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策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8361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4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暑期社会实践策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暑期社会实践策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暑期社会实践策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暑期社会实践策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暑期社会实践策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暑期社会实践策划.docx

《暑期社会实践策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期社会实践策划.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暑期社会实践策划.docx

暑期社会实践策划

华中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

策划书

 

——探索现代物流建设对湖北农垦现代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目录

一、实践主题3

二、实践背景3

三、实践意义4

四、实践内容4

4.1实践地点简介6

4.2实践方法7

4.3具体实践内容7

五、可行性分析8

六、团队建设9

6.1任务分工9

6.2指导老师10

6.3团队纪律条例18

七、活动宣传方案19

八、活动日程20

九、后期工作22

十、经费预算23

十一、预期成果23

十二、附件24

附件一文明礼仪24

附件二安全预案25

附件三财务管理条例26

附件四具体路线规划27

附件五后勤清单31

附件六参考资料32

 

一、实践主题

探索现代物流建设对湖北农垦现代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湖北国有农场为例

二、实践背景

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问题,显示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持续而高度的重视。

今年的一号文件,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主题,延续了2014年改革元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路,并进一步加强,指明了新常态下农村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对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的农村板块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迈出坚实一步。

湖北农垦是我国内地最大的垦区,也是内陆省中整体实力最强的农垦。

其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发展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对推动湖北经济增长有重大影响。

然而,由于我国长期受到“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的束缚,目前湖北省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农户难以获得明晰的市场信息,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较弱,并且市场信息缺乏透明度,使得供需错位、价格问题和农产品滞销问题频繁出现,对流通经济和城乡人民生活都带来不利影响。

在这个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显得至关重要。

现代物流产业连接起生产和消费,使运输、储藏、加工、装卸、包装、流通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对于解决供需错位、激活农民在交易活动中的市场地位具有重要作用,且能进一步推进湖北垦区产业链完善和经济转型升级。

所以,研究现代物流产业的现状对湖北农垦系统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十三五”时期是促进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时期,是湖北农垦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中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也进入攻坚阶段,这对于湖北农垦改革和农业升级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

“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提出、长江经济带开发的实施,对处于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湖北省农垦和现代农业具有新的战略机遇。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积极关注“三农”问题,主动深入基层,认真感受国家大政方针。

只有真正深入农村,接近农民,关注农业,才能真正把握国家发展趋势,真正理解改革与发展的具体内容。

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即将背起行囊,向农村基层进发。

我们将全身心投入到对农垦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之中。

我们将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对于调研现状提出优化建议,为打造湖北绿色农垦和现代化农业及全面建设农垦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实践意义

1.积极学习理解“十三五”时期湖北农垦和湖北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加强农垦建设与管理,促进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推行农垦改革与试点,打造湖北绿色农垦和现代化农业,全面建设农垦小康社会。

2.“十三五”时期是促进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时期,是湖北农垦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3.中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也进入攻坚阶段,这对于湖北农垦改革和农业升级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

“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提出、长江经济带开发的实施,对处于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湖北省农垦和现代农业具有新的战略机遇。

4.发展、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可有效解决传统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地区封锁与货畅其流之间的矛盾,以及农产品区域结构与全国消费之间的矛盾。

也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价值。

 

四、实践内容

由于6月底会和指导老师一起对国有农场进行预调研,所以目前是以一个农场为例,后期会决定具体调查的农场。

本实践内容以国营八里湖农场和屈家岭管理区(五三农场)为例。

4.1国营八里湖农场、屈家岭管理区(五三农场)简介

八里湖农场位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西南部,与1958年建场,先隶属与湖北省农垦,与?

