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产业失效专利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8866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大产业失效专利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十大产业失效专利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十大产业失效专利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十大产业失效专利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十大产业失效专利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大产业失效专利汇编》.docx

《《十大产业失效专利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大产业失效专利汇编》.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大产业失效专利汇编》.docx

《十大产业失效专利汇编》

地源热泵

<申请号>=CN200520086848.7

<名称>=组合式涡旋型套管换热器

<申请(专利权)人>=葛建民

<发明(设计)人>=葛建民;刘春海;刘国俊

<申请日>=2005.09.15

<地址>=262100山东省安丘市经济开发区青龙湖西路潍坊科灵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摘要>=本实用新型属蒸汽压缩式空气源、地源和水源热

泵技术领域。

包括圆型螺旋弹簧状或椭圆形螺旋弹簧状的套管

换热器,所述的套管换热器包括外换热器和内换热器,内管换

热器位于外换热器的内部空间中。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换热

效率高、可以根据需要组合成多种用途。

<申请号>=CN200510032803.6

<名称>=多功能地源热泵烘干设备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发明(设计)人>=林俊;胡映宁;王成勇;李助军

<申请日>=2005.01.12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大学路100号

<摘要>=一种热能工程领域中的多功能地源热泵烘干设

备,其是在已有的烘干设备基础上,利用热泵的冷凝器代替现

有烘干设备的热元件给烘干设备加温烘干。

该设备集烘干、制

冷及制热水于一体,在冬天利用热泵技术通过蒸发器吸收地表

浅层低温位地热能提升为冷凝器的高温位热能给烘干机加温

烘干;夏天利用热泵技术在蒸发器一端吸收冷冻水的热量或空

气中的热量而降温供冷,在冷凝器一端进行冷凝放热给烘干设

备加热烘干;若不需要烘干作业,在另一个冷凝器一端进行冷

凝放热制取热水。

由于现有热泵的制热效率已达1∶3.5以上,

所以本发明的烘干设备的工作效率可达300%以上。

<申请号>=CN200610042460.6

<名称>=大气-地源双冷却模式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加热系统

<申请(专利权)人>=李华玉

<发明(设计)人>=李华玉

<申请日>=2006.02.18

<地址>=257061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北二路271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家7082501号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气—地源双冷却模式的第

二类吸收式热泵加热系统,属于供热工程中低温余热利用技术

领域。

系统包括余热提取装置、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加热装置、

风冷装置、地冷装置。

采用风冷装置和地冷装置组成并/串联流

程结构连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冷却介质,作为热泵的冷源;

利用油田污水等余热资源给热泵提供热源,来对原油加热或满

足其它热需求。

特别是采用地源冷却模式时,不涉及热向大气

中排放和地下水的抽取与回灌,环境效益显著。

还可使第二类

吸收式热泵的运行时间延长或保持长年运行,提高了热泵供热

系统的节能效果。

该系统也可应用于有条件实现大气—地源双

冷却模式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的热用户。

<申请号>=CN200610080418.3

<名称>=与地源热及热泵结合的被动冷却技术

<申请(专利权)人>=王庆鹏;

<发明(设计)人>=王庆鹏

<申请日>=2006.05.15

<地址>=100022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摘要>=与地源热及热泵结合的被动冷却技术,它涉及一种利用地源冷热量对建筑围结构进行被动冷却的方式。

该方式是这样实现的:

通过地下埋管或取地下水、地表水等,从地下取得冷量(或热量),通过换热器或直接送入建筑围护结构中,必要时与热泵及太阳能装置联合使用,对建筑物围护结构进行冷却(或加热)。

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水冷却系统作法包括墙体、屋面及窗、玻璃幕等。

地下是一个巨大的恒温场,如果利用地下岩土或地下水中蓄存的冷量(或热量),通过水等液体冷媒的形式来对建筑的围护结构进行被动冷却,无疑会是高效率和可调控的,对现代建筑来说将克服传统的被动冷却技术过于被动和低效率缺陷。

本内容区别于传统方式:

利用地源冷量(或热量)通过液体冷媒,及必要时再与地源热泵系统和太阳能装置耦合,对建筑物围护结构进行被动冷却的方式。

<申请号>=CN200510040211.9

<名称>=节水节电地源热泵冷暖中央空调

<申请(专利权)人>=缪国良;李夫年

<发明(设计)人>=缪国良;李夫年

<申请日>=2005.05.23

<地址>=221300江苏省邳州市解放路建设银行缪辉收转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水节电地源热泵冷暖中央

