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9728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docx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docx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1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它在整个100以内加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学生刚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再学习这部分知识对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

因此在教学预设时,我特别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同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引导探索和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了教材提供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二.动手操作,引导合作探究

  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理解算理。

教学这部分内容,我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操作与交流,让他们在操作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学会总结。

整节课的设计,我认为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

  三.投其所好,精心设计练习

  计算是枯燥的,如果课后的练习只是一味的计算,一年级的小学很容易疲劳,小学生是非常喜欢新鲜、有趣的活动的,为了再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练习时,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投其所好,精心设计了“夺智慧星”和“摘苹果”这两个游戏,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这样不但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在不知道不觉中完成了大量的口算练习,还使学生乐学,愿学。

  但,也存在一些的问题,例如课堂驾驭能力不高,课堂上不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总是想把学生拉到自身预设的情境中来。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2

  每每听课,都有不同的收获,听宗老师不进位加这节课,让我收获颇深。

在课前复习一年级学过的加减,在17-3=这道题时,宗老师问:

为什么用7-3,有孩子说是7-3够减,宗老师又写一道:

43-2,为什么用3-2,4也够减2,为什么不用4-2呢?

引发学生的争论,在争论的过程中最后得出结论:

计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这也为接下来的竖式相同数位对齐垫定了基础。

  在这节课上我没有用减法进行铺垫,这节课是加法计算,对此进行了调整改为:

12+3=,提问:

为什么用2+3,不用1+3呢?

经过讨论得出结论:

相同的数位相加。

  接下来的教学中,体验35+2=多种算法,口算、数一数、竖式,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教写竖式时,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设疑让学生学会列竖式计算。

  整个教学以学生为主,老师明确提出疑问、犯错误让学生改正,在练习中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让学生自身去改正,课堂上宗老师幽默的语言、一步一步的引导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也让我学到了“知识”。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3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一课是在学生学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之后教学的,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

教材首先安排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

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

例如45+30,先算40+30=70,再算70+5=75。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是10以内的加法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

如45+3,先算5+3=8,再算40+8=48。

这部分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是后面学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

对于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要更好地发挥小棒和计数器的作用从孩子们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开始,小棒就成了孩子们认数、理解加、减法算理的忠实伴侣。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量的增多,学生对小棒的兴趣已不如先前。

加之学生认识了个位和十位后,热衷于在计数器上拨数。

在这节课上,学生在列出算式45+30之后,又很快说出得数是75。

于是,我让学生用小棒或计数器来验证一下。

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由于学生的计数器上没有标明数位,在课前我要求学生自身用水彩笔补上,但有些学生没有按要求去做,到了具体操作过程中,就出现把数位搞反的现象。

也有少部分学生把3个十当作了3个一。

看来,让学生分清计数器上的数位,搞清数的组成,是学生正确操作计数器的关键。

指名学生在计数器上演示完成后,我又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用小棒摆一摆,这名学生在摆好4捆和5根之后,直接在4捆下面摆了3捆,下面的学生也随即附和。

当时,我为了图省事,也没有强调在摆好4捆和5根之后,在右边摆上3捆,然后把3捆移到4捆下面,没能展现一个动态的合并过程,学生对此印象不够深刻。

  二.在算理和算法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学生通过操作计数器或小棒理解了算理,但此时并不代表学生已经掌握了算法。

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头脑里有一个从算理走向算法的转变过程。

这一点是学生正确口算的关键一步。

在这节课上,当学生弄清算理之后,应该及时追问一下:

“你准备怎样计算像45+30这样的算式的得数?

