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临床三基实践指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0335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士临床三基实践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护士临床三基实践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护士临床三基实践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护士临床三基实践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护士临床三基实践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士临床三基实践指南.docx

《护士临床三基实践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士临床三基实践指南.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士临床三基实践指南.docx

护士临床三基实践指南

护士临床“三基”实践指南

31.简述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在医学上的应用是什么?

答:

(1)热原质:

是引起发热反映的物质,在制备生物制品及注射液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细菌污染产生热原质。

(2)毒素和侵蚀性酶:

是细菌重要的治病因素。

(3)色素:

有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不同颜色的色素,在细菌鉴别上有一定意义。

(4)抗生素:

是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和癌细胞的物质。

(5)细菌素:

各种细胞产生特异性的细菌素,可用于细菌分型鉴定及流行病学的调查。

(6)维生素:

细菌可合成某些维生素,除供自身应用外,还能分泌到体外。

医学工业可通过发酵利用某些细菌产生维生素。

33.什么叫消毒?

什么叫灭菌?

什么叫无菌?

答:

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指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无菌指不含活菌。

34.什么叫防腐?

答:

防腐指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以防止物品的腐败变质。

35.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有几种?

答:

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有:

热力消毒、紫外线、辐射、超声波、滤过、干燥和低温消毒灭菌等。

36.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

(1)消毒剂的性质和浓度。

(2)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3)温度。

(4)酸碱度。

(5)有机物。

37.什么是病毒?

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

病毒是非细胞型微生物。

主要特征有:

(1)个体极小,能通过除菌滤器,须经过电子显微镜放大才能看见。

(2)构造简单,无完整的细胞结构,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

(3)严格的寄生性,必须在易感的活细胞内进行繁殖。

38.病毒的各种结构及功能是什么?

答:

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核酸是病毒增殖、遗传、变异和感染的物质基础。

衣壳由一定数量的蛋白质亚单位组成,有保护病毒核酸的作用,并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映。

包膜由脂蛋白组成,当包膜被破坏时,可丧失侵入细胞的能力,并失去传染性。

39.如何利用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来预防病毒的感染?

答:

病毒一般耐冷不耐热,加热60℃30分钟,多数病毒失去传染性并被灭活。

病毒对阳光、紫外线、氧化消毒剂敏感。

来苏儿、升汞、酒精、强酸、强碱等化学药物均能杀灭病毒,有效预防病毒的感染。

40.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

病毒的传播途径有水平感染和垂直感染。

水平感染指个体之间的感染,即病毒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或粘膜接触,从某一个个体传给另一个易感者的感染。

垂直感染指某些病毒经胎盘、产道或哺乳期由孕妇传给子代的感染。

 

31.什么是管型?

常见的有几种?

常见于何种疾病?

答:

管型是尿液中的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形成的结合物。

常见类型:

透明管型、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蜡样管型、脂肪管型、其他类型。

常见于肾脏疾病。

32.尿中常见的结晶有几种?

答:

磷酸盐、碳酸盐、尿酸盐、草酸盐结晶4种。

33.尿糖的正常值是多少?

答:

健康人尿液中几乎不含葡萄糖或有微量(<2.0mmol/L)。

34.如何正确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

答:

(1)患者连续3天无肌酐饮食,并禁食肉类,避免剧烈运动。

(2)实验前24小时禁服利尿剂,于第4天清晨8时将尿排净。

(3)收集记录24小时尿液(次日晨8点必须留下),置于洁净、干燥、500ml以上的透明玻璃瓶中并加入甲苯防腐。

(4)留标本期间可适当加水,禁饮茶、咖啡等利尿饮食,次日取空腹血2~3ml,全部尿液混匀取10ml尿标本,记录24小时尿总量,血、尿同时送检。

35.大便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

(1)用竹签挑取新鲜又脓血、黏液部位的粪便。

(2)一般情况下,采集标本后1小时内送检;检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应采集标本后立即送检。

(3)找寄生虫体及做虫卵计数时刻采取24小时粪便,若粪便短时间内不能检查,可加入10%福尔马林保存标本。

(4)细菌学检查的粪便标本,应收集于灭菌封口的容器内,及时送检。

36.什么是柏油样便?

