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1856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试卷类型:

A

2020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

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19世纪文学作品中,杰克·伦敦笔下的冒险家、巴尔扎克笔下的暴发户、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灰姑娘、司汤达笔下的凤凰男等生动的文学形象令人难忘。

作家们敏锐广博地表现了世俗生活,将文学从神学状态推向了“文学即人学”的广阔大地。

但是在20世纪初,“人学”却出现了分化。

其一,“人学”成为“自我学”。

尼采的“酒神”说、弗洛伊德的“本我”和“无意识”等,为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弗洛伊德尽管后来在心理医学界光环不再,却在文学领域备受青睐,正如彼德·沃森所言,“现代主义可以被看作是弗洛伊德‘无意识’的美学对应物”。

普鲁斯特、乔伊斯、卡夫卡等作家不约而同地把文学这一社会广角镜变成了自我的内窥镜。

他们的作品不一定引来市场大众的欢呼,却是学院精英们的标配谈资,成为某种不安的都市文化幽灵。

其二,“人学”成为“人民学”。

陀斯妥耶夫斯基在追念普希金的文学成就时,使用了“人民性”这一新词,并阐明了三大内涵:

表现小人物,吸取民众语言,代表民众利益。

后来,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俄国作家大多成为这种忧国亲民文学的旗手,影响了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普罗文艺”。

深重的人间苦难,非同寻常的阶级撕裂和民族危亡,构成了文学新的背景和动力。

不过,即便是《双城记》《复活》,也因社会性强和下层平民立场被学院精英们无视,这与它们在别处广受推崇的情形,形成了意味深长的对比。

“自我学”和“人民学”,构成了20世纪两大文学遗产。

正常情况下,“自我”与“人民”,作为微观与宏观的两端,不过是从不同角度拓展对人的认知和审美,释放不同的感受资源和文化积淀。

在良性互动的情况下,它们就是“人学”的一体两面:

真正伟大的自我,无不富含与人民经验。

情感血肉相联的大我关切;真正伟大的人民,也必由一个个强健,活泼、富有创造性的自我组成。

值得警惕的是,任何一种遗产都可能被后人学偏做坏。

鲁迅曾批判过招牌式的“高调革命文学”;当下“人民”的形象也在文学中屡遭扭曲,变得空洞干瘪。

而非理性的独行者们或幽闭自恋,或放浪自大的文字,让文学中的“自我”越发雷同,离真正的个性更远,离复制和流行更近。

并诱发都市心理病。

在舆论场上,“文青”“文艺腔”则是嘲讽或同情的对象,成为文学及其相关教育的负资产。

更重要的是,时代在变化,文学不能止步于20世纪。

“自我”与“人民”也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大潮扑来,多种视角更应彼此含容统一,重新融铸成一个个血肉丰满的文学形象。

当人的大部分智能被机器接管,人类最后的差异性,恰恰表现于人的情感、精神、价值观和创造力。

换句话说,“自我学”与“人民学”,都进入了新的领域,都需要注入理论和实践的新的活血。

(摘编自韩少功《“自我学”与“人民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19世纪作家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敏锐广博地表现世俗牛活,将神学推向了“人学”。

B.学院精英重视普鲁斯特、乔伊斯等人的作品,而无视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普罗文艺”。

C.“自我”与“人民”从不同的角度拓展对人的认知和审美,在本质上有很大差异。

D.“文青”“文艺腔”被嘲讽或同情,是因为二者成为文学及其相关教育的负资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梳理了“人学”的兴起和流变,既有并列式的论述,又有逻辑上的递进。

B.文章批评“高调革命文学”和“非理性的独行者”以论证“人民”需要“自我”。

C.文章在分析“自我”和“人民”时,强调了二者互相含容和促进的辩证关系。

D.文章末段结合现实,指出“自我学”和“人民学”的发展需要新的理论和实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说的“国家不幸诗家幸”与托尔斯泰等人的创作都说明,深重的人间苦难可以为文学创作提供滋养。

B.老舍的《骆驼祥子》、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与普希金的某些作品,都具有陀斯妥耶夫斯基所说的“人民性”。

C.20世纪“自我学”和“人民学”在屡遭扭曲后仍然持续更新、含容统一,成为了“人学的一体两面。

D.文学遗产的继承与发展应当建立在准确理解与合理运用的基础上,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要与时俱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有人认为传统戏曲的受众群体小,缺乏生命力;也有人认为传统戏曲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存在冲突。

