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9811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48分)

1.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要求,所以要通过法治和学习礼仪,使小人变为君子,使普通人变为圣人。

据此可知,荀子()

A.思想超越了儒学范畴B.重视对民众的教化

C.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D.反对盲目崇拜圣人

2.汉代以来,大臣上书皇帝,不论是颂扬功德还是直言过错,都以“臣诚愚鄙”“臣昧死”之类开篇,意味着自卑、放弃尊严。

这类官场语言的使用说明()

A.“君权神授”观念深入人心        B.“君为臣纲”思想影响较大

C.“皇帝独尊”思想逐渐形成        D.“皇权至上”观念受到冲击

3.鹅湖之会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

鹅湖之会上,朱、陆双方激烈辩论犹有异同。

“元晦(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陆王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材料表明朱、陆双方的分歧是()

A.宇宙的本原B.穷理的途径C.人性的善恶D.孔孟的纲常

4.“嗟夫!

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计”。

这反映出明末思想家李贽()

A.宣扬男女平等B.批判愚昧和迷信C.挑战封建礼教D.反对封建专制

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置相》中发出了“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的感慨,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

这突出表明黄宗羲()

A.主张限制君主权力B.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

C.希望健全中央机构D.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

6.甲骨文发现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

随着殷墟发现大量甲骨文遗存,它记录了商代的天象祲异、王室组成、宗法与宗庙制、王权与神权关系、卜官与占卜制度、土地所有制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

由此说明()

A.“传说时代”没有可信历史B.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学

C.考古发现可以填补史书缺载D.历史研究只能依据原始资料

7.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

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

这种现象表明(  )

A.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           B.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C.社会的价值取向趋于统一           D.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社会地位

8.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

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对材料中关于“中体西用”的评价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体西用”包庇封建主义,反映地主阶级的腐朽性

B.“中体西用”冲破传统阻力,为传播西学打开了缺口

C.“中体西用”拒绝政治改革,改革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D.“西学”逐渐取代“中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9.20世纪初,梁启超曾特意对“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作过比较:

(中国旧思想)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欧洲新思想)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梁启超作此比较的目的是()

A.批判欧洲模式为清朝统治辩护B.借鉴欧洲先进制度维护君主专制

C.学习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D.借鉴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民主共和

10.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一味否定中国文化不同,李大钊明确主张中西文化调和。

他指出,中西文化因地理及历史的缘故,形成了“主静”“主动”各具特色的两大区域性文化,二者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

据此推断,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

A.反映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B.认识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

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绝对化的倾向     D.重新确立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11.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先后两次下令改小学一、二年级的“国文”为“国语”,并且规定到1922年废止小学文言体教材。

由此表明(  )

A.胡适、陈独秀等大力提倡文学革命

B.教育制度改革开始走向基层社会

C.新文化运动已经深入社会的下层

D.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教育语体改革

12.孙中山说:

“专制时代,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而不能解放。

故虽有为国民利害着想,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者也。

”这反映了孙中山()

A.推崇民有民治民享   B.主张推翻专制统治

C.倡导进行社会革命   D.重视国民思想启蒙

13.“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

也有理论上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

邓小平“南方谈话”()

A.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B.打破了认识误区坚定了改革信心

C.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14.1964年,中国的一项科技成果问世后,国际媒体评论说:

“今天的试验是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的提醒,即提醒他们中国已经决心通过它自己的力量在一切领域获得发展。

”对此,陈毅元帅也说:

“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

”这一科技成果应该是()A.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5.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由此可知()

A.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16.苏格拉底起初探讨天上的云、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却发现这些东西不是他能把握的,因为自然界的事物永远都没有定论。

他最后说了一句话:

“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居民。

”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A.注重人的道德修养  B.怀疑人是万物的主宰

C.把人作为研究对象   D.研究的领域已经缩小

17.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最坚定者基本上都是高级僧侣、著名的宗教学者,甚至有些教皇也是人文主义者。

这反映出文艺复兴()

A.仍是以神为中心       B.并不反对基督教

C.仍重视宗教苦修       D.核心为神圣主义

18.马丁·路德认为建立家庭的神职人员会发出神圣的光辉,为此他作为神职人员带头选择了结婚生子的生活。

路德这一做法()

A.否定了上帝的神圣地位B.致力于建立廉洁教会

C.批判了教会的至上权威D.有利于弘扬人文主义

19.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

”据此可见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

A.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       B.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

