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柳林县旅游资源发展状况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7380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柳林县旅游资源发展状况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西省柳林县旅游资源发展状况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西省柳林县旅游资源发展状况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西省柳林县旅游资源发展状况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西省柳林县旅游资源发展状况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柳林县旅游资源发展状况调研报告.docx

《山西省柳林县旅游资源发展状况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柳林县旅游资源发展状况调研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柳林县旅游资源发展状况调研报告.docx

山西省柳林县旅游资源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山西省柳林县旅游资源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旅游业被认为是20世纪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及潜力的新兴产业。

然而,伴随着旅游业的繁荣,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的负面影响,如旅游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这些现象制约着旅游业的健康、协调和持续发展。

在进入21世纪,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使的旅游资源一直处于相对紧张和缺乏的状态。

在全国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山西省柳林县作为一个煤炭资源丰富,县域经济主要以煤炭支撑的地区,要实现经济的转型和获得经济发展进一步的腾飞跨越式发展,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思路。

柳林县区位条件

柳林县位于山西省中部西缘,吕梁山麓,黄河东岸,东与离石区、中阳县交界,南临石楼,北毗临县,西临大河与陕西省吴堡、绥德、清涧县为邻。

以县城柳林镇为中心,正东至龙门垣乡贺家岭村东与中阳县接界处17.85公里,正南至张家圪台乡君君山村南与石楼县接界处31.75公里,正西至石西乡后河底村西黄河东岸24.4公里,南北长54.75公里,介于东经110°39′45″~110°05′33″、北纬37°08′53″~37°37′28″之间。

总面积1287.29平方公里。

柳林县交通相对比较方便。

县城扼晋陕通衢,为山西西大门。

东沿国道307线至吕梁市驻地离石28公里,至省会太原219公里。

西沿307国道过黄河军渡钢桁桥达陕西省吴堡县城宋家川24公里,至陕北重镇绥德87公里,至榆林市201公里,至革命圣地延安市291公里。

南沿离林柳石扶贫攻坚路至石楼县城76公里,北经离林柳石扶贫攻坚路转忻碛路至林县县城97公里。

孝柳铁路穿越县境,通过县城,从县城柳林镇至孝西站110公里,距终点站穆村镇6公里。

新开通青银高速公路途径柳林县城。

现新开通太中银铁路途径柳林县火车站,使其交通更为便利。

随着柳林县“村村通公路”的政策基本完成,是柳林县境内的交通状况取得了良好的转变。

柳林县自然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柳林县地处黄河中游东岸,吕梁山中段西侧,属西北黄土高原

地带,黄土丘陵沟壑区,整个地势东高西低,三川河东西横贯全境,由于流水切割,黄土丘陵地形破碎,沟谷走向多由东向西,南北羽毛状排列。

境内较大的垣面有东部龙门垣乡的东垣、中垣、西垣;西部石西乡的呼家垣、刘家垣等 ,其余大部分为梁峁沟壑地形 。

只有三川河两岸有狭小川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为该县主要蔬菜产区。

县东北王老婆山海拔1525米,为该县最高点,该县最低607米。

境内主要河流有三川河、金家庄河等,均向西注入黄河。

气象气季节条件

柳林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多干旱。

年平均降雨量472.3毫米,年平均气温10.5℃,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449小时,无霜期年均199天。

本县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年均气温9.2度,一月均温--7度,七月均温22.7度,年降雨量500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下旬,无霜期180天至190天。

农作物

柳林县农作物以小麦、谷子、高粱、玉米、大豆等为主。

矿藏

柳林矿产资源丰富,尤以优质煤著称。

其中4#、8#、9#主焦煤低硫,低灰,粘结性强,发热量高达8000大卡,被誉为“国宝”。

全县储煤面积480平方公里,已探明的煤炭储量60亿吨,远景储量180亿吨。

且埋藏浅,易开采,煤层稳定。

除煤炭之外,褐铁矿、石膏、铜、铝土矿、铅、硫磺、粘土、石英、云母、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等等矿物储量也都十分丰富。

山西管柳林县旅游资源特色及旅游价值

柳林县旅游资源的总体特色为历史文化悠久,历史传承源远流长,有着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考古价值。

