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7135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docx

《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docx

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附表

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主要评估指标

关键评

估要素

说明

建议重点考察内容

采集平台相应编号

1、

1.1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学校制定了事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等规划及实施方案,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符合区域经济或行业经济发展规划。

①学校事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等规划及实施方案

②当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或行业经济发展规划

3.1

7

1.2办学目标与定位

①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办学形式、服务面向等定位准确、思路清晰,专业建设对接行业、区域基础产业或支柱产业(优势产业);

②全日制普通高职办学规模适宜、稳定;短期培训种类、规模逐步增加;全日制中职生、对口升学考试入学学生、五年制学生、“3+2”学生、专升本学生、成人高职学历教育学生规模逐渐减少,比例未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要求;未举办全日制或各类成人本科(含专升本)教育。

①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②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

③在校生结构

④短期培训情况

1.3

1、

1.3对人才培养重视程度

①学校重视对人才培养的投入;

②学校领导重视高职教育理论研究,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关心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

③紧密联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①经费收入与支出

②领导关注教学与学生情况

③教师培训进修及有关政策

④校企合作

⑤“奖、助、贷”资助体系

2

3.3

5

6.1

7.5

8.4

8.6

8.8

1.4校园稳定

校园安全、稳定、和谐。

①学校有关稳定的规定和应急预案

②无校园不稳定事件、违规办学事件发生

③和谐校园创建情况

2、

2.1专任教师

①基础课专任教师注重学历、职称提高;

②专业课专任教师强调技能水平提高及增加企业一线工作经历。

①专任教师基本情况

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有关规定

6.1

2.2兼职教师

从行业、企业聘请技术能手,承担实践技能课程的比例逐渐提高,并注重对他们教学能力的培训。

①兼职教师基本情况及承担实践课的比例

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有关规定

6.2

6.3

6.4

3、

3.1课程内容

①课程设置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课程目标充分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同时考虑学生职业生涯需要;

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实现工学结合,符合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

③根据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依据有关职业资格标准,选取课程内容;

④注重构建并实施了课程评价体系。

①人才培养方案

②课程标准

③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④学生学习指南

⑤课程建设情况

7.2

7.3

7.5

3.2教学方法手段

①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课堂与实训室(场)一体化等体现“教、学、做”合一原则的教学模式;

②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考核方式灵活、恰当;

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教学,积极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①课程教学设计

②教学方法、手段

③考试/考核方法

④授课地点

3.3

3.4

7.2

3.3主讲教师

基础性课程以具有专业背景的校内专任教师主讲为主;实践性课程主要由企业、行业技术技能骨干担任的校外兼职教师讲授为主。

授课教师情况

6

3.4教学资料

选用优秀新版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实训教材;教辅资料充足,手段先进。

①选用教材

②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③馆藏图书资料

④校园网

3.2

3.4

7.2

7.5

4、

实践

教学

4.1顶岗实习

①顶岗实习覆盖率高;

②顶岗实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

③建立了顶岗实习管理机制。

①顶岗实习计划

②顶岗实习记录

③校外实习基地

4.2

7.4

4.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纳入课程体系的整体设置中,理论教学应与实训、实习密切联系,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行业、企业参与教学方案设计。

①课程设置

②产学合作

7.2

7.5

4.3教学管理

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安排有专职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和政治辅导员。

①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

②教学质量管理

③专职教学管理人员

④专职学生管理人员

4.1

4.2

8.1

8.2

8.3

4.4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条件能够满足教学计划的安排,实践教学经费有保障;行业、企业参与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①校内实训基地

②校外实习基地

③实践教学经费

④专业合作

⑤社会捐助

4.1

4.2

5.2

7.5

9.3

4.5双证书获取

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获取“双证书”的人数达到毕业生的80%以上。

职业资格证书

7.3

5、

特色专业建设

5.1特色

①专业教学条件、建设目标、建设规划、培养模式、教学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学团队、社会服务以及人才质量等方面特色明显;