有何临床意义?

答:

柏油样便:

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铁经肠道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大便颜色为漆黑色、稀薄、粘稠、发亮并伴有恶臭味。

临床意义:

常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50~75ml可出现黑便,如为柏油样便便且保持2~3天,说明出血量至少为500ml。

37.如何正确进行咽拭子培养?

答:

应在使有抗菌药物之前采集。

用清水漱口,用舌头板将舌向下向外压,用无菌棉拭子采集咽后壁或腭垂人后侧,反复涂抹数次,采集后应立即送检,以防少量污染细菌过度生长,若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暂放4℃冰箱,若分离培养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不可放4℃冰箱。

38.如何正确留取痰培养?

答:

(1)能自然咳痰者:

晨起用清水反复漱口,指导患者数次深呼吸后用力自气管咳出呼吸道内部的痰液,置灭菌容器中,盖好瓶盖送检。

(2)无法咳痰或不合作患者:

协助患者取适当卧位,由下向上叩击患者背部,戴好无菌手套,用无菌集痰器连接吸引器与无菌吸痰管,采用吸痰法吸痰。

39.ABO血型如何区分?

答:

红细胞含有A凝集原,血浆中含有B凝集素的为A型。

红细胞含有B凝集原,血浆中含有抗A凝集素的为B型。

红细胞无凝集原,血浆中含有抗A、抗B两种凝集素的为O型。

红细胞有A、B两种凝集原,血浆中不含凝集素的为AB型。

40.脑脊液(CSF)标本如何采集?

答:

(1)部位:

主要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髓池或侧脑室穿刺采集。

(2)消毒:

同一般手术操作的皮肤消毒。

用3%碘酒消毒,75%的酒精脱碘,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

(3)麻醉:

用1%~2%的普鲁卡因或0.25%~0.5%的利多卡因从穿刺点垂直皮肤逐层麻醉,遇到棘上韧带后退针。

(4)穿刺:

从穿刺点垂直背平面刺入皮肤,当阻力突然减低时抽出针芯脑脊液流出,提示已进入蛛网膜下腔。

(5)测压和留取CSF:

穿刺流出CSF后,先测压力,然后留取CSF做相关检查,一般可抽3管,每管2~3ml。

(6)留取CSF后,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用消毒纱布覆盖穿刺处,稍加压以出血,再用胶布固定,嘱患者去枕平卧4~6小时。

31.铁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答:

氧的转运与组织呼吸;红细胞的形成于成熟。

32铁的主要食物来源有哪些?

答:

食物中铁的良好来源为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类、大豆、黑木耳、芝麻酱等。

33.锌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答:

酶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促进生长发育,改善味觉、促进食欲,促进维生素A代谢,保证免疫系统的完整性。

34.锌的主要食物来源有哪些?

答:

动物性食物锌的含量高且吸收良好,以牡蛎含锌量最高,其他为畜禽肉类及肝脏、蛋类、鱼、海产品、豆类、谷类,而蔬菜和水果含量较低。

35.锌缺乏时人体会有哪些表现?

答:

锌缺乏时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身体矮小,性器官发育不良,味觉迟钝,食欲下降等一系列异常表现。

36.铜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答:

维持正常造血功能;促进结缔组织形成,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功能,保护机体免受氧化损伤,维持毛发正常颜色和结构。

37.铜的主要食物来源有哪些?

答:

铜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食物中,人体一般不易缺乏。

牡蛎、动物的肝脏和肾脏、鱼、坚果、干豆类含铜十分丰富,牛奶、绿叶蔬菜含铜较低。

38.硒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答:

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主要组成部分,参与甲状腺激素的代谢,保护心肌健康;解除重金属的毒性。

39.硒的主要食物来源有哪些?

答:

动物性食品、肝、肾、肉以及海产品含硒较丰富,粮食、豆类、蔬菜、水果中含硒量差异较大,因而食物中硒含量也有很大的差别。

40.铬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答:

加强胰岛素的作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促进生长发育。

30.如患感冒是否使用抗生素?

