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全国学术科技作品工作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6835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挑战杯全国学术科技作品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挑战杯全国学术科技作品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挑战杯全国学术科技作品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挑战杯全国学术科技作品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挑战杯全国学术科技作品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挑战杯全国学术科技作品工作实施方案.docx

《挑战杯全国学术科技作品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挑战杯全国学术科技作品工作实施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挑战杯全国学术科技作品工作实施方案.docx

挑战杯全国学术科技作品工作实施方案

附件1: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参赛作品选拔工作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1、由校领导和教务处、科技处、团委、学生处、研究生院、常州校区、学院以及校科协、研究生科协、大学生科协等负责人组成河海大学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选拔工作组委会(以下简称“组委会”),负责组织协调相关工作,组委会设秘书处(设在校团委,联系电话:

83786263)。

组委会主任:

王济干

组委会副主任:

鞠平朱跃龙

组委会委员:

(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泽王建群冯卫兵任旭华

刘兴平刘爱莲华祖林安如

朱正东朱永忠许峰阮怀宁

宋瑞平张海军李硕娇汪群

陈菁陈广华周建方郑源

姚纬明封学军曹平周惠军绪

缪子梅

秘书长:

刘兴平

2、设立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主要由学校有关专家、学科带头人组成,负责参赛作品的初赛、复赛和决赛的评审工作。

二、活动内容

1、竞赛内容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2)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限哲学、经济、管理、社会、法律、教育专业;

(3)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限哲学、经济、管理、社会、法律、教育专业;

(4)科技制作发明。

2、竞赛方式

(1)“挑战杯”参赛作品通过校内选拔赛选拔确定,选拔工作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复赛和决赛将组织答辩和作品现场展示。

(2)各学院组织学生准备参赛作品,按要求认真填写作品申报书。

各学院组织相关专家对本院学生申报作品审核确认并进行初步评定,择优排序后上报组委会。

三、参赛资格及作品申报

1、参赛资格

 凡我校2011年7月1日前在册的全日制在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科生。

2、作品申报

凡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我校学生在2009年7月后完成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

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工作。

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作者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本校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

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

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参赛者须从办公自动化(地址:

)上下载并认真填写作品申报书,学院推荐意见和教师推荐意见应填写齐全。

申报书一律上交打印件,同时附作品简介的电子版(150-200字)。

发明制作类作品必须附有作品说明书,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等,以及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并准备有关实物或模型,交各学院审核后统一参赛。

四、实施步骤

1、组织发动与宣传阶段(2010年11月15日至2010年11月21日)。

(1)组委会下发《通知》,同时积极利用网络、橱窗、横幅、广播等方式宣传和介绍“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大赛营造气氛,并借以推动我校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各学院成立领导小组,由学院教学副院长、科研副院长、党委(总支)副书记牵头,联合有关教师、学院分团委书记等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教师和学生的宣传组织,科技学术成果的收集以及与组委会联系等各项工作。

成立3—5人的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具体指导项目的提高和攻关。

该项工作须在11月21日前完成,并将相关名单送至组委会秘书处(校团委)。

2、作品申报阶段(2010年11月22日至11月28日)

(1)在校团委办公室设立申报咨询点,对学生申报作品及参赛事宜进行指导。

(2)各学院将作品申报书及作品(一式四份)、作品简介电子版和作品排序表于2010年11月29日14点之前交组委会秘书处。

各学院申报数量不得超过10件。

3、作品初赛阶段(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2日)。

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初评,确定参加复赛的作品。

4、复赛和展览阶段(2010年12月13日至12月26日)。

(1)各学院按要求做好参赛作品参展的准备工作。

12月中下旬举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

所有复赛作品参加展览。

(2)复赛参展作品有关要求:

各学院参展的每件作品须具备作品全称、作者姓名、学号以及原理图、流程图、效果图或透视图(配150—250文字说明),并做成展板,发明制作类作品必须有实物或模型。

(3)复赛作品现场展示和答辩。

(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4)确定本次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

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比例分别为各项作品总数的3%、6%、12%、24%,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类作者作品各等奖的获奖比例与进入终审的三类作者作品数比例基本一致。

(5)确定参加“挑战杯”竞赛9件左右候选作品。

5、候选作品完善提高阶段(2010年12月27日至2011年2月)。

(1)学校对“挑战杯”候选作品给予一定资助。

(2)各学院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和作品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完善提高候选作品。

6、决赛确定“挑战杯”参赛项目(2011年3月)

(1)各“挑战杯”候选作品作者参加全校公开答辩。

(2)确定6件“挑战杯”参赛项目,并给予资助。

五、奖励

参加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竞赛的获奖同学、指导老师,将分别授予“河海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奖”和“河海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并按学校相关文件给予奖励。

附件2:

第十二届“挑战杯”竞赛校内选拔工作日程

 

序号

时间

事项

备注

起始时间

截至时间

1

2010年11月15日

11月21日

组织发动与宣传阶段

报学院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名单

(11月21日前完成)

2

2010年11月22日

11月28日

作品申报阶段

上报作品申报书及相关材料,申报书一式四份

3

2010年11月29日

12月12日

作品初赛阶段

4

2010年12月13日

12月26日

复赛和展览阶段

确定9件左右“挑战杯”参赛候选作品

5

2010年12月27日

2011年2月

候选作品完善提高阶段

6

2011年3月

决赛

确定6件“挑战杯”参赛作品

附件3:

