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六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0271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六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六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六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六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六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六含答案.docx

《最新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六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六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六含答案.docx

最新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六含答案

专题突破训练:

文言文阅读06

三、文言文阅读(23分。

其中选择题9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门山县吏隐堂记

(金)王若虚

门山①之公署,旧有三老堂。

盖正寝之西,故厅之东,连甍而稍庳②,今以之馆宾者也。

予到半年,葺而新之。

意所谓“三老”者,必有主名。

然求其图志而无得,访诸父老而不知。

客或问焉,每患其无以对也,既乃易之为“吏隐”。

“吏隐”之说,始于谁乎?

首阳为拙,柱下为工③,小山林而大朝市。

好奇之士,往往举为美谈,而尸位苟禄者,遂因以藉口。

盖古今恬不之怪。

嗟乎!

出处进退,君子之大致。

吏则吏,隐则隐,二者判然其不可乱。

吏而曰隐,此何理也!

夫任人之事,则忧人之忧。

抱关击柝之职,必思自效而求其称。

岩穴之下,畎亩之中,医卜释道,何所不可隐?

而顾隐于是乎?

此奸人欺世之言,吾无取焉。

然则名堂之意安在?

曰:

“非是之谓也,谓其为吏而犹隐耳。

孤城斗大,眇乎在穷山之巅,烟火萧然,强名曰县。

四际荒险,惨目而伤心。

过客之所顾瞻而咨嗟;仕子之所鄙薄而弃置,非迫于不得已者不至也。

始予得之,亲友失色,吊而不贺。

予固戚然以忧至则事简俗淳使于疏懒颇有以自慰乎其心及四陲多警羽檄交驰。

使者旁午于道路,而县以僻阻独若不闻者。

邻邑疲于奔命,曾不得一日休。

而吾常日高而起,申申自如,冠带鞍马,几成长物,由是处之益安,惟恐其去也。

或时与客幽寻而旷望,荫长林,藉丰草,酒酣一笑,身世两忘,不知我之属乎官也。

此其与隐者果何以异?

吾闻江西筠州,以民无嚚讼④,任其刺使者,号为“守道院”。

夫郡守之居,而得以道院称之,则吾堂之榜虽曰“隐”焉,其谁曰不可哉?

【注】①门山:

地名。

②庳:

低矮。

③首阳为拙,柱下为工:

前一句指隐居在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饿死,是为拙;后一句老子曾为周柱下史,隐于朝廷而终身无患,是为工。

④嚚(yín)讼:

奸诈而好争讼。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访诸父老而不知访:

询问

B.出处进退,君子之大致处:

退隐

C.必思自效而求其称称:

称职

D.荫长林,藉丰草藉:

凭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客或问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眇乎在穷山之巅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而吾常日高而起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则吾堂之榜虽曰“隐”焉之二虫又何知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予固戚然以忧至则事简俗淳使于疏懒颇有以自慰乎其心及四陲多警羽檄交驰

A.予固戚然/以忧至/则事简俗淳/使于疏懒/颇有以自慰乎/其心及四陲多警羽檄交驰

B.予固戚然/以忧至/则事简俗淳/使于疏懒/颇有以自慰乎其心及四陲/多警羽檄交驰

C.予固戚然以忧/至则事简俗淳/使于疏懒/颇有以自慰乎其心/及四陲多警/羽檄交驰

D.予固戚然以忧/至则事简俗淳/使于疏懒/颇有以自慰乎/其心及四陲多警/羽檄交驰

8.结合文意,请你谈谈作者取名“吏隐堂”的原因。

(4分)

答: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以之馆宾者也。

(3分)

译文:

(2)盖古今恬不之怪。

(4分)

译文:

(3)然则名堂之意安在?

(3分)

译文:

答案

5.D(藉:

坐卧在上面,枕着。

6.B(都是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A、代词,“我”/疑问代词,“哪里”。

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

D、结构助词,“的”/指示代词,“这”。

7.C。

8.因为作者在这个小县为官,如同隐居:

①这里民风简朴淳厚;②这里没有战事,安宁无忧;③生活在这里,作者常常探幽寻胜,感觉身世两忘。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

9.

