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9984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25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规划.docx

《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规划.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规划.docx

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规划

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规划

(2006-2020)

二○○六年十二月

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规划

(2006-2020)

南京市供水节水管理处

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环境学院

南京寰汇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规划(2006-2020)

编制单位:

南京市供水节水管理处

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环境学院

南京寰汇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主编:

孙驹治

副主编:

蒋宏蒋军成周征宇

参编人员:

南京市供水节水管理处:

管冰张家发

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环境学院:

赵金辉蔡琢

南京寰汇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陈广朋虞小其

市政府关于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规划的批复

前言1

第一章南京市基本概况1

南京市概况1

南京市水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情况3

第二章节约用水规划的总体思想及目标4

规划目的4

规划指导思想4

规划依据4

规划原则5

规划范围和期限6

规划目标6

第三章供水及污水处理现状7

供水现状7

污水处理现状13

第四章城市节水现状分析14

城市节水现状14

城市节水的主要工作及成绩15

城市节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8

第五章南京市中长期水资源供需分析20

需水量预测20

供水量分析22

供需平衡分析24

第六章节水潜力分析24

工业节水潜力分析24

城镇生活节水潜力分析26

第七章南京市节约用水指标体系28

节约用水指标体系28

南京节约用水规划目标值29

第八章实现节水目标的技术措施31

工业节水目标及技术措施31

城镇生活节水目标及技术措施33

管网漏失控制措施34

第九章实现节水目标的管理保障措施35

加强节水基础管理35

政策法规建设37

建设节约用水信息管理系统37

加强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37

切实落实“三同时、四到位”管理37

加强宣传教育38

节水型器具的认证、市场准入和推广38

加强城市供水管网的改造维护39

建立有利于节水的水价机制39

推广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和雨水利用39

科技节水40

节水投资融资机制40

建设节水示范工程、节水型企业(单位)和节水型小区40

第十章再生水及非常规水资源利用41

再生水资源利用41

非常规水资源利用43

南京市再生水及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措施46

第十一章“十一五”节水工作实施计划48

非工程性措施48

工程性措施53

工程性措施投资估算54

结论56

附件:

《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规划》(2006-2020)评审意见(由江苏省建设厅主持)

前言

水是城市发展的命脉。

南京市是江苏的省会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

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城市未来的发展,这就要求城市在经济、科技、社会、人口素质、城市设施有较大发展的同时,又要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节约用水是在确保合理用水,不降低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无效损耗为目的,所采取的工程、技术和管理等各项综合措施的行为。

在目前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日趋严重的条件下,节约用水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

通过节约用水可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南京市市委、市政府对于城市节水工作一直非常重视,一直把节约用水作为一项基本政策。

按照国家、省颁发的有关法律、法规,在省建设厅、市政公用局等各级部门领导和支持下,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部门通过制定地方规章、编制发展规划,确定地方节水目标,加强节水管理等措施使南京市近年来节水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次规划是南京市进一步加强节水工作的需要,也有利于促进节水型城市的创建。

规划的编制将为节水管理工作指明发展的方向,也有利于市政府及供水节水管理部门对新一轮各项专业规划进行指导和协调,发挥规划的最佳综合效益,使南京的节水工作在新世纪里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本次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南京市市政公用局、南京市经济委员会、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南京市建委、南京市规划局、南京市统计局、南京市环保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深表谢意!

第一章南京市基本概况

南京市概况

1.1.1自然地理概况

南京市位于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地处长江下游平原,距入海口370公里,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联江淮,是我国东西水运大动脉长江与南北陆运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交汇点,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

南京境内绵亘着宁镇山脉西段,城东钟山若长龙蟠绕,城西石头山似猛虎雄据,故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说。

万里长江自南向北滚滚而来,折向东去;秦淮、金川两河蜿蜒城中;玄武、莫愁两湖依偎东西山水之间,气势雄浑而景色秀美。

1.1.2土地面积

南京总面积平方公里,辖区跨长江南北两岸。

南京市行政区划为11区2县,包括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雨花台、栖霞八个城区,浦口、六合、江宁三个新区,以及溧水和高淳两个县。

共设有64个街道办事处、63个镇、1个乡。

境内山地、河流、平原交错,城东有钟山屏障,城南有十里秦淮。

流经南京段的长江约95公里,江宽水深,万吨海轮汛期可通航,秦淮河和滁河的河谷平原是全市的重要农业区。

1.1.3自然条件

南京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能资源充足,年平均温度为15.7℃,最高气温43度(1934年7月13日),最低气温度(1955年1月6日),最热月平均温度28.1℃,最冷月平均温度-2.1℃。

