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制造业的路径与机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8359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制造业的路径与机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互联网+制造业的路径与机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互联网+制造业的路径与机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互联网+制造业的路径与机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互联网+制造业的路径与机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联网+制造业的路径与机遇.docx

《互联网+制造业的路径与机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制造业的路径与机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互联网+制造业的路径与机遇.docx

互联网+制造业的路径与机遇

互联网+制造业的路径与机遇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根本,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推动

了各行各业的进步和创新。

而“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

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其逐步涉及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和产品生产周期全过程,借助互联网

平台,制造企业、市场与用户的互动程度和范围极大扩展,互联网与

制造业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正重塑产业组织与制造模式,

重构企业与用户关系。

当前,发达国家关于互联网在制造业的研究和

应用发展很快,全球新的产业分工体系和格局正在形成。

为此,需要

进一步厘清互联网+制造业的路径与作用,以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提供思路。

  一、引发制造业资源配置新方式

在制造业领域广泛应用互联网,通过大规模协作生产,更加有效地利用人类技能、天赋和智力,引发资源配置方式变化,释放企业内外大量资源的创新潜力,使得传统的、集中式经营活动逐渐被分散经营方式取代,“社会化生产”将呈爆发式发展。

1.客户成为中心

在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下,企业(主要是指生产最终消费品的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以产定销,消费者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权。

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发展推动下,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高性能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线下消费向线上消费习惯的变迁,使得消费者变得见多识广、积极主动,从由被动消费到主导消费,从而导致企业价值链主导权从生产商、流通商转到消费者手中,并广泛、实时参与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全过程。

通过开放网络平台,众多分散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个体实现广泛、实时、频繁的交流互动,充分激发社会创新潜力,有效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因此,制造企业必须尽快调整战略,主动变革生产与组织方式,借助社交营销、大数据等新业务新技术实现与用户精准互动,推进定制化、柔性生产、快速响应,从而有效降低库存,实现专业化、细分化的长尾效应,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如海尔的“全流程并联交互创新生态体系”,一方面借助海尔官网、微信、微博等网络工具,建立开放式创新平台,从众多的个性化需求中提取出共性需求;另一方面通过HOPE(HaierOpenPartnershipEcosystem)平台,与全球研发机构和个人进行互动,形成用户需求与全球一流创新资源的高效对接,由此设计出的产品再由互联网预定的形式进行生产和销售。

2.人才利用社会化

互联网的高速运算、处理能力的增强,通信成本的下降、带宽的

增加,以及接触成本的降低,使得以前被排除在外的普通民众能够利

用自由时间从事自己喜欢或关心的活动,通过信息共享,每个人不仅

可以成为信息的传递者,还可以参与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普通大众的微小创意也可能引发蝴蝶效应,不断催生出大量的智

能互联产品,甚至影响产业发展方向,任何人都可以依托互联网、依

靠大众力量,以众包、众筹、众智等众创形式实现“小人物”创意的

价值主张。

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制造企业通过自建或借助现有的“众

包”平台,发布研发创意需求,广泛收集客户和外部人员的想法与智

慧,大大扩展了创意来源。

如小米、美的、海尔等企业各自构建了不同类型的互联网众包平台,对接用户需求与全球研发资源,征集产品创意和技术解决方案。

3.互联网成为金融配置的重要渠道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功能是融通资金,商业银行及股票和债

券市场是传统的主要配置渠道,但存在交易成本大、效率低等问题。

而互联网的应用可以整合企业经营的数据信息,使金融机构低成本、

快速地了解借款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有效降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

程度,迅速识别风险,提升贷款效率;在放贷后,金融机构可以对借

款企业的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实现持续闭环监控,有效降低了贷

款风险和运营成本。

同时,正在兴起的互联网金融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

上,依托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以及APP等互联网工具,

提供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新兴金融服务,相比传统金融服务,

具有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

更便捷等特征,业务包括:

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网上借贷(P2P)、

债权和股权众筹、金融资产网上销售和申购等,并越来越在融通资金、

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等方面深入传统金融业务的核心。

2014年,国内新上线的P2P平台就有1228家,P2P年末贷款余额超过1000亿元。

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者,传统银行拥抱互联网的变革也在不断加速,如工商银行从支付、融资、交易、信息和电商五大领域全面布局互联网金融。

此外,腾讯任大股东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于2014年12月开业,阿里巴巴任大股东的浙江网商银行获批,主要依托互联网经营,客户定位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标志着“互联网+金融”的融合进入了新阶段,有望带动整个银行业的变革。

