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科技活动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9914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科技活动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科技活动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科技活动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科技活动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科技活动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科技活动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科技活动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科技活动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科技活动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科技活动四年级下册教案

1、有趣的视觉错误

教学目标:

1、了解视觉错误的原因,并解释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3、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视觉错误的实验。

教学难点:

视觉错误的原因。

教学准备:

长30厘米、宽10厘米的黑色硬质1张,剪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人的双眼在鼻梁左右,为什么我们看前方的人和物时,没有感觉到鼻梁夹在中间呢?

你是不是觉得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呢?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1、按照自己两只眼睛的宽度及两眼间的距离,在黑色硬纸上挖两个圆孔。

2、把这张硬纸的两个圆孔对准并贴近自己的眼睛,这时看着前方物体,你在视觉上是否感觉到有硬纸框的存在?

3、将硬纸框慢慢地由你的眼睛进处移动,你会有什么感觉?

活动二:

观察教材P2活动二(图)。

活动三:

1、把左右两个食指伸直,分别平放在两只眼睛的前方20-30厘米处,两食指正对着,指尖间距4厘米左右。

视线通过两食指中间,注意力集中,看前方远处。

然后,在视线不变的情况下,把相对的两手指缓慢地水平靠近眼睛。

(参看P3图)

2、当相对的两手指靠近到离眼睛3厘米左右时,缩小两手指指尖之间的距离。

3、当两手指指间的距离缩小到一定程度时,你看到图8(P4)中的哪一个特殊现象?

当手指尖相碰时,又是图8哪个图呢?

拓展与交流:

1、前面3个实验中,通过你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是什么原因呢?

2、你平常还发现了哪些与此类似的现象,请你用图示描述出来。

3、把你的发现和感受与同学一起交流。

2、神奇的旋转

教学目标:

1、了解旋转的原因。

2、了解实验步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3、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旋转的原因。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带橡皮的铅笔,硬纸板,图钉,透明胶带,剪刀,胶水,蜡笔或水彩笔,量角器,圆规,刻度尺。

教学时间:

1课时

活动过程

实验一:

1.在硬纸板上画个圆圈并沿外圆剪下,用量角器按45度把圆分成8个部分,然后用红、蓝蜡笔把每部分均匀涂上颜色。

(P5图1)

2.用图钉把圆盘钉在铅笔带橡皮的一端。

(P5图2)

3.两手掌夹住铅笔后快速搓动铅笔,使铅笔顶上的硬纸板圆盘快速旋转,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P6图3)

实验二:

请你先用一张半透明的纸把图4(P6)描下来,贴在一张砸纸片上。

贴好后用剪刀沿图4的外围边线剪下来,按照图中的虚线把纸片折成图5(P6)的样子,在图的背面涂上胶水,最后在中间插人铅笔粘牢,用透明胶带把两端固定好。

(图6)然后试着用两只手搓动,(图7)使它快速旋转起来,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实验三:

1.按1:

1的比例将下面的图分别画在两张一样大的硬纸板上。

(图8)

2.将两张硬纸板的图朝外面,背靠背地粘贴起来,中间插人一支铅笔。

(图9)两手掌转动铅笔,也可以请其他同学来转动铅笔,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图10)

拓展与交流:

1.将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填在下表内。

实验记录表

实验内容

试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一

红蓝色盘

实验二

“飞翔”的大雁

实验三

空鸟笼与小鸟

2.把在实验一做的红蓝色盘取下来,再把图钉从色盘的背面按人,(如图11所示,让图钉尖向上)做成陀螺状,然后将它旋转起来,就成了-一个变色陀螺。

你能说出这是为什么吗?

3、谁的纸桥最牢固

教学目标:

1、了解纸桥的结构和形状,以及其形状不同的原因。

2、了解实验步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3、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纸桥形状不同的原因。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16开图画纸,书籍,象棋,纽扣,刻度尺,剪刀,小刀。

活动过程:

1、把16开的纸纵向裁取两条5厘米宽的!

