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知识点与题型归纳.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8206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知识点与题型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知识点与题型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知识点与题型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知识点与题型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知识点与题型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知识点与题型归纳.docx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知识点与题型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知识点与题型归纳.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知识点与题型归纳.docx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知识点与题型归纳

 

•高考明方向

1.理解命题的概念・

2.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3•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含义•★备考知考情常用逻辑用语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试题多为中低档题目,

命题的重点主要有两个:

一是命题及其四种形式,主要考查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命题的真假判断;

二是以函数、数列、不等式、立体几何中的线面关系等为背景考查充要条件的判断,这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命题的热点是利用关系或条件求解参数范围问题,考查考生的逆向思维.

一、知识梳理《名师一号》P4

知识点一命题及四种命题

1、命题的概念

在数学中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

命题必须是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

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四种

⑴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互逆

⑵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无关•

注意:

(补充)

1、一个命题不可能同时既是真命题又是假命题

2、常见词语的否定

原词语

等于(二

大于(>)

小于(V)

否定词语

不等于(疋)

不大于(W)

不小于(》)

不是

原词语

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多有n个

否定词语

不都是

至少有两个

至少有n+1个

原词语

至少有-个

任意两个

所有的

任意的

否定词语

•个也没有

某两个

某些

某个

知识点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

(1)充分条件:

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

即只要有条件P就能充分地保证结论q的成立,亦即要使q成立,有p成立就足够了,即有它即可

(2)必要条件:

p二q则q是p的必要条件

p=q=_q=_p

即没有q则没有p,亦即q是p成立的必须要有的条件,即无它不可。

(补充)(3)充要条件

P二q且q二p即p二q

则p、q互为充要条件(既是充分又是必要条件)

“P是q的充要条件”也说成“p等价于q”、

“q当且仅当p”等

(补充)2、充要关系的类型

(1)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定义:

若P二q,但q二P,

则P是q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2)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定义:

若q二P,但p二Q,

则P是q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3)充要条件

定义:

若p—q,且q二p,即P二q,

则p、q互为充要条件;

(4)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定义:

若p二q,且q二P,

则p、q互为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

《名师一号》P6特色专题①定义法;②集合法;③逆否法(等价转换法).逆否法-一-利用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的等价性集合法----利用集合的观点概括充分必要条件

若条件P以集合A的形式出现,结论q以集合E的形式出现,则借助集合知识,有助于充要条件的理解和判断.

(1)若a=b,贝up是q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2)若b=贝up是q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3)若/二E,则p是q的充要条件

⑷若AB且A二B

则P是q的既不必要也不充分条件

(补充)简记作——若a、b具有包含关系,则

(1)小范围是大范围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2)大范围是小范围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二、例题分析

(一)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例1.

(1)《名师一号》P4对点自测1

B.若x+y是偶数,则x与y都不是偶数C•若x+y不是偶数,则x与y不都是偶数

D.若x+y不是偶数,则x与y都不是偶数

答案C

例1.

(2)《名师一号》P5高频考点例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1“若azO,则abMO”的否命题;

2“正多边形都相似”的逆命题;

3“若m〉0,则x2+x-mi=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

1

4“若x—3空是有理数,则x是无理数”的逆否命题.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④

解析:

1中否命题为“若a二0,则ab二0”,正确;

2中逆命题不正确;

3中,△二1+4叫当n>0时,△>0,原命题正确,故其逆否命题正确;

4中原命题正确故逆否命题正确.答案B

注意:

《名师一号》P5高频考点例1规律方法在判断四个命题之间的关系时,首先要分清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再比较每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要注意四种命题关系的相对性,一旦一个命题定为原命题,也就相应的有了它的“逆命题”

“否命题”“逆否命题”;

判定命题为真命题时要进行推理,判定命题为假命题时只需举岀反例即可.

对涉及数学概念的命题的判定要从概念本身入手.

例1.(3)《名师一号》P4对点自测2

(2014•陕西卷)原命题为“若Z】,Z2互为共辘复数,则

 

解析易知原命题为真命题,所以逆否命题也为真,设Zi二3+4i,Z2二4+3i,则有Zi|二|z?

|,但是乙与Z2不是共辘复数,所以逆命题为假,同时否命题也为假.

注意:

《名师一号》P5问题探究问题2四种命题间关系的两条规律

(1)逆命题与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同真假•

(2)当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比较困难时,可转化为判断它的逆否命题的真假.

同时要关注“特例法”的应用.

例2.

(1)(补充)

(2011山东文5)已知a,b,c€R,命题"若abc=3,则a:

+b2

+c2>3”的否命题是()

(A)若a+b+cz3,贝U在b2c2<3

(B)若a+b+c=3,则a2b2C2〈3*”

(C)若a+b+cz3,则a2b2c2>3

(D)若a=b:

c=>3,贝Ua+b+c二3

【答案】A,

【解析】命题“若P,则q”的否命题是:

“若一P,则一q例2•⑵(补充)

命题:

“若xy=0,贝Ux二0或y二0”的否定是:

_

【答案】若xy=0,贝yx二0且y二0

【解析】命题的否定只改变命题的结论。

忌:

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

(二)充要条件的判断与证明

例1・

(1)(补充)(07湖北)已知p是r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q是r的充分条件,s是r的必要条件,q是S的必要条件。

现有下列命题:

①S是q的充要条件;②p是q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③r是q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④-P是-s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5r是s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则正确命题序号是0

A.①④⑤B.①②④C.②③⑤D.②④⑤

答案B卩孕戸9

注意:

S

1、利用定义判断充要条件

《名师一号》P6特色专题方法一定义法

定义法就是将充要条件的判断转化为两个命题

——“若P,则q”与“若q,则P”的判断,

根据两个命题是否正确,来确定P与q之间的充要关系.

