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操作.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7039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1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操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操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操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操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操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操作.docx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操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操作.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操作.docx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操作

实践技能

第二站:

公共卫生案例分析(口试)

【案例1,案例2,20min,40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

健康的事件。

现场调查设计

一、现场调查目的:

1核实诊断

2确定是否爆发(短时间内、同居住区、同样临床表现;单峰流行曲线;

同源性/相同传播途径;发病率高于历年水平)

3描述疾病分布、特征(三间分布)

4查明传染来源和暴露的易感人群

5采取相应的措施,扑灭疫情

二、现场调查设计(调查方案)

1调查目的

(1)查明病因,或寻找病因线索及危险因素

(2)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终止疾病暴发或流行

(3)预测疾病暴发或流行的发展趋势

(4)评价控制措施效果

2调查内容和方法

(1)对疾病的发生情况进行概述:

主要利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疾病暴发或流行的情况

进行三间分布(空间、时间、人间)的描述(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

(2)主要方法:

个案调查、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横断面调查-罹患率/感染率、回顾性或前

瞻性纵向调查-发病率/感染发生率)

(3)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病例对照:

以确诊患有某种特定疾病的一组患者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疾病的一组个体为对

照,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暴露率的差异,研究疾病与

这些因素的关系,由果到因,论证性不强,适用于罕见病,选择偏倚。

OR值

队列研究:

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N个群组或队列,追

踪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

病有无因果关系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由因到果,论证性强,

RR值、AR值

(4)实验干预流行病学

接到疫情报告后需询问和记录上报的内容:

(1)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名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

(2)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表现

(3)已采取的措施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4)报告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

3调查表的设计

(1)一般项目: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住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

(2)主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发病情况(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及治疗情况

(3)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24小时内食物摄入情况的调查/流行病学特征、密切接触者情况

(4)已采用的防治措施

(5)调查日期、调查人、审查人

4调查步骤

(1)调查前获取初步信息

(2)进入现场收集发病和暴露信息

(3)初步分析资料并提出假设(掌握三间分布、流行曲线的绘制和解释、的概念)

潜伏期:

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出现临床症状这段时间。

意义:

影响疾病的流行过程

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

确定接触者留验、检疫或医学检验期限

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评价某项预防措施效果

(4)进一步收集和分析资料以确认假设(掌握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分析研究的概念)

(5)提出和采取控制措施

(6)写出总结报告

三、撰写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背景资料、流行强度及疾病分布、确定爆发或流行、流行因素分析、措施及效果评价、经验教训及建议

四、可能出现的偏倚

无应答偏倚

回忆偏倚

调查偏倚

测量偏倚

混杂因素的影响

食物中毒

1判断依据

(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可疑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停止食

用该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2)同起食物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

(3)潜伏期一般很短,病程依病原的种类和个体差异而不同

(4)人与人之间一般不直接传染

(5)从中毒食品和中毒病人的生物样品中检出能引起与中毒了临床表现一致的病原

(6)未获足够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判断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3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进行

裁定

2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确定是否食物中毒和何种类型的食物中毒;查明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途径,以便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中毒继续发生,并对病人的急救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以便对已采取的急救治疗措施给予补充或纠正,为预防类似食物中毒提供基本资料。

二、调查方法:

现场观察与检查、询问、样品采集与检验

三、调查内容

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运用描述性研究得现况调查,病例对照和队列分析研究。

1对患者和进食者的个案调查:

发病情况(发病时间、症状、体征、呕吐物与排泄物性

              状、诊治情况、可疑餐次(若无可调查发病前72小时内进餐食谱情况)与进餐时间、进食数量)

2对食物中毒整体事件调查:

通过个案调查和中毒单位基本情况调查,掌握事件整体情况(发

 病人数、可疑餐次、同餐进食人数及去向、临床症状、诊治情况、用药效果)

3可以食品加工过程和加工场所卫生学调查

(1)可疑食品加工制作情况(食品来源、加工环境卫生、工具卫生、加工方法、过程、储

存条件、时间、剩菜是否加热彻底)

(2)工作人员情况(健康证、健康状况、卫生知识培训)

(3)样品采集:

1)可疑剩余食品/原料

2)加工工具涂抹:

刀、墩、案板、盆

3)患者呕吐物、洗胃水、排泄物

4)患者血液

采样应作详细记录,填写采样单,立即送检(4小时内送到),夏秋要冷藏,表明名称、日期等,注意无菌操作.

