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SB与IC技术交流精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1308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UASB与IC技术交流精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UASB与IC技术交流精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UASB与IC技术交流精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UASB与IC技术交流精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UASB与IC技术交流精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UASB与IC技术交流精要.docx

《UASB与IC技术交流精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UASB与IC技术交流精要.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UASB与IC技术交流精要.docx

UASB与IC技术交流精要

UASB与IC技术交流论坛中心得精要

1.一般设计单位喜欢用有效容积来表示容积负荷.但我个人观点更倾向于总容积来计算.否则,对业主来说很不公平.譬如说,有的设计单位对三项分离器的设计高度选择差别很大,同样出水堰离池顶的距离也不同.尤其是IC内部集气箱、布水器、回流系统设计各不一样,很难说有效容积为多少。

我想选择有效容积的是从宣传角度考虑的吧!

    2.IC缺点尤其在污水可生化性不是太好的情况下,由于水力停留时间比较短去除率远没有UASB高,增加了好氧的负担。

另外,IC由于气提内循环,特别是对进水水质不太稳定的厂,导致IC出水水量极不稳定,出水水质也相对不稳定,有时可能还会出现短暂不出水现象,对后序处理工艺是有影响的。

UASB比IC突出优点就是去除率高,出水水质相对稳定。

但IC优点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对于高SS进水,比UASB有明显优势,由于IC上升流速很大,SS不会在反应器内大量积累,污泥可以保持较高活性。

对于有毒废水也是如此!

    3.谢谢!

我不是帕克公司的。

我是上海一家水务公司的,有幸的是我有机会接触了很多污水项目。

其实客观的讲国内IC设计的环保公司应该没有那一家能在容积负荷上超过帕克公司,但我没有接触过帕克公司做的IC,不知他们宣传的容积负荷是按总容积计算的还是按有效容积计算的。

若是按总容积计算的话,我们可能作的比他们还要好。

不知老环保前辈知道么?

顺便和老环保讨论一下,你赞同IC第一反应室与第二反应室负荷差距太大也是很大的浪费这一观点么?

污泥大部分都截留在第一反应室导致第二反应室投资效率低下,若部分提升回流到第二反应室我们也试验了结果并不好。

不知老环保有无好的建议?

谢谢!

    4.容积负荷应该以有效容积计算的。

第一反应室与第二反应室负荷应该有较大的差距,如过大当然是浪费,虽然上下反应室的容积比是固定的,但在实际运行中二个反应室的负荷差在一定范围内是动态的,所以这种负荷差与废水水质和反应条件有关。

IC处理负荷确实很高,但运行费用也会高,此外由于上升流速很快,会使出水小颗粒比UASB多,加重了后续处理的负担,也可能在系统内产生堵塞现象。

尽管如此,在厌氧反应器中我看好的还是IC。

你说的若部分提升回流到第二反应室的做法我感觉不妥,这样易加剧出水悬浮固体增多,如果这样IC的运行工况就接近EGSB了,只是多了一个三相分离器而已。

    5.其实IC也并不是多么神秘的东西,它只不过就是结合了硫化床与UASB的优点。

对于垃圾渗滤液采用IC肯定比UASB要好的多。

首先它比UASB要耐冲击,对波动负荷有较大的适应性,污泥更易颗粒化,运行稳定的多。

目前国内IC稳定运行容积负荷平均应该在20KgCOD/d.m3,而UASB多在10公斤左右.技术完善的可以达到25~35公斤左右.可以大大节省投资.最主要的是IC调试运行比较简单,不象UASB对进水水质控制那么严格.我想向你讲的COD那么高,以我的调试运行经验UASB进水COD在6000mg/l以下运行比较稳定,但IC进水可达到10000mg/l以上仍能稳定运行,能省去多少稀释水.MBR的确有其很多的优点,但对NH3-N去除我还是更倾向于采用AO、SBR等工艺.厌氧一般是不去除NH3-N的,有时还会增加.所以可以先通过采用好的厌氧去除绝大部分有机物,再结合好的NH3-N去除工艺.不同的设计院他们对同样的工艺设计水平是不一样的.我们公司最近和德国一家环保公司合作的一种新工艺,NH3-N在1000PPM左右,经过生物池可能你都不相信,出水几乎都测不出来.你网上可能也能授索到石家庄化纤厂的污水报道,用的就是德国工艺.我们传统好氧工艺有些地方还是相当成熟的,但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在吸收些国外先进理念,来改造我们的传统工艺,可能会有很大的突破.