且沿黄河一线风景秀丽,属典型的黄土高原风情,民俗风情独特。

历史文物古迹

1、高红遗址,位于县城西部11.5公里处的薛村乡高红村南(距村约800米)。

经考核该址系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

2、山西柳林高红商代遗址,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3、八亩垣遗址,经考核为商代器物,属战国遗址。

4、杨家坪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文化层已受扰乱和破坏。

5、古蔺遗址,据《水经注》考证,当时的赵国边邑蔺,就在今本县孟门镇。

春秋战国时期设诸侯国“蔺”800余年,西汉置蔺县,隶属西河郡(治所在今离石市)。

武帝元朔3年(公元前126年),封其代共王子熹为蔺候,东汉末年废,治所亦在今孟门。

此后从周大象元年(579)置定胡郡(县)(跨黄河辖今陕西省吴堡县全境,南宋宝庆二年[1226],始从定胡县分出设吴堡县),到元朝至元八年(1271)初废孟门县达700余年间,孟门又历为郡治、县治驻地。

6、隰城遗址,经考古学家考证,其址座落在杨家坪村北约500米处的大金鹏梁。

该遗址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目前已遭严重破坏。

7、战国烽火台,位于柳林县孟门南刘家圪达村。

系古代传播警报的设施。

8、火塘寨遗址,相传为火山王杨信屯扎操练军马的堡寨,座落在柳林县城东部10公里许的三川河北岸福寿村西北顶峰。

9、锄沟镇三座浮桥九座楼胜景,唐代开始商业繁荣,为适应商业要求始建。

10、青龙城,始建于明代。

11、陈家湾村宋代彩绘砖雕墓,为研究当地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2、柳林汉代画像石,柳林汉画像石形成于汉画走向成熟的东汉。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晋西民间剪纸、皮影的艺术特色,有“剪影石画”之美称。

在内容上,它突破了早期的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着重刻画当时帝王将相、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情况,因而是一部两汉时期集政治、军事、科技、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百科全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13、西周玉戚,薛村乡境内八盘山出土。

由上所述,柳林县历史发展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其作为古代晋秦的主要交通通道,无论其历史考古价值,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都是我们柳林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也是我们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资源。

自然风光

1、黄河三峡(母亲峰)景区,柳林黄河三峡由黄河大峡、龙泉石峡、屈产峡组成,涛走云飞,美不胜收。

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奇观”。

2、晋陕黄河百里大峡谷。

3、山西十大名泉之一——柳林泉和“四十里斗气河”。

4、仙童山风光仙童山位于柳林县李家湾乡境内东部距乡政府李家湾村5公里处。

该山山势险峻,登山可远眺黄河。

5、春秋战马产地——屈产河流域。

6、尖山子龟形奇石。

名寺古刹

1、永宁州八大官寺之一——唐建南山寺

南山寺位于柳林县城西北30公里处的孟门镇南山腰。

曾为山西永宁州(今离石)唐代官建八大寺院之首,统领山西、陕西两省今离石、柳林、中阳、临县和吴堡、绥德六县的一百多处寺庙。

据清光绪7年版《永宁州志…寺庙》条记载:

“南山寺在州治(今离石市)西南百二十里,唐贞观中敕建,金大定中敕赐灵泉寺额。

”唐贞观13年(公元640)、太宗李世民驾幸南山,见该山北负吕梁,俯临大河,苍松郁茏,翠柏掩映,鸣泉飞瀑,奇葩斗艳,留连而忘返,遂敕命开国元戎尉迟敬德监造此寺。

因山在古城定胡之南,故命名为南山寺。

2、永宁州八大官寺之一——唐刹香严寺

香严寺位于柳林县城东北万佛塔山腰,始建于唐代贞观一十三年,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贞元(公元785——805)年间,德宗李适曾敕赐“香严寺”匾额,高悬寺门,皇家的威严,为该寺增加了知名度和层次,从此声名显赫,传遍西北。

