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8024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5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docx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docx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2007年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国家海洋局

二○○八年一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07年国家海洋

局组织实施了全国海洋环境调查、监测和监视工作,加强了对

陆源入海排污口、典型海洋生态脆弱区、近岸增养殖区、滨海

旅游度假区等的监测,开展了海洋垃圾监测及赤潮、海水入侵

等海洋环境灾害的监测与调查,并根据监测结果对海洋环境质

量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编制了《2007年中国海洋环境

质量公报》,现予以发布。

期冀通过《2007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发布,使各

级政府和广大公众全面了解我国海洋环境状况及面临的主要问

题,充分认识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和落实节能减排的重要意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22000000777

义,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海洋局局长:

2008年1月北京

1概述..................................................................................................................1

2全海域环境质量状况...........................................................................................3

2.1海水环境质量...................................................................................................3

2.2沉积物质量....................................................................................................12

2.3近岸海洋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状况.................................................................14

2.4海洋大气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沉降通量.............................................................16

3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18

3.1入海排污口分布.............................................................................................18

3.2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18

3.3污水及污染物排海量......................................................................................20

3.4陆源污染物排海对海洋环境的影响.................................................................21

3.5排污口特征污染物监测..................................................................................24

4主要河流污染物入海量.....................................................................................25

5近岸生态系统健康状况.....................................................................................26

6奥运帆船赛区海洋环境状况..............................................................................46

7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49

7.1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状况..................................................................................49

7.2海水浴场环境状况..........................................................................................51

7.3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53

7.4海洋保护区环境状况......................................................................................58

7.5海洋倾倒区环境状况......................................................................................62

7.6海洋油气区环境状况......................................................................................63

8海洋垃圾...........................................................................................................65

9海洋赤潮...........................................................................................................68

10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73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22000000777

公报中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字,均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1~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22000000777

1概述

2007年,国家海洋局组织沿海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落实国

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部署,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体系

建设,提高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和水平,在全面做好我国管辖海域环境质

量现状和趋势监测、海洋功能区监测、奥运帆船赛区海洋环境质量监测、

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海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和赤潮监测的

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监测和典型海洋生态

脆弱区监测力度,增加了海洋垃圾、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监测与调查。

2007年,承担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任务的部门和单位160余个,共计

动用各类监测船只220余艘,航时22000多小时,总航程近20万海里;

海监飞机300多架次,航时800多小时,总航程近30万公里;监测车辆

200余辆,行驶总里程约300万公里;共设立各类监测站位9200多个;

年累计接收5489条轨道卫星数据,处理数据量约1378GB;获得近200

万组各类海洋环境监测数据。

2007年,我国近岸海域污染总体形势依然严峻。

全海域未达到清洁

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4.5万平方公里。

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

渤海湾、黄河口、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

岸局部水域。

与上年相比,近岸局部海域水质略有好转,但污染形势依

然严峻;近海大部分海域为清洁海域;远海海域水质保持良好状态。

水中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近岸海域沉积物总体

质量良好,部分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水平依然较高。

87%的入海排污口

~2~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22000000777

超标排放污染物,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严重。

河流携带入海的

污染物总量继续增高。

由大气输入海洋的部分污染物通量仍呈上升趋势。

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缓解,大部分

海湾、河口、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仍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主要表

现在水体富营养化及氮磷比失衡、环境污染、生境丧失或改变、河口产

卵场退化和生物群落结构异常等。

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状况基本满足其功

能要求。

奥运帆船赛场水质优良,综合环境质量可满足海上帆船比赛要

求。

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水浴场环境状况良好,功能区内海洋垃圾数量

处于较低水平。

海洋倾倒区和海上油气开发区环境质量基本符合功能区

环境要求。

全年发现海洋赤潮次数和面积分别为82次和11610平方公

里,尽管赤潮发现面积和次数与上年度相比有所减少,但我国目前仍处

于赤潮多发期,赤潮多发区主要集中在东海海域。

渤海部分滨海地区海

水入侵严重。

近岸海域:

指我国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全部海域,尚未公布领海基线的海域及内海,指负10米等深线向陆一侧

的全部海域。

近海海域:

指近岸海域外部界限平行向外20海里的海域。

远海海域:

指近海海域外部界限向外一侧的全部我国管辖海域。

清洁海域:

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一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

洋生物保护区。

较清洁海域:

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二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

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轻度污染海域:

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三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

中度污染海域:

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四类海水水质的海域,仅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和海洋开发作业区。

严重污染海域:

劣于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四类海水水质的海域。

注:

本公报中所称近岸海域、近海海域和远海海域只为满足区域海洋环境质量评价需要而定义,不为法定概念。

~3~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22000000777

2全海域环境质量状况

2.1海水环境质量

􀁺全海域海水环境质量

2007年,我国近岸局部海域水质略有好转,但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近海绝大部分区域水质达清洁和较清洁标准;远海海域水质继续保持良

好。

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4.5万平方公里,比2006

年减少约0.4万平方公里。

较清洁海域、轻度污染海域、中度污染海域

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分别约为5.1、4.8、1.7和2.9万平方公里。

严重污

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黄河口、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

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

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依然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4~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22000000777

2007年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

~5~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22000000777

􀁺各海区海水环境质量

渤海海域污染依然严重。

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4

万平方公里,约占渤海总面积的31%,比2006年增加约0.4万平方公里。

严重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

和较清洁海域面积分别约为0.6、

0.5、0.6和0.7万平方公里,严重

污染和中度污染海域面积比2006

年各增加约0.3万平方公里。

严重

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辽东湾近

岸、渤海湾、黄河口和莱州湾,

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黄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比2006