4.制造资源云化

制造资源云化,就是融合现有的网络化制造、ASP平台、物联

网和制造网格等概念和技术,将各类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虚拟化、服

务化构成云制造资源池,具有分布性、多样性、异构性、独立性、异

步协作性和共享性等特点,并进行统一的、集中的智能化经营和管理。

通过网络和云制造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标准规范、可共享、可随时获

取、按需使用、安全可靠、优质廉价的制造全生命周期服务。

云制造

服务体系的层次化框架主要包括物理资源层、虚拟资源层、服务层、

核心功能层和云平台用户层等,其中,服务层用于将虚拟化的资源封

装成服务发布到云平台,形成云制造资源池,可以使制造企业像用水、

电、煤气一样便捷地使用各种制造服务。

如泉州市建设的“泉州云制造平台”融合了数字化、网络化制造

技术,以及云计算、物联网、信息服务等技术,把各类制造资源和制

造能力虚拟化和服务化,并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服务流整合成

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池,为相关制造企业服务。

二、驱动制造业生产经营模式变革

随着互联网+制造业的深入发展,互联网正在改变着制造业的创新模式、生产模式、销售模式、盈利模式和组织体系。

1.协同创新快速发展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

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

如我国启动实施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通过深化机制体制改革,转变创新方式,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使高校逐步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

协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创新组方式,其关键是形成以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创新平台和非营利性组织等为辅助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

互联网突破了地域、组织的限制,能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形成跨领域、网络化的协同创新平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一些企业利用互联网建立了创新网络,给其他合作主体提供相互学习、信息共享和协同创新的机会。

通过信息、知识和创新资源的共享、集成、利用和再创造等方式,实现满足各方利益、知识增值和价值创造的目的,从而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质量和效益。

如海尔天樽空调就是成功应用这种模式,在研发设计初期,即在互联网平台上与67万名消费者充分互动,掌握了消费者对空调的实际要求,然后迅速与多家研发机构有针对性地进行合作研发,产品一经推出即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仅2013年12月26日一天即在互联网平台获得了1228个订单。

2.智能制造成为新型生产方式

智能制造是在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拟人化智

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

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制造装备智能化,是信息技术、

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

实现了从市场分析、生

产管理、加工装配、销售、维修、服务到回收再生的全过程覆盖,形

成了从人员、技术、管理、信息的四维集成,到物质流和能量流、信

息流和知识流的集成交汇。

工业互联网利用遍布其产品的传感器和网络联接机器,在机器设

备层面,利用软件分析技术提高机器的智能性和设备的性能;在车间

层面,机器设备之间可以互相通信和协作,提高生产线的协同水平,

根据工厂动态生产情况实现不同工序流程环节的组织优化,提高产

出,降低能耗;在工厂层面,根据供应链情况和市场需求,面向具体

的生产任务,实现多个车间、多条生产线之间生产资源的统筹优化和

调度;在人与机器层面,所有制造系统、设备都与人互联,围绕如何

提升人的效率、为人更好地服务这一主线,实现人与智能制造系统交

互,推动生产制造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价值链

高端环节,推动传统制造企业转型。

如海尔的沈阳互联工厂通过打造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线,搭建信息化、数字化信息系统,率先建成了企业与用户需求数据无缝对接的智能化制造体系,在数据实时共享的基础上实现智能生产,每10秒钟就能下线一台冰箱。

3.实现个性化定制

在传统工业时代,制造企业按照自己设想中的需求大批量生产商

品,然后卖给消费者,消费者在购买时看似有许多品种和型号的产品

可以选择,但是最终买到的产品并不一定最适合他。

同时,由于很难

预测消费者需求变化,很容易造成产品供给过剩。

互联网降低了制造企业与用户交互的成本,制造企业可以快速响

应用户具体需求,规模效应不再是工业生产的关键因素,工业生产由

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控制转变。

制造企业结合计算智能、柔性制造,

通过信息控制生产模块的精细化切割与再组合,以及新的制造工艺,

可以针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可以降

低甚至消除库存。

如青橙手机推出的C2B定制手机,能够提供硬件、软件、配件、

外观、售后等全方位的定制服务,在外观方面,多达1000多种后壳可选;在硬件方面,可实现对ROM大小、前后摄像头像素、显示屏分辨率、内存等个性化需求;在软件方面,除了提供软件预装服务之外,还提供了定制个人专属APP的个性化增值服务。