    6.很高兴兄弟的加入探讨,其实IC的调试比UASB要好调的多,能调试好UASB的,应该调试好IC没有太大问题.不是应为上升流速大,会不好控制而延长调试周期.IC它对进水水质的要求仅是相对稳定就行,它要求高的上升流速仅是满足第一反应室污泥床处于膨化状态,加大传质效果,IC的高度较高,你不必太担心会有污泥流失,因为内部它有两层三相分离,更何况第一反应室产气量较大,绝大部分沼气被第一反应室分离收集提升到顶部的气水分离气包进行气与泥水的分离.第二反应室气量少泥水更易分离沉降.若接种颗粒污泥基本一个月便可达到设计负荷是没有问题的,絮状污泥可能需三到五个月.

    7.IC运行温度的设计完全和UASB一样,在调试运行上和UASB区别不大,只是在刚进水调试时尽可能采用水力负荷高些,然后逐步交互提升水力、有机负荷,尽可能在负荷提升过程中保证第一反应室上升流速大于10m/小时,但最大水力负荷最好控制在20m/小时以下,这样即保证第一反应室污泥床的传质效果,也避免污泥流失.冬季进水管道及反应器最好保保温,因为厌氧菌对温度波动特敏感,对负荷波动适应要相对好的多.

    8.其实你了解了UASB及IC技术以后可能你不是目前这种说法,IC最大的区别是它有内循环,两项分离器.

    9.因为IC厌氧反应器底部的布水设计及内部的提升回流以及三项分离器的设计都是各家环保公司的专利技术,很难把详细情况公开介绍出来的,也只能说个大概情况,请给予谅解。

    10.好的,没问题,只是我想提醒朋友一句,你们要东西最好有针对性的。

譬如说,调试方面存在什么样的难以解决问题,说不定我积累的经验可能会给你一些惊喜,那可不是书上能找到的。

有时可能你们都不敢相信,举例说:

如果厌氧反应器VFA升高,通常大家会想到降低进水负荷或停止进水,而我却极力反对,我的调试经验告诉我,如果你经常这样操作的话,只会让负荷越降越低,最终可能调试运行失败。

我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VFA的升高已经让部分甲烷菌死亡或受到抑制,而你突然改变负荷或停止进水,有加剧了原先存活完好的甲烷菌对环境的不适应性,可能又有部分不适应,继续死亡,还有部分强壮的会处于饥饿状态而逐渐变弱,而我们以为VFA恢复又去提升负荷,导致部分又被淘汰。

总之,降低负荷和停止进水我不认为是最好的办法。

最好的办法是维持原负荷,采取回水或短时间大量进稀释水迅速置换反应器内积压的VFA,将甲烷菌迅速从抑制状态解禁出来,再补充部分菌种,保证反应器不恶化,另外大量保留了那些适应性强的甲烷菌,反应器只会越开越好,因为你帮他们逐步提高了抗负荷的免疫能力。

等等。

你们要我从网上下载的东西,每人下载时都是有针对性的对你不一定有多大用。

不过我会发给你的,我还是希望与更多的朋友探讨工作中的经验性的东西,书上有的大家都能查得到,不能称得上技术,无怪乎大家看到的时间早一点晚一点。

经验性的东西对于提升相互水平非常关键,因为每个人在调试中都不可能经历所有问题,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即使是失败的对大家也是一个借鉴,别人知道了便不会再走弯路。

欢迎大家过来交流,无论是厌氧还是好氧,只要有问题或有心得都来畅谈!

再次感谢光临本论坛的同行朋友们!

    11.请教到谈不上,有问题我到是乐意帮你提提建议,对于厌氧温度的波动对甲烷菌的损害比负荷波动要大得多,我在调试过程中强调最多的就是要严格控制进水温度的波动。

设计方面可以给大家提个参考意见,若是降温最好进水厌氧泵取水口不要直接从冷却塔下直接取水,可以在调节池中设置隔墙,串联起来,就可以解决温度波动问题。

此外,我比较反对利用管道加热器直接加热进水,我比较赞同在调节池内加热进水,这样进水温度比较稳定。

希望在IC方面大家能够合作。

    12.进水PH比较稳定,PH逐步提高到8.5左右。

化工制药废水UASB工艺

    废水中有机氮比较高,是不是转化成游离氮了?

