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5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7890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5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前教育5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前教育5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前教育5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前教育5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5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docx

《学前教育5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5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教育5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docx

学前教育5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

5~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摘要人一生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其中个体的分享行为是把握其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所以培养一个孩子的分享行为,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社会化。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5-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使用了问卷法、自然观察法以及访谈法,分别针对幼儿、家长、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尝试了解该阶段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同时提供相应的培养策略。

研究发现5-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更经常出现分享行为,并且分享行为都是在同伴间产生的,其中出于外部动机的分享较多;教师的引导以及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都会对幼儿的分享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时提出从创设环境、树立分享意识、树立榜样等方面来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大班幼儿分享行为

ResearchontheCurrentSituationandStrategiesofSharingBehaviorofChildrenAged5~6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aperson'slifeisaprocessofsocialization,inwhichtheindividual'ssharingbehaviorisanimportantindicatortograspthedegreeofsocialization.Therefore,cultivatingachild'ssharingbehaviorcanhelpthechildtobettersocialize.Theresearchobjectofthisstudyisthechildrenaged5-6yearsold.Questionnaire,naturalobservationandinterviewareusedtoinvestigateandstudythechildren,parentsandteachersrespectively,tryingtounderstandthecurrentsituationofchildren'ssharingbehavioratthisstageandprovidecorrespondingtrainingstrategies.Thestudyfoundthatchildrenaged5-6yearsoftensharebehaviorsinregionalactivities,andsharingbehaviorsaregeneratedamongpeers,withmoresharingduetoexternalmotives.Teachers'guidanceanddifferentwaysoffamilyupbringingwillhavecertaininfluenceonchildren'ssharingbehavior.Atthesametime,itisproposedtopromotetheoccurrenceofchildren'ssharingbehaviorfromtheaspectsofcreatingenvironment,establishingsharingconsciousnessandsettinganexample.

KeywordsHigherclasschildrenSharingbehavior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源于实践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开始,我国独生子女的数量逐步增多,随之带来了一些问题,如:

被过度保护、溺爱,过分自私,难以脱离自我中心,拒绝分享等。

而自从二胎政策以来,许多家庭出现了“老大”的心理危机,许多“老大”不愿意接受妈妈生二胎,也不愿意和弟弟妹妹分享,甚至引发了一些恶性事件,这些都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讨论。

基于此,笔者对幼儿的分享行为现状产生了兴趣,并决定对此做出相关研究调查。

2.源于理论

分享作为亲社会行为的表现之一,能很好地帮助幼儿成为社会中的一员,因此在我国的许多教育政策中,都点明了分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和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关于分享行为的目标是: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同时该目标也是幼儿在社会发展方面需要达成的一个目标。

笔者也在了解这些政策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分享行为产生兴趣,并决定以此作为论文研究方向。

3.基于笔者的兴趣

笔者在幼儿园实习的时候,通过观察幼儿之间的互动发现:

有些幼儿会高兴地分享自己的作品、发现的好玩的事物等,有些幼儿排斥与别人分享物品和经验,有很强的独占意识,不愿意别人碰自己的玩具、图书,有些幼儿有时候愿意分享,有时候就不愿意分享等,这使笔者产生了思考:

促使幼儿的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又有哪些培养策略可以帮助幼儿?

教师和家长应该怎样来引导幼儿进行分享呢?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通过观察分析本班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分享行为的状况以及特征,探究影响幼儿在活动中产生分享行为的各种因素,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有关的资料、数据等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帮助幼儿教师以及家长提供较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幼儿在5-6岁阶段正逐渐地去自我中心化,社会性也不断提高,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表现之一,笔者在翻阅前人的文献后发现,单独研究大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较少,而研究3-6岁或6岁年龄段以上的较多。

因此,本研究聚焦在5-6岁这个阶段,希望通过对5-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调查分析,能一定程度上丰富关于5-6岁年龄段的幼儿在分享行为方面的理论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观察现实中幼儿园里5-6岁这一年龄段幼儿的分享行为,明确这个年龄段幼儿分享行为的实际状况,了解该阶段幼儿分享的能力,分析幼儿的需求与教育存在的不足,为幼教工作者与家长提供相应的培养策略,以便幼儿得到更好的引导,使幼儿在社会性发展方面更为完善。

(三)概念界定

在田翠芳的相关观点中,对于分享行为是这样理解的:

分享是一个人在进行人际交往时必然会存在的一种现象和行为,将属于自己的东西或者是劳动成果、情感等与别人共同享受、感受的一个过程[]。

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出版社)中对分享这一行为也做出了解释,分享即把自己的幸福、欢乐、好处等情感或者东西跟其他人一起分着享受的意思[]。

在嵇珺和刘晶波的教育理念中,对于分享的看法是,分享是人们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方式,意思是个体出于自愿自主的态度跟别人一起享受有关资源,在这个过程中还能收获满足以及快乐情感的一种社会行为[]。

曾英关于分享行为的理解是,这是一种幼儿愿意跟别人一起使用某样东西的行为,是属于亲社会行为的一种体现,并且会对孩子的整个幼儿时期各方面的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作用[]。

韦敏丽认为所谓幼儿分享行为都是在幼儿之间不存在较为明显的既得利益的情况之下,幼儿把属于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或者将个人情感或者信息等通过语言交流等方式跟别人一起体验、享受的一种行为[]。

在陈会昌以及王海梅的教育观点中,分享行为是要出于幼儿自愿的提前之下发生的,这是属于利他性的亲社会行为,能够帮助幼儿跟其他同伴之间形成美好的友谊,让幼儿跟同伴能进行良好的交流活动,有效帮助幼儿更好的适应社会[]。

在陈友庆以及王玲的观点中,他们也是将分享行为归于亲社会行为的一种类型,而且要在人们自愿的情况下,跟别人一起享受自己的资源,在这过程中还会让人收获快乐以及满足的情感体验的一种社会性行为[]。

综合以上各位教育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总结分享行为的概念,也就是这是一种个体出于主动的态度,跟别人共同享受资源的一种行为。

基于此,本研究把分享行为定义为:

在个体自愿的情况下,将某种资源进行共享,并从中获得满足感的行为。

(四)相关文献综述及分析

1.幼儿分享的影响因素研究

在严娟以及唐慧琳的相关研究中指出了,在幼儿阶段产生的分享行为跟孩子的年龄大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小班以及中班阶段的幼儿,其分享行为相对较少,随着孩子们年龄的不断增长,其分享行为出现的频率会增多,水平也会有所提升,但是反观大班幼儿的分享行为,其分享水平则是降低的[]。

根据任霏虹关于幼儿分享特点的有关研究中可以知道,幼儿的分享行为以及意识在年龄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也会持续增长[]。

在李幼穗以及贾蕾的研究报告中则指出,幼儿的分享行为是阶段性的,对于大班到小学二年级的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分享行为则是表现出先降低、而后上升的一种趋势[]。

从卫晓萍的相关研究中,可以知道其观点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女生,所产生的分享行为不尽相同,其中大班年年龄阶段的女孩子所发生分享行为的水平,相比小班的女孩子要高得多[]。

在李显德的有关研究报告中,他认为在分享行为中,幼儿是利益的主体,在男女不同性别的幼儿中,他们的利他性分享行为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之处,男孩在分享中所表现出的利他性相比女孩子要少[]。

丁继兰与马娥的有关报告中也指出了,分享行为在男女不同性别的幼儿之中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自由活动中男孩所产生的分享行为,会比女生来得多[]。

杨爱莲的研究,则是在特定的情境——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对4-7岁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分享行为做出了研究,最终发现这这种特定情形下女孩产生分享意识的概率整体比男生高很多[]。

但是也存在一部分的研究表明,幼儿产生分享行为跟性别是不存在联系的,比如通过阅读李丹以及宗爱东的相关研究可以知道,他们认为在幼儿的分享行为以及助人行为中,性别并没有产生明显的作用[]。

赵莹和李幼穗通过玩具数量跟幼儿人数的不同,对孩子分享行为是否有影响进行了研究,最终发现在玩具数量跟幼儿的人数刚好一样时,大班年龄段的孩子进行分享的人数会明显高于中班以及小班的幼儿的人数[]。

也有学者针对不同物品或同种物品但数量不同这两种情境下发生的分享行为进行研究,最终获得两种研究结果,一种结果指出中班的幼儿并不关注玩具是属于谁,但是大班的幼儿相对来说会较为在意[],另一种结果则指出,4-6岁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偶然间获得物品这种情况之下,所产生的分享行为概率是最低的[]。

所以,通过上述的有关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种类、数量的物品都会对幼儿的分享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学者张树俊关于分享行为的研究中指出,分享行为大部分是在孩子比较熟悉、经常一起玩耍或者生活在一起的同伴中产生的,幼儿园阶段的分享行为大多数都是在孩子的同桌、同组或者同班这类相对较为亲密熟悉的同伴之间发生的,而对于其他班级的小朋友或者是大人,孩子们会发生分享行为的可能性比较小[]。

