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题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7392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病学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温病学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温病学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温病学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温病学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病学题1.docx

《温病学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病学题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病学题1.docx

温病学题1

【绪论】

复习思考题

1.温病学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

各个阶段有何特征?

2.温病学成长阶段主要医家的学术观点是什么?

3.刘河间和王安道对温病学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4.为什么说明清时期是温病学形成阶段?

5.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各自的代表著作及学术成就有哪些?

【第一章】温病的概念

复习思考题

1.温病病理演变的规律性是什么?

2.温病有哪些特殊的临床表现?

3.试述温病的范围,界定它有何意义?

4.现代医学疾病中哪些疾病名可归于温病的范围?

5.温病的分类依据有哪些?

各有什么临床意义?

6.温病与广义伤寒及狭义伤寒的关系是什么?

7.温病与温疫有什么区别?

其意义如何?

8.温毒的病变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复习思考题

1.温邪的共性有哪些?

2.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病邪及温热病邪、疠气各自的致病特点是什么?

3.湿热病邪病变为什么以中焦脾胃为中心?

4.温病发病的三大因素及两种感邪途径是什么?

5.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如何鉴别?

【第三章】温病的辨证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纲领的形成。

2.卫气营血分证的病理特点与辨证要点各是什么?

3.影响卫气营血证候传变的四大因素是什么?

4.试述三焦辨证的病理与辨证要点,在临床上有何意义?

【第四章】温病常用诊法

复习思考题

1.温病各种发热类型的表现特征及其病机是什么?

2.温病出现大汗的病机有几种?

3.试述温病各种神志异常的病机及临床表现?

4.实风内动与虚风内动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法方药的比较。

5.对温病重症患者血压观测的方法与意义是什么?

6.辨斑疹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7.如何理解“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含义?

8.斑与疹的治法有什么不同?

9.斑疹“宜见而不宜见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0.白的形态及其治则是什么?

11.舌苔之薄白而腻、白厚而腻、白厚而干燥、白腻而质红绛、白霉苔及黄白相兼、苔黄腻、苔黑腻的病变机理各是什么?

12.舌质之纯绛鲜泽、镜面舌、绛而不鲜干枯而萎及杨梅舌猪肝舌的病变机理各是什么?

【第五章】温病的治疗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温病祛邪的重要性?

2.如何理解“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散血”与“治上焦如羽,治中焦……不沉”治疗原则的含义?

3.如何理解温病扶正的重要性?

4.泄卫透表法、清解气热法、祛湿清热法、通下逐邪法、清营凉血法、滋阴生津法各自的具体治法及其代表方剂是什么?

5.应用泄卫透表法、祛湿清热法、通下逐邪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6.泄卫透表法、通下逐邪法及滋阴生津法的现代药理作用有哪些?

7.如何理解温病养阴的重要性?

【第六章】温病的预防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温病预防思想的现实意义。

2.温病的三大预防方法是什么?

【第七章】温热类温病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风温?

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2.风温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3.风温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4.春温的概念是什么?

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5.春温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6.春温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7.什么是暑温?

8.暑温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9.如何理解“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

10.暑温治则是什么?

11.什么是秋燥?

12.秋燥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13.如何理解“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14.秋燥治则是什么?

15.“风热犯卫”的主症、治法及方药(方名、药物组成及剂量)是什么?

16.“辛凉轻剂”、“辛凉平剂”、“辛凉重剂”的含义及其代表方剂是什么?

17.“邪热壅肺”的主症、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18.“肺热发疹”的主症、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19.白虎汤“四禁”原文及其含义是什么?

20.“五加减承气汤”的具体名称及其适应症的病机是什么?

21.“热灼营阴”、“热盛动血”、“热与血结”的主症、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22.“热陷心包”证与“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的主症、治法及方药如何区别?

23.试述温病“三宝”方名及其适应证的区别?

24.“内闭外脱”的主症、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25.桃仁承气汤与桃核承气汤药物组成及适应症的如何比较?

26.“真阴耗竭”的主症、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第八章】湿热类温病

复习思考题

1.湿温的初起病变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湿温?

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3.湿温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4.如何理解“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湿愈炽”?

5.湿温初起治法“三禁”原文及其含义与意义是什么?

6.如何理解“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

7.湿温治则是什么?

8.暑湿的诊断要点有哪些方面?

