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问题详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8666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问题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问题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问题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问题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问题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问题详解.docx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问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问题详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问题详解.docx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问题详解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含答案)

1.(12济宁)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

甲透镜的焦距____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12江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

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像(选填“实”或“虚”)。

3.(12浙江宁波)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cm,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_______。

4.(12河南)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处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_________。

5.(12海南)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____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6.(12苏州)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上;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7.(12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上/下)调整。

(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_____(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有_____。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_____(远离/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_____(变大/变小/不变)。

8.(12泰州)小明和小华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们分别用f1=15cm和f2=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下表是他们记录的部分数据.

像的性质

焦距f/cm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倒立、缩小

15

40

23

35

27

10

40

13

35

14

由这部分数据可初步发现:

(1)若以“透镜的焦距为单位”进行比较,在成倒立、缩小的像时:

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是______;像距(v)与焦距的关系是______.

(2)成倒立、缩小实像时:

物距减小,像距______;若物距相同,焦距大,像距______.

9.(12连云港)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像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他将5cm长的发光体放在一个竖直支架上做为光源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_。

(2)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物高L/cm

像高h/cm

1

35

14

5

2

2

30

15

5

2.5

3

20

20

5

5

4

15

30

5

10

5

12

60

5

25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②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1(选填“大于”或“小于”);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1(选填“大于”或“小于”)。

③小华通过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又得出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具体关系。

他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1.小于2.正立虚3.缩小照相机

4.能光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能看到

5.b倒立

6.同一高度上能

7.

(1)下

(2)缩小照相机(3)近变小

8.

(1)u>2ff<v<2f

(2)变大大

9.

(1)同一高度或同一水平直线上

(2)10②小于大于③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的比值相等

 

10.(12盐城)小华用铁丝绕成一个内径约4mm的圆环,将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形成一个“水透镜”.

(1)通过“水透镜”看到的字如图所示,此时“水透镜”是一个_____透镜.将这个“水透镜”再向字靠近一点,看到的像会_____(变大/变小).

(2)小明猜想“水透镜”的焦距与水的质量有关,为此他用牙签在“水透镜”上轻轻取走一点水,再次观察,比较前后两次所成像的大小.观察时他应该注意控制“水透镜”到字的_____不变.

(3)小芳用另一只内径不同的圆环制作“水透镜”,看到了倒立、缩小的像.请针对这

一现象,提出一个新的探究问题:

__________

11.(12上海)如图所示,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C点处,光具座上所标的A、B、D、E四点中,恰有两点到C点的距离同为该透镜的一倍焦距、或同为该透镜的两倍焦距。

(1)该透镜的焦距为___cm或___cm。

(2)实验时,小王调整发光物、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以保证发光物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

(3)接着,小王将发光物置于光具座上距B点15cm处,在DE间移动光屏找像,可能在光屏上得到____的像(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

(1)1020

(2)同一高度(3)放大

12.(12福州)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总找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2)调整好后,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36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_____的实像;再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一些,要获得清晰的实像.光屏应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1)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物距小于焦距)(答案科学合理即可)

(2)缩小(3)远离

13.(12莆田)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调节烛焰、透镜中心和_____中心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

如甲图所示,凸透镜A的焦距为20厘米,光屏中心呈现清晰的烛焰像,此时物距为_____厘米,所成的烛焰像是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若用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继续实验,如乙图所示,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距为_____厘米,透镜B的焦距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透镜A的焦距。

光屏30.0放大20.0小于

14.(12长春)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置于如图甲位置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的(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该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

(2)小明分别把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放在同一位置,观察窗外远处的同一景物(如图乙所示),焦距____(选填长”或‘短”)的凸透镜所成的像更大些.

(1)缩小照相机

(2)长

15.(12揭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7cm处时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________(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甲乙

(1)11.0cm

(2)放大幻灯机

16.(12德阳)王小丽同学用焦距为l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应首先调节蜡烛的焰心、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使它们在_________________。

(2)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距离凸透镜20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__________的烛名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1)同一高度上

(2)放大

17.(12潜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按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

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距/cm

50

40

30

24

21.4

像距/cm

21.4

24

30

40

50

像的大小变化

→逐渐变大

 

(1)由表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cm。

(2)第2次实验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的实像。

生活中应用了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而制成的物品有____(请举一例)。

(3)实验结束后,小明试着调节如图乙所示的投影仪。

如果要使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他应将投影仪远离屏幕,并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投影片的距离。

(1)15

(2)缩小照相机(3)减小

18.(12滨州)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刚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1)当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位置,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的__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2)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__(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3)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

(1)缩小

(2)完整的像(3)前面

19.(12十堰)小芳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中:

(1)她先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____的光斑,测出该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0cm。

(2)小芳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长时期以来到像,请你指出顺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

(3)调整后,小芳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2cm处时,得到一个清晰的像,____(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透镜位置不动,小芳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后,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

(1)最小最亮

(2)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或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等)(3)投影仪(幻灯机)靠近

20.(12朝阳)小强用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首先,他们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标尺上50cm的位置,再将蜡烛放在38cm的位置,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①此时的像是_______的实像(填“放大”或“缩小”)。

向左移动蜡烛,像变_______(填“大”或“小”)。

②此时,若有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则屏上____成完整的蜡烛的像(填“能”或“不能”)。

③小强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若想得到清晰的像,应向_____移动光屏(填“左”或“右”)。

④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小强应站在_____一侧(填“蜡烛”或“光屏”),观察蜡烛的像。

