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考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1390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必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必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必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必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考点.docx

《高中地理必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考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考点.docx

高中地理必考点

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大全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

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

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

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

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

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

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

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

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

(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

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

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

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

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

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

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

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

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

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

取决於纬度和地势③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

技术力量强;②酒泉:

大陆性气候,晴天多;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

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9、公转速度:

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形成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

00-昼长/2(或0:

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

00

  日落时间=12:

00+昼长/2(或24:

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

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26、典型的季节现象

  地理现象时间季节

  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转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正午太阳高度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昼夜长短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等温线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雪线雪线上升雪线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我国的降水夏李风影响,降水多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气象灾害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

强风、暴雨、风暴潮)寒潮、沙尘暴、乾旱、暴雪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较多较少

 

2013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

分类归纳

地理环境有很强的综合性,在复习中应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过程中应多角度、多层面、客观地进行分析,识别主导因素,有的放矢。

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地域性,分析地理问题应多比较、鉴别,借鉴、取经,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

  

  第一类、地理计算类:

  

  时差、正午太阳高度、日照长短;比例尺;温差、海拔高差等常需计算来解决问题。

  

  1、依据概念、公式、方法、技巧等,采集相关的数据来分析。

  

  如:

地方时差的计算:

时刻东早西晚(自然),从时间日期看自180°向西愈西愈晚(人为规定)。

  

  正午太阳高度:

H=900-φ±δ(ф为某地纬度,δ为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半年取-)

  

  日照度长短中:

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

  

  比例尺或经纬网图中的计算,常用“110千米/1°(沿经圈或赤道上)”;

  

  温差、海拔高差中“6℃/1000米”(气温直减率)等是十分重要的计算依据。

  

  2、采取统计图表中的极端数值,或依概念性规律采集数据信息,利用要素的关联性进行推理分析。

  

  第二类、分析区域环境区位特点、优势及评价:

  

  1、分析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

从区域的环境要素结构因子出发,通过综合、比较分析,比较中往往是与同纬度(东西)比较为主,也有同经度(南北)比较两个度,比较是为了突出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点,分析的目的是为发挥比较优势,以便因地制宜地找出区域科学发展之路。

如:

北京与巴黎的气候相比,其特点是夏热冬冷,年气温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水旱灾害较多。

北京与广州气候相比年温差较大,雨季较短,降水集中于夏季7、8月,表现为大陆性较强。

  

  2、分析区域的经济区位优势特点。

  

  第三类、地理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类

  

  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这一主线,回答促进人地关系的协调的措施,树立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应注意“地理是将来进行式”,答题的方向是:

  

  1、“问题地理”是地理特色,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这一主线,地理试题主要是考地理环境中的问题的表现、成因、对策的理解,应体现地理科学对国情资源的忧患意识。

提高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育节约资源的风尚,提倡绿色消费。

围绕主题说危机,谈不足,论缺陷;找原因、出对策。

  

  如:

我国黄土高原存在的生态问题有哪些?

——人口压力大,土地负载重;毁林开慌,过度放牧,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千沟万壑;地处自然地理的过渡地带,旱涝灾害,地质灾害多发;生活贫困。

  

  同理,①、西北的地理主题往往是荒漠化、盐碱化问题;

  

  ②、西南的地理问题往往是石漠化、滑坡、泥石流、酸雨问题;

  

  ③、东北往往是黑土肥力保持和湿地保护问题;

  

  ④、江南往往也是水土流失、土地的立体利用问题。

  

  ⑤、而近海则往往是海洋污染、生态破坏、休渔问题。

  

  ⑥、城市往往也是考环境保护问题——城市病是如何产生的?

  

  2、在科学发展观类的主题上

  

  地理则针对不足出对策(要实在):

强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保护,从改善环境的针对性措施来看要合理、适度、均衡;清洁、生态、循环;全面、协调、科学。

主要应从地理环境要素的结构组成来分点组织采分点,落实到具体的区域、具体的因素来设置取(采)分点。

  

  “造林植草绿化、保护植被;减轻水污染”是最重要的,是画龙点睛之笔。

注意下列两类题:

  

  A、——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地理答题,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来表述

  

  如:

试从“水源”角度分析北京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开源”:

——①、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②、建设水库、地下水库、集雨水窖;

  

  ③、南水北调;开采地下岩层水;

  

  ④、防止水污染,废水回收,循环利用。

  

  “节流”:

——⑤、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工业节水设备和家用节水设备;

  

  ⑥、提高水价,增强节水意识;

  

  ⑦、分质供水;

  

  ⑧、加强水源的管理。

  

  B、——农业地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地理答题,主要从森林、草原植被和湿地、湖泊对气候、水源、土地及生物多样的保护和改善作用来回答。