有相关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现在有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状态,所以父母们对独生子女过分宠溺的教养方式,导致了很大一部分的幼儿不愿意跟别人分享[]。

王文江学者也对这一研究结果表示赞成支持的态度,在他的研究中也表示了,假如父母能够多关心孩子,信任并理解、支持孩子们的合理行为以及想法,对于孩子的分享意识以及行为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能够知道,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教育态度都会对孩子的分享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

2.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研究

有关分享行为的培养实验中,我国的陈丽、叶文君以及李福芹就以中班以及大班的幼儿为观察对象,使用了移情训练法来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群幼儿在分享方面有了很显著的改善[]。

魏玉桂同样是使用了移情训练的方法,训练对象则是5-9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对中班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移情训练,在这两种不同方式的训练中发现,选用角色扮演法的训练效果远远比情境讨论法的效果更显著;但是幼儿年龄越大,使用情境讨论法的效果也会越好;对于两种训练方式的结果维持时间的长短比较上,情境讨论法的效果时间较为短暂,而角色扮演法所获得的的效果是长期存在的[]。

牟群英在他的移情训练中则是使用了讲述故事难题的办法进行的,具体操作则是事先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大、中、小各个年龄段都设置了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两个对象,然后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观察,最终的观察结果表明,两组训练对象的分享行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差异最大的是大班的幼儿,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移情训练后,该年龄段的幼儿在分享食物以及玩具中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在杨梓以及周强的实验中,则是选择了榜样强化的方式来进行的,研究的对象是小、中、大三个阶段的幼儿,观察的是幼儿的利他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发现该方式有很显著的效果[]。

在张莉的实验中,采用了移情训练以及榜样强化这两种方式进行,最终将两种方式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伴随着幼儿的知识经验不断累积,在大班幼儿中采取榜样强化方式得出的效果相比移情训练法得出的效果更为显著[]。

此外还有一部分学者把混龄制跟同龄制这两种不同教育方式的幼儿进行比较,最终发现这两种不同教育方式之下的幼儿在分享行为中并没有太大的性别差异,但是在分享对象上存在着差异,混龄制教育方式之下的幼儿更愿意跟比他们年龄小的幼儿进行分享[]。

从以上各种训练方法中能够发现,要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可以采用多种不一样的培养方法,但是必须要建立在清楚掌握幼儿分享行为的实际发展的情况下,才能够有选择性的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培养,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获得预期的成效。

综上所述:

我国学者已对幼儿的分享行为的各个方面做过一定研究,从研究方法来看,有理论研究如文献分析,也有实证研究,例如访谈法以及观察法;从不同研究内容的角度来看,研究的内容可以包括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影响幼儿分享行为产生的有关因素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等内容。

从研究的结论这一角度来看,可以发现幼儿分享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跟幼儿的年龄大小、性别以及所分享的物品是什么有一定的关系等,可以采用移情训练法、榜样示范法、故事讲述法等策略来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在本篇研究中最主要的就是针对5-6岁幼儿的分享行为的现状展开研究,调查分析这一阶段幼儿分享行为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具有建设性效果的培养策略。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1.观察法

本研究以采用自然观察法为主,保证在情景自然的条件下,笔者进行对5-6岁幼儿出现的分享行为进行观察,并以“白描”的形式记录。

在幼儿分享行为结束之后,笔者会及时询问该幼儿分享的原因以及之后的感受。

在观察时,如果来不及记录,笔者会在之后对幼儿再次进行访谈,使资料尽可能做到全面、详实和客观。

本研究是在2019年的11月11日至12月11日共一个月时间中进行,从幼儿入园开始到最后离园这一段时间中的所有一日活动都是观察的内容,观察的对象则是笔者实习所在的大班幼儿,重点观察的内容是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产生的分享行为。

笔者在此过程中总共记录了15例的详细案例,并观察到37名大班幼儿产生的所有分享行为,37名大班幼儿中包含了14名男孩、23名女孩。

2.访谈法

(1)对幼儿的访谈

针对幼儿进行的访谈采用了半结构访谈的方式进行,访谈主要是围绕着幼儿分享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分享之后幼儿有什么感受等方面展开。

