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并购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0333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药行业并购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医药行业并购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医药行业并购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医药行业并购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医药行业并购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药行业并购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

《医药行业并购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行业并购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药行业并购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

医药行业并购分析报告完美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5月

 

一、多重因素促全市场资本运作风起云涌,行业特性决定医药领域并购领先4

1、经济转型之下政策鼓励产业整合,审批松绑有利并购操作4

2、PE退出期临近而IPO进程缓慢,兼并重组提供良好退出平台8

3、创业板解禁,超募资金与套现需求共推并购高峰10

4、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资本运作模式更加灵活13

5、国企改革大势所趋,资本运作风起云涌15

6、虽非一枝独秀,但行业特性决定医药领域并购领先17

(1)标的需求方:

内生性增长放缓,外延式扩张形成良性循环22

(2)标的需求方:

超募资金+良好现金流,持续并购形成良性循环25

(3)标的供给方:

整体集中度较低,行业环境促进产业整合27

7、总结:

并购整合仍是大势所趋,行业特性决定医药领域并购领先30

二、资本运作步入新时代,新技术、新领域、新模式渐成趋势32

1、品种渠道整合+业绩增厚,见证行业一个时代的蓬勃发展32

(1)品种资源整合:

聚焦优势领域,追求协同效应32

(2)渠道资源整合:

取长补短,各取所需33

2、市场标准更加严格,收购难度加大但估值差仍将长期存在33

3、资本运作新时代,跨界转型、海外并购渐成主流33

(1)跨界资源整合:

积极介入新技术新领域,插上成长新翅膀34

(2)医药也要“走出去”:

拓展海外,方兴未艾34

4、总结:

新技术、新领域、新模式渐成趋势,一级市场引领市场热点35

三、金融创新下模式更加灵活,资本运作一举多得35

1、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并购激励所有权变更一举多得35

(1)嘉事堂:

医药行业首例可转债融资35

 

多因素促使资本市场资本运作风起云涌,行业特性决定医药领域并购领先:

政策鼓励产业整合、IPO前期进程缓慢、创业板解禁、国企改革大势所趋、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可以预见未来并购整合仍然是大势所趋。

医药行业上一轮政策红利已过,整体内生性增速趋势性放缓。

从需求端来看,企业有动力通过外延式发展延续自身成长;从供给端来看,前期IPO进程缓慢之下,行业政策及竞争压力之下中小企业也需要借助更大的平台获得资源优势。

综合来看,需求旺盛供给充足,医药行业并购有望长期活跃

资本运作步入新时代,新技术、新领域、新模式渐成趋势:

IPO注册制、新三板制度的推出和完善,使优质标的有了更多的选择;市值管理政策的变化以及并购不达预期案例的发生,也使得市场对并购事件的反应逐渐趋淡,评判标准更加严格。

我们认为,随着资本运作步入新时代,未来行业并购整合的战略可能会有以下变化:

1)由于一级市场价格高企以及优质标的日益稀缺,以增厚利润为主的大体量并购难度较大;

2)就企业战略而言,传统企业向新兴领域的并购或风起云涌,比如互联网医疗、新技术新模式(基因测序、细胞治疗、干细胞等),一级市场将成为二级市场的并购风向标;

3)海外并购可能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金融创新之下资本运作一举多得:

金融创新之下,企业获得了更加丰富的金融工具和操作模式,战略投资者与相关咨询公司也广泛参与到相关的运作中,合作设立并购基金、参股甚至控股上市公司等模式将多方利益充分统一,而资本运作也呈现出兼并重组、融资与退出、管理层激励、业务转型、国企改革、所有权变更等一举多得的局。

一、多重因素促全市场资本运作风起云涌,行业特性决定医药领域并购领先

1、经济转型之下政策鼓励产业整合,审批松绑有利并购操作

从宏观经济来看,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转型调整期,全社会资金环境将在一定时期内处于偏紧的状态,企业融资成本偏高。

在这种局面下,上市公司所具有的融资平台优势就得以发挥出来,通过产业并购提升企业及行业的经营效率,实现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双赢。

