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学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0136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8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学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学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学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学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学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学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

《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学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学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学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

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学考模拟地理试题

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学考模拟地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根据统计,美国每7秒钟迎接一个新生命,每31秒钟进入一名新移民。

美国人口普查局宣布,在东部时间2006年10月17日7时46分,美国人口总数突破3亿大关,这是美国人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

结合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1.现阶段美国的人口自然增长在图乙中所处阶段和遇到的问题是分别是()

A.Ⅰ人口急剧膨胀B.Ⅲ人口老龄化

C.Ⅱ人口增长停滞D.Ⅲ人口平均寿命低

2.下列能正确反映美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B.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机械增长较缓

C.人口的自然增长较缓,机械增长较快D.主要受国内移民的影响

3.人口增长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填补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空缺,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B.减缓就业压力

C.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D.有利于加剧老龄化问题

4.下列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位于北半球亚热带的是(   )

A.

B.

C.

D.

下图示意1970~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A.1980年B.2000年C.【最新】D.2025年

6.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

A.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B.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C.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D.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

7.2015~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会造成()

A.老龄人口增加B.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C.少儿比重上升D.人口总数减少

下图为天山博格达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主导垂直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是(  )

A.光照B.热量C.水热D.水分

9.该山北坡出现针叶林带而南坡没有,其主要原因是北坡(  )

A.热量丰富B.光照充足

C.比较湿润D.气温较高

10.秦岭南麓所属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读“我国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11-12小题。

11.图中B-C-D-E自然景观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B.热量

C.水分D.土壤

12.图中A地区所处纬度较低,距海近,水热充足,河流流量大,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这些特征体现了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B.整体性

C.周期性D.差异性

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13.长江以北的国土面积较长江以南广,人口却比长江以南少,主要是因为()

A.长江以北平原面积少

B.长江以北干旱、半干旱面积广

C.长江以南地区工业发达

D.长江以北地区人口迁出量大

14.长江以南和以北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分别是5.5%和63.8%,这主要是因为()

A.长江以南地区水资源浪费严重

B.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少

C.长江以南地区不存在水资源问题

D.长江以北地区水污染较轻

15.长江以北地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3,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19%,下列关于长江以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减少耕地的灌溉面积B.减少水稻种植面积

C.研究推广抗旱作物D.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16.16.人口呈现负增长的国家是

A.德国、匈牙利B.韩国、新加坡C.印度、孟加拉D.非洲国家

17.下列区域中,人口较稀疏的是()

A.华北平原B.成都平原C.珠江三角洲D.内蒙古高原

18.我国内蒙古高原由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森林的更替,此种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属于(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B.是因为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C.国际环境相对动荡D.科技进步

20.我国“十一”黄金周,大量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

C.省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

21.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B.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D.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22.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

A.多为短期流动人口

B.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

C.以人口自发迁移为主

D.对迁入地的建设发展不利

23.英国阿伯丁、我国大庆等城市的兴起,引起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气候条件适宜

B.政治中心的改变

C.经济发展较慢

D.矿产资源的开发

【最新】1月开始,我国各省陆续启动“二孩”政策。

回答下列问题,

24.此项政策将使我国在今后几年中

A.入学与就业压力减轻B.劳动力人口减速放缓

C.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少D.性别比例失调缓解

25.为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国策B.大量国外移民来解决当前人口老化

C.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D.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中国从很早以来把目光投向可再生能源。

结合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

B.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势平坦

C.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D.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

27.据调查,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其原因是()

A.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区小B.甲地区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区小

C.甲地区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区多D.甲地区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区大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8.该图所示地区是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

C.青藏地区D.东北地区

29.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B.整体性

C.层次性D.开放性

下图是图瓦卢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0.3~5月,图瓦卢吹的盛行风是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31.2001年11月5日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的努力已告失败,2002年举国移民新西兰。

