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语教案上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8188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7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语教案上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四语教案上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四语教案上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四语教案上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四语教案上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语教案上3.docx

《四语教案上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语教案上3.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语教案上3.docx

四语教案上3

16、说勤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

1、(板书:

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

2、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

(板书:

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回答教师问题:

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全班质疑问难。

7、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度: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

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

是勤奋(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喻)

 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导朗读。

(个人朗读。

全班朗读。

5、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思考。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例举的故事,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

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

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

生齐答——勤奋!

(投影)是的,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你读了这句话,是怎么想的?

二、创设情境,研读课文

1、(投影)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学生辨析,再读第一自然段。

那我就把这个观点对他们反复说,说十遍甚至百遍,他们就会信了吗?

那如何才能让他们相信呢?

2、想要别人相信你,要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

(板书:

摆事实)围绕这一中心,我还得学习作者举些例子,那么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

(相机板书:

司马光、童第周)

轻轻打开课文,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自读课文第2、3小节。

(阅读前,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①认真地读读课文的第2、3小节,可以读出声来,也可以默读。

②四人小组讨论:

司马光与童第周相比,哪些地方相同的?

哪些地方是不同的?

用笔划出有关词句。

3、学习情况交流。

(根据表格的完成)

(讨论后交流,教师出示比较表格)

人物

成功的标志

相同点

不同点

启示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勤奋

天资聪颖

成功等于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

——发明家爱迪生。

童第周

青蛙卵剥离手术

勤奋

基础差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数学家华罗庚。

(1)司马光成功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教师随机出示:

(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他是怎么编成史学巨著的?

这句话中应强调哪几个词?

为什么?

指导朗读,重读“19年”“终于”。

(板书:

编成《资治通鉴》。

(2)童第周的成功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找出句子,教师随机出示:

(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那么童第周成功的标志是?

(板书:

青蛙卵剥离手术。

追问:

童第周的成功,关键体现在那个词上?

(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齐读这句话。

两个人能获得成功,关键靠的是什么?

对,就是勤奋。

(3)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读出来司马光的勤奋?

学生回答后,教师随机出示:

(①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②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师生交流:

A、上面一句写他小时候勤奋?

下面一句呢?

从小到大一直勤奋这就叫“一生勤奋”。

谁来读上面一句?

B、学生读,点“滚瓜烂熟”追问:

什么叫滚瓜烂熟?

他是怎么做到滚瓜烂熟的?

点“一遍又一遍”追问:

是几遍?

哦,无数遍的读书,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这就是勤奋!

齐读这一句。

C、谁来读下面一句?

学生读,追问:

司马光的枕头与你平时用的枕头有什么不同?

如果让你用这种枕头习惯吗?

真是烦死了,但司马光却自己亲手做了这种枕头来烦自己,还管它叫作(“警枕”)。

“警”在这里什么意思?

那你知道提醒他什么吗?

(提醒他起来读书写作。

提醒他要抓紧时间,不要睡懒觉,白白浪费时间。

)争分夺秒的学习、写作,连睡觉的时间都要挤出来,这就是——(“勤奋”)

D、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好好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司马光的成功,印证了课文中的哪句话?

再读“古今中外……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4)又有哪些句子能反映童第周的勤奋?

体现在哪里?

学生读,教师相机指导:

(A、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

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B、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师生交流:

从这两句话里,我们可以读出童第周起早贪黑的学习,每天如此,这同样是——(“勤奋”)他用勤奋来弥补自己的——相机理解“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名列前茅后童第周就满足了吗?

没有,他也是“一生勤奋”,引说——因为勤奋,所以他(才能去比利时留学),因为勤奋,他(才能完成那么高难度的手术!

童第周的成功,再次印证了课文中的哪句话?

再读“古今中外……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5)他们的共同点是:

都很勤奋,都成功了。

让我们把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放在一起再读一读。

对于时间,有人说过: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力量;对于时间,鲁迅说过: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对于时间,老师要说:

勤奋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短,懒惰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长。

(6)我们再看看他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

一个天资聪明,一个起步晚、基础差。

①你是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出示“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了17岁才进中学。

第一学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②为什么作者要选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事例?

为了证明了(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③现在理解了吗?

手中的鲜花是指(  ),汗水和心血又是指(   )

(7)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知道了要想成功靠什么?

是啊,从古至今,所有的成功者都是付出了许多的汗水和心血才获得成功的。

可惜,我那几个学生不明白这个道理。

现在,你能帮我劝劝他们吗?

