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教学教案及大纲教学提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7487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教学教案及大纲教学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教学教案及大纲教学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教学教案及大纲教学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教学教案及大纲教学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教学教案及大纲教学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教学教案及大纲教学提纲.docx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教学教案及大纲教学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教学教案及大纲教学提纲.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教学教案及大纲教学提纲.docx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教学教案及大纲教学提纲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教学教案及大纲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教学方案

课程名称: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号:

0040509编写日期:

2007年6月

内容

(标题)

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

课时

3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商业银行的主要类型;认识到商业银行的性质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把握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原则,尤其在实践中如何贯彻该原则;掌握企业经营制度和企业经营制度的区别及其运用;把握商业银行的功能。

重点是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的性质,为此,主要从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较进行分析。

课堂讲授

1、《商业银行资金营运管理》邓世敏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

2、《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操作和业务》董亚钧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

1、商业银行的性质是什么?

主要有哪些功能?

2、我国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实行分业经营制度?

企业经营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采取小论文形式完成)

3、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之间的矛盾如何进行协调?

内容

(标题)

第二章商业银行的资本及其管理

课时

6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商业银行资本的一般构成以及影响商业银行资本需要量的主要因素;了解《巴塞尔协议》的主要精神;把握资本充足程度的计量及其衡量;掌握商业银行资本的功能;掌握商业银行资本的内部积累和外部选择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的构成及其现状等要有基本的认识。

重点是掌握商业银行资本的功能及其资本充足程度的衡量,如何判别一家商业银行的资本是否适度。

主要方法是分析银行资本适度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重点是商业银行如何进行资本的内部积累和外部选择。

主要通过对比分析法加以阐述。

课堂讲授与课外讨论相结合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戴相龙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

2、《商业银行管理》(美)彼得·S·罗斯,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3、《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操作和业务》董亚钧,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

1、影响商业银行资本需要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我国商业银行如何通过内部积累和外部选择来增加其资本规模?

(以小论文形式完成)

3、怎样理解资本充足?

资本充足是否意味着银行在稳健经营?

4、谈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与银行资本的联系?

内容

(标题)

第三章商业银行的负债及其管理

课时

6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组织存款对于商业银行的意义,了解商业银行存款的基本种类、特点、掌握组织管理存款的基本准则、存款定价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及存款定价的基本方法;了解商业银行负债分析的内容、负债成本的含义及其表示,把握商业银行存款管理的一般政策与方法,掌握非存款性负债的基本内容以及选择非存款性负债需要考虑的因素,正确认识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规模及其结构。

重点是通过对商业银行存款特点的分析阐明组织管理存款的基本准则,分析同业拆借、向中央银行借款的主要内容,阐释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的含义及成本分析方法。

难点是存款的定价方法以及如何分析负债成本的合理性及其与规模的关系。

主要方法是结合货币层次的划分来明确存款是通货的一部分,存款对于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

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从货币的性质引入存款的性质,特点及管理,举例说明存款是如何定价的。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戴相龙,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

2、《商业银行管理》(美)彼得·S·罗斯,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3、《银行管理》(美)苇莫西·W·科克,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

1、《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理论与实务》廖文义,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

2、《银行信贷管理学》江其务,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

1、如何理解银行存款的货币性与积蓄性?

2、边际成本定价法如何运用?

3、存款定价与银行经营目标是什么关系?

实践中主要使用哪些定价方法?

4、我国同业拆借的现状及其分析

5、如何看待存款在银行资金来源中的地位?

我国储蓄存款增长态势分析(小论文)

6、近年来,为什么银行的非存款性负债规模在增加?

其获取方式主要有哪些?

7、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进行分析和解释

内容

(标题)

第四章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及其管理

课时

6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的目的和原则、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意义和原则,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及其基本管理情况;掌握现金资产的构成,流动性供给来源和流动性需求,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基本方法,银行流动性的估计方法;把握商业银行的头寸性质及其调度。

重点是如何实现流动性供给和来源的平衡,满足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需要,商业银行头寸的计算及其调度方法,银行流动性的估计方法;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方法,搞清楚每种管理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特别是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情况分析流动性管理的对策。

难点是银行流动性估计的资金结构和概率分析法。

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1、《商业银行信贷与投资》姚长辉,经济日报出版社

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戴相龙,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

1、如何计算商业银行的头寸?