9.暑湿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0.伏暑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11.湿温“邪遏卫气(湿重热轻)”的主症、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12.“热重湿轻,蕴阻中焦”的主症、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13.“湿热蕴毒”的主症、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14.“热闭心包瘀阻脉络”的主症、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15.“湿重热轻,困阻中焦”的主症、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16.“湿热并重,困阻中焦”的主症、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第九章】温毒类温病

复习思考题

1.大头瘟的诊断要点有哪些方面?

2.烂喉痧的诊断要点有哪些方面?

3.掌握“毒盛肺胃”的主症、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4.大头瘟治则是什么?

 5.烂喉痧治则是什么?

【第十章】温疫类温病

复习思考题

1.温疫“卫气同病”的主症、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2.温疫“邪遏膜原”的主症、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3.温疫“疫漫三焦”的主症、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4.温疫“疫毒充斥”的主症、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5.什么是湿热疫?

其病因病机如何?

6.什么是暑燥疫?

其病因病机如何?

【第十一】著名方剂应背诵

银翘散、桑菊饮75  清营汤82     羚角钩藤汤82  犀角地黄汤85  

三甲复脉汤88      藿朴夏苓汤108 甘露消毒汤111 菖蒲郁金汤114

薛氏五叶芦根汤118  普济消毒饮134 三黄二香散135 达原饮150  

清瘟败毒饮153       三仁汤108      枳实导滞汤112  清燥救肺汤77 

诸方相应的症候表现、证型、治法、药物组成分别是什么?

【第十二】名词解释

温病7    温疫10    温毒11       日晡潮热30  身热不扬30

战汗31    昏愦不语32  神识昏蒙32    厥脱33    斑疹34  

分消走泄48 食复57    夏暑发自阳明70 暑厥71      暑瘵71  

辛凉轻剂75 辛凉平剂75  透热转气83   逆传心包83 春温67  

暑湿103    伏暑105   轻法频下112  大头瘟130  烂喉痧131 

湿热疫145 暑燥疫147  干霍乱151

各个名词的含义是什么?

《温病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温毒2、浊邪害清3、暑秽4、烂喉痧5、两阳相劫6、暑厥7、逆传心包8、透热转气

二、填空题

1、叶天士云:

“热病救阴犹易,,,,

,,然较之杂证,则有不同也”。

2、吴鞠通说:

“头痛恶寒,,,,

面色淡黄,胸闷不饥,,,病难速已,。

汗之则,,下之则,润之则,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主之”。

3、暑温的病机特点是、、、。

4、对于燥证的治疗,前人有这样的经验总结:

“治火,治燥;火郁,燥胜;火可以,燥必用”。

5、清瘟败毒饮中的四味主药是:

、、、。

6、薛生白云:

“湿热证,,后但热不寒,,,

”。

7、风温病理特点:

初起以邪在为病变中心。

卫分之邪不解,发展趋向;。

三、简答题

1.简述卫气营血各阶段的病机要点和辨证要点。

2.温病小便不利如何辨治?

3.何谓夏暑发自阳明?

4.简述温病血分证治疗中的“凉血散血法”。

5、风温痰热内阻有哪几种证型?

其治法与代表方是什么?

四、问答题

1、如何理解“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2、湿热酿痰,蒙蔽心包如何辨治?

3、湿阻大肠与热结大肠如何区别?

4、怎样理解“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5、湿温病湿重于热与热重于湿应如何区别?

五、病案分析

陈某,女,28岁,工人。

入院日期:

1996年8月9日。

主诉:

持续高热18天,伴腹泻6天。

病史:

患者从7月23日始头痛、发热、咽痛、口干、四肢疼痛,在某医院按感冒诊治,用解热镇痛药等治疗未效而转院医治。

诊见:

高热不退,以午后为甚(体温波动在39~40℃之间),且伴微恶风寒,面色淡黄,表情淡漠,无汗,口干而不欲饮水,不思饮食,时有恶心,腹中隐痛,大便溏泻,小便黄赤,头痛而重,肢体倦怠,舌红,苔黄腻,脉弦细。

要求:

1、诊断病名2、辨证4、治法5、选方6、用药

段某,女,11岁。

1995年3月20日诊。

患儿一周前发病,起病即见高热,烦渴,尿赤,胸腹见散在性小斑点,收儿科住院。

入院时发热(体温40.1℃),查三大常规、胸片及各项生化指标均正常。

入院诊断:

发热待查。

经用多种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发热仍不退,体温始终波动在38.7~40.5℃之间,昨起又增抽搐,今特请中医会诊。

诊见:

高热(体温40.3℃),不恶寒,无汗,烦渴引饮,四肢时时抽搐,胸腹部有散在性小斑点,压之不退色,大便七日未行,左下腹触之胀痛,小便短黄,唇焦齿燥,舌质红绛,苔灰厚焦燥有芒剌,脉滑数。

请辨治之。

1、诊断2、辨证3、治法4、选方5、处方

《温病学》试题库试卷(A)一、名词解释:

20%

1、伏邪温病2、身热不扬3、斑疹宜见不宜见多4、轻法频下5、烂喉痧 

二、填空题:

10%

1、叶天士的代表著作是

(1),他被称为

(2)。

2、温病的感邪途径主要有(3)、(4)。

3、湿热蕴毒治疗方(5);暑湿积滞,郁结肠道方用(6)。

4、开达募原法适用于(7);代表方为(8)。

5、邪在下焦常见的证型有(9)、(10)。

6、风温初起治疗禁忌(11)、(12)。

7、大头瘟是感受风热时毒所致,其特征为初起见(13)和(14)证候,多发于冬春两季。

8、暑温病始终存在津气的耗伤,因此暑伤津气方用(15);津气欲脱方用(16)。

9、湿温的治疗原则是(17),(18)。

10、湿温病中三仁汤中体现分消走泄治法的代表药物分别是杏仁、(19)、(20)共同起到开上、畅中、渗下的作用。

三、单选题:

15%

1、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是:

()

A.《温热论》                B.《温疫论》                C.《湿热病篇》  

D.《温热经                  E.《伤寒瘟疫条辨》

2、肺热发疹治疗需用银翘散去豆豉,加入:

()

A.石膏、杏仁、柴胡       B.黄芩、生地、丹皮     C.升麻、柴胡、大青叶         D.生地、丹皮、大青叶        E.蝉蜕、葛根、竹叶

3、下面那种不属于泄卫透表法:

( )

A.疏风散热                   B.解表清暑             C.轻清宣气                   

D.疏卫润燥                   E.宣表化湿

4、咽喉红肿糜烂,丹痧密布,赤紫成片,壮热,汗多,口渴,舌状如杨梅,脉细数,证属:

(   )

A.毒壅气分           B.毒燔营血            C.毒燔气营                  D.余毒伤阴                    E.毒盛肺卫

5、燥湿泄热法的最佳代表方是:

(   )

A.王氏连朴饮           B.三仁汤           C.甘露消毒丹                 D.藿朴夏苓汤                   E.枳实导滞汤

6、证见神识昏蒙,时明时昧,时有谵语,舌红苔腻,脉濡滑数宜用:

(   )

A.安宫牛黄丸             B.清宫汤                  C.至宝丹                     D.菖蒲郁金汤                   E.枳实导滞汤

7、暑燥疫疫毒充斥证治疗方选:

()

A.清瘟败毒饮                 B.甘露消毒丹              C.玉枢丹                      D.行军散                       E.清燥救肺汤

8、杨梅舌意味着:

()

A.肝肾阴竭                    B.胃阴衰亡           C.血分热毒极盛                D.邪传营分                     E.寒湿内阻

9、增液润肠的代表方是:

()

A.增液承气汤                  B.增液汤                   C.麻仁丸                      D.济川煎                       E.肾气丸

10、暑伤心肾,治疗方用:

()

A.大定风珠               B.加减复脉汤             C.连梅汤                    D.青蒿鳖甲汤                   E.黄连阿胶汤

11、湿遏热伏的舌象一般为:

A、舌苔白厚而干燥           B、舌苔白厚而腻      C、舌质紫绛苔白厚如积粉

D、舌苔白腻而舌质红绛       E、舌苔白厚如碱状(白碱苔)

12、胃阴衰亡见到的舌象是:

A、舌紫起刺(杨梅舌)       B、紫晦而干             C、绛舌光亮如镜      

D、绛而干燥                 E、舌苔老黄,焦燥起刺

13、温病高热烦躁,舌謇肢厥,神昏谵语,治疗宜用:

A.紫雪丹       B.犀角地黄汤       C.玉枢丹     D.苏合香丸    E.止痉散

14、温病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渴,心烦,脘痞等。

治宜:

A.三仁汤                 B.藿朴夏苓汤               C.新加香薷饮

D.王氏连朴                E.黄芩汤

15、三甲复脉汤是在加减复脉汤中:

A、去麻仁加牡蛎             B、去麻仁加山甲          C、加山甲,牡蛎,龙骨

D、加牡蛎,龟板,山甲      E、加牡蛎,龟板,鳖甲

四、双选题:

10%

1、根椐发病季节而命名的温病有()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湿温       E、冬温