这些错误看法,导致传统与现代割裂,也限制了二者的互相促进、融合发展。

在这方面,国外的做法可资借鉴,其融合现代设计与传统艺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现代生活与传统艺术符号相结合;另一种是对传统艺术进行现代化改良。

例如意大利的歌剧、日本的茶道、美国老汇戏剧表演等,都是其中的典型。

我们在创新发展传统戏曲时,应当古为今用。

让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设计充分结合,并借此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价值观。

(摘编自张瑶《传统戏曲艺术符号与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相互影响》)

材料二:

传统戏曲的发展,尤为重要的是创造和突破,不断吸取新的艺术因子,跟上先进文化前进的脚步,彰显崭新的时代特征。

传统戏曲必须创新,但走得再远,也不应忘记来路。

如帮腔形式,可以吸收独唱、重唱、合唱的手法,原单旋律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多声部,但必须有原旋律的风味;在和声上必须尽量民族化,将色彩性和功能性结合起来。

此外,要让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力,开展戏曲教育、培养青少年观众是根本。

“戏曲进校园”要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注重教材教法、剧目选择和演出质量,尽可能符合当代青少年不断提升的审美期许,借助各种新媒体的宣传吸引青少年观众。

(摘编自翟群《古老声腔如何焕发新时代光彩》)

材料三:

传统戏曲与时尚结合,需要我们主动出击,一要挖掘戏曲故事的新意,将其体现的精神与现代价值观接轨,创作出符合当代人审美的戏曲改编作品。

如新编京剧《季子挂剑》将古人的“知己之情”和现代人信守承诺的道德观联系起来,实现了从古人单纯的相知之情到现代人追求诚信品格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升华。

二要将现代艺术形式和传统戏曲巧妙融合,创作出更轻松活泼的新戏曲形式。

这是时尚和戏曲结合的一个方向。

如台湾奇巧剧团的《蝴蝶效应》,在保留主要唱段的传统唱腔和音乐的基础上,大胆将现代舞蹈及流行音乐等时尚艺术形式融入其中,成功吸引了年轻观众,取得了不错的演出效果。

三要将现代化的广播电视技术和电子立体布景技术运用到传统戏曲中,展现如影视剧般精美的舞台效果。

在这方面,青春版《牡丹亭》进行了成功尝试。

这部戏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在服装造型和舞台设计等方面都选用了国际水平的设计师,营造了精美的舞台效果,引发观众热烈反响。

(摘编自张叶《时尚与戏曲的结合》)

材料四:

在苏州政府资助下,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聚集了两岸三地的精英,打造了一个集昆曲、文学、美术、音乐、服装、造型于一体的创作团队,策划、制作青春版《牡丹亭》。

新剧演出时长合适,便于年轻观众接受;主演、配角、龙套全部由年轻演员担纲,精心设计的角色造型让人赏心悦目,该剧目自2004年至今演出200多场,在整个中国戏曲萎缩低迷时,“奇迹般让昆曲这门晚近一个多世纪里始终命悬一线的传统表演艺术样式,获得了新的生命,站在了当代社会的舞台中心”,并走向国际,在美、英、法、德等国家绽放异彩。

美国主流媒体甚至称青春版《牡丹亭》2006年的美国之行是自1930年梅兰芳访美以来,中国戏曲对美国文化界冲击最大的一次演出。

这启发我们,传统戏曲要对外传播,应当在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戏曲专家和营销专家的作用,找准市场定位,做到剧本和舞台双管齐下。

(摘编自尹尧鸿《中国戏曲对外传播途径初探——以〈牡丹亭〉的传播为例》)

4.下列不属于传统戏由在当下的传承和发展的一项是(3分)

A.《蝴蝶效应》融合了现代舞蹈和流行音乐。

B.一些越剧演员跨界出演都市生活类电视剧。

C.通过视频直播平台对湖南花鼓戏进行直播。

D.在中小学课堂引入传统京剧艺术学习课程。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戏曲在现代的创新发展需要摒弃传统戏曲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存在冲突等错误观念,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B.帮腔形式在不断吸取新的艺术因子、借鉴多种现代演唱手法进行创新时,仍要不失原有韵味,坚持民族化。

C.在美国主流媒体看来,1930年梅兰芳访美对美国文化界造成的冲击,比不上青春版《牡丹亭》2006年的美国之行。

D.新编京剧《季子挂剑》将古人情谊和现代道德观念关联,符合当代人的价值观,是传统戏曲现代创新发展的成功案例。

6.请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反驳材料中某些人对传统戏由的错误看法。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那山,那人,那狗彭见明

天还很暗,鸟儿没醒,鸡儿没叫。

可父亲对儿子说:

“到时候了。

于是,上路了,那新人迈开了庄严的第一步,那老人开始了告别过去的最后一趟行程。

还有狗。

它对陌生的年轻汉子表示诧异:

他怎么挑起主人的邮包?