     

    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这应该是典型的氮源过剩,碳氮比太低,氮不能被充分利用,将导致系统中氨的积累,引起PH上升,8以上就会抑制甲烷菌的生长繁殖了,去处率降低。

你再分析一下,如果是这样你可以前面加脱氮装置或有没有可能将高氮废水分流配比进系统。

    厌氧主要控制营养碳氮磷的比值在(200~300):

5:

1,投加尿素可以补充氮源,投加磷酸二氢胺可以补充氮磷。

    13.你的设计方案我仔细研究了一番,我觉得你把布水系统设计得太复杂了,而且存在很多隐患。

譬如说,那么多那么多林立的布水管从上树立到底部,如何固定保证不摆动,得多少材料。

UASB埋深那么深基础费用要增加多少,通常都设置在地面上或埋深0.5米足够了,如果这样的话,你试想改为从+0.8米处从进水分配箱引出一定数量的进水总管透过池体(预埋套管)进入,支管布水是否更好些?

另外你的布水点水直接出来能否保证UASB底部全在服务面积内,没有死角.如果加上反射锥是否会更好?

其次,你设计的三项分离器,结构和选材我认为都不科学,PVC板与预埋件之间的连接密封性很难保证,虽然纵向你用角钢加强了,但横向在沼气的作用下,很容易鼓肚子变形的,PVC板的强度是弱些的,而且价格又高,碳钢防腐多便宜,又方便施工,另外你的那种结构根本不利泥水分离.还有你的积水槽7米就两个槽子,你设计的出水堰有没有复合一下负荷?

我认为也需改进!

好了,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13.一般厌氧处理工艺都要求池体的高度比较高,尤其是IC和EGSB,因此采用混凝土,施工起来就比较麻烦,且造价非常高。

好多公司喜欢采用碳钢焊罐,外加防腐,这样降低了造价,且施工也容易点。

但问题又出来了,由于比较高,水的静压力相当大,这对工人的焊接技术要求就相当严,并且高浓度的废水一般腐蚀性大,对防腐的要求也比较高。

    而搪瓷拼装罐在国内的研究,本来就是开始于高效厌氧废水处理反应器研究的。

依然是以钢板为基体,在钢板的两面进行搪瓷,利用搪瓷的优越的防腐性能,但是搪瓷钢板是不能焊接的,焊接会破坏搪瓷层,因此将钢板进行拴接(参照的美国API拴接储罐标准),用螺栓将标准的搪瓷钢板拼接起来,后来发现这样不仅降低了安装工人的技术要求,而且能大大减少工作量,也就是说工地上的小工都能胜任。

在造价方面自然就比碳钢焊罐还低,就更低于混凝土池

    14.再一次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最近收到了好多老朋友发过来的邮件要求帮助修改的方案及邀请我参与项目投标等事宜。

如果你们比较急请注明回复最迟日期,千万别认为我这个人比较懒,因为我现在负责整个公司技术这一块,同时又有两个BOT污水处理厂在建设,我很乐意和大家交流,也很喜欢你们通过邮件方式联系。

目前大家对IC设计这一块问的最多的是可能会存在那些问题,在这里我做一个汇总。

当你们和设计人员交流时你主要关心以下几点:

    1、布水方式:

能否保证均匀及传质效果还有孔状布水器孔眼睹塞如何解决及进水管易形成气阻如何解决。

    2、内循环管及提升管如何解决堵塞问题。

    3、系统出现VFA升高有无应急措施。

    4、正常的设计参数的复核。

    借此机会再给大家讲讲UASB及IC的安装及验收注意事项,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1、三项分离器的安装一定要尽可能地保证顶标高在同一标高,否则,在做气密性憋压试验时最高的肯定先翻气,它直接决定了水封封水液位,造成三项分离器的气室比设计时要小,形成浪费,影响以后运行控制。

憋压试验一定要做,一旦进水有沼气动火就不安全了,同时也可检查顶标高。

    2、布水试验也要做看它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人孔先不封。

    3、沼气管连接件要做气密性试验。

    4、防腐测试必须做,进水后就很难知道结果了。

    有时间再多说些,我要办事了

    5、安全措施:

IC、UASB的三项分离器及沼气管道的漏点维修动火,要考虑到沼气置换措施。

通常采用水、空气、N2,但前两种是最经济最适用的,所以在设计中要重点考虑。

    刚刚看到网友寻求沼气处置设计,再此我将个人成功运行的介绍给大家:

    沼气热值很高,通常方便计算,以1M3沼气相当于1公斤标准煤来计算,沼气量较大的,可以考虑发电、烧锅炉、溴化锂制冷,量少的可以考虑烧水或食堂用。

对废水含硫较高的可以考虑脱硫系统。

效果比较好经济实惠的是自己设计湿式碱法脱硫,脱硫剂采用纯碱、栲胶。

另外,贮气柜选用螺旋升降式比较安全,运行效果较好,贮气柜及沼气输送系统都要考虑动火安全维修措施。

好了沼气方面暂时介绍这些,有问题欢迎大家来问。

    16.最好还是不要在UASB内部加热,我总觉得很难控制温度在较小范围内波动,对系统的稳定运行及安全无法保障。

还是放在调节池内比较好。

若没有调节池换成管道加热器但一定要加温度报警装置!

    调试开始最好先提升水力负荷,仅靠水的上升流速将污泥洗出,再逐渐提升有机负荷,靠气体切割及水力流速共同作用使大块的絮状泥分离洗出,切记一点的是絮状污泥要逐步洗出,否则调试只会失败,更不会加速污泥颗粒化。

温度是调试过程中首要控制条件,其次才是负荷。

只要作到进水水质尽可能稳定,控制条件相对稳定,正常过程洗泥,调试不会有太大问题,放心好了!

    17.IC和EGSB在外观上仅相差分离气包这一个单元,都是高径比很大,结构上主要相差是IC有内循环系统,EGSB是靠回流液外加动力强制循环,而IC是自循环,另外IC有两层集气室,虽然上升流速比EGSB还要大,但仍不需要对三相分离器进行特殊的改进,防止污泥流失。

它们共同点有较高的容积负荷、较大的高径比、较大的上升流速、耐冲击负荷、出水稳定。

不同点是IC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不需外加动力,负荷较高,泥水分离效果好,污泥易颗粒化,操作简单,控制条件少。

    对于你要图纸,实在不好意思,因为它是公司的商业机密,我只能把自己工作的经验总结和大家分享,如果有项目合作到是可以。

    18.U池内有填料不利污泥颗粒化,大量絮状污泥都被截流在底部污泥床内,不能正常洗出,影响污泥活性.不过与填料选择及安装高度等综合因素有关.对不利污泥颗粒化的水质,非常好,有空在聊

    19.你好这位朋友,其实所谓脉冲布水就是通过电磁阀的轮流切换形成逐点进水脉冲,说白了不是全部布水点同时出水,但反应器是可以连续进水的.目的是使流量集中能使接触点泥水能充分混合,达到很好的传质效果.同样不能解决的是堵塞及管道内气蚀问题.

    20.可能好多资料会把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介绍的非常好,而我却不那么认为,你试想,当相同总量的COD分别进ABR和UASB时,因ABR是串联,依次通过每个隔离室,第一个隔离室负荷是多高,它会比UASB容积负荷高出很多么?

接下来各隔离室负荷会依次降低,浪费啊!

平均容积负荷不会比UASB高的.UASB关键要解决布水问题,和三项分离问题.而且ABR那种折流式进水很容易出现短路及死角等问题.片面之言,仅供大家分析,分析的不一定正确,请大家批评指正!

    中稳UASB处理垃圾渗滤液调试中注意问题,我想主要还是控制负荷不要有太大波动及NH3_N不能与COD不成比例,最好有一定的应急措施.进水前一定要把水质分析清楚,有时一些化工垃圾在内,可能重金属等有毒物质超标,还需预处理的.如果真的遇到具体问题时在和我联系吧

    21.1.三相分离器是需要抗折的,但从整个面积来看,只有少数面积内的三相分离器是需要抗折的,而其他部分就可以考虑采用轻型廉价的塑料材料,采取柔性材料与刚性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制造安装三相分离器可以起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2.我将三相分离器改为单层,但单层三相分离器在局部又有多个(1个/平方米)小型三相分离器(结构非常简单).因使用可塑柔性塑料材料,总体采用单层,材料节省,制造加工方便,降低成本.