C.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      D.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

20.卢梭说:

“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他认为“结合的形式”是()

A.通过投票表达公共意志             B.对现存制度进行道德改造

C.制定一个共同遵守的契约            D.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

21.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

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

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  )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D.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22.某位作家在为自己的作品写前言时宣称:

“我不过是历史学家的书记而已……收集激情的主要事实,描绘各种性格,选择社会上的主要事件……写出一部史学家们忘写的历史,即风俗史。

”该作品是(  )

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等待戈多》D.《百年孤独》

23.“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

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

”此画家属于的派别是()

A.古典主义    B.现代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实主义

24.电影和流行音乐不再局限于电影院和唱片载体形式的传播,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欣赏影片和音乐,还可以通过下载及多种形式播放欣赏,产生了新的传播方式和新的消费方式。

这说明网络信息传输新技术的出现()

A.突出了传播内容复杂多样的特点B.为传统文化提供最好的传播渠道

C.使电影和流行音乐的品质均提高D.提供了满足用户多样需求的平台

二、非选择题(25题22分,26题18分,27题12分,共52分)

25.(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哲学家们在晚周(注:

春秋战国)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泊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晚周时期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6分)

 

(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

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6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

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

(10分)

 

26.(18分)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

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

……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

……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中国的本土人文精神》

材料二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编自《马克思选集》中文版第3卷

材料三 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利(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利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

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五四:

未完成的启蒙》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

(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思想启蒙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分析中国“偏离了方向”的原因。

(8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西欧,曾有过一场思想骚动,而在欧亚其他地区则没有。

这一根本的不同之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中国,儒教继续在社会中居支配地位。

它尊崇老年人,轻视年轻人;尊崇过去,轻视现在;尊崇已确认的权威,轻视变革;从而,使它成为保持各方面现状的极好工具。

最终,导致了处处顺从、事事以正统观念为依据的气氛,排除了思想继续发展的可能;这一点有助于说明为什么中国尽管最初在发明造纸、印刷、火药和指南针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后来却在技术上落后于西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自拟一个具体论题(或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历史参考答案(详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B

B

C

A

C

A

B

C

A

D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C

A

C

B

D

B

C

C

B

C

D

1.B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荀子认为人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有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故荀子重视对民众的教化,B项正确。

荀子属于儒家代表人物,其思想仍在儒学范畴,排除A项。

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民本思想,而是强调对民众的教化,排除C项。

D观点是李贽的观点,与材料荀子的不符,排除。

2.B根据材料可知,大臣上书皇帝,不论是颂扬功德还是直言过错,都以“臣诚愚鄙”“臣昧死”之类开篇反映了汉代以来君臣等级关系,体现了“君为臣纲”思想影响深远,故此题应选B项。

3.B本题考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

两者都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客观存在的“理”,排除A.根据材料中朱熹主张“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得出其主张格物致知,由陆九渊认为“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得出其主张发明本心,故B项正确。

材料并未涉及人性的善恶问题,排除C,理学都尊崇孔孟的纲常,排除D.

4.C本题主要考查李贽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徒失佳偶,空负良缘”可知是指李贽支持自由恋爱,反对封建礼教,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5.A题干中黄宗羲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是因为宰相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权,故A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天下为主,君为客”的相关信息,排除B;题干中并未提到健全中央机构的主张,排除C;材料只是要限制君权,并未提到对君主制度的否定,排除D。

6.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D两项犯了绝对化的错误倾向,可直接排除。

六千多年前,我国就已经出现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文字,所以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故可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随着殷墟大量甲骨文的发现,使商代成为“信史时代”得以证明,这是填补史书缺载,故此题选C项。

7.A从材料中“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到“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的信息说明文学逐渐被下层民众所喜爱,故A项正确;材料中主要说的是文学世俗化,不是迎合统治阶级,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社会的价值取向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民间文学世俗化与道教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8.B本题考查对“中体西用”的认识。

根据材料“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可知,作者对“中体西用”是给予肯定的。

故本题选B。

A项与材料信息相违背,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9.C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比较“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

认为(中国旧思想)君主不受法律制约,(欧洲新思想)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

目的是希望中国借鉴西方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故选C。

10.A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肯定中西文化各有长短,主张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故A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对中西方文化的态度,与认识到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无关,排除B。