(课堂提问)

2、若出现净流动性需求,如何解决?

(课堂提问)

3、结合流动性管理的原则分析银行是如何满足流动性需求的?

4、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分析和判断?

5、我国银行流动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以小论文形式完成)

6、案例分析(题目另附),采取讨论点评方式

内容

(标题)

第五章企业贷款及其管理

课时

9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企业贷款的主要种类和货款期限的确定,我国贷款政策的基本内容;掌握企业贷款的定价方法和贷款程序,我国商业银行的基本信贷制度以及企业信用分析及信用等级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认识我国银行信贷资产管理的现状及一般应采取的对策。

重点及难点是如何认识我国的银行贷款方式,贷款操作程序和贷款风险分类制度以及借款企业的信用分析及信用等级评估的内容与方法。

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基本原理的介绍,结合商业银行实际情况,运用案例分析加以阐述。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和实验

1、《中国担保法律与实务》武清人等主编,中信出版社,1997年

2、《货款通则》,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

3、《货款风险分类原理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

4、《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邓世敏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

5、《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娄祖勤,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

1、贷款风险分类的意义及基本内容是什么?

2、客户经理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担保贷款的案例分析(讨论)

4、信贷风险集中的表现及其控制方法是什么?

5、如何正确评估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

(以小论文形式完成)

6、描述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的管理过程?

内容

(标题)

第六章个人信贷及其管理

课时

6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发展个人信贷的意义,个人信贷的种类及特点;掌握个人贷款信用分析的主要内容及方法;把握对个人贷款管理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重点及难点是如何对个人贷款的信用进行分析,以及对个人贷款如何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

处理:

结合个人信用制度的基本内容以及国外的基本做法,帮助学生掌握该问题

课堂讲授、实验

1、《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娄祖勤,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

2、《商业银行专家管理》万建中等,海天出版社,1998年

1、如何对个人的资产进行分析?

2、个人贷款操作的一般程序有哪些?

3、我国个人贷款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分析(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

或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开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

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个人贷款?

4、信用卡贷款在个人贷款中的地位如何?

如何发展银行信用卡贷款?

内容

(标题)

第七章商业银行证券投资及其管理

课时

3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银行证券投资的种类,影响投资选择的主要因素;认识证券投资的目的;掌握证券投资的收益来源及计算方法,投资风险的表现及测度;掌握证券投资的一般策略。

重点是如何正确处理证券投资中的收益与风险关系,证券投资的策略。

处理:

通过风险收益曲线图加以阐述。

难点是证券投资的方法。

处理:

举例分析

课堂讲授,结合实例教学

1、《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操作和业务》董亚钧,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

2、《商业银行管理》(美)彼得·S·罗斯,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1、如何正确处理银行证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关系?

2、商业银行证券组合结构的合理性探讨(讨论)

3、从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的角度解释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分离与融合?

内容

(标题)

第八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课时

3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认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意义;掌握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指标体系及其运用。

重点及难点是利率风险管理的方法,特别是利率的敏感性分析,持续期缺口的适用以及如何运用衍生工具对冲利率风险。

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戴相龙,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

2、《货币金融学》(美)米什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1、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有哪些?

2、利率敏感性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试述持续期缺口管理的优缺点?

内容

(标题)

第九章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课时

6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商业银行中介业务、表外业务的含义、种类及管理;了解商业银行的主要中介业务有哪些;掌握中介业务的性质、变化及表外业务的基本性质,特点以及与中介业务的关系;把握中介业务的主要特征,认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表外业务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重点是掌握中介业务的基本性质及其发生的变化,通过中介业务基本特征的分析,搞清楚中介业务与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的区别及其关系;把握住表外业务的基本特征以及表外业务与中介业务的关系,如何发展我国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处理方法:

通过对国外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发展的分析来把握我国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发展的对策。

课堂讲授、实验

1、《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王金贤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

2、《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操作和业务》董亚钧,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

1、比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2、我国表外业务发展的趋势及对策(以小论文形式完成)

3、结合国际上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经验,谈谈你对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看法?

