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校一点通模拟考试济宁市高考模拟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7256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驾校一点通模拟考试济宁市高考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驾校一点通模拟考试济宁市高考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驾校一点通模拟考试济宁市高考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驾校一点通模拟考试济宁市高考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驾校一点通模拟考试济宁市高考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驾校一点通模拟考试济宁市高考模拟考试试题.docx

《驾校一点通模拟考试济宁市高考模拟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驾校一点通模拟考试济宁市高考模拟考试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驾校一点通模拟考试济宁市高考模拟考试试题.docx

驾校一点通模拟考试济宁市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2020驾校一点通模拟考试济宁市2020年5月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济宁市2020年高考模拟考试语

文试题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

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记者:

祝晓宏:

语言景观是由语言形成的、具有语言学意义的实物性景观。

Landry最先提出并使用这一概念,并将其界定为:

“出现在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牌之上的语言共同构成某个属地、地区或城市群的语言景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景观有了更新的语言介质,也包括涂鸦、电子广告牌、移动广告牌、网络视频广告等。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语言生态、语言政策和语言实践的关系往往是很复杂的。

我们可以借由语言标牌中目标语言的各种信息来描写公共场所的语言使用情况,从而揭示这种关系。

同时,语言景观打破了语言的口语和书面二维对立关系,提醒人们注意语言的多维存在形式。

语言景观研究唤醒了我们对视觉化语言符号资源的重视,拓宽了语言研究的范围。

记者:

祝晓宏:

短短几年,语言景观研究迅速崛起,这些研究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应用倾向,有助于弥合社会语言学领域内语言使用和宏观语言政策研究脱节的情况。

当然,目前对于拍摄到的语言标牌还没有达成标准化的标注意见,因为缺乏一致的编码框架,资源库搭建的基础工作也只能各自为政,这也限制了大规模比较研究的开展。

另外,当前的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小城市极少,农村地区尚属空白。

记者:

祝晓宏:

语言景观研究还在升温,可以预见更多学科背景的学者将会关注这一领域。

为凸显语言景观的应用品味和交叉属性,研究视角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例如思考语言景观与母语教育、外语学习的关系,语言景观与语言经济的关系等。

(选自《语言景观研究视角需进一步拓展——访暨南大学祝晓宏教授》,有删改)

材料二:

近年来,语言景观已经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热点,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

语言标牌可以为当地居民或来访者提供诸如位置、方向、店铺的经营业务等最基本的信息,并反映某种语言的使用状况及该地区的语言生态。

此外,语言标牌上某种语言使用的普遍性、语言呈现的先后顺序、双语或多语的使用等都具有象征意义,反映了公共空间话语建构背后的权势关系、意识形态及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进程。

语言政策是政府、机构或个人对语言及其社会功能的管理行为。

语言景观有时跟语言政策并不一致,这是因为语言景观作为一种语言实践,具有灵活性和能动性,体现出复杂的语言使用现实和社区语言权势博弈。

此外,语言景观还能体现某个国家或地区的隐性语言政策。

在人文交流比较深入的地区,语言景观能够反映出语言政策的包容性和价值取向,人文交流影响力越大,语言政策和语言景观越有可能呈现出兼容并蓄的特征。

经济因素也会对语言景观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

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往往会考虑将语言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工具。

“一带一路”沿线绝大多数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这些国家最重要的议题。

一些国家的私人商铺为招揽来自世界各地的顾客,对其招牌、广告牌上的语言加以设计,使用游客熟悉的一种或多种语言。

这些语言的使用也会给当地居民留下新奇的印象,从而引发潜在的消费行为。

同时,各国在文学、艺术、教育、科技、体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将对各自的语言景观产生影响。

定期举办的文化博览会、文化交流论坛、艺术节等活动甚至会长期使用语言标牌,从而对公众的文化认知产生长远影响。

此外,各种中外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层出不穷,加深了中外文化间的理解、欣赏和融合。

中外文化的共生共荣、互学互鉴对各自的社会语言生态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会从语言景观中直观体现出来。

“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促进了民心相通及更广泛的互联互通。

汉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反映了中外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沿线国家语言景观中使用汉语的场所增多,汉语出现频次更高,汉语放置顺序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这彰显了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文化在当地影响力的提升。

语言景观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

沿线各国的语言景观共同构成“一带一路”语言景观的全貌,也成为各国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纽带和重要标志。

(选自王辉《民心相通、人文交流与语言景观》,有删改)

材料三:

(一)研究对象:

人民路百货大楼周围、山河路中段、复兴路万达广场附近。

这几条街道比较繁华,集中了我市比较有名的一些商铺和公司,涉及的行业也较为全面,包括饮食、服饰、娱乐、教育等诸多行业。

(二)研究方法:

采取拍照法获取资料,对自下而上的语言景观进行拍照,共搜集到308张照片。

其中,官方标牌98张,私人标牌210张,包括路牌、

传单、

菜单、

海报、

广告、

通知等。

(三)研究结论:

从用字情况来看,语符类型多样化且纯汉字语符数量最多;音节个数符合认知规律;

简体字的使用占主导地位。

从命名要素来看,商铺命名要素的格式呈现多样化趋势。

从审美功能方面来看,大部分的店铺名称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良好的广告宣传效果。

但是,本地区自下而上的语言景观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为拼写错误、选字庸俗、繁体字使用不当。

(选自某市《语言景观调查研究》,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景观是指公共领域中可见的用以展示语言文字的各类标牌,如路牌等。

B.语言景观研究拓展了传统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使其具有显著的跨学科特征。

C.语言景观的功能具有多重性,既有隐性的信息功能,又有显性的象征功能。

D.语言景观承载着文化信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体现出文化交流的功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景观选择使用何种语言,主要受语言政策、经济发展、人文交流等因素的影响。

B.语言景观是具有灵活性和能动性的语言实践,并非完全受语言政策的管理和约束。

C.经济因素会影响着语言景观的形成,语言景观也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D.“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也可通过沿线国家的语言景观体现出来。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马来西亚政府规定,公共场所标牌上必须使用马来语,若需写有英语、华语,必须将马来语列在第一排。

B.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举办“我眼中的中国”摄影展,设有“山水风景”“文化遗产”“中国艺术”等主题。

C.埃及政府并没有规定英语在公共空间的使用,但开罗的街道路牌上一般都使用阿拉伯语和英语两种语言。

D.每逢春节,迪拜哈利法塔会有大型灯光秀,呈现“恭贺新禧”等新年祝福语及龙、长城等中国文化元素。

4.根据材料一中受访者的回答,推断采访者提出的问题,填在相应横线处。

(4分)

5.如果学校组织一场“家乡语言景观研究活动”,请依据材料简要分析开展这一活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蝼蚁周海亮婴儿就在他们的头顶上疯狂地嚎哭,他们却无能为力。

他们的头顶上还有士兵。

荷枪实弹的士兵,抽着烟,看着婴儿,手指不离扳机。

士兵知道附近肯定有人。

这里的人们,绝不可能丢下一个婴儿。

士兵在两小时以前袭击了村子。

村人们多被击毙,只有他们躲进地下室。

地下室极其隐蔽,现在,那里藏着三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两个孩子。

女人中,她是婴儿的母亲。

本来是她的男人抱着婴儿。

逃跑时,男人腿部中了一枪,肩膀又中了一枪。

他跌倒,爬起,继续跑,用着一种怪异并且滑稽的姿势。

他们躲进地下室的时候,男人已经冲进院子,然后,他的后背中了一枪,又一枪,又一枪。

男人躺在地上痛苦地挣扎,却用了一种极舒服的姿势抱着他的婴儿。

那时地下室的盖口尚未关上,他看着女人,冲她挤挤眼睛,然后目光转向别处。

他不想让追赶他的士兵觉察到屋子里还有一个地下室。

女人甚至认为,他也许是故意挨上子弹。

女人试图冲出去,可是她被别人强行拖下去。

盖口合拢的瞬间,士兵冲进院子。

士兵在男人的脑袋上补了一枪,却留下婴儿。

他知道村子里还有人。

一天前,有村里人帮助游击队偷袭了他们的队伍。

战斗中他失去两个兄弟——真正的兄弟——父亲将他们兄弟三人,一起送上了战场。

他在等待有人自投落网。

他相信这事终会发生,因为他有一个婴儿。

婴儿哭着,喊着,也许是饿了。

婴儿有着黄色的头发,圆圆的鼻子,眼珠就像褐色的水晶球。

士兵盯着婴儿,心中泛起波澜。

然后,士兵对自己说,战争早一天结束,他就能早一天回到家乡。

杀光隐藏在暗处的村人,就会距战争结束更近一步。

这是长官的想法,也是他的想法。

婴儿一直在哭,一直在哭。

两个女人将地下室里的女人紧紧箍住。

女人想不顾一切地冲出去,抱起她的孩子,扯起她的衣衫,让孩子含住她的乳头,狠狠地吸,狠狠地吸……她想喊出来,可是声音卡在喉咙,将她噎出眼泪。

她薅着自己的头发,浓密结实的头发,此时弱不禁风。

士兵就在他们的头顶。

他们甚至可以听到士兵的呼吸。

然后婴儿变得安静,女人感觉到婴儿的体温。

地下室里漆黑一片。

不能说话,不能动,不能哭泣,不能点亮任何可以照明的东西。

黑暗里的女人认为自己并不重要——是死是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身边还有两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两个孩子。