师生对话。

(师扮演学生1:

老师,我天生聪明,所以不需要勤奋也一定能成功;师扮演学生2:

老师,我基础比较差,恐怕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聪明的同学,也就不想努力了。

如果加上一些名言警句,我想会让他们印象更深刻些。

相机投影出示名言警句。

(成功等于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

——发明家爱迪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数学家华罗庚。

说得很好。

谢谢你们,回去我就照你们的说。

出示与奋有关的名人名言。

选一两句你喜欢的,读一读。

1、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等明日。

 ——孙中山

2、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有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富兰克林

3、天才就是勤奋。

                 ——歌德

4、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

——海德

5、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郭沫若            

6、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家因斯坦

请你在小书签上写下这些名言警句,以后可以自勉,也可赠送给同学。

抄完后再读一读名言警句。

三、引读第四节,总结全文

1、教师引读:

是啊,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只有-----------------才----------------

2、这一小节作者明确告诉我们要--------------(一生勤奋)

3、请同学们牢牢记住: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4、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们在人生旅途中会有所作为,为人民、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课后作业

1、填写《与课堂同行》和《补充习题》。

2、通过今天的学习,把自己最深的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下来,也可做成自己的名言书签。

送给自己的朋友,或者用来勉励自己!

五、附、板书

16、说勤奋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李时珍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在月下记载寻访所得所表现的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2、认读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学习解词的方法,正确书写一类字。

二、教学重点;

立足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解题。

1、板书课题:

李时珍夜宿古寺。

出示李时珍的图像: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图片,一起看看。

说说看,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他的面容和装扮给你怎样的感觉?

)你认识他吗?

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李时珍的了解吗?

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并作了整理,我们来看看(出示资料,教师介绍)

3、同学们,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讲述的就是李时珍重修《本草纲目》期间发生的事。

让我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4、猜猜看,这个“宿”是什么意思?

理解了这个字,谁再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过渡:

理解得不错!

课文讲述了哪些内容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地读一读,边读边思考!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各人读各人的,开始吧!

过渡:

好的,一遍已经读完,不知同学们对生字掌握得如何?

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

2、交流生字词:

(1)出示:

庞宪行囊药材灰尘

①谁来读?

指名读——评读:

“囊”是后鼻音,“尘”是前鼻音,读得真准确!

再请一个同学大声地读一读。

——指名读——好的,我们一起读!

(齐读)

②同学们,老师读着“药材”这个词,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课文中写到的一些药材名称。

不知你们刚才读书的时候有没有留意?

来,知道的说一说。

(指名说)

过渡:

能说出好几个呢,真不错!

你们看,老师都把它们罗列出来了,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2)出示药材名称的一组词:

胭脂草忍冬花鸡肠草

刀豆子鹅肠草

①指名读————集体读(齐读)

②同学们,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可以作为药材。

你们看,这是什么?

(出示实物:

橘子皮)通常我们吃橘子时都会把皮扔掉。

可是你们知道吗?

橘子皮是一种很好的药材,具有消痰、下气的功效。

③你们还知道哪些生活中的药材?

过渡:

要知道,把这些药材制成药得有一个加工的过程。

你们看,这里是加工药材时常用的一些动作。

(3出示动词:

捣煮扯

①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②老师这里有一根枇杷枝,谁想上来扯下几片叶子?

(学生上台演示)

③同学们都手痒痒的了吧?

我们一起来做做“捣”的动作。

④想象着这些动作,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几个字!

(生齐读)

3、交流文章内容。

①过渡:

同学们生字词掌握得不错!

对了,刚才读课文的时候老师请同学们思考:

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谁来说一说?

②哪位同学能用一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③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一下李时珍察访药材时的这种生活?

(板书:

苦)

过渡:

好的,课文的2——7自然段主要写的就是李时珍师徒俩在察访药材过程中住古寺的情景。

(三)、品味察访药材生活的苦。

1、出示幻灯:

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的2—7自然段,边读边想:

哪些词句最能表现李时珍察访药材过程中的“苦”?

请你做上记号,认真读一读,还可以写写自己的体会。

2、生自读课文的2—7自然段,做记号。

3、引导交流:

说说看,你们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李时珍察访药材时的“苦”?

(指名说,引导:

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4、出示句子: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1)引读:

李时珍轻轻地推开古寺的门,只见里面——(生1:

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生2:

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生3:

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

(幻灯凸显:

破败)

(3)读着“破败”这个词,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4)谁能想象着这些画面,通过朗读展现一下这座古寺的破败?

(指名读)

(5)出示图片:

同学们,今晚李时珍就住在这样的破庙里,你有什么感受?

(6)好的,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过渡:

同学们,刚才我们感受到的是李时珍师徒俩住的苦。

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出他们察访药材的苦?

预设:

(1)他们住在破庙里只能一边喝泉水一边啃干粮。

(2)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

这地方前不见村,后不着店,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小结过渡:

住古寺、啃干粮、喝泉水,刚才我们所体会到的只是李时珍师徒俩察访药材时一天当中经受的苦。

下面,请同学们静静地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5、出示句子: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1)想一想,这好几个月里,李时珍师徒俩察访药材时还会经历哪些苦呢?

(2)这好几个月,每天他们都是怎么度过的?

能不能用这一自然段中的几个词来概括一下?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3)说说你对这两个词的理解?

(指名说)

预设:

①同学们,他们吃的是什么?

喝的是什么?

——小结:

即便吃的是干粮,喝的是泉水,也是在他们渴极了,饿极了的情况下随便朝嘴里塞上一口。

②还有谁来说说对“晓行夜宿”的理解?

(点拨:

“晓”是早晨吗?

对了,“晓”就是天刚亮的时候。

(4)小结:

这好几个月来,李时珍师徒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生活是多么的——?