(1)现在用它来安顿客人。

(采分点:

“以”,“用、拿”。

“之”,代词。

“馆”,名词活用为动词,“安顿、招待”。

(2)大概是因为自古以来人们都已习惯了,不认为这是怪事。

(采分点:

“盖”,“大概因为”,说明原因,并带有测度的意味。

“恬”,“习惯”。

“怪”,意动用法。

“不之怪”,宾语前置。

(3)既然这样,那么我取“吏隐”为堂名的用意在哪里呢?

(采分点: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取名”。

“安在”,宾语前置。

【文言文参考译文】

门山县的官署,过去有一个“三老堂”。

大概在正寝室的西面,旧厅的东面,(与官署)屋脊相连,只是稍稍低矮些,现在用它来安顿客人。

我到这里半年,重新修葺了它。

心想,这堂名叫“三老”,一定是有主人而命名的。

然而搜求图册和记载的文字,却无法找到,询问当地父老,他们也不知道。

有客人问我(取名的原因),常常担心自己无法回答,于是就更名为“吏隐堂”。

“吏隐”之一说法,始于谁呢?

(《汉书》中说)隐于首阳山的伯夷叔齐是笨拙的,而隐于朝廷的老子才是聪明的,(所以世人)认为隐于山林者是小隐,隐于朝市者是大隐。

喜欢奇谈怪论的人,常常将隐于朝市者列为美谈,而那些尸位素餐的人,于是以此为借口(一边做官一边隐居)。

大概是因为自古以来人们都已习惯了,不认为这是怪事。

唉,出仕和隐退,是君子最重要的节操,做官就做官,归隐就归隐,两者的区别清清楚楚的,是不可以混淆的。

明明是做官却又说归隐,这是什么道理呢?

担当别人的职事,那就应该为别人的忧虑而担忧。

担任守门打更这样的职事,一定要想着为主人效力,求得称职。

岩穴之下,田野之中,行医、占卜、寺庙、道观,哪一个地方不可以隐居?

难道(非得)隐居在这里?

这是奸诈之人欺骗世人的言论,我不相信它。

既然这样,那么我取“吏隐”为堂名的用意在哪里呢?

我说:

“我所指的不是这个意思,我认为自己做官如同隐居。

门山县城是一座小小的孤城,高高地坐落在偏僻的山顶,人烟稀少,勉强叫做县。

这里四面荒芜险峻,令人不忍目睹,黯然神伤。

这是过往的客人看到了都会叹息的地方,是读书人所鄙视的,不是迫不得已不愿来的地方。

起初我得到这个官职,亲朋好友都惨然失色,都来安慰我,没有人为我庆贺。

我本来也很忧愁,到了这里(才发现),这里事务简单,民风淳朴,以致于疏懒,所以自己心里深感安慰。

等到国家边境警报四起,军事文书驰马传递,出使的人日夜兼程的时候,这个小县城却因为偏远而好像没有听到一样。

邻县官吏疲于奔命,连一天休息都得不到,而我常常太阳升起很高才起床,四肢舒展,冠带马鞍,差不多都成了多余的东西,因此呆在这里更加安逸,只担心自己会离开这里。

有时我与客人们寻找幽深的景致,眺望空旷的山野,荫庇于高高的树木下,枕着丰美的野草,酒到尽兴时开怀大笑,自己和世人全都忘却了,不知道我身属于官府。

这难道与隐者果真有什么不同吗?

我听说江西筠州,因为百姓没有奸诈的诉讼,担任当地刺史的人,称为“守道院”。

那些州郡太守的居所,因而得以被称为“道院”,那么我这个厅堂的匾额虽然题为“隐”,谁说不行呢?

四、文言文阅读(23分。

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

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

或曰:

“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或曰:

“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

“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

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喜有赏,怒有刑。

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

“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

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

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

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

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谷也,宅幽而势阻宅:

房屋

B.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畯:

通“俊”

C.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便:

安逸

D.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央:

完、尽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吾非恶此而逃之蚓无爪牙之利

B.其在外,则树旗旄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泉甘而土肥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B.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C.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D.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8.作者借李愿之口描绘了哪三种人?

对这三种人作者持什么态度?

(4分)

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3分)

(2)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4分)

(3)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

(3分)

答案

5.A(A.“宅”应为“位置”)

6.B(B.都是代词,他。

A.代词;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C.介词,在;介词,被。

D.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

7.C

8.作者借李愿之口描述了三种人:

“遇知于天子”者、“不遇于时”者、“伺候于公卿”者。

作者借李愿之口,对第一种人和第三种人均持批判态度,对第二种人持赞赏态度。

9.