四、调查资料技术分析

1确定病例(发病情况、进食情况分析,提出中毒病例共同特征)

2对病例初步流行病学分析:

绘制发病流行曲线,分析病例发病时间的分布特点及联系,确定疾病可能的传播途径;绘制疾病发病地点分布图,确定地区分布特点及联系,确定可能的发病场所

3分析事件的可能病因,指导进一步开展病因调查及中毒控制工作。

4综合以上作出判定

五、调查表设计:

个案调查表、卫生学调查表、采样登记表、统计分析表

六、撰写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1)食物中毒发生的经过(中毒发生率、死亡率)

(2)病人临床表现(潜伏期、主要症状、化验结果和治疗经过)

(3)引起中毒的食品、被污染的原因,对中毒食品及其污染原因进行的检验结果,最后诊

   断及对中毒事件的处理。

(4)发生中毒单位应提出预防措施(健全卫生制度、加强卫生知识培训、改善布局环境等)

食物中毒要在24小时内填写<食物中毒报告卡>

豆浆检验:

微生物(细菌、霉菌);理化(脲酶、黄曲霉毒素)

蜡样芽胞杆菌产生的肠毒素:

呕吐毒素、腹泻毒素

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

判定依据:

1新启用的水井未经消毒处理及水质检验

2病人发病时间与启用新井时间一致

3在同一供水范围内居民发病

4供水井卫生防护差

5进一步确诊依据:

采集的饮用水水样检测与患者粪便检测到同一种致病因子

控制干预措施:

1立即停用水井,彻底消毒水箱,排水管、泄水管和下水道断开,饮用水和消

防水不能合用一个水箱

2彻底治疗病人

3增设消毒设施

4对供水系统进行过量氯消毒

5加强卫生宣传,注意个人卫生

6加强饮用水检测

7改善水井周围卫生防护,达到卫生要求

采取措施后评价:

1采取措施后疫情是否得到控制

2水质化验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水井周围卫生防护是否改进达到要求

撰写调查报告内容:

1饮用水污染引起的腹泻发生的经过

2饮用水及病人粪便检测结果

3污染事故原因分析

4处理措施和建议

职业中毒:

劳动者在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而发生的中毒。

急性中毒:

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引起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小量毒物长期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

亚急性中毒:

介于两者之间,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剂量毒物反复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

判断依据:

1接触有毒化学物质作业的职业史

2根据有毒化学物质可能导致的临床主要症状

3监测的车间内化学物质的浓度

4作业工人的生物性标本(血液、尿液、毛发)检测结果

撰写职业中毒调查报告内容:

1职业中毒发生的经过

2车间的生产环境及化学物质浓度的检测结果

3中毒事故的原因分析

4处理措施和建议

预防措施:

1根除毒物

2降低毒物浓度(革新技术,改造工艺;通风排毒;建筑布局卫生、合理)

3个体防护与个人卫生

4安全卫生管理

5定期监测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毒物浓度

铅中毒

临床:

神经衰弱症候群(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肌肉关节痛、腹绞痛、铅线、食欲不振、

周围神经炎、铅容

检验:

RBC、血铅、尿铅、肝功能、血红蛋白、尿-ALA、RBC游离原卟啉、RBC锌原卟啉

慢性铅中毒诊断分期

1观察对象:

无铅中毒临床表现

2轻度铅中毒:

有神经衰弱症候群、腹部隐痛、腹胀、便秘

3中毒铅中毒:

腹绞痛、贫血、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4重度铅中毒:

铅麻痹或中毒性脑病

治疗:

金属络合物(依地酸二钠钙)

撰写慢性铅中毒的调查报告

1生产工艺流程、所使用的原材料、产品、副产品及所产生的三废

2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情况

3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结果

4作业场所劳动者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

5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状况及个人卫生状况

6中毒事故病因分析

7建议采取的预防措施

苯中毒

判断依据:

1接触史(调查所用涂料是否含苯)

2症状:

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烦躁、步态蹒跚等酒醉样症状

3检测喷漆车间的苯浓度

4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尿酚、血苯

调查处理:

1立即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2立即停止生产,封闭现场

3现场调查

4作业场所劳动者职业性健康状况调查

5调查后做出结论。

提出建议

分类:

急性苯中毒(急性轻度苯中毒、急性重度苯中毒)

慢性苯中毒(慢性轻度苯中毒、慢性中度苯中毒、慢性重度苯中毒)

处理原则:

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立即脱去被苯污染的衣服。

用肥皂水清洗污染皮肤。

 

    注意保暖,可用葡萄糖醛酸酶,不能用肾上腺素

调查报告:

1用人单位名称、地点、生产情况及事故发生及经过

2车间调查结果及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测定结果

3中毒者症状、体征及化验结果,生产劳动者人数及发病人数

4中毒事故原因分析

5处理措施和建议

易发生苯中毒的行业:

石油裂解、煤焦油分馏、作为化工原料制造酚、氯苯、硝基苯、香料、农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油漆制造、喷漆稀释剂、制造粘合剂、印刷业

肠道门诊要求:

专门的诊疗室、专门的观察室、专门的药房、专用厕所

介水传染病流行的控制措施:

1控制传染源

2加强饮用水和粪便的管理,切断传播途径

3做好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把保护易感人群

霍乱的预防工作:

1确保安全供水和搞好环境卫生

2开展健康教育

3加强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

4加强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

5设立和健全腹泻门诊

6加强霍乱检测工作

霍乱监测内容:

1监测点的选择

2监测项目(腹泻病人、重点人群、外环境、食品)

3信息反馈

伤寒的判定依据:

1病人持续高热,相对脉缓

2脾肿大

3玫瑰疹

4白细胞减少

5血清学诊断

艾滋病

1核实诊断

(1)患者临床表现:

长期发热、明显消瘦、慢性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霉菌感染等

(2)实验室检查、艾滋病抗体检测阳性,CD4:

CD8<1

(3)流行病调查:

传染来源、感染途径、性传播、经血及吸毒、母婴、医源性

2调查方案:

调查目的、调查方法(现况调查)、调查内容、调查表设计

3个案调查表包括:

(1)一般项目

(2)临床及实验室资料

(3)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和方式、本调查重点为性、血、吸毒、医源性感

染途径)

(4)防护措施

(5)结论

(6)调查日期及调查者

4预防措施

(1)流行病学调查,包括患者本人及当地人群、患者、家属、伙伴及检查,了解感染与流

行情况,主要流行方式等

(2)患者的住院或就诊,定期随访与管理,咨询,疫情报告

(3)开展监测与管理:

高危人群,性乱,药瘾,血液及血制品,特殊服务行业,劳务输出

人员等的监测,哨点监测及监测网络;质量控制与评估

(4)健康教育,洁身自好,安全套等

(5)保密,同情与心理支持

麻疹

诊断依据:

发热2天,体温38.5℃,有卡他症状;耳后有皮疹;口腔粘膜斑;麻疹IgM抗体阳性

1调查方案:

调查目的、调查方法(现况调查)、调查内容、调查表设计

2调查内容

(1)核实诊断:

临床、实验室、流行病

(2)全面掌握疫情,村、学校、幼托、医院等调查病例

(3)疫情流行特征初步描述,罹患率

(4)当地、患者、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疫苗供应、冷链、疫苗效价、麻疹监测

(5)针对性措施,应急接种

3疫情性质及判断依据:

爆发疫情,短时间内、同村、同类临床表现病人,单峰流行曲线,

同源性(相同传播途径)

(4)个案调查表:

一般项目,临床及实验室,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接

种史、接触史、接触史、接触者、程度),防治措施;结论;调查日期及

调查人

5预防控制措施

(1)隔离传染源:

病儿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

(2)应急接种麻疹疫苗:

同村及附近乡镇末患病儿童实施麻疹应急接种

(3)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21天;医学观察及早发现病人,进行巡视

(4)卫生宣教,开窗通风

6效果评价

(1)观察应急接种后疫情是否得到控制

(2)最长潜伏期内没有新病例发生

(3)区别自然下降还是采取针对性措施的下降

碘缺乏病

1调查方法:

现况调查,按人口比例概率抽样(PPS)或分层随机或整群抽样

2调查内容:

甲状腺大小、尿碘水平、碘盐含量、水碘

3检测指标:

甲肿率、尿碘中位数、碘盐合格率

4病区性质

(1)非病区:

甲肿率《5.0%,尿碘》100.0ug/L

(2)轻病区:

甲肿率5.0-19.9%,尿碘50.0-99.9ug/L

(3)重病区:

甲肿率》20%,尿碘<25.0ug/L

5预防控制措施

(1)地方政府组成地方病领导小组,树立大卫生观念,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制定防治规

划、计划

(2)开展宣传,让群众掌握防治知识并变成行动

(3)补碘:

非病区:

(饮水碘含量《50ug/L,学生尿碘《300ug/L)应推行食盐加碘预防

轻病区:

全民食盐加碘

重病区:

食盐加碘基础上,对特需人群强化补碘(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哺乳

期妇女、0-2岁婴幼儿)

(4)做好病情监测和碘盐的监督、监测等

(5)碘盐:

碘化物和食盐比例1:

2000-5000

6学校儿童碘缺乏病调查表主要内容

(1)一般情况(学校、班级、姓名、性别、年龄等)