年减少约1.5万平方公里。

严重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和较清洁海

域面积分别为0.3、0.4、1.2和0.9万平方公里。

严重污染海域面积比2006

年有较大幅度减少。

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鸭绿江口、大连湾和苏北

沿岸。

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2007年渤海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

~6~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22000000777

东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7.1万平方公里,比2006

年增加约0.4万平方公里。

严重污

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和较清洁

海域面积分别为1.7、0.6、2.6和

2.2万平方公里,严重污染和轻度

污染海域面积均比2006年有所增

加。

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长江

口、杭州湾、舟山群岛、象山港、

闽江口和厦门近岸海域。

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南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比2006

年增加约0.4万平方公里。

其中,严重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和较

清洁海域面积分别为0.4、0.2、0.4

和1.2万平方公里。

严重污染海域

面积比2006年增加0.2万平方公

里。

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珠江

口海域。

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

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2007年长江口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

2007年珠江口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

~7~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22000000777

2003~2007年各海区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

(平方公里)

海区年度较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严重污染合计

渤海

2003152503770850147021340

20041590054103030231026650

2005899062402910175019890

2006819073701750277020080

2007726055405380612024300

黄海

20031444057003520320026860

2004156001290011310808047890

200521880138704040315042940

200617300120604840923043430

20079150123803790297028290

东海

200332370544085501717063530

20042155013620121102068067960

20052108010490107302295065250

2006208602311083801466067010

2007224302578055001697070680

南海

20031842071001990284030350

2004125808570436099026500

200558503460470142011200

2006467096002470171018450

20071245038102090366022010

合计

200380480220101491024680142080

200465630405003081032060169000

200557800340601815029270139280

200651020521401744028370148970

200751290475101676029720145280

~8~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22000000777

~9~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2200000077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

辽宁近岸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8150平方公里,

比2006年增加2800平方公里。

其中,轻度、中度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

分别比2006年增加780、1160和790平方公里。

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

布在双台子河口至辽河口、鸭绿江口和大连湾海域。

主要污染物为无机

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河北近岸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970平方公里,

比2006年减少1030平方公里。

较清洁、轻度和中度污染海域面积分别

约为1720、820和430平方公里,未出现严重污染海域。

污染区域主要

分布在沧州和秦皇岛近岸海域。

主要污染物为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

天津近岸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850平方公里,

与2006年持平,但严重污染海域面积较上年减少约280平方公里。

严重

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塘沽−北塘−汉沽近岸海域。

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

石油类。

------------------------------------

严重污染

------------------------------------

------------------------------------

2007年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海水无机氮平均含量

较清洁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清洁

~10~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22000000777

山东近岸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0410平方公

里,比2006年增加590平方公里。

严重污染和中度污染海域面积大幅度

增加,分别比上年增加2750和1730平方公里。

严重污染区域主要分布

在黄河口海域和莱州湾。

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江苏近岸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7800平方公

里,比2006年增加4270平方公里。

较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严

重污染海域面积分别为0.2、1.1、0.3和0.1万平方公里。

严重污染海域

面积比2006年减少4740平方公里。

严重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海州湾和

洋口以北沿岸海域。

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上海近岸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9810平方公里,

比2006年减少1970平方公里。

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

油类。

浙江近岸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6890平方公

里,比2006年增加3460平方公里。

其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较2006

------------------------------------

清洁

较清洁、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

2007年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海水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

~11~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22000000777

年增加3850平方公里。

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杭州湾、舟山群岛、象山

港和乐清湾海域。

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福建近岸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5280平方公里,

比2006年增加410平方公里。

较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

海域面积分别为2850、1640、240和550平方公里。

污染区域主要分布

在闽江口、厦门和泉州近岸局部海域。

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

盐和石油类。

广东近岸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0770平方公

里,与2006年基本持平。

较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

面积分别为11460、3570、2100和3640平方公里。

严重污染海域面积

比2006年增加1930平方公里。

严重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珠江口和湛江

港海域。

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广西近岸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880平方公里,

比2006年减少1500平方公里。

较清洁海域面积约820平方公里,占未

清洁、较清洁

------------------------------------

轻度污染

2007年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海水石油类平均含量

~12~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22000000777

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面积的93.2%。

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防城港和钦

州湾近岸局部海域。

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石油类。

海南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保持良好,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

积约160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60平方公里。

2.2沉积物质量

监测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沉

积物污染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部分海域沉积物受到镉、铜、石油类、

砷、滴滴涕和多氯联苯等的污染。

近海和外海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综

合潜在生态风险低,但渤海中部局部海域沉积物已受到滴滴涕的污染,

南海外海沉积物已受到多氯联苯的污染。

辽宁沉积物质量总体一般,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中等。

辽东湾海域

沉积物受到砷和滴滴涕的污染,大连近岸海域沉积物普遍受到石油类和

滴滴涕的污染,局部海域石油类污染严重。

河北沉积物质量良好,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

天津沉积物质量良好,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

山东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

江苏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

近岸局部海域

沉积物受到汞的污染。

上海沉积物质量良好,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

浙江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

温州近岸海域

沉积物受到铜、多氯联苯和滴滴涕的污染。

~13~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22000000777

2007年近岸海域沉积物污染程度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

~14~

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