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上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9317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上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上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上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上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上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上传.docx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上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上传.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上传.docx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上传

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幼儿心理学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开课单位:

 初等教育学院      

主讲教师:

           

教师职称:

           

开课时间:

二○○九 至二○一○ 学年第一学期

 

二○○九年八月编

 

幼儿心理学课程基本情况

(一)授课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班级:

08学前教育学生人数:

46人

(二)学时学分:

总学时54,周学时3,学分3

(三)使用教材

罗家英主编: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四)教学参考书

[1]周宗奎:

《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李丹:

《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高月梅:

《幼儿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刘金花:

《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陈帼眉,冯晓霞,刘桂珍:

《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6]陶保平: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陈帼眉:

《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李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学生讲授,师生互动。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传统讲授,网络教学,VCD,录相。

(七)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加闭卷考试。

(八)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讲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同学的沟通能力等;通过幼儿园实地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九)学习规范要求:

严格考勤,注重学生课堂表现及课堂参与情况,课下作业的完成情况等。

 

第一章绪论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幼儿心理学的对象和内容,理解幼儿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幼儿心理学的对象及内容2.幼儿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儿童期的年龄划分

教学方法手段:

使用多媒体教学,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陈帼眉,冯晓霞,刘桂珍:

《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李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刘金花:

《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一节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时)

导入:

讲述前苏联动物心理学家H·H·拉德金娜——苛特恩关于把幼小的黑猩猩当孩子养的实验,自然引入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讲述: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幼儿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一、幼儿心理学的年龄范围

回忆:

普通心理学所涉及的年龄阶段及研究内容。

指出: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指从初生到成熟时期(一般指0—18岁)心理的发展。

从初生到进入小学之前是广义的学前时期(0—6岁)。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

儿童期的年龄划分:

二、幼儿心理学的内容

(一)个体心理的发生。

举例:

注意、记忆。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举例: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举例:

幼儿个体差异。

三、幼儿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

课堂讨论:

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幼儿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然后请每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发言,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讲述。

(一)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生长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

发展心理学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它更多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展。

换句话说,发展心理学的对象常常主要是儿童心理的发展。

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各阶段也可以分别独立成为一些学科,如幼儿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等。

幼儿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而且是内容最充实的分支。

(二)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儿童的心理活动,包括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服从人类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

幼儿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

我们在学习幼儿心理学时应该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基础。

幼儿心理学不仅是利用普通心理学的知识,反过来幼儿心理学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又可以丰富和促进普通心理学的研究。

(三)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

学前儿童是在成人直接教育下成长的,他们的心理发展,一步也不能离开教育。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学前教育学。

同时,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又可以而且应该为学前教育学提出理论和实际资料的依据。

(四)儿童解剖生理学

儿童解剖生理学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机能的发育。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儿童生长发育和成熟的规律。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更是需要以儿童神经系统和高级神经活动发展的知识为依据。

(五)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的最普遍的规律。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总是不能离开一定哲学思想的指导。

科学的幼儿心理学,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同时,幼儿心理学又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报据。

总结:

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强调重难点。

第二节 幼儿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1学时)

导入:

联系教育实习与就业,学习幼儿心理学可以做什么?

讲述:

一、幼儿心理学的任务

幼儿心理学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应该完成两个主要任务。

第—个任务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第二个任务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

也可以更明确地说有三个任务:

第一,是什么,描述幼儿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特征与模式;第二,什么时间,揭示与描述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表;第三,什么原因,对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进程进行解释,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揭示发展的内在机制。

二、研究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既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幼儿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辩证唯物论、普通心理学等提供理论依据。

1.幼儿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根据。

学习幼儿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提高同一切迷信思想和唯心主义偏见作斗争的能力。

2.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我们也可以看到,幼儿心理学还为学前教育学等学科提供理论依据。

(二)幼儿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儿童心理学(包括幼儿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它的实践性表现在它和社会实践有密切的联系。

它来源于社会实践,又必须为社会实践服务。

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蒲来尔(w.Preyer)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2.幼儿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不仅早期教育,一切与学前儿童有关的工作,如婴幼儿卫生保健、儿童文学艺术创作、儿童玩具和服装的设计等,都需要幼儿心理学的帮助。

幼儿心理学只有为社会实践服务才有生命力。

幼儿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学前教育科学,必须掌握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知识。

学前教育如果离开了幼儿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就只能成为经验之谈,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同学必须认真学好幼儿心理学。

课堂讨论:

分组讨论学习幼儿心理学希望获得哪些收获?

