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系统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8027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暖系统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供暖系统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供暖系统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供暖系统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供暖系统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供暖系统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

《供暖系统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暖系统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供暖系统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

供暖系统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

供暖系统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

A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简称建环专业)研究并创造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所要求的各种人工环境,是一门工程应用性较强的专业。

自2000年新建“建环专业”起,我校就本着“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宗旨来完善专业教学和培养学生。

1校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建环专业涵盖面广,具有设备多、散、技术更新快等特点。

通过以往的校外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情况分析,存在如下问题:

(1)由于认识实习在大三第一学期初进行,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较模糊,很难分清实习中应参观的重点。

(2)生产实习取决于施工班组的安装任务,学生跟在师傅后边被动地学习,只能掌握该施工班组的基本操作技能,导致实习单一化。

(3)企业从安全和生产角度出发,把学生当成一种负担,不愿意接受实习学生。

2校内实践教学的创新改革措施

2.1实习电教片的运用

认识实习过程中,学生对专业的不熟悉影响了实习效果。

为此,建环教研室教师深入现场,采集了大量影像文件,按供热、通风、空调、供燃气等专业方向分类,每个方向又按源、输配、终端细分,制作了认识实习电教片。

在学生进入现场进行认识实习之前,由专业教师为学生播放电教片,并进行细致讲解,促进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运用电视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去现场参观之前对所要参观的内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提高了认识实习效果①。

2.2校内实习地点的建设

由于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时间固定,为了满足学生随时实践和因需实践的要求,我校于2005年6月建成了建筑面积90m2的暖通空调实习基地。

该基地拥有一台新风机组、四台风机盘管、两台轴流风机、两台实验用电冰箱、四台实验用空调,五台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其中一台作了加工处理,可以使学生清楚的观察到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压缩过程和供油系统)、多组散热器和多种操作工具,学生可以随时进基地参观这些实际设备,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学生可以结合理论知识更清楚地了解实际专业设备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该基地同时为学生准备了管道连接、散热器拆装、电冰箱维修开放实验和空调维修开放实验,以此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巩固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此外,我校将学校的空调机房、供热锅炉房(燃煤和燃气)、太阳能供热站等资源作为校内实践点,学生在课程学习及课程设计阶段,能够有针对性地参观,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供了便利条件。

2.3综合性和创新性实践环节的完善

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强调多门课程知识或一门课程中多个章节知识的综合应用。

为了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校建环专业开设了“多工况空气处理过程模拟实验”、“供暖系统安装、调试及运行”和“自动控制系统组态与编程”三门独立进行的设计性实验,由学生独立设计、操作、记录、数据处理及分析②。

“多工况空气处理过程模拟实验”依托我校“中央空调综合实验台”,学生可从“春(秋)季模拟夏季实验”、“春(秋)季模拟冬季实验”、“夏季模拟冬季实验”、“夏季模拟春(秋)季实验”、“冬季模拟夏季实验”、“冬季模拟春(秋)季”中自由选择实验题目,制定实验目标及设计实验过程。

通过该实验,学生掌握了空调系统测试、建筑室内综合参数测定等技能。

对于“供暖系统安装、调试及运行”实验,学生根据实际供暖房间的建筑图,分组设计该房间的供暖系统,绘制施工图,采购相应设备及材料,并自行安装和调试所设计的系统,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还需进行工程预算和决算。

通过该实验,学生对供暖系统的设计、备料、施工、调试和测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设计、动手和分析能力,并对各种供暖形式的施工难度、成本及供暖效果有了直观认识。

“自动控制系统组态与编程”以我校“中央空调综合实验台”为控制对象,学生动手组态、调试、运行控制系统,实现特定运行工况的控制。

通过该实验,学生初步掌握了空调自动控制的设计及调试。

实践表明,以上实验的开设效果明显,学生反响热烈,积极性也非常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4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系统模型的有机结合

由于跟班实习制度和企业施工进度安排的特殊性,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对系统整体流程的认识不足,对管道和设备的连接及附属设备的设置位置不清楚。