(2)甲状腺超声结果

(3)甲状腺触诊结果

(4)尿碘水平

(5)食盐含碘量

(6)是否服用补碘制剂及服用情况

7分度标准

(1)0度:

颈部处于正常位置时,甲状腺看不见摸不着

(2)1度:

颈部处于正常位置时,甲状腺看不见,但能摸到,腺体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3)2度:

颈部处于正常位置时,颈部可明显肿大

肠道寄生虫的防治

目的:

了解肠道寄生虫在农村人群感染情况,为提高城乡经济文化卫生水平提供依据。

调查方法:

回顾性调查

调查对象:

农村儿童和青少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检验方法:

一人一粪三检法(生

理盐水涂片法查原虫滋养体、碘液染色法查原虫包囊、改良加藤法查蠕虫虫卵),

对学龄前儿童加做透明胶纸法查蛲虫虫卵。

3防治措施

平时:

(1)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防止食入感染虫卵

(2)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3)改善环境卫生,减轻外环境中感染性寄生虫卵的污染

集体驱虫:

在中小学进行,宜在冬季开展,并应在次年3月对虫卵阳性者在进行驱虫

4常用药物:

驱蛔灵、肠虫清、驱钩蛔、速效肠虫清

流行性出血热

鼠的调查:

鼠种、鼠密度、鼠流行性出血热抗体阳性率、鼠螨检出率

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在两次测量中其中一项符合即可判断

危险因素:

超重及肥胖、遗传因素、饮酒、吸烟、高盐饮食、紧张刺激

血吸虫病

诊断依据:

易感地点:

滨湖农场、湖边作业,可能有疫水接触

易感季节:

8月中旬

易感人群:

没有免疫力

尾蚴性皮炎

呼吸道症状:

干咳、少痰

轻典型症状:

发热、畏寒、多汗、肝区痛、腹泻

抗菌消炎治疗无效

一周内出现成批发热病人

确诊方法:

个案调查:

一月前疫水接触情况,即接触后的体征

对特异性症状的核查:

热型为间歇热型,午后体温上升

B超:

肝、脾肿大

血象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粪便检查有血吸虫卵,是确诊依据

第三站:

公共卫生基本操作技能(2项)

【现场监测/样品采集,卫生处理/个人防护;20min,35分】

样品采集

餐饮单位:

凉菜间:

采集即食食品、食品容器、食品工具

备餐间:

采集即食食品

洗刷消毒间或餐具存放间:

消毒后的餐具

餐厅:

即食食品和餐具

食品零售单位:

采集包装食品、饮料或散装食品、饮料

食品、食品原料的生产商、供应商、赞助商

定型包装食品:

每个样品为同一生产日期,直接取独立包装

单个包装250g以上的,不少于6个;250以下的不少于10个

随机采取

样品编号

盒饭:

整盒采样,注意每种菜品的量

散装食品:

无菌采样,一式三份.供检验、复检、仲裁

样品量:

微生物检验:

固体不少于250g,液体不少于250ml

理化检验:

固体不少于500g,液体不少于500ml

代表性:

混匀后采样,样品编号

固体:

点灯、消毒手、铲子(烧灼)、搅拌、无菌袋打开、取样(火焰旁)、贴标签(编号、

记录单-室温、时间、地点、状态、重量、生产源、采样人、对方签字)

液体:

点灯、消毒手、酒精擦容器、开无菌瓶,火焰上方倒3/4,烧灼加盖,盖灯,贴标签

食饮具采样

纸片法;随机采集消毒后准备使用的各类食饮具

碗盘贴:

2张为一份样品,取出塑料袋,用毛细管吸取无菌生理盐水(1ml)润湿纸片,立即贴于内

侧壁(对侧,不得有气泡),30s后取下,置于无菌塑料袋中

筷子:

每5只为一份样品,将筷子入口端(5cm)抹拭于润湿的纸片上,置于无菌塑料袋中

纸片置于37度,在温箱培养16-18小时观察,保持原色,为阴性,出现紫红色菌落周围有黄圈或纸片变黄,在黄色背景下有片状红晕,为阳性.