同时访谈被分享的幼儿,了解其感受与评价。

(2)对幼儿教师的访谈

笔者充分利用了本班幼儿教师的闲暇时间,进行了有计划性的访谈,通过访谈之后更加清楚掌握本班幼儿的整体情况,同时还掌握了一线教师在培养幼儿分享行为时采取的一些实际的教育方式以及策略。

(3)对幼儿家长的访谈

本研究中所选取的家长,是出现分享行为频率较高的幼儿的家长,根据笔者事先准备好的访谈大纲对这些幼儿家长进行访谈,主要目标是了解幼儿本身及其家庭的情况,了解幼儿家长对于孩子分享行为的态度和一些具体的教育策略。

3.问卷法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教师和家长,这两份问卷都包括了三个方面。

在家长的问卷中,三个方面分别为幼儿本人的信息以及家庭信息、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发生分享行为的状况如何、家长对幼儿分享行为的产生有什么影响。

在教师的问卷中,三个方面分别为教师本人的信息以及班级相关信息、5-6岁年龄段幼儿在园所产生的分享行为的实际状况、教师对幼儿的分享行为会产生什么影响。

本次研究发给家长的问卷总共37份,最后收回了31份,回收率是83.8%;发给教师的问卷总共39份,最后回收了39份,回收率达到了百分百。

(二)研究对象

笔者选取宿迁市机关幼儿园作为观察园,利用实习期间进行观察,初步筛选大六班和大七班,并且与班级的老师交流沟通,了解该班幼儿的基本情况后,最终选定大七班幼儿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男生22人,女生23人,主班老师教龄8年,副班老师教龄1年。

三、研究结果

(一)5-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调查统计

1.5-6岁幼儿分享行为在不同活动中的出现频率

表1不同活动中5-6岁幼儿分享行为出现频率

集体教学

区域活动

户外活动

生活活动

过渡活动

合计

合计

6

26

11

9

4

56

百分比

10.7%

46.4%

19.6%

16.1%

7.1%

100%

根据表1的有关数据得知,在以上5种不同的活动中,幼儿发生分享行为次数最多的是在区域活动,所占比例为46.4%;排在第二多的是户外活动,所占比例为19.6%;排在第三的是生活活动,所占比例为16.1%;排在第四的是集体教学活动,所占比例为10.7%;而发生次数最少的则是过渡活动,所占的比例为7.1%。

通过上述的相关数据能够清楚地了解到,5-6岁年龄段幼儿的分享行为最主要是在区域活动中产生。

2.5-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动机差异

笔者将幼儿的分享行为的动机分为内部动机(主动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他人)和外部动机(想要通过交换获得其他东西;在他人要求下做出分享行为;为了获得他人的表扬或奖励),并通过访谈幼儿,根据收集到的访谈结果,对幼儿的所有分享行为的动机进行统计。

表25-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动机

原因分类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兼有

次数

23

41

17

百分比

28.4%

50.6%

21.0%

从表2可以看出,5-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动机中,外部动机所占的比例为50.6%,内部动机所占的比例为28.4%,内外动机都有的情况所占的比例为21.0%,从这些数据能够看出引发幼儿产生分享行为的动机中,所起作用最大的是外部动机。

3.5-6岁幼儿分享行为有老师在场与无教师在场的情况差异

笔者在观察中发现,在有无教师在场下幼儿出现分享行为的频率有所不同,因此笔者在把一周观察期间出现分享行为的幼儿进行记录,统计如下:

 

表35-6岁幼儿分享行为在不同活动形式中的情况

活动形式

有教师指导

无教师指导

合计人数

分享频率

1次

8

4

12

2次

5

3

8

3次

2

1

3

4次

1

1

2

合计人数

16

9

25

从表3可以看出,教师在场时,幼儿进行分享的人数更多,共计有16名幼儿,也就是说在教师参与的情况之下,5-6岁年龄阶段孩子的分享行为相对较容易产生。

4.5-6岁幼儿分享行为与幼儿之间亲密度的关系

笔者将幼儿分享行为的对象分为两类:

一类为与幼儿关系较为密切的伙伴型,一类为与幼儿关系一般的非伙伴型。

笔者从2019年11月11日到2019年12月11日,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2点到4点,共收集44例分享行为,具体分布情况统计如下:

表45-6岁幼儿分享行为在不同幼儿之间亲密度的分布

伙伴型

非伙伴型

次数

29

15

百分比

65.9%

34.1%

从表4可以看出,伙伴型的分享次数为29次,是总数的65.9%,非伙伴型的分享次数是15次,是总数的34.1%,因此大班幼儿分享行为在伙伴型和非伙伴型之间发生的次数存在显著的差异。

可以推测,相比非伙伴关系,幼儿更愿意与自己亲密的伙伴进行分享。

5.5-6岁幼儿分享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

笔者寻找了8名幼儿,并对其家长进行访谈,其中提到“通常孩子分享给您食物时,您会拒绝吗?