2、三焦病证所涉及的脏腑是()

A、胃             B、心         C、肝         D、肾           E、脾

3、温病寒热往来见于():

A、风热袭表,肺卫失宣     B、邪留三焦,气化失司     C、热结肠腑,阳明腑实                 

D、湿热秽浊郁闭膜原      E、湿中蕴热,热为湿遏

4、下列方中,含有生地,玄参,麦冬三味药的是():

A、新加香薷饮     B、清营汤     C、清宫汤   D、增液承气汤   E、大定风珠

5、雷氏宣透膜原法的组成,除有厚朴,槟榔,草果外,尚有():

A、黄芩        B、青蒿       C、知母       D、芍药      E、藿香 

6、三石汤中的“三石”包含下面哪些药物(        )

A.滑石        B、生石膏     C、石菖蒲     D、磁石      E、石决明

7、温病,湿热并重,困阻中焦的辨证要点为:

A、高热汗出不解   B、便溏色黄  C、脘痞呕恶   D、身目发黄 E、小便短赤

8、湿温病的初起证见:

“午后热显,状若阴虚”,与内科杂病“阴虚潮热”的鉴别点,在于后者有:

A、发病有季节性  B、舌红少苔  C、五心烦热    D、胸闷脘痞   E、面色淡黄

9、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有( )

A、易伤肺胃之阴            B、传变较慢,病势缠绵      C、初起即可见阳明证               

D、病变过程以脾胃为中心     E、易有邪犯手足厥阴之变

        10、温病临床表现的特殊性包括()

    A、起病急、传变快、变化多       B、多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C、易出现动血发斑、动风闭窍     D、易伤阳寒化        E、多以肺为病变中心

五、简答题:

20%1、简述吴鞠通的学术成就。

2、为什么湿温多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3、清解气热法有那些具体治法?

各自的代表方是什么?

4、温病三宝临床如何应用?

六、论述题:

16%

1、试述吴鞠通创制的五加减承气汤的内容。

2、分析“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的意义。

七、病例:

9%

张真英,女性,40岁。

福建福州人。

家庭主妇。

汉族。

门诊号:

200589就诊时间:

2005-11-21。

自诉反复腹泻腹痛8年加重1天。

8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泄泻,大便如稀水样,约5-6次/日,就诊于南平市中心医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予以“黄连素”等药物,3天后症状缓解。

后患者曾多次反复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呈果酱样,色黄,气味腥臭,当地医院,行粪常规检查,结果示:

“无特异病原体发现”。

诊断为“慢性结肠炎”,给予止泻、消炎等治疗,“思密达”、“氟哌酸”等药物,症状略有好转。

此后病情时轻时重,常年反复发作。

昨日突然腹泻,腹痛甚,呈阵发性,便后可缓解,胀满,便溏不爽,量多,但无粘液,色黄如酱,偶有呕恶,伴轻度低热。

患者精神差,消瘦,食欲差,失眠,小便如常。

查体:

体温37.5℃,呼吸18次/分,脉搏76次/分,血压114/60mmHg。

面色萎黄而垢浊,下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腹肌无紧张,肠鸣音轻度亢进,余查体未见阳性体征。

舌红,苔黄垢腻,脉滑数。

便常规检查:

未见异常病原体,潜血试验(-)。

结肠镜检查:

示乙状结肠下段可见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散在的表浅溃疡面,边界不规则,粘膜较苍白,肠壁僵直,结肠袋消失。

《温病学》试题库试卷(A)

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

1、感受温邪之后,伏藏于里,或平素内热,复为外感之邪诱发的一类温病。

初起多里热证为主,症见发热口渴,溲赤,舌红,脉数等,治疗以清里热为主。

2、指身热稽留而热象不显,初扪皮肤不觉发热,久扪才感体温升高明显。

提示病在气分阶段。

主证:

见于湿温病初起。

机理:

邪在卫气,湿中蕴热,热为湿遏。

3、斑疹是温邪入营迫血而发于肌肤,它的出现,象征着营血郁热外达,故说“宜见”;但斑疹又是内部病理变化反映于体表的一种征象,它的形色状态,就显示着毒邪致病的浅深轻重,如过于稠密,实是毒热过重的表现,所以说:

“不宜多见”。

4、伏暑病暑湿积滞,郁结肠道证,此乃暑湿夹滞郁结肠道,非阳明腑实燥结,故不能用三承气汤苦寒下夺。

若误投承气大剂峻攻行速,徒伤正气而暑湿仍然胶结去,又因暑湿夹滞胶着肠腑,难速驱除,需再三缓下清化,暑湿积滞方尽。

用药往往要连续攻下,但制剂宜轻,因势利导,称为轻法频下。

5、是感受温热时毒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

其临床特征为咽喉肿痛糜烂,肌肤丹痧密布。

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多发于冬春季。

二、填空题:

1、

(1)温热论

(2)温热大师2、(3)口鼻(4)皮毛

3、(5)甘露消毒丹(6)枳实导滞汤4、(7)湿热秽浊郁阻膜原(8)达原饮

5、(9)肾精耗损(10)虚风内动6、(11)辛温消散(12)重用寒凉

   7、(13)邪犯肺卫(14)热毒壅盛 8、(15)王氏清暑益气汤(16)生脉散

9、(17)分解湿热(18)湿去热孤10.(19)厚朴(20)茯苓

 三、单选题:

1、B   2、D   3、C   4、C   5、A 6、D   7、A   8、C   9、B   10、C

11、D  12、C  13、A  14、C  15、E

四、双选题:

1、BE  2、CD   3、BD   4、BD  5、AE   6、AB  7、AC   8、BC  9、BD  10、AC

五、简答题:

1、撰写了《温病条辨》,倡导三焦辨证,规范四时温病证治,总结出一套治温大法和名方。

2、脾为湿土之脏,胃为水谷之海,“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虽始从外受,终归脾胃。

3、轻清宣气:

邪在气分,热郁胸膈,热势不甚而气失宣畅之证风温初起,风热袭于肺卫者,代表方为栀子豉汤加味;辛寒清气:

邪热炽盛于阳明气分,代表方为白虎汤;清热泻火:

邪热内蕴,郁而化火之证,代表方为黄芩汤加减。

4、安宫、至宝、紫雪统称温病“三宝”。

三方皆性凉而有清热解毒,开窍止痉之功。

属凉开之剂。

治疗温病窍闭神昏之危证。

区别:

安宫性最凉,长于清热解毒,多用于高热昏迷证;紫雪性偏凉,长于凉肝息风止痉,多用于高热痉厥证;至宝长于芳香避秽,开窍醒神,多用于窍闭谵语证。

六、论述题:

1、①新加黄龙汤:

阳明热结,气阴两虚,见神疲、咽燥、口干等,有通腑泄热,补益气阴之效。

②宣白承气汤:

阳明热结,痰热阻肺,见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有通腑泄热,宣肺化痰之功。

③导赤承气汤:

阳明热结,小肠热盛,见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有通腑泄热,清泄小肠之效。

④牛黄承气汤:

阳明热结,热入心包,见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可通腑泄热,清心开窍。

⑤增液承气汤:

阳明热结,津液亏虚,见口干、咽燥。

有通腑泄热,滋养阴液之功。

2、初起邪在肺卫,以辛凉甘润为先;中期宜清养并施,即在清肺胃,通腑之时注意养阴增液;后期若邪热深入下焦,须滋培真阴。

七、病例分析:

诊断:

伏暑

辨证:

暑湿夹滞,阻结肠道

治法:

导滞通下,清热化湿

方药:

枳实导滞汤(枳实生大黄山楂槟榔厚朴川黄连六曲连翘紫草木通甘草。

剂数;煎煮法;服法。

《温病学》试题库试卷(B)一、名词解释:

20%

1、逆传心包2、日晡潮热3、夏暑发自阳明4、分消走泄5、大头瘟

二、填空题:

20%1、温病多具有

(1)性,

(1)性,

(2)性,

(2)性。

2、舌苔多反映(3)的病变;舌质则辨别(4)的证候。

3、温病的分类,按临床病证或病因是否兼夹湿邪分为(5)性质温病和(6)性质的温病。

4、验齿是温病诊法中的独特内容,其中牙齿光燥如石提示(7),多见于温病初、中期;而干燥如枯骨提示(8),多见于温病后期。

5、开窍法包括(9)、(10)。

6、清•陆子贤认为:

“斑为(11),疹为(12)”。

7、春温治疗应以(13)为主,并须注意(14)。

8、暑热初起,阳明热盛兼有津气耗伤,用(15),若暑津气明显,则用(16)。

9、湿温的治疗原则是(17),(18)。

10、湿热蕴毒治疗方用(19);暑湿积滞,郁结肠道方用(20)。

三、单选题:

10%

1、《湿热病篇》是由以下那个医家所著:

()

A.吴又可                B.吴鞠通            C.王孟英                D.薛生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