婴儿的嚎哭声再一次挤进地下室,每一声都像刀子,一下一下剜着女人的心。

女人听到她的牙齿发出奇怪的声音,张开嘴,伸手去接,她的手心里,多出一颗带血的牙齿。

附近教堂的钟声响起,女人知道,他们躲进地下室里,已经整整一天。

有那么几个瞬间,女人真的想冲出去。

冲出去,求士兵放过她的孩子,为此她可以付出一切——她的身体,她的生命,甚至,地下室里其他人的生命。

后来她终于决定这样去做,却既动不了,也不能说话。

他们将她绑起,衣服堵住了嘴。

他们知道,女人随时可能疯狂。

女人感觉她的身体在抖。

女人感觉每个人的身体都在抖。

她恨他们,又不敢恨。

她怕他们,又不敢怕。

后来她想,就算她真的冲出去,又能做什么呢?

她相信不管她怎么说,怎么做,士兵都会将她射杀,将他们射杀,然后,将她的孩子射杀。

婴儿再一次变得安静。

士兵的脚步声有节奏地在头顶上响起。

她听到士兵划一根火柴,点燃香烟。

然后,一声重重的叹息。

女人静静地倚着墙壁,不动。

她的手指将坚硬的墙壁犁开一条深深的沟渠,沟渠里,渗出鲜血。

绑住女人的绳子早已松动,女人随时可以推开其他人,叫喊着冲出去。

可是她没有。

或许,她已经放弃。

嚎哭声再一次挤进来,却那么无力,那么微弱。

教堂的钟声再一次传来,此时,他们躲在地下室里,已经整整两天。

两天里,孩子没吃一点东西,没喝一点水,她躺在冰凉的地板上,任寒风将她的脸蛋冻伤,将她的四肢冻僵,任士兵的目光,一遍又一遍将她打量。

女人知道,她的孩子正在一点一点死去。

她再一次有了冲出去的冲动。

却不是去救孩子,而是让自己死去——死去,便再不必理会孩子的死活,也不必理会别人的死活。

她相信,让她在孩子死去以前死去,她会好受很多。

可是她终没有动。

她闭着眼睛,十指深深地嵌进墙壁。

她感觉不到疼痛。

她是在孩子死去之前死去的。

她因痛而死,因绝望而死。

宽容的上帝给了她提前死去的机会。

剩下的人们,安静地等在地下室里,或者等待士兵离开,或者等待被士兵发现。

等待活着,或者等待死亡。

士兵是在三天以后离开的。

那个婴儿顽强地撑过三天,终因饥饿而死。

婴儿死去时,士兵落下一滴眼泪。

士兵希望战争结束,他用了他认为正确的方式。

当战争结束,士兵就会回到家乡。

家乡有他的妻子,还有他五个月大的女儿。

女儿有着黄色的头发,圆圆的鼻子,眼珠就像褐色的水晶球。

(选自《小说月刊》20XX年第9期)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男人躺在地上痛苦地挣扎,却用了一种极舒服的姿势抱着他的婴儿”,“痛苦”与“极舒服”这对自相矛盾的词语,充分表现了男人无私伟大的父爱。

B.为了避免女人随时可能发疯,暴露藏身之处而引来杀戮,地下室里的其他人将女人绑起来,用衣服堵住她的嘴,显示出他们的冷漠麻木和自私自利。

C.女人为了孩子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甚至,地下室里其他人的生命”,这里的女人似乎不那么“高尚”,却更加符合一位深爱孩子的母亲的心理。

D.“宽容的上帝给了她提前死去的机会”,女人在痛苦和绝望中死去,这里却说上帝“宽容”,因为听凭孩子死去而无力施救,对一个母亲来说更痛苦。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两段采用倒叙方式,一入笔直接描写地下室内外紧张恐怖的情势,然后再交代事情由来,从而造成强烈的悬念,强化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B.小说多处运用反复和排比手法来增强表现力,如“不能说话,不能动,不能哭泣,不能点亮任何可以照明的东西”,就突出了地下室的阴暗和压抑。