(1)这就是受到皇帝的知遇,掌握了很大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啊!

(2)既不受官职的约束,也不受刑罚的惩处,既不问天下的治乱,也不管官吏的升降。

(3)昌黎韩愈听了李愿的话,称赞他讲得有气魄。

给他斟上酒,并为他作一首歌。

译文:

太行山的南面有个盘谷。

盘谷中间,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人烟稀少。

有人说:

“因为这山谷环绕在两山之间,所以称作‘盘’。

”也有人说:

“这个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势阻塞,是隐者盘桓逗留的地方。

”我的朋友李愿就住在这里。

李愿说:

“人们称为大丈夫的人,我是了解的。

他们把利益恩惠施给别人,名声显扬于当世,在朝廷上参与政事,任免百官,辅佐皇帝发号施令。

他们到了朝廷外面,便树起旗帜,陈设弓箭,武夫在前面呼喝,侍从塞满道路,负责供给的仆役各自拿着物品,在路的两边飞快奔跑。

他们高兴时就随意赏赐,发怒时就任情处罚。

他们跟前聚集着很多才能出众的人,论古说今,赞扬他们的美德,这些话叫人听在耳中而不感到厌烦。

那些眉毛弯弯,面颊丰腴,声音清脆,体态美好,外貌秀丽,资质聪慧,起舞时轻薄的衣襟飘然而动,长长的衣袖遮掩面容,白粉搽脸,青黛画眉的女子,在一排排后房中清闲地住着,自恃貌美,忌妒别的姬妾得到宠爱;争着比美,一心要获取主人的怜爱。

这就是受到皇帝的知遇,掌握了很大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啊!

我并非厌恶这些而躲开的,只是命中注定而不能侥幸得到啊!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

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

日常作息没有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

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诋毁;与其肉体享受安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

既不受官职的约束,也不受刑罚的惩处;既不问天下的治乱,也不管官吏的升降。

这些都是遭遇不好、不行时不得志的人的所作所为,我就这样去做。

“侍候在达官贵人的门下,在通往地位权势的路上奔走,想要举脚进门却行止不定,想要开口说话却欲言无声。

处于污浊低下的地位而不知羞耻,触犯了刑法而受到诛杀。

希冀着获得非分名利的微弱机会,直到老死才罢休。

这样的人在为人方面究竟是好呢还是不好啊!

昌黎韩愈听了李愿的话,称赞他讲得有气魄。

给他斟上酒,并为他作一首歌:

“盘谷之中,是你的房屋。

盘谷的土地,可以播种五谷。

盘谷的泉水,可以用来洗涤,可以沿着它去散步。

盘谷地势险要,谁会来争夺你的住所?

谷中幽远深邃,天地广阔足以容身;山谷回环曲折,象是走了过去,却又回到了原处。

啊!

盘谷中的快乐啊,快乐无穷。

虎豹远离这儿啊,蛟龙逃避躲藏。

鬼神守卫保护啊,呵斥禁绝不祥。

有吃有喝啊长寿而健康,没有不满足的事啊,还有什么奢望?

用油抹我的车轴啊,用粮草喂我的马,随着你到盘谷啊,终生在那里优游徜徉。

五、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义田记

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

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

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

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

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

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

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

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

“是隐君之赐也。

”晏子日:

“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

”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

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

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

孟子曰: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晏子为近之。

今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

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

况于施贤乎!

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

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①者,又岂少哉?

况于他人乎!

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

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选自《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59年版)

【注】①瘠:

通“胔”,尸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计:

账册

B.而力未逮者二十年逮:

达到

C.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觞:

酒杯

D.世之都三公位都:

处在

5.C/觞:

罚饮酒。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所入,给其所聚B.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D.亲亲而仁民

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6.C/于:

均为介词,表对象,在…上。

A.以:

上句,介词,表对象,用;下句,连词,表目的,来。

B之:

上句,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下句,代词,这件事。

D.而:

均为连词,上句,表承接,接着;下句,表转折,却。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A.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B.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C.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D.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7.D/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

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8.下列各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范仲淹置办义田“以养济群族”,养济之法很是明细,从中可窥范公的仁心。

