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提高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版重要第八第九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0950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提高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版重要第八第九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育提高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版重要第八第九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育提高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版重要第八第九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育提高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版重要第八第九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育提高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版重要第八第九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提高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版重要第八第九章.docx

《教育提高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版重要第八第九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提高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版重要第八第九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提高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版重要第八第九章.docx

教育提高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版重要第八第九章

第八章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

第一节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基本概念

1.历史研究法:

正是借助于对相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的一种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的实质在于探求研究对象本身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认识该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不是单纯地描述具体的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活动。

2.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

是以历史研究法来研究教育科学。

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涉及的主要对象是:

研究教育活动的历史,研究教育实际和教育理论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历史规律。

教育实际:

这里指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文教政策、教育实施、教育制度的发展演变,社会上的教育变革与教育家的教育实际活动等;

教育理论:

这里包括历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理论,教育思潮以及教育流派的理论观点等。

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科学的历史研究,就不会产生真正的科学。

任何一门学科要想成为真正的科学,就必须运用历史研究法来认识它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

尤其是作为社会科学的教育科学,在它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的进程中,历史研究法将发挥重要作用。

3.历史研究的作用:

1)通过历史研究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教育的实质

基本思路:

当我们在进行任何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研究时,必须对该课题进行纵向的历史研究和横向的现实研究,也就是说,要从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两个方面得出更深刻、更科学、更真实的结论。

历史研究和现实研究,正是我们探讨任何教育问题所应把握的两条基本线索。

(历史研究)首先,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从历史过程中正确地截取特殊矛盾所经历的发生、发展过程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以及经过了几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而不断得到改造与完善。

提供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轨迹,体现从原因到结果的发展趋势。

(现实研究)其次,在进行历史研究的同时,要进行横向的现实研究,分析当前时代的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为了回答新的挑战,该教育问题出现了什么样的新质特征和新的发展。

2)通过历史研究,有助于我们借鉴历史经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教育的历史现象、过程及规律经常反复重演并对现实社会的教育施加影响。

4.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

特点研究者主体与作为被研究客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之间,不是相对同步协调关系,而是一种非共存的历史性关系。

客体不是作为现实世界的客体,而是已经凝结、稳定了的过去,是已经发生了的、不可逆转的。

主体只能在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中以现实为起点去认识、思考过去所发生的事件。

由此而带来了历史研究法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历史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研究目的:

通过对教育事件的历史发展实际过程及具体内容的考察,借以探求教育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并对它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提出科学预言。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史可鉴”。

a.首先表现在研究对象上,历史研究法主要研究对象是过去发生的教育事件,有特定的目的(在上面),如果研究成果只是一时一事现象的解释或描述,不能提供一个对一定社会教育问题普遍整体的新认识,这样的研究则没有意义。

b.在研究过程上,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再现历史的全过程,包括它的每个发展阶段。

不能撇开重要的曲折的过程和偶然性,乃至历史上暂时的倒退。

2)具体性。

a.历史研究是在丰富而具体的文献资料基础上,所以必须把握最能说明问题的史料。

b.由于历史研究法不是从现有的教育实践去搜集所需要的事实,文献史料的搜集和鉴别就非常重要。

3)以逻辑分析方法为主。

逻辑分析法:

是从纯粹的抽象理论的形态上来揭示对象的本质,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研究事物发展过程的矛盾运动,揭示历史规律并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用逻辑分析方法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论概括,能更深刻地认识事物演变的历史的规律性,更深刻地认识那些还只是处在萌芽状态、常常表现得模糊不清的东西。

5.历史研究的局限性:

1)历史是按年代顺序,历史文献常常是滞后记载,历史史料十分零散,很不系统。

由于搜集和考证分析这些史料的困难,影响到历史研究的可靠性问题。

2)历史文献的理论内容,留存着加工者们的主观认识;而历史研究过程对史料的分析取舍,又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3)历史研究中无法做精确的量的分析。

6.历史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适用范围

历史研究法主要适用于研究人们过去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理论。

具体地讲,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对各个时期教育发展情况的研究

包括中外教育史从古代,近代到现代教育实践与理论发展的研究。

2)对历史上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理论观点的研究

教育家们创造性的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各自不同的学术观点,集中反映出一定时代教育理论与实践革新、发展的轨迹和规律,代表着发展演变的各个阶段。

