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点社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7270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7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点社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原点社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原点社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原点社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原点社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原点社刊.docx

《原点社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点社刊.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原点社刊.docx

原点社刊

博罗高级中学

 

社刊

高中政治知识基础

陈振东编

 

原点调查学社

 

[博罗县高级中学]

“原点调查学社”简介

王宁

识物之初,求事之本,为学之初,谓为原点。

“原点调查学社”是高级中学政治科组下设的一个学生社团,成立于2008年3月,是以调查社会现状、探究问题原因,形成解决对策为主要活动的学生社团,主要围绕学生身边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开展工作。

社团自成立以来,深入社会、立足实际,开展了较大规模的调查活动,现将学社的简况介绍如下:

1、组织机构:

(学社班子成员)

顾问:

钟镜坤(政治科组组长、中学高级教师)

核心指导教师:

王宁

参加成员:

政治科组全体教师

2、学社机构:

指导教师:

王宁邓意珍

社长:

陈振东

副社长:

李启君

组织部长:

黄汉军

秘书:

叶妍妍

宣传组:

刘学李小兰陈萍

成员:

60人(高一、高二级学生)

3、学社宗旨

我们从零开始,永不停止脚步

我们深入调查,面对事物实际

我们小心求证,全面深入分析

我们集思广益,寻求解决之道

我们坚持不懈,争取创造佳绩

4、学社口号:

回归事物本质,力求获得真知

5、活动情况与成果(见附件)

内容

(1)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

 

(2)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

 

(3)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4)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

知识点

内容

1

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

2

货币的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

通货膨胀

是指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

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

4

供求关系对价格波动的具体影响

(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者需求来实现的。

(2)卖方市场:

供不应求;卖方市场:

供过于求

5

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最终有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各方面的关系:

 

6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

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7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影响

互为替代品

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求。

互补产品

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8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调节作用,指挥棒);

(2)提高劳动生产率(刺激作用,鞭子);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优胜劣汰,筛子)。

9

消费心理面面观

消费心理的表现

特点

评价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仿效性

重复性

盲目性

有利:

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

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

带动绿色产业

有弊:

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

导经济良性发展,对个人生活

也不利态度: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标新

立异

有利:

展示个性,也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有弊:

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态度:

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夸耀性

盲目性

有弊:

不使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

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

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符合实

际讲究实惠

有利:

理性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

态度:

值得提倡

10

树立正确消费观,做理智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1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对消费的作用: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生产(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12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1)原因: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的根本任务。

13

公司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2)企业所有制类型: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3)公司制,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业法人。

(4)公司的法律特征:

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办理一定的登记手续,取得法律上的认可。

(5)公司制优点:

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

(6)公司的经营,指公司为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而进行的所有活动的总和。

(7)公司经营直接目的:

利润

14

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与联系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资本

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转让股本必须征得其它股东的同意,股本转让较困难。

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股票可以自由流通、转让

股东人数

必须由2人以上50人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

不得少于法定最低人数,应当有5人以上为发起人

股东对公司债务的责任

股东一起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负有限清偿责任。

股东仅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负有限清偿责任。

股东表决权

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一股一票原则。

公司财务

不必向全社会公开。

必须向全社会公开。

规模大小

最低资本限额10万元至50万元不等。

注册资本额比较高,

不低于1000万元。

相同点

“有限”和“合股”。

“有限”股东以其认购的福分对公司

债务优先清偿则责任。

“合股”指由若干人共同集资来建立一个公司,这笔资金被分成股份。

15

决定公司经营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16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广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

17

树立科学的

就业观

i.树立自主择业观

ii.树立竞争就业观

iii.树立职业平等观

iv.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18

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利益

(1)实现和维护劳动者利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2)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3)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地保证。

(4)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5)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19

股票的含义及收益

(1)股票的含义和性质:

股票是一种股份凭证,股票对公司而言是一种筹资方式,对股东而言,是一种投资方式;

股票代表其持有者(股东)的所有权。

并不是任何公司都可以发行股票。

只有股份有限公司经过批准才能发行股票。

(2)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

一是股息和红利收入;二是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3)高风险、高收益、流通性强

20

稳健的投资——债券

(1)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主要由期限、面值、价格、利率和偿还方式等组成。

(2)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国债

金融债券

企业债券

不同点

发行单位

国家

银行和非金融机构发行

公司为筹集资金发

行,以自身经营利

润作为还本付息

的保证。

收益率

比储蓄高

较高

最高

流通性

最强

较强

较弱

风险性

最低

较低

最高

相同点

都是一种债务,限期偿还,都以定期收取利息

为条件;都是有明确的付息期限,必须偿

还本金,都是有价证券。

21

规避风险的投资——保险

(1)商业保险,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粉,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年龄期限,称打给付保险金的行为。