从政策环境来看,经济转型大背景之下,行业整合加速,国务院政策鼓励并购重组,证监会积极落实,这使得A股继续处于并购重组高发期,有望出现类似于1996-1999年经济调整期的“国退民进”格局。

实际上,自2005年以来,国家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并购重组,此前针对产能过剩行业出台了《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意见。

2013年以来,国家对并购的支持也从产能过剩行业逐步扩展到全行业。

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5月,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7月,证监会又发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关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

政策支持之下,相关的行政审批和审核环节都开始逐渐淡化,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实施豁免或快速审核。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规定对现金购买资产取消审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仍需审核,借壳上市将按照新股上市标准从严审核;未来,即使仍需审核的并购重组项目,在积极的政策导向下,其审核效率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审批时间的缩短将有助于减少企业并购的时间成本和不确定性因素,进而推动行业的并购重组进程。

此外,《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主导的定价机制改革之下,交易主体、投资者对交易价格有更强的自主定价空间;同时,该文件取消了强制业绩承诺及发行股份数量下限,也使得并购重组方案设计将更加灵活。

2、PE退出期临近而IPO进程缓慢,兼并重组提供良好退出平台

过去几年是国内PE投资的高峰,这其中许多投资都是在Pre-IPO阶段进入,寻求通过IPO获利了结。

而近年来IPO进程的显著放缓,使得许多类似投资难以按计划获得预期收益,同时由于PE基金有存续期的限制,这使得PE投资人与被投资标的都迫切地寻求IPO以外的资金退出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于借壳上市周期长、不确定性大、成本高,因此兼并重组就成为了这部分标的良好的退出方式。

通过对近年来PE投资涉及相关领域的统计可以发现,信息技术互联网领域、消费者服务、媒体、医疗保健等行业在PE、VC投资事件数量方面排名领先;信息技术互联网领域、媒体、材料、机械、医疗保健、消费者服务等行业在并购重组事件数量方面排名领先,PE、VC投资及退出标的所涉及行业和领域与并购重组频繁的行业与领域高度吻合。

这一方面表明一二级市场对市场热点、经济转型及科技创新之下新产业新领域的所见略同,另一方面两级市场投资周期时滞之下,一级市场PE资金的退出,也对二级市场并购重组热点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3、创业板解禁,超募资金与套现需求共推并购高峰

2009年IPO重启以来至2012年有大量的公司上市。

上市之前,为取得IPO资格并最大限度地募集资金,公司难免会有提前透支业绩的情况发生。

而上市若干年之后,受到业绩透支、行业周期、公司经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主营业务陷入低迷,业绩持续不达预期。

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的首发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等出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以及“改善生活”的需要,通常会选择出售部分公司股份,而这一行为则会直接影响公司股价的变动,特别是对于限售股解禁的股东,这种“套现需求”也催生出上市公司对“企业价值管理”的关注度提升。

而在主业弹性不足时,并购重组一方面可以为公司扩大盈利规模注入业绩弹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公司经营提供转型的方向和空间,提升市场对公司未来经营的预期,进而获得估值水平的提升。

因此,上市公司解禁高峰之下,并购重组的需求也就空前旺盛。

而“企业价值管理”客观上扩大了企业兼并重组的需求,上一轮IPO规则之下大量的超募资金则在操作层面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自2009-2012年,上市公司共获得超募资金超过3800亿元,几乎达到首发预计募集资金的八成,超募资金规模巨大。

从总量上看,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子等行业超募资金较为充裕,显示出行业整体能够进行的并购体量较大;而从每家上市公司的平均超募资金来看,建筑装饰、商业贸易、电气设备、医药生物、食品饮料、传媒等行业单体超募资金较多,显示出行业内企业的整体并购实力较强。

这些行业与近年来并购重组频繁的行业领域分布也高度吻合。

超募资金之外,医疗保健、电子、传媒等行业的经营特性决定了其现金流水平优于其他行业,这不仅体现在上市公司层面,当并购重组并没有大幅度跨越行业时这种现金流的优势也将体现在被收购标的之上,进而形成在现金流层面的良性循环。