内容

(标题)

第十章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

课时

3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际结算,外汇负责,国际银团货款,项目融资等的基本概念;了解国际结算的支付工具;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方式、国际贸易融资的基本方式和外汇买卖的方式;掌握国际银团贷款,项目融资的基本特点及其操作。

重点是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方式及其操作程序,外汇买卖的方式。

难点是外汇衍生工具买卖业务,包括外汇掉期、期贷,期权业务的特点及操作要求。

处理方法:

在复习国际金融的相关知识基础上加以阐述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1、《商业银行管理》(美)彼得·S·罗斯,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2、《商业银行专家管理》万建华等著,海天出版社,1998年

1、国际结算的主要支付工具是如何进行运用的?

2、外汇买卖的特点及外汇买卖方式的比较?

内容

(标题)

第十一章商业银行的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

课时

3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银行财务报表的种类、内容及结构;掌握银行财务分析的几种基本方法;掌握银行经营业绩的衡量内容及业绩评价分析方法。

重点是掌握银行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财务比率分析的方法,以及分析经营业绩的盈利分解分析法。

处理方法:

采用图解式讲解分析,便于理解掌握。

课堂讲授,图示法

1、《商业银行专家管理》万建华等著,海天出版社,1998年

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戴相龙,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

1、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中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分析银行经营业绩的盈利性比率有哪些?

主要含义是什么?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号:

0040509编写日期:

2005年6月

一、开课院(部):

经济与金融学院

二、教学对象:

金融学本科专业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学是研究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分析商业银行各项业务运行的特点,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进行评价以及研究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变迁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的一门应用型科学。

因此,通过学习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学生应掌握以下主要内容:

(一)银行业的基本概况。

其主要内容包括:

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组织结构和经营原则、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等。

(二)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和管理。

主要将介绍银行如何获得资金来源,它们的成本和收益如何进行比较,中国的银行业如何获得资金来源等。

(三)银行资产业务和管理。

主要将涉及现金资产管理与银行流动性需求的满足,银行如何管理和发放企业以及个人贷款,证券投资对银行的重要意义,资产负债管理怎样进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及创新,表外业务的开展及其风险管理,银行国际业务的最新内容等。

(四)银行业的并购及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主要介绍了商业银行并购的历程和发展,银行如何进行并购管理,现代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变迁对银行业的影响以及描绘了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前景。

四、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章次

名称

课时数

第一章

商业银行导论

3

第二章

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

6

第三章

商业银行的负债及其管理

6

第四章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

6

第五章

企业贷款及其管理

9

第六章

个人信贷及其管理

6

第七章

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管理

3

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与实践

3

第九章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6

第十章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

3

第十一章

商业银行的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

3

合计

54

五、考核:

期末考试;

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5、15%);判断分析题(4、20%);比较题(2、12%);简答题(5、30%);论述题(2、23%)。

六、教材:

庄毓敏: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七、主要参考书目:

1、《商业银行资金营运管理》邓世敏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

2、《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操作和业务》董亚钧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

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戴相龙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

4、《商业银行管理》(美)彼得·S·罗斯,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5、《银行管理》(美)苇莫西·W·科克,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

6、《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理论与实务》廖文义,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

7、《银行信贷管理学》江其务,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

8、《商业银行信贷与投资》姚长辉,经济日报出版社

9、《中国担保法律与实务》武清人等主编,中信出版社,1997年

10、《货款通则》,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

11、《货款风险分类原理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

12、《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邓世敏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

13、《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娄祖勤,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

14、《商业银行专家管理》万建中等,海天出版社,1998年

15、《货币金融学》(美)米什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16、《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王金贤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