答:

病毒引起的感冒宜多饮水,适当休息。

体温过高时可以适当使用退烧药及对症治疗,无需使用抗生素。

31.急诊状况下如何选择抗生素?

答:

急诊情况下,在获得确切病原学证据之前,医师首先选择经验型用药。

在诊疗全程中,临床医师应努力选择病原学证据,用以指导选择抗生素及评价疗效。

32.抗生素与消炎药的区别是什么?

答:

通常人们以为一般所指的消炎药就是抗生素,但在严格意义上讲消炎药和抗生素是不同的两类药物。

抗生素不是直接针对炎症来发挥作用的,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或抑制微生物,而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

33.抗生素和抗菌药的区别是什么?

答:

其区别是大范围和小范围的关系。

抗生素是针对所有能够杀灭或抑制的生命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肿瘤细胞等,抗生菌药物主要是杀灭细菌。

能引起人体感染的,除了细菌以外还有很多的微生物,比如病毒感染,需要用抗病毒的药物,抗病毒和抗细菌的药物都属抗生素的范畴。

抗生素是比较广义的,而抗菌药物事比较专一的。

34.“芬必得”属于抗生素还是消炎药?

答:

芬必得属于非甾体类消炎药。

35.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引起细菌耐药和抗生素的副作用。

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我们新药开发的速度。

抗生素在进入人体以后发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引起很多的不良的反应,而且用的越多,引起不良反应的机会越高。

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记录显示,我们国家的药物不良反应1/3是由抗生素引起的。

抗生素的种类比较多,引起的不良反应或者是严重的不良反应涉及到了身体的每一个系统,所以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36.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病是必须使用抗生素的?

哪些病是不必要服用抗生素的?

答:

使用抗生素必须是针对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但许多病毒和自限性细菌感染并不能从抗生素治疗中获益,反而有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这类患者使用抗生素是不合适的,其他的疾病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37.抗生素用多了会产生癌变吗?

答:

至目前为止抗生素没有引起癌症的报道。

但是,在部分动物实验发现可以引起细胞畸变,甲硝唑有这种情况。

因此有些药物不适合孕妇使用,可能引起胎儿损害。

所以特殊的人群,比如孕妇,使用抗生素要特别注意。

38.抗菌药联合应用有哪些后果?

答:

有以下几种情况:

协同,累加,无关或桔抗作用。

据报道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约25%发生协同作用;60%~70%为无关或累加作用(大多数为无关作用);而发生抗桔作用者仅占5%~10%。

39.联合用药的适应症是什么?

答:

临床没有明确指征不宜联合应用抗生素,不合理的联用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会降低疗效和增加不良反应和产生耐药性机会。

因此要严格控制联合用药。

以下5种情况可作为联合应用抗生素的参考指证:

①混合感染;②严重感染;③感染部位为一般抗菌药物不易透入者;④抑制水解酶的菌种感染;⑤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发生而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者,而该类细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如结核杆菌。

40.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药物溶于哪种液体中最好?

答:

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最好采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若溶在葡萄糖液中,往往使主药分解增快而导致疗效降低。

61.如何预防压疮的发生?

答:

(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①定时翻身,减少组织的压力;②保护骨隆突起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③正确使用石膏、绷带及夹板的固定。

(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

①患者取半卧位时,注意防止身体下滑;②协助患者翻身、更换床单和衣服时,切忌拖、拉、推等动作;③保持床单清洁平整、无碎屑;④使用便器时防擦伤。

(3)避免局部潮湿等不良刺激:

①保持皮肤和床单清洁、干燥;②避免患者直接卧于橡胶单或塑料单上。

(4)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①对长期卧床者,每日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②经常检查,按摩受压部位。

(5)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①对易发生压疮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②不能进食者,由静脉补充营养。

(6)健康教育:

介绍压疮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指导患者和家属学会预防压疮的方法。

62.压疮分为几期?

各期有何特点?