序号:

编码: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河海大学校内选拔赛

作品申报书

作品名称:

学院全称:

申报者姓名

(集体名称):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

河海大学

二○一○年

说明

1.申报者应在认真阅读此说明各项内容后按要求详细填写。

2.申报者在填写申报作品情况时只需根据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填写A1或A2表,根据作品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分别填写B1、B2或B3表。

所有申报者可根据情况填写C表。

3.表内项目填写时一律用钢笔或打印,字迹要端正、清楚,此申报书可复制。

4.序号、编码由河海大学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选拔工作组委会填写。

5.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及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是中文(若是外文,请附中文本),请以4号楷体打印在A4纸上,附于申报书后,学术论文字数在8000字左右,社会调查报告在15000字左右(文章版面尺寸14.5×22cm左右)。

6.其他参赛事宜请向校团委、研究生科协、校学生科协咨询(联系电话:

6263、6050、7500,联系人:

刘兴平、李硕娇、惠军绪)。

A1.申报者情况(个人项目)

说明:

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申报者情况栏内必须填写

个人作品的第一作者(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工作者);

2.本表中的学籍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情况的确认。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申报者情况

学院全称

现学历

专业

年级

学制

入学时间

作品全称

毕业论文题目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单位电话

常住地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住宅电话

作者

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所在单位

学籍管理部门意见

是否为2011年7月1日前正式注册在校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非在职的各类高等院校中国学生(含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

□是□否

若是,其学号为:

(学院分团委盖章)

年月日

院系负责人或导师意见

本作品是否为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是□否

学院分团委意见:

年月日

A2.申报者情况(集体项目)

说明:

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

2.申报者代表必须是作者中学历最高者,其余作者按学历高低排列;

3.本表中的学籍管理部门签章视为申报者情况的确认。

申报者代表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院

系别、专业、年级

学历

学制

入学时间

作品名称

毕业论文题目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办公电话

常住地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住宅电话

其他作者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所在单位

资格认定

学籍管理

部门意见

以上作者是否为2011年7月1日前正式注册在校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非在职的高等学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

□是□否

(学院分团委签章)

年月日

院、系负责人或导师意见

本作品是否为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是□否

学院分团委意见:

年月日

B1.申报作品情况(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说明:

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

2.本部分中的科研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

3.作品分类请按作品的学术方向或所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填写;

4.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作品不在此列。

作品全称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

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

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

工、生态、环保等)

作品撰写的目的和基本思路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会议上或报刊上发表及所获奖励

鉴定结果

请提供对于理解、审查、评价所申报作品具有参考价值的现有技术及技术文献的检索目录

申报材料清单(申报论文一篇,相关资料名称及数量)

指导教师

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B2.申报作品情况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说明:

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

2.本部分中的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

作品全称

作品所属

领域

()A哲学B经济C社会D法律E教育F管理

作品撰写的目的和基本思路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会议或报刊上发表登载、所获奖励及评定结果

请提供对于理解、审查、评价所申报作品,具有参考价值的现有对比数据及作品中资料来源的检索目录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影视资料□文件□集体组织

□自发□其它

主要调查单位及调查数量

省(市)县(区)乡(镇)村(街)单位邮编姓名电话调查单位个人次

指导教师

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B3.申报作品情况(科技发明制作)

说明:

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

2.本部分中的科研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

3.本表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4.作品分类请按照作品发明点或创新点所在类别填报。

作品全称

作品分类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

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

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

工、生态、环保等)

作品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必须说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作品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技术特点和显著进步。

请提供技术性分析说明和参考文献资料)

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评审、鉴定、评比、展示等活动中获奖及鉴定结果

作品所处

阶段

()A实验室阶段B中试阶段C生产阶段

D(自填)

技术转让方式

作品可展示的

形式

□实物、产品□模型□图纸□磁盘□现场演示

□图片□录像□样品

使用说明及该作品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提供该作品的适应范围及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及市场分析和经济效益预测

专利申报情况

□提出专利申报

申报号

申报日期年月日

 

□已获专利权批准

批准号

批准日期年月日

□未提出专利申请

指导教师

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C.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说明:

1.申报者可根据作品类别和情况填写;

2.填写此栏有助于评审。

D.推荐者情况及对作品的说明

说明:

1.由推荐者本人填写;

2.推荐者必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是与申报作品相同或

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专业技术人员(教研组集体推荐亦可);

3.推荐者填写此部分,即视为同意推荐;

4.推荐者所在单位签章仅被视为对推荐者身份的确认。

推荐者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单位电话

住宅电话

推荐者所在

单位签章

 

(学院分团委签章)年月日

请对申报者申报情况的真实性作出阐述

请对作品的意义、技术水平、适用范围及推广前景作出您的评价

其它说明

推荐者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邮编

单位电话

住宅电话

推荐者所在

单位签章

 

(学院分团委签章)

年月日

请对申报者申报情况的真实性作出阐述

请对作品的意义、技术水平、适用范围及推广前景作出您的评价

其它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