空调,它是由深井、水泵1、水处理设备、热泵(制冷机)系统、

地下储水箱、水泵2、空调器、回水管组成,它不仅结构简单,

设备造价和运行成本低,夏天能制冷,冬天能制热,而且可以

达到节水节电的目的。

<申请号>=CN200510107951.X

<名称>=地能地板冷暖空调系统

<申请(专利权)人>=田建学;任锡志

<发明(设计)人>=田建学;任锡志

<申请日>=2005.12.28

<地址>=050000河北省石家庄市桥东区华新路20号宏业花园小区8-2-602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能地板冷暖空调系统,包括

地源热泵系统,供回水系统,分水器,地埋管,所述地源热泵

系统包括地下水井,水泵,地下水管路,除砂器,地下水回灌

井,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水泵的进水口伸入地下水井中,

水泵的出水口与地下水管路的进水端相连通,地下水管路的出

水端伸入地下水回灌井中;供回水系统的回水管进水端与分水

器相连通,回水管的出水端与蒸发器或冷凝器相连通,供水管

的出水端与分水器的进水口相连通,供水管的进水端与蒸发器

或冷凝器相连通;地埋管与分水器连通。

本发明实现地板辐射

供热又供冷,并实现冷热量供应系统由地源热泵提供中温水供

冷暖,成倍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

<申请号>=CN200710164816.8

<名称>=三位一体的智能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申请(专利权)人>=王其坤;

<发明(设计)人>=王其坤

<申请日>=2007.12.24

<地址>=310003浙江省杭州市中山北路185号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位一体的智能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本发明中热泵机组的蒸发器、冷凝器经由压缩机和节流阀连接构成一个回路。

蒸发器的换热管道和冷凝器的换热管道均采用自动切换机构在地下埋管和室内空调器末端之间切换,使得本发明有冬季运行模式、夏季运行模式和春秋季运行模式,其中自动切换机构包括设置在管道上的电动球阀以及循环水泵,三种模式下均可以利用冷凝器中的换热管道制备生活热水,本发明结构系统化、功能智能化。

<申请号>=CN200610042581.0

<名称>=基于地源热泵的便携式岩土热物性测试仪及其方法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地源热泵研究所

<发明(设计)人>=李晓东;于明志;方肇洪

<申请日>=2006.02.27

<地址>=250100山东省济南市临港开发区泉港路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新校区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源热泵的便携式岩土

热物性测试仪及其方法。

它解决了解决目前在地源热泵系统中

设计中对地下岩土热物性参数测量不准确的问题,提供一种具

有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可方便准确地对地下岩土的热物性参

数进行测量。

其结构为:

一种基于地源热泵的便携式岩土热物

性测试仪,至少一个流量传感器、至少一个排气装置I、至少

一个循环水泵、至少一个排气装置II、至少一个电加热器;在

管道出口端B设置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II;流量传感器、温度

传感器I与监控系统连接;电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II与监控

系统连接;电加热器经监控系统与供电电源相连。

<申请号>=CN01118555.4

<名称>=利用低谷电力蓄能的调峰地源热泵系统

<申请(专利权)人>=徐云生

<发明(设计)人>=徐云生

<申请日>=2001.06.01

<地址>=528000广东省佛山市金澜北路金华园4-705

<摘要>=一种在电力低谷时间上利用地下单元蓄能的调

峰地源热泵系统,主要由压缩机

(1)、电动或手动四通阀

(2)、冷

凝器(3)、膨胀阀(4)、蒸发器(5)、冷却塔(7)、闭式地下换热单

元(8)、室内单元(9)、用于循环水路切换的电动四通阀(10,11)、

循环水泵(12,13,14)、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单元等组成。

通过

四通阀(10,11)的切换,可将地下换热单元联接在冷凝器上,作为

夏季制冷的散热单元,也可在夜间电力低谷时间段上,将其联接

于蒸发器,以降低土壤温度,储存冷量。

与常规地源热泵相比,

调峰蓄能地源热泵系统可更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

同时,通过

反向蓄能,避免地下的能量积累,保持适当的土壤温度,极大地

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并使所需要的地下容积和管道长度大大

减少,从而节省了空间,降低了地下单元的成本。

<申请号>=CN200610016545.7

<名称>=低温地热能转换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

<申请(专利权)人>=张延军;庞宇丽

<发明(设计)人>=张延军

<申请日>=2006.01.19

<地址>=130021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工农大路湖光小区4栋2门303号

<摘要>=一种低温地热能转换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它通

过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中埋设各形状的管状换热器装置进

行承载、挡土支护、地基加固的同时,可以进行浅层低温地热

能转换,起到桩基和地源热泵预成孔直接埋设管状换热器的双

重作用。

在采用焊接法接桩或法兰法接桩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方

桩中的钢筋笼内沿,绑扎U型管状换热器或螺旋型盘管换热器

或其它形状的管状换热器,随方桩沉桩至土(岩)层中。

预制钢

筋混凝土方桩内的各类管状换热器与地表管路连接,换热器管

路内充填交换流体,通过管状换热器系统中的交换流体与钢筋

笼、桩身混凝土、桩周土-水系统进行热交换,形成封闭式地

源热泵的地下低温地热能交换器。

<申请号>=CN200610017283.6

<名称>=低温地热能转换水泥土湿法搅拌桩

<申请(专利权)人>=张延军;庞宇丽

<发明(设计)人>=张延军

<申请日>=2006.10.31

<地址>=130021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工农大路湖光小区4栋2门303号

<摘要>=一种低温地热能转换水泥土湿法搅拌桩,它通过

在水泥土湿法搅拌桩插入各形状的管状换热器装置进行承载、

挡土支护、地基加固的同时,可以进行浅层低温地热能转换,

起到桩基和地源热泵预成孔直接埋设管状换热器的双重作用。

在水泥土湿法搅拌桩的桩身水泥土未凝固之前,通过人力或机

械迅速插入竖直的U型管状换热器或螺旋型盘管换热器或其

它形状的管状换热器。

搅拌桩桩身内的各类管状换热器与地表

管路连接,换热器管路内充填交换流体,通过管状换热器系统

中的交换流体与水泥土桩身、桩周土-水系统进行热交换,形

成封闭式地源热泵的地下低温地热能交换器。

<申请号>=CN200610017284.0

<名称>=工程报废降水井直埋式地下换热器

<申请(专利权)人>=张延军;庞宇丽

<发明(设计)人>=张延军

<申请日>=2006.10.31

<地址>=130021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工农大路湖光小区4栋2门303号

<摘要>=一种工程报废降水井直埋式地下换热器,它通过

在报废工程降水井中插入各形状的管状换热器装置进行建筑

工程报废降水井安全封填的同时,可以进行浅层低温地热能转

换,起到封填和地源热泵预成孔直接埋设管状换热器的双重作

用。

在工程报废降水井封填之前,通过人力或机械竖直插入U

型管状换热器或螺旋型盘管换热器或其它形状的管状换热器。

在水井套管内壁与管状换热器的空隙中充填封井材料,井顶附

近回填保温材料。

井内的各类

管状换热器与地表管路连接,换热器管路内充填的交换流体与

回填材料、回填保温材料、水井套管、水井套管外填砾料、井

周土-水系统进行热交换,形成封闭式地源热泵的地下低温地

热能交换器。

<申请号>=CN200610017286.X

<名称>=保温式多组管状换热器地能转换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申请(专利权)人>=张延军;庞宇丽

<发明(设计)人>=张延军

<申请日>=2006.10.31

<地址>=130021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工农大路湖光小区4栋2门303号

<摘要>=一种保温式多组管状换热器地能转换预应力混

凝土管桩,它通过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中埋设多组各形状的管

状换热器装置进行承载的同时,可以进行浅层低温地热能转

换,起到桩基和地源热泵的双重作用。

在采用闭合钢桩尖施工

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管内孔中,直接下置多组U型管状换热器

或螺旋型盘管换热器或其它形状的管状换热器,管桩管内孔壁

与管状换热器的空隙中充填回填材料,桩顶附近回填保温材

料。

管桩内的各类管状换热器与地表管路连接,换热器管路内

充填交换流体,通过管状换热器系统中的交换流体与回填材

料、回填保温材料、管桩桩身、桩周土-水系统进行热交换,

形成封闭式地源热泵的地下低温地热能交换器。

<申请号>=CN200610103394.9

<名称>=高效水/地源热泵机组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葆光节能空调设备厂;

<发明(设计)人>=孙国成;姚伟君

<申请日>=2006.07.24

<地址>=116600辽宁省大连市开发区海青街道二道河村大连葆光节能空调设备厂

<摘要>=一种高效水/地源热泵机组,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膨胀阀、制冷剂气/液换热器等元件组成。

机组工作时,制冷剂气/液换热器一端通入从冷凝器排出的高压液体,另一端通入的从蒸发器排出的低压制冷剂气体,两者进行热换热,使低压制冷剂气体的温度升高后进入压缩机。

该发明不仅合理利用了制冷剂出冷凝器后的废热,而且提高制冷剂返回压缩机的温度,进而提高了机组的输出功率和机组的COP值。

<申请号>=CN200810139512.0

<名称>=地源热泵地埋管钻孔回灌材料

<申请(专利权)人>=高秀明

<发明(设计)人>=高秀明

<申请日>=2008.08.20

<地址>=250011山东省济南市泉城路366号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源热泵地埋管钻孔回灌材料,它的重量百分比组分是:

石墨5-80%,无机颗粒20-95%,所述的无机颗粒是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碳酸盐或铝酸盐的颗粒状或粉状的无机混合物。

若采用未加工的含杂质较多的石墨时,由于这咱石墨的纯度仅有25%,因此,回灌时,可无需添加无机颗粒,直接将未加工的石墨与水混合回灌即可。

它内部含有质量比不低于5%的石墨,使回灌材料的传热系数K值在10以上,现有技术中地埋管钻孔回填材料的传热系数的K值一般都在1.5-3之间,本发明中的材料的传热系数是现有回灌材料传热系数的3倍以上,可有效提高U形管与周围岩土之间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地源热泵的换热效率和能效比。

<申请号>=CN200610170928.X

<名称>=地源热泵用埋管井的设置方法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电华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李允征

<发明(设计)人>=李允征

<申请日>=2006.12.26

<地址>=255038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共青团西路25号3楼

<摘要>=地源热泵用埋管井的设置方法,属于地源热泵中央空调领域。

其特征在于:

纵向井与井之间的距离为3.5-4米,横向井与井之间的距离为5-6米,井的排列为“V”字形结构,井的深度为80-120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高效利用地热资源,使热泵用土壤换热器井的排列更合理,系统运行更节能、更环保、更稳定等优点。

<申请号>=CN200710201873.9

<名称>=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地下换热装置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建工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设计)人>=白泉;张跃;付金良;罗明武;黄甫

<申请日>=2007.09.27

<地址>=610031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八宝街111号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中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地下换热装置,其施工简单、造价更低。

该装置包括设置在地下的地热换热器,其特征是:

地热换热器包括封闭容器、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于封闭容器连通。

为了提高换热效率,进水管的进水端口设置在封闭容器内的顶端位置,出水管的出水端口深入到封闭容器内的下部。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施工简单、造价更低、工期更短、占地更少、换热效率更高的优点,可大大的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缩短施工工期、节省占地面积,可直接应用于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广的地源热泵节能空调系统,完全可以取代当前广泛采用的水平埋管和垂直埋管这两种地下耦合换热系统。

<申请号>=CN200810201601.3

<名称>=基于辐射末端的档案库房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发明(设计)人>=翟晓强;余鑫;王如竹;杜惠芳

<申请日>=2008.10.23

<地址>=200240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辐射末端的档案库房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地下

埋管换热器系统,热泵机组系统、辐射末端及新风机组系统,地下埋管换热器

系统与热泵机组系统连接,热泵机组系统与辐射末端及新风机组系统连接;热

泵机组的空调集水器、分水器与辐射末端及新风机组系统连接,为辐射末端及

新风机组系统提供较高温度的冷水,冷水流入辐射末端的毛细盘管内对室内进

行冷却,冷水流入小型制冷机内进行进一步冷却降温,经降温后的低温冷水流

入新风机组冷却盘管内对新风进行冷却除湿,冷却除湿后的新风经过送风段送

入室内为室内提供新风。

由于热泵机组系统只需制出较高温度的冷水,这样就

降低了热泵机组的工作负担,提供热泵机组工作效率。

<申请号>=CN200810034459.8

<名称>=一种带有自然供冷、余热回收的地源热泵集成系统和方法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发明(设计)人>=周亚素

<申请日>=2008.03.11

<地址>=201620上海市松江区松江新城区人民北路2999号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自然供冷、余热回收的地源热泵集成系统和方法。

该系统可以实现四种运行模式:

一是常规的地源热泵系统模式,埋地换热器与热泵机组构成地源热泵系统,实现夏季供冷、冬季供热运行;二是自然供冷模式,埋地换热器与新风换热器构成一个环路,实现自然供冷;三是土壤温度恢复模式,埋地换热器与排风换热器构成一个环路,工作流体循环于埋地换热器与排风换热器之间,把排风的热量储存于埋地换热器周围,提高了冬季地源热泵系统的工作性能;四是热回收模式,埋地换热器、排风换热器和新风换热器构成一个环路,经过埋地换热器预热的工作流体,流过排风换热器,把热量带到新风换热器,加热新风,提高系统的能量综合利用率。

<申请号>=CN200710177804.9

<名称>=风力热泵及其供热、制冷、净水、干燥系统

<申请(专利权)人>=陈晓通;