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

q是p的必要条件

2、利用逆否法判断充要条件

《名师一号》P6特色专题方法三等价转化法

当所给命题的充要条件不好判定时,可利用四种命题的关系,对命题进行等价转换•常利用原命题与逆命题的真假来判断P与q的关系•令P为命题的条件,q为命题的结论,具体对应关系如下:

1如果原命题真而逆命题假,那么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如果原命题假而逆命题真,那么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如果原命题真且逆命题真,那么P是q的充要条件;

4如果原命题假且逆命题假,

那么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简而言之,逆否法----利用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的等价性

例1.

(2)《名师一号》P6特色专题例1(2014•北京卷)设{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q>l”是“{an)为递增数列”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规范解答】

若q>l,则当a1时,an=—q叮,何}为递减数列,

所以“q>l”?

a{an}为递增数列”;

若{an}为递增数列,则当Qn二f时,ai

即“{/}为递增数列”?

/“q>l”•故选D.

例1.(3)《名师一号》P6特色专题例2

(2014•湖北卷)设U为全集・A,B是集合,则“存在集合C使得AC,B?

uC"是“AGB二'”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规范解答】如图可知,存在集合C,使AC,

B?

iC,则有AnB二■•若AnB二,显然存在集合C.满足心C,

例1.(4)《名师一号》P4对点自测5

己知p:

—4

函数y=kx—kx—1的值恒为负,贝Up是q成立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2解析:

—4

k<0,△二k+4k<0,函数y二kx—kx—1的值恒为负,但反之不一定有一4

q,而q?

p.可用定义或集合法注意:

3、利用集合法判断充要条件

《名师一号》P6特色专题5方法二、集合法

涉及方程的解集、不等式的解集、点集等与集合相关的命题时,一般采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来判定两命题之间的充要性・具体对应关系如下:

若条件P以集合A的形式出现,结论q以集合E的形式出现,则借助集合知识,有助于充要条件的理解和判断.

(1)若a=b,贝up是q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2)若b=a,贝up是q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3)若A=则p是q的充要条件

⑷若AB且A二B

则P是q的既不必要也不充分条件

(补充)简记作一一若a、b具有包含关系,贝IJ

(1)小范围是大范围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2)大范围是小范围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例2・《名师一号》P5高频考点例3log2X,

函数f(x)二x>0,有且只有一个零点的

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log2X,x>0,

解析:

因为f(x)二,有且只有一个零

2一a,x<0

点的充要条件为a<0或a〉l.由选项可知,使"a<0或a>l成立的充分条件为选项D.

注意:

《名师一号》P5高频考点例3规律方法有关探求充要条件的选择题,解题关键是:

首先,判断是选项“推”题干,还是题干“推”选项;其次,利用以小推大的技巧,即可得结论.

务必审清题,明确“谁是条件”!

此题选项是条件!

练习:

(补充)

己知p:

x=3且y=2,q:

x•厂5,则p是q的条件。

答案:

既不充分条件也不必要条件例3.《名师一号》P6特色专题例3

己知命题P:

关于x的方程4x‘一2ax+2a+5二0的解集至多有两个子集,命题q:

1—miQ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规范解答】T-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对于命题P,依题意知

△二(一2a)2—4•4(2a+5)二4(a2—8a—20)<0,

…一2

令P二{a一20},

由题意知P二Q,

•1—m<-2,或1—nrT—2,

-1+101+m>10

解得m>9•因此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m|m>9}.注意:

(补充)

凡结合已知条件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是求满足条件的等价条件即充要条件练习:

(补充)

己知口p:

—2mx10;q:

1-mxmlm(m0)

若一p是一q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

一p是一q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即一P——q且一q二~P等价于

q二pp二q

即P是q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令A二

B=,x1一m兰x兰1+m(m>0)J

_-m兰—2

则AB即解得m-9

11+m色10

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mm兰9〉

1_m兰_2注:

a是B的真子集,须确保

11+mh10

中的等号不同时取得

例4.(补充)

求证:

关于x的方程ax'+2x+1二0至少有一个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1.

证明:

充分性:

当a二0时,方程为2x+1二0的根为x二一£方程有一个负根,符合题意.

9

当a<0时,△二4一4a>"0,方程ax+2x+1二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且Y(J,方程有一正一负根,符合题意.a

当0

—-<0

a

方程ax2+2x+1二。

有实根,且:

1

->0

故方程有两个负根,符合题意.

综上:

当a〈1时,方程ax'+2x+1二0至少有一个负根.

必要性:

若方程ax?

+2x+1二0至少有一个负根.

当a二0时,方程为2x+1二0符合题意.

当/0时,方程ax'+2x+1二0应有一正一负根或

一\u

1a

两个负根•则a<0或解得a<0或0

综上:

若方程ax+2x+1二0至少有一负根,贝Uaw

故关于X的方程ax2+2x+1二0至少有一个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1.

注意:

(补充)

证明充要条件务必明确充分性和必要性并分别给予证明练习:

(补充)己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

求证:

f(X)为增函数的充要条件是任意的

R,且/-諒希(XJ一f(X2)

%-x2

分析:

设P:

Xi、X2R,且X1=X2恒有丄丄切0

X[一x2

q:

f(X)为增函数;证明p是q的充要条件,只需分别证明充分性(P二q)和必要性(q二P)即可。

课后作业

计时双基练P209基础1-11、培优1-4

课本P2-4变式思考1、2、3;对应训练1、2、3预习

第三节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补充作业:

(2010安徽)设数列{aj中的每一项都不为零,证明:

数列{耳}

为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对任意n•N*,都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