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规汇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8620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规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总规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总规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总规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总规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总规汇报.docx

《总规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规汇报.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总规汇报.docx

总规汇报

2012-2030

Hewlett-Packard

hp

[黄埭镇总体规划]

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2012至2030年总体规划说明

第一章:

发展定位

第一节发展战略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区域开放战略

主动接受苏州市区、相城中心区及周边城市、城镇的经济辐射,借力发展,加快空间资源整合,优化功能区布局,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资源集约,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2、城乡统筹战略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加速城镇化进程,有计划的迁并农居点,尽快形成以镇区为核心的社会经济发展格局,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以镇村体系结构为框架,合理调控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区域资源共享设施共建,创造相互融合的环境、社会、经济联合体。

3、社会和谐战略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科教兴镇战略

科技和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面对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加快科技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着力解决结构优化的技术“瓶颈”,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提高全民素质。

5、效益农业战略

发展效益农业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要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推进农业经营,提高特色、高效种养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提高农业的市场化水平。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

通过有效的规划引导和规范的市场运作,建设一个既拥有集约化、规模化、高效益、

高标准的工业园区,又拥有良好人居环境质量的生活住区的现代化工业商贸特色镇。

 

图表1-1:

黄埭镇现代化指标体系(2020)

城市现代化指标指标名称指标值

1.城市规划和城镇体系具有权威性、预见性和弹性

规划管理2.城市管理规范化、法制化

3.具有健全的监督机构

1.识字人口比例>90%

2.适龄青年受高等教育比例>35%

3.平均预期寿命75岁

4.平均每个医生服务的人口数<500

5.人口自然增长率<1.0‰

人口素质

6.婴儿死亡率<4‰

1.恩格尔系数<30%

2.人均居住面积>30m2

3.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300升/人·日

4.饮用水质达标率100%

生活质量

5.电话普及率100%

1.具有快速、便捷的对外交通

2.镇人均道路面积>16m2

3.能源供应保证率80%

4.燃气普及率100%

5.自来水普及率100%

6.排水管道成网、雨污分流90%

基础设施

7.环卫设施齐全

1.工业废水处理率100%

2.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0%

3.绿化覆盖率>40%

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m2

5.大气中SO2年平均浓度<0.02mg/m2

6.环境噪声平均值<55db

生态环境

7.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得到有效保护

1.非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比重>80%

2.人均GDP2.5万美元

3.第三产业占GDP比重>50%

4.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50%

社会经济结构

5.城镇待业率<3%

2、经济发展目标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建设合理的农业体系;在保持粮食总产量稳定的

前提下,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积极发展蔬菜生产、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业;建立基地化、规

模化农业园区,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不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

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

企业的素质和效益,为提高全镇经济总体实力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保证。

 

第二节发展定位

 

定位:

坚持工业兴镇,打造龙头产业提高研发水平,形成特色产业。

总体战略:

(1)坚持工业兴镇,打造龙头产业,扩大就业机会,带动地区经济。

工业应搬迁集中,同时,向郊外地区扩散,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

(2)利用周围优势,开发特色工业研发,为高科技工业集群提供支援。

(3)居住、工业、商业设施实行集中化、扩大规模效益、降低成本

空间战略:

(1)加强黄埭镇与东桥镇的联系,拓宽主要道路,潘阳工业园向北继续扩张,吸引周边农村劳动力.

(2)旅游资源并不丰厚,利用南部春申湖与北部曹湖加强联系,联系区域,以点带面。

 

第三节:

对比分析

1:

同处苏州市相城区的渭塘镇从工业重镇到商贸“不夜城”

概述:

一个镇,拥有6条商业街、4个商业广场、近200家宾馆、饭店,启动了15个房地产项目,还办起了全国最大的淡水珍珠市场和华东地区最大的珠宝交易中心。

“工业重镇”相城区渭塘镇正在倾力打造“商贸重镇”。

在渭塘人提出了“梯度东进”城市化发展构想,突出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主题,围绕珍珠湖做文章,大手笔规划建设具有接下来的五年里,渭塘将逐步打造成汇集珠宝销售、酒店商业、休闲旅游、房地产业、

文化创意等各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服务业体系。

 

启发:

挖掘特殊资源,形成魅力产业,强化城市形象,以推动城市发展。

 

2:

珠三角洲城镇的发展

珠三角模式与苏南模式:

不同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是通过外资企业的建立,吸引大量农业人口进城务工,促进了城市化;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主要是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的辐射下,乡镇企业崛起,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带动了城市化姆⒄埂

启发:

1:

无论是哪个城市,都不可能一步发展到位,工业基础的夯实才能更进一步的稳步发展,黄埭镇还处于发展时期,工业发展仍是主要方向。

2:

工业发展的目的既提供了就业机会,又会刺激内需,在城市逐步发展的阶段,工业向郊外地区转移,吸引农村劳动力,加速城市化。

 

3:

-----德国鲁尔工业区转型的启示

历史背景:

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廉价石油的竞争,这里先后遭遇“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使鲁尔区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矿区以采煤、钢铁、煤化工、重型机械为主的重型工业经济结构日益显露弊端。

主导产业衰落,失业率上升,大量人口外流,环境污染严重,社会负债增加等,使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

对策:

德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的经济政策,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对老工业区的改造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通过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转型,使鲁尔区的经济再造辉煌。

启发:

转型升级,退二进三转型:

为发展留足后路

 

第二章:

规模预测

一:

人口预测

1:

镇域人口

2011年常住人口为人155908人。

其中总户籍人口为56056人,外来人口为99854人

镇域总人口=56056+99854*0.8=135908人

其中2011镇区人口统计

行政村

长泾

青龙

鹤泾

潘阳

斜桥

金龙(2/3)

人口数量

4146

5480

3600

2331

4266

3278

方埝

长康

三梗

旺庄

东新社区

春申社区

埭川社区

镇区总户籍人口

3214

2187

4524

5212

3561

3516

2220

47535

2011城市化率

2011户籍人口比率:

镇区总户籍人口/镇域总户籍人口=人口系数1=47535/56056=84.7%

总人口比率:

镇区总人口+0.8外来人口/镇域总人口=人口系数2=47535+0.8*99854/135908=81.7%

平均增长率法

p=p1+p2+p3+p4+p5/5=p均

06-11年黄埭镇镇域总人口

年份

镇域总人口(人)

年增长率

平均增长率

2006

114675

0.30%

0.3%-0.5%-3%+8%+12%/5=3.36%

2007

115028

-0.50%

2008

114341

-3%

2009

110275

8.00%

2010

119115

12%

2011

135908

由此可知过去五年内镇域人口增长率为3.36%

通过人口系数值能够预测城市化率

推算近期人口

2015镇域人口=2011总人口*(1+3.36%)=135908*1.0336=15.5万

2015镇区人口=2015镇域人口*人口系数1=15.5万*0.847=13万

根据经验可知道

城市化远期人口增长会有所下降,且增长率会趋于平缓,

取远期镇区增长率为2.36%城市化率为85%

2030镇区人口=2011(1+3.36%)4(1+2.36%)15=18.3万

2030镇域人口=18.3万/0.85=21万

 

二:

用地规模控制

用地规模=人口*人均平均建设用地

2011人均建设用地规模=2011镇区建设用地/镇区人口=14847400/127376=116.5m

根据城乡用地规划建设标准可知控制黄埭镇近期规模人均建设用地110m2

远期人均建设用地105m2

2015镇区用地规模=2015镇区人口规模*人均建设用地1=13*110=14.3平方公里

2030镇区用地规模=2030镇区人口规模*人均建设用地2=18.3*105=19.2平方公里

第三章:

镇域规划

一:

空间管制

四区"划分"

"禁建区

1、河湖水系:

漕湖、春申湖、黄埭塘、永昌泾、冶长泾、西塘河、东蠡河等主要湖

泊河流

2、河湖岸线:

漕湖、裴家圩沿岸纵深300米范围;

3、大型交通基础设施:

高速铁路控制沿路每侧300米,绕城与沪宁高速控制沿路每

侧200米,沪宁铁路和沪宁城际铁路控制沿路每侧100米;

4、大型市政基础设施:

主要指高压线控制走廊;

5、基本农田:

本轮总体规划在保证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的情况下,对基本农田分布做适当整。

将现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位于本轮规划城镇建设区以外的基本农田划为禁建区。

禁建区范围内原则上禁止城镇建设行为。

个别规模较小、用途适宜、需求强烈的建设

项目必须经专家论证、通过环境影响评估,按相关法规确法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并经同

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后,方可批准建设。

限建区

1、河湖岸线:

漕湖、裴家圩沿岸纵深300—1000米范围,望虞河每侧各200米范围;

5、地质灾害区:

镇域东部的地面沉降区;

2、处于城镇控制发展地区的一般农田和乡村建设用地。

限建区范围内在保护和尊重人文、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为前提下可进行有限度的建设,

城镇建设必须按相关法律法规确定的程序办理有关手续,并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许

可。

适建区

适建区主要包括黄埭镇区、国际物流园区、区属工业搬迁集中区。

适建区范围内原则上可以进行高强度的城镇建设,具体地块的开发与建设应遵循本规

划及本规划指导下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已建区

以2007年末为基准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

已建区范围内加快土地整理与土地盘整,提高城镇建设标准与土地利用效率,逐步完

善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提高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更为突出的问题

由于在划定时对“四区”内涵的理解差别较大,导致不同规划中对“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的具体内容的界定不一致。

目前分歧较多的敏感区域主要包括:

休闲度假区、重大基础设施走廊在禁建区和限建区的划定上难以明晰;农村居民点在适建区和限建区划分上较难界定,一般农业空间和基本农田保护区是否需要区别对待等。

禁建区划分

1:

基本农田的划定

在绕城高速的北侧及沪宁高速右侧,由于农田面积数量大,分布广,且有高速公路阻断,工业、商业不易发展到此地

在镇域的东侧,村庄和农村散落居民点相互参杂,作为东侧的集中农作业区

以及地块南侧的区域由于太东路的阻断和偏远作为南部的基本农田保护

2:

河湖水系沿岸敏感区

3:

高速公路两侧的控制地带及太东路两侧控制地带作为限建区

限建区划分

作为控制建设开发的去油,属于国家及省重点项目,包括河湖沿岸一些距离

1:

沪宁高速西侧及绕城高速北侧的区域,作为国际物流园开发建设用地

2:

西南角与南部浒关交界处的一块农田也作为限建地区,为浒东化工园的开发建设用地

3:

春申湖沿岸地区敏感地区,及风景沿岸地带作为限建敏感区包括南部的一些限建基本农田

 

主要针对禁建和限建作为一个基本的管制,适建区用空间增长边界来划定增长范围

 

二:

空间布局结构

 

空间战略:

以点带面,一心两翼

围绕潘阳工业园为工业中心,与东西两侧工业稳步发展。

东侧:

发展新型的高精尖工业,作为东部地区的搬迁集中区,两工业主要中心以高科技研发用地连接,构成东部工业翼

西侧:

利用便捷的交通优势,发展国际物流园,并与南部的浒东化工园及位于中心的潘阳工业园构成鼎足关系,三角发展,作为西部工业翼

居住片区

东桥以西三角构成的三角区域,利用良好的资源条件可向周围蔓延建设,作为东桥居住片区

黄埭片区则在北部工业翼的推动下,逐步向南扩张,由工业到居住由居住到商住逐步发展

 

三:

道路系统规划

策略:

根据已做出的空间管制和空间结构布局,对道路对适当的整改,部分道路等级拓宽,连接需要的道路,并适当加建设一定量的道路

如图:

在空间管制的基础上,对部分道路做出拓宽和连接处理,途中原点表示新建的连接道路,加强各道路的联系

镇域道路

规划镇域道路形成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系统。

⑴、主干路

镇域主干路主要引导镇域交通与镇外交通快速转换、沟通镇域内各片区联系。

规划基本采用方格网布局形式,道路红线控制宽度30—50米。

⑵、次干路

次干路是主干路的补充,与主干路一起成环网布局,使路网更为完整,交通更为方便。

道路红线控制宽度27-36米。

⑶、支路

支路对主干路、次干路起辅助作用,以承担短距离交通为主,红线控制宽度12—27米。

 

道路整合

道路主要连接处一共设有五处,新建部分道路主要由两处

图中绿点:

五处道路连接处

打通如下道路,进行连接

1:

东桥镇的人民路——春旺路

2:

黄埭镇的康阳路——春秋路

3:

东桥长旺路——黄埭春秋路

4:

新建的高阳路——春秋路

5:

黄埭春申路——潘阳工业园盛阳路

新建的两条主要道路

1:

潘阳工业园内部的高阳路

2:

延伸黄埭镇东南部的春花路,新建路段汤浜路

作为空间结构下和空间管制下规划的道路

 

四:

镇域用地布局

布局思想:

在已作出的空间管制下,进行用地布局,东,北,南三侧各留足基本农田,采用一心两翼的空间结构,以新型研发用地连接北侧工业带与潘阳工业园,西侧建设国际物流园南侧规划浒东化工园。

作为镇域西三角,鼎足发展,居住和商住则顺着工业发展的态势,在黄埭区逐步向南推进,东桥镇则以形成的三角态势,向外扩张。

布局分析

潘阳工业园的北扩:

潘阳工业园应继续加大建设,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和加速城市化的压力下。

进一步吸引北侧农村劳动力,对潘阳工业园向北继续扩张,

西部商住片区:

西侧新建商住片区主要是针对国际物流园和正在建设的浒东化工园提供服务求最省时,最便捷

研发用地:

是一种退二进三的措施,不应仅仅只求发展,而要再发展的过程中留足退路,转型升级,研发用地是为了适应经济形势,在经济弟妹的时候通过技术的转变为企业转型提供条件。

工业搬迁集中区:

针对周边散乱的工业,将其规模化,集中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对比已作出的空间管制和道路系统规划

 

 

第四章:

镇区规划

如图:

已作出的镇域规划

黄埭镇一产占总产值的2%左右,农业以传统种植业为核心,主要以种植水稻、三麦、油菜为主,其中水稻面积最大,产量最多。

随着农业综合开发的深化,黄埭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1年末黄埭镇耕地面积34725亩,农业生产总值43454万元

 

现状分析

一:

综合经济

黄埭镇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经济实力得到了壮大,尤其工业发展较快,由过去的消费镇逐步转化为以基础工业为主的工贸镇。

并且在相城区的八大新兴产业里,拥有一席之地。

2011年末,黄埭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历史最高达86.14亿,在相城区各镇中处于领先地位。

其中一二三产分别达到2.03亿,52.0亿,32.1亿,比值为2.36:

60.40:

37.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3379元(按常住人口计)。

黄埭镇近六年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地区增长自从2006年40.41%的增长率后地区增长率逐渐回落趋稳为20%左右。

一二三产业结构也逐渐趋于稳定,一二三产比值逐渐趋向于2:

60:

38.二产为60%,主导地区经济。

一三产稳定。

其中一产趋近与欧美发达国家农业在总体经济中的数值。

在苏州整体退二进三的步伐。

长远来看,三产比重将会增加,二产将会下降。

但是目前将会有较长时间的稳定。

二、产业发展概况

2011年和2010年相比较农业产品中油料等传统农业产品有所下降,而显示出农业的生产效率的提高。

农业出现集约化,产业肉类,奶类等产品产量显著上升,显示出养殖业在黄埭镇的农业生产中将会成为主导产业,在以后的总体规划中,农业的基础设施配置中将改变以农田水利建设为唯一的方向。

而应该注意,养殖业对电力,水源,饲料的需求和对污染的减轻。

2.第二产业

历史上的黄埭,交通并不便捷,主要靠水道(黄埭荡)与外界往来从事商贸活动,故黄埭历来商贸繁荣,但工业极其薄弱。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乡镇工业异军突起,发展迅速,1988年全镇工业产值1.9421亿元(镇办8444万元,村办10977万元),首超亿元。

1993年全镇工业产值10.412亿元(镇办4.1056亿元,村办6.3064亿元),突破十亿元大关。

现今黄埭镇的工业发展已具有相当的规模,2010年黄埭镇工业总产值726104亿元,拥有工商企业1861户,外企146家,内资企业171家,总投资超亿元有50多家,4年来完成注册投资外资有3.63亿,到账2.5亿,其中超亿元企业有36家,5亿5家,10亿3家,百亿元1家。

工业经济已成为黄埭镇的主体经济,形成了电子电器、化纤、塑料、化工、食品、棉纺织等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并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

2011年黄埭镇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51.99亿元,总产值336亿元,在一二三产业中占最重要的地位,形成了黄埭镇的主体经济,其中工业产值31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272.2亿元,规模以下45.98亿元,其中潘阳工业园在其中占主导地位,着力发展六大新新产业:

新能源,新材料,精密机械,生物制药,新电子信息,装配,其中电子占43%,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并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

截止2011年底,永远有工商企业1861户,外企146户,内资企业1715户;总投资超过亿元企业50多家,4年来完成注册外资3.63亿美元,到账2.5亿美元,超亿元企业36家,5亿元5家,10亿元3家,百亿元1家。