(2)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3)投险人和保险人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订立保险合同。

22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和意义

按生产要素分配:

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a、劳动:

在私营、外资企业的工资收入

b、资本:

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税后利润债权人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务股票交易收入。

c、技术:

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

d、管理:

企业管理人才凭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汇总贡献参与的发配形式。

意义:

确立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水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23

收入政策对效率和公平的影响

(1)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3)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原因:

分配是再生产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反作用于生产。

(4)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

表现:

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意义:

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民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24

财政收入的构成

(1)财政收入:

国家通过一定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分为税收收入(主要来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及其他收入。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25

财政的巨大作用

1、集中力量办大事

(1)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2)调控经济平稳运动。

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水平的调控促进经济增长。

a、在积极置换、一部分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b、在经济过热、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物价上涨时,政府可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3)促进经济、社会持续持续发展

a、经济结构合理与优化

b、支持科技开发与人才培养

2、人民生活有保障

(1)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2)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3)财政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6

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税和税的征收和成为税收。

从本质上看,税收主体是国家,国

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a、有国就有税。

国家通过税收形式组织财政收入,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最理想、最普通的形式,使财政收入最终要的源泉

b、有税必有法。

税法时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2)税收的三个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3)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a)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

b)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

c)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27

纳税人与负税人

(1)纳税人:

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负税人:

是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3)当纳税人所缴的税款是由自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和负税人是一致的。

当纳税人通过一定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

28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国家行为能够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2)违反税法的行为:

偷税(有意违反税法规定,隐瞒、欺骗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欠税(超过税务机关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而行)、骗税(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抗税(用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29

市场如何配置资源

(1)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性:

资源有限性和人类需求无限性,要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中,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实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竞争机制。

(4)在市场中,“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配置。

这只看不见的手是市场调节或者说是价值规律。

30

社会信用制度

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

必然性原因:

①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是现代市场交易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市场交换两个显著特征:

时间和空间发生分立;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在信息方面具有不对称性。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重要任务:

①要大力建设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②要加快建设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加强全社会信用意识和诚信观念。

31

单纯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弊端

a、自发性:

原因:

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生产者和经营者自发地追逐自身利益;自发地追逐利益有可能不择手段。

后果:

不当经济行为产生,易引起经济混乱和收入差距扩大。

b、盲目性:

原因:

分散经营,人们不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信息,无法控制经济变化趋势。

后果:

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c、滞后性:

原因:

市场调节是事后调节,生产者通过观察价格涨落了解市场供求行情的变化、安排生产活动的,但有一定的时间差。

后果:

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3)单一市场调节的危害:

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32

宏观调控的手段

(1)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宏观调控,置国家中和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实现宏观调控的手段:

a、经济手段。

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财政政策(通过财政预算实现,国务院制定)和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制定实施)是国家在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b、法律手段。

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法律法规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c、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的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33

树立科学发展观

(1)片面经济发展的后果:

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3)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4)全面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5)协调发展,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6)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7)作用: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能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34

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发展使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2)怎样实现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a、走新兴工业化道路。

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新”的体现:

信息化与工业化有机结合;将科技作用、经济效益提高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我国丰富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b、统筹城乡发展。

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

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业的方针;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水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

c、统筹区域发展。

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35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影响

(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体现: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通过跨国公司实现。

跨国公司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提高。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a、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高凝固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b、经济全球化是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原因:

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后果:

两极分化严重,发达国家财富不断积累,发展中国家贫困不断加剧。

36

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应当留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37

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

对外开放,我国逐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这一格局基本形成,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1)“引进来”扩大外资利用规模,提高外资利用水平,以便更好地发挥外资作用。

在利用外资的同时,要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

(2)“走出去”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主要内容:

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38

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1)2001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WTO。

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政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a、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

b、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二  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题:

人民民主专政:

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含义:

从起源上讲,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

阶级性。

3、  国家的性质,又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我国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

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  广泛性:

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

(2)  真实性: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7、  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

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8、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  民主:

“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这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政体意义上的民主)“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2)  专政:

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3)  人民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统治阶级的民主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 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

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2)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人民民主专政新的时代内容:

(1)突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

(2)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了;

(3)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4)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第二框题:

政治权利和义务:

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一、政治权利与自由

1、 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

2、 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