超募资金与良好的经营性现金流状况就为并购重组,特别是持续的并购重组,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从数据上看,国防军工、食品饮料、家电、传媒、TMT、商业贸易、休闲服装、汽车、医疗保健等行业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重较高,货币资金充裕的行业与并购重组频繁的行业领域吻合度较高。

4、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资本运作模式更加灵活

从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来看,不同阶段并购重组主要使用的融资和支付工具不断变化,监管制度放松之下金融创新的发展使得资本运作模式更加灵活,进而推动了并购重组的发展。

目前,在原有的现金、换股等方式的基础上,政策面又提出了许多新的支付工具,包括优先股、定向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定向权证等;实践层面也出现了诸如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等灵活的过桥融资方式。

融资和支付工具的创新在增加并购交易方案设计灵活性之余,也同样可以被用于设计相关的激励机制、防范控制权转移甚至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等。

融资及支付方面的创新之外,在交易标的资源的获取、筛选和规范化培育方面,一二级市场联动加快,PE基金与上市公司的合作越发紧密,合作模式包括参股上市公司以及共同设立并购基金等,充分发挥各自在资金、资本运作、项目资源、融资平台、财务顾问等方面的优势,达到共赢的局面。

5、国企改革大势所趋,资本运作风起云涌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和地方涉及国企改革的政策频频,中央层面对于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框架越发清晰;《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43号文)改变地方政府举债方式之后,地方政府层面对于国企改革的积极性很高。

至目前,已经有20余个省出台国企改革方案,有些市也单独出台了国企改革方案,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方案也有望陆续推出。

2015年作为国企改革的攻坚之年,在改革中所涉及的资本运作势必风起云涌贯穿全年。

此前推出的四项试点包括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混合所有制试点、规范董事会制度试点以及向中央企业派驻纪检组试点。

其中,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试点单位,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为混合所有制的试点单位,中国建材、国药集团、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新兴际华集团为规范董事会制度的试点单位。

市场普遍预期,未来中央在相关的顶层设计方面,有望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薪酬体系改革、国有企业整体布局等方面有所突破。

就已经进行的相关改革动作来看,资本运作的主要模式包括资产整合、资产证券化、出售壳资源、引入战略投资者、股权激励等。

从相关方案公告后的市场反应来看,此类改革普遍得到市场的正向反馈,在国企改革的大潮中,国有企业所涉及的资本运作必将风起云涌。

6、虽非一枝独秀,但行业特性决定医药领域并购领先

在政策、资本市场、行业经营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下,近年来(特别是2013年以来),横向并购(收购同业资产)、纵向并购(向行业上下游拓展)、跨界并购(跨行业并购,企业经营转型)、海外并购等兼并重组的形式,在诸如医药、环保、电子、计算机、传媒、通信等多个行业如火如荼。

这其中,医药行业虽然不能说是一枝独秀,但其所具有的行业特性,使得其长时间处于并购交易数量的领先地位。

(1)标的需求方:

内生性增长放缓,外延式扩张形成良性循环

过去的几年中,医保扩容是医药行业最重要的增长动力。

2009年国家又启动了新一轮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8500亿政府卫生支出使得医药行业经历了一轮快速增长周期,在基药放量和医保扩容的政策红利下,主流医药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速普遍较快,在内生性高增长之下医药上市公司并购的动力并不强。

但是进入2012年之后,随着新医改制度红利边际效益递减,医保覆盖率已经接近饱和,虽然医保历史累计结余量较大,医保在筹资水平上还有提升空间,但政府主导控制卫生支出迅猛增长,在招标降价、医保控费等负面政策压制下,医药板块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速放缓至10%-20%左右。

在内生增长逐步放缓的情况下,医药上市公司为了延长公司的成长周期,外延式并购自然成为延续业绩高增长的最可行方式。

从经营层面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具有一定业绩体量的企业扩充产品线、获得优质渠道、扩大自身经营规模,提高行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外延式拓张跨入新的领域,改变业务结构,加速业务转型。