  

  如:

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的意义来看,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

简要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4分)

  

  答为:

①、(北方干旱荒漠化地区)生态退耕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4分)

  

  ②、(南方暴雨山区)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护水土。

(4分)

  

  ③、(河流中下游洪涝区)生态退耕扩大湖泊、沼泽面积,增加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水循环活跃,(4分)

  

  ④、(人地生态系统)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2分)

  

  3、某项工业、城市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地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

  

  从资源的综合性、地理环境的普遍联系性出发,依照大气环保、水环境保护、土地环境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生物资源保护、城市环境保护等来设置采分点。

  

  如:

例一、从改善和保护地理环境分析再次启动开发环渤海新一轮开发潮应突出哪些问题?

(14分)

  

  答案:

①(水源)防止新的开发潮导致工农业用水量过大,浪费水资源,污染水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3分)。

  

  ②(土地)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缺乏,防止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

  

  ③(耕地)防止不合理利用淡水资源导致土壤沙渍化(3分)

  

  ④(大气)防止新的开发潮,矿物能源消费过大,导致大气污染严重(2分)

  

  ⑤(逆根源)控制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的用地规模的人口规模。

(2分)

  

  例二、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看,山西省建设“能源大省”应走的道路是什么?

  

  ①对煤炭资源的开采要注意节约,要有计划开采,不能采富弃贫;

  

  ②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延长生产链,进一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③合理推放废弃矿石,及时实施以生物措施为中心的复垦工作;

④在开发煤炭资源过程中,注意对水源的保护。

(任答三点,给15分)

  

第四类、逻辑推理类——地理成因类:

  

  自然环境有整体性和差异规律,因果关系规律。

资源环境优势、缺陷的形成,灾害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原因。

注意用联系的观点,地理灾害的成因分析尤其应如此:

  

  1、自然环境特点——异质特点的综合成因分析。

  

  这类题先定位最为重要。

应注意图表中的数值,在平面地图中植被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环境”为中心,围绕“气候——地形”这一重点的成因因子来分析。

  

  如:

气候分析可从

  

  ①、气温高低:

纬度——太阳辐射,洋流——寒暖流,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地形——地势高低,人——植被破坏和城市热岛。

  

  ②、降水多少:

风压——环流形势(西风带、低压带、海风是多雨的),地形——迎风坡与背风坡,洋流——寒暖流,人——对林草湖湿地的破坏与保护”等多角度综合分析

  

  这类题目要排除雷同条件,突出主导因素来采点。

这也是近几年常用的考法:

  

  A、在小比例尺(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

  

  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

纬度因素和风带、压带、季风因素;

  

  B、在大比例尺中(多在非选择题中、小范围平面图中)

  

  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

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

  

  如台湾火烧寮成为我国“雨极”的原因。

——这是小范围局地因素所致。

  

  回答要点是:

临海空气湿润,水汽丰富;地形抬升致雨;西北来的冬季风经海洋变性水汽易达到过饱和。

  

  又如比较旧金山和洛杉矶的气候特点异同。

——这是大地理环境因素所致。

回答:

同:

两者均为地中海式气候,夏季高温雨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因均处于30°~40°N的大陆西岸。

  

  异:

旧金山的雨季比洛杉矶长,年降水量较大。

因为旧金山受西风控制时间长;

  

  洛杉矶比旧金山高温干旱季节时间长。

因为洛杉矶受副高控制时间长。

  

  2、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

  

  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

  

  如试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和措施?

  

  成因:

a、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水。

  

  b、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床高悬。

  

  c、人(社会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地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

  

  3、地理事物时空特点成因分析。

  

  应锁定应使用的地理原理,多为地理的物质运动原理,以大气运动原理、季节变化原理——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河水补给原理最为重要,应进行逆向推理演择解答。

  

  ①、气候的变化、天气的变化:

多从近地面的热力环流(风压流原理)进行分析

  

  “热(高温)低(压)升(气流上升)雨(成云致雨);

  

  冷(低温)高(压)沉(气流下沉)晴(干燥晴朗)”进行逻辑分析。

  

  如:

某地云雨多,应扣住“大气运动降温——气流“升空”或向高纬流是什么原因?

  

  某地干旱少雨,应扣住“大气运动升温——气流“下沉”或向低纬度流是什么原因?

  

  某地“冷”是如何变冷的?

“热”是如何变热的?

  

  又如:

简要分析,秋冬季“霜打洼地”的原因?

