捷、高效、智能的社区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倒逼政府优化行政管理服务模式,引导建立健康有序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内智慧社区建设相关的技术基础较为扎实,面向移动网络、物联网、智能建筑、智能家居、居家养老等诸多领域的应用产品及模式已基本成熟。

此外,广州市、深圳市、常州市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率先开展了智慧社区建设,在社区治理、便民服务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因此在我国大规模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势在必行。

近期目标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当地实际,整合社区各类资源,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到2015年,初步建成100个左右的智慧社区示范点。

示范点应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效的社区服务和治理水平、多元化的社区公共服务、智能化的便民利民服务能力,以及具备良好的政策、组织、人才、资金等保障条件。

中长期目标是总结“十二五”期间建设成果,通过分类总结智慧社区建设模式,争取到2020年,使50%以上的社区实现智慧社区的标准化建设,同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治理体系和智能化社会服务模式,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

远景目标是将社区建设成为政务高效、服务便捷、管理睿智、生活智能、环境宜居的社区生活新业态,实现5A模式“智慧家园、幸福生活”,使“任何人(Anyone)、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通过任何方式(Anyway)、能得到任何服务(Anyservice)”。

建设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内容:

(一)推进公共服务领域信息惠民工程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二)推进社会管理领域信息惠民工程建设,提升政府管理效能。

(三)优化政务信息开放体系,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开放。

(四)完善信息消费体系。

(五)建立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

(六)健全信息惠民支撑体系。

1.3行业发展趋势

(一)智慧社区的发展

智慧社区发展历程

智慧社区系统集可视对讲、家居安防、非接触卡门禁、周界防范、电子巡更、网络化停车场、四表远抄、家电控制、无线安防、远程交互等系统于一体,集成度之高可想而知,所以当之无愧为集成化产品。

所有这些子系统都运行于同一网络平台,所以我们又称之为网络化产品。

未来小区建设的发展方向可归纳为“六化”――集成化、网络化、数字化、无线化、智慧化、模块化。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

近年来,市、区在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为我们加强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导、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发展,从最初的网络互连城市到依托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遥感技术和仿真模拟技术建设的数字城市,再到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和科学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构建城市综合治安防控系统满足治安管理、灾难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应急指挥等需求的平安城市,再到通过各种传感器终端、智能感知设备和泛在网络接入进行城市运行体征监测、预警和管理的智慧城市,再到未来可以基于政府管理、社会民生、经济发展各方面的海量信息资源体系和智能处理技术构建实现智能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城市,不断发展形成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

“智慧社区”既是社区建设的一种理念思考,也是新形势下探索街道公共治理的一种新模式。

它以智能、人文、服务为理念,以“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文化、运行社会化、手段信息化、工作规范化”为建设思路,以统筹各类服务资源为切入点,以满足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需求为落脚点,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支撑,努力在广内地区构建涵盖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区建设、社会动员、社会组织、社会领域党建等于一体的智能化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

依托这一智能化的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一方面创新管理手段,促进街道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同时创新服务模式,为辖区居民和单位、社会组织提供人文化、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使其感受到智能生活的新体验,享受到一种“全响应”智慧状态,真正实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工作目标是全力打造“生活服务更便捷、生活环境更优美、生活状态更和谐、幸福指数更提升的智能、人文、宜居的现代新型社区。

中国智慧社区产业联盟致力于建立行业产品、技术、施工等标准,为企业提供行业信息和技术交流、相关规范培训、产品服务展示、行业自律、监督检测和咨询服务,维护会员单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中国智慧社区行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区的应用不断发展,社区将变得更加智慧,智慧社区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智慧化应用将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1.3.1外部环境方面

1.3.1.1智慧社区试点

智慧社区正处于试点高峰期,目前国家城市建设正处在发展新的历史时期。

国家新四化建设,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ICT)发展和应用,现实的需求三股驱动力,加上智慧地球理念的冲击以及欧美亚太地区发达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影响,从2010年开始,中国开始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越过了最初的概念启动期,进入试点立项、规划设计和具体实施时期。