(2)标的需求方:

超募资金+良好现金流,持续并购形成良性循环

良好的资金状况是外延式并购非常重要的财务基础,而相对于许多兼并重组较为频繁的行业而言,医药行业企业普遍具有较好的现金流状况,在上一轮的IPO中超募资金规模也相对较大。

其中,良好的现金流状况既体现在上市公司层面,也体现在被收购的交易标的层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上市公司外延式扩张的财务压力,外延式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良性循环;而相对较多的超募资金则为企业进行较大体量的外延式扩张提供了重组的弹药。

(3)标的供给方:

整体集中度较低,行业环境促进产业整合

医药行业在我国整体上还处于成长初期,行业集中整体较低。

从医疗器械子行业来看,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2年底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共15万家,按照目前行业规模2000亿计算,平均每家生产企业的规模只有1300多万元,可见国内器械企业规模普遍非常较小;从中药饮片子行业来看,由于中药饮片尚未实行严格的批准文号管理,而且此前缺乏规范的行业标准(2005版药典仅有23种饮片有标准,2010版药典已增加到822种,基本已解决行业标准缺失的问题),导致市场进入壁垒不高,据统计目前国内中药饮片企业数量约800家,行业的平均收入规模仅15亿元,绝大部分企业的利润规模不超过1000万。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政策面对于提升行业集中度也持鼓励态度,在资本市场出台一系列鼓励兼并重组的政策之外,行业层面也出台了一些有利于医药行业兼并重组的相关政策,从宏观层面鼓励行业整合的指导性文件,到新版GMP大幅提高行业标准促进行业优胜劣汰,再到正式放开药品批准文号转让在操作层面理顺医药企业的并购流程,医药行业内的兼并重组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越发活跃。

此外,国家对于医疗卫生支出的控制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趋势,在这之下诸如医保控费、招标降价(药品招标降价之外,也包括针对医疗器械等产品招标模式的推广)、行政降价等政策都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一定压力。

降价之外,目前的药品招标政策在评审方面也呈现出对大型企业更为有利的政策导向(如双信封经济技术标评审中按照企业规模等指标进行打分,与小型企业分差较大),在医院用药管理方面也对品规做出了限制性的规定,进而对行业内的中小型企业造成更大的竞争压力。

此外,随着新版GMP的继续推行,截止2014年底无菌类企业新版GMP的通过率仅为六成,2015年又是固体类制剂等企业的新版GMP认证期限,可以预计届时仍将有大量的企业由于认证标准提升带来的成本因素而放弃GMP改造进而停产。

对于医疗器械行业而言,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依靠丰富的产品线形成较高的议价能力;对于医疗服务行业而言,也有大量的民营及公立医疗机构由于缺乏有效的投入和管理,经营效率低下。

因此,整体上,医药行业的竞争门槛已经逐步提升,未来大部分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将被逐步淘汰,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无疑是大势所趋。

从经营层面来看,被交易标的能够获得良好的融资及成长平台、规范的管理、产品渠道等方面的协同效应等,进而提升经营效率获得更好的经营业绩。

从管理层的角度而言,兼并重组能够为被交易标的的财务投资者提供良好的资金退出平台,对于标的的实际控制人来说则既可以选择大规模退出实现收益的一次性兑现,也可以选择部分兑现收益而保留部分股权与上市公司共同成长。

7、总结:

并购整合仍是大势所趋,行业特性决定医药领域并购领先

整体来看,经济转型之下,无论是政策层面、资本市场层面还是行业经营层面,各方面现状都有利于兼并重组的大规模开展。

政策面鼓励产业整合,行政审批逐渐松绑之下有利于缩短企业的操作周期降低时间成本与不确定性;二级市场对企业兼并重组行为正反馈明显,市场风格下一二级市场套利空间有望长期存在;IPO进程没有完全加速之下PE投资退出期临近,兼并重组提供良好退出平台,Pre-IPO项目为并购市场提供可观的项目供给;创业板解禁期中,首发股东套现需求旺盛,公司经营成长性不足时兼并重组提供良好发展弹性,超募资金也为企业运作提供充足弹药;金融创新之下,各类融资与支付手段使得企业的并购操作更加灵活,PE基金的深度介入也为上市公司提供了资金、资源与项目操作方面的有力支撑;国企改革的大潮下,不论是资产整合、注入、借壳上市还是引进战略投资者,涉及国有资产的资本运作势必风起云涌。