主人的脸色怎么那样难看?

这究竟发生了什么?

晨雾在散,在飘,最后留下一条丝带,一帕纱巾、一缕轻烟。

这时分,山的模样,屋,田畴、梯田的模样才有眉有眼——天亮了。

近处有啁啾的小鸟,远处和山垅里回荡着雄鸡悦耳的高唱。

父亲发现,平川里来的年轻人满脸喜色,眼睛朝田野里乱转。

是啊,对于他,山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

父亲想告诉儿子,要留神脚下,但没说,让他饱览一番吧。

让他爱上山,才能与山过一辈子。

他告诉儿子,这趟邮路有两百多里,中途要歇两个晚上,来去要三天。

第一天要走八十里山路,翻过天车岭,便是望风坑;走过九斗垅,紧爬寒婆坳;下了猫公嘴,中午饭在薄荷冲;再过摇掌山,夜宿葛藤坪。

这天最累人,最辛苦。

早起走得紧,才不至于摸黑授宿。

狗在前面慢慢走,走的是老人曾经走的速度。

它跟随老人九年,以前老人总和它喃喃地“聊”着。

今天呢,没有!

是因为那年轻人吗?

狗恶意地看了新来的汉子一眼。

儿子嫌狗走得慢,狗却不理睬年轻人的焦虑,老人从狗的步子里,知道速度一如往常。

但是,他发觉双腿已经不能适应了,倘若今天还是自己挑担送邮,倘若支局长不催促自己退休,那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是不是思想上放落一身枷,人就变娇了呢?

“汪、汪、汪。

”狗站在山顶的岩石上高声叫着。

想不到,这沉默的、温驯的狗,门竟有这么响亮;昂首翘尾,竟有这么威武神气。

父亲说:

它在“告诉”山那边,将有外边的消息和信件带给他们。

父亲指着远处,告诉儿子这叫什么地方,有多少村子,有哪些要发放的报纸书刊......这笔细细的流水账,好像刻在他那花白头发保护的大脑里。

儿子很像父亲。

笑时的模样语气,利索干净的手势,有条有理的工作,都像。

父亲高兴,乡亲们更高兴。

邮包掏空一些,但很快又塞满了。

有要寄包裹的,要发信的,要汇款的……邮递员也是邮收员呢。

八十多斤的邮包,挑回去,只怕是有增无减。

父亲哼一段打口腔给儿子听:

“过了曲江是禾江,禾江下去是浊江,浊江南江连丽江,背江横江矮子江,末末了是婆婆江。

”山里没大河,“江”是对溪流的称呼。

严寒也罢,急流也罢,对于乡邮员来说,都必须脱袜卷裤通过,老人的关节炎就是这样长年累月积下的。

支局长体谅他,考虑给他换换地段,让年轻人来。

他不。

他担心人家来不熟悉哪儿水大,哪儿水浅。

儿子有一双粗实的有茧的脚,有着庄稼人稳重的步伐,他从容地涉过小溪,把担子放在溪那面干净的草地上。

狗看着陌生汉子又涉水过来。

粗壮但冻得通红的双脚,稳稳地踩在岸边浅水里,略曲着背,把双手朝后抄过来……

就这样,父亲弯着腿,双手搂着儿子的颈根,前胸、腹部紧贴着儿子温热厚实的背。

他有一瞬间的眩晕。

他怀疑这不是现实……在遥远的记忆里,他也背过儿子一次。

那一次,支局长命令他回家过三天。

他和儿子痛病快快地玩三天哩。

儿子出生时他不在家,老婆反而寄来红蛋,把丈夫当外客了。

那次回家,他买了鞭炮,买了灯笼。

他让儿子骑在他背上玩了一整天,儿子想下来也不让。

他是背过儿子一次的——作为父子情谊,能记起的,仅止于此啊。

筹火已燃起,狗温存地用舌头舔着年轻汉子的手背——他不陌生了,它感激他。

……

又一个清晨。

父亲下完门坎的石级,踉跄了一下,赶忙撑住儿子的肩膀。

在石拱桥的桥头,儿子挑着邮包,站住不动了。

如果父亲不转回山那面的绿门绿墙的营业所,他决计就这样站下去。

父亲分明地看见儿子脸上的固执。

他决计不再送了。

“你……小心,走吧。

儿子默默地点点头。

鼻子里酸酸的,但,他仍没开步。

于是,父亲转过身去。

狗呢?