纸条作为实验材料。

用若干书本砌成“桥墩”,两桥墩之间距离15厘米,桥面的宽度不大于5厘米。

(图2:

P10)

2.试一试以下儿种形态结构的纸桥,看看哪-座桥能承受的重量最大。

(在纸桥的中部放置同等规格和重量的世子或纽扣,以没有压塌为标准,然后统计棋子或纽扣的数量。

实验一:

取一张纸条平放到“桥墩”上,做成单层平面桥试一试。

(图3)

实验二:

把纸条折叠成“M”形,放到“桥墩”上,做成“M”形桥梁再试一试。

(图4)

实验三:

把折叠成.”形的纸条平放到“桥墩”上,做成多层平面桥试一试。

(图5)

实验四:

取另一张纸条弯成“U”状,然后拱在“桥墩”之间,做成单拱桥再试一试。

(图6)

实验完,把实验结果填入P11的实验记录表里。

拓展与交流:

1、把两张纸条如图7所示,组成单拱平面桥,重做课立中的实验,看看结果如何。

2.我们知道,桥是由桥墩、桥面等部分构成的。

我们在前面做的四个实验中,两个桥墩之间的距离(即桥梁的跨度)、桥面的材料和数量等条件都相同,哪一种纸桥最牢固呢?

请你说一说其中的原因。

3.如果用来制作桥梁的材料不变,要求增大桥的跨度和承重量,请你画出一个新的设计方案图。

 

4、木炭的吸附能力实验

教学目标:

1、了解木炭的作用。

2、了解实验步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3、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木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木炭颗粒,洋葱,蓝墨水,纱布,一次性纸杯若干个,手工钻,剪刀,小刀,滴管。

活动过程:

实验一:

用木炭过滤液体

1、取1个纸杯,用手工钻在其底部钻满小孔,然后垫一层纱布,再装人约2厘米厚的木炭颗粒。

(注意:

钻孔时,手工钻从杯内向杯外钻。

)(图1:

P13)

2、另取1个杯子,装人半杯水,向其中加人几滴蓝墨水,摇动使水变色。

(图2:

P14)

3.将染了色的水倒人装有木炭颗粒的杯子中。

(图3:

P13)

4.仔细观察实验结果,填写P14的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二:

用木炭过滤气体一、制作木炭过滤口罩

1.取1个纸杯。

依照自己鼻梁的大小,在怀边填剪一个V字形缺口,罩在口鼻之间,以略感呼吸困难为宜。

然后在剪有缺口的杯子底部用钻子由外向内钻若千个小孔,作为通气孔。

(图4)

2.在钻了通气孔的杯子中先垫一层纱布,再装入约2厘米厚碾碎了的木炭颗粒,然后在炭粒上面垫上几层隔离纱布,做成木炭过滤口罩。

(图5)

二、检验木炭过滤效果

用小刀切开洋葱,你马上会阐到很浓的刺鼻气味。

将木炭过滤口罩杯子套在口鼻上,做一做深呼吸,你闻到了什么气味没有?

拓展与交流

1.准备一杯脏水,重做实验一,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木炭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用来做过滤材料。

请你戴上自制的木炭过滤口罩,到刺激气味很浓的环境中去感受一下,将你的感受告诉同学和老师。

3.查一查相关的资料,了解一下木炭还有哪些功能。

 

5、竹筒“知了”叫

教学目标:

1、了解竹筒的结构,制作出模拟蝉鸣声的竹筒,及其发声的原因。

2、了解实验步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3、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竹筒发声的结构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小竹筒,牛皮纸,棉纱线,竹筷1根,一次性透明塑料杯,松香,剪刀,强力胶,手工钻,圆规,铅笔,火柴。

活动过程:

1.取一段小竹筒,然后剪出一张比竹筒切面稍大的牛皮纸,用胶水贴在竹筒的一端,蒙成鼓面状。

(图1:

P17)

2.用手工钻在牛皮纸的中心位置扎一个洞,将棉纱线从洞内穿人,在棉纱线上朝筒里的一头系上一根火柴,再打上结,防止棉线脱落。

(图2:

P18)

3.在竹筷方头的一-端用小刀在距离顶端1厘米处挖出一圈凹槽,然后在槽内涂上熔化了的松香。

(图3:

P18)

4.将竹简装饰成“知了”的形状,再把棉纱线的另一头扎成一个环,套在涂有松香的竹筷凹槽上。

然后,手持竹依让“知了”在空中旋转.这时候你就能听见类似“知了"的叫声了,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图4)