3)对一个时期教育流派、教育思潮的分析研究,以及对不同教育流派理论的比较研究

这方面侧重于教育思想的研究,其中也包括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的研究。

4)对一定时期教育制度,如法令、计划、政策等的评判分析

5)对外国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

6)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第二节历史研究法的一般步骤及方法结构体系

1.历史研究的一般程序

第一步,分析研究课题的性质、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有关的资料条件。

第二步,史料的搜集与鉴别。

第三步,对史料的分析研究。

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史料进行分析探讨,以深入考察教育演进的内在成因和机理,弄清不同时期教育具体发展的“所以然”和“为什么”,从而发现和揭示教育演变的规律。

2.历史研究方法的层次结构

史学内容

方法论

第一层次

搜集、鉴别史料是历史研究

辑佚、校勘、训诂

第二层次(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

教育领域各学科发展通史

教育领域各学科基本理论与实践发展专题史

历史的分析方法

逻辑的分析方法

第三层次

史学理论与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1)搜集、鉴别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首先,要通过泛观博览认真发掘史料。

需要我们广泛查阅,细心钻研。

其次,要学会使用辑佚、校勘、训诂等方法。

定义:

辑佚,是将散见于其他书籍中的有关内容搜集编排以反映遗失典籍的梗概;

校勘,是对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或同一版本的不同卷次之间存在的文字差误进行对照并判定是非;

训诂,是通过广证博考精确了解古籍原意。

2)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发展规律的揭示是历史研究的核心

第二层次是通过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揭示历史的发展过程,说明过去、现在与预测未来,这正是历史研究的根本目的。

三方面内容的研究:

a.教育领域各学科发展通史(纵向)以及断代史(横向)。

这是以年代为经,以各学科发展为纬的编年史,分析其萌芽、发生发展全过程,分析产生发展的客观原因和条件,并研讨内部及外部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教育科学发展阶段分期史。

b.教育领域各学科基本理论与实践发展专题史。

c.教育科学理论学派史及其教育家基本理论的研究。

a.历史的分析方法

历史的分析方法,是通过整理、排比史料,在错综复杂的历史中分析和清理出发展线索,明确其内在的相互关系或因果关系,论定问题的是非。

也就是说.历史分析方法是以观念的形态再现历史发展的自然过程,其特点是丰富性、直观性和具体性。

比如,要研究中国近百年来学制的演变,必须用分析方法,清理出学制演变发展的过程,包括有说明这个演变过程的产生背景、原因、发展经过及其结果的真实材料,从各个现象、事件和过程的具体性上考察学制发展的进程,并在揭示学制历史发展基础上对学制演变的过程和规律作出理论概括。

如果要探讨某一种教育思想或思潮的历史过程,还应有足以说明该思想或思潮出现的时代条件、思想特点、社会价值、历史作用、对现代产生影响以及有关学派及学者的著述等真实材料。

必须深入分析特定的社会条件和生产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和影响,放在当时整个理论背景和教育发展水平上考察,探讨人类对各种来自于社会环境挑战的反应过程、方式及其历史演变过程,从而真正把握教育历史发展的全部内容。

正是用历史分析方法,发现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做出历史的正确判断。

b.逻辑的分析方法

历史研究,必须遵循形式逻辑规范,以它作为定义、推论和判断的一般程序。

逻辑的分析方法,正是指运用逻辑学方法去认识研究历史上的教育问题。

逻辑分析法:

(上面给的概念)

是从纯粹的抽象理论的形态上来揭示对象的本质,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研究事物发展过程的矛盾运动,揭示历史规律并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基本的逻辑方法,包括形成概念的方法,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思维的具体等方法(实际上就是形成理论的基本过程)。

应该看到,只有当时具体教育现象和过程的探讨能够成为一种基于充足史料之上的哲理探讨时,它才能促进人类对教育历史本质规定性的深刻认识。

可以说逻辑分析是基于历史分析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的认识方法。

表现的特点是概括性、抽象性和本质性。

历史研究中必须是历史分析的与逻辑分析的方法的结合。

一个好的例子:

要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学论的发展,那么,

(历史分析)首先要充分搜集有关史料,对40多年来的发展划分出几个基本阶段并分析每一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逻辑分析)在此基础上,用逻辑分析方法进一步概括总结几十年来在教学领域中对一系列基本关系的探讨,理论与实践的变革,从而揭示我国现代教学论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c.历史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

应用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教育历史现象和评论教育史人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分析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的指导线索,帮助我们透过现象认清本质,揭示阶级社会中阶级结构特点与教育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进行科学的历史评价提供依据。

如何较好地运用阶级分析方法?