站在桥中“嗷嗷”急叫着。

父亲返回去,蹲下身抱着狗的颈根,对它说:

“你跟他去,他会待你好的。

你去吧,他需要你,要你做伴,要你做帮手。

听清了?

老人猛地扭转头,径直走了。

狗略一踌躇,也跟了去,在老人身边“嗷嗷”叫着。

老人突然捡起根竹棍,朝狗屁股上抽去。

狗负着痛,朝桥那边跑去。

老人把竹棍丢进溪水里,喉咙猛地堵上一块东西。

好一阵,他觉得一股热气直扑膝盖。

睁开眼一看,是狗!

狗在吻他的膝盖骨。

他又俯下身,用手替狗擦去眼泪,轻轻地说:

“去吧。

于是,一支黄色的箭朝那绿色的梦里射去。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从视觉和听觉等角度描写了山区秀美的景色,营造出清晨静的氛围,写出了山区邮递员早起奔波的生活背后诗意的一面。

B.小说的语言清新隽永。

两处画线的句子,或排比,或顶真,语势贯通,暗示老人对儿子说起邮路的漫长、艰辛时,内心仍然无法平静。

C.小说插入的支局长劝老人退体、打算给他换地段、命令他回家三天等情节,反映了支局长对下属的体贴,更衬托出老人的精神品格。

D.“山”还是那山,“狗”还是那狗,“人”却由老人变成儿子。

父子两代人先后献身于山区邮递事业的故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8.儿子背父亲与父亲背儿子两个情景,蕴含了怎样的深意?

(6分)

9.小说把狗当作一个重要角色来写,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早孤。

诩年十二,能通《尚书》,孝养祖母。

国相奇之,欲以为吏。

诩辞曰:

“祖母九十,非诩不养。

”相乃止。

后祖母终,服阕。

辟太尉李修府,拜郎中。

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并。

凉,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议者咸同。

诩闻之,乃说李修曰:

“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

弃之非计。

”修善其言。

更集四府,皆从诩议。

邓骘以诩异其议,欲以吏法中伤诩,后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

乃以诩为朝歌长。

故旧皆吊诩曰:

“得朝歌何衰!

”诩笑曰: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

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及到官,募求壮士,得百余人,使入贼中,遂杀贼数百人,又遣缝者佣作贼衣,以蜂缕缝其裾,有出入市里者辄禽之。

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

羌寇武都,迁诩为武都太守。

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军停车不进。

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

羌闻之,乃分钞旁县。

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

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

羌不敢逼,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

攻围赤亭数十日。

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诩因出城奋击,多所杀伤。

明日,悉阵其众,今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

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

诩计贼当退,乃遣兵设伏,候其走路。

虏果大奔,因掩击。

大破之,斩获甚众,贼由是败散,郡遂以安。

永和初,迁尚书令,以公事去官。

朝廷思其忠,复征之,会卒。

(节选自《后汉书·虞诩传》)

10.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议者咸同。

B.邓骘以诩异其议,欲以吏法中伤诩。

C.诩军停车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

D.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B.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C.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D.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诩聪慧有才,为养祖母辞荐举。

虞诩早年通晓《尚书》,国相欲任用他为属史,他因要赡养祖母而推辞;为祖母守丧期满后,应李修征召拜郎中。

B.虞诩位卑忧国,不畏权贵敢力争。

虞诩对大将军邓骘欲弃凉州的说法提出异议,得到李修认可:

四府公卿再次商议时,虞诩能力排众议,终获赞同。

C.虞诩不避艰险,巧用妙计终平乱。

虞诩被派到动荡多年的朝歌任职,他毫不畏惧,赴任后招纳人才,施以妙计抓捕叛匪,朝歌之乱最终得以平息。

D.虞诩精于谋略,善用兵法智退敌。

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虞诩用惑敌之法,让羌军不知其数而军心动摇,又趁其兵退破敌,终使武都郡恢复安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又遣缝者佣作贼衣,以绛缕缝其裾,有出入市里者辄禽之。