拓展与交流:

1.物体与物体的摩擦会引起物体的振动,物体振动就可以产生声音。

请你根据这个道理,说一说你做的竹筒“知了”为什么能发出类似“知了”的声音。

2.将棉纱线换成其他材质的细绳,看看产生的声音效果是否相同。

3.请你试一试,用小竹筒制作出能模仿其他声音的小“乐器”。

 

6、自制泡沫灭火器

教学目标:

1、了解灭火器的结构,及制作的流程。

2、了解实验步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3、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灭火器的结构,掌握其制作流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水,小苏打,醋,药匙,酒精棉球,钉子1颗,带橡皮塞的小药瓶,带铁盖的大罐头瓶,铁锤,大水槽,小金属盒,双面胶带。

活动过程:

一、制作简易泡沫“灭火器”

1.取下罐头瓶盖,用铁锤和钉子在盖子上钉一个孔作为喷口。

(图2:

P21)

2.取下小药瓶的橡皮塞,给瓶内装满醋,再盖上橡皮塞,然后在瓶底贴上双面胶,放入罐头瓶内底部的中心位置贴紧。

(图3:

P21)

3.向罐头瓶内加入3药匙小苏打,再加水至小药瓶的瓶肩部,然后取下小药瓶的橡皮塞,把钻了喷口的铁盖拧坚在罐头瓶口上。

一个简易灭火器就制成了。

(图4:

P22)

二、检验“灭火器”效果,分析能灭火的原因

1.把放有酒精棉球的小铁盒放人大水槽内点燃酒精棉球。

(图5:

P22)

2.用手指堵住自制“灭火器”的喷口,翻转后,对准水盆中燃烧的酒精棉球,观察从“灭火器”的喷口喷出了什么,燃烧的酒精棉球会怎样。

(图6)

拓展与交流

1.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泡沫。

想一想:

这些二氧化碳气体和泡沫为什么能灭火呢?

2.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灭火器实物,阅读它的使用说明,了解灭火器操作方法,看看它的灭火原理跟你的实验是不是一样。

7、有趣的吸水现象

教学目标:

1、了解“蜡烛抽水机”的结构,及制作的流程。

2、了解实验步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3、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蜡烛抽水机”的结构,掌握其制作流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广口玻璃瓶2个,比玻璃瓶口稍大的圆形硬纸片,水,火柴,黄油,乳胶管,剪刀,细铁丝,白蜡烛1支,透明胶带,工具钳,铁夹,滴管。

活动过程:

1.用钳子截下一段铁丝,折成U形。

然后把乳胶管用透明胶带固定在U形铁丝上。

(图1)

2.把两个玻璃瓶并排放在桌子上,将蜡烛固定在左边玻璃瓶的底部后点燃,然后将水注人右边的玻璃瓶中,并加人少量墨水染色。

(图2)

3.将硬纸片按乳胶管和铁丝外形大小挖一个孔,穿入带乳胶管的U形架内。

(图3)

4.将带乳胶管的U形架插人两个瓶内,然后用铁夹夹住插人右瓶中的乳胶管,再在放蜡烛的瓶子口上涂满黄油,迅速将硬纸片盖在这个玻璃杯上,再用黄油密封U形架与硬纸片的接合处。

(图4)

5.松开铁夹,观察右边瓶子中的水有什么变化。

(图5)

拓展与交流

1.我们知道,蜡烛燃烧时,既可加热左边瓶中的空气,又因此而消耗了左边瓶中的氧气。

想一想,它为什么能把右边瓶里的水吸到左边瓶里呢?

2.与同学讨论一下,看能否用这个实验中的科学道理来解决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些实际问题。

 

8、苋菜叶里有叶绿素吗

教学目标:

1、了解苋菜叶片的结构及是否含叶绿素,及叶绿素的作用。

2、了解实验步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3、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苋菜的结构,及验证其是否含有叶绿素。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大小烧杯各2个,水,酒精,绿叶若干,三脚架,酒精灯,红色苋菜叶。

活动过程:

1.将两个大烧杯分别编号为A1、B1,两个小烧杯分别编号为A2、B2。

(图1)

2.在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