截止2013年底,由国家相关部委、企业、行业协会和学会、若干大城市相关单位等确定的智慧城市(区、镇)试点项目约700个,其中住建部试点达到202个。

在试点项目发展的进程中逐步明确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四大目标:

改善民生、科学决策、激励创新、生态低碳。

而这四大目标既符合了当前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包括改造)的现实需求,也规范了包括智慧社区在内的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1.3.1.2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

数百近千个智慧城市试点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推动了智慧社区进一步发展。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本着”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宗旨和目标,然后以1公里、100米甚至10米为基本单元划分的概念。

绝大部分试点,特别是老城市(区、镇)改造把智慧社区建设列入最核心的智慧应用之一,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重要元素。

智慧城市中智慧应用落地于智慧社区中的特征是很明显的,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智慧城市中的智慧安防要求在智慧社区中构建集成的综合安防系统,以作为平安城市的基层模块,是平安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智慧社区中进一步发展的安防功能,例如童叟定位跟踪,家居有害气体检测等也丰富了平安城市的内涵;

2.智慧城市中的智慧医疗落地到智慧社区中,推动了当前智慧社区的远程医疗和保健服务的发展;

3.生态低碳是智慧城市建设面向全局发展的目标,该目标的最大受益者是广大的居民,然而对于智慧社区基层单元来说,创造生态低碳环境是保证智慧城市达到该目标尤为重要;

4.智慧服务对于智慧城市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应用,也必须落地到智慧社区中。

在社区基层中强化互联网与社区两级服务,对改善民生,方便居民生活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智慧社区中水、电、燃气、暖等供应与智慧城市的公用事业智慧化息息相关。

例如家居远程抄表系统,它是城市公用事业智能化的末端系统,其功能延伸并能推动节能、节水的发展;

6.智慧城市的一卡通系统应用最终要落地到智慧社区。

1.3.1.3智慧社区产业联盟

由浙江达峰科技有限公司发起创建的中国智慧社区产业联盟是经国家相关部委批准,根据“国家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意见,我国从事智慧社区相关技术及产品研发、生产、经营、销售的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智慧社区产业联盟。

本联盟是自愿参加、自律性的非盈利性社会团体。

联盟吸引中国智慧社区产业链最优秀的企业加盟,成员单位均为中国智慧社区行业内优秀企业。

中国智慧社区产业联盟致力于建立行业产品、技术、施工等标准,为企业提供行业信息和技术交流、相关规范培训、产品服务展示、行业自律、监督检测和咨询服务,维护会员单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中国智慧社区行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1.3.2技术方面

新技术推动智慧社区发展,新一代ICT,包括互联网应用、物联网与传感控制技术应用、高速宽带网、3G/4G移动通信、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服务等,近几年来在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智慧社区的发展,这些先进技术的步伐深深烙印在智慧社区的功能和应用系统中。

新一代ICT支撑着智慧社区安全、保健、环境、家电和服务五大功能的持续发展。

表现特征如下:

1.3.2.1网络泛在化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我国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社区内网络将无处不在,并将有更高的带宽,必将加强社区的网络功能的发展。

通过完备的社区局域网络和物联网络可以实现社区机电设备和家庭住宅的自动化、智能化,可以实现网络数字化远程智能化监控。

物联网(或称智能化网)汇聚了应用传感控制技术的系统,在智慧社区中日益突显出单独架设的重要性,它在智慧社区中与广电网、通信网和数据网并驾齐驱,特别在三网合一的社区中,更加要求物联网作为智慧社区主干网络之一而单独存在,它除了连接社区公共区域的传感控制系统外,更重要的是确定了以家居网关或家居智能控制器为核心,下联家居网络,上联社区物联网,并能延伸至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技术架构。

物联网在智慧社区中的应用已经很普遍,可以说智慧社区是与传感技术密切有关的物联行业。

近几年来,安防系统中高清与宽动态、生物特征识别、智能图像分析等技术等均反映了物联网和新型传感技术的应用更上一层楼。

智慧社区物联网应用促使家居中白色家电(生活家电)网络化。

目前,白色家电联网标准正在制定。

移动通信网与智能终端将智慧社区内的传感控制推向移动终端,持有移动终端的居民或物业管理通过权限对密码具有对家居或公共区域随时、随地监控和管理的功能,对智慧社区五大功能的发展均有较大的影响;具有数十兆至近百兆带宽的4G移动专网有可能会替代社区内的部分缆线。