此后,金正隆元年(公元1156)、元至达年(公元1310)、明正德6年(1511)屡经扩建重修。

3、永宁州八大官寺之一——柳溪寺及舍利塔

柳溪寺位于柳林县城10公里处的杨家峪乡李家庄村,始建于唐代,为永宁州八大官寺之一。

该寺规制宏敞,建筑古老,惜因十年文革期间,被杨家峪乡拆毁建了乡办中学。

现大殿殿基及历代重修碑刻尚存,叙述着当年的辉煌。

4、永宁州八大宫寺之一——龙泉寺龙泉寺位于柳林县北22公里处之刘家湾西南。

居贺龙沟流域之上游,系永宁州八大宫寺之一。

据清康熙版《永宁州志…寺庙》条记载:

“龙泉寺在州西六十里,金大定(公元1161~1190)年间敕赐龙泉讲院,元至元(公元1274~1294)年间建号凤背禅院”。

以此,当地人至今沿袭,俗称该寺为凤背寺。

另有清泉山白衣观音庵、青龙玉虚宫、锄沟钟楼山、明代石雕宝塔、华严寺、华君庙、双塔寺等。

众多寺庙的历史沿承对我国的宗教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也真实可靠的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状况。

革命遗迹

贺昌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座落于柳林县城南坪。

该碑由共青团柳林县委牵头,全县青少年及县内外各单位、广大干部群众赞助捐资修建。

1984年11月奠基,1985年7月1日告竣。

纪念碑及附属建筑物共占地30余亩。

基座占地462平方米,作正方形,四面正中各设台阶若干级通向须弥座。

碑体立于须弥座上。

碑高7.8米,以钢筋水泥砌筑骨干,大理石贴面。

正面刻中国共产党前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的“贺昌烈士纪念碑”碑名,背面镌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贺昌同志永垂不朽”的题词。

贺昌烈士纪念碑是柳林人民缅怀革命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永久阵地。

刘志丹将军殉难处。

位于柳林县三交镇党家寨村鏊则圪达。

民国25年(1936)4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28军军长、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刘志丹在再克三交战斗中亲临前沿阵地指挥战斗时,不幸中流弹牺牲。

1988年山西省人民政府特制《刘志丹烈士殉难处》柱型水泥碣标志,运来本县,责成有关部门树立以志纪念,同时批准该标志为省级革命文物。

水泥碣树立于鏊则圪达山顶,外作亭式掩护。

下筑水泥、面石基座,四周围以栏杆,中间四柱支撑八角亭顶。

远眺清幽,近睹庄严。

东征红军三交登岸处1936年2月20日晚,东征红军一军团渡河突击队在三交镇坪上村登岸,掩护后续部队分批从陕北渡过黄河。

次日拂晓全歼驻守三交镇的晋军河防部队杨有贵营,占领三交。

登岸旧址今存。

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旧址1936年2月,东征红军攻占三交镇后,在中共中央周恩来副主席的亲临指导下,于3月中旬成立了山西省第一个红色政权——中阳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

选举贫苦农民李文才为委员会主席,建立了财政、肃反、军事、保卫、青年、妇女等组织和游击队。

革命政权建立伊始,发动群众斗争了反动地主刘生财等,将没收的百余万斤粮食以及红枣、衣物等财产分配给贫苦群众,并动员100余名青年参加了红军。

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1940年1月,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孟门镇石安(原名一蛤蟆塌)村成立。

首任县长为共产党员梁延檀。

县政府成立后在县境内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救国各救会组织,动员全县人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人的出人,进行民族革命战争,抗击日本侵略者。

1945年9月中旬,县政府机关随同中共离石县委移驻柳林。

柳林民俗文化

柳林民俗文化众多,有柳林盘子文化、柳林剪纸艺术、礼生唱祭文习俗、柳林弹唱、柳林碗团制作技艺等等。

其中柳林弹唱融合了众多民族的艺术精华,历史上,有众多的弹唱小调其风格明显的与中国文化有极大的区别,但其却是柳林通过融合各民族音乐产生的艺术瑰宝。

如上所述,柳林县旅游资源众多,其开发具有众多的优势与价值。

观赏价值

柳林县沿黄河一线风景秀丽,新建的联盛生态农业园、柳林县万亩核桃林景观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科考价值

柳林县所具有的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具有极高的科学考察价值,

历史价值

柳林县境内具有旅游价值的历史人文景观达40余处,主要以三交、孟门、及柳林通向军渡一带。

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无论从审美、建筑、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山西柳林县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状分析

柳林县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经过近几年的初步开发,已具有一定规模,吸引了一定数量的游客前来旅游,其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已达到一定规模。

