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8742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docx

《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docx

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

世界历史的开展历程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研究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动因、过程及趋势的理论。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指明,人类的彻底解放,只能在普遍交往亦即全球化的势态下才能实现,这就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指明的“世界历史〞之路,即人类彻底解放之路。

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结论与人类历史及其当代全球化开展的历史结论是一致的,这个结论就是全人类都必定走向“世界历史〞之路。

一、“世界历史〞之路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结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产生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形成于“共产党宣言“及“德意志意识形态“,再经“资本论“系统而深刻地论证最终完成。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对历史本质和人类社会开展规律的严肃探索和科学论断。

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任务是要发现和提醒人类开展过程在资本主义时代的运动规律。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入手,分析历史的开展变化,进而提醒了人类社会开展演进的一般规律。

从价值目标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指明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道路。

人类历史从民族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实际上是开场了全球化的进程。

这种转变的实现或者说全球化进程的动因,就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与交往的普遍开展。

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生产力与交往的普遍开展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最本质性的动因。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论述:

“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开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遍交往,—方面,可以产生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普遍竞争〕,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最后,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历上的普遍的个人所代替。

不这样,〔1〕共产主义就只能作为*种地域性的东西而存在;〔2〕交往的力量本身就不可能开展成为一种普遍的因而是不堪忍受的力量:

它们会依然处于地方的、笼罩着迷信气氛的‘状态’;〔3〕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历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开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

〞[1]

以生产力普遍开展为核心容的交往是被作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一个根本畴来论述的,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反思与考察,不再以抽象的理性为历史的前提,也不再以抽象的自由精神开展为世界历史开展核心,而是立足于现实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个人,以生产实践为历史的根底。

马克思从这一现实的、物质的前提出发,首次找到了解开世界历史之谜的钥匙。

他把世界历史的形成看作是建立在生产力的普遍开展以及由它造成的各民族的交往的普遍开展根底之上的。

这样,马克思就把“生产力的普遍开展〞和“交往的普遍开展〞看作是实现由各民族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两个根本条件。

但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并没有同人的解放与开展割裂开来,而是与人的解放与开展严密地联系在一起。

因为历史开展的规律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一部世界历史开展史实际上是人的解放与开展的历史。

离开人的解放与开展去谈世界历史,既不可能也没有什么意义。

我们可以发现将人的解放和开展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联系起来考察,可以看出马克思所讲的世界历史形成的两个条件即“生产力的普遍开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开展〞正是人获得解放和实现全面开展的两个条件,而这两个条件又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人的解放是在人的实践活动的根底上,以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开展为条件的、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使自己成为一个自由而全面开展的人的世界历史过程。

因此,可以说,人的解放与开展是与世界历史的开展进程相一致的,世界历史的进程本质上是个人的解放与全面开展的过程。

生产力与交往越是普遍开展,世界历史就越是世界历史化。

因此,生产力与交往的普遍开展是世界历史化的本质性规定。

可见,从实践观的思维方式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以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开展为根本条件、以现实的人的开展和解放为归宿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提醒了生产力与交往的普遍开展是历史向世界历史开展的最根本的在机制,共产主义之所以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也是因为只有依赖生产力与交往的普遍开展才能实现,除此以外的方式都只能得到共产主义的外壳,而缺乏共产主义的实质涵。

马克思所说的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程度与人类解放的程度的一致性就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逻辑,其逻辑结论就是“世界历史〞之路,亦即全球化之路。

生产力与交往的普遍开展程度越高,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程度也就越高,或者说全球化的程度也就越高,离人类的彻底解放也就越近。

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者应当是最彻底的全球主义者。

应当说,通观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这样理解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原意的,而当代全球化的事实又证明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人类社会开展道路的深刻预见和把握,证明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逻辑与人类社会开展的历史逻辑的一致性。

二、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最坚决的世界和平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把马克思主义简单地界定为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论,进而把马克思主义者歪曲为战争贩子。

诚然,由于对资本主义成熟程度估计过高,马克思主义者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有过过于激进的失误,这里有许多惨痛的教训需要汲取。

但是,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使他们始终认为生产力才是人类社会进程中最活泼、最革命的因素,阶级斗争及暴力革命不过是非常态的解放生产力和促进生产力开展的手段,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的生产力与交往的普遍开展才是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根本动力,因此,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逻辑使马克思主义者成为最彻底的全球主义者,而新时代的全球主义者必然是世界和平主义者;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品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开展途径观根据时代的开展而开展。