①放大小②能③右④光屏

21.(12哈尔滨)某物理学习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使用的器材如图。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刻度尺上标记着点,相邻两点间距为10cm。

(1)实验前,蜡烛、凸透镜、光屏摆放和调整好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

(2)凸透镜放在D点,当图中光屏上承接到烛焰的倒立、放大、清晰的像时,蜡烛应放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在

(2)实验基础上,想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清晰的像,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上

(2)B和C两点之间(或“在透镜左侧,距凸透镜10cm至20cm之间”;“在透镜左侧,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l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3)将蜡烛移到B点左侧

22.(12呼和浩特)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甲实验中,珍珍同学用左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____(选填“左”或“右”)手点燃蜡烛的。

(2)在乙实验中,图中光屏上成有清晰的像,像和蜡烛相比是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如果将蜡烛逐渐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凸透镜位置不变,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

(1)右

(2)放大靠近

23.(12聊城)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cm。

(2)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____(填“上”或“下”)移动。

(3)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____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上(填一种器材名称)。

(1)15

(2)上(3)c投影仪(幻灯机、放映机)

24.(12泉州)下面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请你和他一起完成这项探究:

(1)小明将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F(如图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f=cm;将一支高1.5cm发光棒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的实像.

(2)把该发光棒立于凸透镜前,在光屏上成了3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9cmB.12cmC.18cmD.27cm

(1)12倒立等大

(2)C

25.(12北京)小彤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如图所示。

为了找到烛焰清晰的像,小彤应将光屏向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小彤将光屏移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像(选填“实”或“虚”)。

小彤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移动光屏可以再次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左实幻灯机

26.(12安顺)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1)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实验前,该怎样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

(2)蜡烛在凸透镜2倍焦距外的位置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像?

(3)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到凸透镜距离为8cm,从光屏的一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像?

(4)实验中若在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实像,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所成的像将会怎样变化?

(1)同一水平直线上

(2)倒立、缩小、实像(3)正立、放大、虚像(4)亮度变暗

27.(12大连)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

光具座、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等。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上。

(2)该实验应使凸透镜成实像,那么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

物距____焦距。

(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图像。

物距u/cm

14

16

18

20

22

24

26

像距v/cm

35

27

22

20

18

17

16

(4)小明得出探究结论后,又用上述器材做了一个实验。

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0刻线处,凸透镜放在15cm刻线上,如图所示。

移动光屏在a位置找到像;蜡烛和光屏不动,只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向某一方向移动到b位置时,在光屏上又看到像。

结合所画图像,请你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作出合理的判断____。

(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光屏上第一次的像是倒立、放大的B.a位置在44~46cm刻线之间

C.光屏上第二次的像是倒立、缩小的D.b位置在19~21cm刻线之间

(1)高度

(2)大于(3)(4)ABC

28.(12岳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cm;

(2)利用图乙装置进行以下操作:

①如果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应将光屏向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

②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

③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____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选填“左”或“右”)。

(1)会聚10

(2)①上②缩小照相机③右

29.(12盘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_____(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

(2)调整后,图中光屏上烛焰的像是倒立____的实像,此规律的应用是____(举一例)。

(3)要使光屏上的像变成与物大小相等,则应向左调节蜡烛到30cm处,光屏应向____调(填“左”、“右”)到_____cm处,在此过程中发现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变_____(填“大”、“小”或“不变”)。

(1)下

(2)放大投影仪(3)右70小

30.(12包头)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A,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用另一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代替原来焦距为f的凸透镜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B,观察实验现象,他发现像B比像A变大了。

⑴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判断f′与f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B之后,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蜡烛应向____________移动。

⑶由实验可知:

当用变焦照相机拍照时,如果想使被拍摄景物的像变大些,应调节相机的焦距变____________些。

f′>f右(透镜)大

 

二、实验题

1.小于

2.正立虚

3.缩小照相机

4.能光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能看到

5.b倒立

6.同一高度上能

7.

(1)下

(2)缩小照相机(3)近变小

8.

(1)u>2ff<v<2f

(2)变大大

9.

(1)同一高度或同一水平直线上

(2)10②小于大于③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的比值相等

10.

(1)凸变小

(2)距离(3)水透镜成像性质与圆环内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11.

(1)1020

(2)同一高度(3)放大

12.

(1)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物距小于焦距)(答案科学合理即可)

(2)缩小(3)远离

13.光屏30.0放大20.0小于

14.

(1)缩小照相机

(2)长

15.

(1)11.0cm

(2)放大幻灯机

16.

(1)同一高度上

(2)放大

17.

(1)15

(2)缩小照相机(3)减小

18.

(1)缩小

(2)完整的像(3)前面

19.

(1)最小最亮

(2)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或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等)(3)投影仪(幻灯机)靠近

20.①缩小小②能③右④光屏

21.

(1)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上

(2)B和C两点之间(或“在透镜左侧,距凸透镜10cm至20cm之间”;“在透镜左侧,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l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3)将蜡烛移到B点左侧

22.

(1)右

(2)放大靠近

23.

(1)15

(2)上(3)c投影仪(幻灯机、放映机)

24.

(1)12倒立等大

(2)C

25.左实幻灯机

26.

(1)同一水平直线上

(2)倒立、缩小、实像(3)正立、放大、虚像(4)亮度变暗

27.

(1)高度

(2)大于(3)(4)ABC

28.

(1)会聚10

(2)①上②缩小照相机③右

29.

(1)下

(2)放大投影仪(3)右70小

30.

f′>f右(透镜)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