    

    很高兴你与你探讨这些问题,你的出发点我非常赞同,希望你能成功,我再给你提一点小建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注意刚性与柔性结合处是应力集中的地方,如何保证此处不会断开.

    2\单层集气罩如果没有重叠的那一层,估计气液分离效果可能会有问题,我还是不太清楚你说的局部加是怎么一个摆放.通常都要求锥形集气罩与三角形集气罩要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且重叠部分的水平投影距离越大,能去除气泡的直径越小,分离效果越好,可见这一层是多么的关键,请多关注这一点.

    3\减少投资一定要有科学依据,千万不可为了减少投资而毁了工艺.

    22.我想请问一下,脉冲布水对形成颗粒污泥的影响。

有人认为水的剪切力过大容易使污泥破损,而且冲击力大容易将大粒与细小颗粒污泥同时洗出,达不到三相分离的效果;但也有人认为脉冲时有利于泥水混合,非脉冲时有利沉淀,因此更适合颗粒污泥的形成。

这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脉冲到底有多强===============================脉冲布水我个人认为对水量较小的工程比较好,它要比间歇进水的方式更有利于泥水混合.水量大了应该体现不出什么优势.水的剪切力大小应视调试进程而言,当颗粒污泥接近中空时,我们可能需要颗粒污泥提前破碎,尤其在絮状污泥向颗粒污泥转变时,就需要较大的剪切力,使絮状污泥破碎,洗出.煎切力大与污泥洗出并不矛盾,关键在操作.

    好的布水器应该是能做到具有较强的传质效果,不堵塞,布水均匀,不存在死角等

    ======那国内现在有没有脉冲UASB的实例呢?

    另外我知道很多10w的水量都是脉冲布水,问下为什么你觉得水量大没有优势?

是指脉冲可能不够泥水混合还是浪费泵的扬程太多不经济?

 

         应该从投资和技术角度两方面来讲,不一定对,你可以分析一下,因是脉冲同样的水量的前提下,布水器管材量与各支管持续出水两种方式比较管径是否要大,其次它的目的是让泥水充分混合,如果进水水量很大,不用说泥水之间的搅拌和混合肯定很强烈,可以做到混合效果很好,如果是那种靠旋转达到脉冲布水的运行费用还要高应更合不来.你在分析分析不一定正确.

    ======因此脉冲布水少用在UASB等反应器上是因为本身它们就要求一定的上流速度,这个条件下进水冲击会使泥水混合比较好,不需要特意使用脉冲布水?

可以这么理解吗?

UASB与IC技术交流

  

  IC缺点尤其在污水可生化性不是太好的情况下,由于水力停留时间比较短去除率远没有UASB高,增加了好氧的负担。

另外,IC由于气提内循环,特别是对进水水质不太稳定的厂,导致IC出水水量极不稳定,出水水质也相对不稳定,有时可能还会出现短暂不出水现象,对后序处理工艺是有影响的。

UASB比IC突出优点就是去除率高,出水水质相对稳定。

但IC优点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对于高SS进水,比UASB有明显优势,由于IC上升流速很大,SS不会在反应器内大量积累,污泥可以保持较高活性。

对于有毒废水也是如此!

  

  其实IC也并不是多么神秘的东西,它只不过就是结合了硫化床与UASB的优点。

对于垃圾渗滤液采用IC肯定比UASB要好的多。

首先它比UASB要耐冲击,对波动负荷有较大的适应性,污泥更易颗粒化,运行稳定的多。

目前国内IC稳定运行容积负荷平均应该在20KgCOD/d.m3,而UASB多在10公斤左右.技术完善的可以达到25~35公斤左右.可以大大节省投资.最主要的是IC调试运行比较简单,不象UASB对进水水质控制那么严格.我想向你讲的COD那么高,以我的调试运行经验UASB进水COD在6000mg/l以下运行比较稳定,但IC进水可达到10000mg/l以上仍能稳定运行,能省去多少稀释水.MBR的确有其很多的优点,但对NH3-N去除我还是更倾向于采用AO、SBR等工艺.厌氧一般是不去除NH3-N的,有时还会增加.所以可以先通过采用好的厌氧去除绝大部分有机物,再结合好的NH3-N去除工艺.不同的设计院他们对同样的工艺设计水平是不一样的.我们公司最近和德国一家环保公司合作的一种新工艺,NH3-N在1000PPM左右,经过生物池可能你都不相信,出水几乎都测不出来.你网上可能也能授索到石家庄化纤厂的污水报道,用的就是德国工艺.我们传统好氧工艺有些地方还是相当成熟的,但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在吸收些国外先进理念,来改造我们的传统工艺,可能会有很大的突破.