”让学生提炼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即在算理直观和算法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三.走实“两位数加整十数”才能走好“两位数加一位数由于本节课的两个例题很重要,课堂容量比较大。

在教学完例1之后,就急于进入例2的学习,没有及时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学生没能及时地把习得的算法形成初步技能,因此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时,就觉得有些眼花瞭乱了。

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四.让动手操作与学生的思维过程真正结合起来学生在动手摆小棒或拨计数器时,往往有些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出现把学具当玩具的现象。

把计数器上的珠子任意地拨上拨下,弄得哗哗作响,或者把小棒弯来折去地摆图形。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如何让学生在操作学具时,边动手操作边说方法,真正实现手、脑、口并用,把思维过程和动手操作过程完美结合起来,这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4

  针对一年级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本节课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性、活动性的教学环节,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儿童主动地学习知识。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环节,为学习提供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

通过语言表达、边摆边说的教学环节,从中体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不错的学习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通过毛毛虫与蝴蝶配对的活动环节,一方面巩固算法,培养口算能力、反应能力与合作精神;另一方面,让学生走出座位贴毛毛虫卡片,放轻松音乐,也达到课间休息的意图。

让学生两人合作玩数卡与个人竞赛打骰子列加法算式的比赛活动中,题目由学生自由随机产生,学生在激烈的比赛气氛中,兴趣盎然地、积极乐意地完成大容量的口算练习,这是老师梦寐以求的学习场面。

另外,在课的伊始,让学生汇报收集到的两个数相加的例子,既可复习旧知,又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同时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5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因为口算一般从高位算起,教材中循序渐进的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之后接着安排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知识重点是解决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的问题,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难点,掌握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也为后面将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打下基础。

  教材例题图景中提供了45座、30座、3座这3个数据,开放的情境中学生明确提出了不同的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同时口答出算式,接下来就是口算得数了。

首先解决的是45+30=?

按照要求学生用手中的小棒先摆出了45加30的过程比较容易,直接把4捆小棒和3捆小棒先合起来就是7捆,就是7个十是70,再把70与5根小棒合起来就是75。

在计数器上也能很快的在十位上增多3个珠子表示加的30,十位上就有7个珠子就是70,个位上五个珠子不变与70合起来就是75,同样方法解决了45+3=?

的得数,类似的几道巩固练习学生利用摆小棒和在计数器比较容易的口算出得数,初步理解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应该先看清楚所加的数是十还是几个一,是几个十就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是几个一就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在后来的练习巩固中我要求学生不能摆小棒、不用计数器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结果口算的错误率很高,特别是我出示了这样一组算式:

  23+50=

  23+5=

  32+50=

  32+5=

  大部分学生的结果都错了,我就想:

刚才利用摆小棒和计数器口算的很好,现在脱离了直观的小棒和计数器怎么就错这么多呢?

我想这应该是学生对“数位”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在第三单元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学生看着计数器说的很清楚,但在口算中很容易就把数字所占的位置也就是数位混淆了。

在口算52+40=?

时,有个学生回答得数是65,我问他是怎样算的,她说:

20+40=6060+5=65;还有这样算的学生:

2+4=650+6=56。

而且出现错误的还不止这两个学生,面对学生不借助直观操作口算出现的问题,我采取了分类口算练习,首先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如:

26+30想:

2在()位,表示有2个();6在()位,表示有6个();3在()位,表示有3个();0在()位。

()和()都在十位上,合起来就是()个十;()和()都在个位上,合起来就是()。

反复让学生找出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再说出几和几都在十位上,几和几都在个位上,以此加强学生十位上的数一定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个位上的数一定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这样也为两位数加两位数、一位数的列竖式计算打好基础。

反复的口头表达中学生逐步理解了是几个十就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是几个一就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以此方法又巩固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现在学生再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时,错误率减少了很多。

  从中也可以感受到:

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直观操作理解比较容易,对于较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孩子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理,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了同桌100的视频,下午我有针对部分难点进行了直播,虽然说没有达到目标的全部完成,但我认为学生是在自我探究的情况下进行的学习,因此我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

  由于本节课是一堂计算课因此我以复习,通过选用有针对性的口答计算的方式进行导入,口算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是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为学习新知识理清思路。

接下来把加法计算的两种方法让学生总结出来。

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有利于学生把计算方法迁移过来。

这样不但重视了知识的回忆,而且重视了方法的迁移,重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已经系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整十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既是对上学期学过的凑十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呈现的是开联欢会的部分场面,并用图画和对话形式呈现问题和所需要的相关数据。

我把主题图设计为我校运动员的欢庆会,让学生感觉活动就在我们身边,数学课标要求,创设合理有效的情景,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积极创设学生喜欢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利用知识,并能正确计算。

  再通过摆小棒探索算法,初步悟出算理。

让学生充分地摆小棒,说过程,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凑整十法和相同数位相加法的算理。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例如教学的评价有时缺少针对性,因此评价显得有些单一,还有个别环节的小结缺少及时性。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认真反思这节课上完了,也许很多老师和我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疑惑,这节课究竟在哪里使用学具比较恰当呢?