我校将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环节打通,集中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进行。

学生四人一组,从图库中随机选择建筑图纸,分别进行建筑水暖电课程设计(综合给排水、采暖和建筑电气设计)和空调与制冷课程设计(包括中央空调末端及制冷机房的设计),每组建筑图相同,但设计地点不同,这能有效降低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其他同学的依赖性,避免出现抄袭现象,同时,又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实现设计方案的多样性。

根据设计进度和企业施工进度,在合适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生产实习,加强学生对管路走向及设备合理布置的认识,深刻理解合理设计对施工的重要性,并将实习中所总结得到的要点体现在课程设计的方案中。

最后,每组学生可自主选择该组最好的设计成果作为原型,按一定比例尺缩小后制作模型。

模型制作参考市场上教学仿真模型的制作方式,采用亚克力板材及一些金属辅料,学生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对整个空调系统或水暖电系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并能更清楚直观地认识到设计中不合理的地方。

经过两届学生的实践发现,我校进行的这一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更加注重观察和总结,在设计过程中广泛查阅资料和参考优秀设计图纸,对系统原理有了深刻认识,实践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为学生后续的毕业设计及今后的工作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3小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21世纪高科技、大工程发展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建环专业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的思想。

本文所述的华北电力大学在建环专业校内实践教学方面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们将总结和吸取各方面有益经验,继续完善建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注释

①魏兵,沈占英,高月芬等.建环专业《认识实习》电教片的设计与制作.中国电力教育,2006.S4:

376—378.

②高月芬.加强综合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8:

352—354.

本科生课程设计是针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北京工业大学建环专业开设9学分的课程设计。

通过对2010级课程设计的教学组织介绍以及效果分析,体现该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在学生对设计内容、设计方法、方案确定等几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有效的课程设计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应用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标。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课程设计;组织;问题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是与实际工程紧密相关的专业学科,学生仅仅通过在校期间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远远不够的。

课程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意在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将自己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与此同时,结合实际的工程设计,了解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增强收集资料、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最后,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的课程设计,能够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教学组织

北京工业大学建环专业本科生课程设计安排在大四上学期第四周至十六周共14周,成绩总计9学分。

课程设计内容主要以“空气制冷”、“供热锅炉”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基础,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分工合作,完成从冷热源到末端的供暖空调系统的设计。

(一)课程设计步骤

(1)布置设计任务。

北京工业大学建环专业的教师团队共同商讨确定课程设计的题目以及内容要求,针对以往同学们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细化设计任务,制定详细的综合课程设计指南及任务书,并且为学生们提供必要的设计参数,设计对象为某高校办公楼供暖空调系统设计。

(2)授课讲座答疑。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针对学生在课设中出现的问题,围绕课程设计的重点、难点,分阶段集中不定期安排几次专题讲座,如典型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应用、工程案例剖析等。

通过专题讲座解决学生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贯穿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并能熟练使用标准、规范和设计手册等资料。

(3)导师监督考核。

为了做到因材施教,努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及时解决问题,提高设计效率,同时锻炼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采取分组导师制度,每位教师负责3~4名学生。

(4)课程设计答辩。

课程设计答辩时间安排在第11周以及第17周,分别进行供暖和空调设计答辩,答辩方式为集中答辩,所有教师分组根据学生答辩情况提问,独立给分,最后全体教师汇总给出综合答辩成绩。

(二)课程设计讲座与内容

为了使学生了解整个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并且增加对内容的了解,由课程设计负责老师安排一次课程设计动员及任务布置,选择两名研究生作为助教,由于他们对本专业内容熟知,并且熟悉课程设计流程以及内容,易于引导学生更快的从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设计中,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有效地沟通机制。

具体的授课讲座内容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采暖空调系统设计引论。

综述本科生在前三年里学习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课程,针对暖通空调设计基本常识,让学生讲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中,同时介绍在设计中基本注意事项,避免出现设计失误。