结合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分析讲述:

通过幼儿心理学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掌握有关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本知识。

2.培养对幼儿的兴趣和感情,培养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

3.初步掌握研究幼儿心理的方法。

4.促进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和巩固。

本章要点:

1.幼儿心理学的对象及内容

2.幼儿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本章思考题:

1.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

2.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

3.幼教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心理学?

4.在课后每人收集关于幼儿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文章各一篇,分析各种研究方法在文章中是如何运用的?

5.分析幼儿心理学中纵向研究与横断研究、整体研究与分析研究、差异研究、双生子研究这几种研究类型的内涵。

教学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章的讲授,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对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程比较感兴趣,师生互动好,但个别学生在儿童期的年龄段划分上认识还不够深入,在以后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知识的讲授。

第二章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原则,掌握幼儿心理研究的类型和研究幼儿心理的具体方法,能按幼儿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具体要求进行简单操作。

教学重点:

1.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原则2.幼儿心理研究的类型

教学难点:

研究幼儿心理的具体方法

教学方法手段:

使用多媒体教学,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陈帼眉,冯晓霞,刘桂珍:

《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李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边玉芳:

《儿童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第一节 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原则(0.5学时)

导入:

引导学生思考辩证唯物主义的内涵,请个别学生发言。

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高指导原则,同时也是幼儿心理学的方法论原理。

普通心理学指出的原则,如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矛盾性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等等,也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讲述:

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研究时尤其应注意贯彻下列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第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

第二,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二、发展性原则

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研究学前儿童,不仅要注意已经形成的心理特征和品质,更应注意那些刚刚萌芽的新特征和品质以及心理发展的趋势。

案例:

0-3岁幼儿注意的发展。

三、教育性原则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应贯彻教育性原则。

这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人员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要求。

第二节 幼儿心理研究的类型(0.5学时)

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可以分为各种类型。

以研究时间为标堆,可以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以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

一、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

所谓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某个或某些儿童进行追踪研究,以查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的变化。

纵向研究的时间可长可短。

长者可达几十年,短则可以是几个月。

短时的纵向研究一般只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婴儿。

所谓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研究某一年龄阶段或几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待点。

课堂讨论:

纵向研究与横断研究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结合学生作答进行讲解。

纵向研究要注意时间的安排问题。

如果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生活在一起,可随时进行研究。

否则,研究可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

时间的间隔应该固定,间隔的长短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

年龄越小,心理的发展变化越大,间隔的时间应越短。

横断研究应特别注意研究对象的典型性。

因此,应慎重确定研究对象的年龄及年龄组的划分。

要使研究对象达到足够的数量。

并且照顾到研究对象的生活和教育背景。

一般来说,儿童年龄越小,年龄组内的儿童年龄差距应越小,这样有利于发现心理发展的质变和关键年龄。

案例:

出生顺序对孩子智力影响的研究。

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各有优缺点。

鉴于两种研究类型各有千秋,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兼而用之,以取长补短。

二、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

整体研究又称系统研究,即把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研究对象系统,当成一个整体结构来进行研究。

分析研究又称专题研究,是对儿童心理发展中某一个别的、局部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

大多数的研究课题属于此类。

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都可以是整体研究或分析研究。

纵向研究可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全貌,也可以研究某一个方面心理的发展。

横断研究也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专题的。

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

案例:

儿童筷子使用技能实验。

三、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

幼儿心理学的课题,较多集中于研究不同年龄儿童心理活动的区别,我们把这种类型的研究称为差异研究。

通过这一类的研究,可以探讨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各种心理现象发生的时间及发展的关键年龄等。

相关研究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现象之间的关系,或心理现象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

这一类研究有助于查明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结构,以及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相关研究只能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说明关系的性质.