因此,并购整合仍然是大势所趋,虽然这种近乎惠及所有行业的共性因素使得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一起都将在这场盛宴中充分受益,但不同行业间巨大的特征差异就使得部分行业(如医药生物等)能够在这场大潮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从需求方的角度来看,受到医保覆盖率接近饱和、筹资水平提升与整体费用控制相抵等支付方因素的影响,医药行业上一轮政策红利已过,行业内生性增速趋势性放缓。

其中,化学药领域受到医保控费、招标竞价、行政降价、创新能力不足、新药审批缓慢等因素的影响,医疗器械领域产品自然增长瓶颈较低,中药领域整体缺乏创新且受到降价及控费的影响,医疗服务领域的改革还处于探索期。

因此,各个子行业从经营层面来看都有充足的动力通过外延式的发展延续自身成长。

而从供给方的角度来看,在国家相关政策之下,行业门槛逐步提高,竞争加剧,小型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客观上需要借助更大的平台来获得优势资源,涉足新技术新领域的创新性业态也需要上市公司这一良好的平台作为有力支撑。

再加上医药行业普遍具有的良好现金流状况以及上市公司充足的资金储备,这些都为医药行业兼并重组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决定了医药领域在行业比较中处于并购事件数量领先的地位。

而上市公司不论是在产品、渠道还是跨界方面的资源整合都有望达到经营拓展、转型与企业价值管理一举多得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战略与资本市场的反馈则形成了相互影响的局面。

二、资本运作步入新时代,新技术、新领域、新模式渐成趋势

1、品种渠道整合+业绩增厚,见证行业一个时代的蓬勃发展

(1)品种资源整合:

聚焦优势领域,追求协同效应

对于医药工业企业来说,优秀的产品品种是其成长的关键。

在原有品种遇到增长瓶颈时,只有不断通过研发或者收购来扩充产品梯队,维持企业的快速成长。

但目前对于我国的绝大部分医药企业来说,不论是自身仍较薄弱的研发能力还是政策执行层面对于新药研发方面的限制(如审批时间过长等)都不利于企业通过研发快速扩充自身产品线,因此对现有品种的收购就成为了最为便捷的手段。

近年来通过有效的收购,部分企业依靠新品种有效的支撑了持续高速增长。

如红日药业,公司在单一品种血必净注射液的驱动下容易面临成长的天花板,但公司通过收购康仁堂进入仍处于广阔蓝海市场的中药配方颗粒领域,进一步打开了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

从近年来的经营情况来看,康仁堂中药配方颗粒对红日药业的业绩弹性贡献也要强于母公司的血必净注射液,红日药业的此次收购也使其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匹“黑马”。

实际上,在行业内的兼并重组过程中,收购方与被收购方呈现一种双向选择的模式。

市场上价格合理的优质品种标的已经成为稀缺资源,拥有优秀品种的企业要么较为惜售不愿被上市公司收购或谋求自行上市,要么开价较高非一般企业所能承受。

在收购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收购方越发看重被收购标的与自身业务的协同性,产品是否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渠道进行进一步放量,与公司现有的产品能否形成更好的产品结构等因素。

而由于市场上资金充裕,被收购方奇货可居,因此除了在定价方面的深思熟虑外,交易标的也越发注重企业在被收购后的发展问题,力图利用上市公司的平台优势获得进一步的成长,并通过保留部分交易标的股权或对价部分上市公司股权的方式分享未来的收益。

注:

股价变动统计的是上市公司相关收购公告前一个月至复牌后一个月间的涨跌幅(如有停牌顺延)

(2)渠道资源整合:

取长补短,各取所需

在我国目前的医疗卫生体系之下,不同子行业、同一子行业不同产品线之间都有完全不同的销售模式与渠道特征。

例如对于大部分医疗器械产品而言,由于产品品类较多,医院倾向于打包采购,因此在销售上主要以代理销售模式为主。

对于药品来说,部分需要学术推广的产品在营销方面需要企业直接面对医生进行产品宣传和市场培育,因此直销较多;而对于市场认识已经比较充分的产品或适应症较广对应科室较多的产品来说,由于一方面并不需要再对医生做更多的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对应科室较多时直销模式也较难进行,因此大多以经销为主。

而医疗器械与药品在医院内的采购决策流程也有所不同。

即便在同一个子行业内,由于企业在进行产品推广时主要针对本领域的专家进行,而在跨入新领域时对该领域的专家资源并不足够熟悉,因而当新产品的治疗领域与现有产品并不重合时,企业现有的营销渠道也难以对新产品的放量提供有效帮助。

因此,产品之外,销售渠道的拓展也是企业现有产品持续增长、新产品放量的重要基础。

但从实践来看,由于经销商通常具有一定的区域性,而全国性的优势渠道与优势产品通常是相辅相成的,因此通常情况下企业是在收购优势品种的同时获得相应的渠道资源。

注:

股价变动统计的是上市公司相关收购公告前一个月至复牌后一个月间的涨跌幅(如有停牌顺延)

2、市场标准更加严格,收购难度加大但估值差仍将长期存在

一直以来,企业和资本市场在考虑兼并重组时,都会重点考量交易标的的业绩体量、交易价格、交易后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弹性这几个因素。

而这种由品种、渠道资源整合带来的业绩增厚、体量扩大,使得在政策红利带来的快速发展期中,许多企业迅速地成长为行业龙头,可以说这种模式见证了行业一个时代的蓬勃发展。

在这种视角下,中小型公司的业绩体量相对较小,并购对短期业绩弹性的贡献更大,驱动效应更加明显。

而从企业经营改善的角度来看,优质的大型公司其内部经营效率在行业内都处于领先水平,并购也很难找到经营质量更好的优质资产;而中小型公司在成长初期的产品线一般较为单一,经营效率也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通过并购相对更容易找到优质的资产,也有利于打开未来的成长空间,因此中小型公司通过并购后的经营改善空间也同样优于大中型公司。

如新华医疗在收购之前自身的净利润率和ROE水平在医疗器械行业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公司通过近年来持续的行业并购,其自身的净利润率和ROE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并购反而能够改善其自身的经营质量,而且在持续的并购下其业绩也取得了持续的高增长。

但是,随着近年来业绩增厚型并购的持续进行,市场对此类事件的反应逐步趋淡。

仍以新华医疗为例,2012年来共进行了4次交易总价为3-4亿元的收购,全部为控股收购,但市场反应有所区别。

考虑到A股市场特殊的事件股价驱动模式,我们取上市公司收购事件公告前一个月至复牌后一个月内(如有停牌顺延)市值变化与上市公司收购时的交易总价作对比,可以发现不同时期内市场对公司收购的反应有较大差异。

这固然与公司当时股价水平、收购标的情况有关,但也可以此一窥市场整体对并购逻辑公司并购动作反馈的变化。

这其中,从需求端来看中小型企业内生外延持续成长之下,部分上市公司的体量已经相对较大,继续进行的外延式发展的弹性逐步减小。

从供给端来看,上市公司快速成长的同时,非上市公司也同样受益于医药行业的政策红利而发展成熟,近年也同样逐渐受到政策红利逐步减弱的压力,众多非上市公司的业绩同样也面临业绩增速减缓的局面。

此外,并购市场持续火热之下,优质标的成为稀缺资源,新三板制度逐渐完善及IPO注册制预期之下,非上市公司在平台融资及资本退出方面的选择更加多样,因此定价逐渐走高,一二级市场差价空间逐步收窄,结果就导致了目前可交易标的常常出现有业绩体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