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石门镇总体规划文本征求意见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8513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石门镇总体规划文本征求意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南石门镇总体规划文本征求意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南石门镇总体规划文本征求意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南石门镇总体规划文本征求意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南石门镇总体规划文本征求意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石门镇总体规划文本征求意见稿.docx

《南石门镇总体规划文本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石门镇总体规划文本征求意见稿.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石门镇总体规划文本征求意见稿.docx

南石门镇总体规划文本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wèile)合理安排南石门镇空间布局,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指导(zhǐdǎo)镇域城镇规划的编制,确保南石门镇镇建设规划顺利实施(shíshī),实现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目标,使城镇各项建设能够在规划指导下顺利进行,并为城镇规划和管理提供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镇规划标准》、《河北省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biānzhì)导则(试行)》、《河北省城市规划条例(tiáolì)》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制定本规划文本。

第二条城镇各项建设必须遵守规划文本中确定的各项规定要求。

第三条根据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暂行办法》和河北省《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对南石门镇总体规划中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实施强制性规定。

本文本中黑体字部分为强制性内容,必须严格遵守。

第四条本规划期限确定为:

本次规划基础年为2011年,规划期限为2012-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2-2015年。

规划范围为南石门镇行政管辖范围,用地规模102.33平方公里。

第五条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即在不断开拓有较强吸引力、竟争力的物质环境空间的同时,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营造人与资源、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的机制,为城镇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目标导向的战略思想:

即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出发,正确分析本镇的区位优势,确定未来镇区发展的总目标和空间布局框架,从远规划、从近建设、远近结合、突出重点。

力求国土空间资源高效、高密度、集约型的开发利用。

3、区域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

即根据南石门镇社会、经济、自然发展条件及其与邢台市城区之间的紧密关系,配合工业化、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正确处理城镇与城市、乡村之间的空间发展关系以及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区域协调关系。

加快城镇建设,提高城镇水平,优化村镇体系。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保护环境的发展思想:

即以资源保护为原则,保持良好的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突出本镇的地方特色,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创造有特色的城镇人文景观,保持良好的空间环境和空间形态。

为营造环境优美,生活方便,功能齐全,现代化水平较高的新型特色型城镇奠定基础。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第六条经济发展战略

主动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

发挥区位优势,内联外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使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特别是乡镇企业向规模经营发展。

同时,加快城镇化进程,通过完善社会基础设施,实现城乡一体化。

在规划期内,力争把南石门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辐射力强、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现代工贸城镇。

第七条经济(jīngjì)发展目标

南石门镇主要(zhǔyào)社会经济指标预测表

指标名称

单位

2011年现状

2015年

2030年

规划

年递增率(%)

规划

年递增率(%)

社会总产值

亿元

122.93

486

16.5

1966

15

工业总产值

亿元

118.02

467

16.5

1887

15

农民人均纯收入

8303

19578

10

50780

10

到规划(guīhuà)期末,南石门镇的社会(shèhuì)经济发展(fāzhǎn)目标为:

积极引进资金,搞好区域产业联动,将南石门建设成为产业集聚、贸易发达、生活繁荣、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综合协调发展的城市新区。

第八条镇域总人口

规划确定:

2015年人口规模为5.69万人,2030年为10.93万人。

第三章镇村体系规划

第九条发展战略

镇村体系发展模式:

强化中心、轴向发展、交通带动、中心扩散。

具体为:

①增强其建成区的实力,强化建成区功能,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提高其知名度,突出中心城镇的地位。

②推进城镇轴带建设,构筑经济发展的纽带。

③伴随着中心城镇职能的进一步完善,当其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区域的中心。

第十条迁村并点规划原则

在一定区域内城镇化发展的实施途径之一是加强村庄迁村并点力度,凡有条件特别是现状人口规模较小且建设用地与其他村庄邻近的村庄可尽量合并、统一规划,在市政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等方面统一布置,实现基础设施共享,强化现代城镇观念,促进乡村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十一条迁村并点规划

将南石门村、周公村、南小郭、西小郭、东红庄纳入南石门镇区;将北尹郭、中尹郭、南尹郭合并形成尹郭社区,将西石门与中石门合并形成西石门社区,将大石头庄与小石头庄合并形成石头庄社区,将大桃花与小桃花合并形成桃花社区,将南先贤、西先贤、北先贤合并形成先贤社区,将大陈庄与小陈庄合并形成陈庄社区,将北岗西与南岗西合并形成岗西社区,将大贾乡、尹贾乡、南贾乡合并形成贾乡社区。