怎样让学生产生使用学具的需要呢?

我个人觉得,单纯的只教算题过程学生能理解,也能明白,单独的说小棒,进行圈一圈,也可以理解,但综合到一起,就出现了上下不对照的现象。

这也是学生感觉到最困难的,我想我会继续研究这几课,以便能更清楚的让学生明白。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7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以上学期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近阶段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知识为基础的,这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口算的方法,基本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会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但计算速度稍慢,正确率不满意。

  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必须对基础知识达到很熟练的计算程度。

如果20以内进位加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没有学好,那这节课学习会很困难。

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很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首先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然后利用情境图导入新课。

通过情境图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明确提出加法问题,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探索计算方法。

在这个环节我充分让学生操作小棒理解“满十进位”的算理。

再次感悟到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

  40分钟学完这节课,时间较紧凑,20以内加法口诀熟练的,计算就又对又快,如果生疏的要掐手指算的肯定是慢的,要提升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必须多练习。

  教学完这节课,我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的确是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前后知识点是一条知识链,某一节脱落,直接影响后面内容的学习。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8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

从一开始的主体图入手,创设新学期发新书,学生了解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说一说:

“你看到了什么?

”意在让学生充分观察,发现这里面的数学信息。

  为接下来的顺利解决问题埋下伏笔。

接着我又问:

“要解决数学书有多少本?

需要知道哪两个数学信息?

”学生说:

“需要知道没打开的和小朋友发下去的。

”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

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

“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放到哪合适呢?

”生说:

“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到一起。

”我又追问:

“为什么要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到一起?

”我先让同桌讨论这一问题,接着找同学回答。

生说:

“拿来的3捆小棒是表示的3个十,因此要和35里面的3个十放到一起”。

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35+3=”和“35+30=”的算理后,我问:

“看着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1说:

“这两个算式里面都有35”,生2说:

“第一个算式加的是3,第二个算式加的是30”。

我问:

“35是几位数?

,3是几位数?

”,生说:

“35是两位数,3是一位数”我说:

“那也就是说我们学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学生马上说:

“两位数”。

我一听不是自身心里想要的答案,可是又一想学生说的也没错呀,30就是两位数”。

  灵机一动我说:

“30是两位数,也是我们认识的两位数里面很特殊的什么数呢?

”学生马上想到是整十数。

这样在我的引导下,我们共同完成了本节课的课题。

我想这样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概括,也是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一个培养”。

针对教材上明确提出的问题:

“上面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我把它换成:

“如果让你做这种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题,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学生有的说:

“做题一定要认真、细心。

”有的说:

“一定要注意把一位数加在个位,整十数加在十位”。

我想这样问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是新课改下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

  课堂上,同学们精彩的表现,是我所想到的,也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我想孩子们有好的发言和习惯,应该是离不开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一点点对他们的一些在习惯上、思维上和知识上的点滴渗透,也为今天的精彩做好了铺垫。

没想到的是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那强,思维那活跃。

看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继续大胆地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孩子们施展他们才能的机会。

同时,我们老师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真实的课堂表现。

从而提升我们为学生服务的质量。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9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喜欢数学。

  为了顺利地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中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点:

  1.抓住知识“生长点”,巧设复习过关题,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本节课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因此上课伊始我首先以“游戏”和“抢答”的形式设计了三类练习题,对刚学过的“9加几”进行了回顾复习,通过复习为下面学习新知做好了知识铺垫,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保证了学生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2.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新授过程中,我设计从学生了解的校园运动会入手,利用教材中学生领取饮料的场景,通过这样的设计安排,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然后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发现、找出了两个主要问题(两组一共要多少瓶果汁;两组一共要多少瓶水);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先寻找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学习,学生很轻松地列出了算式。