②学校已经形成特色专业,主要表现是:

专业设置符合区域、行业经济发展需求;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体现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专业与课程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积极参与开发国家或省级规划教材以及校内特色教材建设;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标准开发、职业资格鉴定等取得一定成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成效明显;教学效果好,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形成了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成效明显。

①专业教学经费

②专业设置和调整机制

③人才培养方案

④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⑤特色专业剖析

⑥就业率、就业质量

3

4

5

6

7

9.2

6、

教学

管理

6.1管理规范

①教学管理制度完备、规范,教学运行平稳有序;

②管理手段比较先进,管理队伍综合素质高,服务效果好。

①教学管理基本文件

②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基本情况

③教师、管理干部的评价

④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应用

8.1

8.2

6.2学生管理

①制度健全,学生身心健康教育良好,社团管理有成效,校园文化良好;

②管理队伍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服务效果好。

①学生管理制度

②校园文化

③专职学生管理人员基本情况

④学生、家长的评价

8.1

8.3

6.3质量监控

建立了学校、用人单位、社会等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运行效果良好。

①教学与学生管理制度

②专职督导人员基本情况

③用人单位的评价

④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8.1

8.5

8.7

7、

社会

评价

7.1生源

第一志愿上线率与报到率高。

①第一志愿上线率及录取情况

②新生报到率

1.3

7.6

8.4

9.1

7.2就业

就业率高,就业竞争力强,就业质量好。

①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②学校开展就业服务及就业指导情况

7.6

8.4

9.2

7.3社会服务

①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技能及职业培训,形成了一定规模;

②积极承担行业、区域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项目;

③拥有职业技能鉴定站(所),具有对主体专业职业技能鉴定的资格;

④学校有较好声誉、社会回报高。

①横向课题、技术咨询、技术推广与应用、专利发明,教师利用专业知识、技术为行业企业服务等

②社会技能及职业培训开展情况

③鉴定站(所)

④社会回报情况

⑤产学合作情况

4.3

6.1

7.3

7.5

9.3

 

附表

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主要评估指标

关键评

估要素

说明

建议重点考察内容

采集平台相应编号

1、

1.1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学校制定了事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等规划及实施方案,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符合区域经济或行业经济发展规划。

①学校事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等规划及实施方案

②当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或行业经济发展规划

3.1

7

1.2办学目标与定位

①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办学形式、服务面向等定位准确、思路清晰,专业建设对接行业、区域基础产业或支柱产业(优势产业);

②全日制普通高职办学规模适宜、稳定;短期培训种类、规模逐步增加;全日制中职生、对口升学考试入学学生、五年制学生、“3+2”学生、专升本学生、成人高职学历教育学生规模逐渐减少,比例未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要求;未举办全日制或各类成人本科(含专升本)教育。

①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②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

③在校生结构

④短期培训情况

1.3

1、

1.3对人才培养重视程度

①学校重视对人才培养的投入;

②学校领导重视高职教育理论研究,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关心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

③紧密联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①经费收入与支出

②领导关注教学与学生情况

③教师培训进修及有关政策

④校企合作

⑤“奖、助、贷”资助体系

2

3.3

5

6.1

7.5

8.4

8.6

8.8

1.4校园稳定

校园安全、稳定、和谐。

①学校有关稳定的规定和应急预案

②无校园不稳定事件、违规办学事件发生

③和谐校园创建情况

2、

2.1专任教师

①基础课专任教师注重学历、职称提高;

②专业课专任教师强调技能水平提高及增加企业一线工作经历。

①专任教师基本情况

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有关规定

6.1

2.2兼职教师

从行业、企业聘请技术能手,承担实践技能课程的比例逐渐提高,并注重对他们教学能力的培训。

①兼职教师基本情况及承担实践课的比例

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有关规定

6.2

6.3

6.4

3、

3.1课程内容

①课程设置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课程目标充分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同时考虑学生职业生涯需要;

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实现工学结合,符合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

③根据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依据有关职业资格标准,选取课程内容;