(2)采暖负荷计算及常规设备选型。

首先回顾学过的《供热工程》等相关课程,提出设计必须遵循行业规范,让学生逐步从学习转向设计,讲座教师介绍采暖设计步骤,为学生们详细讲解采暖中走廊、卫生间、楼梯间等供暖常见问题,避免学生走进误区。

(3)锅炉房设计。

结合《锅炉与锅炉房设备》课程以及锅炉房设计规范,从锅炉容量、循环泵流量、扬程确定、软化水系统、补水系统、定压系统以及送引风系统等各个方面介绍锅炉房设计的步骤。

(4)空调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

结合《空气调节》课程,以及前面关于供暖设计的相关讲座,学生独立完成空调系统的设计,让学生在设计中体会到设计与理论知识的不同,设计中应当结合建筑中各领域的要求,融合到一起,完成设计要求。

(三)课程设计考核方式

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分为导师考核和集体答辩两个方面,各个设计阶段的考核,由各位指导教师灵活安排、分工负责。

集体答辩分为两个部分:

供暖设计以及空调设计。

组织全学科部教师分组答辩,每次答辩每位学生限时15分钟,学生汇报8分钟,教师提问7分钟。

最终的考核成绩总分为100分,学分为9学分。

三、课程设计的效果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课程设计,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有:

(1)学生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理论进行有效的结合。

在课程设计初期,学生由于没有经验,对于工程会犯一些常识性问题,比如管道的设计中,没有考虑阀门的分类和使用。

经过锻炼,学生能够很好的更加全面的考虑问题,考虑实际工程的需要,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更好的结合。

(2)自主学习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都是书本上的,而实际的项目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意想不到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通过收集资料,查阅规范,与同学探讨等方式,不仅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与行业规范的了解,更加加强了自己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与教师的沟通能力。

得益于团队合作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培养团队意识;教师的直接指导,加强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使得学生与教师共同学习,交流,增强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四、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探讨

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能够对整个暖通设计的流程及基本的设计问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但从平时的答疑、课程设计讲座的提问及答辩的情况来看,很多同学的课程设计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现主要提出以下几点:

(1)设计手册及节能规范的熟知度不够。

工程设计手册及国家、地方行业规范、标准作为暖通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理应是最为重要的参考资料,理论教学难以涵盖工程设计的各个方面,需要从这些参考资料中寻求答案。

由此看出,面对诸多暖通行业的参考资料,在理论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解读与学习很有必要。

(2)系统方案的确定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有力的依据。

供暖、空调系统形式的确定是整个课程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

很多同学在系统形式确定这一环节只懂得选用而不懂得比较。

从最终课程设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方案确定这一环节,不同方案的思考与评比这一内容还有待完善。

(3)水力计算部分有所不足。

风系统及水系统合理的水力计算不仅关系到冷热源部分所输出的冷热量能否按需分配到末端用户,更关系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是否稳定、有效、节能。

水力计算的理论学习往往是最难掌握的部分,一个简单的小系统就需要很大的计算量,不同的系统形式往往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并且计算步骤繁杂,虽然很多同学的水力计算部分能够完成,但其中的步骤并不明晰。

如何寻求理论设计与软件辅助设计的平衡变得极为重要。

(4)分类设计理念不强。

同一建筑往往有不同形式、不同使用功能的房间,尤其对于综合性建筑,很多房间的使用时间不一,所以,对不同的房间、空间,应有不同的分类,同时应划分不同的系统。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情况来看,系统划分单一。

另外,对各类型房间的供暖、空调的形式不明确,对特殊类型空间如走廊、楼梯间、卫生间、地下车库、门厅的设计知识缺乏,是普遍存在的又一问题。

无论在参考书籍还是在理论教学中,往往重视供暖、空调的共性而忽视适用于不同类型空间的个性。

所以,此方面理论的学习与指导还有待加强。

(5)对系统的认识缺乏整体性。

无论是空调系统还是供暖系统,都是与冷热源机房相连。

所以,冷热源侧与用户侧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系统设计应该有整体的理念。

但很多同学只知道供暖系统需要补水定压而不知锅炉房需要有补水定压装置,只知道供暖系统需要补水定压而不知空调系统需要补水定压,只知道用户侧需要水力计算而不会机房侧的管路平衡与确定。