但在探索用多种方法计算得数时,学生只探索出了一种计算方法“凑十法”,给人的感觉学生的思维想象太狭窄,可能这与第一节课“9加几”的教学时,加强了“凑十法”有关系。

在顺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我把第二个问题完全放给了学生,让学生自身独立解决。

教学由“扶”到“放”,师生平等参与,共同探讨、交流,学生拥有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从而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分层练习体现不够,课堂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课堂语言还不够生动简练等。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慢慢感知体会算法,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自我感悟,让他们经过自身的切身体会发自内心的选择出对于他们来说最简便的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学会怎么学习、怎么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个性和潜能,在体验中获取到知识,在成功中找回自信,更深刻地品味到学习的乐趣!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10

  上周四,听了王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教学的内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感受很多,收获较大,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谈谈听课后的一些看法:

  首先,王老师用卡片作为教具出示口算题,以作复习。

使学生通过复习,唤起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推动知识的迁移,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其次,王老师在教学中很好的把握了本节课进位加这个重点,以及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满十进一”的教学难点。

在课上,王老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揭示算法,为学生很好的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供了保障。

紧接要求学生不摆小棒说出算法,加强了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非常及时必要的。

  最后,在练习中通过组织比较,及时整理了知识结构。

体现如下:

  1)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本课学习内容的特点。

  在学会计算24+6后,紧接完成课本中相应的练习,引导学生看计算结果,让学生发现所学内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并能让学生通过比较,深刻感悟、理解进位加或不进位加的算理。

  2)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进一步引导算法。

  王老师在巩固练习中用小黑板出示了三组算式,并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题组中算式的联系,让学生体会一位数加一位数是基础,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第一步计算,让学生巩固、掌握相同数位相加的基本算法,为后续学习笔算做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总的来说,王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能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的能力放到首位。

在教法上能利用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身去探索、发现、解决新问题,真正体现了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唯一不足之处是本节课只有老师的板书,没有学生的板演。

  我觉得学生板演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首先,通过板演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的疑难困惑与错误,以便教师及时启发引导。

其次,全班学生通过观察板演学生的解题方法与自身有什么不同,可以推动学生间的相互学习。

最后,低年级学生大都有表现欲望,通过板演会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形成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11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借助学生了解的练字这个情景,引出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选取富有童趣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动手操作,经历口算过程,理解算理,从具体到抽象,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更清晰、条理。

  从写字的情景出发引出两个实际问题,列出两个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后,让学生通过操作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教材在编写上也采用了左右对比的编排方式,演示算理的小棒图和表示口算过程的算是对照,使学生“理清算明”。

最后在通过比较计算时的不同,再一次体会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我个人觉得不足之处是:

在学生自主探究前,没有必要强求学生先摆一摆学具再列式计算,应该允许学生直接列式计算。

在学生介绍自身的计算方法的时候,可以通过追问等方式让学生思考这样算的道理,要求学生解释算理,这也是学生感觉到最困难的。

“能不能想办法让自身说清楚你的算法呢?

”可以用小棒来摆一摆。

”这样,学生对使用学具就真正有了需要,而且学具的使用也能真正为教学服务,而不但仅是为了体现教材呈现出的方法走过场。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12

  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

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设计了口算题,并且说出它们的计算过程,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认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概念,认识相同数位相加。

  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拟订了这样三个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的重点放到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使学生对计算方法理解。

教学过程遵循“问题情景——自主探索——扩展应用”这一主线。

  按照我的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后,感悟如下:

  1.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数的形成过程,主动构建数的意义,对新知的认识比较深刻。

  2.本节课营造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形中,构建起了枯燥的数学。

  3.不足之处,对“动手摆一摆”中的活动,所蕴藏的教学价值还没有深入挖倔。

面向全体,关注大多数做得不够。

  一些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课上大胆交流的意识不强。

这时,教师关注的不够。

应该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参与进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