年平均降雨117天,降雨量1106.5毫米,最大平均湿度81%。

最大风速19.8m/s。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09m。

夏季主导风向东南、东风,冬季主导风向东北、东风。

地震烈度7度。

无霜期237天。

每天6月下旬到7月中旬为梅雨季节。

年度最佳气节为秋季9-11月。

1.1.4城市性质

南京市简称宁,江苏省省会城市,是江苏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南京地理区位优越,物产资源丰富,是中国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城市。

南京对外交通四通八达,形成了航空、高速公路、铁路、长江航运的立体交通体系和网路。

南京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继承古都历史精华,创造融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城市特色。

今天的南京是中国东部地区一座综合性工业基地,南京作为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和长江三角洲西部枢纽城市,要充分发挥沿江、近海的优势,增强跨省域的辐射功能和吸引力。

1.1.5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据南京市统计年鉴,南京市2005年人口达到595万人,总户数1933076户。

另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全市总人口预计2010年为680万左右,远景按1000万人口预留,城镇人口2010年为520万左右,远景按870万左右预留。

都市发展区总人口2010年为530万左右,远景按800万左右预留。

都市发展区城镇人口2010年为450万左右,远景按740万左右预留。

主城人口2010年控制在300万以内,远景下降到260万以内。

2.用地规模

主城城市建设用地为24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2010年为81平方米,远景为93平方米。

新市区、新城和重点镇人均建设用地按100平方米左右安排。

1.1.6主城功能布局特征

主城布局以河流、铁路、城墙等为自然边界。

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片区。

以明城墙围合的主体中片(旧城)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强调环境品质的提升和历史文化特色的体现;东、西、南、北四片区要在继续保持原区特色的同时,加强设施配套和功能完善,形成居住就业相对平衡,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的综合性片区。

1.1.7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2005年到2020年,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通过十五年时间“三个阶段”的努力,实现“两个率先”、“三大跨越”的战略性目标任务,构建起经济、社会、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基本框架。

“十一五”期间,南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又快又好发展的主题,突出“富裕、和谐”的导向,坚持率先发展,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构建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全国重要科教中心和东部城市绿化中心,加速“两个率先”进程;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在更高层次上深入实施富民强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文化南京、绿色南京五大战略;坚持和谐发展,注重以人为本,兼顾各方利益,加快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建设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推动南京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重点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突破口,推进经济向“低投入、低消耗、少排放、高产出、可循环”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坚持开源节流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四节约一综合”工作的开展,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培养和强化全社会节约意识,形成节约资源的生产、消费氛围。

经过“十一五”和更长的一点时间的努力,把南京建设成为科学技术先导,古都与滨江特色鲜明,国际影响较大的现代化中心城市。

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加快南京经济国际化步伐,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长远奋斗目标,促进和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全面加强和谐南京建设。

到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现代化,跻身世界发达城市行列。

1.1.8城市发展目标

未来南京城市发展目标是:

“十一五”时期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007年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10年取得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阶段性进展。

在“十一五”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努力把南京建设成为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社会安定和谐的现代化中心城市。

南京市水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情况

南京市地处江、河下游,水资源的基本特点是本地水资源不足,蓄水条件差,经常遭遇干旱,但过境水量丰沛,可利用水资源相对丰富。

南京主城区靠近长江,取水条件优越,但是六合地区及南部山区部分地区由于距离长江较远,本地水资源有限,而从长江取水成本较高,存在一定程度资源型缺水问题。

另一方面,市区及郊区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水质型缺水问题逐步凸现。

1.2.1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之和。

南京市水资源总量平水年约为25.6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为18.2亿立方米,特殊干旱年为7.4亿立方米,特殊干旱年约为平水年的三分之一。

在平水年地表水资源量是水资源总量的主要部分,但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地下水资源相对含量逐渐增加,特殊干旱年份,地下水资源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1.2.2本地可利用水资源量

可利用水资源量为水资源总量中通过水工程调节与调度可加以利用的水量。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降水量、蒸发量、下垫面状况和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等。

可利用水资源量平水年为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为9.9亿立方米,特殊干旱年为亿立方米,不能满足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的需求。