年划为蕲春县行政区内,建场之初其中心区域为长江黄泛区,为一片汪洋沼泽,仅在起西面有高湾,王湾,杜湾三处之姓,其北面与赤西(彭思镇)相连,东面有土门村,建国之后经其本土人士,周围下半县其他镇,及广大来自全国各地(上海,江苏,湖南,北京,河南等)下放知青筑坝修田之后至有今日之地,

其西面与本草纲目编注者李时珍故乡蕲州相邻,以牛皮坳为限,其西面与彭思镇以两河口为界,其东,北面与赤东镇,三渡为界,距其县城漕河镇有9公里,约20分钟的路程,场内湖泊新罗密布,为天然水产养殖基地,遇有四大家鱼,土鱼鳖髦,黑土千里,土质肥沃,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盛产桔子,甘蔗(为从新疆引进),其生长苹果,梨,西瓜香瓜,水果系列丰富,80年代根据其物产富饶,曾建立过食品厂,生产红糖,白糖,桔子、莲子、菠萝罐头等各种食品,盛极一时,产品远销周围浠水,英山,罗田,武穴,等县市区,为蕲春之特产食品。

国营八里湖农场是1958年依托长江围垦成立的,拥有9.5公里的长江岸线,五十年来农场沿江工业稳步发展,是蕲春沿江经济发展的缩影,已建有大砖厂、二砖厂、港口矿产有限公司、汽渡公司、水泥厂五家企业,年产值3000万元,利税300万元。

在沿江岸线现建有简易码头四座,与江面宽阔、水势平稳、天然深水良港的优越建港条件相比,沿江岸线远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为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蕲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三区两带”的发展战略,开发沿岸线是县“三区两带”战略的重要举措。

2008年八里湖办事处发挥深水良港的优势,以开发沿江岸线为主体,以建设现代农场为目标,利用土地国有的有利条件,全力招商引资。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县主要领导的不懈努力,引进上海泰燕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根凤女士来场投资,建设蕲春县现代国际物流码头及船舶制造基地(华涌船舶港口物流园)。

该项目作为蕲春实施沿江工业带产业的一个龙头型项目,今年四月底已在武汉中博会签约。

五月初,注入一个亿人民币资金注册成立了华涌船舶发展有限公司。

随后张根凤女士组织上海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到现场查勘,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附加值的规划思路,对八里湖外江上起蕲河出口,下至挂口河出口,沿江岸线5500米,占地6100亩区域(其中外江滩涂占地4000亩,干堤以内占地2100亩)的范围内进行总体规划,打造船舶港口物流园区。

项目总投资达60亿元,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近期投资20亿元,按“一心三区四带”进行规划布局。

“一心”是集行政办公、科研商贸、后勤供给、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核心”区域;“三区”是顺长江岸线自上而下建设成为船舶制造区,占地900亩,建成年耗钢量10万吨,建造5000吨整船万吨级以上船体分段,年产出50万吨位的现代化船舶企业。

同时承担船舶维修、设计研发,船动设备、船动配件生产制造功能;多功能码头区(旅游码头、散杂货码头、集装箱和件杂货码头、危险品码头)占地2030亩;物流配送加工区,占地800亩,分为多功能堆场区、车辆停放区、仓储区、分拣加工配送区、生活区、服务区、维修区。

“四带”是其间分四块建成绿化隔离带。

起步资金7亿元,重点建好华龙造船厂和散货集装箱码头,以及核心区的标志性建筑。

建成后园区港口码头停靠泊位达5000DWT,基础年完成吞吐量150——200万吨,造船厂年均耗钢量10万吨,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利税1亿元。

围绕总体规划,通过以岸兴港,以港兴工,以工兴城的一系列举措,逐步把八里湖打造成为大型船舶基地,现代物流中心,新型滨江城镇,长江北岸明珠,使之成为沿江工业带的重要“节”点,通江达海的重要港口,蕲春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湖北农垦系统的明星场,现代农业的示范场。

湖北省京山县屈家岭管理区即五三农场,是湖北省土地面积最大的国营农场,由李先念同志在湖北工作期间亲自破土奠基,于1952年开始垦建,1953年正式命名,原属于湖北省农垦事业管理局,2001年11月属地管理,成立京山县屈家岭管理区。