采样后要尽快送回实验室,路途远就冷藏送检,填写送检单

微生物总数:

每g/ml/cm2100个,意义:

清洁状态、耐保藏期限

大肠菌群:

100g/100ml食品中大肠菌群数目,意义:

食品被粪便污染的指示菌、肠道致病

菌污染指示菌

霉菌:

不得检出,计数:

有cfu表示

调查报告:

被调查单位基本过程

生产过程情况:

工艺、配方、设备

从业人员的卫生和健康状况

采样和检验项目、检验结果评价

综合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食源性疾病:

由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包括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人畜共患传染病、食物过敏

食物中毒:

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引

起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

1调查目的:

了解发生情况

查明中毒原因

为治疗提供依据

防止续发和扩大

为今后预防提供科研资料

2调查内容

(1)基本情况调查

(2)进食者个案调查:

中毒症状和救治情况;进餐史

(3)可疑食品的加工场所和过程的现场卫生学调查

(4)从业人员卫生和健康

食物中毒采样至少50g

3调查报告:

中毒事件经过

主要临床症状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食品卫生学调查结果

结果分析和讨论

控制措施建议

采样前准备:

工作服、帽子、口罩、手套、酒精灯、手消毒

茶杯:

无菌棉拭子,内外口唇接触处,分别涂一周

毛巾:

两支放一个管内,对折中点。

床单:

头、尾、中

理发推子、剪刀:

两个剪刀一个样,上下共8次;推子上下面涂抹3次。

盆:

每个面1个点,侧面1/2的中点,5只棉签放一个烧瓶内。

鞋:

一双为一个样,前面3次。

脸盆侧壁:

2个棉拭子放入烧瓶

检验方法:

1将放有棉拭子的试管充分振摇。

2以无菌操作。

吸取2ml检样,分别注入2快灭菌平板内,每皿1ml。

3将以溶化冷至45度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倾入平皿,每皿约15ml,立即旋转平皿,冷凝后

37度培养48小时。

大肠菌群

1用鉴定细菌总数剩余的样品,倒入双料乳糖胆盐发酵培养液,37度培养24小时。

2观察是否产酸、产气,若有变黄和气体产生,该管推测性检验阳性。

若不产酸、产气则为

大肠杆菌阴性

卫生处理

一疫源地消毒

1、消毒方法的选用时应考虑

消毒方法是否有效、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

耐高温、耐湿度的(玻璃、油剂类、干粉类)选用干热灭菌

不耐热、不耐湿,贵重物品选用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气甲醛气体

器械的浸泡消毒或灭菌选用对金属不腐蚀的消毒剂

表面消毒,光滑表面的用紫外线或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的用喷雾消毒法

2、消毒时限

甲类和乙类的肺炭疽和艾滋病城市6个小时,农村12个小时,其他传染病24小时至48小时采取消毒措施.

终末消毒填写<疫点消毒工作记录>

随时消毒填写<疫点随时消毒工作记录,配制消毒剂、医疗器械消毒(戊二醛)不填写

3随时消毒

三分开:

分住室(没条件可用布帘隔开,至少分床)、分饮食、分生活用具(餐具、脸盆等)

六消毒:

分泌物或排泄物、生活用具、双手、衣服被单、患者居室、生活污水污物

陪伴人员做好自我防护,并消毒手

二、物理消毒法

1紫外线

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水及液体消毒,消毒波长200-275nm;杀菌波长250-270nm(253.7),辐射强度不低于70uw/cm2(普通30w紫外灯在开灯5分钟距灯管1m处测定)

2压力蒸气灭菌

用于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和物品,不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3化学消毒法

戊二醛:

广谱高效灭菌剂,2%浓度,对金属腐蚀小,用于不耐热的精密仪器和医疗器械的

消毒和灭菌。

灭菌:

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灭菌的医疗器械浸没于装有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

浸泡10小时后,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

消毒:

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消毒的医疗器械浸没于装有戊二醛的容器中,加

盖,一般20-45分钟,取出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2%碱性戊二醛消毒剪刀:

放无菌带盖塘瓷盘内,加0.3%碳酸氢钠,加0.5%亚硝酸钠防腐,

浸泡30分钟,无菌水冲洗。

注意:

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先加0.5%亚硝酸钠防锈。

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其浓度检测。

戊二醛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接触时应该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人眼或吸入人体

盛戊二醛的容器要加盖,置于通风良好处。

过氧乙酸:

广谱高效低毒灭菌剂,对金属及织品有腐蚀性,稳定性差,16%-20%浓度,适用

于耐腐蚀物品,环境消毒灭菌。

方法:

浸泡法、擦拭法(大件物品)、喷洒法(一般污染表面的消毒)

影响因素:

温度(越高越强)、湿度(20%-80%,越大越大)、浓度和时间、有机物(保护)

注意:

一元型过氧乙酸有效期半年到一年,二元型过氧乙酸有效期两年

   过氧乙酸不稳定,应储存于通风阴凉处,用前测有效含量。

   二元型过氧乙酸,根据说明书,在使用前按1:

1配制,放置24小时,稀释液现配现

   用,不过夜。

   配制溶液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

   过氧乙酸对金属有腐蚀,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消毒后用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