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统考押题精品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0127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统考押题精品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期末统考押题精品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期末统考押题精品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期末统考押题精品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期末统考押题精品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末统考押题精品卷.docx

《期末统考押题精品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统考押题精品卷.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期末统考押题精品卷.docx

期末统考押题精品卷

绝密★启用前

2013-2014学年度?

?

?

学校1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题。

1.“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

A.①环节B.④环节

C.⑤环节D.⑦环节

2.“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

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

A.①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题。

3.“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这段文字涉及的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是

A.①②④B.①⑤⑥

C.②③⑤D.②⑤⑥

4.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物质迁移的强大动力

B.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C.对全球的水分和热量进行调节

D.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基本形态

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5.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A.我国的夏季风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长江

D.我国的冬季风

6.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A.①   B.④   C.⑤   D.⑥

读“洋流的模式图”,完成问题:

7.若该洋流系统在太平洋,则ABCD四个海域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A.①B.②C.③D.④

8.若此洋流在大西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洋流a是墨西哥湾暖流

B.洋流b是北大西洋暖流

C.洋流c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影响

D.洋流d是在东北信风驱动下形成的

9.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很大影响的洋流是

A.北太平洋暖流B.拉布拉多寒流C.千岛寒流D.北大西洋暖流

10.黄土高原的成因是

A.流水堆积作用B.地壳的上升运动

C.风力的堆积作用D.岩浆喷出地表

古诗云: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据此回答小题。

11.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12.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水分B.光照C.土壤D.热量

13.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丘陵上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网密布。

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B.陆地环境的差异性

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D.自然景观的差异性

读“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题。

14.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环流B.地壳运动

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

15.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16.在图中的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位于我国暖温带的山地可能是

17.自然带呈明显带状分布,且南北对称的是( )

A.亚欧大陆B.北美大陆

C.非洲大陆D.南美大陆

18.读图,从地质构造看,山地M属于

A.背斜B.向斜

C.断层D.褶皱

读图,回答问题:

19.制约图中河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地貌和地形B.降水量和褶皱C.褶皱和断层D.地形和断层

20.如果在该地区地下发现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油井的合适位置是:

A.A处B.B处C.C处D.A处和C处

21.图示地区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断裂、褶皱、侵蚀、堆积

B.褶皱、断裂、堆积、侵蚀

C.侵蚀、褶皱、堆积、断裂

D.褶皱、断裂、侵蚀、堆积

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

22.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气压带影响地区温和多雨

B.丙气压带影响地区寒冷干燥

C.B风带与乙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D.A风带与乙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季风气候

23.下列天气现象的成因与甲地气流运动相类似的是()

A.扬州夏季的雷阵雨B.江淮地区的梅雨

C.我国冬季的寒潮D.北方冬春的沙尘暴

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反映某地区某年2月10日~12日的锋线移动情况。

读图,回答题。

24.该锋面属于

A.北半球冷锋B.南半球暖锋C.北半球暖锋D.南半球冷锋

25.10日~12日期间,甲地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A.11日的深夜B.12日的深夜C.11日的日出前后D.12日的日出前后

读“常见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题。

26.图中形成寒潮的天气系统是

27.下图中,正确反映A天气系统过境期间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A.a图B.b图C.c图D.d图

28.下列各组排序与图中排序相符的是()

A.①北半球的反气旋②北半球的气旋③南半球的气旋④南半球的反气旋

B.①北半球的气旋②南半球的气旋③北半球的气旋④南半球的反气旋

C.①北半球的反气旋②南半球的气旋③北半球的气旋④南半球的反气旋

D.①南半球的反气旋②南半球的气旋③北半球的气球④北半球的反气旋

下图为海陆间大气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29.若此图表示一天中某时段的气流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所示气流运动常见于夜间

B.该图所示气流运动只见于季风气候区

C.该气流运动因太阳辐射量不同而产生

D.陆地与海洋的高度差导致该气流运动的形成

30.若此图表示亚欧大陆东部一年中某季节的气流运动,则所代表的典型季节为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1.北半球该季节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BCD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图表示。