答:

(1)淤血红润期:

受压部位出现暂时性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皮肤表现为红、肿、热、麻木或有触痛,解除压力30分钟后,皮肤颜色不能恢复正常。

(2)炎性浸润期:

局部红肿向外浸润、扩大、变硬,皮肤颜色转为紫红色,压之不褪色,表皮水泡形成,患者有疼痛感。

(3)浅度溃疡期:

表皮水泡破溃,显露出潮湿红润的疮面,有黄色渗出液流出;感染后表面有脓液覆盖,致使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疼痛加剧。

(4)坏死溃疡期:

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感染向周围及深部组织扩展,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可深达骨骼,严重者可引起脓毒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64.如何测量基础代谢率?

正常值是多少?

答:

常用BMR简易计算公式:

BMR%=脉压+脉率—111

正常值为-10%~+15%。

64.影响测量体温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

(1)生理变化:

可随新陈代谢的上升而升高。

(2)时间:

早晨3~5时最低,起床活动后逐渐上升,午后5~7是最高,晚上又逐渐下降。

(3)年龄:

儿童比成年人略高,老年人偏低。

(4)性别:

女性比男性稍高。

(5)此外,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大量食用蛋白质后以及外界气温升高等,均可使体温暂时轻度上升。

65.机体通过哪些方式散热?

答:

(1)辐射散热:

将机体热量以热射线的形式散发于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中。

(2)传导散热:

机体内部的热量以传导方式传至机体表层皮肤,再由皮肤传给直接接触的衣服,如临床上用的冰帽冰袋为高热患者降温。

(3)对流散热:

借助空气不断流动而将体热散发到空间的散热方式,受风速大小影响,如用电风扇进行降温。

(4)蒸发散热:

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体温而不能借助辐射、传导及对流方式散热时,则借助蒸发进行散热,人体蒸发1g水时要吸收0.6cal热量,可以借助汗液蒸发带走大量体热,平时人体虽无可见汗液,但每24小时中仍有400~600ml汗液为不显汗,若高热用药物降温时,则有汗液蒸发带走大量体热,达到降温目的。

66.为何要加强对高温患者体温骤降的观察?

答:

高热患者体温骤降时,大量出汗,造成体液大量丢失,年老体弱及心血管患者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冰冷等虚脱或休克现象。

因此应注意观察。

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配合医生及时处理。

不恰当地使用解热剂会出现类似情况,故对高热患者应慎用解热剂。

67.额忽而护理高热患者?

答:

(1)心理护理:

观察发热各阶段患者心理状态,对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给予合理解释以缓解紧张情绪。

(2)观察:

每4小时测1次至体温正常3天后减为每日2次,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3)保暖:

患者出现寒战时应调节室温、卧具、衣着。

(4)降温:

酌情采取物理降温。

(5)补充营养和水分:

及时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并嘱患者少食多餐;鼓励其多饮水;不能进食者按医嘱静脉输液或鼻饲,以维持能量及水电解质平衡。

(6)口腔护理:

长期发热患者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同时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引起口腔炎及黏膜溃疡。

(7)皮肤清洁:

高热患者退热时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床单,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受凉。

(8)卧床休息:

同时调节室温和避免噪声。

68.常见的热型有哪几种?

各有何特点?

多见于何种情况?

答:

(1)稽留热:

体温持续高于正常,常维持在39~40℃以上,24小时波动不会超过1℃,多见于肺炎、伤寒、儿童肺结核等。

(2)弛张热:

体温持续高于正常,常在39℃以上,24小时波动在1℃以上,多见于败血症、风湿热等。

(3)间歇热:

24小时内体温波动很大,可突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时间,然后很快下降至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多见于疟疾、成人肺结核等。

(4)不规则热:

发热无规律,持续时间不定,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

69.什么情况下易出体温不升?

如何护理?

答: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导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

体温低于35℃时,称为体温不升。

体温环境中,机体由于散热过多过快,而产热不能相应增加,将使体温降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产热不足,加上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较多可导致体温不升;全省衰竭的患者因体温调节中枢障碍导致体温不升;某些休克、极度衰弱、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在应用退烧药后发生急剧降温反应,可导致体温过低。

护理措施

(1)采用保暖措施:

①提供合适的环境温度,以24℃为宜;②给予毛毯、棉被、热水袋、电热毯等;③置新生儿于温箱中;④给予温热饮料;⑤摩擦身体表面,增加皮肤内热量。

(2)密切观察病情:

检测生命体征,直到体温恢复正常且稳定。

(3)心理护理:

及时发现情绪变化,提供心理支持,同时加强健康教育。

70.酒精擦浴的原理是什么?