④注重构建并实施了课程评价体系。

①人才培养方案

②课程标准

③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④学生学习指南

⑤课程建设情况

7.2

7.3

7.5

3.2教学方法手段

①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课堂与实训室(场)一体化等体现“教、学、做”合一原则的教学模式;

②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考核方式灵活、恰当;

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教学,积极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①课程教学设计

②教学方法、手段

③考试/考核方法

④授课地点

3.3

3.4

7.2

3.3主讲教师

基础性课程以具有专业背景的校内专任教师主讲为主;实践性课程主要由企业、行业技术技能骨干担任的校外兼职教师讲授为主。

授课教师情况

6

3.4教学资料

选用优秀新版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实训教材;教辅资料充足,手段先进。

①选用教材

②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③馆藏图书资料

④校园网

3.2

3.4

7.2

7.5

4、

实践

教学

4.1顶岗实习

①顶岗实习覆盖率高;

②顶岗实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

③建立了顶岗实习管理机制。

①顶岗实习计划

②顶岗实习记录

③校外实习基地

4.2

7.4

4.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纳入课程体系的整体设置中,理论教学应与实训、实习密切联系,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行业、企业参与教学方案设计。

①课程设置

②产学合作

7.2

7.5

4.3教学管理

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安排有专职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和政治辅导员。

①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

②教学质量管理

③专职教学管理人员

④专职学生管理人员

4.1

4.2

8.1

8.2

8.3

4.4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条件能够满足教学计划的安排,实践教学经费有保障;行业、企业参与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①校内实训基地

②校外实习基地

③实践教学经费

④专业合作

⑤社会捐助

4.1

4.2

5.2

7.5

9.3

4.5双证书获取

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获取“双证书”的人数达到毕业生的80%以上。

职业资格证书

7.3

5、

特色专业建设

5.1特色

①专业教学条件、建设目标、建设规划、培养模式、教学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学团队、社会服务以及人才质量等方面特色明显;

②学校已经形成特色专业,主要表现是:

专业设置符合区域、行业经济发展需求;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体现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专业与课程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积极参与开发国家或省级规划教材以及校内特色教材建设;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标准开发、职业资格鉴定等取得一定成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成效明显;教学效果好,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形成了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成效明显。

①专业教学经费

②专业设置和调整机制

③人才培养方案

④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⑤特色专业剖析

⑥就业率、就业质量

3

4

5

6

7

9.2

6、

教学

管理

6.1管理规范

①教学管理制度完备、规范,教学运行平稳有序;

②管理手段比较先进,管理队伍综合素质高,服务效果好。

①教学管理基本文件

②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基本情况

③教师、管理干部的评价

④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应用

8.1

8.2

6.2学生管理

①制度健全,学生身心健康教育良好,社团管理有成效,校园文化良好;

②管理队伍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服务效果好。

①学生管理制度

②校园文化

③专职学生管理人员基本情况

④学生、家长的评价

8.1

8.3

6.3质量监控

建立了学校、用人单位、社会等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运行效果良好。

①教学与学生管理制度

②专职督导人员基本情况

③用人单位的评价

④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8.1

8.5

8.7

7、

社会

评价

7.1生源

第一志愿上线率与报到率高。

①第一志愿上线率及录取情况

②新生报到率

1.3

7.6

8.4

9.1

7.2就业

就业率高,就业竞争力强,就业质量好。

①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②学校开展就业服务及就业指导情况

7.6

8.4

9.2

7.3社会服务

①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技能及职业培训,形成了一定规模;

②积极承担行业、区域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项目;

③拥有职业技能鉴定站(所),具有对主体专业职业技能鉴定的资格;

④学校有较好声誉、社会回报高。

①横向课题、技术咨询、技术推广与应用、专利发明,教师利用专业知识、技术为行业企业服务等

②社会技能及职业培训开展情况

③鉴定站(所)

④社会回报情况

⑤产学合作情况

4.3

6.1

7.3

7.5

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