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7731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复习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复习题及答案

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邮票(yōu)筵席(yán)箪食壶浆(shí)

B.箴言(xián)鄙夷(bǐ)鸠占鹊巢(jiū)

C.宽宥(yòu)坍塌(tān)妇孺皆知(rú)

D.豢养(huàn)冠冕(guàn)觥筹交错(gōng)

2、下列各组字词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蹿掇翌日人情事故行将就木

B.羁跘帷幕分崩离析纷至踏来

C.演译雾霭不知所挫接踵而至

D.山麓黧黑招摇撞骗销声匿迹

3、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抢救队员戴着钢盔,抡着铁铲,从坍塌的建筑物下寻找奄奄一息的遇难者。

B.昨晚下了一场雨,学校操场场上拖泥带水,不适合开展体育活动。

C.大自然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D.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对社会的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一系列程序,选出了中央政治局委员。

B.按照《规划》,遵义所辖各县都要修建飞机场,机场建成以后能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C.近年来非洲年轻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不断高涨,他们越来越倾向于把汉语作为到中国寻找梦想的工具。

D.由于韩美执意举行联合军演,使朝鲜产生了取消元首会面的想法。

5、请选出没有修辞手法的一句()

A.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惟一的资格。

B.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

C.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好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D.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子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马路的尽头,被洗刷得一片水绿的草地所拥抱,青海湖安静地向地平线延伸着。

②它就像是一行诗——在名为青海湖的诗篇腹地,又有这样一串诗行镌刻于此。

③沿着被雨水清洗干净的柏油马路行走,清透的空气里,马路上黄色的标志线和路边蓝色的指示牌,也显得更加鲜亮明艳。

④而在青海湖和我们刚刚走出的会场之间,是青海湖国际诗歌广场,五十余米长的诗歌墙在广场上写意地延展着,《青海湖诗歌宣言》与二十余位古今中外著名诗人肖像镌刻其上。

⑤闹过一场小脾气后的青海湖,显得青春、灵动又带着点俏皮。

A.⑤③①②④B.③①⑤④②C.⑤①④②D.③②①④⑤

7、默写

(1)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雪》)

(2)___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

(韦应物《滁州西涧》)

(4)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7),玉垒浮云变古今。

(杜甫《登楼》)

(8)____,于我如浮云。

(《论语》)

(9)当我们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应该以《长歌行》中“,”勉励自己,把握当下,莫要虚度年华。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一)

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籍。

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

“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

”蠡对曰:

“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

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

”勾践曰:

“诺。

”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

“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

勾践请为臣,妻为妾。

”吴王将许之。

子胥言于吴王曰:

“天以越赐吴,勿许也。

”种还,以报勾践。

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

种止勾践曰:

“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

”于是勾践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

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

种顿首言曰:

“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

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

”嚭因说吴王曰:

“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

”吴王将许之。

子胥进谏曰:

“今不灭越,后必悔之。

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

”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1.下列句中的“于”与“子胥言于吴王曰”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告之于帝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是因为没有听谋臣范蠡的劝谏而导致兵败、坠入困境的。

B.文种本已说动夫差答应越国的求和,但因伍子胥的劝谏,首次求和未能成功。

C.越王勾践知道吴太宰嚭贪婪,因此在战败之后,派大夫文种偷偷送给他美女和珠宝、玉器。

后在太宰嚭的劝说下,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

D.在越王派人求和的整个过程中,伍子胥始终进谏反对,但吴王终究没听他的谏言。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王将许之

②请间行言之

③越以服为臣

④卒赦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的春天

陈荣力

①持续的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

②其实,人们对每个春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记得第一次强烈感到春天扑面而来,是四十余年前的那个三月。

那时我正在浙东杭州湾畔的一个乡村供销站上班,来回途中要穿过一个村庄和一大片江南的田野。

村庄有粉墙瓦舍、修竹桃杏,有短巷石径、小院篱笆;田野有河流蜿蜒、田塍阡陌,有青山远隐、岸柳斜逸。

许是囿于上下班的匆忙,往日,对江南乡村的这般景致我多是熟视无睹。

而那天早上当我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

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咕……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那暴雨骤落、万锅齐沸的蛙鸣,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滩泥洼、甚至每一缕目光和呼吸。

清晨的阳光照在秋苗上,连着那铺天盖地的蛙鸣,整个田野都恍如一层嫩绿的薄毯绒绒起伏、软软沉浮。

③春天第一次在我十八岁的生命里烙下华美的印记,定格成湿漉漉的底片。

而那铺天盖地的蛙鸣声,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鲜亮、如此的蓬勃、如此的溢满生机和活力。

声音——春天的声音,也成为我真切认知春天的第一个关键词。

④又一次为春天所感动和震撼是几年后的一个下午,我骑车到一个海涂农场送货。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起,经过二十多年肩挑车推,那时我老家的杭州湾畔已围起了近三十万言的涂地。

以老浙东海塘为界,塘外那三十来万亩的涂地,春种油菜,秋收棉花,堪称浙东的“北大仓”。

⑤那天当我吃力地将车蹬上海塘,歇息时不经意抬起头,刹那间,我被深深地震慑和惊呆了。

那是一幅怎样宏伟、浩大、摄人心魄的巨卷啊!

