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人教版历史提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9376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人教版历史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上人教版历史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上人教版历史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上人教版历史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上人教版历史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人教版历史提纲.docx

《八上人教版历史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人教版历史提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人教版历史提纲.docx

八上人教版历史提纲

、1~12课复习提纲(基础)

一、虎门销烟的背景:

19世纪上半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并且坚船利炮,战斗力强。

在向海外的殖民扩张中,英国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而此时的中国是封建专制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占主导地位,军备落后军纪败坏并闭关锁国。

虎门销烟的原因:

维护清朝统治

虎门销烟的过程:

1839年3月,林则徐一到广州,就派人暗访暗查,缉拿烟贩,并强制外商交出鸦片200多万斤。

从6月3日开始,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分批销毁。

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虎门销烟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勇气和决心,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

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直接、客观原因):

根本原因: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

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客观原因:

中国市场辽阔,资源丰富,腐朽落后

鸦片战争的性质:

英国政府为保护罪恶的鸦片走私活动,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的经过(开始、结束的时间和标志):

1840年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鸦片战争的结果:

1842年8月,中英双方在南京议和。

英国侵略者以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政府财政困难。

鸦片战争的影响:

政治: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经济: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思想:

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外交:

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社会性质改变)

清政府战败原因:

主观原因:

封建专制制度腐朽;清政府腐败无能;封建经济的落伍,军事技术和装备的落后。

客观原因:

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综合国力强大

根本原因: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

要与时俱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国力。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后,英国不满足于已攫取的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

英国侵略者向清政府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拒绝。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开始的时间和标志,侵略者、主要罪行):

开始时间:

1856年10月

标志:

亚罗号事件

侵略者:

英国联合法国

主要罪行:

火烧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英汉联军攻陷北京后,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开发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英法白银各800万两等。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沙俄趁火打劫的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利用清政府内外交困,无暇顾及北部边防之机,采取武力威胁和政治讹诈手段,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定都、特点:

1851年在广西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于1853年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

太平天国抗击外国侵略的主要史实:

 

三、我国边疆危机出现的时间:

19世纪60至70年代

我国边疆危机背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迫切需要市场原料;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新一轮侵华浪潮;清国力更加衰弱。

我国边疆危机表现:

1865年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占领喀什噶尔,攻陷了天山南路大部分地区。

又攻占了乌鲁木齐和吐鲁番等地,把侵略势力扩张到北疆。

惯于趁火打劫的沙俄,借新疆局势动荡之机,出兵强占伊梨。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进军的策略):

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结果:

1878年初,除伊梨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取得胜利的原因:

战略战术正确;军队战斗力强;新疆种族人民的大力支持;维护国家主权是正义行为。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义:

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成功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四、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客观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的发展和对外扩张

客观原因:

清政府的腐朽懦弱

直接原因:

镇压朝鲜民众起义。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起止时间、标志、重要战役、人物、结束的标志):

起止时间:

1894年7月至1895年4月

标志:

朝鲜民众起义

重要战役:

黄海大战

人物:

邓世昌

结束标志:

签订《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结果:

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

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退让

根本原因:

腐朽的封建制度不能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客观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强大、蓄谋已久

《马关条约》的危害:

1、割地: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赔款:

加重中国人民负担,增强了日本的军事力量。

3、开埠:

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掠夺富庶的长江流域。

4、设厂:

便于列强经济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中国:

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促使中华民族觉醒,救亡图存运动再掀高潮。

日本:

促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列强: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五、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及性质:

外国列强与中华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

性质为反帝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根本、直接):

根本原因:

进一步控制中国政府(彻底瓜分中国)

直接原因: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维护其在华利益。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参与国:

1900年6月,英、俄、德、法、意、奥、日、美八国组成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果:

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危害:

经济:

增加了人民负担,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外交:

清政府内政外交完全处于洋人的控制之下;

军事:

中国在军事上失去自主权

政治: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战败的原因:

近代中国三大不平等条约的比较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签定国家

中英

中日

中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等国

赔款

2100万银元

2亿两白银

4.5亿两白银

土地

割香港岛

割台、澎、辽

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

其它

五口通商

通商;设厂

严禁反帝活动;拆毁军事防线,允许列强派兵进驻沿线要地

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大加深了两半社会程度

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六、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背景:

鸦片战争战败后,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大受刺激,他们热心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积极思索救国御敌的方法。

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代表人:

魏源

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代表作:

《海国图志》

核心主张:

“以夷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

目的:

抵抗外国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影响:

魏源的这些主张,突破了长久以来禁锢人们思想华夷观念,为近代化做了思想准备。

洋务运动的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洋务运动的目的:

抵抗外国侵略、镇压国内反抗、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运动的时间: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洋务运动的阶级派别:

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洋务运动的核心主张:

师夷长技以自强

洋务运动的前后期的口号和内容: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最早)、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设备齐全),组建了三支海军(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洋务运动的失败的标志: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但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历史地位:

是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性质:

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失败的根本原因:

只学技术,不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

启示:

一个落后的国家不仅要学习外国先进技术,还要废除落后的社会制度,取得国家独立;洋务派面向世界的开放气度、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情感值得学习。

新式交通(轮船、火车)和通讯工具(电报)出现的原因、情况:

原因:

洋务运动的发展和近代工业的兴起。

19世纪60年代后,靠蒸汽推动的小火轮、钢甲船渐渐出现;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主持设立电报总局。

七、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

1、甲午战败,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维新变法运动的目的: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维新变法运动的时间:

1895---1898年

维新变法运动的阶级派别:

资产阶级维新派

维新变法运动的性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的经过:

序幕--------公车上书:

1895年春,当《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时,康有为和梁启超联络各省来京应试的举人6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迁都、练兵、变法图强。

这次上书虽没有达到目的,但却轰动全国。

从此,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变法维新运动揭开序幕。

发展-------严复译著《天演论》,介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大声疾呼:

只有效法西方,变法图强,中国才能“自强保种”,免于沦亡。

作用是渴求新知,积极探索救国真理的知识分子以极大的启迪,为维新派的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他是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之一。

高潮-------百日维新的背景是列强瓜分狂潮的危机和维新运动的不断高涨。

时间是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内容:

政治是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是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军事是训练新式军队;文化教育是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等,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标志: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六君子就义。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是资本主义的软弱性;客观原因是顽固势力强大。

维新变法运动影响:

1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地位)

2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最大贡献)

维新变法运动启示: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八、辛亥革命的背景:

1、甲午战败,民族危机日渐加深。

2、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增强。

辛亥革命的阶级派别:

资产阶级革命派

辛亥革命的目的:

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辛亥革命的核心主张: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的经过(兴起:

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地点、人物、性质、作用;发展:

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领导人、革命纲领、性质地位、作用、机关刊物、三民主义与十六字革命纲领之间的关系、三民主义的作用;高潮:

武昌起义的时间、结果、影响、民国建立的时间、地点、性质、措施、民国与公元纪年的计算方法):

兴起:

1894年11月,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性质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它提出振兴中华,要推翻清皇朝专制统治,建立像美利坚和众国那样的共和国。

它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发展:

成立中国同盟会。

成立时间:

1905年;

成立地点:

日本东京;

领导人:

孙中山

成立目的:

汇集革命力量;

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革命目标: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地位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历史作用:

使民主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着民主革命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

机关刊物:

《民报》

三民主义与十六字纲领之间的关系: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前提;创立民国(民权主义)→核心;、平均地权(民主主义)→补充与发展

三民主义的作用:

成为孙中山领导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

高潮:

武昌起义、民国成立

武昌起义的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的结果:

起义军占领武昌城,起义取得胜利;

武昌起义的影响:

使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

民国成立的时间:

1912年1月1日

民国成立的地点:

南京

民国成立的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国采取的措施:

改用公元纪年;发布一系列改革的法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民国与公元纪年的计算方法:

民国38年+1911年=公元1949年

辛亥革命的结果:

建立中华民国,但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辛亥革命意义:

政治:

中国近代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颁布了临时约法,有利于推动中国民主法制进程;20世纪中国第一次巨变.

经济:

打击了帝国主义,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思想:

近代中国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辛亥革命启示:

在半殖半封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九、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建立起了中华民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壮大,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大搞专制独裁,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新旧思潮处于激烈交锋和冲突之中。

新文化运动的阶级派别:

资产阶级激进派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进步知识分子

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交锋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

创办《新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明确提出“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

新文化运动的阵地:

以《新青年》为阵地

新文化运动的前后期内容:

前期内容: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内容: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不断推进,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转向对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和宣传。

文学革命的代表人及代表作:

胡适代表作《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代表作《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号召进行文学形式与内容的全面革新。

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

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李大钊代表作《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颂扬十月革命,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文学革命的地位性质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在神州大地掀起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文学革命的认识:

十、京师大学堂的地位作用及名称的变化:

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是维新变法仅存的硕果。

地位:

它是中国近代史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作用: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举起,它成为中国近代传播新思潮的中心,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废除科举制的原因:

随着国门的洞开,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科举制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成为禁锢读书人思想才智的桎梏。

废除科举制的时间:

1905年

废除科举制的作用:

有力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发展步伐,促进了一个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

清新学制开始的时间、标志、地位: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报纸在中国出现及发展的过程:

(1)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外文报纸。

(2)洋务运动中,中国人自办报纸开始出现。

(3)甲午战争后,办报出现高潮。

《申报》:

当时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

被喻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报纸的作用:

在中国近代的许多重大政治活动中,人们把办报纸作为最主要的宣传工具。

十一、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过程:

起步阶段:

洋务运动使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出现;

初步发展:

甲午战后;

原因:

为挽救民族危亡,实业救国;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价值观念的变化。

黄金时代:

一战期间;

原因:

西方各国忙于战争,无暇东顾;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曲折前进(1927——1949)。

实业救国出现的原因、代表人:

外国资本和商品的大规模侵入;本国封建势力的排挤、打击。

代表人:

张謇

商务印书馆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时地位:

1897年,夏瑞芳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

它奠定了作为我国近代印刷出版业中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出版机构的地位。

京张铁路的地位、设计和修筑者、通车时间及设计特点:

设计者:

詹天佑

地位:

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设计特点:

“人”字形

通车时间:

1909年9月

十二、清末民初新景观出现的原因:

世界文化的交流;人类文明的发展;国内经济、政治的发展促使教育、文化等变化。

清末民初新景观表现:

社会习俗的变化:

剪辫子、改称呼、变服饰;文化娱乐:

照相和电影的出现、新式交通工具(轮船、铁路)和通讯工具(电报、电话)的出现。

清末民初新景观启示:

顺应世界、时代的进步潮流,与时俱进;加强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十三、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标志、分期和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起止时间:

1840——1949年;标志:

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十四、近代化发展的特点:

被动性、艰巨性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层次性、曲折性、阶段性。

广泛性

阻碍近代化的因素:

1.先天不足(资金、技术、人才等准备不足);

2.政治阻碍: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的压迫、排挤;

3.缺乏安全的政治环境;

4.庞大的人口与短缺的自然资源的制约。

近代化的启示:

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和近代化前提;

科教兴国,是实现近代化的科学决策;

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思想文化;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十五五四运动的背景:

政治: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使阶级矛盾激化;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

新文化无能无力促进了新思想解放,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导火索:

巴黎和会,中国代表的外交失败

十六、五四运动的时间:

1919年5月4日,

五四运动的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五四运动的经过:

天津、上海等地学生纷纷罢课在、演讲和游行,声援北京学生;从6月5日开始,上海工人掀起罢工浪潮;这场爱国运动的主力由青年学生改为工人群众,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工人纷纷响应,全国各地形成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的“三罢浪潮”

五四运动的结果:

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胜利。

五四运动的最主要原因:

工人阶级发挥了强力军作用。

五四运动的性质: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意义: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怎样理解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

因为工人阶级首次登上历史舞台,对斗争胜利起决定的作用。

4、 五四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民主与科学精神。

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中国共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早期组织的建立,共产国际的帮助。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地点:

1921年7月23日,在浙江嘉兴的一艘画舫上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内容:

在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中央局书记。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6、 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答:

新领导核心——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

新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革命目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新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道路

1、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举行

2、国民党一大的意义:

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的开始。

3、国民党一大的内容:

大会通过了国民党“一大”宣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4、国共两党能够实现第一次合作的原因?

答:

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汇集一切革命力量;孙中山深感依靠军阀无法实现真正的革命,他苦苦寻找新的革命出路;两党当前的奋斗目标一致。

5、黄埔军校创立的时间、地点、负责人、办学特色及历史作用

时间、地点、负责人:

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办。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廖仲凯任党代表,蒋介石为校长。

办学特色:

学习苏联红军的建军原则和建军经验,在组织机构上,建立党代表制和政治工作制度;在教育内容上,实行政治课程和军事课程并重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历史作用:

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7、北伐战争开始的时间、主要对象、战略方针、重要战役及战果。

答:

时间:

1926年7月

主要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股军阀势力

战略方针:

集中兵力,各个歼灭

重要战役:

汀四桥战役

战果: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8、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两党合作、官兵英勇作战、工农运动支持、方针正确

9、国民大革命的失败经过: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政变。

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7月,汪精卫在武汉宣布同共产党决裂,制造七一五政变,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逮捕、大屠杀,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

10、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带给我们的教训: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11、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主要原因及后果

原因:

两党阶级利益不同,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

后果: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

1、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

时间、地点:

1927年8月1日,在南昌

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叶群、朱德、刘伯承等

结果:

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起义军全歼敌3000多人,占领了南昌城

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秋收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

时间、地点:

1927年9月,湘赣边界

领导人:

毛泽东

结果:

损失严重此后毛泽东率军队转入农村

意义:

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岗山革命根据地,是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3、井冈山会师的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

时间、地点:

1928年4月

领导人:

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一小部分部队和湘南起义军,转战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结果:

两支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

意义: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本国实际而开展的一次伟大探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道路的开始。

4、在中国近代史中,我们是如何从走“别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答:

第一阶段:

康有为、梁启超主张“走日本的路,建立君主立宪制”;

  第二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