因果研究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通过研究验证假设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查明心理发展内部诸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外部因素对内部因素的影响,或内部因素对外部因素的反作用。

以上几种类型都需要依靠推论统计来进行。

四、双生子研究、跨文化研究

根据不同的研究任务和课题,还可以采用双生子研究、跨文化研究等方法。

双生子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这种方法主要是了解双生子(遗传因素相同的儿童)在不同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异同。

案例:

格赛尔的双生子实验。

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这种方法主要是查明不同社会结构、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案例:

万能养育机。

总结:

本节课所讲内容,强调学习重点。

第三节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1学时)

导入:

观看幼儿园教育活动实录,请学生注意看到了什么?

讲述:

一、观察法

(一)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

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观察法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二)观察对象和范围的确定

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观察的对象和范围有所不同以下各种抽样方式。

1.开放式抽样 2.封闭式抽样3.时间抽样

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时应注意的问题:

1.制订观察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的影响。

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

根据观察目的和任务之不同,可以采用局外观察或参与性观察。

2.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应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

3.由于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不稳定性,其行为往往表现出偶然性。

因此对学前儿童的观察一般应反复多次进行。

二、实验法

对学前儿童进行实验,就是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的心理现象的恒定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法有两种,即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一)实验室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心理研究的一种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最主要的优点是能够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设备探测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

用实验室实验法研究幼儿心理的不足之处,在于幼儿在实验室环境内往往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

由此导致所得实验结果有一定局限性。

特别是研究一些复杂的心理现象。

课堂讨论:

在运用实验室实验法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因此,运用实验室实验法研究幼儿心理时,应该考虑到下列几点:

1.幼儿心理实验室内的布置,应尽量接近幼儿的日常生活环境。

2.对幼儿的实验室实验可通过游戏等幼儿熟悉的活动进行。

3.实验开始前要有较多的准备时间,使幼儿被试熟悉环境和熟悉主试。

4.对幼儿的实验指导语,要用简明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

5.实验进行过程应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背景。

6.实验记录应考虑到幼儿表达能力的待点。

(二)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的特点在于,实验的整体情境是自然的,但某种或某些条件是有目的有计划加以控制的。

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使儿童在实验过程中心理状态比较自然,而研究者又可以控制儿童心理产生的条件,自然实验法的缺点是:

由于强调在自然的活动条件下进行实验,难免出现各种不易控制的因素。

(三)教育心理实验法

教育心理实验法是自然实验法的一种重要形式。

这是把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和教育过程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

其重点在于比较不同的教育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揭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潜能,从而为教育改革服务。

用实验法,特别是教育心理实验法研究学前儿童时,常用实验组和控制组(或称对照组)相对比。

通过两组比较,调查这种特殊措施(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种对比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假设的自变量的作用。

因为事实上在实验过程中影响儿童心理的因素是复杂的,并不像理论上设想的那样,只有一个自变量在起作用。

另外,在儿童心理实验中,客观上不能回避主试和被试的关系。

这种关系就是人际关系。

而人际关系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三、测验法

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

测验主要用于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差异。

测验的愿望是以同样的刺激看反应的不同。

运用测验量表就是为了确定测验时所提供刺激的严格的一致性。

编制测验量表需要经过“标准比”过程,制定固定的测验题目、测验程度、用具和计分方法,从大量数据中取得年龄常模。

对儿童进行测验时,以被测儿童得分和常模相比,得出表示其发展水平的分数。

国际上已有一些较好的婴幼儿发展测验量表,如格赛尔成熟量表(1938),贝利婴儿发展量表(1969),韦克斯勒学前和小学智力量表(1967)等等。

我国早在1924年已有陆志韦修订的《中国比纳西蒙智力测验》,1936年进行了第二次修订,1982年吴天敏作了第三次修订,该修订本名为《中国比内测验》。

近年来,各地还有一些对其它量表的修订。

测验也可以是有关个性方面的,称为“人格测验”。

对学前儿童的测验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学前儿童的测验都是用个别测验,不宜用团体测验。