B.补写范仲淹参政而“位充禄厚”,才实现义田壮举,意在说明范公用俸禄购田的无私。

C.作者用孟子“亲亲而仁民”的话凸显晏子的克己好仁,认为范仲淹的义举与之相接近。

D.将范仲淹救济亲族士人的行为,比照一毛不拔的公卿大夫,愈见范公“后乐”的美德。

8.C/原文的意思是,晏子自己“敝车羸马”,却不吝君赐供养亲族士人的行为与孟子的理想接近,范仲淹克己好仁的义田之举,超过了晏子。

故作者用孟子“亲亲而仁民”的话,意在凸显范仲淹的贤德,说范仲淹的义举与晏子接近,不合文意。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

(3分)

译文:

⑵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3分)

译文:

⑶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

(4分)

译文:

9.⑴购置临近城邑常年丰收的千亩田地,叫做义田。

(置、负郭、常稔,各1分)⑵退职回家等待补缺的人,也提供资助。

(屏、俟代、与,各1分)⑶官府供给粮食这样充裕,朝廷俸禄这样优厚,(却)停留在一己私欲罢了。

(廪稍、厚、止、一己,各1分)

【译文参考】

范文正公是苏州人,生平喜好用财物助人。

选择那些亲近却贫困、疏远却贤良的人,全都救济他们。

当他富贵显达时,购置了临近城邑常年丰收的千亩田地,叫做义田,用来供养救助全族的人。

(使他们)每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娶丧葬时,都有供养。

选择族中年长又贤能的人管理那账册,在按时共同掌管收支。

每天吃饭,每人一升米;每年制衣,每人一匹绢。

嫁女的给钱五十贯,再嫁的给钱三十贯;娶妻的给钱三十贯,再娶的给钱十五贯;丧葬的比照再嫁的钱数,葬小孩的给钱十贯。

族人聚居的九十多人,(义田)每年收入提供稻谷八百斛,用田中收入的,供给聚居在这里的人,充足有余而且取用不尽。

退职回家等待补缺的人,也提供资助;出仕为官的人,就免去供给。

这就是义田大概的情形。

先前,范文正公尚未富贵显达时,曾立志设置义田,但他力量不能达到,搁延了二十年。

不久他当了西路边帅,接着参与朝廷政事,至此才有俸祿赏赐的收入,来达成他的愿望。

文正公去世后,后代子孙治理他义田的事业,继承他好施的遗志,和他在世时一样。

他虽然位高祿多,却清贫一生。

去世时,自身沒有用来入敛的东西,子孙沒有用来办丧的东西。

只是把布施贫民和养活族人的义行,留传给他的子孙罢了。

从前晏婴坐破車驾瘦马,桓子说:

“你这样做是隐藏国君的赐予啊!

”晏子回答说:

“自从我富贵之后,父亲一族,沒有不乘车的;母亲一族,沒有不在衣食上丰足的;妻子一族,沒有受冻挨饿的;齐国有三百多的士人,等我来救助才能升火做饭。

像这样,是隐藏国君的赏赐呢,还是彰显国君的赏赐呢?

”于是齐侯端起晏子的酒杯,罚桓子喝酒。

我曾喜爱晏子的好行仁德,齐侯的了解贤能,以及桓子的诚服大义;又喜爱晏子的仁爱有亲疏,而且言谈有先后。

先是父族,其次母族,再其次是妻族,然后推及到那些疏远的贤士。

孟子说:

“亲爱自己的亲人,进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进而爱惜天下万物。

”晏子的作为接近孟子的理想。

现在我观察范文正公的义田之举,比晏婴更贤能,他的义田格局可长久推行,又似乎胜过了晏子。

唉!

世上身居三公高位,享受万钟俸祿的人,他们的府第如此雄伟,车马如此装饰,声色如此繁盛,妻儿如此富裕,都停留在一己私欲罢了,但亲族中不能踏入他家大门的人,难道是少数吗?

更何况对于施救贤人呢!

其次那些任卿、大夫,任士的人,官府供给粮食这样充裕,朝廷俸禄这样优厚,停留在一己私欲罢了。

但他的族人手持壶瓢乞食,最终抛尸沟壑,难道是少数吗?

更何况对待他人呢!

这些人都是愧对文正公的罪人啊!

范文正公忠义充满朝廷,功业遍及边境,功名传遍天下。

后世必定有史官加以书写,我可以省略不记。

只是推崇他的义行,借此将他的义行流传后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