(2)诩计贼当退,乃遣兵设伏,候其走路。

虏果大奔,因掩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巨鱼纵大壑①钱起

巨鱼纵大壑,遂性似乘时。

奋跃风生鬣,腾凌浪鼓鳍。

龙摅②回地轴,鲲化想天池。

方快吞舟意,尤殊在藻嬉。

倾危嗟幕燕③,隐晦诮泥龟④。

喻士逢明主,才猷得所施。

[注]①本诗是钱起为应试而作。

②龙摅:

指龙飞腾上天③幕燕:

筑巢在帷幕上的燕子,比喻处境极安全。

④泥龟:

出自《庄子》,“吾将曳尾于涂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巨鱼遨游于大壑与天空,其势如同飞腾的龙,又像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

B.巨鱼不被理解,暂且偷安的燕子嗟叹它的危险,曳尾泥涂的龟讥讽它的不遇。

C.诗歌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以营造宏大雄浑的意境,表现出刚健豪迈的诗风。

D.最后两句点明巨鱼腾跃蕴含的意义,“逢明主”与前面的“乘时”遥相呼应。

15.全诗描绘了巨鱼怎样的形象?

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离骚》中,屈原宁愿一面忍受委屈,压抑心志,一面“_______”,是因为他明白,“_______”,本就是受前代圣贤嘉许的。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形容琵琶女的弹奏像仙曲一般让听者耳朵清明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国策.忌讽齐王纳谏》中写到,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悬赏求谏,对“________,_________”,给予下等奖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所谓“夜经济”,一般指从傍晚6点到次日凌晨6点之间发生的各种消费活动,包括旅游、餐饮、购物,健身等。

“夜经济”的根本动力是生产效率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经济繁荣发展、休闲时间增加的历史产物。

20世纪70年代,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收入上升,()。

在经济学家计量分析休闲时间与产业效率的____之后,各国开始大力推动休假制度改革,保护劳动者休息权利,______劳动效率提升。

生产线_____手工作坊之后,人们就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闲暇时间______。

2019年我国法定节假日达115天,占全年时间的31%。

这份与传统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时期不同的工作生活表,让我们可以尽情享受夜生活,体验夜文化,进而拉动“夜经济”。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夜经济”的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也是经济繁荣发展、休闲时间增加的历史产物。

B.“夜经济”以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为根本动力,也是经济繁荣发展、休闲时间增加的历史产物。

C.“夜经济”是经济繁荣发展、休闲时间增加的历史产物,其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

D.“夜经济”是经济繁荣发展、休闲时间增加的历史产物,其根本动力是生产效率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这一现象被称为“收入-幸福感悖论”

B.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人们称这一现象为“收入-幸福感悖论”

C.“收入-幸福感悖论”的现象开始出现,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

D.开始出现“收入-幸福感悖论”的现象,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相关性倒逼取代持续增加

B.关联度倒逼替代越来越多

C.关联度促使取代越来越多

D.相关性促使替代持续增加

20.以下文字是某智能冰箱的简介。

请你以“智能家居博览会”的志愿者身份,向前来参观的小朋友们介绍该冰箱的智能化特点。

要求:

表达连贯、得体,不超过90个字。

(5分)

该智能冰箱外形时尚美观,长955毫米、宽80毫米、高1800毫米,一天仅需0.9度电,保鲜效果极佳。

它运用智能识别技术采集食物种类、剩余数量、新鲜度等信息,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处理技术向用户推送食物补充提醒、个性化健康食谱,食物比价信息等内容。

冰箱内部分为制冰区、海鲜区、保湿区和饮品区四个区域,容量高达655升。

21.根据以下表格,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这段调查综述能更好地反映总体情况。

要求:

不得出现具体数字,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关于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见调查统计表

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

非常愿意

比较愿意

不太愿意

非常不愿意

不清楚

41.1%

52.2%

4.4%

1.2%

1.1%

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评价

效果非常好

效果还可以

效果不太好

效果很差

不清楚

8.5%

47.1%

28.5%

7.1%

8.8%

对“混装混运”的看法

非常认同

认同

不认同

非常不认同

不清楚

6.1%

34.5%

46.3%

7.4%

5.7%

对垃圾处理设施的看法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不清楚

4.3%

26.3%

41.3%

26.7%

1.4%

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预期

非常乐观

乐观

不乐观

非常不乐观

不清楚

18.8%

63.8%

14.4%

2.2%

0.8%

总体而言,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①______________,相关工作得到了人们认可。

但是,毕竟垃圾分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②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相信,伴随着多元主体参与程度的不断提高,③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