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的有效设计范本.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9915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的有效设计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的有效设计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的有效设计范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的有效设计范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的有效设计范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的有效设计范本.docx

《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的有效设计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的有效设计范本.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的有效设计范本.docx

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的有效设计范本

双减背景下如何有效布置作业心得体会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可以检测教学效果,有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情,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巩固知识,提升应用能力,培养学科素养。

然而,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过多过重过难的作业负担,不仅打击了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令大多数孩子身体素质下降,甚至身心受到伤害。

不久前,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由于“双减”政策直击应试教育的功利、短视要害,因而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反应,学校、家长、老师对这一重大决策普遍表示了热烈欢迎和支持。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学校、教师、家长必须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不得布置超过国家课标难度的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教师不得参加校外有偿补课等等,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得安排纸笔考试,不布置书面作业。

对于国家规定的明令禁止的红线,每个教师都必须了然于心,时刻自警、自省、自勉、自励,要把国家的政策精神切实落实到行动上、工作中。

有人认为,学生的作业少了,教师的负担也减轻了,教师可以轻松一些了。

这种对“双减”政策的认识其实是一种严重误解,虽然不排除有个别教师以“双减”政策为借口放松自己,但所有学校和绝大多数教师其实都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双减”政策背景之下,教师的责任不是变小了,而是更大了,要求不是变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师的着眼点和教学重点必须从以往只做好课本知识的传授,更多地转移到对人的培育上来,而且必须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为此,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作出相应调整和提高,更好地扮演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关键角色。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再也不能够为了追求学生的考试分数而不断给学生加压,让学生成为刷题机器。

对于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来说,教师必须控制好纸笔作业的总量,要做到少而精,精而有趣;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不能够安排纸笔作业和书面考试,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必须以更生动更活泼的形式,譬如以问答的形式来安排“口头”作业,这样既能够达到纸笔考试相同的效果,更为重要的在于,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然而,要做到作业的“少而精、精而有趣”以及安排生动活泼的“口头”作业,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比以前下更大的功夫,费更多的时间,做更深入的教学研究,课前准备要更加充分,教材研习要更加透彻,知识要点要更加突出,学生的情况要全面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安排。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尽量避免出现机械、单调、重复性无效作业或惩罚性作业,尽量缩减一些死记硬背、反复抄写的练习;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作业的形式必须多样化,切忌只有单调的书面作业,应该增加更多的实践性、操作性等体验类作业。

各种体验类作业形式不仅是学生所喜爱的,而且还可以激发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体差异,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业设计;教师还要认真批改作业,加强面批面改,做好学生的答疑辅导。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体育课堂

教学质量

随着新课程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各阶段、各学科的教学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其中,高中体育的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和改善,但是,在具体的高中体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还有很大的改善和进步的空间,需要我们一起不断努力。

随着新课程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推进和发展,高中体育的课堂教学质量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高中体育的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否,之所以能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一方面是受到高中体育这一学科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优势影响。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被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占据着,很少有锻炼自我和放松自我的机会,而体育这一学科的存在除了能够帮助学生强身健体,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之外,还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放松和减压环境,以调节学生的学习节奏,缓解学习压力。

另一方面,重视提高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是和教育教学需要迫切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和教学弊端的要求。

重视体育教学能改善当前高中阶段教学整体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从而实现学生学习状态的新发展。

除此之外,在具体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还有很大的改善和进步的空间,为此,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学思想来武装自己。

首先,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要注重将知识学习和体育技能的提高相结合。

在以往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往往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同时在教学态度上很多教师也不够认真,存在应付学生的不良教学心态。

具体来讲,教师在安排授课的时候,往往随意地安排教学内容,很多时候教师都不会体统进行体育训练,体育课程是由学生们自由上自习的,甚至有的时候体育课的课时会被其他学科所霸占。

教师以无所谓或者是自习的方式来应付体育课堂的教学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们的课外运动的机会,其他学科占课的现象更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体育学科最大的教学优势就在于它能够通过运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然而,教师的实际教学却恰恰违背了这一教学原则,忽略了这一教学目的,一味以高考为学生学习的风向标。

教师要想改善这种教学现状,就需要正视体育课程,并加强对体育运动的重视。

为此,我们可以将体育教学安排为课内授课和课外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可以借助这种方式获得身心的愉悦和放松。

同时,教师要给学生安排多样化的运动项目,以此来充实学生的体育学习内容。

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项目的体验中,能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培养出特定的体育爱好,为自己找到学习减压的方式。

其次,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堂。

在以往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将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在对课堂的安排上也是从自身出发的,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完成教学计划,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安排的内容接受了多少,对课堂教学内容学习到了多少,学生是否有兴趣接受教师的课程安排,都是教师很少考虑的方面,也是极有可能出现教学偏差的地方。