一是需要对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进行理论思考,要明确阶级分析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实际应用的范围、层次和限度。

二是要从一定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分析入手,着重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以及这一时期的经济关系,看到经济基础、社会结构、阶级关系、政权形式及文化心态等各种因素对教育发展的实际影响,从而看到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更。

三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避免那种教条主义的以政治立场观点划性质评功过的简单做法。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坚持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3)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论

历史研究方法系统中的第三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这是社会科学的一般方法论,它为教育领域的历史研究提供了指导原则,是通过历史研究建立理论体系,所以是历史研究方法系统的最高层次,但又是研究的落脚点和保证。

 

第三节历史研究法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1.历史研究法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历史研究中资料来源及分析鉴别

主要分为两个来源:

一是第一手信息资料,是原始来源。

包括原始文件,真正参加者或直接观察者的报告,被研究的教育家本人的论著、演说稿、信件和日记,会议记录,调查报告等。

二是第二手信息资料,是间接来源。

包括各类参考书、他人传抄的记事、传闻、各类编辑物等。

考证和评价过程分为以下两种:

1)外部评论

外部评论主要确定资料的真伪或真实性,即“辨伪”和“证真”。

涉及文献的形式和外表,内容包括:

确定作者、成书年代、地点、背景及版本等是否可靠。

2)内部评论内部评论主要确定史料的客观性,可靠性,即确定文献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和准确可靠程度(内容特性)。

一般而言,影响文献内容正确性的主要因素是:

著者的学识能力,品德威望;记载的真实程度;著者的偏见和动机;以及资料的一致性程度。

教育史料的鉴别考证内容和基本方式,有:

(1)辨伪考证。

通过辨伪,看书中的事实、谥号、避讳、制度、官称、文件、用词形式等是否符合当时的时代特点,史料本身有无自相矛盾,与已确证史料有无不可圆说的矛盾之处。

要辨明是全伪还是部分伪,伪在何处。

(2)年代考证。

查明记述历史时间是否有矛盾。

(3)地点考证。

涉及环境条件是否影响史料。

(4)作者考证。

辩明是否是依托他人姓名著述的“伪书”。

(5)文献原形考证。

对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鉴别是否是善本,即无删节、无缺页,是经专家校勘注释过的“精本”或作者本人的稿本。

这就需要采用校勘方法,对不同版本、不同内容或前后进行比较对照。

二、坚持唯物史观,正确处理历史研究中的几个关系

1)古与今关系

正确对待古与今,通古今之变,尊重历史,古为今用,使教育研究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服务。

要把当代的问题提到历史的范围内加以考察解决,但不是任何历史研究都必然具有现实性。

目前我国教育科学研究中缺乏鲜明的针对性和强烈的观实感。

具体表现在:

对历史上教育人物的介绍、评价多,而专题研究少,尤其是对教育史上重大的,有价值的理论问题缺乏深入的考察分析;研究范围较窄,只关注对各时期教育制度及教育代表人物教育思想理论的研究,;研究方法陈旧落后,缺乏时代气息和创新意识,缺乏对现实变化的敏感和清晰认识,缺乏把这种认识引入到教育研究中的自觉意识。

(现实感)

2)史与论关系

所谓的“史”,指的是具体的历史史料;所谓“论”,则是指理论的概括分析。

史与论关系,实质是史料与史学关系。

在实践中也确实存在只热衷于收集教育史料而不注意理论分析研究的倾向。

大都停留于史料与具体问题的研究上,还处于经验性的概括水平,还不足以阐发教育理论原理,不能很好地揭示教育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阅读一下)有人虽然也赞同史与论结合,可实际上是以史料作名符其实的“论列”来追求所谓“纯客观”,不加分析和说明,结果使“史”成了几乎僵化的史实的堆砌,而“论”却成了几个范畴的排列顺序,不能真正完整地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也不可能形成对某一问题普遍整体的认识。

史与论关系,贯穿历史研究的全过程,任何历史史料的收集,必须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包括一定的教育理论及方法论的指导。

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渗透性和决定性,能弥补由于受各种条件制约和主体价值标准的制约所带来的偏颇,避免限于现象的描述和史料的堆积,从形式到内容真正把握历史事实的发展演变并揭示其发展的规律。