1.2.3过境水量

过境水又称客水,指从本地流过的其他地区的产水量。

南京地处两江两河下游,过境水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约9000亿立方米。

客水主要来源有:

长江南京流过的客水、水阳江从高淳县境边流过的客水、滁河上游及中游支流流过的客水等。

表1-1南京市主要江河客水资源估算表(亿立方米)

河名

平水年

中等干旱年

特殊干旱年

长江

8400

7900

7100

滁河

水阳江

1.2.4水质状况

目前,南京市主要江、河、湖、库Ⅰ类水已基本上不复存在,Ⅱ类水主要在水库和长江中心区,许多河段水质超过Ⅲ类水标准。

污水主要来源:

一是工业废污水,二是城市生活污水,三是面源污染。

城区水质:

由于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不合理排放以及较低的污水处理率,造成城区的河流水质大部分都处于超标状态,水质评价为四类到劣于五类。

长江水质:

长江南京段的水质基本上稳定在

类水以上。

总的来看,我市目前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由于水环境污染而引起的“水质型”缺水问题将可能会使南京未来可利用的水资源进一步受到限制,因此,加强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以有限的水资源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南京市未来面临的紧迫任务。

第二章节约用水规划的总体思想及目标

规划目的

规划以“节水减污”为基本出发点,以国家、省、市政府颁发的有关保护供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在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各项专业规划的基础上,以提高南京市的节水水平,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为目标,编制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规划,以期为南京市未来的节水工作提供指导,使南京市的节水水平在目前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的改善来支持南京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指导思想

本规划以全面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为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围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的具体目标,在南京市目前节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节水管理,增强用水观念,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提高节水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用水效率、提高产业层次,推进全社会、全行业、全覆盖、全过程的节水,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实施)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通知》(国发[2000]36号)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04]30号)

4)《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2005年7月5日)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2004年4月19日国办发[2004]36号)

6)《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1993年8月1国务院办第119号)

7)《关于进一步创建节水型城市活动的通知》(建设部、国家经贸委2001年3月26日建城[2001]63号)

8)《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节约用水和保证供水安全工作的通知》(建设部2003年8月22日建城[2003]171号)

9)《节水型企业(单位)目标导则》(建设部、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建城[1997]45号)

10)《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国家经贸委、水利部、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税务总局2000年10月25日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

1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政策》(建设部、科技部2006年)

12)《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年4月1日计价格[2002]515号)

13)《关于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的意见》(建设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2003年9月14日建城[2003]188号)

14)《关于印发<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和<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的通知》(建城[2006]140号)

15)《江苏省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苏建城[97]339号)

16)《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2003年10月1日施行)

17)《江苏省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省建设厅省经贸委省环保厅2006年7月25日)

18)《关于切实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的通知》(苏政发[2001]12号)

19)《南京市城市供水用水办法》(市政府2003年第215号令)

20)《南京市水资源管理办法》(南京市人民政府1997年6月25日修订)

21)《南京市城镇供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南京市人民政府1997年6月25日修订)

22)“市政府关于《南京创建节水型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政府宁政发[2005]151号文)

23)《中国城市节水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

24)《全国节水规划纲要(2001~2010年)》

25)《城市供水行业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

26)《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

27)《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

28)《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02)

29)《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建设部、国家发改委2006年修订)

30)《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

31)《宁镇扬泰通地区区域供水规划》(2005-2020,江苏省建设厅)

规划原则

(1)全面规划、突出重点

节水规划既要遵循节水工作的一般规律,要具有全局性、阶段性、科学性、可行性与指导性,要体现全社会、全覆盖、全行业、全过程的节水途径,全方位的节水措施和多层次的节水方法,又要根据南京节水工作的实际情况,突出节水重点对象,制定主要对措。

(2)因地制宜、合理用水

规划既要结合南京市节约用水现状,严格推行节水政策,又要依据南京市水源条件和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用水特点制定出合理高效的节水措施,从而提高用水效率,保护水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

(3)坚持以经济手段为主,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充分运用经济手段,特别是价格杠杆,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节约、利用、保护;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制定水资源费、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自来水价格、污水处理费和排污费,调整回用水价格,促进污水处理和回用。

建立水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的作用。

(4)分类指导、分步推进

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核心,对城市生活节水、工业节水进行分类指导;在规划的近、中、远期三个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实施节水措施。

(5)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依靠科技进步,不断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管理手段,提高工农业用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的水平,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寻求高效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以降低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