第十二条镇村体系结构

规划镇域镇村体系结构分为三级,即镇区、中心村、基层村。

具体为:

中心镇:

南石门镇(周公村、南石门、南小郭、西小郭、东红庄)

中心(zhōngxīn)村(新民居社区):

尹郭社区(北尹郭、中尹郭、南尹郭),西石门社区(西石门与中石门),石头(shítou)庄社区(大石头庄与小石头庄),桃花社区(大桃花与小桃花),先贤社区(南先贤、西先贤、北先贤),陈庄社区(大陈庄与小陈庄),岗西社区(北岗西与南岗西),贾乡社区(大贾乡、尹贾乡、南贾乡)。

基层(jīcéng)村:

坂上、火石(huǒshí)岗、前青峪、姚坪、皇台底、东石门(shímén)、崔路、东先贤。

第十三条人口、用地规模以及职能分工

中心镇、中心村和基层村规划期末人口、用地规模以及职能分工见下表:

村镇等级、人口规模和职能表

村镇

名称

村镇体系

等级

人口规模(人)

村镇职能及发展方向

2011年

2030年

南石门镇

镇区

7817

76000

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以发展商业贸易、休闲娱乐、农产品深加工及配套服务为主的城郊特色型小城镇。

先贤社区

中心村

2952

2550

以发展观光农业为主,相应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西石门社区

中心村

1676

1448

以发展服务业为主。

石头庄社区

中心村

3404

2941

以农产品深加工,近郊旅游为主

贾乡社区

中心村

5019

4336

以林果种植,农产品深加工为主

岗西社区

中心村

2108

1821

以林果种植,农产品深加工为主

桃花社区

中心村

1477

1276

以农产品深加工,近郊旅游为主

尹郭社区

中心村

3022

2611

以农产品深加工,近郊旅游为主

陈庄社区

中心村

2264

1956

以农产品深加工,近郊旅游为主

坂上

基层村

1195

1032

以林果种植,农产品深加工为主

火石岗

基层村

1360

1175

以林果种植,农产品深加工为主

前青峪

基层村

527

455

适当发展建材工业。

姚坪

基层村

1793

1549

适当发展建材工业。

皇台底

基层村

1566

1353

以农产品深加工,近郊旅游为主

东石门

基层村

1347

1164

以发展种植业为主,相应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崔路

基层村

2683

2318

以农产品深加工,近郊旅游为主

东先贤

基层村

3171

2740

以发展观光农业为主,相应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第四章镇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第十四条镇域交通规划

加强镇政府驻地、镇区河西社区与邢台市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提高乡村公路等级和路面质量,接通断头路,提高路面硬化率,完善乡村公路,达到村村通油路,扩大出口通道,提高通行能力,方便物流运输,达到连接城乡、沟通内外、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目的。

第十五条镇域电力设施规划(guīhuà)

在德龙钢铁厂需增加220kv变电站。

同时在整个镇域内规划完善现有输变电线路,加强10千伏开闭所建设,在镇域内形成一个完善的供电网络,确保供电安全。

规划对镇域内影响(yǐngxiǎng)新区建设的高压线路进行整理。

第十六条镇域通信设施(shèshī)规划

规划分别在镇区设邮政、电信局所,在尹郭、西先贤、大陈庄、皇台底、坂上、南岗西、姚坪设邮政所。

规划期内建立完善的邮政运输网络,建立以光缆(ɡuānɡlǎn)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传输干线网,镇域电话(diànhuà)普及率2015年达到30部/百人,2030年达到40部/百人。

第十七条供水规划

至2030年,规划镇域各村全部采用集中供水,并设自动变频供水系统。

临近城市道路的村庄可接城市供水管网,城市供水管道铺设不到的村庄或建设区采用自备井。

居民生活用水量取120升/人.日。

第十八条排水工程规划

雨水的排放则依自然地形排放到坑塘以及沟渠。

规划在德龙工业园内建污水处理厂,主要解决其生产污水、废水的排放。

镇区、中心村排水系统均采用雨污分流制,加强沟渠建设,雨水和污水经明渠暗沟排放。

在东先贤村东部规划一处污水处理厂,同时加快和完善排水管网建设,镇区内除德龙钢铁厂之外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经管道收集后,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最终水经过处理后排入河道或农田灌溉。

同时逐步开展中水回用的建设。

第十九条环境保护规划

⒈指导思想

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总体指导方针以及“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立足于区域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污染的衍生和发展。