恩格斯晚年的和平开展思想、的和平与开展的时代主题观理论以及的和谐世界理论就是这方面的典。

这些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充分说明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最坚决的世界和平主义者。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作为“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不仅坚持和保卫马克思主义,而且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晚年在探索和阐述无产阶级斗争策略方面,提出了一些有益思考,学界称之为“恩格斯晚年革命策略思想〞。

多数学者认为,“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作为恩格斯晚年最重要的理论文章之一,是研究恩格斯晚年革命策略思想的基点和代表作。

不可否认,马克思恩格斯早年都是暴力革命论者,这是与他们对资本主义成熟程度估计过高以及资本主义初级开展阶段极其锋利的阶级矛盾状况分不开的。

对于这一点,不仅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们,而且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也有充分认识。

恩格斯在他辞世六个月前,在为马克思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写序文时曾直截了当地成认了这一点。

他说,那时我们没有丝毫疑心地认为,从法国开场的欧洲1848年革命说明,“伟大的决战已经开场了,这个决战将在一个很长的和充分变化的革命时期中进展到底,而结局只能是无产阶级的最终胜利〞,“但是,历史说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梦想〞。

[2]

“历史说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

历史清楚地说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开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这个经济革命自1848年起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这一切都是在资本主义的根底上发生的,因此这个根底在1848年还具有很大的扩展能力。

〞[3]

恩格斯还进一步说明:

由于这个经济革命,“无产阶级所处的境况现在已经稳定〞,“甚至每隔十年一次的周期性危机引起的波动,也已经成了习以为常的生存条件。

工业变革时期出现的政治运动或直接社会主义运动〔那时还不成熟〕遭到了失败,遗留下来的与其说是鼓舞,不如说是沮丧;资产阶级的即资本主义的开展证明自己比革命的对抗更有力量〞。

[4]

从恩格斯的思想轨迹来看,即使是在1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各国资产阶级对工人运动采取残酷镇压的手段,马克思和恩格斯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一致认为暴力革命是工人运动的唯一形式,并对拒绝暴力革命的各种思潮进展着坚决的斗争的这一时期,也存在着一些和平斗争的思想萌芽,只是由于形势的限制,这些思想并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开展。

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进入和平开展时期,资产阶级制度日益完善,真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议会斗争开场蓬勃兴起和开展,并不断取得胜利。

形势的变化,为恩格斯研究议会斗争提供了大好的时机和珍贵的实践材料,1895年3月,恩格斯写成了“卡尔·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在这部重要的文献中,恩格斯将多年来的考虑和零散提及的观点进展了系统的阐述,强调在不放弃暴力革命准备的同时,尽可能通过和平的议会斗争开展革命取得政权,把进展议会斗争当作一个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的战略来对待,从而形成了革命斗争新的战略和策略,发生了重大的战略转变。

“导言“对革命斗争的历史经历、革命的性质、斗争条件的变化和当前的形势等一系列问题进展了全面的研究。

在反思1848年和1871年革命失败的原因时,恩格斯说,当时他和马克思之所以确立了暴力革命道路的战略,主要是受法国历史经历的影响,历史证明以前的战略错了,现在革命的性质、条件发生了变化,斗争的战略和策略也必须要变。

恩格斯认为,首先,革命性质发生了变化。

他指出“由自觉的少数人带着着不自觉的群众实现革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但凡问题在于要把社会制度完全改造的地方,群众自己就应该参加进去,自己就应该明白为什么进展斗争……为了使群众明白应该做什么,还必须进展长期而坚忍的工作。

〞[5]

其次,斗争条件也发生了变化。

在经济方面,工业革命是英、德、法、美等国进入了和平开展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远没有强大到可以铲除它的地步,新的革命需要新的强大推动力;在政治方面,资产阶级制度有所开展,“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

[6]

1848年和1871年两次革命的大失败,都给革命力量带来了巨大的损伤,还带来了欧洲两次反动黑暗统治时期,使革命倒退了几十年,而德国党在普选权斗争中却不断取得胜利,“在这种合法性下却长得肌肉结实,两颊红润,好似是长生不老似地繁荣滋长〞。

[7]

这两者的比照,是何等的鲜明!