其浓度及温度应是多少?

答:

酒精是一种挥发性液体,当酒精在皮肤上迅速蒸发时,吸收和带走机体内大量的热,同时酒精具有刺激皮肤血管扩张的作用,故其散热能力较强。

擦浴时酒精浓度为30%~50%,温度为30℃左右。

71.正常呼吸有何特点?

答:

正常成人安静时每分钟呼吸16~20次,节律规则,均匀平稳,但受意识控制,可随意改变。

呼吸可随年龄、劳动、情绪等因素改变,小儿较快,老人稍慢,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增快,休息和睡眠时较慢。

72.异常呼吸常见的有哪几种?

各类型的异常呼吸常见于哪些疾病?

答:

(1)频率异常:

①呼吸增快,见于高热、缺氧;②呼吸减慢,见于颅内疾病、安眠药中毒。

(2)节律异常:

①潮式呼吸(陈-施呼吸),见于呼吸中枢衰竭患者;②间断呼吸(毕奥呼吸),见于呼吸中枢衰竭患者。

(3)深浅度异常:

①深度呼吸(库斯莫呼吸),见于代谢性酸中毒患者;②浅浮式呼吸,见于濒死患者。

(4)呼吸困难:

①呼吸性呼吸困难,见于喉头水肿,喉头异物时;②呼气性呼吸困难,见于哮喘患者;③混合性呼吸困难,多见于肺部感染。

73.呼吸困难时患者出现的三凹征出现在哪些部位?

答:

呼吸困难出现三凹症状,是指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软组织凹陷。

74.如何护理呼吸异常的患者?

答:

(1)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情绪稳定,具有安全感,能配合治疗和护理。

(2)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空气清新,安置合适体位,指导患者取坐位和半坐卧位;卧位休息,以减少耗氧量。

(3)按医嘱给药,根据病情给予吸氧或用人工呼吸机,以改善呼吸困难。

(4)必要时给予吸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健康教育,讲解有效咳嗽的重要性及方法,指导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放松双肩,上肩前倾,护士用双手固定其胸腹部或手术切口,嘱患者深吸气后用力咳嗽1~2次,并能咳出痰来,咳嗽间歇让患者休息。

(6)必要时进行体位引流,不同体位适用不同部位分泌物的引流,如高半坐位可促使肺上叶分泌物的引流;由一侧卧位转为仰卧位再转为另一侧卧位,利于肺中叶引流;头低足高位利于肺下叶引流,由于头与胸低于髋和腿,腹腔内容易将横膈推上而促进引流。

75.什么是睡眠性呼吸暂停?

常见于哪些情况?

答:

睡眠性呼吸暂停时一种在睡眠中发生自我抑制、没有呼吸的现象,可分为中枢性或阻塞性呼吸暂停两种。

中枢性呼吸暂停见于颅脑损伤、药物中毒等;阻塞性呼吸暂停出现在严重频繁用力打鼾或喘息之后,由于上呼吸道阻塞病变引起。

肥胖者脂肪堆积在咽部、舌根部,阻塞气道也可引起。

76.什么是潮式呼吸?

什么事间停呼吸?

产生的机制是什么?

各有何临床意义?

答:

潮式呼吸又称Cheyne-Stokes呼吸。

呼吸由浅慢到深快,然后再由深快到浅慢,经过一段时间的呼吸暂停(5~30秒),又重复以上周期性呼吸,周而复始似潮水起伏。

产生机制是由于呼吸中枢兴奋性减弱,只有当缺氧严重、Paco2增高到一定程度才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强,当积聚的二氧化碳呼出后,呼吸中枢失去有效兴奋,呼吸暂时减弱甚至停止。

多见于脑炎、尿毒症等。

有些老年人熟睡时也可出现,是脑脉硬化的表现。

间停呼吸又称Biots呼吸。

有规律地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间隔一个短时期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有的可为不规则的深度及节律改变。

产生机制与潮式呼吸一样,但预后更严重,常在呼吸完全停止前发生。

77.氧疗的原则是什么?