屈家岭管理区的区位条件得“中”独优,立体交通格局不断健全。

焦柳铁路和沪蓉铁路在此交汇;二〇七国道、二广高速、沪蓉高速和京珠高速复线穿境而过,武荆高速拉近了与省会城市的距离;长江黄金水道近在咫尺,汉江白银水道贯穿全境;城区距三峡机场1小时车程、武汉天河机场2小时车程。

全国首座、世界领先的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坐落于此,国家西气东输管道、国家干线光缆线路横贯境内。

屈家岭管理区产业基础较好,是全省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新型建材基地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工业体系比较完备。

中国农谷·荆门农产品物流中心是我市首个大型农产品现代物流园项目,总投资约16亿元。

计划建设蔬菜、水果、粮油、水产品、干货调味品、冷冻食品、副食、花卉和农资、种子等十多个专业市场,配套检验检测、产品销展、冷链物流、仓储配送、分拣加工、电子商务、酒店公寓、综合服务等八大功能中心。

去年9月25日,项目开工。

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4.35亿元,集中建设a片区。

a片区项目现场可以看到,粮油、干货调味品、副食集中交易市场的12栋“双两层”框架式建筑结构已有10栋主体封顶,正在建设架空通道;现代化水果、蔬菜批发交易市场的9栋钢结构大棚中,7栋已封顶;商业配套及冷链食品市场已开工。

项目承担单位荆门市多辉农产品物流园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岭告诉记者,项目占地面积逾800亩,全部竣工后可实现年交易量300万吨,交易总额可达200亿元。

a片区建成后,三年内有望实现项目总目标的一半。

4.2实践方法

我们主要通过实地走访、访谈、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国营八里湖农场和屈家岭管理区(五三农场)的物流建设进行调查,并着重调查国营八里湖农场和屈家岭管理区(五三农场)的现代物流建设对当地农业的推进作用,以及华涌船舶港口物流园和中国农谷·荆门农产品物流中心建立前后农场现代农业发生了什么变化。

并借助其发展经验对其他农场提出一些建议。

4.3活动内容具体介绍

1.了解国营八里湖农场建立现代物流之前的农业发展状况。

1)通过政府部门了解建立现代物流之前农场农业整体的发展情况。

2)通过调查和采访一些当地农民进一步深入了解建立现代物流之前农业的发展水平。

2.调查国营八里湖农场建立现代物流之后的农业发展状况。

1)通过政府部门了解建立现代物流之后农场农业整体的发展情况。

2)通过调查和采访一些当地农民进一步深入了解建立现代物流之后农业的发展水平。

3.调查五三农场(屈家岭管理区)建立中国农谷·屈家岭农产品物流园之前的农业发展现状。

1)通过政府了解建立农产品物流园之前的农场农业发展状况。

2)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一些当地农民进一步深入了解现代物流建立之前的农业发展水平。

4.调查五三农场(屈家岭管理区)建立中国农谷屈家岭农产品物流园之后的农业发展现状。

1)通过采访屈家岭管理区工作人员,了解建立现代物流园对农业发展的意义。

并通过参观园区和采访相关工作人员了解物流园建立之后对于当地农业发展的作用。

2)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一些当地农民进一步深入了解现代物流建立之后农业发展水平,具体包括农场品销售情况、农工就业等问题。

5.根据国营八里湖和五三农场的现代物流建设经验向湖北其他国营农场提出建议。

1)通过收集的资料和信息得出现代物流对农业的具体推动作用。

2)向具备一些条件的国有农场提出关于建立现代物流的一些建议。

 

五、可行性分析

1.选题紧跟时代。

响应党和国家关注三农问题的号召,依据诸多中央文件精神,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基于当前党和国家乃至社会聚焦的农垦事业,必然会受到调查当地方面的支持与欢迎。

以当代大学生独特的视角,兼具理性分析与人文关怀,用敏锐的眼光把握时代的关键问题,提出问题、了解现状、制定策略,全方位、有姿态、富张力地解读现状背后隐含的现实,为发展建言献策。