是否感觉到高兴,并真心道谢?

”并且询问对应幼儿“你最喜欢什么?

愿不愿意把两个最喜欢的东西分享给别人?

”其中有7个家长表示感到高兴,并真心道谢,其中有5个家长接受了食物,有2个家长只表达了对孩子的感谢,没有接受食物。

他们的孩子有6个愿意将喜爱的东西给别的小朋友,之后向配班老师询问8位幼儿的家庭情况,可以看出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分享行为发展有着影响。

(二)5-6岁幼儿分享行为不同类型的案例研究

通过近一个月的观察,笔者在所实习大班获得了15个详细案例。

对这些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大班幼儿分享行为可以分为:

在玩具上的分享、在食物上的分享、在情感上的分享,以下将对3例较为典型的具体案例进行详细的阐述。

1.幼儿在玩具上的分享行为

大班年龄段的幼儿有较为成熟的合作游戏水平,同伴关系更为成熟,根据笔者观察,对玩具的分享在幼儿分享的行为中占很大的比重,经常性的出现在建构区、美术区等区域活动。

样本1积木

2019年11月14日下午区域活动,小小在建构区搭建城堡,她的好朋友晓雨也在旁边搭建城堡,晓雨为自己的城堡搭建屋顶,找了一圈,说:

“没有三角了”这时小小听到了,从自己篮子里找出了一个三角形积木,伸手给了晓雨,这时老师正好看到了这一幕,在游戏分享的环节表扬了小小,小小笑了。

评析:

小小5岁,在观察中,发现她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主动帮助他人,愿意与好朋友分享玩具,这次能够很快地把自己的积木给晓雨,可以看出小小对于自己的好伙伴是很容易出现分享行为的。

同时在这个案例中,老师的表扬与肯定也有助于小小今后的分享行为的出现,同时选择在游戏分享的环节表扬了小小,也为其他幼儿树起了榜样。

2.幼儿在食物上的分享行为

幼儿对食物的分享在幼儿分享行为中也是较为常见的,根据笔者观察,幼儿经常会在晨间活动或离园之前,在老师的帮助下分享自己带来的食物。

样本2自己的巧克力

2019年11月22日早晨,轩轩告诉老师自己妈妈买了巧克力,想和大家分享,老师告诉他等到下午游戏分享之后可以和大家分享,等到下午,轩轩捧着巧克力,老师说:

“轩轩你可以自己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轩轩走到了鹏鹏身边给了他巧克力,还有小小,程程等几个小朋友,然后站着不动了,老师问:

“还想分享给谁?

”轩轩左右走了一下,老师提议:

“可以分享给今天你认为画画画得好看的小朋友。

”轩轩给了几个小朋友,又停住了脚,老师提了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并说这个小朋友今天的作品也很棒,轩轩看了看,没有分享,老师又提了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并表扬了他的作品,轩轩看了看,给了巧克力,剩下的巧克力轩轩带回了家。

评析:

轩轩主动提议想分享零食给其他小朋友,老师也提出让他自己选择分享的对象,轩轩首先分享给了他的好伙伴,然后听了老师的建议分享给自己认为绘画作品好的小朋友,从中可以看出,轩轩更愿意把食物分享给好伙伴,他在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伙伴中更容易出现分享行为,也愿意采纳老师的建议,分享给关系一般但自己欣赏的小朋友,但也发现轩轩没有一味地听从老师的建议,老师所提的其中一个小朋友他没有分享,可以看出,轩轩对自己的分享对象有较明确的目标,虽然愿意分享给其他小朋友但还是有自己的选择。

老师在本次案例中,尊重了幼儿的想法,并在适当的时机建议给幼儿其他的分享对象,让幼儿尝试把食物分享给其他不是好伙伴的小朋友,深化了分享的观念,有助于幼儿分享对象范围扩大,更容易做出分享。

3.幼儿在情感上的分享行为

幼儿对自己情感经验上的分享容易忽略,而事实上情感的分享也是幼儿分享中重要的一部分,这时往往需要教师的引导,并且充分地提供给幼儿分享的机会。

样本3开心的情绪

2019年11月26日,闻闻早晨很早就到了幼儿园,拉着主班老师的手说:

“我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