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监督交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7580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面监督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路面监督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路面监督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路面监督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路面监督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面监督交底.docx

《路面监督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面监督交底.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面监督交底.docx

路面监督交底

在我省各类已建或在建的公路中,路面基本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两种形式,其中在高速公路上普遍采用沥青砼路面。

今天,我们重点讲讲沥青砼路面。

(一)质量目标要求

路面表面应平整、坚实、无明显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无早期破损现象。

目前,我们省的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比较普遍。

下面重点讲讲沥青路面几种主要病害。

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主要有裂缝及裂缝引起的破损、坑洞、车辙、波浪,沉陷等。

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通常无明显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导致裂缝两侧的路面结构层,特别是裂缝附近土基的含水量加大,甚至饱和。

其结果是路面强度明显降低,在大量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冲刷和唧浆现象,甚至路面很快产生结构性破坏。

这一现象使裂缝两侧的沥青砼碎裂,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并加速沥青路面破坏。

沥青路面除了裂缝,还有其他种种病害。

下面具体讲一讲各种病害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1.横向裂缝(图1、图2)

横向裂缝是与道路中线接近垂直的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

横向裂缝大多由基层裂缝的反射,或者由路基裂缝的反射或者由沥青面层的低温收缩造成。

一般先从路面两侧先出现,逐渐发展形成贯通路幅的横缝。

预防或者减少横向裂缝的方法是避免或减少基层裂缝的出现。

预防或减少裂缝的方法主要有:

路基的填筑要规范(特别是填挖交界处,必要时应进行处理),基层、底基层的配合比、含水量要控制好,沥青的质量要控制好,混合料拌合要规范。

在路面施工前,基层出现裂缝,首先要进行裂缝封闭处理,并加设土工隔栅或土工布避免裂缝进一步反射至路面面层,再进行路面施工。

2.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是与道路中线大致平行的长直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

这类裂缝通常由路基、基层沉降引起,或者由施工接缝质量不佳引起,或者由结构承载力不足而引起。

路基、基层沉降引起的纵缝,通常断断续续,绵延很长。

施工搭接引起的纵缝,其形态特征长且直。

而结构承载力不足引起的纵缝多出现在路面边缘,由于路基湿软造成承载力不足,从而导致纵缝。

3.块状裂缝

块状裂缝是近于直交的裂缝,把路面分割成近似矩形的小块;块的尺寸约在50cm×50cm~300cm×300cm之间。

块状裂缝主要由面层材料的收缩和温度的周期性变化所致。

这种裂缝,外省比较普遍。

预防的方法,关键是要控制好沥青的质量。

4.龟裂(图3、图4)

龟裂是相互交错的裂缝将路面分割成形状象龟纹,锐角多边形小块,块的尺寸小于50cm×50cm。

龟裂是行车荷载的重复作用而引的疲劳裂缝,最初的形态是一条或几条,平行的纵缝。

随着荷载的重复作用,平行纵缝之间出现了横向、斜向连接缝,形成了多边的、锐角的裂缝型式。

5.滑移裂缝

是月牙形裂缝,其两端通常指向行车方向;车辆刹车或转向时造成面层的滑移变形,从而出现滑移裂缝。

6.车辙(图5、图6)

是路表面沿行车轮迹出现的凹陷。

它是由行车菏载作用下路面各结构层的永久变形累积或路基的固结而引起的。

预防的方法,控制路基、底层基、基层、面层等各结构的压实度,强度。

7.波浪

是路表面有规律的纵向起伏,由沥青混合料的热稳定性不足引起的。

8.沉陷(图7)

是表面的局部凹陷。

下雨后积水更加明显。

凹陷造成了路面的不平整以及下雨后车辆的飘滑现象。

9.胀起

是路面的局部凸起,是由路基土的冻胀引起的。

10.泛油(图8)

是路面形成一层有光泽的、玻璃状的沥青粘膜,是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过多或空隙率太小而引起。

11.松散(图9、图10)

是集料颗粒或沥青粘结料损失引起的,松散可以发展为坑槽。

这主要由石料与沥青的剥离引起,剥离的原因:

①石料粘附性欠佳,抗剥离剂的选用不当;

②石料中的水份未充分烘干。

12.坑槽

是面层混合料散失后使路基出现不同大小的坑。

13.磨光

是集料棱角磨成圆滑或平滑状,由行车荷载的重复作用引起。

(二)质量控制要求

一、拌和厂建设

在路面开工前,要求监理对拌和厂进行事先验收,只有在拌和厂满足以下要求后,才能批准路面施工。

1.场地规模适宜,拌和设备及材料堆放位置合理。

2.场地和通道已硬化,排水系统已设置完善,堆料场地不得有积水。

3.各档材料已严格分隔,标识规范且堆放整齐。

4.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时,石灰、粉煤灰存放应搭设雨棚,做好防雨工作。

5.沥青砼各类集料在施工使用前应进行除尘或清洗,减少粉尘含量,严禁泥土污染集料;细集料存放处应搭设雨棚,做好防雨工作。

6.相邻料仓之间应设置挡板;向料仓中装料的装载机的料斗不得超过料仓的顶宽,避免装料时将矿料倒入相邻另一规格矿料的料仓内。

二、原材料

沥青、集料等原材料在各项指标和级配符合要求的前提下,要使路面质量真正得到保证,其原材料的规格、均匀性以及是否合理是至关重要的。

1.沥青材料应均一。

在同一路段,基质沥青应选择各项指标稳定的同一品牌产品,切忌多品牌产品混用。

2.路面集料必须规格和均匀。

每批次各档集料的级配应与规模施工配合比各档集料的级配偏差不超过3%。

对路面面层集料,特别是粗集料的轧制上,要求必须采用反击式轧石机并建议采用寸子进行二次轧制。

3.集料应严格分档配制拌和,确保均匀性。

对于路面及基、底基层使用的集料,必须采用3-4档以上的规格料分档配制,而不得使用统料。

4.抗剥离剂的选用应慎重。

上面层由于磨光值的要求,大多为酸性石料,这种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好,往往需要掺加一些抗剥离剂。

但是,有许多抗剥离剂,在试验室做出来的试验,效果是好的,实际用起来效果并不好。

而且,同一种抗剥落剂(沥青相同)针对不同的岩石,其效果不一样;同一种岩石(沥青相同),用不同厂家生产的抗剥落剂,它们的效果也不一样;对于同一种岩石,同一种抗剥落剂加入不同沥青中,其效果也不一样。

因此,需要针对所用的碎石和沥青,事先做粘结力试验并选择合适的抗剥落剂。

5.矿粉的计量必须准确。

实际掺加的矿粉数量应扣除细集料中所含的矿粉量,否则,会引起沥青含量的相对不足,粘附性的降低。

三、工地试验

1.标准试验精确度应提高。

在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标准试验中,存在试验人员在试验时可能击实功不够等原因有意无意地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密度现象,使得路面的实际压实度普遍比检测数据低,而孔隙率则相应增大。

故要求在标准试验时必须重点加以监督管理,并要求监理必须另行独立做平行试验,在此基础上批准确定其标准试验。

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材料变化及时调整配合比,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保证标准试验符合实际。

2.应重视集料吸水率、沥青软化点等原材料试验。

3.为了减少沥青路面的下渗水,路面应做渗水性试验(新的评定标准也已增加了这一项试验)。

四、现场施工

1.沥青路面温度的控制

沥青路面施工,温度的控制是很重要的。

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不注意,影响质量。

沥青路面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9个温度:

①沥青加热温度

②矿料温度

③沥青混合料出厂正常温度

④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

⑤运输到现场温度

⑥摊铺温度

⑦碾压温度

⑧碾压终了温度

⑨开放交通温度

这9个温度,施工单位随时要检查、控制。

但有时发现现场连个温度计也没有。

2.混和料的拌和

1沥青砼拌和前对集料的烘干时间必须充分,并加强检测。

每天在沥青混合料拌和前,应对集料进行含水量测定,并根据集料实际的含水量及时调整烘干温度和时间,防止由于集料没有完全烘干,而影响沥青混合料的粘结性。

同时,要求定期对已作烘干处理的材料加强抽检,确保含水量不超标。

2抗剥离剂掺加必须均匀。

为了改善集料的粘附性,在沥青混合料拌和时往采用添加抗剥离剂的方法,但由于抗剥离剂掺加工艺不当,往往使抗剥落剂的掺加难以达到理想的均匀度,造成了局部沥青砼粘结性能的不足。

为尽量避免这种情况,要求对抗剥落剂的掺加必须事先提出几种方案进行工艺性试验比较,从中筛选出一种可靠方案进行规模施工。

③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砼施工用的间歇式拌和机必须配备计算机设备,拌和过程中逐盘采集并打印各个传感器测定的材料用量和沥青混合料拌和量、拌和温度等各种参数,每个台班结束时打印出一个台班的统计量。

④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多次挪动汽车位置,平衡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

运料车运输混合料宜用苫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

⑤加强二灰、水稳混合料含水量的控制,避免含水量过大,造成碾压不密实和强度不足。

3.路面的摊铺和压实

1摊铺宽度不应过宽,并保持不间断摊铺。

目前的高速公路半幅路面普遍采用一台摊铺机全幅摊铺,由于摊铺机过宽,混合料容易产生颗粒离析和温度离析,使铺成的沥青砼的不均匀性增加。

固要求铺筑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时,一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6m(双车道)~7.5m(3车道以上),通常宜采用两台或更多台数的摊铺机前后错开10m~20m成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mm~60mm左右宽度的搭接,并躲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的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

基层摊铺时,宜采用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相隔约5~8m同步向前摊铺混合料,并一起进行碾压。

保持摊铺机连续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不要让运料卡车后退时碰撞摊铺机,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辅机前l00mm~3O0mm处停住,空挡等候,由摊辅机推动前进开始缓缓卸料,保持料位高度不变。

2路面厚度的均匀性应设法提高,减少离散性。

要求路面从底基层开始,必须采用具有自动找平和压实装置的机械摊铺,下面层或基层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宜采用平衡梁或雪橇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中面层根据情况选用找平方式,并切实加强施工管理。

直接接触式平衡梁的轮子不得粘附沥青。

铺筑改性沥青或SMA路面时宜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

基层表面的找平,禁止用包薄层贴补的办法。

水泥稳定基层表面,经常坑洼不平。

为了保证面层的厚度和平整度,必须把这些坑洼不平的地方补平。

最方便的办法,就是贴一层薄层。

但这样做,危害性很大,必须严格禁止。

平时要加强抽查,很容易发现。

一经发现,必须返工

③有条件的沥青面层施工可采用混合料再拌转输车,再拌转输车可使混合料颗粒均匀和温度均匀,有利于达到较均匀一致的密实度,从而提高整个沥青面层的质量。

④沥青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1h预热熨平板不低于100℃。

铺筑过程中应选择熨平板的振捣或夯锤压实装置具有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

熨平板加宽连接应仔细调节至摊铺的混合料没有明显的离析痕迹。

⑤沥青路面的压实应在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压实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散失。

对摊铺后初始压实度较大,经实践证明采用振动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直接碾压无严重推移而有良好效果时,可免去初压直接进入复压工序。

⑥沥青面层宜连续施工,避免与可能污染沥青层的其他工序交叉干扰,以杜绝施工和运输污染。

如有交叉施工的,为加强沥青砼面层各层之间的粘结,应采用铺设彩条布、铁皮等方法进行保护,摊铺前应对下层表面进行清洗,有条件的,每层间宜洒布粘层油。

⑦基层、底基层施工完成后,应覆盖养生,养生期不宜少于7天。

5.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热拌沥青混合料,必须经配合比设计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矿料筛分的标准筛应以方孔筛为准。

不应采用圆孔筛。

配合比设计一般按三个阶段进行:

①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

②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

③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试验段工艺试验)

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中应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

规范中已有明确规定,这里不再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