2.规划目标

村镇居民点:

地表水达到国家三级标准,地下水达到饮用水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大气质量标准。

第二十条防灾规划

1.防洪规划

防洪标准依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同时由于南石门镇区与邢台市紧密连接,规划镇区采用同邢台市城区防洪标准一样,按100年一遇标准设防。

2.抗震规划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划应按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地震动反映谱特性周期0.4s标准设防。

3.消防规划

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消除火灾隐患,在镇政府驻地片区南侧临忠义路东侧以及七里河休闲娱乐片区北侧临南水北调处各规划布置一处消防站。

同时(tóngshí)提出(tíchū)以下消防(xiāofáng)措施(cuòshī):

(1)根据《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uīfàn)》的各项规定设防。

(2)按《城镇消防站布局与技术装备配备标准》GNI1-82,在公共建筑区和居住区内配备消防人员、消防器材、装备。

(3)沿镇区的主要街道的配水管网,依据规范要求,按150—200米配备消火栓。

供水设施的规模应考虑消防用水。

第二十一条商贸设施

重点建设邢和公路两侧的商贸,使其成为南石门镇经济繁华中心。

在镇政府驻地内设大型集贸市场和商业街,进行统一管理。

在七里河北侧集中规划商业服务设施用地,改善和提升城镇商业环境,提高商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各中心村中建设为本村和其它附近村庄服务的商业、金融服务设施,如饮食店、小型百货商店等。

第二十二条教育设施

改善现有中小学校舍及运动场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教职员工执教水平,继续加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学生及教师向办学较好的村集中,形成一定的办学规模,使教育投资达到最佳效益。

另外,在镇区和各中心村增设幼儿园,加强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

第二十三条文体设施:

原镇域文体科技设施缺乏,规划在镇域内设置一定的文娱设施,并增加文化站、图书馆

等,以镇区和中心村为主,为全镇居民提供学习、休闲、娱乐的场所。

第二十四条医疗卫生设施:

南石门镇域内现有中医院1所,规划将其扩大规模,增加医疗设施,强化医疗技术力量,提高医护人员素质,能达到服务全镇的要求。

对个体经营的诊所、门诊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应急能力。

在河西片区和七里河片区各新增医疗用地一处。

第二十五条镇域生态绿化工程:

乡村建设要符合国家园地建设的生态要求,限制非农产业与农民住宅的无序发展,禁止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

特别要注意保护已建成的农田林网和果园。

第五章区域空间开发管制

第二十六条根据南石门镇土地构成和土地利用特点,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在县域空间开发过程中,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三类空间,并提出各类空间开发管制要求。

该部分内容属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必须严格执行规划要求。

第二十七条禁止建设区

1.镇域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

2.七里河行洪道、防洪堤及其两侧绿化带范围;

3.一级公路两侧各30米、二级公路两侧各25米、三级公路两侧各20米内的用地。

第二十八条限制建设区

限制建设区主要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农业用地和村民居民点用地。

该区是在严格的政策和规划控制下的村庄建设区和可能的城镇远景发展备用(bèiyòng)地区域。

第二十九条适宜(shìyí)建设区

主要为城镇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镇建成区以及镇域内经规划、土地、交通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同意开发建设的独立工矿点、道路交通设施、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shèhuì)服务设施等的建设用地范围。

第六章镇区性质(xìngzhì)与规模

第三十条城镇(chéngzhèn)性质

以水网环绕为特色的生态型旅游新城,邢台市西部重要的配套服务基地。

第三十一条人口规模

规划镇区人口规模为:

2015年2.5万人左右,2030年7.6万人左右。

第三十二条建设用地规模

遵循节约用地,合理用地和保护耕地的原则,根据国家城镇建设用地标准确定镇区用地规模为:

2015年5.01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9.48平方米;2030年7.01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2.3平方米。

镇区建设用地规模预测表

规划期

人口规模(万人)

用地规模(KM2)

人均用地(M2/人)

2011年

1.66

2.05

123.2

2015年

2.5

5.01

119.48

2030年

7.6

7.01

92.3

第七章镇区用地总体布局

第三十三条用地发展方向

南石门镇的发展方向为:

依托现状,采用填空补齐的手法,镇政府驻地以向南扩展为主,适当向西发展;镇区东部河西社区沿中兴大街向西发展。

第三十四条规划结构

本次规划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并结合建成区现状情况,镇区规划结构为:

“一心、两轴、三区”。

“一心”是指镇区行政中心。

“两轴”一是指镇区北部贯穿东西的邢和公路,作为城镇发展主轴线,依托道路两侧的公共设施和城镇居民社区,创造充满生机、具有现代感的新型城镇景观;二是指镇区西部贯穿南北的邢汾高速连接线,作为镇区生态景观轴线。

“三区”是指位于镇区东北的河西区片、镇区西部周公村区片以及镇区南部的七里河区片。

第三十五条主要建设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

规划居住用地由三大区域组成,分别为西部周公村社区、东部河西社区和南部七里河社区。

其中周公村片区区域又分南北两片。

本着节约土地、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鼓励提倡在以多层住宅为主的情况下,沿邢和公路建设高层住宅,体现城市新形象。

居住区建设应实行统一规划、成片开发、综合配套建设的原则,按照《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规定,统一配置配套设施,保证绿地面积,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工程设施的配套,力争达到康居工程建设指标,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旧镇区进行(jìnxíng)改造,控制宅基地的发放。

规划(guīhuà)居住用地252.44公顷,人均(rénjūn)33.22m2/人。

2.公共(gōnggòng)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1)行政(xíngzhèng)办公用地

主要是指镇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用地,规划位于河西片区西侧,集中布置镇政府及各级行政办公和非镇属事业单位办公用地,形成镇区行政中心,在其南侧设置政府广场。

镇政府用地将镇政府、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法庭以及镇属行政管理机构和周公村村委会等集中布置于此,便于各机构间的联系和职能的发挥,形成城镇行政中心。

南石门村村委会安排布置在邢和公路北侧南石门村区片内。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9.75公顷,人均1.28m2/人。

(2)教育科研用地

①中学:

规划在现状南石门镇中学(皇台底中学东校区)的基础上完善扩建,改善教学设施和体育运动场地,完善学校辅助设施及校园绿化等环境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职员工执教水平,做大做强城镇教育资源。

在镇区河西社区与七里河片区各规划一所中学,以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②小学:

在镇区周公村区片规划四所小学;在镇区河西社区区片规划两所小学;在七里河社区区片规划两所小学;学校占地面积和规模按照区片居住人口进行估算,按照《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进行规划建设。

③结合现状情况,在河西社区内东南部保留一处中专技校。

规划教育科研用地29.91公顷,人均3.94m2/人。

(3)医疗卫生用地

规划保留镇中医院,并扩大其用地,增加医疗设施,强化医疗技术力量,提高医疗人员素质,以满足城镇居民就医的需要。

同时在镇区河西社区区片和七里河社区区片内各新增规划一处医院,满足本区片居民医疗需求。

规划医疗卫生用地6.04公顷,人均0.79m2/人。

(4)文化娱乐及体育用地

规划在镇区周公村区片和镇区河西社区区片分别集中安排文化娱乐用地,规划设置文化站(或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科技服务站、影剧院等文化娱乐设施;在河西社区区片内规划开辟一处体育用地,规划作为标准运动场和体育场馆用地,满足居民体育运动的需求。

而在各居住小区内可结合公共绿地的建设设置各类小型球场、体育健身器材等活动设施,以满足居民日常体育锻炼、健身需要。

规划文化娱乐用地4.37公顷,人均0.58m2/人。

规划(guīhuà)体育设施用地4.65公顷,人均0.61m2/人。

3.业服务业设施(shèshī)用地

(1)商业商务(shāngwù)设施用地

主要依托现状邢和公路(中兴西大街)两侧的商业设施和商业人气,继续强化其沿线商业服务功能,强化轴线带动和辐射作用;结合建成区现状商业服务设施分布特点,在各居住社区集中安排规模不等的商业金融用地。

在七里河新区(xīnqū)沿河北侧设置具有城市级的公共服务设施,可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提高旅游开发的综合效益。

规划商业设施(shèshī)用地69.49公顷,人均9.14m2/人。

规划商务设施用地11.88公顷,人均1.56m2/人。

(2)娱乐康体用地

规划在七里河片区北侧规划布局两处娱乐康体用地,以滨河环境为基础,以自然感受为娱乐,以健康身体为追求,建设集健康、度假、娱乐于一体,娱乐康体用地的建设不仅可为本地市民提供休闲健身的场所,还可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提高旅游开发的综合效益。

规划娱乐康体用地62.83公顷,人均8.27m2/人。

(3)艺术传媒产业用地

规划保留河西片区内邢和公路北侧的邢台县电视台用地,并适当扩大了其用地规模。

规划艺术传媒产业用地3.62公顷,人均0.48m2/人。

(4)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在周公村片区和河西片区中心位置按照相应公用设施配套布局要求,分别单独规划布置了有点局所,电信局所和加油站等公用配套设施。