为避免第二个图瓦卢的出现,发达国家应该

A.绿色消费B.减缓工业化进程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

木子树,又名乌桕,属落叶乔木,是一种常见的乡土树种。

木子树也是一种色叶树种,叶色红艳夺目,因此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其根皮、树皮、叶可入药;种子外被之蜡质,供制高级香皂、蜡纸、蜡烛等;种仁榨取的油,供油漆、油墨等用,经济价值极高;其木质较坚硬,是一种优良木材。

读上述材料和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2.木子树所属自然带的类型应该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热带雨林

33.黄冈市某县一村镇有一大片年代比较古老但结果率较低的木子树。

为了发展乡镇经济,该村镇对其最佳的利用方式是(   )

A.卖给私人个体砍伐掉作为生活能源使用

B.妥善经营,为相关企业提供制药、香皂、油漆等原料

C.因木质优良,质地坚硬可作为经济林木培育

D.因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可发展地方旅游业

读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图(图中能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木柴和其他),回答下列各题。

34.图中④表示的能源是

A.天然气B.石油

C.煤炭D.木柴

35.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的比重超过了生物能源开始于

A.18世纪80年代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初D.20世纪50年代

36.下图中影响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的基础条件是

A.热量B.水分C.土壤D.植被

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7.关于图示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甲到丁纬度逐渐降低B.图示山地位于北半球

C.图示山地的南坡为背阳坡D.从甲到丁距海越来越远

38.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

39.与丙山地相比,甲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更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较低B.海拔较高C.降水较多D.距海较远

二、综合题

40.下图为浙江省沿海某地的等高线图(单位:

米)。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地形以________为主,村落的空间分布________,有沿分布的特点。

图中甲、乙、丙村落最有可能发展为大城市的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①处河流流向是____。

该河流汛期在季。

(3)两位同学分别在某山地的A、B两处测量当地的温度,测得两地之间的温差约为_。

(4)如果全球气候变暖,对图中丙村落的影响是。

41.中国和印度既是两个发展中的大国,又是两个人口大国。

读以下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中、印两国中2004年新增人口较多的是_______,中国和印度两国新增人口占世界的_____%。

(2)若将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根据中、印两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判断,目前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型,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型。

42.读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图,回答问题。

(1)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最低的是。

(2)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最少的是

(3)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的关系是;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是。

参考答案

1.B

2.C

3.A

【解析】

1.美国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所以处在图中Ⅲ阶段,该阶段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极低,所以人口老龄化严重。

2.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在图甲中人口每增加l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因此,人口的机械增长较快(外来移民较多)。

D项国内移民不影响美国的人口机械增长。

3.人口增长特别是机械增长,填补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空缺,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带来就业压力,环境压力等不利影响。

考点:

美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影响。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2)目前美国的人口增长特征: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故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严重,故主要的人口问题为:

劳动力不足,养老压力大等;故适宜采取如鼓励生育、接受国际移民、完善社会养老体制等措施;

(3)美国人口增长除自然增长外,人口机械增长比重也很大。

大量人口迁移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利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人口迁移有利于文化的扩散,也有利于文化的多样性。

(4)由于美国人口的人均消费水平较高,故美国人口增长快,将加大资源、环境问题,使环境人口容量减少。

4.A

【解析】试题分析:

北半球亚热带基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答案AC两个基带符合题意,自然带分布的倾斜状况判断,AD图中的同一自然带南坡分布海拔较高,说明南坡为向阳坡,说明该山地位于北半球。

故最后综合答案选A。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5.C

6.A

7.B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

5.从图中看【最新】前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大于0,劳动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最新】劳动人口增长为0,人口数量不再增加,【最新】后,劳动人口增长率小于0,劳动人口数量开始减少,可知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年份大约是【最新】,C正确。

6.我国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使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A正确;老年人口数量增长对劳动人口数量没有影响;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度增长,会使劳动力人口数量大幅度增长;劳动年龄人口都是青壮年,死亡率升高的可能性不大。

故选A。

7.从表中看,【最新】到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为负值,劳动人口数量减少,会导致企业用工成本增加,B正确;劳动人口数量减少不会造成老龄人口的增加,也不会引起少年儿童比重上升;对人口总数没有直接影响。