C.小说中的人物没有姓名,作者有意识地使用男人、女人、婴儿、士兵这种类型化称谓,意在消除人物身上的个性色彩,凸显

题目“蝼蚁”的隐喻意味。

D.小说呈现出明显的虚化时空的倾向,战争的年代、地点和具体背景都是模糊的,这种写法增强了作品内涵的普遍意义和对战争的批判、反省力度。

8.在小说中,士兵这一人物身上体现出深刻的矛盾,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4分)

9.贯穿始终、无语言、不谙人事的“婴儿”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廉希宪,字善用。

幼魁伟,举止异凡儿。

岁甲寅,世祖以京兆分地命希宪为宣抚使。

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暇日从名儒若许衡、姚枢辈谘访治道,首请用衡提举京兆学校,教育人材,为根本计。

国制,为士者无隶奴籍,京兆多豪强,废令不行。

希宪至,悉令著籍为儒。

至元元年,丁母忧,率亲族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则呕血,不能起,寝卧草土,庐于墓傍。

宰执以忧制未定,欲极力起之,相与诣庐,闻号痛声,竟不忍言。

未几,有诏夺情起复,希宪虽不敢违旨,然出则素服从事,入必缞绖。

及丧父,亦如之。

奸臣阿合马专总财赋,会其党相攻击,帝命中书推覆,众畏其权,莫敢问。

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

帝谕希宪曰:

“吏废法而贪,民失业而逃,工不给用,财不赡费,先朝患此久矣。

自卿等为相,朕无此忧。

对曰:

“陛下圣犹尧、舜,臣等未能以皋陶、稷、契之道赞辅治化,以致太平,怀愧多矣。

今日小治,未足多也。

因论及魏征,对曰:

“忠臣良臣,何代无之,顾人主用不用尔。

方士请炼大丹,敕中书给所需,希宪具以秦、汉故事奏,且曰:

“尧、舜得寿,不因大丹也。

帝曰:

“然。

遂却之。

时方尊礼国师,帝命希宪受戒,对曰:

“臣受孔子戒矣。

帝曰:

“孔子亦有戒耶?

”对曰:

“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

十六年春,赐钞万贯,诏复入中书,希宪称疾笃。

皇太子遣侍臣问疾,因问治道,希宪曰:

“君天下在用人,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

臣病虽剧,委之于天。

所甚忧者,大奸专政,群小阿附,误国害民,病之大者。

殿下宜开圣意,急为屏除。

十七年十一月十九夜,希宪卒,年五十。

大德八年,赠忠清粹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魏国公,谥文正。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B.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C.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D.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寅,干支之一。

古代把天干、地支按照顺序相配,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用来纪年,被称为干支纪年法。

B.庐,古人在家人或亲戚死后,为守丧而在墓旁构筑居住的屋舍。

文中廉希宪“庐于墓傍”体现了对去世母亲的孝敬。

C.尧,又称唐尧,是传说中的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仁德爱民,晚年禅位于舜,被后人视为理想的君主、圣王。

D.受戒,指佛教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受戒律,或受训戒,以便更好地修行。

皇帝命廉希宪受戒,但是遭到反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廉希宪重视教育,坚信儒学。

他首请任用名儒许衡掌管京兆地区的学校,把培育人才作为根本大计,改变归属奴籍士人的身份为儒籍,坚守孔子的忠孝观念。

B.廉希宪孝心深笃,忠孝两全。

父母去世时,他遵循古代丧礼,悲痛至极,以致于呕血,不能站立;在被夺情复职之后,他虽然奉旨处理政务,但仍然为母服丧。

C.廉希宪敢于谏言,规劝皇帝。

借助谈论魏征的时机,他向皇帝举荐忠正贤良之臣;当皇帝允许方士炼制丹药时,他上书表示反对,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D.廉希宪深谋远虑,心系国家。

虽然身患重病,但是仍然借太子侍臣问候之机,向太子传递治国之道,提出治国的关键在于用人,主张开启圣意,屏除奸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

(4分)

(2)臣病虽剧,委之于天。

所甚忧者,大奸专政,群小阿附,误国害民,病之大者。

(4分)

14.廉希宪不仅尊崇儒学,多有政绩,而且在品德修养上也堪称封建时代士大夫的典范。

请简要概括他品格方面的特点。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题睦州乌龙山禅居方干曙后月华犹冷湿,自知坐卧逼天宫。