正因如此,恩格斯在“导言“中认为,必须对过去的策略加以修正,充分利用合法的斗争手段,指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通过选举权争取“在本世纪末就能夺得社会中等阶层的大局部小资产阶级和小农,开展成为国的一个决定力量,其他一切实力不管愿意与否,都得向它低头。

〞[8]

应当认为,“导言“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经历,反思了过去曾经提出的暴力革命理论,提出了普选制是一种全新的武器和旧社会和平长入新社会的思想。

这些思想是恩格斯和平思想的重要表达。

恩格斯的和平思想集中表现在其1885-1892年间的近20封与倍倍尔、拉法格、左尔格等商讨对待战争的态度的书信中;在公开发表的“俄国沙皇政府的外交政策“、“德国的社会主义“、“欧洲能否裁军“等几篇文章中也表达得很充分。

恩格斯认为,“战争会使我们倒退多年。

沙文主义将淹没一切,……如果战争一直打到底而没有发生部动乱,那就会有欧洲200年未发生过的衰竭〞。

[9]

战争只会对沙皇政府或俾斯麦等有利,而对社会主义运动以至整个欧洲都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恩格斯写到,“我主‘不惜一切代价争取和平’〞[10]恩格斯认为,对于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者应当制止,而不应当采取“保卫祖国〞或“爱国主义〞的立场。

恩格斯还提出了裁军建议,他认为:

“常备军制度在整个欧洲已开展到极端,只要常备军不及时改组为以普遍武装人民为根底的民兵,那未,不是这种制度使各国人民担负不起军费重担而在经济上破产,就是它必然导致一场消灭性的大战。

〞[11]

总的来看,恩格斯认为战争对于世界历史进程和社会主义运动都是有害的,社会主义者应当不惜一切代价制止战争,和平方式应当是世界历史进程的常规方式。

二战以后,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全球化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关于人类工业化以后的历史必然成为“世界历史〞的根本观点和分析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的立场来观察和把握世界历史的新阶段,以他锐敏的洞察力捕捉住了这一新阶段的时代主脉。

第一,把时间分析上的深远性同空间分析上的辽阔性结合起来,对这个世界的在构造关系进展深刻的矛盾分析,把握这个矛盾体系的涵及其开展主流,指明了世界历史新阶段上的时代主题,这一主题就是和平与开展,而开展是其核心主题,必须从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这一主题。

第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12],是一个民族之间在市场经济全球化根底上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统一的世界。

当今的世界,比之与马恩在“共产党宣言“所描述的世界性而言,其一体性、整体性和严密性已不能同日而语,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离开这个世界体系而独善其身。

第三,通过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从而使世界走向共同开展的道路。

共同开展,即是全球化的必然之路,也是全球化的唯一可行之路,是世界历史开展到当今时代的必然结果。

第四,在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这种新趋势的根底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指出:

“中国的开展离不开世界。

〞即中国要快速开展和繁荣稳定,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必要的外在条件。

总而言之,在把握世界历史开展新趋势的背景下,在其时代观理论所提出的共同开展观以及关于中国对外开放和融入世界的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在现时代下的具体运用,并把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开展到一个新水平。

的时代主题观理论及其共同开展观既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理论。

的和谐世界理论是和平与开展的时代主题观及其共同开展观的拓展和提升。

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最早是在2005年4月22日,国家主席在雅加达亚非峰会上第一次提出来的。

在2005年7月1日签署的“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中,“和谐世界〞第一次被确认为大国之间的双边共识。

2005年9月15日,在纪念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主席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理念的深刻涵。

此后,“和谐世界〞———个充满智慧的新名词,频频出现在重大国际场合,它所描绘的国际关系的理想状态,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赞同。

2007年10月16日,“和谐世界〞这一重要理论出现在十七大报告中。

“建立和谐世界〞这一论断准确表达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合理走向的根本主,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世界秩序观,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为依归的博大胸怀,表达了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决的和平主义者的立场。

我们党和国家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主,旨在唤起所有具有一样和类似理念的国家和人民,形成一种追求和平、开展、合作的正义力量,引导这个世界的正确走向。

相比迄今为止的各类西方国际政治理论体系,“和谐世界〞理论体系从一开场就实现了多方面的创新与超越。

从研究“单位〞看,迄今为止的西方国际政治理论,都未能超越“国家〞、“文明〞或“国家集团〞等狭隘视角。

素有现实主义理论大师之称的摩根索,其理论体系以“国家〞为研究单位,而以视野开阔著称的汤因比、亨廷顿等人,其理论体系也不过是以“文明〞为研究单位。

“和谐世界〞理论以“世界〞、“全球〞、“全人类〞为研究单位,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超越了民族、国家甚至文化、文明视角。