读图完成题。

3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②——大约为①辐射量的19%

C.③——是加热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④——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减弱

33.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greenhouseeffect)主要是和哪个过程相关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②和④

34.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中,吸收③辐射的主要是

A.水汽和氧气B.氮气和水汽C.二氧化碳和水汽D.氧气和氮气

该图为天气系统示意图(气压值P1>P2>P3),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35.该天气系统是

A.北半球气旋,甲为冷锋

B.北半球反气旋,乙为暖锋

C.南半球气旋,甲为冷锋

D.南半球反气旋,乙为暖锋

36.受气压中心和锋面的共同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空气下沉运动特别强烈

B.③、④两地可能是阴雨天气

C.①地受冷气团控制,②地受暖气团控制

D.①地风力大于②地

37.图中箭头表示①地空气水平运动的受力状况,其中表示风向的是

A.aB.bC.cD.d

38.读图2-43,回答12~13题。

12.图中四点属于暖气团控制下的是()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13.若图中甲点是低压中心,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2-43

A.此图表示的天气系统是北半球的气旋

B.此图表示的天气系统是南半球的反气旋

C.图中甲地出现阴雨天气

D.图中甲地盛行下沉气流

39.读“北半球锋面气旋示意图”回答下题。

图中三条等压线的数值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P1>P2>P3B.P1>P3>P2C.P2>P1>P3D.P3>P2>P1

40.在夏天,我国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持续时间长,水气集中。

出现梅雨天气是

A.暖锋过境前的阴雨天气B.冷锋过境后的阴雨天气

C.受气旋影响的阴雨天气D.准静止锋徘徊不前形成的阴雨天气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题型注释)

4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水循环A表示_______环节,B表示_______环节,C表示_______环节。

(2)①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地表形态是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

(3)②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

(4)③处地质构造中地层的新老关系是_______。

(5)④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岩。

42.读“太平洋海区洋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洋流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处是___________渔场,它的形成与___________暖流和________寒流在此交汇密切相关。

(3)乙处是________渔场,形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4)C、D两海域,温度较高的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考虑洋流对航海的影响,轮船从A城驶往B城时可借助于____________;轮船从B城驶往A城时可借助于____________。

(填写洋流名称)

43.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板块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_。

(2)A、B两大板块间的边界属________边界;C、D两大板块间的边界属__________边界。

(3)E处高大山脉是由于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

F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

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④环节。

选择B项。

2.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联系的是水圈;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联系的是大气圈;融化后渗入地下,联系了岩石圈;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联系了生物圈。

选择D项。

考点:

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及意义。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学生需明确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主要表现在: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①联系四大圈层、促进水体更新;②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传输;③流水作用改造着地表形态。

3.B

4.B

【解析】

试题分析:

3.通过古诗结合水循环的环节我们可分析出:

“云气西行”为水汽输送环节;“水泉东流”为地表径流环节;“上不竭,下不满”为地下径流。

故选B项。

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①联系四大圈层、维护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体更新;②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传输;③流水作用改造着地表形态。

B选项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风。

故选B项。

考点:

本题考查水循环环节及地理意义。

点评:

本题通过古诗词考查循环环节及地理意义,难度较小。

解答时学生准确把握古诗词的现代汉语含义结合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即可轻松作答。

5.A

6.C

【解析】

试题分析:

5.根据图示的水循环过程可判断,①表示水汽输送,主要通过夏季风或台风等形式实现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

6.南水北调改变了地表水的地区分布,故属于对地表径流⑤环节的影响。

考点:

本题考查水循环。

点评:

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结合图示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并能结合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影响分析。

7.B

8.C

【解析】本题考查洋流分布。

7.根据图示的大洋环流呈顺始终,判断位于北半球副热带海区,故若在太平洋,则②处有寒暖流交汇而利于形成渔场。

8.结合上题分析,若在大西洋,则a表示墨西哥湾暖流;b表示北大西洋暖流;c加纳利寒流,对沿岸气候降温减湿;d表示北赤道暖流,受东北信风影响而形成。

9.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及地理意义。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含四个方面分别是:

沿岸气候、海洋生物、航运、海洋污染。

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暖湿润,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判读,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0.C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

黄土高原是由于长期由西北风携带来的泥沙在此沉积而形成的。

11.A

12.D

13.A

【解析】

试题分析:

11.“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描述我国南北自然景观的差异,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12.塞北和江南的差异主要体现南北差异,属于纬度地带性差异,即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是以热量条件在高低纬度的分布不均为基础而形成的。

13.我国南方地区地貌上是低山丘陵与平原交错分布;气候上高温多雨,发育了红壤;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河流众多,水量丰富。

这是南方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结果,它体现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以古诗来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地域分异规律即可分析作答。

【知识小结】地带性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热量为主导因素。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水分为主导因素   .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水热为主导因素。

(4)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14.B

15.A

【解析】

试题分析:

14.根据图示的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分解如下:

①当地为平地、森林植被;②当地地壳隆起升高,使背风坡由森林变为草原;③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了沙漠。

这一过程中,变化的是地势和植被,而植被的变化又是地势变化的结果,故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

15.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也发生改变,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

本题难度一般,抓住图示自然环境的要素变化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根本原因”的要求,并能应用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性特征分析判断。

16.D

【解析】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我国暖温带的山地,南坡为向阳坡,故南坡自然带应向上倾斜,而山麓自然带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D图符合。

17.C

【解析】

试题分析: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自然带不是南北对称分布;而非洲大陆的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故选C

考点:

自然带的分布

点评:

本题考查四个大陆的自然带的空间分布,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识记大陆的自然带空间位置。

18.C

【解析】图示M处岩层与两侧岩层断裂并错位,判断为断层。

考点: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点评:

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直接读图,从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判断。

19.D

20.A

21.D

【解析】

试题分析:

19.结合图示,河谷发育的地形岩层为破裂带,即断层处,断层地带易被侵蚀形成河谷,地势高低决定了河流的流向。

20.图示A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而C处中间岩层向下凹,为向斜。

油气资源往往储藏在背斜构造中,而向斜处容易储水。

21.由断层切断褶皱构造,可推断出该地区先形成褶皱后形成断层;由褶皱顶部岩层缺失,且上面存在沉积岩(或沉积物),可判定该地区在褶皱和断层形成之后又遭受外力侵蚀,最后发生了堆积作用。

考点: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和应用。

点评:

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判断地质构造,应用地质构造对地貌、资源分布和地质作用的过程的影响等内容分析。

22.C

23.A

【解析】

试题分析:

22.此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系统,有图示可知此系统位于北半球,气压带甲为赤道低气压带,在其控制下地区高温多雨。

故A错误。

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其控制下地区寒冷湿润。

故B错误;地中海气候由副热带高压乙和西风带B交替控制形成的。

故C正确;在A东北信风带和乙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故D错误。

23.甲地气流属于对流雨,我国南方夏季的雷雨即属于对流雨。

A正确;梅雨是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B错误;我国冬季的寒潮及北方冬春的沙尘暴属于冷锋活动形成的天气。

故C、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点评:

本题属于基础知识题目,难度较小。

解题关键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及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常见天气系统影响的天气实例。

24.A

25.D

【解析】

试题分析:

24.读图可知:

云雨区位于锋后,所以属于冷锋,又因此冷锋是从西北向东南移动,所以应属于北半球的冷锋。

故选A。

25.因冷锋过境时,气温降低,所以12日的气温最低,又因一天中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故选D。

考点:

天气系统

点评:

本题组结合图示考查对天气系统类型的判断及气温的变化,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冷锋为锋后降水,且气温降低。

26.B

27.B

【解析】

试题分析:

26.A图冷气团后退,判断为暖锋;B图冷气团主动进攻,故判断为冷锋。

形成寒潮的天气系统是冷锋,故选B。

27.暖锋过境后,暖气团代替冷气团的位置,故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雨区位于冷气团一侧,为锋前。