规划公共设施营业网点用地1.82公顷,人均0.24m2/人。

4.仓储用地规划

规划在镇区周公村区片西北角临近皇羊公路布置物流中心和其他仓储用地,位于邢和公路南侧,交通运输条件好,便于物资流通。

规划仓储用地7.22公顷,人均0.95m2/人。

第八章镇区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第三十六条规划目标

规划到2015年,建成区内绿地率达到30%,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3.5平方米。

到2030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5平方米以上。

工业区实行绿化厂区建设,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5%。

第三十七条绿地系统规划

本次规划的绿地系统形成“点”、“线”、“面”的规划格局,主要是由公共绿地、生态景观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构成。

“点”是指居住区内的公园绿地,“线”是指沿城市环路(环城公路、西环路)的防护绿带、沿邢和公路的景观绿化带、沿河道水体(小黄河)的生态景观绿化带以及沿南水北调干渠的生态防护绿带。

“面”是指压煤区控制范围内大面积生态绿地。

规划绿地面积(miànjī)79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68.3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9.0平方米。

第九章镇区对外交通与道路系统(xìtǒng)规划

第三十八条镇区对外交通(jiāotōng)规划

对外交通组织应避免对镇政府驻地及居住区内部的干扰,规划主要利用邢和公路、邢左公路、邢汾高速(ɡāosù)引线、滨江路解决对外交通问题。

规划道路两侧吸引大量人流的用地严禁向这些道路直接开口。

第三十九条镇区道路(dàolù)规划

镇区道路网分三个级别:

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镇区主干道按45—60米控制,其中邢和公路按50米控制,邢左公路、西环路、仁义路按60米控制,滨江路按45米控制。

次干道按25-45米控制。

支路按15-25米控制。

主干道:

镇区内主干道有“三横三纵”,分别是东西向的邢和公路(中兴西大街)、邢左公路、百泉大道和南北向的西环路、仁义路、滨河路。

次干道:

与主干道一起构成道路网络,起到联通主干道、为主干道疏散交通流的作用。

次干道在周公村社区内有“三横三纵”,在河西社区内有“两横一纵”,在七里河社区内有“三横两纵”。

支路:

是居民通勤及日常活动出入交通的通道,以服务功能为主,把城镇各种用地与城镇干道网连接起来,均匀地疏散交通。

第四十条镇区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社会停车场:

镇区的社会停车场设置均在邢和公路和邢左公路路侧,结合大型公共建筑、人流聚集场所和居住区中心设置;集贸市场在其内部用地内设置停车场;工业货运停车场在工业区内部分散设置。

广场:

在周公村区片、河西区片和在七里河区片分别规划一处公共活动广场,均位于规划行政办公用地的南侧。

在河西社区内沿邢和公路设置公交首末站点和公交站场。

加油站:

结合现状情况,在周公村片区和河西片区内分别保留现状加油站一处。

第十章镇区市政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第四十一条给水工程规划

1、供水系统:

采用邢台市集中供水系统。

2、管网布置:

镇区给水管网采用环状和枝状相结合的布置方式,管材选用铸铁管,时变化系数采用1.8,管网平差以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计算。

同时,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米。

第四十二条排水工程规划

本次规划镇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1.污水工程规划:

污水管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

污水管道排水方向由西向东、由北向南。

污水处理方式为二级生物处理。

污水(wūshuǐ)处理厂规划:

在镇区东南部东先贤村东侧规划一处污水处理厂,主要(zhǔyào)处理镇区生活污水,镇区北部德龙钢铁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通过建设专用污水处理厂来解决。

2.雨水(yǔshuǐ)工程规划

雨水(yǔshuǐ)量计算采用邢台市暴雨强度公式I=(9.609+8.583*lgT)/(t+9.381)0.677,重现期采用半年,地面(dìmiàn)集水时间取15分钟,径流系数采用0.5。

雨水管网规划:

雨水排水方向大致自西向东、自北向南。

临近小黄河、七里河等水系的地段,雨水就近排入河道水体。

周公村区片及河西区片内的雨水通过雨水管网系统分别汇入邢和公路(中兴大街)、仁义路、正义路等道路的雨水管道,向南排入七里河。

第四十三条电力工程规划

周公村北有110kv变电站(周公村站),邢和公路南侧、南水北调北侧有220kv变电站(董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