八、讲授提纲

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商业银行的主要类型;认识到商业银行的性质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把握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原则,尤其在实践中如何贯彻该原则;掌握企业经营制度和企业经营制度的区别及其运用;把握商业银行的功能。

基本知识点:

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经营原则和组织结构以及银行监管的基本内容。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的性质。

课时数:

3学时

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

一、早期银行业

人们公认的早期银行的萌芽,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早期银行业的产生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当时社会的封建割据,货币制度混乱,各国商人所携带的铸币形状、成色、重量各不相同,为了适应贸易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货币兑换。

于是,单纯从事货币兑换业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专业货币商便开始出现和发展了。

随着接受存款的数量不断增加,商人们发现多个存款人不会同时支取存款,于是他们开始将汇兑业务中暂时闲置的资金贷放给社会上的资金需求者。

再后来,贷款已不仅限于现实的货币,而是有一部分变成了账面信用,这标志着现代银行的本质特征已经出现。

二、现代商业银行产生

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基本上通过两种途径:

一是由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逐渐适应新的经济条件演变而成;二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按照资本主义原则组织的股份制银行。

三、中国的银行业的起源和发展

与西方的银行相比,中国的银行则产生较晚。

南北朝时期的寺庙典当业是最早的关于银钱业的记载,到了唐朝出现了类似汇票的“飞钱”,北宋时期出现了我国早期的纸币——“交子”。

我国近代的银行业是在19世纪中叶外国资本主义银行入侵之后才兴起的。

四、多功能、综合性的“金融百货公司”

特别是二次大战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的业务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多功能、综合性的“金融百货公司”。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性质及职能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一)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的共同点。

(二)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的区别。

1、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和内容具有特殊性。

2、商业银行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受社会经济的影响特殊。

3、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

(一)信用中介

信用中介职能是指通过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再通过银行的资产业务,投向社会经济各部门。

(二)支付中介

支付中介是指通过存款在账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客户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

(三)信用创造

商业银行利用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为派生存款,在这种存款不提取或不完全提取的情况下,就增加了银行的资金来源。

最后,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形成了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四)金融服务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一、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它的影响,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

二、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现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重含义。

三、盈利性

一切经营性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追求盈利。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企业,当然也不例外。

四、商业银行经营原则的矛盾及其协调

现代商业银行在追求盈利性目标的同时,必须兼顾安全性和流动性。

实质上,商业银行经营“三性”原则之间存在着潜在的统一协调关系。

第四节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和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

一、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一)外部的组织结构

1、单一银行制;2、分行制;3、银行持股公司制;4、连锁银行制

(二)内部的组织结构

1、股东大会;2、董事会;3、各种常设委员会;4、监事会;5、行长(或总经理);6、总稽核;7、业务和职能部门;8、分支机构。

(三)商业银行的管理系统

1、全面管理;2、财务管理;3、人事管理;4、经营管理;5、市场营销管理

二、政府对银行的监管

(一)政府对银行业实施监管的原因

1、保护储户的利益;

2、银行是信用货币的创造者;

3、银行业正在向综合性发展。

(二)政府对银行业监管的内容

1、银行业的准入;

2、银行资本的充足性;

3、银行的清偿能力;

4、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

5、贷款的集中程度。

(三)谨慎监管原则——“Camel(骆驼)原则”

1、C(Capital)代表资本;

2、A(Asset)代表资产;

3、M(Management)代表管理

4、E(Earning)代表收益

5、L(Liquidity)代表清偿能力

(四)存款保险制度

1、宗旨

宗旨在于,重新唤起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保护存款者的利益,监督并促使银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经营活动。

2、组织形式

其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三种:

政府设立的存款保险机构;政府和银行联合成立存款保险机构;银行出资自己成立存款保险机构。

3、消极作用

由于存款保险机构的存在,银行对从事高风险投资的担忧在减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银行去进行高风险的投资,加剧了道德风险。

(五)我国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

关键词:

现代商业银行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银行业监管

复习思考题:

1、商业银行的性质是什么?

主要有哪些功能?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