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集实时监测、决策支持、反馈控制为一体的现代化水资源管理系统,努力建设以优化水资源配置、有效控制水污染和厉行节约为标志的现代化节水型社会。

规划范围和期限

规划范围:

本规划涵盖范围为南京市行政区域内11区,即包括主城8区(鼓楼区、玄武区、建邺区、白下区、栖霞区、下关区、秦淮区、雨花台区)以及浦口区、江宁区、六合区。

规划期限:

本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规划的终期年为2020年。

规划分为三个阶段:

近期(2006-2010)

中期(2011-2015)

远期(2016-2020)

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贯彻“十五大”提出的“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可持续利用战略方针,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核心,协调开源与节流,工业、城市生活、生态用水,水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关系,实现需水与供、节水,工业节水与生活节水,节水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节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平衡。

通过科学的节水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规划提出的节水综合管理和技术措施等的落实,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污水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使南京的节水总体指标在2010年达到或超过国家2010年节水发展规划的要求。

到2020年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

(二)具体目标

根据南京市目前的用水现状,通过规划措施的实施,南京市未来不同水平年各项主要指标拟达到如下目标(表2-1):

表2-1南京市节约用水规划主要指标目标值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1、万元GDP取水量

米3/万元

≤35

≤30

2、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

米3/万元

≤45

≤40

≤35

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78

≥80

≥82

4、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

升/人.日

≤160

≤170

≤170

5、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

升/人.日

≤700

≤650

≤600

6、城市再生水利用率

≥20

≥22

≥25

7、城市污水处理率

≥85

≥88

≥90

8、雨水利用率*

≥5

≥8

≥10

(注:

由于我市无海水和微咸水,故非常规水资源替代率主要指雨水利用率。

第三章供水及污水处理现状

供水现状

3.1.1供水企业概况

目前,南京市区共有77座水厂,饮用水总供水能力万吨/日,其中包括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5座水厂,供水能力180万吨/日;4家区县级公共供水企业,5座水厂,供水能力万吨/日;自备水企业18家,20座水厂,饮用水总供水能力93万吨/日;47家乡镇级水厂总供水能力万吨/日左右。

目前,南京主城区南京市自来水公司所属共5座水厂,供水能力达180万吨/日。

其中,北河口水厂制水能力90万吨/日;城北水厂设计规模25万吨/日,供水范围为城东、城北部分地区;城南水厂制水能力30万吨/日,供水范围以雨花区、秦淮区为主;上元门水厂供水规模为20万吨/日,供水范围以城北工业区为主,除生活饮用水外,上元门水厂还向玄武湖引水;浦口水厂供水能力15万吨/日,供水范围为浦口大部分地区。

图3-1南京自来水总公司水厂位置示意图

主城区自来水总公司5座水厂采用长江水作为饮用水源,其中城南水厂和北河口水厂从夹江取水,浦口、上元门、城北水厂均从长江干流取水,取水口位置如图3-1所示。

五个水厂的供水区域见图3-2:

图3-2自来水总公司水厂供水区域

南京市城市公共供水2005年供水情况见表3-1,城市公共供水能力现状见表3-2。

表3-1南京市城市公共供水2005年供水情况

供水企业

总售水量(万吨)

生活售水量(万吨)

工业售水量(万吨)

最高日供水量(万吨)

水压合格率(%)

水质综合合格率(%)

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

江宁区自来水总公司

浦口区自来水公司

南京远古水业有限公司

六合区自来水公司

合计

--

--

平均

--

--

--

--

表3-2城市公共供水能力现状

供水企业

所辖水厂

供水能力(万米3/日)

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

北河口水厂

老厂

30

“六0”

60

城南水厂

30

城北水厂

25

上元门水厂

老厂

10

“一0”

10

浦口水厂

15

南京市江宁区自来水总公司

开发区水厂

15

浦口区自来水公司

珠江水厂

5

三岔水厂

2

南京远古水业股份有限公司

远古水厂

5

六合区自来水公司

第二水厂

5

合计

212

除城市公共供水企业以外,南京市现有自备水企业18家,水厂21座,总生活供水能力近93万吨/日左右。

规划范围内各自备水厂位置分散,取水口多设置在长江边上,南京主要的自备水厂现状见下表:

表3-3南京市主要自备水厂现状表

编号

供水企业

水厂数(座)

实际综合生产能力(万米3/日)

生活饮用水生产能力(万米3/日)

1

南京天环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1

2

南京钛白化工有限公司

1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