故选B。

8.C

9.C

10.D

【分析】

8.一定海拔高度的山区,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差异而变化,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导致气候、自然带的垂直变化,故选C。

9.天山北坡为迎风坡,降水稍多,山腰地带有生长良好的云杉和针叶林;天山南坡深居内陆,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干旱少雨,不利于森林生长。

故选C。

10.秦岭南麓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应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故选D。

11.C

12.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1.读图,图中B-C-D-E自然景观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是由沿海向内陆的递变规律,属于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C对。

光照、热量、土壤不是主要因素,A、B、D错。

12.图中A地区所处纬度较低,距海近,所以水热充足。

降水多,河流流量大,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位置、气候、河流、土壤、植被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这些特征体现了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B对。

反映的不是区域性、周期性、差异性,A、C、D错。

考点:

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地理环境的特征。

13.B

14.B

15.A

【分析】

1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长江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大,但是水资源占全国的总量少于北方地区,干旱、半干旱的面积广,所以人口少。

故选B。

14.长江以南和以北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分别是5.5%和63.8%,这主要是因为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少,只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故选B。

15.长江以北地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3,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19%,说明长江以北地区适合发展旱地农业,需要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耕地的灌溉面积,产量降低,粮食问题得不到保障。

故选A。

16.A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增长。

目前欧洲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人口负增长,以德国、匈牙利和俄罗斯等为代表。

17.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

我国内蒙古高原位于西北地区,降水较少,人口稀疏。

位于黑河-腾冲线西北地区。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8.B

【详解】

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森林的更替,其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是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对。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是随着纬度变化的,A错。

垂直分异规律是随海拔高度变化,C错。

地方性分异规律是局地小范围的变化,D错。

所以选B。

19.C

【解析】

试题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环境相对稳定,世界诸多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民族解放,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水平大大提高,生活条件、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人们健康水平提高,生命保障能力空前增强,使得世界人口迅猛增长。

故A、B、D三项说法正确,C项错误,C项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考点:

本题考查世界人口迅猛增长的原因。

点评:

该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同学们对世界人口迅猛增长原因的分析能力。

20.D

【分析】

考查人口迁移的概念。

【详解】

判断人口迁移的基本标准:

一是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二是时间较长(一般一年以上);三是居住地的变更;根据材料国内外游客去四川九寨沟旅游是短暂性的人口移动,应属于人口流动,D正确。

故选D。

【点睛】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

人口流动是人口在短期离开后又返回原居住地的现象,一般指离家外出工作、读书、旅游、探亲和从军一段时间,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

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比人口迁移更为普遍和经常,流动的人口不能称为移民。

人口流动分为周期流动和往返流动。

21.D

【解析】

【详解】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故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故选D。

22.B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

【详解】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所以安置性移民,是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进行的移民。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3.D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

我国大庆、攀枝花等城市的兴起,引起大量人口迁入是因为对矿产资源的开发。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4.D

25.B

【分析】

试题分析:

24.【最新】1月开始,我国各省陆续启动“二孩”政策,此项政策将使我国在今后几年中性别比例失调缓解,而劳动力人口减速放缓需要更长的时间。

答案选D。

25.为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要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国策;但不适合大量国外移民来解决当前人口老龄化;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答案选D。

考点:

人口政策影响。

26.D

27.D

【分析】

26.甲地位于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主要为夏季风,主要集中在夏季,A对;乙地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表平坦,B对;图中显示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C对;丙地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盆地,四周有高山阻挡,风力小,D错误。

选择D。

27.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是因为甲处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丁处深处内陆,经济落后,能源需求小。

所以说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D正确。

和气温年较差、人均土地资源无关,AC错误。

甲地区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区基本相同、略大于丁地区,B错误。

故选D。

【点睛】

风能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清洁能源,基本不排放废弃物,不污染环境,缺乏风能资源地区不能建风电站,风能分布较分散,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成本较高。