已初步形成以黄河一日游、孟门南山寺一日游两大大旅游风景区。

柳林县旅游进出设施也有一些明显的改善,从吕梁市到军渡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沿黄河公路已经修通,比较便利,乡村公路四通八达。

不足的是部分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亟待进一步改善。

旅游管理体制不顺

柳林县旅游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比较不顺,全境旅游发展没有统一机构来管理。

旅游总体规划缺位

柳林县没有编制过统一系统的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存在盲目开发的现象。

柳林县从发展旅游业至今,虽然柳林县政府和柳林县旅游局做过一些旅游开发规划,但由于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以及投入少等原因,规划比较简单、笼统,全局性较弱,没有发挥出现实的指导意义,缺少总体性规划。

从而导致一些影响整体景观、环境和开发的错误行为、短期行为,破坏了未来旅游的发展。

旅游开发资金短缺

柳林县旅游最主要的问题是开发资金严重短缺,不能满足旅游业开发的需要。

因为,旅游业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的产业,当地人民不免在观念上存在认识问题。

因此,不但整个社会不可能对发展旅游进行大规模的投入,而且还不利于招商引资计划的实施。

同时开发生态旅游,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旅游交通以及建设旅游基础设施,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虽然柳林县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扶持,但作为县一级开发旅游,能够投入的资金还是很有限,尤其是在交通、文物修复、住宿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资金存在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柳林县旅游开发的瓶颈。

旅游基础设施滞后

柳林县旅游业管理混乱,有的开发甚至造成破坏,由于旅游局组建不久,各方面的力量较薄弱,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较少,缺少资金的投入,柳林县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景区接待服务水平低下。

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柳林县旅游宣传广告投入少,影响较小,宣传促销的力度不够,景区的品味和应有的知名度不相符合。

在信息通讯等媒体日益发达的信息社会里,宣传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促销手段,旅游业也不例外。

要吸引游客来本区,就要让旅游者了解这里,宣传促销就是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手段。

尤其在旅游业发展初期,也就是树立品牌阶段,宣传促销就更为重要。

国外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如西班牙、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地每年在广告上的投入有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而柳林县对广告宣传的认识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只靠小步向前,逐渐积累,花在广告宣传方面的资金较少,而且方法单一,没有在媒体上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印制景区、景点的画册介绍资料也较少,因此没有在全国、全省范围内造成大的影响,没有轰动效应。

许多独特的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开发价值与其知名度不相称,由于宣传不够,知名度低,引不来外来资金,进而影响开发。

山西柳林县旅游开发的战略构想

1、建议成立景区管理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是:

宣传和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组织编制柳林县旅游开发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并组织实施年度计划;审批柳林县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审批与管理旅游景区、景点内商店、餐馆、汽车、酒吧、文娱场所、服务单位的资格和旅游定点;负责柳林县旅游业务的统计工作;组织实施旅游行业的合作宣传促销、大型活动、人才培训和业务交流;依法加强景区内饮食卫生管理,搞好旅游区的社会治安秩序;设立旅游质量监督所,设投诉电话,并向社会公布,专门受理旅游投诉案件;及时掌握国内外旅游动态,了解和征求游客的意向和需求,促进服务内容和质量的提高,以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今后凡涉及柳林县景区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的活动,必须服从柳林县景区管理委员会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并按照国务院颁发的《景区管理暂行条例》,结合管柳林县景区实际,制定《柳林县景区管理办法》,使景区管理有法可依,尽快出相关法规、条例,实现景区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2、科学编制生态旅游总体规划

科学的旅游规划是解决旅游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矛盾的前提,建立从可行性论证——开发规划——监督管理的科学可行的开发程序,坚决反对“一哄而上”的无规划开发,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3、加快建设旅游配套设施

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其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都是不可忽视的开发内容,必须创造出可供游客逗留的环境,这既包括硬件的设施,也包括软件的服务和管理,两者缺一不可。

必须全方位地开发行、住、食、游、购、娱等要素相互配合的项目,进行综合性的开发。

4、柳林县目前文化娱乐业层次比较低,文化娱乐是旅游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大力发展旅游,就必须重视文化娱乐业的规划,以吸引更多旅游者的眼球。