4.网络营销渐成为主流

目前,电子商务实现了区域内与跨区域间的资源优化与配置,是

提高制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电子商务从传统的交易平台向研发

设计平台、生产加工平台、物流配送平台、金融融资平台拓展和转型,

使制造企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向纵深推进,

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使得电子商务从消费领域向制造行业迅速拓

展。

从过去的简单线下推广模式,开始向线上线下(O2O)全渠道营

销模式转变,工业APP、电子商务平台、O2O、移动社交营销、搜索

比价等互联网服务,已逐步渗入采购、制造、物流、营销、交付、服

务等环节。

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增强了市场的公开性与透明性,为制造企

业的营销服务带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我国B2B电子商务保持了平

稳较快增长,2014年B2B电子商务业务收入规模达192.2亿元人民

币,比上年增长28.34%,交易规模达9.4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37%。

同时,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将销售渠道互联网化,实现“从工厂直达顾客(F2C)”。

通过自己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不仅可以减少渠道环节、降低销售费用,更可以和顾客建立直接联系,了解顾客具体特征,进而为细分客户群体精准开发差异化、个性化产品。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互联网对出口企业的助力作用也越

来越明显,如外贸B2C网站兰亭集市2014年前三季度服装品类的净

营收达到3700万美元,同比增速达到103.9%,订单数及客户数同比增速均超过50%。

5.组织体系得到优化

制造企业组织体系要服从战略要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深入应用,电子商务的出现,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融合,市场更加细分,个

性化需求与服务要求更高,使得制造企业的竞争范围扩大,产品和服

务要更加聚焦,战略发生变化,使得组织体系呈现出向组织分散转变

的趋势,协同制造成为重要的生产组织方式。

在互联网帮助下,制造企业许多中间管理层次因职能弱化而被取

消压缩,严格的层级概念退化,而各个部门及每个人都成为信息沟通

的节点,通过使用E-mail、OA系统、微信等现代网络技术与工具进

行沟通,提高了工作效率。

制造企业战略重点是强化核心竞争能力,而将非核心业务放弃,转而利用各种各样的合作形式,众包研发、协同创新、个人制造等基于网络的分布式、柔性生产方式成为变革的主要方向,只有运营总部而没有生产车间的网络企业或虚拟企业开始出现,如小米公司总部只有研发设计人员,其生产、物流、销售等业务全部外包给合作企业,并通过互联网与合作伙伴进行业务联系。

通过互联网实现融合创新,制造企业的内外部组织正从有界趋向无界、从有形走向无形、从垂直变为扁平,用户取代企业家成为左右企业决策制胜的终极力量。

三、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通过制造业与先进计算、分析工具、低成本传感和更高联网水平

的融合,创新与变革正在展开,产品和装备技术含量不断提搞,绿色

制造、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日渐明显,盈利能力得到提升,传统制造业正逐步改造为现代制造业。

1.提高产品和装备技术含量

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高渗透性、高带动性、高倍增性和高创新性特征,决定互联网应用过程本身就是与传统制造业产品和装备融合的过程,产生新的科技成果,形成新的生产力。

如将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嵌入”产品和装备中,实现产品和装备的性能提升和“智能”。

依靠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制造业产品发生了三个转变:

从机械产品向智能产品转变、从智能产品向智能互联产品转变、从提供产品向提供基于产品的服务转变。

这三个转变使信息可以在产品、运行系统、制造商和用户之间

联通,也使得产品的智能与互联成为可能。

如智能汽车,就是在普通

汽车的基础上增加了先进的传感器(雷达、摄像)、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通过车载传感系统和信息终端实现与人、车、路等的智能信息交换,使车辆具备智能的环境感知能力,能够自动分析车辆行驶的安全及危险状态,并使车辆按照人的意愿到达目的地,最终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目的,可以减少50%-80%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此外,制造企业在快速开发智能互联产品的同时,也能收集、分

析和分享产品内外各个环节产生的大量数据。

如大型鼓风机的提供商

陕西鼓风机、沈阳鼓风机等都在自己的产品上加装了传感器和在线监

测装置,通过互联网络在线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况,提供远程服务。

2.实现绿色制造

制造业对环境的影响往往是超越空间的,保护地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

资源、能源的压力,使制造企业必须考虑产品从设计、制造、

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负面影响极小,

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即实现绿

色制造。

通过充分发挥互联网对海量工业数据等资源的集聚作用,可以提

高制造企业用户端设备、产品的运营效率、智能决策和清洁制造水平。

一是有助于绿色制造数据库和知识库建设,为绿色设计、绿色材料选

择、绿色工艺规划和回收处理方案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和知识支撑;二

是有助于形成绿色制造集成系统,包括:

产品和工艺设计与材料选择

系统的集成、用户需求与产品使用的集成、绿色制造系统中的信息集

成、绿色制造的过程集成等;三是有助于基于知识系统、模糊系统和

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绿色制造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在制造过程

中应用专家系统识别和量化产品设计、材料消耗和废弃物产生之间的

关系,来比较产品设计和制造对环境的影响等。

此外,企业实施绿色制造,需要大量实施工具和软件产品,如计

算机绿色产品设计系统、绿色工艺规划系统、绿色创造决策系统、产

品生产周期评估系统、ISO14000国际认证支撑系统等,这将推动新兴

绿色软件产业快速发展。

3.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日渐明显

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必然使制造企业内外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从原料、能源、半成品到成品,从研究开发、协调生产

进度、产品销售到售后服务、信息反馈,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上存

在着纵向和横向联系,其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

应用和客户成为中心,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不再仅仅关注实物产品

的生产,而是涉及实物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

发或改进、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产品报废或回收等。

服务环节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许多传统制造企业

甚至专注于战略管理、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等活动,放弃或者外包制

造活动。

制造业企业正在转变为某种意义上的服务企业,产出服务化成为当今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企业的收入来源也从销售产品

转向“销售产品+提供服务”,获取持续收入。

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有三种主要途径:

一是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运维、远程监控等服务。

如三一重工

已经在设备上增加了通信功能,目前已经有超过10万台设备通过网

络与三一企业控制中心及快速反应团队连接,运用3G网络、视频远

程故障诊断等信息服务系统,远程监控设备的运转情况,并基于工业

大数据实现故障预警,有针对性地提供维修等服务,实现了“服务

型制造”。

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而且实现了从制造产品为主向提供工程承包和远程运维服务的转变。

二是在推广应用互联网过程中,衍生出信息服务、系统集成、运维服务等一系列专业性服务企业。

如远景能源是一家风机制造公司,以智能风机为切入点,转型为一家能源互联网公司,管理着包括北美、欧洲、中国等在内的超过1,000万千瓦的全球新能源资产,成为智慧能源资产管理服务公司。

三是产生各类平台型服务机构,专门为制造企业提供研发设计、

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销售等服务。

如江苏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

同创新中心成立智慧农业、智慧交通物流、智慧节能环保、智慧矿山、

智慧健康、智慧家居安防、物联网共性技术、物联网标准化、物联网

信息安全、物联网产业示范与推广、物联网军事应用等多个分中心,为相关制造企业提供物联网平台服务。

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企

业服务化进程不断深化,制造企业的竞争优势正逐向基于制造业服务

化的相关活动,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向顾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4.提升制造业盈利能力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日渐深化,技术转移日益迅速,互联网带

来的益处将惠及全球。

如工业互联网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帮助铁路运输更好地解决速度、可靠性和运能等挑战。

大秦铁路公司使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运营优化,在多个机车间实现同步控制,缩短了30%的刹车距离和22%的刹车时间,使得运行更安全。

同时,通过将单列列车的最大运量从10千吨提升到近20千吨,帮助大秦线的年运输量由2006年的2.5亿吨提高至2012年的4.26亿吨,提升幅度高达70.4%。

利用工业互联网,航空公司可以收集发动机运转的实时信息,对于出现的任何故障信息提供预警,帮助航空公司更高效地运营和维护。

如春秋航空部署了GE智能发动机监控诊断技术,2012年有效预防了计划外发动机拆卸和停飞待用,相当于节省了21万多美元的成本,有力支持了机队保持95%的使用率。

三一重工通过网络实现服务型制造,企业利润大幅度提升,3年间的新增利润超过20亿元,而且成本降低了60%。

5.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新机遇

工业发展史上的每一次变革都承载着新旧的更迭,经历着旧规则、旧制度的淘汰。

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入融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几乎所有领域发生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给我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更为宽广的技术选择,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使得我国工业化

进程在时间上被大大压缩。

同时,我国制造业也具备了赶超的基础。

201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8万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占比约

20%,与美国相当,成为世界制造大国。

我国也是互联网大国,2014

年拥有6.5亿网民,是美国的两倍,3.6亿网购用户,超过英、德、意、法四国人口总和。

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如能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将会极大地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的竞争地位。

因此,未来时期,我国制造业不仅要维持“用机器生产产品”的世界地位,更要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对“中国制造”进行全面升级,在技术、标准、政策等多方面实现互联网与“中国制造”充分对接与深度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