28.A

29.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28.读图可知,该地区气候干旱,河流欠发育,地表以荒漠和草原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少,说明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故选A。

29.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地形以山地盆地为主,比较闭塞,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降水少,河流欠发育,地表植被稀疏,以荒漠和草原为主,由于生物量少,所以土壤中的有机质少,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故选B。

【考点定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0.D

31.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30.根据经纬度可知图瓦卢位于东南信风带内,3~5月,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动,图瓦卢应位于东南信风控制下,盛行东南风。

选项B正确。

31.图瓦卢举国移民新西兰,主要原因是图瓦卢整体海拔很低,由于海平面上升,导致国土被海水淹没。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再次出现,应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选项C正确。

考点:

该题考查行星风带;气候变暖原因。

32.C

33.D

【解析】

32.根据材料提示,木子树,又名乌桕,属落叶乔木,所以可知木子树所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3.一村镇有一大片年代比较古老但结果率较低的木子树,因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可发展地方旅游业,对其最佳的利用方式。

34.A

35.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34.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所占比重上升,煤炭前期所占比重较大,但所占比重下降,且目前石油所占比重最大,所以可以判断③为石油,④为天然气、②为煤炭、①为木柴。

故选A。

35.化石能源为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能源为木柴,据图分析,在1870年与1890年,煤炭所占比重超过了木柴所占比重。

故选B。

【考点定位】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

【名师点睛】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19世纪70年代产业革命后,石化燃料消费量剧增。

初期主要以煤炭为主。

二战后,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与消费持续上升,石油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超过煤炭,跃居一次能源的主导地位。

此后,石油、煤炭所占比例缓慢下降,天然气的比例上升。

同时,核能、风能、水能、地热等其他形式的新能源逐渐被开发和利用。

形成了目前以化石燃料为主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并存的能源结构格局。

2003年底,化石能源仍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供应中约占87.7%。

36.A

【解析】①→②→③→④是从赤道向高纬度方向变化,随着纬度升高,气温降低,热量降低,所以影响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的基础条件是热量。

37.B

38.B

39.A

【解析】

37.水平方向上自然带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到苔原,可知由甲到丁纬度升高。

同一自然带分布,南坡海拔较北坡高,说明南坡为阳坡,所以是北半球。

同种自然带在南坡分布的海拔高,所以南坡为向阳坡。

从甲到丁为热量条件为基础的纬度地带性,没有体现距海远近而导致的自然带变化。

故选B。

38.由上题可知水平方向上,从甲到丁纬度升高,自然带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变化到苔原,符合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

故选B。

39.影响自然带多少的因素有纬度、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高差)。

甲和丙的海拔以及相对高度相差不大,纬度差异明显,甲的纬度低,自然带更加复杂。

故选A。

【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

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

②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题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

但二者存在差异。

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

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

③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

④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

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

40.

(1)山地分散河和沿海丙地势平坦开阔,沿海运输方便

(2)西北向东南夏(3)3.6°(4)海平面上升,导致丙村受淹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该地的海拔多在200米以上,且闭合等高线比较多,由此判定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村落的空间分布呈现分散特点。

且聚落基本沿河和沿海分布。

甲丙相比,甲距离山区太近,地势较高,区域发展空间受限。

交通条件相对较差;丙地则地势平坦开阔,沿海,运输方便,更有可能发展为大城市。

(2)河流发育于山谷中,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延伸方向相反,所以,①处河流流向是西北向东南。

该地位于浙江沿海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汛期在夏季。

(3)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0.6°C,根据图示,A、B两处海拔差距600米,所以,两地之间的温差3.6°。

(4)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极冰融化,从而使得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地区的丙村有受淹的危险。

考点: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城市区位因素、全球变暖。

41.

(1)印度34.3

(2)现代传统

【解析】

(1)人口增长数量=人口自然增长率x人口总数。

经计算可知2004年印度新增人口数量多于中国。

中国和印度新增人口=中国人口总数x(出生率-死亡率)+印度人口总数x(出生率-死亡率)世界新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