多数时候,理论教学教授的是共性的知识,但往往,这种共性没有推广到个性中去,这同样是理论教学有待完善的重要内容。

五、结语

通过专业课程设计的学习,学生不仅仅对于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对于将来从事的行业,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根据课程设计过程中反映的问题,教学工作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将实际与理论相结合。

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尤其对于工程知识,会犯一些常识性错误。

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针对一些重要的工程常识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讲解。

(2)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

学生对于一个完整的设计,缺乏整体的认识,指导老师应当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

这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能够进行密切的联系,良好的沟通,使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并给与恰当的指导。

(3)课程设计完成后,及时进行总结。

由于课程设计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学生需要多次进行修正和完善,这就需要在每一个阶段学生和指导老师都需要进行设计的总结,通过总结,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更好的解决问题,避免类似错误的出现,老师能够总结经验,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更好的指导。

,2013.

[2]谢静超,刁彦华,毕月虹,赵耀华.探讨科研与教学结合的必要性[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

[3]全贞花,樊洪明,李炎锋.试论高校教师的教学基本功[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

[4]孙立山,姚丽亚.本科生毕业设计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浅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16)09-0071-02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是与实际工程紧密相关的专业学科,学生仅仅通过在校期间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远远不够的。

课程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意在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将自己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与此同时,结合实际的工程设计,了解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增强收集资料、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最后,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的课程设计,能够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教学组织

北京工业大学建环专业本科生课程设计安排在大四上学期第四周至十六周共14周,成绩总计9学分。

课程设计内容主要以“空气制冷”、“供热锅炉”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基础,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分工合作,完成从冷热源到末端的供暖空调系统的设计。

(一)课程设计步骤

(1)布置设计任务。

北京工业大学建环专业的教师团队共同商讨确定课程设计的题目以及内容要求,针对以往同学们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细化设计任务,制定详细的综合课程设计指南及任务书,并且为学生们提供必要的设计参数,设计对象为某高校办公楼供暖空调系统设计。

(2)授课讲座答疑。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针对学生在课设中出现的问题,围绕课程设计的重点、难点,分阶段集中不定期安排几次专题讲座,如典型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应用、工程案例剖析等。

通过专题讲座解决学生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贯穿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并能熟练使用标准、规范和设计手册等资料。

(3)导师监督考核。

为了做到因材施教,努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及时解决问题,提高设计效率,同时锻炼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采取分组导师制度,每位教师负责3~4名学生。

(4)课程设计答辩。

课程设计答辩时间安排在第11周以及第17周,分别进行供暖和空调设计答辩,答辩方式为集中答辩,所有教师分组根据学生答辩情况提问,独立给分,最后全体教师汇总给出综合答辩成绩。

(二)课程设计讲座与内容

为了使学生了解整个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并且增加对内容的了解,由课程设计负责老师安排一次课程设计动员及任务布置,选择两名研究生作为助教,由于他们对本专业内容熟知,并且熟悉课程设计流程以及内容,易于引导学生更快的从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设计中,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有效地沟通机制。

具体的授课讲座内容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采暖空调系统设计引论。

综述本科生在前三年里学习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课程,针对暖通空调设计基本常识,让学生讲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中,同时介绍在设计中基本注意事项,避免出现设计失误。

(2)采暖负荷计算及常规设备选型。

首先回顾学过的《供热工程》等相关课程,提出设计必须遵循行业规范,让学生逐步从学习转向设计,讲座教师介绍采暖设计步骤,为学生们详细讲解采暖中走廊、卫生间、楼梯间等供暖常见问题,避免学生走进误区。

(3)锅炉房设计。

结合《锅炉与锅炉房设备》课程以及锅炉房设计规范,从锅炉容量、循环泵流量、扬程确定、软化水系统、补水系统、定压系统以及送引风系统等各个方面介绍锅炉房设计的步骤。

(4)空调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

结合《空气调节》课程,以及前面关于供暖设计的相关讲座,学生独立完成空调系统的设计,让学生在设计中体会到设计与理论知识的不同,设计中应当结合建筑中各领域的要求,融合到一起,完成设计要求。