为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注重这些方面的融合,并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加以改善。

具体来讲,教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课堂,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高中生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内容。

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计划,比如对于男同学来讲,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活动;而对女学生而言,教师则可以安排一些运动量较小的教学活动,比如羽毛球训练、乒乓球比赛等。

当然在准备不同的项目运动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

可以说,教师只有在组织活动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特点,就能够实现促进学习效果提升的教学目的。

而与此同时,在运动教学时,教师还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活动和安排的空间,让他们能够自己组织活动,这样能够充分实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的需求出发的教学目的。

最后,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以往的体育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惯用的教学流程一般都是先组织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然后让学生集体跑步,最后还有剩余时间的话,就留给学生进行自由活动。

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安排下,教师将过多的教学重点放置在了跑步、简单的准备活动练习这些教学内容上,反复循环的课程教学,会让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

为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成为教师应当注重改善教学内容之一。

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者是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的兴趣。

比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一方面,在很多学生的生活中,篮球本来就是一个他们很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另一方面,比赛的方式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从而进一步带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而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学习的乐趣,将繁重的体育运动的压力转变为能够促进自己学习和进步的动力因素,同时,游戏的方式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他们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

毕竟,学生通过这种集体合作、互动交流的方式,会获得更多的与其他同学相处和交流的机会和空间。

除此之外,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来加强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为此,体育教师可以和学校的其他部门相联系,并能够借助学校活动的大平台,让学生的体育运动的能力得到锻炼,使学生的运动实力得到发挥和展现。

比如,学校可以在校运动会的举办期间也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和趣味运动项目,比如简单的花样传球、羽毛球比赛等,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利用学校附近的资源,组织学生进行登山活动等锻炼。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教学改的推动和促进下,高中体育的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教师的教学既面临着挑战,也迎来了新的教学机遇。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应当注重对新课程改教学要求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和分析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教学问题,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最终促进高中体育教学的新发展。

基于减负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

教学质量

高中课堂在学生时代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高中数学的教学更是重中之重。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展开,减负已经成为教育改的口号,传统的应试教育正逐步向素质教育过渡,这就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课程改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已经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了。

简要介绍了高中数学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喊着减轻学生负担的口号,新课程的改革逐步推进。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仍是课堂教学,教师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的课堂上将数学知识传输出去,使得学生都能够吸收理解,这就需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中数学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者的教学理解不够深入,教课严谨度不高

高中的数学教学是需要教师来做引导人的,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学以致用。

许多老师只是一味地教学,注重最后的结果,而不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得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团囹吞枣,在无形中忽略了教育的本质。

对简单的基础题目讲解很少,主要钻研难点,这样不仅浪费了上课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2.教师对课程的目标设立单一,考核标准不合理

应试教育的最大特点一一成绩是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

这种标准完全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磨掉了,只注重学习成绩,单纯为了学习成绩而学习。

这样就严重地忽视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考查,不利于学生潜力的发挥,更阻碍全面式人才的培养

3.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跟上新教材的改变和更新的步伐

近年来的课改主要是体现在教材的变革上。

由于新的教材更贴近现实生活,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无法达到教育目标,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4.课堂的教学方法死板,生搬硬套严重

新的课程教材要求教师能转变观念,建立起一个相对活跃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课堂死气沉沉,这都阻碍了课程改革的步伐

二、提高高中教学质量的途径

高中的数学教育主要是在课堂上实行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1.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堂的教学设计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对教材有一个充分的熟悉和理解,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制订出教学板书或者课件;对有可能出现的难点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好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另外,对课件进行完善,保证内容的质量,建立起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时将代数和几何进行穿插讲解,灵活运用知识的转换

2.在课堂上进行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活动中,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原动力。

将看起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灵活生动,使知识的学习充满乐趣,这样可激发学生探求真理的兴趣

(1)提高课程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对每一章节的学习目的进行明确,进行良好的课程导入

(2)教师自身增强学习,同时注重自身的个人魅力,利用精妙的语言、简洁有序的板书、熟练的解题技巧和敏捷的思维等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调动学生的精神力量,教学效果会更好

(3)经常进行课堂提问。

不能只是教师自己一个人自问自答,给学生提出简单的问题,然后对答案进行引导,逐步感受到学生对课程的想法,是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校多多开展数学的相关活动,并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精选题目,对题目做深入浅出的解析,通过系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程的改革逐步深入,减负势在必行。

在高中课堂的教学中,如何及时完整地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并最大循度地让学生吸收,这是在新课改时期广大的高中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

只有努力构建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

教学效率

在“双减”政策还没有落地之前,怎样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一直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讨论的课题。