  

  IC的调试比UASB要好调的多,能调试好UASB的,应该调试好IC没有太大问题.不是应为上升流速大,会不好控制而延长调试周期.IC它对进水水质的要求仅是相对稳定就行,它要求高的上升流速仅是满足第一反应室污泥床处于膨化状态,加大传质效果,IC的高度较高,你不必太担心会有污泥流失,因为内部它有两层三相分离,更何况第一反应室产气量较大,绝大部分沼气被第一反应室分离收集提升到顶部的气水分离气包进行气与泥水的分离.第二反应室气量少泥水更易分离沉降.若接种颗粒污泥基本一个月便可达到设计负荷是没有问题的,絮状污泥可能需三到五个月.

  

  

  IC运行温度的设计完全和UASB一样,在调试运行上和UASB区别不大,只是在刚进水调试时尽可能采用水力负荷高些,然后逐步交互提升水力、有机负荷,尽可能在负荷提升过程中保证第一反应室上升流速大于10m/小时,但最大水力负荷最好控制在20m/小时以下,这样即保证第一反应室污泥床的传质效果,也避免污泥流失.冬季进水管道及反应器最好保保温,因为厌氧菌对温度波动特敏感,对负荷波动适应要相对好的多.

三相分离器关键是那里,如何设计,请给指点一下.

  答:

这个问题的本身就是个关键,关键之处各人看法不一,这样才有了各式各样的“三相分离器”。

我个人有几点体会,供大家分享:

  

(1)三相分离器的功能是什么呢?

A:

是保留足够多的、活性的污泥在UASB内部;B:

对污泥进行筛选。

设计时要牢牢抓住主要功能,兼顾辅助功能。

  

(2)设计UASB时就应该预先估计(设定)污泥的粒度、比重(将来的污泥是不是颗粒的),并估计污泥所产的气泡大小。

  (3)弄清楚UASB污泥“流失”的原理。

我认为:

流失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正常运行时(不是酸败期、没有急性中毒、没有水力和负荷冲击、……),流失是缓慢的,灾难性的结果是长期问题的积累。

污泥流失是污泥上所附的气泡所致,当污泥和气泡形成的“团”和水流同速运动时,就要流出去了。

  (4)“理论计算”的重要性远低于工程经验和教训,而对教训的把握又靠“理论”,否则盲目的“改进”,事倍功半。

  (5)除工艺问题外,还应抓住力学、材料、防腐、……等工程问题,往往小问题引发大问题,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6)造价也是大问题,过去的价格不是很正常,现在应该从设计上提高和其他技术的竞争力。

  ------------------------------------------------

  问:

国内的UASB设备达到设计负荷的比例是多少?

我听说过国内的UASB形成真正的颗粒化污泥的设备比例不到50%,是这样吗?

  答:

在前天,一位清华的博士生和我的朋友聊起UASB现状,他说:

没有好的!

上月咱们“俱乐部”有人也指出这个问题。

你就婉转了,问“达到设计负荷”情况?

也就是设计者自己给自己打分。

国内的全面情况,我们小单位不太了解。

但是,确实看了不少,听了不少,大家都不乐观。

我个人认为原因:

  

(1)大家对UASB期望值太高;

  

(2)对业主许诺太多,导致业主期望值过高;

  (3)设计人员看书多,做实验少,实验时间不足够长,什么水都敢做;

  (4)设计的负荷太高,没有考虑工业生产的波动、操作水平的低下、设备的粗糙、……等不利因素;

  (5)某些环保设备厂在起哄,只考虑接工程,不考虑做好工程;

  (6)UASB的稳定性本身就有问题,研究所里的同事讲:

UASB就是减肥药,谁接都要瘦一圈。

所以,我们现在采用MIC了。

MIC比UASB稳定性好些。

  (7)UASB一旦出问题,要花钱——重新投加菌种;要花时间——重新调试。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