(三)课程设计考核方式

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分为导师考核和集体答辩两个方面,各个设计阶段的考核,由各位指导教师灵活安排、分工负责。

集体答辩分为两个部分:

供暖设计以及空调设计。

组织全学科部教师分组答辩,每次答辩每位学生限时15分钟,学生汇报8分钟,教师提问7分钟。

最终的考核成绩总分为100分,学分为9学分。

三、课程设计的效果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课程设计,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有:

(1)学生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理论进行有效的结合。

在课程设计初期,学生由于没有经验,对于工程会犯一些常识性问题,比如管道的设计中,没有考虑阀门的分类和使用。

经过锻炼,学生能够很好的更加全面的考虑问题,考虑实际工程的需要,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更好的结合。

(2)自主学习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都是书本上的,而实际的项目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意想不到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通过收集资料,查阅规范,与同学探讨等方式,不仅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与行业规范的了解,更加加强了自己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与教师的沟通能力。

得益于团队合作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培养团队意识;教师的直接指导,加强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使得学生与教师共同学习,交流,增强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四、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探讨

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能够对整个暖通设计的流程及基本的设计问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但从平时的答疑、课程设计讲座的提问及答辩的情况来看,很多同学的课程设计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现主要提出以下几点:

(1)设计手册及节能规范的熟知度不够。

工程设计手册及国家、地方行业规范、标准作为暖通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理应是最为重要的参考资料,理论教学难以涵盖工程设计的各个方面,需要从这些参考资料中寻求答案。

由此看出,面对诸多暖通行业的参考资料,在理论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解读与学习很有必要。

(2)系统方案的确定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有力的依据。

供暖、空调系统形式的确定是整个课程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

很多同学在系统形式确定这一环节只懂得选用而不懂得比较。

从最终课程设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方案确定这一环节,不同方案的思考与评比这一内容还有待完善。

(3)水力计算部分有所不足。

风系统及水系统合理的水力计算不仅关系到冷热源部分所输出的冷热量能否按需分配到末端用户,更关系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是否稳定、有效、节能。

水力计算的理论学习往往是最难掌握的部分,一个简单的小系统就需要很大的计算量,不同的系统形式往往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并且计算步骤繁杂,虽然很多同学的水力计算部分能够完成,但其中的步骤并不明晰。

如何寻求理论设计与软件辅助设计的平衡变得极为重要。

(4)分类设计理念不强。

同一建筑往往有不同形式、不同使用功能的房间,尤其对于综合性建筑,很多房间的使用时间不一,所以,对不同的房间、空间,应有不同的分类,同时应划分不同的系统。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情况来看,系统划分单一。

另外,对各类型房间的供暖、空调的形式不明确,对特殊类型空间如走廊、楼梯间、卫生间、地下车库、门厅的设计知识缺乏,是普遍存在的又一问题。

无论在参考书籍还是在理论教学中,往往重视供暖、空调的共性而忽视适用于不同类型空间的个性。

所以,此方面理论的学习与指导还有待加强。

(5)对系统的认识缺乏整体性。

无论是空调系统还是供暖系统,都是与冷热源机房相连。

所以,冷热源侧与用户侧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系统设计应该有整体的理念。

但很多同学只知道供暖系统需要补水定压而不知锅炉房需要有补水定压装置,只知道供暖系统需要补水定压而不知空调系统需要补水定压,只知道用户侧需要水力计算而不会机房侧的管路平衡与确定。

多数时候,理论教学教授的是共性的知识,但往往,这种共性没有推广到个性中去,这同样是理论教学有待完善的重要内容。

五、结语

通过专业课程设计的学习,学生不仅仅对于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对于将来从事的行业,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根据课程设计过程中反映的问题,教学工作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将实际与理论相结合。

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尤其对于工程知识,会犯一些常识性错误。

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针对一些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