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名师案例,进行思考和研究,并给出自己的答案。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由“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这些明白如话的教育理论老师们似乎都懂,但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却很少见到它们被落到实处。

我们看到的仍旧是教师在发挥主体作用,主宰着课堂,具体表现为:

一是碎问碎答。

教师用一组一组的细微琐碎的问题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学生的思维总是牢牢地被教师控制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思考老师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揣摩老师想要的正确答案,要么就是充当看客,看其他孩子怎么表演。

二是滔滔不绝。

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回答不出或不到位,教师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解起来,生怕学生哪里没弄明白,无论巨细,一一灌给学生。

学生则疲于笔记,根本不用思考和探究。

从时间占有来看,教师的教占有绝大多数的比例,留给学生的时间则少得可怜。

三是执行教案。

教师为了展现教学的完整性,按照课前的教案和预设亦步亦趋地开展教学,全然不顾课堂上学情的变化和现场生成的资源,强牵着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

如果没等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便无法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完全不会变通。

这样的教学,节奏缓慢、步骤冗长,压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带来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乃至厌倦语文的恶果。

因此,笔者极力呼吁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由“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彻底转变。

注重学生的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地学,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让学生学有所得,就是王尚文先生提出的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让学”。

注重学生的学,首先要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还主体地位给学生;注重学生的学,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学,第三要有教师的精心组织、合理安排、适度参与和巧妙点拨。

注重学生的学,还学生以主体地位,可采用以下措施:

(一)实施“板块式”教学

所谓“板块式”教学,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

“板块式”教学是相对传统的“线条式”教学而言的,由于板块的有机划分,其中必然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充分地进行活动的板块,也就是说,有些“板块”是明确地归属于学生活动的,这就在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方面迈开了扎实的一步。

比如,有位老师执教《幸福是什么》一课,便设计了这样三个板块:

朗读大比拼

收获大交流

智慧大碰撞

在第一个板块里,学生能自由练读,接着小组赛读,读得有滋有味;在第二个板块里,学生充分发言,交流自己从文中获得的认识、感悟,有的从理解内容的角度谈,有的从领悟表达形式的角度谈,有的从宏观的角度谈,有的从微观的角度谈……不知不觉便将文本读了个通透,而且气氛非常活跃;在第三个板块里,教师让学生质疑,以能难住同学、老师为佳,学生再次深入文本,积极开动脑筋,在字里行间进行探寻,提出一个又一个高水平的问题,然后在互相释疑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二度阐释,学生同时收获到无法比拟的成功的喜悦。

整个课堂,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时间是学生在朗读、思考、表达,收获之丰,效率之高,不言而喻。

(二)实施“主问题”教学

所谓“主问题”教学,就是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来带动整节课或整篇文章的教学。

“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一种具有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所以,每一次提问或问题设置都能形成和支撑课堂上一个时间较长的课堂学习活动。

这样一来,一般性提问的量大大减少,达到“一问抵多问”的效果。

例如:

XX老师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开始了一系列活动:

朗读、寻找、体会、表达。

有的说读出了看到地球遭到严重破坏时的“酸味”,有的说读出了宇航员提到宇宙中美丽地球的“甜味”,有的说读出了人类破坏了地球别无去处的“苦味”……

又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XX老师执教《凡卡》一课,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

你认为这篇课文里面最撼动你心灵的是什么地方?

在这问题下,学生展开了长达近15分钟的寻读、思考、表达等语文实践活动,把思维的触角伸展到文章的每个角落,最后落脚到凡卡写的信封上,经老师点拨,学生豁然开朗,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学习的乐趣。

“主问题”教学最大的教改意义就在于它能用精、少、实、活的提问或问题将学生吸引进课文,激发学生研讨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三)实施“无提问”教学

所谓“无提问”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不提一个问题,而通过组织话题讨论、交流汇报、模拟访谈等形式开展课堂活动的教学活动。

“无提问”教学是一种更高境界的教学形式。

由于课堂上没有教师的提问,教师活动的时间相对而言被压缩到最少,而学生活动的时间被延长到最长。

在教师调控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

例如:

有位教师执教《为人民服务》一课,摒弃了所有问题,设计了四个话题一一

说说文章的“意”(观点)

说说文章的“法”(方法)

说说文章的“言”(语言)

说说文章的“情”(情感)

学生根据这四个话题,展开充分的阅读、概括、辨析、品味、感悟等语文实践活动,然后汇报交流。

学生读出的文章的“意”有:

我们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死;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批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同志。

读出的文章的“情”有:

对张思德同志的深切哀悼之情;对全国人民的热爱之情;对帮我们指出错误提出建议同志的感激之情;对队伍里每一位同志的关切之情。

读出的文章的“法”有:

引用名言法、举例证明法、正反对比法、排比推进法、补充论证法、联系实际法。

其教学效果远非教师频频提问的课堂所能相比。

XX老师执教《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也采用了这种“无提问”教学,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话实说”访谈活动。

支老师客串主持人,学生分别扮演“天文学家”“环保局长”“生物学家”“宇航员”“民营企业家”“现场观众”“电视机前观众”。

活动分三个程序:

①嘉宾从“自身行业”出发读地球;②“现场观众”咨询有关问题;③“场外观众”咨询有关问题。

在趣味盎然的“访谈”活动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参与进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迁移运用了上节课所学,又调动了已有的知识储备;既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又锻炼了各项语文能力,效果之惊人,令人拍案叫绝!