<发明(设计)人>=陈晓通

<申请日>=2007.11.21

<地址>=100083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乙28号院4-207信箱

<摘要>=一种“风力热泵及其供热、制冷、净水、干燥系统”,是由“联合聚风特大、极大、旋转型风力机组”及“多叶桨聚能风力机组”或“采用上述风力机组形成的发电能量”五种动力中任何的一种形成风力热泵的驱动动力,其还可用电网电力、燃油、燃气动力辅助与补充驱动,从而实现全天候使用;其可采用水、气、热源与回收热量作为低温热源,可将风力供热、制冷、净水、干燥等不同需求目标的系统装置同时交替共同设计;其构成了“风力热泵”的全新概念与产业技术基础,其为风能更广泛、多样地开发利用,为海水、苦咸水淡化提供了全新的途径;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巨大机会与发展空间,其经济、社会、环境、生态价值十分巨大。

<申请号>=CN200810143018.1

<名称>=一种直接膨胀式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铜管的防腐蚀方法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发明(设计)人>=周晋;刘苑佼;张国强;林汉柱

<申请日>=2008.09.28

<地址>=410082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2号

<摘要>=本发明为一种直接膨胀式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铜管的防腐蚀方法。

该方法为:

将地下换热器铜管作为阴极,在铜管上连接电位较负的金属作为牺牲阳极,两者构成宏观的腐蚀电池,电流由牺牲阳极经过电解液而流入换热器铜管,使作为阴极的换热器铜管极化而得到保护;地下换热器铜管与牺牲阳极之间用导线连接且该地下换热器铜管与牺牲阳极保持一定距离;牺牲阳极埋在低于铜管底部的较深的部位,且埋在导电性较好的化学回填物中。

本发明解决了直接膨胀式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铜管的腐蚀问题,且方法简单,成本低廉,为直接膨胀式地源热泵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申请号>=CN200510122975.2

<名称>=水平轴立轴组合多能动力机

<申请(专利权)人>=李士明

<发明(设计)人>=李士明

<申请日>=2005.12.10

<地址>=223001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西安路小学旁玻璃钢厂内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水平轴立轴组合多能动力机,由立

(1)、套轴

(2)、旋转轴(3)、发电机(4)、旋转轮(6)、多能积热

池(9)组成,在多能积热池(9)之中安装立柱

(1),立柱

(1)外设套

(2)和旋转轴(3),发电机(4)安装在套轴

(2)和旋转轴(3)上,一

组旋转轮(6)上下排列安装在套轴

(2)上;多能积热池(9)内的介

质经管道连通旋转轮的开放热管(7),在多能积热池(9)上组合模

块式安装风电加热模块(15)、碟式聚热器模块(13)、空气源热泵

加热模块(16)或地源热泵加热模块(17)。

本发明的动力机同时运

用多种能源,运用风能、太阳能的无限性来解决动力能源的连

续性问题。

<申请号>=CN200810151729.3

<名称>=太阳能蓄热与地源热泵组合系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发明(设计)人>=李新国;李伟;王健;吕强;赵军;王一平

<申请日>=2008.09.24

<地址>=300072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太阳能进行相变蓄热、土壤跨季节蓄热与地源热泵相组合的供能系统。

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吸收能量将水加热同时对相变蓄热器中的相变材料进行加热。

将热能以潜热方式蓄存于相变蓄热器中,以显热方式蓄存于水箱中。

水箱中设有水-水换热器,自来水通过该换热器进行换热后用于生活用水,水箱的通过水泵再送回太阳能集热器中继续加热构成循环。

地下埋管换热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蓄热埋管,另一部分为常规的地下埋管。

夏季通过水泵将水箱中的热水打入蓄热埋管,实现太阳能跨季节蓄热,蓄热埋管在冬季作为热泵机组的热源使用。

常规的地下埋管换热器主要与地下土壤进行换热,冬季从土壤中取热、夏季取冷。

<申请号>=CN200910024490.8

<名称>=一种多功能地源热泵空调热水器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发明(设计)人>=李舒宏;张小松;杜凯;蔡亮;单奎

<申请日>=2009.02.24

<地址>=210096江苏省南京市四牌楼2号

<摘要>=一种多功能地源热泵空调热水器,涉及地源热泵空调,热水装置的技术

领域。

本发明的压缩机的进气口与四通阀的第一阀门连接,压缩机的出气口

分别与四通阀的第二阀门、浸入式冷凝器连接,浸入式冷凝器与第二节流毛

细管的一端连接,单向阀与第一节流毛细管分别与室内翅片管式换热器的一

端连接,室内翅片管式换热器的另一端与四通阀的第三阀门连接;室外制冷

剂水换热器的第二输出口、室外制冷剂水换热器的第二输入口、水泵、地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