晨鸡未暇鸣山底,早日先来照屋东。

人世驱驰方丈①内,海波摇动一杯中。

伴师长住应难住,归去仍须入俗笼。

【注】①方丈:

一丈四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即禅寺中住持之居室或客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天色破晓后的月光冷湿、居所逼近天宫,极言禅居之所地处湿寒,山势高峻。

B.山上已日照东墙,山下晨鸡还未报晓,表明两处差异悬殊的同时,也为后文抒情张本。

C.诗人虽有出家禅居的想法,但又恐禅师不会应许,无奈还得回到令人烦忧的世俗之中。

D.这首诗写景生动,抒情自然,借寻常物象传达出真实的感受,语言清丽而又含蓄隽永。

16.诗的颈联有什么含意?

在结构上有着怎样的作用?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的“

,”两句,描写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

(2)《伶官传序》以感叹起笔,然后顺势提出兴盛和衰落的道理,“,”的观点,醒人耳目。

(3)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到“,”,对屈原文章文平意深、言近旨远的特点进行了评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草场上几只黑色瘦胫的羊,正慢慢地啮着草,远远地有一个孩子跷脚躺着,悠然地嚼着一根长长的青草。

难得这么静的下午,我的脚步声和羊群的啮草声都清晰可闻。

回头再看看那曲臂为枕的孩子,不觉有点羡慕他那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风度了。

几只羊依旧低头择草,恍惚间只让我觉得它们嚼的不止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偶抬头,只见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

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发出许多奇想。

记得元曲中有一段述说一个人不能写信的理由:

“不是无情思,绕青江,买不得天样纸。

而现在,天空的蓝笺已平铺在我头上,_____①_____。

其实即使有笔如云,也不过随写随抹,何尝能尽情描绘造物之奇。

至于和风劲草,大概本来也想低吟几句云的作品。

只是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着,叫风声无从传布。

如果有人学会云的速记,把天上的文章流传几篇到人间,却又该多么好呢。

正在痴想之间,发现不但云朵的形状变幻着,_____②_____。

半天朱霞,粲然如焚,映着草地也有三分红意了,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

牧羊的孩子不知何时已把他的羊聚拢了,村落里炊烟袅升,他也就隐向一片暮霭中去了。

18.下列各句中,全都使用了比喻修辞格的一组是(3分)

①富贵于我如浮云。

②它们嚼的不止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③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

④不是无情思,绕青江,买不得天样纸。

⑤只是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着,叫风声无从传布。

⑥半天朱霞,粲然如焚,……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

A.①②④⑤B.③④⑤⑥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⑥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简化为:

“牧羊的孩子已赶着他的羊回家去了。

但不如原文更有表现力,为什么?

(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

①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关系密切,②谷雨也不例外。

③雨水、小雪、大雪等节气跟谷雨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④谷雨有“雨生百谷”的意思,⑤降水量增加,气温迅速升高,⑥田中初插的秧苗在雨水滋润下茁壮成长。

⑦谷雨时节已时值暮春,⑧许多地方鲜花盛开,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⑨甚至南方一些地区已开始有炎夏的感觉。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5分)

随着各大港口陆续复工,疫情下的人员聚集和工作效率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中国移动以5G科技全面助力防疫攻坚,以信息化手段为企业复工复产构筑高效安全防疫网。

针对目前港口调运存在开工人员不足、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该公司推出了5G+智慧港口综合业务平台,实现了龙门吊远控,将人工效率提升3倍。

该平台还能够实现智能理货、智慧巡检,从而显著降低人员聚集接触风险,确保港口生产经营和疫情防控“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新冠肺炎疫情还在世界各地蔓延。

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事情较之疫情之前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疫情改变了这个世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眼光、视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而且这种改变还在不停地延续着。

我们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始终没有改变:

中国人民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勇气没有变,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精神没有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品质没有变,推己及人、命运与共的美德没有变……是的,有些东西可以变,也必须变;而有些东西不会变,也不能变。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参加学校举行的以“疫情下的变与不变”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表达你的观察与思考。

要求:

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济宁市2020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D(A根据语言景观的定义,语言景观指的应是各类标牌之上的语言;B因果关系表述不当;C信息功能是显性的,象征功能是隐性的)

2.C(“关键因素”表述错误)

3.B(不属于语言景观)

4.①应该界定语言景观这一概念?

(1分)语言景观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1分)

②评价近年来的语言景观研究?

(或“请谈谈语言景观研究的成绩和不足。

)(1分)

③未来推进语言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