现在有两个工业区在建一个工业园区,分别为潘阳工业园区浒东工业园区,和东面的区属工业搬迁区。

总占地30平方公里左右。

黄埭镇现已初步形成了以传统商贸业为龙头,以房地产开发为重点,以新兴服务业为动力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城市型房地产业、生产性与消费性服务业以及旅游休闲业。

20世纪80年代,黄埭镇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

农民进入城镇经商,从事纯农业的人数锐减,农村大量劳动力从事非农业生产,转向服务行业,大量的农村人员涌入市镇。

近几年来,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比重保持稳定,2011年总产值为321173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7.3%。

初步形成以服务本地区的完整服务体系。

三产中形成以汽车零部件制造、精密机械制造、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

图3-12黄埭镇第三产业总量及比重一览图

如图第三产业结构图

三、招商引资概况

1.招商引资情况

黄埭镇过去四年中,加快推进规模企业上市促进发展,进一步鼓励企业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通过融资或兼并重组,加快本镇产业的有效整合。

1)企业数量统计

到2011年底,拥有工商企业1861户,外企146家,内资企业171家,总投资超亿元企业50多家;4年来完成注册投资外资3.63亿,到账2.5亿;其中超亿元企业36家,超过5亿元企业5家,超过10亿元企业3家,超过百亿元企业1家。

2)科技创新发展

水平化提升:

仅2011就引进科技项目36只,创造产值50多亿,具有苏州地标型企业1家,中国驰名商标2只,省标8只,市知名商标11只。

高端人才聚集地:

建成研究工作站及国家技术中心名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引进人才40名,省高新技术产业13名,新增授权各类专利500余种。

3)2012招商进程

2012年力争开工项目13只,总投资46.9亿元工业技改项目12只,总投资8.16亿,以高端引领制造业升级,力争实现“321”目标,即新增:

3家企业产值超5亿元,2家产业超10亿元,1家超15亿元。

4)2012重大项目

A:

其中涉及潘阳工业园三期建设

园区总体分为三期实施,一期10平方公里开发建设已基本完成;二期5平方公里全部落实项目,所招项目基本开工;三期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和项目招商有序推进,产业布局以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以及IT产业配套为主。

二期完毕入住企业包括电子信息,精密器械等已有360家。

三期正在进行招商建设,主要以新材料、能源、医药、装配、精密器械、电子信息等六大新型产业为主。

B:

浒东环保科技园的建设

该项目是由浒关镇和东桥镇合作建设的一个项目

地址:

位于东桥镇南部与浒关交界的一片区域

进程:

目前该园厂房正在建规划设计和环评也在进行

发展方向:

新材料、新能源、装配等新兴产业

2.招商目标

今后五年,充分发挥黄埭镇区位,空间,人文优势,紧抓苏相合作经济开发区建设机遇,加强与利用内资结合,引资重点投向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三产服务业,着力引进“高,精,尖”项目,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和手段,加快培育新新产业集群,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抓好传统产业的淘汰,改造,提升。

推动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培育,着力培养一批主业突出,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坚持服务企业,扶持企业,培育企业,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把引资向优势企业倾斜。

加快培育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集群,着力把黄埭镇打造成苏西北部地区工业强镇。

四、新兴产业发展

新兴产业主要包括,生物制药,新材料等在内的相城区八大新兴产业,从去年一到十月份新兴产业总资产为1354690万元,累计完成产值1569655万元。

比上一年同期增加17.2%。

占黄埭镇二产全年的39.99%,估计全年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全部产值的56%以上。

五、仓储

现状仓储用地5.24公顷,占现状建设用地的0.49%,人均0.86㎡/人,主要为黄埭与东桥的粮库。

现状仓储用地主要为黄埭与东桥的粮库以及沿河散布的砂石、木材堆场。

人口人口概况

黄埭镇2011年总户籍人口为56056人,流动人口为99852人,按照外来人口按流动人口0.8计算,以及外出满半年的人口2011年常住总人口为135908人比上一年度119115增加14.10%,(第六次人口普查中2010年总人口为106309人口)黄埭镇的外来人口较多,平均达到占总人口60%左右,各村分布不均。

各个行政村中青龙村的人口最多5412人,其次为旺庄。

在三个街道中,东新社区人口最多为3561人,各村的户均人口普遍比街道户均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