互联网多媒体传输和存储技术,特别是IPTV的发展,促使家庭影院的形成,为家居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视听享受。

1.3.2.2系统集成化

社区内信息孤岛将通过平台建设走向集成,这是智慧社区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智慧社区将大大提高社区系统的集成程度,信息和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共享,提高了系统的服务能力。

近几年来,云计算服务同样波及到智慧社区行业,国内已有众多企业为智慧社区行业开发与云计算服务相关的部件。

推动智慧社区行业资源整合和协同,实现应用和服务的大集成。

在智慧社区中,存在大数据的应用环境,例如视频监控系统的数十至上百个摄像头,每月存储信息量达到TB级,汇聚在平安城市PB级信息量的大环境中,大数据的提取、整合和管理等同样会在智慧社区中发生。

1.3.2.3设备智能化

通过各种信息化特别是自动化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不但使居民的信息得到集中的数字化管理,基础设施与家用电器自身的各种基础及状态信息将可通过互联网获取,并可通过互联网对这些设备进行控制,设备间也可通过一定的规则协同工作。

通过对各种人、物、事的信息的综合处理,更多的智能化、主动化和个性化服务将出现有社区居民身边。

1.3.2.4设计生态化

近几年随着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态化理念与技术正在深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领域中,以实现人类居住环境的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1.3.3应用方面

社区的主要构成对象就是住宅与家庭,因此社区信息化应用始终主要围绕着居民日常生活展开,在智慧社区,智慧应用将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1.3.3.1养老管理

到2020年,中国面临着2亿老龄人口。

目前社区养老已提上日程,在城市智慧医疗、安全、服务以及智能家电等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社区智慧养老产业,推动城市养老事业的发展。

因为身体及年龄原因,行动不方便的人群,特别是空巢老人,在当前工作、生活节奏紧张,家人没时间照顾的情况下,非常需要先进技术手段帮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人也希望能随时随地的了解到他们的生活特别是健康和安全状况,使他们的生活更方面,希望在他们出现健康与安全问题的时候,能及时获得专业医疗或其他服务机构的服务。

因此特殊人群非常需要各种简单、自动化的信息化产品,特别像养老服务与信息终端、一站式服务、医疗与紧急求助、遥控、监控等传感类产品,实实在在带给他们很大的方便性。

1.3.3.2停车管理

居民出行也因智慧停车场的出现变得更加快捷,智慧停车场系统统一管理社区辖区内的车辆停放,保持社区辖区内的道路、过道、电梯及扶梯等平面及垂直交通的畅通。

1.3.3.3生活环境管理

居民生活环境也可得到智慧管理,在社区内部安装的环境监测设备,不仅可实施显示社区环境状况,便于业主在社区内安排活动时间,同时可向市环保部门环境监测系统提供数据。

可以和市交管信息互通,对一些违章、被盗车辆进行及时处理。

1.3.3.4生活垃圾管理

通过智能垃圾回收系统,清洁人员定时定点或接到智能垃圾箱报警后及时收集和清运垃圾,保持社区及周围环境的干净、整洁。

电子商务、远程医疗与救助服务、一站式政务服务等智慧化服务将不断丰富与完善,使社区居民生活方式更加智慧、更加便捷。

1.3.3.5智慧家居

将智慧应用延伸到家庭内部,各种电子信息设备、通讯设备、娱乐设备、家用电器、自动化设备、照明设备、保安(监控)装置及水电气热表(或概称的三表三防设备)等连成网络,通过多功能智能控制器、互联网和物联网络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各种设备可以与传感器结合,根据环境变化自动变换状态。

第2章行业需求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步伐,城市社区的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城市社区服务需求的呼吁越来越高,其中包括文化教育的需求,经济建设的需求,医疗卫生的需求,安全保障的需求,基础设施完善的需求及老年群体的需求等一系列。