它是一种更宏大、更长远、站位更高的全球视野,是一种对人类命运与前途的全面思考,而非以*一族、*一国、*一个区域或*一文明的狭隘利益为出发点,从而也就能够超越权力、敌友、对抗和权谋等现实主义思维。

从理论涵看,“和谐世界〞理论较之西方国际政治理论所包含的哲学容更丰富、也更有时代感。

以往西方国际政治理论主要是探讨人与人〔也包括组织与组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社会关系,“和谐世界〞理论不但探讨人与人的关系,也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和谐世界〞理论渊源于5000年中华文明的优秀成份,并使之与时俱进,融入21世纪的世界现实。

古代中国文化中的“天下观〞、“以天下观天下〞、“四海一家〞、“天下〞、“天人合一〞等优秀思想结晶在“和谐世界〞理论中获得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使得“和谐世界〞理论因而具有了其它国际政治理论所不具备的丰厚的、令人信服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强调在生产力开展根底上的普遍交往、强调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以及世界历史的开展方向是世界———共产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构成“和谐世界〞理念直接的理论渊源。

因此,我们认为,“和谐世界〞绝非仅仅是一种外交口号或辞令,也不仅仅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口号,更不是一种所谓“战略躲避〞的表达。

应当说,“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时代的本质、脉搏、趋向的准确把握,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的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拓展和创新。

“和谐世界〞理念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人一时的立场,而是永恒的立场。

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在理念上向世界说明自己是最坚决的世界和平主义者,更在实践中践行世界和平主义,中国将一贯地并坚决不移地走中国的和平开展之路。

三、“世界历史之路〞也是全球化进程的逻辑

结论

纵观历史,过去200年里,人类有过三次或说是三个阶段的汹涌澎湃的全球化浪潮。

第一次是1870-1914年,英国和美国是第一次全球化浪潮的主要领导者,伦敦和纽约是第一次全球化浪潮的金融中心和资本集散地,投资银行和债券融资则是第一次全球化浪潮的主要金融力量,英、美、日、德、法、俄则是第一次全球化浪潮的主要受益者。

第二次全球化浪潮自20世纪50年代始到80年代,领导者是美国,主要参与者是日本、德国和亚洲四小龙,那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经济奇观。

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始于20世纪80年代,领导者依然是美国,主要参与者却发生了重大变化,那就是中国、联和东欧诸国纷纷参加全球化浪潮。

冷战的完毕无疑是新时代全球化的催化剂。

一方面,冷战后联阵营的瓦解完毕了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使分割为两大板块的世界市场重新归并;另一方面,冷战的完毕促使70年代末以来西方启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治构造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由此引发信息产业革命跃升到一个崭新的平台,从而推动并形成了新的全球化热潮。

因此,新的全球化是在冷战完毕这一因素的催动下,西方现代化开展的外部原因共同作用的产物。

换言之,冷战完毕是新时代全球化的直接动因。

这是一个时代的转变,全世界超过20亿人口为摆脱贫穷,勇敢参加全球竞争,实乃人类历史之奇观。

从总体来看,全球化第三阶段与前两个阶段相比有质的区别:

它不仅是全球依存度的增加,一体化速度的加快,而且是时代的根本转变———从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转向以和平与开展为主题的时代。

这种根本性的转变是全球化而首先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新时代的全球化作为现代化过程开展的新成果,是全球主义普遍历史逻辑的崭新再现。

但是,由于新一轮全球化的根底、动力、规模和性质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从而引发了经济、政治、国际关系和文化理念等诸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这些变化赋予新时代的全球化以新质,使全球主义在新的实践层面上展开,获得了新时代的开展特点与涵。