李大钊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没有改变胡适等人一味否定中国文化的绝对化倾向,排除C项。

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1.D据材料“‘国文’为‘国语’”“废止小学文言体教材”可得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教育改革,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C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12.D依据材料:

“专制时代,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而不能解放。

故虽有为国民利害着想,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者也。

”可知重视国民思想启蒙,故D项正确。

13.B1979年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1992年“南方谈话”邓小平提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认识误区坚定了改革信心,故B项正确。

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1997年,故排除C项;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是1985年,故排除D项。

14.C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的能力。

由题干中“对赫鲁晓夫继承人的一次及时的提醒”说明赫鲁晓夫已经不在职了,即可能发生在1964年或者以后,由“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

”说明与军事方面有关,故选C。

15.A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故答案选A项。

材料没有反映高等教育如何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故排除B项。

C项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

大专院校录取新生人数的增长,并不表明已经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故排除D项。

16.C由材料“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居民”,说明苏格拉底把人作为研究对象,故C项正确。

材料无关人的道德修养,而是强调把人作为研究对象,故排除A项。

材料没有体现怀疑人是万物的主宰,而是强调把人作为研究对象,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研究领域已经缩小,而是强调把人作为研究对象,排除D项。

17.B依据材料可知人文主义思想家的身份大多是与基督教有关的宗教人士,故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无涉及。

18.D根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反对教会的控制,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这一做法有利于弘扬人文主义,故D项正确。

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没有否定上帝的神圣地位,故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廉洁教会的内容,故排除B项。

C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除了有批判教会权威,还要主张现世的幸福,故排除C项。

19.B启蒙运动的背景之一是自然科学的发展,故A项错误。

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故B项正确。

启蒙运动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故C项错误。

文艺复兴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序幕,故D项错误。

20.C材料无法体现通过投票表达公共意志,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对现存制度进行道德改造,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是要制定一个共同遵守的契约,故C项正确;材料也为涉及维护社会正义,故排除D项。

21.C材料强调的是制约“可能作恶的权力”,启蒙思想家认为必须对权力进行制约才能防止权力“作恶”。

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22.B根据材料“某位作家在为自己的作品写前言时宣称:

“我不过是位历史学家的书记而已…收集激情的主要事实,描绘各种性格,选择社会上的主要事件…写出一部史学家们忘写的历史,即风俗史。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所说作品是现实主义,《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作品。

故选B。

A项是浪漫主义作品,C项是现代主义作品,D项是现代主义作品,均项排除。

23.C印象主义美术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与材料所述相符合,故C项正确,排除ABD。

24.D材料强调了网络信息传输新技术对电影和流行音乐的传播形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故D项正确。

排除ABC。

2、非选择题(25题22分,26题18分,27题12分,共52分)

25.

(1)原则:

孔子:

仁和礼;为政以德。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荀子:

仁义、王道;君舟民水。

(6分)

(2)胜利: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分)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4分)

(3)时代信息:

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

(4分)背景: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腐败。

(6分)

答案详细分析:

(1)问题一中“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史实可直接归纳出如下内容:

孔子主张仁和礼,为政以德;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荀子主张仁义、王道和君舟民水。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指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是指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仅迎合统治者的需要,也即儒学本身神秘化。

(3)从材料三文字中可以直接归纳出明末清初三大著名思想家的主张,即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和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他们提出这些新主张的时代背景是: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腐败。

26.

(1)根本原则:

保持和谐关系、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

(4分,答出两点即可)

(2)批判对象:

更加公开、猛烈地抨击天主教会,并将斗争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

(3分)

政治追求:

追求自由、平等,进而主张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

(3分)

(3)不同:

西方的思想启蒙重视人的价值和自由权力,而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忽略了人性的解放,更偏重于救亡图存。

(4分)

原因:

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国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等。

(4分,答出两点即可)

27.答案:

示例:

观点:

思想进步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2分)

论述:

西欧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的思想日益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人文主义兴起,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和教会的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美国独立战争,也推动了世界其他地区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8分)

因此,思想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思想进步引领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

(2分)

答案详细分析:

依据材料通过中西思想的对比可得出观点一:

思想进步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依据材料并结合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可得: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的发展的推动作用。

依据材料通过中西思想的对比可得出观点二:

思想保守束缚社会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如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大力宣传儒学,社会上出现复古尊孔逆流等论述。

注意观点明确,表达准确,逻辑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