无论是“板块式”教学,还是“主问题”教学,还是“无问题”教学,它们都十分明确地指向了学生的学,强调将课堂变为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园地,让学生在这样民主、活泼的环境里获得健康成长。

二、由“关注课文内容”向“关注表达形式”转变

翻开我们手头形形色色的“名师设计”“名师课堂实录”“全国大赛课堂实录”,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课都只完成了阅读教学顶多一半的任务一一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对文章的表达形式(怎么写的)视而不见。

教师引导学生一味纠缠的是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在文本内涵上越挖越深,动不动就上升到文化的高度。

这样的教学,笔者称之为“教学生读懂课文的教学”,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

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是“教会学生阅读”的教学,也就是着眼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

归根到底,还是如何处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问题。

“关注课文内容”突出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课文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强调课文对学生精神的影响,强调课文的审美价值。

但是,只“关注课文内容”的教学是极不完整的语文教学,是脱离了语文本体的教学。

语文的本体是什么?

语文的本体就是文章的表达形式,也就是语文的工具性。

关于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笔者曾有一比:

工具性就像一辆车,人文性就像车上的货物,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教会学生怎么驾驶这辆车,而不是带着学生清点车上装了哪些货物!

当然,学习语文不可能像开车运货一样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截然分开,但是,我们的着力点应该是明确的,那就是课文的表达方法。

实际上,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和成人阅读是一样的,他们关注的也仅限于文章的主要内容,而对文章的表达形式是不会主动顾及的。

对于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读物,即使没有外人的任何帮助,学生也能对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到百分之八九十。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在课堂上仍然花那么多时间去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大多是在做无用功。

学生已经懂的东西,我们还颠来倒去讲它干什么?

这样的语文教学效率不低下才是咄咄怪事!

相反,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忽略的表达形式,我们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同样给忽略了。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得到的仅仅是课文承载的知识,而不是获取知识的能力。

也就是说,学生只知道“车”上装了哪些“货”,却压根儿没学会“开车”,更谈不上“运货。

因此,笔者强烈呼吁:

我们的教学重心应由“关注课文内容”向“关注表达方法”转变。

(一)关注词句的表达效果

优美的文章都很讲究遣词造句,伟大的作家在这方面更是将语言文字运用得出神入化,即使是极为普通的字眼,在他们手中也显现出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教学中,应安排大量的品析、揣摩精妙词句表达作用的实践活动,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恰当的词句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比如,有位老师执教《山中访友》:

师:

课文开头写道,“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如果是你,你怎么写这句话呢?

生:

走出门,一阵微风迎面吹来,真凉爽啊!

生:

走出门,一阵微风迎面扑来,十分凉爽!

师:

可是,作者偏偏不这么写,而说“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撞”字呢?

生: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微风当作人来写,表达了作者当时激动的心情。

生:

是的,作者恨不得马上去见到自己的朋友们。

师:

生活中我们在哪些情况下会用到“撞”字?

生:

撞车!

(全班哄笑)

师(亦笑):

开车相撞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哦!

生:

撞彩!

师:

什么意思?

生:

中大奖了!

师:

心情如何?

生(纷纷):

高兴!

激动!

兴奋!

师:

事先想到过吗?

生:

没有,意外的惊喜!

师:

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生:

在生活中遇到好久不见的好朋友,也可以说“撞到了谁”。

师:

同样是惊喜!

作者用这个“撞”字,首先就给我们一个新奇的感觉,再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还通过这一个字表达出对微风的喜爱,以及作者当时无比快乐的心情。

我们还可以想像出当时作者迫不及待地要去见山中朋友们那种激动、急切的心情。

作者开头也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啊!

来,我们再一起好好读读开头这两个自然段!

(二)关注基本段式的结构特点

文章是情感的结晶,也是思维的产物。

或者说,文章是作者情感和思维的物化。

文章的写作,除了遣词造句,更要讲究布局谋篇。

我们的语文教学,还应在理清文章脉络上下功夫。

叶老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也就是这个意思。

对小学生而言,宏观地把握每篇文章的思路有些困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