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硅谷中国工程师为何干不过印度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147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硅谷中国工程师为何干不过印度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硅谷中国工程师为何干不过印度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硅谷中国工程师为何干不过印度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在硅谷中国工程师为何干不过印度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在硅谷中国工程师为何干不过印度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硅谷中国工程师为何干不过印度人.docx

《在硅谷中国工程师为何干不过印度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硅谷中国工程师为何干不过印度人.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硅谷中国工程师为何干不过印度人.docx

在硅谷中国工程师为何干不过印度人

在硅谷,中国工程师为何干不过印度人?

硅谷,曾是中国追寻创新和创业的圣地,现在,这个圣地已被印度人占领,中国人被迫在印度手下苦苦求活特约记者苟勤勤杨子涵“那时候,大家都认为去美国是个很好的出路。

而且从事互联网的人,谁不想去硅谷这个科技圣地呢?

”陈宜斌的眼神如雾霾般迷茫:

“但事实上,多年过后,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这是10月中旬的一天,北京飞成都航班上,记者遇到了这位叫陈宜斌的青年——他是一位刚刚从硅谷回国的“待业”IT工程师,打算到成都去一家创业公司应聘技术总监职位。

得知记者是媒体人之后,向记者打听起了成都的创业环境。

从24岁清华大学毕业后远赴硅谷,熬了7年后,H1-B工作签证时间已到,绿卡仍在天上飞,至今仍是孑然孤单一人,加上公司内部印度人抱团的日益排挤,美国梦看上去仍是水中月镜中花,不再年少的陈宜斌不得不站到回国还是留下的人生十字路口。

过去几十年来,硅谷无疑是全世界IT人最向往的地方,无数文章阐述着为什么全世界科技人才要来硅谷。

只是,对众多追寻“美国梦”的中国工程师来说,到头来却大多是陈宜斌一样无奈回国的不甘故事——相关数据显示,虽然每年都有中国人源源不断涌入硅谷,但每年却有近八成硅谷中国留学生考虑回国就业或创业,很多不再年轻的中国人在打拼几年后,被迫拖起行李踏上归国航班。

数据印度留学生超过60%能拿到美国H1B工作签证,中国留学生只有6%能拿到,而中国留学生的人数是印度的2-3倍。

在美国硅谷,印度裔占总人数的6%,创办的公司却占到了硅谷所有公司的15.5%。

若统计由移民创立的公司,印度人更占32.4%,超过了英国、中国和日本三个族裔加起来的人数。

硅谷不是天堂沿着101号公路,从门罗公园、帕洛阿尔托、山景城、桑尼维尔、圣克拉拉,一直到圣何塞的100多公里狭长区域,无数班车在101号公路上穿梭,这片连成一体,密不可分的地区,便是人们口中的“硅谷”,几乎聚集了硅谷大部分的科技公司,也深深吸引着陈宜斌这样软硬件工程师们为代表的中国“新一代移民”。

2009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怀着对全球创新圣地的信仰,陈宜斌拒绝了国内多家科技公司的offer,而是远渡重洋,加入了旧金山一家40多人的创新公司担任工程师。

硅谷具体有多少中国码农,谁也说不清。

但那些去硅谷旅游的人通常会发现,在硅谷主要城市中,都会有多个销售中国商品为主的大华超市(99RanchMarket),超市周边通常会簇拥着一圈中餐馆,走进超市和餐馆,顾客大多是穿T恤丶戴眼镜的中国年轻人,这些大多是各大科技公司的程序员和工程师。

这些程序员来自国内的清华、北大、复旦等名校,也来自斯坦福、常青藤等国外留学生,他们代表着这个全球创新圣地硅谷的中国力量。

陈宜斌很快发现,硅谷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天堂,公司动荡和波折对创新公司来说是常事。

加入公司3个月后,董事会发生动荡,接着技术性裁员20%。

新投资人要求团队屏弃过去建立起来的架构,并且接下来3个月时间内全部重做。

“但是他们完全没有功能上的问题啊,百分之百可以用。

而且重新来过,也失去了市场优势。

”果然,这家创业公司很快走向了夭折。

在硅谷,创业失败对创始人来说是一件光荣的事,但对于陈宜斌这样的普通国外工程师而言,却意外着重新开始以及期权的落空。

在硅谷之外,有着无数高福利高待遇的传说。

以LinkedIn为例,2015年入职的硕士毕业生入职后基本年薪约为12-12.5万美元,股票约为6-7万美元分3年发放,一次性安家费约为2-3万美元,以及每年不定额的业绩奖励。