在居民对社区服务需求要求提高的时候,城市社区组织及相关机构如何最大的满足居民的需求成为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中国社会大发展的进程中,城市社区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城市社区中满足居民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满足了居民各方面的需求才能促进社区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不同的社区不同的居民根据自身情况对于社区的需求又各不相同,在此主要分析居民对于社区的服务需求。

社会的发展使居民对于社区的需求要求越来越高,社区需求是因人而异的,居民的年龄、性别、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都会对社区需求产生影响,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民族风俗习惯、家庭结构、居住条件等因素,总之,提供社区服务就要了解这些需求、差异,同时还要认识到这些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着的。

2.1行业整体需求情况

在中国社会大发展的进程中,城市社区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城市社区中满足居民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满足了居民各方面的需求才能促进社区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不同的社区不同的居民根据自身情况对于社区的需求又各不相同,社会的发展使居民对于社区的需求要求越来越高,智慧社区的建设需要了解这些需求、差异,同时还要对这种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行持续的跟进。

2.1.1存在问题

当前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在重大民生问题和民生需求上实现突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社会流动性和开放性日益增强,以及民生诉求多样化、利益多元化、服务个性化、方式便利化的新形势,又迫切需要有效破解民生领域公共服务资源短缺失衡、区域城乡差距扩大、均等化水平不高等老问题。

2.1.1.1组织结构不合理

健全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乡镇(街道办)以及社区居委会的联合管理,但目前,昌乐县的乡镇(街道办)以及居委会缺失或职责不明确,不能履行相关的职责,导致政府方面工作压力增大。

2.1.1.2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不足

物业管理信息化方面,物业公司盈利情况不容乐观,公司运营举步维艰,很难再筹集资金建设相应的信息化系统。

2.1.1.3物联网技术在社区应用还较少,智慧应用处于初级阶段

为了规范住宅智能化建设,建设部住宅产业化办公室早在1999年12月就出台了《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智能化小区是智慧社区的前身,主要强调三方面内容,包括安全防范子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信息网络子系统。

为了促进平安城市建设,公安部于2005年提出了3111工程(安防工程),3111工程的推进对于小区安防水平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早期的智能化小区模式实现了设备的自动监控但并未实现自动控制网络与互联网的互联。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自动抄表、智能家居等物联网应用走进社区,进入家庭,智慧应用逐渐增多,智能家居成为最有潜力的物联网应用领域之一。

大量结合了物联网技术的社区应用还处于方案或试运行阶段,物联网应用需求的发掘还不充分,智慧社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2.1.1.4智慧社区应用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主要社区

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智慧社区成为智慧城市重要建设内容,但由于智慧社区本身代表了一种较现代的生活方式,受建设成本和消费水平影响较大。

因此,智慧社区的发展还很不平衡。

深圳、上海、广州、北京等各沿海城市、直辖市和各省级中心城市发展较快,智慧社区还主要集中在这些大城市的主要社区。

2.1.1.5智慧社区产品与技术方案尚不成熟

社区智能化产品“智能化”程度还不够高。

在部分安防产品中存在这样的情况:

只能在家中无人时,开启防盗报警系统,住户回家后必须关闭防盗报警系统,否则就会发出误报信号。

而事实上只要在夜间就需要能够对住宅边界(阳台、窗户等)进行设防,所以一方面要提高产品的智能程度,锁定监控区域,同时还要能够根据环境的需要灵活设置安防系统。

另外,探测设备(红外探头等)的可靠性能不理想,无线探测器由于靠电池供电,所以能否及时、准确传送电池欠压状态,是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必要条件。

技术方案选择时存在考虑不全面的情况。

有的小区区域报警系统采用电话网+无线前端设备模式,虽然此种方案因为不破坏住户的室内装璜,技术上比较可行。

但由于这种方案需要依赖于电话通信网络,及住户通过电话线经电信局交换中继与物管中心连接,住户的每一次报警都要占用电话线路,因而会给住户增加额外的通信费用,物管部门当初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与电信部门协商,匆匆上马,等到系统调试时才发现问题,从而导致住户的不满。

2.1.1.6智慧社区建设标准与规划缺乏

建设标准包括数据采集的基本要素、数据的来源、数据采集的方法及要求等,标准不统一容易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