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总复习热学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018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学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学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学教学设计.doc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学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总复习热学教学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学教学设计.doc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学》教学设计

                   

■复习思路:

   初中热学内容分为:

八年级第4章――物态变化和九年级第16章――热和能。

根据这→内容上的特点,所以复习时就分为这两部分内容来进行。

每一部分按照“知识架构→典例分析→习题巩固→中考热身”四层次进行,让学生重现知识,逐步深入,熟练掌握各知识点,从而达到中考要求。

各层次说明:

知识架构:

以框架形式将知识点罗列出来,关键的地方需填空补充,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

知识网络。

典例分析:

选取典型例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习解题的方法、过程和知识点的运用。

习题巩固:

根据各知识的轻重,编设了针对性强的习题,结合“知识架构”运用,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中考热身:

精选了广州市近年中考题,让学生预先体会中考的深浅,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中考水平,否则及时调整。

■重、难点:

章节

物态变化

热和能

重难点

1、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能分辨固、液、气三态及列举实例

3、有关熔点、沸点的应用及解释相关问题

4、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常见自然现象

(霜、雾、露、雪等)的解释

1、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相关现象

2、能区别温度、热量、内能

3、比热容的生活实例解释

4、有关热量Q=cm△t的计算

■使用建议:

      每一部分在课堂上先完成“知识结构”,熟知知识,然后分析典例,其余时间

做“习题巩固”,课堂上做的习题尽可能堂上讲解完毕,至于“中考热身”层次可在课后

学生自检,另堂课再讲解。

总课时约4-5节。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学

(一)

           ――萝岗区镇龙二中物理科  陈海祥

■热现象、物态变化

 【知识结构】

      定义: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将___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度

   温度 规定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为1℃

         将___的温度定为100度

               原理:

根据液体的____性质 (若液体受冷凝固后将不能使用)

                  使用前:

要观察___和___值

               使用

测量工具:

___     使用时:

(1)玻璃泡要完全浸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__和__,

(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仍要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___相平。

     

  

几种温度计对比:

量程

分度值

适用场所

说明

实验用温度计

-20~110℃

1℃

实验室

测液温

体温计

35~42℃

0.1℃

医院、家庭

测体温

(每次使用前要向下甩)

寒暑表

-30~50℃

1℃

家庭

测气温

              熔点和凝固点:

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熔化和凝固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__体具有一定的熔点,__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晶体熔化条件:

(1)达到熔点

(2)不断吸热特点:

温度__,需_热

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

        

             熔化曲线       凝固曲线 

                      

物态变化      蒸发  因吸热而具有致冷作用   

汽化两种方式                沸腾曲线

            条件:

(1)达到沸点

汽化和液化沸腾 

(2)不断吸热

                        特点:

温度不变,但仍需吸热

              液化的两种方法:

___和___ 例子:

(1)剥开冰棍冒出的“白气”

                                

(2)液化石油气

        升华和凝华 常见例子:

(1)在北方冬天里冰冻的衣服干了(升华)

(2)用“干冰”保鲜、人工降雨(升华)

                  (3)冬天早晨瓦上的霜或下的雪(凝华)

                  ▲注:

早晨的雾、露(液化)

【典例分析】

例1、如图1所示四种测量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为()

图1

解析: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正确放入被测液体中,还要注意读数时的正确方法。

答案:

D

易错分析: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要求为: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题中A,B温度计的玻璃泡分别碰到了容器侧壁和底,故不正确。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题中C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例2、下列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不同的固体熔点不同

   (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

   (C)同种晶体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

   (D)晶体熔化过程要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分析: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只有晶体才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非晶体没有,所以选项(A)是不正确的。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所以选项(C)是不正确的。

晶体熔化过程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选项(D)也是不正确的。

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说法。

   答:

此题应(B)。

  

例3、松香在熔化过程中()

   (A)温度不变,放出热量   (B)温度不变,吸收热量

   (C)温度升高,吸收热量   (D)温度降低,放出热量

   (分析:

松香是非晶体。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吸收热量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直至全部变成液体。

非晶体没有熔点。

答:

此题应选(C)。

例4、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如要有风甚至会冷得打颤,为什么?

解析:

解题中要注意回答吸热的原因和吸热更多的原因,还要回答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对吸热的影响。

答案:

夏天从水中上岸后,身体表面的水蒸发,要从人身体吸收热量感到冷,如果有风会加快身体表面的水分蒸发,从身体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会冷得打颤。

拓展延伸:

题中要从蒸发吸热的知识解释,还要从影响蒸发的因素方面解释,有风的情况下蒸发加快吸热更多。

【习题巩固】图4

100

0

30

20

甲乙

图4

1.请将下列温度计的示数填在横线上:

甲____,乙____

2.一体温计的示数为38℃,护士忘记向下甩就先后去测量

甲、乙两人的体温,示数分别为38℃、40℃,则甲的体温

可能____38℃,而乙的体温应____40℃。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3.用等质量、都为0℃的冰和水来冷却食物,哪一个的效果较好?

为什么?

4.在“铁、松香、玻璃、冰、海波、沥青”这些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有_____________;

属于非晶体的有________________。

5.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地区,要用酒精温度计测温度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原因是__________。

6.某同学在做固体的熔化实验时,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20

25

30

36

42

48

48

48

52

56

60

0246810

60

50

40

30

20

10

(1)根据表中数据在右图的直角坐标中描出图象。

(2)经分析得,该固体为___(选填“晶体”时间

或“非晶体”),理由是___________。

(min)

(3)根据数据和曲线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

 

7.烧开水时,会冒出很多“白气”,这是由汽化出来的水蒸气____而成的;在南方春夏之交的“回南”天里,地板常“冒汗”,即出现许多水珠,这是一种____现象。

温度(℃)

8.一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沸水自然冷却”过程,降温数据记录如下:

时间/min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70

温度/℃

100

71

55

45

35

28

24

22

22

22

(1)请在右边坐标图中通过描点画出上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该同学做此实验时的环境温度

(即室温)应在___℃左右。

时间/min

(3)分析你所画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

9.日常生活中的炖汤,所炖的汤水不会少,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为了比较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我们进行了这样的实验。

用同样厚度的泡沫和棉被包

温度(℃)

时间/min

住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再在烧瓶中装入等质量、相同温度的热水,放在相同的环境温度自然冷却,每隔5min测量一次烧瓶中的水温,情况如下表: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温度

(℃)

泡沫

100

97

92

86

79

72

64

58

53

棉被

100

98

95

92

88

83

78

72

66

(1)在同一坐标中将两者的温度变化曲线画出来。

(2)做该实验先要控制保持“厚度、烧瓶、水质量、水初温、环境温度”相同,

才研究“水温随时间变化”关系,这种实验方法物理上称为______法。

(3)根据以上数据和所作曲线,你认为哪一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较

【中考热身】

1、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正确的做法是(2001.7,0.96)

A、温度计的玻璃泡有部分浸入液体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置于液面之上

C、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后在读数

D、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在液体中,但不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使水的沸点超过100℃,要  (2002.11,0.71)

A、将水量减少写B、给容器加密封盖  C、将火烧旺些D、将容器移到高山上加热

3、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最主要的原因是(2000.5,0.70)

A、密封性好,减少了热损失B、增大压强,提高了沸腾温度

C、增大压强,降低了沸腾温度D、传热快,缩短了沸腾时间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2003.2,0.84)

A、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B、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变模糊

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5、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2000.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