答:

氧疗的原则是根据缺氧的类型及原因,并结合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临床表现,确定给氧的方式和时间。

78.氧气吸入的适应证有哪些?

答:

(1)因呼吸系统疾病而影响肺活量者。

(2)心肺功能不全,使肺部充血而致呼吸困难者。

(3)各种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

(4)昏迷、脑血管以外、大出血休克、分娩产程过长等。

79.使用氧气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

(1)注意用氧安全,做好防震、防火、放热、放油等工作。

氧能助燃,应放在阴凉处,严禁接近烟火和易燃物;不可在氧气表螺旋口上抹油;氧气筒内压力很高,搬运时避免倾倒、撞击、防爆炸。

(2)使用氧气时,不要在患者插管的情况下调节流量表,避免氧气冲入呼吸道损伤肺组织。

(3)用氧过程中,应经常观察缺氧情况有无改善,氧装置是否通畅,有无漏气,以保证有效吸氧。

持续用氧者,每天更换鼻管或每班更换鼻管,并插入另一鼻孔,以防止鼻管堵塞及减少对鼻粘膜刺激。

(4)使用筒装氧气时,不要等筒内氧气用尽,应在压力降至5kg/cm2时及时换筒。

80.氧疗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各适于何种情况?

答:

临床上根据吸入氧浓度将氧疗分为4种。

(1)低浓度氧疗:

又称控制性氧疗,吸氧浓度低于40%。

应用于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中等浓度氧疗:

吸氧浓度为40%~60%。

主要用于有明显通气/灌流比例失调或显著弥漫阻碍的患者,特别是血红蛋白浓度很低或心输出量不足者,如肺水肿、心肌梗死、休克等。

(3)高浓度氧疗:

吸氧浓度为60%以上。

应用于单纯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如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心肺复苏后的生命支持阶段。

(4)高压氧疗:

指在特殊的加压仓,以2~3kg/cm2的压力给予100%的氧吸入。

主要用于一氧化碳中毒、气性坏疽等。

21.什么是药物成瘾?

答:

药物成瘾是一种心理状况,其特点为不是为了治疗目的而渴望得到药物。

一般来讲,少于0.1%的使用止痛的患者会出现药物成瘾,但是对药物成瘾史的人群来说,比例会高一些。

22.诊断药物成瘾的标准是什么?

答:

根据WHO提出的指导原则,具有如下6种现象中的3种以上者,可以诊断为“药物依赖性”:

(1)对某种药物的强烈渴求或难以抑制的精神需求。

(2)难以控制对该类药物的使用行为,包括需求冲动发作、终止以及所需的剂量。

(3)当终止使用或减量该类药物的使用行为,患者会出现典型的戒断症状,于是再次使用相同或类似的药物以期缓解或避免出现戒断性症状。

(4)出现耐药性表现,例如需要增加麻醉药物剂量以便达到原使用较低剂量时获得的结果。

(5)由于迷恋于该类药物,患者越来越对其他社会上的娱乐性活动不感兴趣,而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寻求及使用该类药物上或需要更长时间从药物作用中恢复过来。

(6)尽管已经表现出药物过量的毒性反应,例如出现精神抑郁或功能障碍,患者也确实知道这些有害结果的性质及程度,但还是持续地使用该药。

23.什么是心理性依赖?

答:

是由某些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效应,药物使用者产生一种希望和追求用药的强烈欲望。

这种欲望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基本能自我控制的欲望,如失眠症,希望借助催眠药物促使睡眠;另一种是不易自我控制的渴望,这种欲望使用药者不顾一切地需求药物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觅药行为”和用药者的“用药行为”或“方法”,支配着自己的一切,这种状况又称为精神依赖性。

24.什么是生理性依赖?

答:

生理性依赖是指突然停药时患者出现停药反应,属于一种正常的药理学现象。

对于阿片类药物的依赖反应包括停药后出现寒战和发热交替、烦躁不安、失眠、腹痛、出汗、流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