3)批判、继承与创新关系

历史作为已逝人类活动过程产物,直接地以一种文化传统或传统文化参与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并无所不在地影响和制约着现实人们的具体行为,积极的或消极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学者的精辟分析,认为“历史本身是历史的,各个时代只能按照它自己的经验去理解,也只对它自己有用,新的经验会导致新的历史见解,又可以阐述新的问题,可以重新审查新老论据,可以从大量似乎无用的资料中挑选出颇有意义的事实来。

因此,历史必须不断地加以再写,才能满足各个特定时代中人们的需要。

再写历史是人类为驾驭历史力量所做努力的一部分,而在历史过程的每一转折点,这一任务都变得特别迫切”。

三、研究者应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感

“历史感”,这是一种“以对历史事实为前提,以尊重历史的价值为基础,以历史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创造性转化历史为目的的主体意识”。

“现实感”,则表现为研究者本人对所处时代教育发展的高度责任感和参与意识,表现为研究者对反映时代发展要求的重大课题的高度敏感性以及对发展变化特点及趋势的深刻洞察和认识,同时也表现在借助当代认识工具和思维方式,不断扩展和深化对历史问题研究的水平上。

第九章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是一种描述研究,是通过对原始材料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材料从而形成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属于经验性方法,是在搜集科学事实,获取经验材料基础上进行研究。

第一,它着重研究的是现实情况,因而区别于以过去发生的历史事实为研究对象的历史研究法。

第二,它搜集的是自然状态下反映实际情况的材料,对研究对象不加任何千涉,从而区别于实验研究法(对研究对象加以一定的控制然后观察其变化以研究因果关系)。

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第一节教育调查研究法的一般原理

1.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

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

区别于一般的社会调查,它是以当前问题为研究对象,是为了认识某种教育现象、过程或解决某个实际问题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实地考察活动。

它有一套研究的方法和工作程序,有一套搜集、处理资料的技术手段,并以调查报告(含现状分析、理论结论和实际建议)作为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在近代教育史上,最早将调查法用于教育研究的是1910年由美国Kendall,N主持,为期一周的关于Boise地区学校制度的调查。

调查研究,含有调查与研究两个有机联系的过程。

调查是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客观事实材料;研究是对所搜集得来的事实材料进行整理和理论分析。

因此,调查研究是从经验层次深入到理论层次,进一步把握所研究的教育现象或问题的现状、发展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2.教育调查研究的类型,目前存在着不同的分类方法。

1)按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分为典型调查、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专家调查(也叫德尔菲法)。

2)按调查的内容,可分为学科性的典型调查,反馈性的普遍调查和预测性的抽样调查。

学科性的典型调查:

多与学科建设相联系,且多属于专题性研究,是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个别事物或个别总体的调查研究,得出某专题研究的一般结论。

这种类型的调查带有探索性,重在研究某教育现象或过程内部多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发展的基本特点。

反馈性的普遍调查:

多为制定政策和检查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而进行的,一般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教育研究单位承担。

主要是为了解现状,解决当前存在问题以及提出决策办法而进行的。

这是一种把握现状的调查,往往取样范围较大;这类调查,往往占有材料全面,得出的结论可靠性较高。

预测性的抽样调查:

主要用于对某一时期的教育发展趋势动向进行预测研究。

3)按调查采用的方式方法,可分为四类。

一类是调查表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主要是通过被调查者自我报告方式搜集资料。

第二类是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是由研究者经过自己的感官等方式搜集资料。

第三类是调查的测验方法,是通过一定的测试题来搜集有关资料。

第四类是总结经验法。

另外,还有综合性的分类,将调查研究法分为三类,一类是包括学校调查、社会调查及公意调查的一般调查研究;一类是包括个案研究、因果比较研究、相关研究的溯因调查研究;一类是包括儿童发展研究、趋势研究的发展调查研究。

3.教育调查研究法的主要功能

1)揭露教育发展中现实存在的问题,暴露矛盾,通过不断解决教育内外部的各种矛盾而促进教育的发展。

2)帮助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发现和总结推广先进教育思想和先进经验,更好地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3)为实现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教育管理和教育预测服务。

通过搜集教育现象的事实材料,为各级教育行政部订制定政策、法令法规和制定教育发展计划提供依据。

4.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1)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目的任务,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地点,选择相应的调查类型和调查方式。