2.测验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

3.切不可仅以任何一次测验的结果作为判断某个儿童发展水平的依据。

测验法的优点是比较简便,在较短时间内能够粗略了解儿童的发展状况。

测验法也有严重缺点。

测验法应与其它方法配合使用。

四、间接观察法

所谓间接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并不是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心理表现和行为,而是通过其它途径来了解。

其中包括调查访问法,问卷法等等。

(一)调查访问法

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调查法可以采取当面访问的方式,也可以采取书面调查的方式。

当面调查可以是个别访问,也可以是开调查会。

调查访问必须有充分准备,拟定调查提纲。

调查访问人员还应善于向被访问者提出问题。

当然调查访问与调查访问法均有缺点。

(二)问卷法

问卷法可以说是把调查问题标准化。

运用问卷法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所问对象主要是与学前儿童有关的成人,即请被调查者按拟定的问卷表作书面回答。

问卷法也可以直接用于年龄较大的幼儿。

幼儿不识字,对幼儿的问卷采取口头问答方式。

问卷的内容更多是属于个性方面的,用同样的问题要求被问人回答,报告其在某种情况下的感受或看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公式化的谈话。

问卷法的优点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所得资料便于统计,较易作出结论。

但是编制问卷表并非容易的事情,题目的信度、效度要经过考验。

五、谈话法和作品分桥法

谈话法也是研究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

通过和幼儿交谈,可以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

谈话的形式可以是自由的,但内容要围绕研究者的目的展开。

谈话者应有充足的理论准备,非常明确的目的,以及熟练的谈话技巧。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

由于幼儿在创造活动过程中往往用语言和表情去辅助或补充作品所不能表达的思想,所以脱离幼儿的创造过程来分析儿童作品,难以充分了解其心理活动。

对幼儿作品的分析最好是结合观察和实验进行。

也有一些比较成功的幼儿作品分析法,如“绘人测验”。

综上所述,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运用各种方法时都必须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

根据研究目的和课题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

由于各种方法都有优缺点,研究时也可以综合运用,一项研究用两种或更多的方法,使所得结果互相补充和印证。

总结本节课所讲内容,强调重难点。

本章要点:

1.幼儿心理学的对象及内容

2.幼儿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本章思考题:

1.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

2.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

3.幼教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心理学?

4.在课后每人收集关于幼儿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文章各一篇,分析各种研究方法在文章中是如何运用的?

5.分析幼儿心理学中纵向研究与横断研究、整体研究与分析研究、差异研究、双生子研究这几种研究类型的内涵。

教学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章的讲授,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对幼儿心理研究的原则、类型及具体方法有了明确的认识,课堂气氛活跃,但学生对实验法中关于变量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在以后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知识的讲授。

第三章幼儿心理学发展历程简介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及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解儿童心理学的五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和观点。

教学重点:

儿童心理学五个流派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

儿童心理学五个流派的主要观点。

教学方法手段:

使用多媒体教学,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陈帼眉,冯晓霞,刘桂珍:

《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李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边玉芳:

《儿童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第一节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0.5学时)

导入:

回忆心理学产生的标志,德国冯特(W.Wundt)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引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讲述: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蒲来尔(w.Preyer)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二、推动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

推动儿童心理学产生的第一个原因是由于近代社会的发展。

在西方,中古时代的封建社会,也和其他各国的封建社会一样,妇女和儿童是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的,并且甚至是受迫害的,因此,不可能产生关于儿童心理的研究。

约从十四五世纪文艺复兴起,新兴资产阶级从经济上、政治上以至意识形态上进行了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一些进步的思想家开始提出尊重儿童、发展儿童天性的口号。

例如,17世纪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编写了第一本儿童课本《世界图解》。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J.Locke)提出对儿童的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法则”。

18世纪法国启蒙教育家卢梭(J.J.Rousseau)发表了有名的儿童教育小说《爱弥儿》,他抨击当时的儿童教育违反儿童天性,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