但见海塘外几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绵,没有树木,没有建筑,甚至看不见一只飞鸟,田畴之上、天地之间,有的只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

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尽头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

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转眼间那金黄就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金色的骇浪了……

⑥都说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纤丽和精致,倘若你也看到过江南的田野上几万亩油菜花连天接云、大气怒放的春天,那么我相信你肯定会为这种说法感到羞愧的。

⑦色彩作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第二个关键词,让我对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和膜拜外,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华丽、完美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

⑧如果说在自然界我们可以乐享万紫千红、美不胜收的春天,那么,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也能乐享到春天呢?

⑨三年前,映山红开满山岗的季节,我到浙东四明山区的一所小学看望“结对帮扶”几年的一位女孩。

那位女孩特别内向和不善言辞。

那天当我与女孩的老师交谈后正要与女孩告别时,刚才还站在身边的女孩忽然不见了。

老师让同学寻找未果,我只得向老师告别,怏怏离开。

不料我刚走到校门口,女孩气喘吁吁地从后面追了上来。

她一边叫着“叔叔”,一边递上一捧开得正旺的映山红。

她低着头,满脸通红,就像做了一件错事。

刹那间,我的眼眶有点潮湿。

一路上我特别小心地捧着那捧映山红,因为我知道我捧着的其实就是一个春天。

⑩此刻,久违的太阳正洒下一地金光,窗外的玉兰和箭竹上,小鸟在快乐地啁啾,紫薇已绽起了浅浅的嫩芽。

虽然持续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但我相信你已看见江南的春天了。

而且我认为它是最美的!

(摘编自2019年3月27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我”对江南春天的感受为行文线索,脉络清晰。

B.第②段主要从视觉、听觉方面写出“我”对江南春天的感知。

C.“我”认同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纤丽和精致的说法。

D.第②段中女孩送“我”映山红,让“我”内心感到无比温暖。

2.第②段中为什么要写往日“我”对江南乡村的景致熟视无睹?

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而那天早上当我一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

(2)田畴之上、天地之间,有的只是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

(赏析加点词语)

4.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属于景物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5.文章结尾“我”为什么认为江南的春天是最美的?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善于“折叠”自己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

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

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

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

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

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

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

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

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

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

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

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

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折叠”是耐心的坚持。

有人做过一个计算:

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

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

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

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

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

“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

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

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

想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

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

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

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

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到艰苦一线“蹲苗”,在事上磨练自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

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选自《解放军报》2018年)

1.具体说说文章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折叠”的内涵?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3.第④段中加点词“仅”“竟然”能否删去?

请说明理由。

4.第⑥段中提到:

“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

”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我们应当如何“增加人生的厚度”。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

幸福、坚强、快乐、自信、勇敢、爱心,澄澈的蓝天、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去感受,你会恍然发现,原来,我拥有的也很多!

请以“原来,我也有”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半命题作文,请把文题补充完整后再写一篇记叙文;

(2)不得抄袭试题中出现的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3)至少600字。

参考答案:

C

D

B

C

B

B

(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海内存知己(3)野渡无人舟自横

(4)尚思为国戍轮台(5)肯将衰朽惜残年(6)后天下之乐而乐

(7)锦江春色来天地(8)不义而富且贵(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C

2.C

3.①答应②暗地里③同“已”,已经④终于

4.

(1)勾践是贤君,文种、范蠡是良臣,如果让他们返回越国,将会作乱。

(判断句式、反、为乱是主要得分点)

(2)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1.C

2.欲扬先抑;与下文“我”对江南春天的真切感知形成对比;突出表现江南春天美好景致给“我”的感动与震撼。

(意思答对即可)

3.

(1)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突出表现)蛙鸣声之大、气势之盛,表现江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意思答对即可)

(2)“窒息”原意是呼吸困难甚至停止,这里是指“我”被眼前广表浓烈的金黄色油菜花震撼住了,突出江南春天的现丽和雄奇。

(意思答对即可)

4.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优美画面;渲染欢乐的气氛,烘托作者愉悦之情;表达对自然界、人与人之间美好春天的憧憬;深化主题。

(意思答对即可)

5.①通过声音,“我”感知到江南春天的蓬勃生机和活力;②通过色彩,“我”感知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③通过结对帮扶,“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

(意思答对即可)

1.“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折叠”是生动的重复;“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折叠”是“折磨”的叠加。

2.首先提出“‘折叠’是生动的重复”这一观点,接着以老驴拉磨为例和引用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话,论述了“简单的重复不能产生质的飞跃”,再列举《兰亭序》的事例,强调重复中要有变化、创新,最后再次点明观点:

“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3.不能删去。

“仅”在这里强调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低,“竟然”表示结果出乎意料。

如果删去,就不能有力论证“‘折叠’是耐心的坚持”这一观点,加点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示例:

我们应当从现在做起,善于“折叠”自己,明确自己心中的目标,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增长见闻,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素养;要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创新;面对困难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敢于挑战的勇气,坚持磨炼自己,不断超越自我,这样才能增加人生的厚度,获得成功的硕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