2)拟定调查计划。

在确定调查提纲和安排调查工作程序时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调查项目能否有效地反映所要研究的问题,项目的构成是否合理简便;二是对项目如何进行比较科学的分类,大项目如何分解成若干具体的小项目并形成较完善的可操作的调查提纲;三是如何制定与分类标准相适应的评价标准,以便对获得的资料能进行统计处理。

3)做好各种技术、事务和组织准备,包括培训调查组成员,资料及有关调查器材的准备。

4)进行试探性调查,得到被调查对象的一般认识,修改调查提纲及工作方案。

5)制定调查表格,观察、问卷、访谈提纲以及编制测验题目。

6)实施调查。

运用各种调查方式了解情况,占有材料。

7)整理调查材料,分析调查结果,并得出调查结论。

8)写出调查报告。

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解释,提出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节调查表、问卷及访谈

调查表、问卷及访谈均属教育的自我报告研究。

一.调查表

1.基本特点

1)调查范围较广,调查对象多是某一教育群体或某一地区教育现状。

2)偏重于事实资料的搜集,包括某教育群体的概况、发展现状等基本数据资料。

3)由被调查群体有关承办人依据实际情况填写,具有可靠性。

4)调查表简明,便于统计。

2.调查表的种类及基本格式

调查表可分为单一表和一览表两种,将研究对象按一个标志分类的调查表称为单一表(单项表),按两个以上标志分类的调查统计表为一览表(多项表)。

3.基本要素是:

1)总标题。

总标题是对本表基本内容所作的简要的概括说明。

2)横行与横标目,纵栏与纵标目。

分别写在表的上方和左方,说明调查表所要研究的问题各具体组成部分的内容。

3)数字资料。

4)表尾。

5)附录:

填表说明,数字资料的来源,特殊项的注释等。

如说明:

事业费栏中,“地方投资”指市县财政拨款,基建投资栏中“地方投资”指地区拨款。

4.调查表的编制要注意(非技术环节)

1)根据研究课题拟定研究的具体问题,从而界定表格涉及的内容范围。

这就是从研究的课题出发,先要提出一个研究涉及哪些方面问题的基本思路。

因为用于教育研究的调查表格,往往是由一系列表格组成。

这种全局整体的设计,从根本上决定了调查表格的质量和效果。

2)要对每一基本方面项目的具体内容有准确的把握,客观地反映事物的全貌及蕴含的特性,并便于分析和对比。

(例子)研究教育经费问题,本身又是一个较复杂系统,主要包括:

a.教育投资的主要来源b.教育经费内部构成c.教育投资的分配和使用,分为教育事业费部分和教育基建费部分。

5.编制表格的基本要求

1)表的标题应简明醒目。

2)表的大小必须能容纳所有有关研究主题的调查项目,便于携带保管。

3)表中各项目排列应有系统,简明清晰。

4)为防止答案有误,宜有相互参证的项目。

比如入学率项,可设“适龄儿童数”,“入学儿童数”。

5)表尾应注明调查单位,调查员或填表人姓名,填表日期。

6)表内数字的上下位置要对齐,如有相同数字仍须全部写出,不得填“同上”字样。

暂时未获得的数字,栏内用删节号(……)表示;如果数字根本不可能获得,则用短线标明(——);如果数字由推算得出来的,应在表下注明。

二、问卷调查

1.定义: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以邮寄方式、当面作答或追踪访问方式填答,从而了解被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所以又称问题表格法。

问卷调查区别于调查表法,它调查范围较窄,偏重于意见、态度或看法,并往往以个人或一群人为对象。

2.评价(优缺点)

问卷调查的优点在于:

方便实用,省时,花钱少;由于可以不署名,在某种情况下结论比较客观;能搜集大样本信息资料,收效大;便于整理归类,能做量的统计处理,使调查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

该调查方法局限在于:

如果问卷中的问题不明确或题量过大,或被调查者不合作都会影响结论的代表性;应用范围较广,搜集的资料往往是表面的,还不能深入了解深层次的内心世界真实情况;若部分调查对象不作回答,难以知道不回答的原因,也会影响问卷的效度。

问卷法的运用,关键在于编制问卷,选择被试和结果分析。

3.问卷类型及问题型式

1)结构型结构型,也称为封闭式问卷,是把问题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许在问卷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挑选。

结构型问卷包括以下问题型式:

a.是否式,把问题可能答案列出两极端情况,从中择一,“是”与“否”,“同意”与“不同意”。

b.选择式:

从多种答案中挑选最适宜的一个或几个答案,然后作上记号。

c.评判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