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1729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篇:

单元过关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32(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

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品名称)

(1)火焰:

焰心、结论:

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时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

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无0刻度,100ml的从10ml起,10ml的从1ml起)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为在试管口近1/3处。

用手拿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将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

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如没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

取1~2毫升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另一洁净的指定的容器滴管的使用:

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空于容器口上方滴加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向上,以免被试剂腐蚀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要伸入容器中或容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手握法)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等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

②如果制气装置除导管外还有长颈漏斗,用注水法检查气密性:

止水夹夹紧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看到长颈漏斗中形成较高水柱,稍等片刻,水柱并不回落,说明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在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部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成45°角,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的“三靠”:

(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五)蒸发注意点:

(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

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试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六)仪器的洗涤:

(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2)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

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

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

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科学家:

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中气含量的测定(注意实验装置见教材)

a、可燃物要求:

足量且产物是固体b、装置要求:

气密性好c、现象:

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

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

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

加强大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利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SO2、N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只在纯氧气中燃烧)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

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Mn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①2H2O2=====2H2O+O2↑分解反应△②2KMnO4====K2MnO4+MnO2+O2↑分解反应MnO2③2KClO3====2KCl+3O2↑分解反应△(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

(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

反应②③用固体加热型、反应①用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

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收集氧气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

连—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

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的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

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试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

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有发光放热)

缓慢氧化:

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烂、酒的酿造(不发光有放热)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见教材):

A、装置——水电解器;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通电D、化学反应:

2H2O====2H2↑+O2↑(分解反应)

负极正极

体积比2︰1(父亲正痒、亲儿抑痒)

质量比2×2︰32=1︰8

E、检验:

O2——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分子发生改变而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没有改变。

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2H2O通电====2H2↑+O2↑

*

(2)水可与某些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

H2O+CaO===Ca(OH)2*(3)水可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

H2O+CO2===H2CO3

33、水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液体,密度4℃时最大为1g/cm,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冰比水轻。

4、水的污染:

(1)水资源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

水库。

海水中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最多的物质是,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最多的元素是O。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

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

工业“三废”(废渣、废气、废水);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

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

排放;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检测。

C、节约用水:

改变浪费水的不良习惯,采取节水灌溉方式,循环使用工业用水

5、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

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

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

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危害:

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

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6、其他:

(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水的检验:

用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

水的吸收:

常用浓硫酸(有吸水性),生石灰。

二、氢气H2

1、物理性质:

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用途:

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2H2+O2点燃=====2H2O点燃前,要验纯(方法?

现象:

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生成

*

(2)有还原性(用途:

冶炼金属)

△H2+CuO=====Cu+H2O

现象:

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产生(小结:

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2、C、CO)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

Zn+H2SO4==ZnSO4+H2↑Zn+2HCl==ZnCl2+H2↑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

浓盐酸有强挥发性;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

浓硫酸或硝酸有强氧化性

4、氢能源:

三大优点:

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化学反应的实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注意:

物质直接由什么粒子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就由这种粒子保持。

如,水由水分子构成,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则化学性质由它们的原子保持(如Hg等)。

四、物质的组成、构成以及分类

组成:

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混合物(如空气)不能直接说由元素组成。

 

原子:

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构成分子:

O2、H2、N2、Cl2、H2O、CO2、CO、CH4、C2H5OH、SO2、NO2、HCl

—离子:

如NaCl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

分类(见下)

混合物(多种物质、多种分子)——空气、溶液、合金等

分类单质:

金属(Fe等)、非金属(O2等)、稀有气体(He等)

纯净物(一种元素,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一种物质、同种分子)CH4、C2H5OH、C6H12O6、淀粉、化合物:

蛋白质、油脂

(多种元素,分氧化物:

H2O、CuO、CO2

酸:

HCl、H2SO4、HNO3

碱:

NaOH、Ca(OH)2、KOH

盐:

NaCl、CuSO4、Na2CO3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原子核质子(正电)

1中子(不带电)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中:

核电荷数==核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①分子,如氧分子,②原子,如铁由铁原子构成,③离子,如氯化钠由钠离

子和氯离子构成。

4、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同种元素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

5、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氢—H;若第一个字母相同,

附加第二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铜—Cu钙—Ca氯—Cl

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③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元素符号还表示这种单质。

如Fe——①铁元素②一个铁原子③单质铁

元素符号前加数字只表示几个原子。

如2H——2个氢原子

9、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钅”(如:

铜——Cu)

元素固态非金属:

“石”(如:

硅——Si)

非金属元素液态非金属:

“氵”(如:

溴——Br)

稀有气体元素气态非金属:

“气”(如:

氢——H)

10、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带正电荷,变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易得电子,带负电荷,变成阴离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He是2个),达到稳定结构(①只有一个电子层的,2个电子达到稳定。

②多个电子层的,最外层8个电子达到稳定。

11、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见教材P78)

12、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1)形成:

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而带电就形成离子。

(2)离子与原子的区别:

原子不带电(因为原子中:

质子数==电子数),

离子带电(阳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阴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3)离子符号写法:

先写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明电荷(先数值且为1时不写,后正

—负),电荷可根据化合价确定。

如:

Na+、Mg2+、SO42(注意与化合价的联系和区别)

13、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以H2O为例:

表示①一种物质——水;②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③一个水分子;④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⑤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几个分子,如2H2O——2个水分子

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1)根据俗名写化学式;

(2)根据用途写化学式;(3)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14、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前五位:

O、Si、Al、Fe、Ca。

(非金属:

氧、硅金属:

铝、铁、钙)

生物细胞里最多的物质是H2O,最多的元素是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Ca;空气里最多的物质是N2,最多的元素是N。

15、元素周期表:

7个横行,18个纵行。

每一个横行叫一个周期,共7个周期,同一周期的电子层

数相同,每个纵行叫族,共16个族。

同一族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16、元素化合价规律:

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之分。

氧通常为—2价,氢通常为+1价,②写化合物

化学式时通常正前负后。

在化合物里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零。

③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17、元素化合价的表示:

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先标正负,后标数值,数值为1要写出)

18、记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见教材P83)

19、写出常见原子团化学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硫酸根;碳酸根;硝酸根;氢

氧根;铵根;(氯酸根、高锰酸根、锰酸根、磷酸根)20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是相对分子质量。

单位1不写。

计算方法:

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

相对分子质量不是实际质量,但可以比较实际

质量的大小,有时可以当实际质量来使用。

(2)化学式中组成元素质量比: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3)化学式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相对分子质量

(4)已知总质量求组分质量:

组分质量==总质量×组分的质量分数

已知组分质量求总质量:

总质量==组分质量÷组分的质量分数

(5)根据计算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中除C、H元素之外是否含有氧元素;

当M有机物===MH+MC不含有O元素;

M有机物>MH+MC含有O元素;差值即为氧元素的质量。

(6)能懂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①要注意标示的是物质的质量还是元素的质量,如:

加钙盐CaCO3-Ca,加碘盐KIO3-I;②要注意标示的单位质量与所给的质量或体积单位是否一致。

(7)能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纯物质的质量分数)①标示的含氮量——实际含氮量(不纯)

根据化学式计算含氮量——理论含氮量(纯)则纯度=实际含氮量÷理论含氮量②判断广告其真实性

若标示的含氮量>理论含氮量则是虚假广告。

(8)平均值问题

两种不等量物质混合,所得实际结果必介于两种之间。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一、质量守恒定律:

1、

(2)一定改变:

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

(3)可能改

变:

分子总数。

4、应用:

解释实验现象和反应事实;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化学式;辅助计算;配平化学方程式。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2、书写:

[注意:

①式(化学式)②平(配平)③条、箭、等(注明条件、箭头、打等号)]通电3、含义以2H2+O2=====2H2O为例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

(或原子)的个数比2个水分子

③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

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哪些物质参加反应;通过什么条件反应;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参

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依据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列出比例式再由已知求解未知

2、步骤:

设、方(写反应方程式)、量(算质量比,带已知量和未知量)、比、算、答

3、注意:

①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②质量比算准确;③代入计算的量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如有杂质不能直接代入。

④体积不能直接代入,须化成质量再代入计算;⑤善于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辅助计算(如反应产生气体质量=反应前总质量-剩余总质量)⑥注意反应进行的程度,完全反应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

⑦在化学反应中,不仅前后质量总和相等,而且要符合和按照化学方程式中表示的质量比进行反应和生成。

四、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多变一)

②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一变多)

③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等价交换)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氧化剂:

提供氧的物质

还原反应:

物质失去氧的反应还原剂:

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

H2、C、CO)

3、中和反应: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反应。

第6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画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

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

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

主要有:

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用于制墨等。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差异大,但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单质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

(举例:

用墨书画的古代字画不褪色等)

点燃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CO2

点燃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

2C+O2====2CO

△3、还原性:

C+2CuO====2Cu+CO2↑(置换反应)应用:

冶炼金属

现象:

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装置见教材)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

由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固体加热型)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固-液不加热型)

(2)收集方法:

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重点)

1)原理: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2)发生装置:

固-液不加热型(与

3)收集方法: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不能用排水法,因为CO2能溶于水。

4)验证方法:

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变浑浊,则证明是CO2。

验满方法:

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CO2气体。

高温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CaCO3===CaO+CO2↑

生石灰CaO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

CaO+H2O===Ca(OH)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注意相关的实验)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重点!

1)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3)能与Ca(OH)2反应:

CO2+Ca(OH)2==CaCO3↓+H2O高温4)(补充)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2CO(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CO2是氧化剂)

3、用途:

灭火(既利用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又利用CO2密度大的物理性质)干冰用于制冷剂(人工降雨、人工造雾、冷冻冷藏食品)

温室肥料,光合作用原料。

4、CO2多影响人的呼吸(进菜窖、洞穴做灯火试验)、过多排放CO2引起温室效应、全球变暖。

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2、有毒:

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②还原性注意比较)

点燃1)可燃性:

2CO+O2===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可然气体在O2中燃烧的火焰比较:

H2是淡蓝色火焰,CO是蓝色火焰,CH4是明亮蓝色火焰鉴别H2、CO、CH4三种可燃气体:

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2)还原性:

CO+CuO==Cu+CO2(非置换反应)应用:

冶炼金属

现象:

黑色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高温炼铁的原理:

Fe2O3+3CO===2Fe+3CO2(现象:

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几种除杂质(括号CO2+2NaOH==Na2CO3+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