  

  答:

秋冬季夜晚大气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水汽易达到冰点;

  

  洼地通风量低,地面热量损失多。

  

  归纳起来:

某地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可能有:

  

  反气旋控制——晴天多,云量小;地处内陆,热容量大,变温快;天气系统转换了等。

  

  ②、海上什么时候出行多与风浪有关。

其逻辑关系为

  

  “温差大(如冬季)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海浪大出行不便。

  

  “温差小(如夏季)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海浪小出行方便”。

回答时倒推理行文。

  

  如:

美英在二战中没有在11月而是选择在6月实施“诺曼底登陆”作战的原因。

——因6月中高纬间的温差小,气压梯度差异小,风力小,风浪小,可减少渡海战的非战斗伤亡。

  

  我国首次三大洋科考选择在2005年4月2日出航考察西北太平洋的理由是:

4月份西北太平洋上,因东亚与北太平洋间温差小,气压差异小,季风弱,风浪小,可方便、准确科学地采样。

③河水的补给。

对于课文的知识点应孰知各个典型地区性的主要补给类型,特别是我国各个大区的补给类型。

  

  先定地区——南北半球、大气环流纬度带、海陆位置。

  

  根据材料定补给类型。

  

  我国东北是春季雪水、夏季雨不补给。

  

  江南是春雨西南风降水适量、夏季雨水大量补给。

  

  西北部是夏季高山冰雪水补给。

  

  华南是春季锋面雨、盛夏台风雨补给。

  

  地中海气候则是冬雨补给。

  

  ④、季节的演变应注意:

6月22日(7月)前后愈往北白昼愈长,北半球昼长夜短。

12月22日(1月)前后愈往北白昼愈短,北半球昼短夜长。

第五类、地理事物分布规律: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如地中海气候分布规律说明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的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典型即可。

上海市分布在哪里?

——上海市分布在长江三角洲,黄浦江畔两岸。

  

  ①、“点”状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如北京市城镇体系分布规律是西北较稀,东南较密。

上海“宝山钢铁厂”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东北方向,北临长江。

  

  ②、“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大河出山口处较密集。

  

  又如“我国一月0℃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

东段大致东西走向、近似于与纬线不行,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③、“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

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

  

  ④、“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

  

第六类、政治、经济地理格局演变类:

  

  政治、经济的地理格局由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所决定。

国家利益决定外交的价值观;国家的实力决定外交的行动方式;国家的意志决定外交的实际效果。

  

  

(一)、战争类:

天、地、道、将、兵战争五要素,战争与相关国家的军事实力、政治实力、经济实力和全球战略密切相关。

“天”、“地”——往往由地理学科完成;“道”——由历史形势来决定(史实分析),由现代政治思想来辩证分析。

“将”、“兵”——仍治人之理,由语文来解说。

1、战役何时开始?

取决于天时——气候有利特点。

如诺曼底登陆时机的选择。

诸葛亮草船借箭。

苏联卫国战争反攻希特勒。

  

  2、战区在哪里开辟?

取决于地利——地势、地形、位置、资源特点。

如美国占阿富汗以当地反ZF武装为主——是其地形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占伊拉克则以飞机、导弹这主——是因其地形地貌以高原沙漠为主。

  

  日本侵华的步伐为先台湾、次朝鲜、再东北、再蒙古、再华北、再山西,而止于四川。

是由于地理位置所决定。

  

  我国有“外战不入川,内战不过台”之说,皆由地理位置所决定。

我国台湾岛位置对我国东南国门安全的意义重大。

但多以和平统一为主流。

  

  3、战争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人和不和,人争不争?

为什么要打仗?

这是由地缘政治、经济形势格局特点所决定。

  

  如:

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缓和,与两均认识到“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发展主流有关,如与印度需求“伊朗——巴基斯坦——印度”油气线路能源通道有关。

当然也与两国都拥有了核打击能力有关。

  

  

(二)、经济类:

认识世界支柱性矿产资源(石油、煤、铁矿)分布格局,世界生产力发展和分布格局,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工业产业转移的特点。

  

  目前,美国科技发达,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中国制造业规模大、市场大,是世界经济的火车的动力源。

1、把握产业革命自西欧向西推移的规律:

世界工业产业化进程,自西欧(英国)产生后,其空间移动过程表现为西进的特点:

  

  18世纪下半叶英国、西欧殖民19世纪上半叶大西洋西岸(北美东北)大西洋文明19世纪下半叶美国西部大开发、太平洋东岸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日本东西矛盾、西方侵略20世纪下半叶亚洲东部沿海地区太平洋文明21世纪初中国中部兴起、西部开发,实施南出战略欧盟东扩。

  

  产业的西进,导致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从而引起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的新变化。

这种变化过程一般是“先头”-——武装统一、政变、军事占领取得治权,后“两手”——贯彻执行统治阶级的思想、政治洗牌、外交拉拢,最后“两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