2.调研地点恰当。

湖北农垦系统已形成了粮食、棉花、油菜、生猪、水产、蔬菜六大优势产业板块,建成了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基地,一批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具备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优势,然而农垦物流亟待加强。

以湖北农垦系统作为切入点,进行农垦现代物流事业的调研真可谓骚着痒处,将湖北现状与成功先例进行比对交流,易于有力地分析状况和明确地提出建议,从而为我国农垦现代物流事业的发展提供我们的方法,为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3.团队能力突出。

十人实践团队,队员彼此熟悉,合作默契,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

队伍分工明确,每一名队员均有特殊职责,岗位覆盖面广,包括宣传员、技术员、联络员、摄影师等,统筹分工明确。

队员协作默契,拥有强大的执行力。

在暑期调研期间,小队计划深入农垦物流产业一线,走访湖北各农场,亲身体验、实地考察,从实践中获得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队员基础知识扎实,拥有良好的经济学素养,可以凭借经济学科学生的专业视角,运用科学的理论分析结合实际的优化分析,综合审视、全面评价湖北农垦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并提出具有专业指导性的意见。

4.专业指导过硬。

实践小队由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张建华教授指导。

张教授及其团队在农业经济的研究领域工作多年,发表了多篇高质量高水准有高影响力的科研文章,并从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他及其团队将会全程密切关注并适时指导小队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得我们小队调研实践专业、高效,为实践调研保驾护航。

 

六、团队建设

6.1任务分工

职务

姓名

具体工作

指导老师

张建华

提供宏观指导,在学术研究、论文写作方面给予指导,并帮助联系实践单位。

队长

总领全队事宜,负责与指导老师、相关单位协商。

副队长

协助队长与指导老师沟通协商,提供方法的指导。

财务

负责团队财务工作,保存发票,记录账目,管理团队现金。

联络

联系实践单位,负责与调研相关单位和人员沟通协商。

宣传

撰写新闻稿、实践日志,实时更新团队公众号。

安全

负责团队安全工作,保障团队成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

负责队服设计以及后期总结时的宣传展板设计与相关视频的制作。

摄影

负责调研过程中的摄影、拍照。

 

6.2指导老师

简介

张建华,男,1965年生,经济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学者(领军岗)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院长、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发展经济学分会副秘书长;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荆门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中国国际扶贫基金会咨询专家。

主要讲授发展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专题等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

区域/产业发展与规划、事产业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创新经济学

主要著作

*基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5月

*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创新(第3届张培刚奖颁奖典礼暨2010中国经济发展论坛文集)【执行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

*贫困测度与政策评估--基于中国转型时期城镇贫困问题的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第一、二届张培刚奖颁奖典礼暨学术论坛文集【执行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

*发展经济学(共同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工业化进程中企业网络组织的创新与应用(主笔),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6月(国家社科基金优秀结项成果)

农业与工业化(中下合卷),(撰写第1,2章),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

发展经济学教程(副主编)(主编张培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荣获湖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著作荣誉奖,2004年);2007年修订版

国际投资学(副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

创新激励与经济发展(独著),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企业重组的理论与运作(主笔),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新发展经济学(第9章)(合著),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修订版,1992年初版(荣获湖北省第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合著),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荣获湖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著作一等奖,2001年)

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翻译部分词条),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主要论文

获奖论文:

张建华,欧阳轶雯.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经济增长—对广东数据的分析,经济学季刊2003年4月总第2卷第3期(该文荣获2007年湖北省第5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张建华、程文:

中国地区产业专业化U型规律,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第76-97页

张建华:

“张培刚:

探索农业工业化的可行途径”,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2月20日B6版

张建华、褚玲、张全红:

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影响因素分析,城市问题,2012年第2期第51-58页[1002-2031(2012)02-0051-08鞠立新、张建华:

新媒体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新华文摘2012年第4期

张建华:

创新驱动与产业结构升级,湖北日报2012年8月29日理论版张建华:

包容性增长以创造公平机会和共享成果为导向,新华文摘2011年第1期P54-55

张建华、程文:

第三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2010中国经济发展论坛会议综述,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3期

张建华、程文:

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创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月11日第9版

许娜、张建华:

非位似偏好假设下的城乡工资差距分析和实证检验,中国经济问题,2011年第1期P19-27

程文、张建华:

中国模块化技术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03期  

张建华:

纪念张培刚,《财经》杂志2011年12月05日  

张建华:

注重理念和产业引导,湖北日版2011年11月15日

张建华:

关于武汉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建议,改革研究2011年第5期

Wen-chungHsu,XiaoboGao,JianhuaZhang,HsinMeiLin.TheeffectsofoutwardFDIonhome-countryproductivity:

dolocationofinvestmentandmarketorientationmatter?

JournalofChineseEconomicandForeignTradeStudies,Vol.4No.2,2011

JianhuaZhangandWenCheng,ChangesinChineseRegionalIndustrySpecializationduring1988and2007:

aU-shapedCurve,CEDR-HSE4thJointCnference“AComparisonofIndustrialStructureandEconomicPolicyinChinaandRussia”,Sept22-24,2011,WuhanChina

M.MahroofKhan,JianhuaZhang,M.S.Hashmi,M.BS.Hashmi,LandDistribution,TechnologicalChangesandProductivityinPakistan’sAgriculture:

someExplanationsandPolicyoptions,InternationalJourna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Sciences,Vol.1,No.1,2011,pp.51-74

M.MahroofKhan,JianhuaZhang,InputElasticitiesandSourcesofGrowthinPakistan'sAgricultureInternationalJournalofBusinessandManagementTomorrow,Vol.1,No.3,2011,pp.1-7

张全红、张建华:

中国农村贫困变动:

1981-2005——基于不同贫困线标准和指数的对比分析,统计研究2010年第2期

吴军;笪凤媛;张建华:

环境管制与中国区域生产率增长,统计研究2010年第1期

程文、张建华:

中国汽车产业模块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中国软科学2010,(04)

温杰、张建华: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中国软科学2010/06

张建华:

《中国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道路》评介中国工业经济2010/07

M.MahroofKhan,JianhuaZhang,M.S.Hashmi,M.Bashir,CulturalValuesandEconomicGrowthinAsia:

AnEmpiricalanalysis,InternationalJournalofBusinessandSocialScience,Vol.1No.2Nov.2010

张建华:

从武汉城市的新定位看武汉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改革研究2010年第2期第26-29页

张建华等: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误差修正模型与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04)

刑斐、张建华:

外商技术转移对我国自主研发的影响,经济研究,2009(6),94-104

刑斐、张建华:

我国创新支持政策:

理论分析及其有效性检验,当代经济科学,2009(4),63-69

张建华:

论发展经济学的革命与再革命,理论月刊,2008(7)

张建华、李博:

KLEMS核算体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当代经济研究,2008(4)

杨晶、张建华:

国际贸易对城镇就业的影响研究,经济经纬,2008

(1):

47-50

刑斐、张建华.外商技术转移、创新激励与东道国引资政策——走自主创新道路,我们能依靠外国技术吗?

财经研究2008(11)

彭建平、张建华: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支出效果经验分析.当代财经,2008

(1)

李博、张建华:

基于KLEMS体系的中间投入核算研究.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6)

张建华:

改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_分类实施评价.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张培刚、张建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

张建华,涂涛涛.结构突变时间序列单位根的“伪检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3)

涂涛涛,张建华:

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效应--基于分位数回归法.南方经济,2007(7)

张建华、温杰:

首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暨庆祝张培刚教授95华诞学术研讨会综述,江汉论坛2007(10)

张婧、张建华:

论我国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科技管理研究2007(3)

彭建平、张建华:

基于动态面板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