与历史上世界现代化运动的任何一个开展阶段一样,新一轮全球化的动力依然是技术进步和〔市场〕自由化。

但是,技术进步和市场自由化的容却有了时代性的改变。

众所周知,当代信息技术的急剧开展在70年代末以来引起了世界围的信息产业革命,90年代勃发的网络技术再次把信息产业的开展提升到一个新阶段。

信息产业革命作为新的技术创新和生产力革命,目前正以高于、快于工业革命的速率开展,迅速地改变着整个世界的面貌。

对于信息产业的未来开展前景及其经济社会效应,人们有理由抱有充分乐观的估计。

信息作为新质的生产力,再一次充当了经济开展的技术杠杆和根本动力。

几乎与之同时,70年代末以来西方新自由主义重新启动了市场自由化浪潮,多年来受到凯恩斯主义打压的自由市场力量在经济中重现活力。

此后20多年中,市场理念在全世界得到了空前的扩和广泛的认同,不仅西方工业化国家普遍进展了以新自由主义为主导的市场自由化改革,的开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选择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构造改革。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冷战的完毕打破了东西方集团对峙的两极架构,重新统一了世界市场,为全球自由贸易提供了新的空间。

以往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追际上只局限于基督教世界,基督教世界之外的国家和地区只是作为西方现代化的附属物〔殖民地———资本主义生产的原料供给地和产品倾销地〕而被纳入世界体系;二战后在两大集团冷战的局面下,全球市场事实上被分割为东西两大块,不存在完整的世界市场。

因此,只有90年代的全球化进程才第一次在地域上将市场连成一片,开创了历史上最为广阔的世界市场。

自由市场的规模和围空前扩,为网络生产力在冷战后突飞猛进的开展提供了社会条件。

而网络信息技术为资本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提供了始无前例的强大推动,其全球渗透力、覆盖率也从一个角度折射出当今市场自由化的深度与广度。

由此可见,新时代全球化的动力根底已产生了以往不存在的新质,从而使新一轮的全球化区别于以往任何一次全球化浪潮。

近二三十年来,由于通讯、交通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革命,造成了资本、商品、信息以及人的全球围的空前流动,经济全球化趋势凸现:

一是贸易自由化。

尽管贸易保护主义在*些国家*些时候有所回潮,但各国间开放度越来越高,进一步消除贸易障碍的趋势不可逆转。

二是资本国际化。

“失去祖国〞的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驱使金融资本为追逐最大利润到处流动,货币及有价证券的国际贸易昼夜不停地循环于世界的和西方,极改变着全球资源配置的形式和格局。

三是生产经营的世界化。

对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跨国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攫取高额利润,把分支生产经营机构分布到世界每个角落,形成超脱于任何民族国家之外的生产、消费、投资体系。

四是知识产业化,战后第四次科技革命引起了世界经济构造的重大变化,即从以物质资源的占有和消耗为特征的工业经济逐步向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作为决定因素为特征的经济的转型。

毫无疑问,全球化发端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方式,由于先进技术的应用,越来越社会化的大工业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

新时代全球化的重要特点表现为全球治理的要求日趋强烈。

全球化在推动经济快速变革的同时,也形成了全球经济社会秩序的大规模变动更新。

作为对经济跨国关系的政治反响,当代全球化也向国家和政府的权力、作用和权威形成挑战,要求新的治理形式。

从全球生态体系到国际金融体系等复杂的全球系统,均不属于领土国家主管的领域。

在全球信息通讯和交通设施的支持下形成的许多全球性的经济社会组织新形式,超越了国家边界,也是国家主权所无法约束的。

当代全球经济、技术、军事、政治和文化的流动形式在历史上前所未有,传统的民族国家被迫面对国际事务和国事务、外部事务与部事务相互交织难以区分的现实。

国家权力急待重组和重构,全球治理已上升为客观需要。

高于单一国家利益〔平安〕的全人类利益〔平安〕日渐凸出。

当代全球化由于其广度和深度,不仅具有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开展的正面作用,也具有引发全球危机的负面效应。

环境危机、生态消灭、国际毒品交易、国际恐惧主义活动、核武器扩散等,都是近30年来出现的新问题,它们共同构成了当代全球开展的现实挑战或潜在风险,其中每一项的恶性开展都可能引发全球性危机,威胁全人类的平安。

人类今天生存在一个相互依存程度极高的世界上,经济平安、金融平安、信息平安、生态平安、军事平安、国家平安、核平安等都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事务,而且与全人类的生存和开展息息相关。

因此,摒弃对抗、寻求合作,越来越成为谋求自身开展的各主权国家必不可少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战略。

在文化上,新时代全球化的特点则表现为全人类对于共同价值和共同意识的追求日益增长,带有超地域、超民族、超国家意识的全球主义观念空前普及。

70年代以来人类的生态关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