(5)带着这样的体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过渡: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都深切地感受到了李时珍察访药材时生活的艰苦。

这样的生活,李时珍觉得怎么样呢?

预设:

哎,先不要急着下结论,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读李时珍说的这番话,好好体会一下。

(四)感悟李时珍为民造福,甘愿吃苦的精神。

出示句子:

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

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你体会到了什么?

2.同学们,李时珍为什么要放弃家中安逸、舒适的生活不过,而四处奔波,自讨苦吃呢?

3.介绍《本草纲目》

4.当李时珍手捧着这本凝聚着他30年心血的《本草纲目》时,他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

(指名说,相机引导,板书:

值)

5.让我们一起读读李时珍的肺腑之言。

(生齐读)

6.同学们,老师有点不明白了,就是这样的一本书,怎么就能让万民得福呢?

李时珍经过实地考察,修改了原书中的多处错误,不正是让万民得福了吗?

7.只要万民能够得福,吃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呀!

(生再次齐读这段内容)

(五)、总结:

为了修订《本草》,李时珍跋山涉水,历经了千辛万苦,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这其中有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值得传诵!

我们下一节课将接着品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复述课文。

2、体会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重点:

精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体会李时珍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2、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纲目》,让万民得福,自己甘愿吃苦的可贵精神让我们感佩!

3、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李时珍,去感受他的高贵品质。

二、精读课文

1、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的8—13小节,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好好读一读,写写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读课文的8—13小节,边读边感悟。

3、引导交流:

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

说说你的体会。

4、体会:

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

怎样区别它们呢?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他接着往下写:

“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1)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和”鹅肠草“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2)同学们,是药三分毒,品尝草药可能有生命危险。

李时珍喝曼佗罗的汤,几乎失去了知觉;尝试大豆能解毒,几乎断送了性命。

作为一代名医,他知不知道危险?

那他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品尝草药呢?

(3)为了辨明一些药物的药性,李时珍常常冒着生命危险用亲口品尝的方法来鉴别。

你们认为他这样做值得吗?

(4)那,李时珍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行为的呢?

(5)是的,他曾经对他的儿子说:

“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

你多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同学们,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6)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认真读读这段文字。

(生齐读)

5、引读:

同学们,这时候夜已经深了,李时珍还在记呀记,我们仿佛听到——(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而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让我们闭起眼睛,静静地想象——(语速渐缓),配乐,教师深情朗诵:

(夜深了,荒凉的破庙里,灯光微弱,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专心地记着药材。

他似乎忘记了拄着拐杖蹒跚地登山,忘记了渴了喝泉水、饿了啃干粮,忘记了掉下悬崖险些被摔得粉身碎骨,忘记了品尝毒草时失去了知觉,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修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

三、课堂练笔。

1.同学们,当我们手捧着这本倾注李时珍30年心血的《本草纲目》时,心中一定有很多很多话要说。

请你们拿出笔来写一写。

2.学生练笔。

3.班级交流。

四、总结全文。

1、我们一起来看看世人对他的高度评价吧!

(指名读)

(1)世界科技史权威李约瑟如此评价:

“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

(2)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郭沫若称李时珍是“医中之圣”。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修订<<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3、最后,老师送给你们两句名言,一起读!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五、作业:

1、《与课堂同行》和《补充习题》

2、搜集有关中药或中成药的知识了解它们的功效。

 板书设计: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一心赶路夜宿古寺。

渴饮泉水饿啃干粮,

借月光编著《本草》

万民造福吃苦也值!

 

18、维生素C的故事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懂得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和实践。

教学重点:

了解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认识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懂得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地思考与研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段落,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认识维生素C。

(学生介绍后,教师补充)

2、导入:

关于维生素C的发现,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回到16世纪,了解维生素被发现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生字,理解新词,读通课文。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新词

指名认读,齐读,正音。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解释词语,指导读好长句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哥伦布是16世纪意大利伟大的航海家,他常常带领船队在大西洋上乘风破浪,远航探险,为人类开辟了许多新的航线。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帮助人们发现了维生素C,这是怎么回事?

请大家读课文。

学生自读思考。

指名说说维生素C被发现的经过。

  (“海上凶神”降临船队——含泪弃病号于荒岛——返航发现被弃船员还活着——将奇迹告诉医生——研究发现维生素C)

想一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

(全班讨论交流)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

2.指导字形:

                       

3.指导书写。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维生素C的故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来告诉大家维生素C的发现经过吗?

(第1个标题是遇到怪病,第2个标题是发生奇迹,第3个标题是揭开秘密,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怪病  奇迹揭秘)                       

二、认识怪病:

                       

1、16世纪,意大利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带领船队在大西洋上乘风破浪、远航探险的时候,最可怕的就是遇上一种怪病,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这种怪病。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寻找答案。

                       

3、引导交流。

                       

(1)名字

(2)得病原因

(3)症状:

用先接着然后介绍清楚,听了症状的介绍让人感到这种病很厉害,让人闻而生畏,就像遇到了海上的凶神恶煞一样。

(4)治疗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