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要十分注意传统性和现代性,要十分注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要主动地抵制那些封建色彩浓厚、腐朽没落的文化,开展一些群众喜爱的文体项目和活动,开发节庆式的具有广泛群众参与的规模较大的文化娱乐,以表演展示为主要手段。

5、积极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旅游专业人才,但现有的旅游从业人员不能满足其需求,要开展生态旅游必须积极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旅游业的高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

柳林县旅游应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以及请进来、派出学习等办法培养一大批旅游专业人才,也可引进一批人才,为柳林县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6、重点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柳林黄河古文化科考游

柳林历史从新石器时期到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是柳林文化的宝贵财富。

在科学考察的过程中,体验黄河风情的同时,重点游览以下景点:

①孟门南山寺②柳林镇香严寺等唐代遗留、历代修茸的名寺古刹等这些都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传统民俗风情游

柳林县境内多山,长期处于封闭状态,这决定了其具有独特的民风民俗,能够吸引游客的猎奇心理,适宜开展传统民俗风情旅游。

境内居民大多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食其力的生活,形成纯朴、善良、老实、忠厚、务本求实、吃苦耐劳、勤劳俭朴、爱憎分明的民风。

管涔山地区对本地、周边和外地游客有较大吸引力的传统节日主要是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加强保护旅游资源(环境)

环境污染和可能造成的地质灾害极大的威胁着柳林县脆弱的生态环境,有些煤矿矿井所在即在清河源头中心区域。

这些环境隐患一日不消除,对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来说,就是一种不可掉以轻心的直接重压。

总之,不论是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还是外来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都会对生态旅游环境造成影响,加大了旅游环境保护的难度。

7、加大柳林县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

柳林县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品味较高、特色突出,然而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许多资源的知名度较低,直接影响了柳林县旅游开发资金的吸引。

柳林县旅游宣传的有效途径有:

(1)广泛利用大众媒体提高其知名度。

以媒体记者报道的形式,很好地利用了媒体报道的客观性,增加了旅游产品的可信度。

诸如邀请国内各报刊杂志、本省范围内各报刊杂志及电台、电视台记者前来实际感受。

包括接待采访记者,接待媒体组织的研讨会、联谊会,以当地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高质量的接待,激发其主动报道的热情,很快提高了这一新兴旅游区的知名度。

(2)政府与企业联合促销。

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可以与企业开展联合宣传促销。

联合促销的主要手段包括召开新闻发布会,参加全省及全国举办的促销会,印刷风景区旅游系列丛书,印制风光挂历、台历、导游图、明信片等。

(3)与各地旅行社联合促销。

在太原、大同、忻州、阳泉以及北京、内蒙古包头等地,选择资信程度较高的旅行社,与他们建立互助互利的伙伴关系,不但扩大了市场份额,而且有利于新市场的开拓,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目标。

 

结语

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

柳林县作为煤炭大县,要想获得经济产业的快速转型,发展旅游业件事一条快速而又符合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坚决之路。

柳林县境内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何在保护好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柳林县的旅游资源,对于柳林县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在对柳林县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开发理论,对柳林县旅游开发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中得出以下结论:

(1)柳林县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而且品位高,历史传承久远,人文资源丰厚,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且为古代至近代黄河两岸南北交流的重要交通要道,无论其地理、经济、军事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科考、观赏等价值。

其所遗留的人文景观和沿黄河所形成的自然景观,都为柳林县旅游开发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2)通过对柳林县旅游资源特色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柳林县具有其独特的观赏、科考、历史等旅游价值。

建议重点开发柳林黄河古文化科考游、传统民俗风情游、红色革命遗迹纪念游等特色旅游产品。

(3)柳林县旅游开发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管理体制不顺、可进出性较差、基础设施滞后、开发资金短缺、宣传促销的力度不够、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要合理开发柳林县旅游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4)柳林县旅游开发应建立景区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制柳林县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加强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环境),并积极筹措旅游开发资金,加快建设旅游配套措施,将柳林县建设成为集人文古迹观光、休闲度假和环境保护教育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由于一些统计数据的缺乏,致使文中难以进行定量研究,只能作定性描述,加之,笔者专业知识有限,本论文还须进一步深入研究。

 

柳林县发改局收费股

杨翠莲任永忠

2011-1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