但这些大多是Google、Facebook这样大公司才有的待遇,绝大部分小型创业公司的薪水远远低于这个水平。

陈宜斌的第一份offer,薪酬是8万美元年薪+0.1%公司期权,去除联邦税、州税、保险等各项费用后,每月入账只有约3000美元。

“我跟在硅谷大公司供职的很多华人工程师聊过,他们的年薪也大多在8W到15W之间。

当然你也能找到年薪20W以上的哥们,但那是人家牛逼,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苦苦打拼几年后,到2015年,陈宜斌的薪酬涨到了13万美元,可是,这份收入并足以支撑实现他的“美国梦”。

如果说13万美元的年薪在美国其它城市能让人过得很阔绰,但这是硅谷,无论多丰厚的工资,都会像冰块一样融化在炙热的高消费中。

“相对于旧金山的花销,12万美元可以维持一个单身同学的正常生活。

不过,如果你有车贷房贷,甚至成家,那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他苦笑着说,简单来说,只要考虑一下现在房价就足以让人瞠目结舌。

从东湾到南湾,普通房子都早已超过100万美元。

小公寓同样很贵,带一个卧室的小公寓月租金至少3000美金。

在硅谷创业界里,相对于薪水,股票更为重要,创业公司一旦上市,就可以带来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美元的财富。

不过,尽管陈宜斌拥有所在创业公司0.5%的股票期权,但他并不敢将赌注下在上面:

“公司承诺的股票跟彩票一样,不能保证一定能变成现金。

绝大部分初创公司都不会成功。

如果你的公司没有成功,你在旧金山应该买不起房,可能一辈子都买不起。

”在外界看来,硅谷员工拥有自由和悠闲的工作环境,但外界所不知道的是,如果工作没有任何成果,他们就会面临失业危机。

对大多硅谷程序员来说,他们同样处于快节奏、长时间以及巨大压力的工作状态中,陈宜斌每周都有3天工作到晚上9-10点,其余两天工作到晚上7-9点,“滥用弹性和自由的员工往往会被公司解雇。

美国社会认可‘雇佣关系可由员工和企业两方意志自由决定终止’原则,只要不因为种族歧视、不涉及工会,如果你的工作没有带来任何成果,那么一切就成空了。

”找不到女朋友、拿不到绿卡的孤单人生顺利拿到绿卡,是大部分中国硅谷码农奢望的事情相对于买房,个人问题令中国程序员们更加头疼。

到美国7年,31岁的陈宜斌还是孑然一身,甚至没有谈过一次恋爱。

“湾区(华人工程师)圈子的男女比例严重不平衡,这里很多人中国工程师35岁以上至今单身,这边的女生不漂亮不化妆打扮,已经被捧上天了。

”2014年,在一次华人聚会上,陈宜斌认识了一位小她3岁的师妹,并不算漂亮,试着和她约会了几次,就在陈宜斌感觉越来越好时,师妹却悄然无踪,后来听说嫁给了老外。

他还是北美华人交友网站“两颗红豆”VIP会员,甚至想到上《非诚勿扰》的海外专场,但都无疾而终。

2010年,美国的一份人口普查显示,目前硅谷地区适龄华裔单身男性约有45000人。

不过,这并不是中国程序员面临的问题。

今年1月,在Quora上一篇热门帖子“硅谷黑暗面”中,找不到女友成为最热门话题之一:

“如果你是男的(在硅谷这个可能性很大)千万不要来硅谷找女朋友,估计你不会那么幸运。

跟女生邂逅的机会少之又少。

原因有两个:

女孩太少,你没钱。

”相比之下,孤独更是每一个中国程序员最常见的内心状态,他们每天的活动就是公司与家,几乎没有什么休闲娱乐,甚至都不知道可以找谁聊一聊。

“刚来时候想过要结交更多的美国朋友,但是文化不一样,实在很难。

他们会很友善地对待你,不过成为朋友又是另外一回事。

”在Facebook上,陈宜斌拥有400多个朋友,但平时聚会、出去游玩的多是华人。

“和很多美国朋友都是同学或者公司同事,也不能算作真正的朋友。

”“硅谷华人码农之间的聊天,基本上就是几件事:

女朋友、身份、公司待遇、印度人等等。

”陈宜斌说,“身份指的就是工作签证抽没抽上,绿卡申请的如何等等。

”实际上,尽管一些华人工程师,在google等硅谷最顶尖公司有着让人艳羡的工作与薪水,但签证和绿卡等问题,始终是心头的一片阴云。

要想在美国留下来,对于大多数留学生或码农来说,必然要经过从OPT到H1B再到绿卡的申请过程。

OPT(专业实习)能工作36个月,H1B也要靠运气,是发放给美国公司雇佣的外国籍有专业技能的员工,能干3年,然后再申请延长,但6年后正式过期,如果没有拿到绿卡,即便还是公司雇佣的正式员工,还是得卷铺盖离开美国。