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锋面系统。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锋面天气图的基本判断方法和锋面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过程。

解答本题需明确:

冷气团后退为暖锋天气图;冷气团进攻,为冷锋天气图。

冷气团总位于锋面之下,暖气团总位于锋面之上。

暖锋过境的天气状况为连续性降雨天气;过境后暖气团代替冷气团原来的位置,则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4)冷暖锋雨区总在冷气团一侧,结合锋面的移动方向可判断雨区的锋前或锋后位置。

28.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

北半球的气旋中心为低压,风向向右偏;北半球的反气旋为高压系统,风向向右偏。

南半球相反。

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能根据水平风向判断高低气压分布,结合风向的偏向判断地转偏向力的偏向,进而确定南北半球的差异。

【规律总结】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实际上气旋就是低压系统,反气旋就是高压系统。

29.A

30.D

31.C

【解析】

试题分析:

29.若此图表示一天中某时段的气流运动,陆地气流下沉,海洋气流上升,该图所示气流运动常见于夜间。

正确答案选A。

30.若此图表示亚欧大陆东部一年中某季节的气流运动,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则所代表的典型季节为冬季。

正确答案选C。

31.由上题可知,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气压带、风带偏南,符合的是B、C,B处的盛行西风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C。

考点:

主要考查了夜间海陆间环流、冬季海陆间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夜间海陆间环流、冬季海陆间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如图1-9所示。

2.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其移动规律如图1-10所示。

3.一般地说,高气压带气流下沉,气候干燥,低气压带气流上升,降水较多;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风带,气流较湿润,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风带,气流较干燥。

而由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会使同一地区的气候呈季节性变化规律。

气候类型

大气环流状况

降水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年雨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温带大陆西海岸,常年受西风带影响

地中海气候

位于亚热带大陆西海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冬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冬季受东北信风控制

夏雨型

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偏北风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

少雨型

32.C

33.C

34.C

【解析】

试题分析:

32.①为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约为①辐射量的47%;③为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④为大气逆辐射,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增强。

故选C。

33.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主要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③,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④归还地面散发的热量。

故选C。

34.③辐射是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大气中能够吸收长波辐射是二氧化碳和水汽。

故选C。

考点:

大气的热力作用

点评:

本题组结合图示考查对大气受热过程中各种辐射的作用,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会根据图示判断各辐射的名称,掌握各辐射的作用。

35.A

36.B

37.D

【解析】

试题分析:

35.气压值P1>P2>P3,判断气压中心为低压,则就其气流运动状况而言为气旋;根据①处的三个力与风向箭头,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判断为d箭头,故判断风向向右偏,为北半球;甲处的锋面图例为冷锋。

36.图示②位于气旋中心周围,判断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A错误;图示③④位于锋面的冷气团一侧,为雨区,B正确;由于图示锋面气旋为北半球,故①处应受暖气团控制,而②处为冷气团控制,C错误;②地等压线较①地密集,故判断风力较①处大,D错误。

37.根据图示①地空气水平运动的受力状况,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判断为c箭头;a与风向和摩擦力垂直,判断为地转偏向力;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判断为d箭头。

考点:

本题考查锋面气旋图示的判读。

点评:

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基础知识点的落实和读图画图能力的训练,解题的关键是能从图示的等压线分布判断气流状况、天气特征、风向和三个力等内容。

38.12.A13.C

【解析】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来,三角箭头指向暖气团一侧;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来,半圆指向冷气团一侧。

这是一幅锋面气旋图,根据锋面的移动方向判断出该气旋水平方向上气流的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所以判断为南半球的气旋。

气旋的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39.D

【解析】

本题考查锋面气旋。

近地面的锋面和气旋往往结合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

图中有锋面,所以为气旋。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实际上气旋就是低压系统,反气旋就是高压系统。

所以P3>P2>P1。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40.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

梅雨属于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而形成的阴雨天气。

41.

(1)蒸发,水汽输送,地表径流。

(2)向斜,山地,向斜先成山后成谷。

(3)断层,地层不连续。

(4)中心老两翼新。

(5)岩浆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