取得H1b之后,如果想移民美国,就只有靠雇主(Sponsor)代为提出绿卡申请。

“自己的绿卡申请还在等排期,大概要4年之后,而且我的H1B时间眼看就要到了。

”陈宜斌说,尽管大多数硅谷科技公司,都宣称帮助员工申请绿卡,但面对美国越来越严格的移民新政,即便在美国深造多年以及本身足够优秀,获得绿卡仍然纯粹靠运气。

因此,在每次聚会中,他们最主要的话题就是身份问题,身份问题一日不解决,未来生活就很难清晰。

他们要么一次次对技术类绿卡发起冲击,要么只能按部就班地照排期来等待绿卡,这种排期经常长达5年之久。

印度人抱团排挤,硅谷再无一位华人高管不过,即便那些最后幸运拿到绿卡,定居在美国的华人工程师,也大多得不到足够的职业发展机会。

原因很简单,现在的硅谷,从管理层到普通层,很多公司都被印度人占领了。

陈宜斌所在公司,除了4个美国人和欧洲人外,他的上司和多数同事来自印度。

“压力非常大,很大一部分来自这个环境,单就老印们每天勾肩搭背诉说家乡见闻我一句插不上话的尴尬,就知道升职又没戏了。

”出于尊重和谨慎,他不愿详述自己和印度上司、同事过多的恩恩怨怨,但他认为“这种事儿在很多公司都太常见了”。

在知乎,关于硅谷华人和印度人的恩怨纠缠有几十条问题和上千条评论。

在这些评论中,中国工程师一边倒的认为“老印”是他们在硅谷的对手和绊脚石,而他们与老印同事、上司不得不说的故事,很多都可以绘声绘色的讲上三天三夜。

“老印”就是特指硅谷印度裔码农。

他们人数众多,最擅长抱团取暖,不仅在职场上通过语言优势、办公室政治、拍马屁等各种手段占尽中国码农相对应的资源,甚至,由于印度人不吃牛肉,包括谷歌在内的食堂牛肉都越来越少,转而全部是符合印度咖喱味的食物。

“在硅谷,中国工程师和印度人的矛盾)已经很‘公开’了,两个圈子。

印度经理只招印度人,也只提拔印度员工。

”2015年底从硅谷回国的陆一清说,由于硅谷科技公司里的印度中高层越来越多,很多中国人才已经开始被迫熟悉印度特有的英语口音。

的确,在硅谷,中印两国科技人才在硅谷的职业走势分化已经越来越明显。

硅谷科技公司印度裔管理人员则数不胜数,甚至掌管了三大科技巨头中的两家(微软与谷歌)。

在谷歌、甲骨文、思科、高通、微软等老牌科技公司,印度裔员工的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华裔,一些部门从主管到员工基本被印度裔把持,中国工程师成了孤立无援的绝对少数。

相比之下,中国人才却在硅谷科技公司出现了明显断层。

2014年,微软原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博阳回国加入LinkedIn,成为中国区总裁,最新消息显示,微软另一位全球执行副总裁、bing负责人陆奇也已离职回国于今年10月加盟腾讯——至此,美国科技行业已没有华人高管的身影,更别说来自大陆的高管了。

“老印他们基本上整天想的就是把七大姑、八大姨都接来公司,不上班享受福利,但很多华人工程师也只有忍气吞声。

”陆一清说,比如工作签证这事,中国程序员就是一人抽一次,印度人就有办法一个人抽四五次,我们也都无话可说。

相关数据同样显示,现在每年到美国的留学生超过40万,但是美国每年能够拿到工作签证的总计只有8.5万。

这8.5万工作签证中,又被印度人抢走了大半,中国人能顺利拿到工作签证的并不多。

资料显示,苹果公司在2001到2010这十年间共申请1750份H-1B专业工作人员签证,但2011到2013这两年申请件数暴增到2800份。

美国研究机构HfS称,大多数签证都属于印度人,这代表苹果近年来对印度工程师的依赖性日益升高。

回国还是坚守,都是两难选择职业规划无望下,在硅谷又还能做多久的工程师呢?

要知道,硅谷同样是一个更欢迎年轻人的地方——Facebook、谷歌、AOL以及Zynga公司的员工年龄平均为30岁,甚至更低。

而因为年龄歧视而吃上了官司的Twitter,其员工年龄中位数仅为28岁。

苹果与Facebook甚至开始为女性员工提供冷冻卵子的福利,这样他们的女员工就可以将20多岁到30多岁的大好青春都奉献给公司,推迟自己当母亲的年纪。

赤裸裸的利益面前,种族差异变成了一道似乎无法跨越的鸿沟。

在这道鸿沟面前,硅谷很多中国工程师都在纠结这个问题——“回国换一种活法?

”还在硅谷时,陈宜斌还在中餐馆吃饭,就经常听到周围人讨论中国的发展前景、投资疯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